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是第一個以現當代華文文學研究與創作教學為主的科系。 教學與研究將呈現下列特色:1.培育學生開闊的文學視野,研讀古典與現代、兩岸與海外以華文為表達媒介的文學與文化文本,並延伸至對世界文學的認識。 2.重視理論與方法,將當代文化議題納入課程,結合當代文學批評、文化研究、社會科學等論述,進行文學與文化的多元跨界整合。 這些問題在文臨進入華文系後撲天蓋地而來,但他堅信:「我們不是為了什麼才學文學,而是因為喜愛而學文學。」文臨認為當人為了某個原因而學習,那麼一切就變質了。
- 三、作品繳交:線上資料填寫完成後,系統將以E-mail提供報名編號與檔案上傳點,請將作品、作品著作權及肖像權使用同意書(所有參賽者皆應簽署)上傳至指定雲端空間。
- 另外在反核、同志婚姻等議題上,東華大學都不遺餘力地鼓勵學生關心社會時事。
- 網路報名時,欲報考本聯招學系之考生,請選擇「華文文學系聯合招生」為報考單位,並於填寫網路報名錶時填寫至多2個志願,網路報名結束後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修改報名志願序(數)。
- 黃暐婷臺灣小說家、散文家,臺灣當代作家,著有長篇小說《少年與時間的洞穴》、短篇小說《捕霧的人》,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小品文獎。
- 其著作《小說課》系列經羅振宇的介紹,僅「羅輯思維」平臺即賣出2萬本,並成為中國暢銷書。
- 2008年本校與花蓮教育大學合併之後,因應組織架構調整,另規畫成立「華文文學系」,自99學年度起,壽豐校區留任中文系的教師與美崙校區中文系的同仁共組本校「中國語文學系」。
- 東華大學目前與五大洲逾 160 所國際知名大學簽訂合作交流協議,積極與世界知名大學建立雙聯學制。
1996年本校成立的中國語文學系,規畫之初原有意突破既有中國文學科系的框架,強調古典與現代的融通,並重視文學的實務應用,因此延聘多位現當代文學研究與實務應用專長的師資,師資來源也含括了傳播、文化研究等多元領域的學者。 本系所培養的專業人才,未來可朝中國文學研究、臺灣文學研究、文化與社會研究、藝術理論暨創作、劇場理論暨創作、比較文學研究等多方面深造。 東華大學華文系2025 東華大學華文系 王秀珊輔仁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副教授,專長於唐宋詞研究、東坡詞及其批評研究、古典短篇小說研究、現代散文。 東華大學華文系 東華大學華文系 東華大學華文系 言叔夏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臺灣散文作家,創作以散文為主,曾獲花蓮文學獎、臺北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 「把自己埋進土裡,去認識真正的臺灣。」離開喧囂、資訊爆炸的城市,文臨來到東華後,意識到自己並沒有真正瞭解臺灣這塊土地。 第一次看到牛羣走在路上、看見農田一年兩收的稻作,在他心裡,農舍漸漸取代都市的水泥叢林,一點一點地靠近臺灣。
東華大學華文系: 課程地圖
志學車站距離東華大學僅需步行約 10 分鐘,每天均有普悠瑪、自強號停靠,學生直接搭乘火車返鄉更方便。 太魯閣客運、花蓮客運每天均有班次開進東華大學校內,平均一個小時一班,學生可直接從教學區搭乘客運前往市區、花蓮火車站,提供學生一個更安全、舒適的交通方式。 「現在你要上大學了,你覺得讀大學是為了什麼?」綜觀社會大眾的想法,總是將大學當作技職體系就讀,而文臨認為做一件事若只看見目的,而缺乏熱情與動機,當這些目的不如預期時,就可能會對自己的選擇感到後悔。 東華大學華文系2025 「既來之,不安之」,他希望大家到東華大學不要因此妥協,應該不斷自我質疑、不斷打破框架和界線,因為只有戰勝自己,才能與他人對話。
華文文學系結合創作與文化,紮根傳統,伸出多元的枝枒,讓華文文學系的學生眼光看得更廣更遠,也更有競爭優勢。 文學暨文化研究組(M.A.)得以學術論文或專題製作報告取得學位;創作組(M.F.A.)以小說、散文、詩或報導文學等文字創作取得學位。 本課程要求學生大量閱讀當代文學之文本,對作品文義有正確的基本理解,培養學生扎實的文本閱讀能力,並對此一時期各文類名家名作能有充分的瞭解。 為增進全國大專院校及高中職同學對系所及學校的了解,本活動鼓勵學生發揮創意,以短影片行銷推廣華文文學系特色,提供全校師生與社會大眾瀏覽,提升本系知名度與能見度。 謝凱特臺灣同志作家,著有《完美的一天》、《我的蟻人父親》等作品,曾獲臺北書展大獎非小說類首獎、林榮三文學獎、臺北文學獎。 神小風臺灣小說家,著有小說《少女核》、散文集《百分之九十八的平庸少女》等書,編有電影劇本〈相愛的七種設計〉,於博客來 OKAPI 撰寫漫畫專欄「少女出租店」。
東華大學華文系: 課程規劃
東華華文為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成員之一,前身為「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本系是華語世界第一個以現當代華文文學研究與創作教學為主的科系,旨在開拓學生的文學視野,重視文學批評與文化研究的理論與方法,結合當代文化議題,強調文學與文化的多元跨界整合。 顏崑陽散文作家、學者,以寫作散文為主,兼擅古典詩詞、現行小說的創作,曾任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 吳明益為臺灣跨領域藝術家、作家、學術與環境活動家,以小說、散文創作聞名,曾以《單車失竊記》入圍英語小說界最高聲譽之布克國際獎,為首位入圍之臺灣作家。
- 宋尚緯臺灣新生代詩人,著有《輪迴手札》、《鎮痛》等作品,並經常於Facebook個人頁面發表文章評論時事或以作詩諷刺。
- 顏 訥臺灣散文家,聯合報鳴人堂專欄作家、文學直播節目「作家事」主持人之一。
- 施湘靈美國聖奧拉夫學院(St. Olaf College)亞洲語文學系教授,專長於農業文學、古代宮廷文學、中古世代生死詩學。
- 黃 岡臺灣新生代詩人、酷兒作家,著有《是誰把部落切成兩半?》、《同在一個屋簷下:同志詩選》,曾獲林榮三文學獎、葉紅女性詩獎、楊牧文學奬。
十、本活動所蒐集之個人基本資料,僅為主辦單位聯繫參賽者及通知投票者領獎時核實身份用,且遵守《個人資料保護法》相關規定,以維護參賽者及投票者權益。 陳宗暉散文家、小說家,著有《我所去過最遠的地方》、《火車就地停下時》,曾獲東華奇萊文學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聯合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臺灣文學獎蓓蕾獎。 宋尚緯臺灣新生代詩人,著有《輪迴手札》、《鎮痛》等作品,並經常於Facebook個人頁面發表文章評論時事或以作詩諷刺。 許榮哲臺灣小說家、編劇、導演,「走電人」電影公司負責人,曾任《聯合文學》主編,,被譽為「六年級世代最會說故事的人」。 其著作《小說課》系列經羅振宇的介紹,僅「羅輯思維」平臺即賣出2萬本,並成為中國暢銷書。
東華大學華文系: 華文文學系
著有《是誰把部落切成兩半?》詩集,2015年文化部選送美國聖塔非藝術學院駐村作家,現為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生。 連明偉臺灣詩人、小說家,作品以小說為主,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中篇小說首獎、臺積電文學賞副賞、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組首獎、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獎、臺灣文學獎圖書類長篇小說金典獎等。 方 梓臺灣作家,曾任消基會《消費者報導》雜誌總編輯、文化總會企畫、《自由時報》自由副刊副主編,總統府專門委員,現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散文課講師。 國立東華大學成立於 1994 年,共有三個校區,壽豐校區面積達 251 公頃,適合學術研究與生活的優良環境。
東華大學華文系: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①曾從事華文文學創作、研究、編輯、出版與文史工作等性質相關之專業工作三年以上者,專業工作年資指專任年資,兼任年資則折半計算。 1 以同等學力報考者或大學非文學相關科系畢業之考生,入學後須加修本系碩士班課程「文藝思潮專題」(修過「文學概論」等相關課程得免修)。 文章散見各副刊、雜誌、UDN鳴人堂與BIOS Monthly專欄,文學直播節目「作家事」主持人之一。 曾獲桃園文藝創作獎、電信創新應用大賽文學創作組散文類和小說類獎項、入圍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 東華大學華文系 引導學生掌握當代華文文學發展之脈絡與各種文體演進之情形,並培養學生掌握文學史料,研究文學史議題的基本能力。
東華大學華文系: 學生活動
何致和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文藝創作組教授,也是臺灣當代的文學作家、小說家、翻譯家,創作以小說為主,曾翻譯《巴別塔之犬》、《人骨拼圖》、《白噪音》、《醜男孩》、《時間箭》。 顏 訥臺灣散文家,聯合報鳴人堂專欄作家、文學直播節目「作家事」主持人之一。 現為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生,主要研究臺灣、香港跨區域文藝思潮傳播與中國古典詩詞。 主要創作的文類為詩與報導文學,其他學術專長包括文學傳播、傳播法律、現代詩等,曾擔任多本文學刊物的主編、總編輯或編輯顧問,並曾擔任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董事,曾任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特聘教授、花蓮數位機會中心主任、《新聞學研究》副主編。
東華大學華文系: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
裝咖人Tsng-kha-lâng臺灣新興臺文樂團,以文學與音樂跨域創作為特色,主唱張嘉祥、戴睿駿皆畢業於此,其音樂取材於臺灣鄉野傳說與歷史故事,曲風融合傳統北管樂與搖滾樂,首張專輯《夜官巡場》入圍2022年金曲獎年度新人獎,其主唱張嘉祥著有同名小說《夜官巡場》。 畢業於明倫高中的他,熱愛詩歌、文學及電影,害怕臺北高樓限縮自己的眼界,因此在大學時決意離開都市,來到位於花蓮的東華華文系:「花蓮什麼都沒有,而甚麼都沒有的花蓮,只剩下你自己」。 東華大學華文系 一、凡於國內經教育部立案之公私立大學校院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大學校院畢業,獲得學士學位或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具有報考大學碩士班同等學力資格者。 5.本系獎學金:研究生獎學金、入學榜首獎學金、成績優良獎學金、僑外生獎學金,依獎學金金額較高者核給。 另可申請本系「東華華文文學獎助學金」,與本校「王禎和青年文學獎助學金」。
東華大學華文系: 文學獎
大眾對於文學的想像常限於紙本,然而,田野調查是文學的一種,觀山看海也是文學的一種,甚至當2016年民謠歌手BobDylan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都一再告訴我們:文學形式是沒有邊界的。 繫上的「文化研究概論」更是打開文臨的眼界,從社會學、傳播學去分析廣告、音樂、文學,同學如果沒有具備高度的思考及感知力,有時上起課會覺得有些枯燥;「電影與社會」的蔣竹山教授用獨特的方式切入每部電影;吳明益教授的「當代世界文學選讀」更讓他將文學視野擴及全球,評析當代文學作家的作品。 本系的教學研究以現當代華文文學為主,以文學與文化研究的跨界整合為核心理念,並重視華文文學的創作與實務應用。 而「中國語文學系」則以中國文學專業為主要師資陣容,研究教學也如臺灣各大學中國文學相關科系,以中國古代文學、思想與語言文字學為主軸。 ),簡稱東華華文,成立於1996年,以橫跨世界古典至現代之文學研究與創作著稱,培育無數臺灣知名文學作家,繼國立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之後,為文壇近年來興起的「東華幫」起源之一。
東華大學華文系: 專業選修課程
高雄出生,臺北長大,目前計畫定居花蓮,就讀臺北市立明倫高級中學時用申請入學的方式取得東華大學的就讀資格。 文臨認為不管是學習還是什麼,想清楚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是最重要的,別人的意見與未來都只是別人的,只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日子,一切就都不會太糟。 他喜歡到處玩,花在行走與觀看世界的時間比在課堂上讀書的時間還要多,和多數人的興趣一樣,電影、音樂和美食是生命三要素,希望自己能永遠活在當下,不要害怕明日,也別為昨日而懊悔。 選擇就業者除了與一般中文、英美、臺文、傳播及語文教育等科系畢業生相仿,可以從事與語文有關,如教學、研究、公務人員等工作外,或投身出版、媒體、創作、設計、劇場演出等實務界,積極參與社會文化的改造。 林達陽臺灣詩人、作家,作品以新詩、散文為主,曾獲聯合報文學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臺北文學獎、香港青年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等,2020年,重回母校國立東華大學擔任楊牧書房青年駐校作家。 楊翠為臺灣日治時期新文學作家楊逵的長孫女,受祖父影響,亦走上文學的道路,並於大學任教,現為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並曾任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主任委員、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教授、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教授。
三、參賽者須擔保繳交內容之合法性且未侵害他人權利,不可違背公序良俗或挑起社會對立;倘若發生爭議,須自負相關責任。 參賽者參賽作品應為參賽者/參賽團隊之創作,應自負一切法律責任, 並取消其參賽資格,如有得獎,將追回獎狀與獎金。 ■本活動以公平公開為原則,若有使用電腦程式操作灌票、幹擾活動進行或其他違反活動公平性之情事,經主辦單位合理認定影響活動結果者,主辦單位得取消其得獎資格。 東華大學華文系 三、作品繳交:線上資料填寫完成後,系統將以E-mail提供報名編號與檔案上傳點,請將作品、作品著作權及肖像權使用同意書(所有參賽者皆應簽署)上傳至指定雲端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