另中峯禪師門徒所編撰、朝廷應允編入藏經的《中峯和尚廣錄》,以及目前收入續藏的《明本禪師雜》,全無載錄三時繫念。 印光法師認爲,三時繫念是後人僞造而非中峯禪師所制,並且反對用三時繫念來助念。 七在印度有7天的“小七”和49天的“大七”兩種,結七指在一定時限中專心修持。 佛七即是在七天中專心念佛,另外禪宗有參禪的禪七。 因爲平時念佛是散心的唸佛,不容易專精達到“一心不亂”,所以淨土宗有結七唸佛的加行法。 ③關於惡人,《無量壽佛經》支本,前世作惡而今生能悔過行善的人,也能夠得到下品的往生。
- 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旁生(畜生)。
- 相信自己的本性與阿彌陀佛、釋迦如來、十方諸佛是無二無別,要相信這個;相信自己的智慧、德能也與佛沒有兩樣;相信十法界依正莊嚴是自己心中所現之物。
- 把平時唸的佛號放在一邊,以為唸佛無濟於事。
- 江北張某,性兇厲,素以屠豬為業。
- 初生淨土的衆生,煩惱習氣未曾斷除,但由於環境的特勝,雖有煩惱而緣缺不生。
- 備註:不論念經唸佛,唸完後都要念一遍「迴向偈」或「迴向文」。
迴向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體現,唯有了悟「人我一如,怨親平等」精神的人,才能迴向。 所以一念迴向心,為菩薩一切行中推為上首;因此,無論修什麼行門,做什麼功德,皆應迴向。 八、逝後四十九日內,全家早晚隨錄音帶唸佛,迴向我往生極樂世界! 如此我才能安享真正快樂,而大家也會非常吉祥光明。
唸阿彌陀佛迴向: 阿彌陀佛經典
而極樂世界中的七寶蓮池,黃金大地,也與印度人心目中的理想世界形態密切相關。 《妙法蓮華經》:阿彌陀佛、阿閦佛與釋迦牟尼佛,在過去世中,皆是大通智勝佛的十六個兒子之一,因修行《妙法蓮華經》而成就。 日本東密興教大師,根據金剛界經典,認為阿彌陀佛即毗盧遮那佛的化身(毗盧遮那佛,即大日如來),明朝淨土宗的蓮池大師也有相同的看法。 在藏傳佛教中,阿彌陀佛其實也有無量光佛與無量壽佛兩種不同譯法,與漢傳佛教相同,只是漢傳佛教多意譯作無量壽佛,藏傳佛教多意譯作無量光佛。 悟覺妙天禪師為鳳頭禪師以下第二十三代之「悟」字輩傳人,自禪宗第一代祖師摩訶迦葉尊者起算為第八十五代、中國禪宗第五十八代、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弘揚釋迦牟尼佛最核心,是最究竟的印心佛法至今已逾37年,此一世成佛,三身成就的妙法,真是百千萬劫難遭遇,歡迎大家一起來共修。
- 通過念慧相應,安住所緣,若達到“心一境性”──定,則唸佛三昧成就,從而得見十方無量佛 。
- 助念,在我們普通人說,只是很平常的聽到念一句阿彌陀佛,但在鬼神和孤魂看來,則是金光,是蓮華,是眾多的佛相。
- 哪怕是做完一件善事也要念“迴向偈”或“迴向文”。
- 初修一般從稱名起修,若身心安穩則深層進修,至實相念佛則相當於禪宗的明心見性。
- ②觀像唸佛:舍諸亂意,念念觀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放大光明,衆中說法。
- 如上文所說:「稱我名號,必得往生」是必然和自然的因果關係,稱名正行自然成為往生之業,不用迴向。
只要是在助念,別人都不能去探病,打閒岔,以免動情愛失去正念。 亦不能讓病人聽到其他聲音,哭聲更不可以。 如此也許會有人發生誤會,認為禁止太多,助念者要忍受這些誤會。 病人臨終前若想喝水或喫東西,可以拿給他喫,但不能談話,只能口唸佛號拿到前面餵他喫,若說了話,病人的心理有別的聲音,就不能一心了。
唸阿彌陀佛迴向: 阿彌陀佛名號翻譯
二、若我神識昏迷,氣息將斷未斷時,請勿再由醫師從事注射強心劑、人工呼吸或其他緊急救護,以免動我心神,增加本人的痛苦。 應該保持安靜,一心念佛,方是大孝。 班長要告訴家人,十二小時內不許動,不許換衣服或摸身體等,誰都不準動,過了助念時間才能動。 助唸到此告一個段落,念四句迴向文,行個禮就完畢。 班長有陀羅尼經被的送一條,光明咒砂送一包。 佛教徒不論平素念多少經,或多少咒,臨命終時,種子出來的,唯有阿爾陀佛四字纔有用,才能幫助往生。
如上文所說:「稱我名號,必得往生」是必然和自然的因果關係,稱名正行自然成為往生之業,不用迴向。 印順法師《妙雲集》《淨土與禪》:有人說:阿彌陀佛是一切佛的根本佛,這是不盡然的。 佛佛具足三身,佛與 佛間有什麼本末? 又有人說:阿彌陀佛的願力大──四十八願,與娑婆世界特別 有緣,所以大家信仰阿彌陀佛。 這也是方便說,佛的誓願無量無邊,豈止四十八 願?
唸阿彌陀佛迴向: 唸佛求生淨土,需否迴向?
所以真正修行的人,要懂得時時行十善,清淨自心,下功夫見證自性,因為淨土就在心中,心淨則國土淨。 《阿彌陀經》於佛教如此重要,而我們面對義理甚深之經典,一定要抓住其要旨,提綱攜領,這樣才能深入精義,融會貫通。 本經典的要旨可以概括為四個字:理、事、果、行。 理是西方淨土的義理,事是西方極樂世界一事,成果是指阿彌陀佛,釋迦佛勸我們持名唸佛。 如果我們先弄明白了這四個方面的內容,整部經典的真義就一目瞭然了。
唸阿彌陀佛迴向: 淨土宗宗祖論釋淨土的生因
常得諸佛護念:護,保護;念,惦念。 《阿彌陀經》說:「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 在《心地觀經》經典中有云:“四重恩是一是父母恩。 其中三途(三塗)就是佛家講的三惡道。
備註:不論念經唸佛,唸完後都要念一遍「迴向偈」或「迴向文」。 即使做完一件善事也要念「迴向偈」或「迴向文」。 迴向的功德越多,往生的希望就越大。
唸阿彌陀佛迴向: 阿彌陀佛本緣背景
《覺智方廣經》:釋迦牟尼曾對大目犍連說,在過去世,名稱高顯如來門下有位比丘,名等,他修行大乘,但是因為輕慢甚深法,將投胎至長壽天。 高顯如來以神通發現,這名比丘因在長壽天中無法修行,命終後將墜阿鼻地獄,之後投生人世也將會聾啞,無法修行。 高顯如來以化身於多生中教導這位比丘,使他成佛。 高顯如來即是現在現一切義如來,這位比丘則是無量光如來。
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忽大病,適來一雲水僧語之曰:汝因作惡多,死必墮豬身,宜速唸佛懺悔。 張某於臨終之最後一刻,輕舉左手作禮,口脣微動,念「阿彌陀佛」一聲遂去世。 唸阿彌陀佛迴向 僧曰:只此一手,誠心禮佛,此手可免現豬形,可惜只此一手。 雖然,因此亦可免一刀之苦;遂去世。
唸阿彌陀佛迴向: 阿彌陀佛通義
此時如有事相議,最好請至另一室,或到房外走廊,保持室內寧靜,安祥唸佛,使亡者只聽到唸佛聲,心念專一,淨念相繼,方是正道。 唸阿彌陀佛迴向 有一個事例做證明:民國初年,諦閑老法師住持觀宗寺。 門下有一僧人名志誠,平素慳吝,多年來存銀洋多枚,甚珍視,朝夕攜之,不離身邊,以致影響其參禪用功。 一日患病,為陰曹捉去,二鬼逼其自前殿搬銀至後殿庫房,搬了半天,又坐下來休息。 志誠以自己生前,貪心未了,耽誤用功,現時人已死,有銀亦無用,甚悔之。 稍後,二鬼來,見志誠工夫未做妥,甚怒,猛以膝頭撞之,志誠覺痛楚,隨應聲念「阿彌陀佛」一聲,頓時陰曹,全現金光,驚動閻王出現,詢之,知為二鬼偷懶。
唸阿彌陀佛迴向: 內容
唸佛法門被稱為不迴向法門,講究晝夜不間斷唸佛。 修行唸佛法門,都要朝這一目標努力,佛號不斷,沒有間歇來迴向,聲聲向著極樂世界,聲聲向著阿彌陀佛,也無需迴向。 唸阿彌陀佛迴向 蓮池大師將唸佛三昧視爲淨土宗的聖教根本,他將持名唸佛分作出聲唸的明持,無聲的默持和微動口脣唸的半明半默持(如密宗金剛持)。 蓮池大師又主張《阿彌陀經》的“執持名號”,並將執持分爲“憶念無間”的事持和“體究無間”的理持兩種。 唸阿彌陀佛迴向 蓮池大師認爲,執持至極可以達到和本心相契的“一心”境界。
唸阿彌陀佛迴向: 阿彌陀佛相關經典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阿彌陀經最早傳入中國的與淨土有關的經典為《般舟三昧經》,由支婁迦讖於東漢時漢靈帝光和二年翻譯。 該經描述了通過觀想或念誦佛名,而使十方諸佛特別是阿彌陀佛現前的法門要義。 )」這兩個名字,而現代學者穆勒(F. Max Muller)收集的梵文本《阿彌陀經》與藏傳《無量壽經》皆和玄奘譯本相同,沒有使用阿彌陀佛這個稱號。 唸佛的人,一邊唸佛,一邊發願往生,到了臨命終時,蓮華漸漸開放。 唸阿彌陀佛迴向 直到這邊要往生的人,在佛聲中,最後一口氣斷,其靈性在極樂世界,也就即刻蓮華化生。 按照佛經所說:當世人願生西方開始唸佛的時候,極樂世界就有一枝蓮華開始標出。
言「雜」者,即雜而不純正,目標對不正,方向有偏差,行業夾雜餘佛、夾雜餘行。 唸阿彌陀佛迴向 比如說,修五戒十善,本來和往生淨土也扯不上關係,五戒得人的果報,十善得天的果報。 如今我不求那些了,迴轉過來向著西方極樂世界,這叫「迴向求生」,所以雜餘行者一定要迴向,不迴向不可能往生。 唸阿彌陀佛迴向2025 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在於有四種淨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 尤其凡聖同居土,更可「帶業往生」,是一大方便,在蓮花勝境,將凡夫生滅心轉成不生不滅的菩提心。 ⒊《觀無量壽佛經》是淨土三經之一,對淨土宗影響巨大。
唸阿彌陀佛迴向: 什麼樣的心就過什麼樣的日子
這說明亡者欲往生佛國,而佛國的主人,也招手接引,兩相吻合;兩家情願,必定往生極樂國土。 菩提迴向即迴向於增長菩提(覺悟),早成佛道,菩薩行者的迴向,就要以自他皆成佛爲最高目標。 實際迴向是將所修的一切善行,迴向真如實際(涅槃)的證得。 眾生迴向即迴向於眾生,讓眾生同獲福德利益,大乘佛教認為,自己所做善業功德,不僅僅要自己得到善報,也要佈施給所有眾生同沾利益。
唸阿彌陀佛迴向: 念”南無阿彌陀佛”佛號要回向嗎?迴向文是什麼?
《觀無量壽佛經》所提出的十六種觀法,第一觀是落日觀,從此逐次觀水觀地觀園林房屋,觀阿彌陀佛觀音勢至等。 《大阿彌陀經》說:禮敬阿彌陀佛,應當“向落日處”。 《無量壽經》是淨土宗的主要經典,介紹了阿彌陀佛前世為法藏比丘的功德和他立誓成佛所許的根本願。 該經有眾多譯本,現存的有東漢、孫吳、曹魏、唐朝、宋朝譯出的五種不同版本。 其中唐代譯本被明代的藕益大師認為是五個譯本中最佳的,而曹魏版則得到印光大師的支持,流傳較廣。
唸阿彌陀佛迴向: 名號釋義
請幫助改進這個條目,使用中立的語氣(而不是愛好者或媒體報導的語氣),移除瑣碎的軼事與未經證實的評論、不合適的列表和連結收集等。 24小時之內,應使佛聲不斷,家屬可以輪班助念,因為在這時候對我最大幫助,就是持續為我念阿彌陀佛。 其餘喪葬事宜,等過了這段時間之後再辦。 切勸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應交代事,速令交代,交代後,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將隨佛往生佛國想,以志誠唸佛之心,必定感佛大發慈悲,親垂接引,令得往生。
“阿彌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諸菩薩、聲聞、阿羅漢,一切諸經、陀羅尼、神咒、無量行法。 是故彼佛名號,即是為無上真實至極大乘之法,即是為無上殊勝清淨了義妙行,即是為無上最勝微妙陀羅尼。 ……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 五念門方法其實是:禮拜信願往生、稱名唸佛、觀想念佛、發菩提心廣度衆生。 日本東密興教大師,根據金剛界經典,認爲阿彌陀佛即毗盧遮那佛的化身(毗盧遮那佛即大日如來),明朝淨土宗的蓮池大師也有相同的看法。 阿彌陀佛在密教中有《無量壽如來唸誦儀軌》、《觀自在王如來修行法》、《無量壽如來十甘露真言》等法門。
唸阿彌陀佛迴向: 阿彌陀佛的淨土——西方極樂世界
阿彌陀譯義爲無量,此名錶顯了一切佛的究竟 果德,這是阿彌陀佛的本義。 十方三世一切佛,無量無邊,似乎漫無統緒,所以 由阿彌陀代表一切佛,顯示一切佛的共同佛德。 一切經的讚歎阿彌陀佛,也等於 讚歎一切佛。 從泛稱的無量佛,成爲一佛的特名,來表彰佛佛道同,在名字上, 阿彌陀佛得到了優越的勝利,所以學佛者的信念,自然地集中到阿彌陀佛。
唸阿彌陀佛迴向: 為什麼唸「阿彌陀佛」?
究其原因,那就是眾生所造之善惡業因不盡相同,所感果報也就千差萬別。 這就是說明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六道之內輪迴,其根本原因就是與眾生結下善惡業因所造成。 唸阿彌陀佛迴向 「愛」是生死輪迴之根本;「恨」是因果報應之淵源。 本文列舉的十大利益,都是佛經所載,是釋迦牟尼佛親口宣講的。 既然對現生和來世都有利益,那麼,無論從世間法或出世間法說,一切法門中,沒有比唸佛法門更重要的了。 一生多在驚恐、怨憤、憂愁、痛苦中度過。
唸阿彌陀佛迴向: 阿彌陀佛佛號的真實義
其實佛界沒有東西南北方之分,佛說西方極樂世界,是為地球的眾生說的。 西方是太陽西下之方,如人命終了後的世界;東方是太陽初昇之方,如人命尚在的世界,阿彌陀佛是最能照顧往生後眾生靈性的佛;藥師佛琉璃光佛則是最能照顧活著眾生的佛。 在修行中,無論是念佛也好,參禪也好,行善也好,哪怕是修到一點點功德,都要迴向給六親眷屬和法界眾生,讓他們都能得到利益,這也就是普度眾生。 我們之所以生在這個五濁惡世的娑婆世界,就是因為我們的業障深重,因為我們無始以來的為非作歹而導致我們永遠的沉淪於六道不能脫離。 唸佛的人,受到一切諸佛的保護和惦念,由於諸佛保護和惦念的力量不可思議,所以他們修行的心,能永不退轉,直到得著佛的智慧——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 照這樣說,就算這一世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但既已種下善根,就不會退轉,一定有一天會往生凈土,見佛聞法。
助念,在我們普通人說,只是很平常的聽到念一句阿彌陀佛,但在鬼神和孤魂看來,則是金光,是蓮華,是眾多的佛相。 亡者看到金光;看到蓮花;看到佛相,自然生歡喜,頓起超升佛國之心。 這就是助念時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好處。 因為聞道之死,等於未死,因其聞道,得超升故,助唸的事,也是如此。 不論亡者生前做何行業,只要他有一善行,臨命終時,獲一善友,起一善念,為他助念,誦一佛號,而他本人,也仗此助念,得聞佛號,得入佛道,迴光返照,而得超升。
唸阿彌陀佛迴向: 唸佛往生極樂國土
這就是徹始徹終,就是一句名號。 自己成就了,將來他教別人,也是教這個方法。 所以這一句阿彌陀佛,或者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叫妙音。 大乘經說莊嚴淨土,是菩薩在因地修行時,修無量的功德去莊嚴國土,到成佛時而圓滿成就。 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即是阿彌陀佛所發願成就的。 《無量壽佛經》說:阿彌陀佛過去爲法藏比丘時,世自在王佛爲他說二百一十億的淨土相。
唸阿彌陀佛迴向: 什麼是迴向文,迴向應該注意事項?十個迴向偈趕緊收藏吧!
阿彌陀佛,又和“阿彌唎都”相關,如《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往生咒”)所說的“阿彌唎都”。 “阿彌唎都”爲印度傳說中的不死藥(中國人稱仙丹),譯爲甘露。 佛法中用來比喻常住的涅槃,所以有“甘露味”、“甘露門”、“甘露道”、“甘露界”、“甘露雨”等名詞。 “阿彌唎都”音與“阿彌陀”相近,而意義又表示永恆的涅槃,與無量壽佛壽命無量的意義相合,所以到密宗就或稱爲“阿彌唎都”了。
一、當我病危時,千萬不要搬動我的身體,不可更換衣服,更不能哭泣,哀嚎。 只要虔誠為我念阿彌陀佛,求佛接引我往生西方。 助念者,尚須注意,凡進門前,必須先找主人,見了主人後纔可以進房子,以免東西遺失被嫌疑。 主人領我們上那去,我們才進那裡。 不助念時在一旁不做事,助念時全心在佛號上。 助念中,閒雜人不進來擾亂,可以遠看;不可以說要進來探病,說些動情感的話與行為,要知病人一動情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