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作者凱南Kenan買書享優惠價贈攝影卡片,版稅一成捐給地方弱勢團體,請直接上「跟著凱南瘋旅遊」FB粉絲團私訊我購書意願。 23|雖然婆婆不善言語,更可能聽不懂我們在講什麼,但她日日坐在門口,用月桃葉編織日常,迎接遊客的到來。 相對屏東六堆平原的可可產業茁壯,因坐落山腳下,不論沿著185線—沿山公路漫遊公路間或者挑一個喜歡的林道往上走,都是很棒的選擇。 臺北室內合唱基地24日正式掛牌開幕,臺北室內合唱團企劃經理鄭逸伸(左起)、行政總監房樹孝、團長方素貞(右2)及行政經理高端禾代表出席,身為合唱團決策小組成員的他們也共同負責團務營運。 巖板巷 臺灣天團五月天,自昨(23)日在樂天桃園爆球場一口氣舉辦8場「諾亞方舟10週年進化復刻限定版演唱會」,今天平安夜來到第二場,邀請到香港鐵肺天后鄧紫棋擔任嘉賓,沒想到竟然是以「雲端合唱」以及「全息投影技…
屏東縣霧臺鄉推出了專屬於部落的「霧臺鄉觀光護照」,透過建構霧臺鄉的休閒旅遊形象,並且發展在地觀光與經濟效應,內含許多喫喝玩樂的優惠券,讓旅客們深度體驗在地的魯凱族文化。 可以透過事先預約的原住民導覽解說員,更認識與瞭解魯凱族文化與藝術;這裡部落居民以魯凱族和排灣族混合而居,踏著石板街弄,走進部落,有別於神山部落與霧臺部落的熱鬧,谷川部落的灰色調與寧靜帶給我們平靜,視線所及的熱鬧就屬教堂與石板屋舍所佈置的耶誕歡樂。 巖板巷 漫步在巖板巷優閒的看風景經導覽人員說著魯凱文化與人文風情,嘴饞時別忘了來一點在地傳統的美食唷!!
巖板巷: 神山部落廚藝教室
其實除了哈尤溪外,霧臺鄉內還有許多值得一遊的文化特色,這裡是全屏東縣唯一的魯凱族鄉,在霧臺部落裡,沿著陶壺的指引,就會走進連接許多藝術據點的巖板巷,這裡可以看到族人的生活與最常民的文化,幾乎就是魯凱族人的生活博物館。 谷川部落是進入霧臺鄉的第一個部落,該部落面積較小,住戶較為集中,都集中在這谷川山谷的小臺地;而在部落旁的橋下廣場,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設置了「谷川旅遊資訊站」,這裡提供了谷川大橋興建的紀錄、魯凱族勇士婦女和百合花等塑像,還有廁所等休憩補給的地方。 霧臺鄉是屏東縣地勢最高的鄉,海拔約1,000公尺左右,是魯凱族部落之一,向來有魯凱族聖地之稱,霧臺石板聚落則為屏東最大、最重要的魯凱族聚落。
位於隘寮北溪左岸臺地的神山部落,海拔高度約有700m,為丘陵地形,從彩繪原住民圖騰、文化特色的大石柱旁入口往上走,展開下一段部落巡禮。 從風災後的2010年12月動工,耗資了新臺幣7.3億元興建,期間更僱用了當地原住民朋友,創造就業機會,經歷了三年時間谷川大橋終於興建完工,也成為臺灣最高的大僑。 橋畔兩側都設置有觀景臺及「八八風災救災英雄紀念碑」,可俯瞰到整座橋梁及隘寮北溪河谷全景。 後方山壁也是當年為了運送物資到霧臺直升機墜毀的事發地點,村民為了紀念機上三位英雄特此設立紀念碑。
巖板巷: 督姆古萊工坊 資訊
來到霧臺,魯凱族的文化與人文歷史使人收穫滿滿之外,也別忘了到這翠綠山林之中沐浴一下心靈。 從神山村前往神山瀑布,沿著產業道路下坡,轉入石階小徑,沿途都佈滿翠綠的青苔,神山瀑布為霧臺的隱藏版景點,人煙不多,也保留了相當原始的風貌。 約40分鐘左右的時間,樹叢間隱約出現一條白色的水瀑,撞見了神山瀑布的壯闊,若想更親近瀑布,左側中間有一座拱橋,可走到瀑布下方靠近深潭處,完整感受神山瀑布的滂沱與純淨。 巖板巷 巖板巷如其名,為巖板鋪成的一條巷弄,也是霧臺部落居民主要生活的場域。 巖板巷兩旁皆是部落族人悉心打造的生活空間,並以陶壺為指引標記,與沿巷的雕刻呼應,沿途更有許多特殊的魯凱族原住民圖騰,大多都與百步蛇有關。
- 除了能體驗魯凱族文化的神山部落、霧臺部落,到近年崛起的人氣巧克力福爾摩沙可可農場,以及眷村轉型的代表之作勝利星村創意園區,都是相當經典且不可錯過的人氣景點。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謝東明、李盛雯/臺北報導 亞果遊艇集團(7566)宣佈,將與東南亞最大遊艇會Ocean Marina Yacht Club簽署完成合作MOU,雙方締結為姐妹會。
- 館內珍藏了許多魯凱族的傳統文物,一樓為特展區,會定期更換展覽,二樓為是主要展覽區。
- 32|教會的三角屋頂,原木組合的十字架旁,二位白衣天使身體前傾,面對面吹奏着金色號角,一旁則是搖著鐘鈴的魯凱族人。
這兩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國外旅遊止步也更讓我們發覺到臺灣這片土地的美好,但也因為疫情讓我們認真思考自然生態的議題,真的很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珍惜這片土地。 ▼魯凱族的盪鞦韆文化主要是未婚男女的聯誼活動,通常是在重大祭典時舉行,由族內未婚女孩輪流盪鞦韆,族內未婚男子拉動藤索讓鞦韆擺盪,最後由心儀的男子將女子抱下,是魯凱族很重要的傳統文化之一。 巖板巷 廣場旁的6座雕像,完整呈現魯凱族的不同職業與身分的服飾區別,像是獵人、巫師、頭目等等,每一個雕像腳下都有詳細的說明。
巖板巷: 巖板巷藝術步道
走在巖板巷,轉彎處忽然人潮聚集,大批遊客附和著店家老闆的歌聲,喊著可愛的口號,這是巖板巷中最熱情的一間小攤販「巖板巷廚房」。 巖板巷 小小的攤位,老闆娘手裡忙著在熱的奔騰的鐵板上煎著芋頭餅,而老闆也沒閒著,用鋏子敲著桌面,唱出一段段輕快的節奏,也要來往的旅客一起唱和,現場彷彿小型演唱會,好不熱鬧。 直到芋頭餅煎到恰恰、飄出濃鬱的香氣,遊客與老闆也變得更熟了。 利用山芋製作的芋頭餅,一口咬下是滿滿芋泥香氣,除了很受歡迎的芋頭餅,店家也販售小米麻糬、小米酒等等原民伴手禮。
巖板巷: 霧臺部落巖板巷藝術街 魯凱文化風情、石板建築
三地門鄉和霧臺鄉擁有豐富的排灣及魯凱族文化,在此可欣賞部落傳統藝術獨特之美,如琉璃製作、傳統服飾上的印染刺繡、木雕、石雕和霧臺鄉的石板屋、編織工藝等,都是到部落旅遊不能錯過的重點。 除此之外,去欣賞一場絕無僅有的原住民劇場,品嘗道地原住民風味餐,也是單車悠遊體驗部落風情的最佳途徑。 事,正在織布的婦女、臉上布滿風霜的部落長老、英氣勃發的狩獵英雄、欣喜報戰功的獵人…,看著這些雕刻,不僅可以瞭解魯凱族人的平日生活,也能欣賞族人的藝術造詣,是領略魯凱文化的最佳入門途徑。 建議停留時間約1小時,進入霧臺鄉須辦理入山證,且禁止甲類大客車通行。 坐落於山林雲霧中的霧臺長老教會,宛如天堂中的教會,精緻雕刻讓人驚嘆,極富藝術感的魯凱石板建築,充分融合了在地特色與西方宗教文化。 屋頂上,可以看見兩座面對面朝天吹響號角的西洋天使雕像,這是為了紀念西方傳教士將福音傳入臺灣。
巖板巷: 原住民特色風味餐——不怕你喫,只怕你喫不下!
⏬ 櫃檯區有看到一把吉他,老闆如果出完餐有空時,或許就會出來自彈自唱跟大家互動一下喔! 巖板巷2025 如果你是一個人,也許可以點個獵人便當或是烤肉飯一嚐滋味,但有兩個人以上的就可以點一整份烤肉、香腸、青菜等再加碗白飯,也是相當豐盛且超值。 盪鞦韆是由男性負責搭設鞦韆架及擺動鞦韆繩,並邀請未婚、品行良好之女性登上鞦韆架,由男子將女子盪到最高點,不只緊張刺激,更能為活動典禮帶來高潮。 *谷川大橋對岸同樣有一處觀景臺,景觀也是相當令人震撼,但由於在對側車道,建議是回程時再順路停下觀看即可。
巖板巷: 屏東霧臺美食 巖板巷廚房-親手搗麻糬,好玩唷~再嚐魯凱族多種小點心!
Cherry很嚮往清悠大自然,也常走部落旅遊、生態旅遊,而近期霧臺鄉公所推出了霧臺鄉觀光護照,裡頭提供了霧臺旅遊相關的優惠票券,走跳幾回後整理出魯凱四部落(谷川、神山、霧臺、好茶)的風光、美食、住宿、遊程資訊,讓旅人們更能暢遊霧臺原鄉。 餐點中的石板烤山豬肉,搭配洋蔥、蒜頭,味道和諧又相當好,喫起來並不油膩,光配白飯喫就會一口接著一口,停不下來了呢! 另一樣原住民風味美食阿拜,外皮咬起來好軟好綿,微Q微Q的口感,包著爽甜的花生粉,真叫人慾罷不能啊! 餐後甜點包含小米甜甜圈和愛玉,冰冰涼涼的愛玉,入口還帶點檸檬片的酸度,喫起來甜甜酸酸的好消暑。
巖板巷: 屏東潮州民宿‧奇遇…
用攝影、文字打造的攝文旅食空間;喜好自然、原鄉、有故事的旅遊,一個不愛受約制的射手女,就是喜歡旅遊、美食、活動,用攝影記錄所見、用文字撰寫所聽,同是愛好者的你,歡喜來作夥同樂。 這帶範圍不小的羣聚效應,人潮羣聚,連平日也格外熱鬧,美食與工藝店家林立,偶而還可見空地正在曝曬的愛玉和咖啡。 傳說有一位來自於大鬼湖的百步蛇王子,巧遇了頭目的女兒巴冷公主並且對她一見鍾情,以吹笛子的方式引起公主的注意,而公主也被他的容貌所吸引,於是雙方墜入愛河,並且共結連理,延續世世代代的子孫,因此後人認為百步蛇就是他們的祖先。 園內主要以展示、保存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為主,是國內規模最大、最具研究價值的野外博物館。 園內展示臺灣原住民九族之文化,規劃成迎賓區、塔瑪麓灣區、娜麓區及富谷灣區。
巖板巷: 霧臺懶人一日遊程推薦:霧臺、禮納裏部落巡禮一日遊
巖板巷兩旁皆是部落族人悉心打造的生活空間,從石雕、木雕、動物骨骸、聖誕裝飾等等,不僅裝飾得美輪美奐,更讓每一間房子都充滿生命力與故事。 從三地門鄉沿著省道臺24線進入霧臺,經過了管制站,一路便是蜿蜒的山路。 還記得在莫拉克風災後,曾經走過一次這段道路,歷經嚴重的風災的臺24線,當時斷垣殘壁的景象還記憶猶新,隨著道路重新修築完成、谷川大橋完工,唯一通往霧臺的道路,成了最美的景觀公路。 過了谷川大橋約十五分鐘左右,到路便是攀升,途經神山部落,最後來到霧臺部落。
莫拉克(八八)風災重創屏北三鄉,三地門鄉大社村、霧臺鄉好茶村和瑪家鄉瑪家村,經政府和民間團體的協助,由世界展望會援建永久屋,將3個部落村民遷村至此,並沿用原來部落中的路名,路面平坦整齊,不耗腳力,大人小孩都很適合來走走。 與小農合作,會搭配野生肉桂、桑葚、火龍果等在地食材,講究原始及天然味道,店內有視野很好的山景第一排座位,呼吸清新空氣,嚐一嚐野生愛玉和原鄉咖啡。 融入大量魯凱族元素的耶穌聖心堂甚至紅到國外去,聽說有外國遊客專程來看。
居民以臺灣原住民排灣族為主,另有部分魯凱族居民(如青葉村)居住在此,至今成為原住民文化特色的鄉鎮。 霧臺鄉有「魯凱族聖地」之稱,屏東最大的魯凱族聚落~走入雲之故鄉,屏東神仙部落的旅程中,看見聯繫外界的谷川大橋完工囉! 谷川大橋是目前全臺灣橋墩最高的大橋,需要抬頭望著才能知道谷川大橋的長度。 霧臺這裡的文化與自然,一種完美的人類與大自然共存的和諧,來走一趟豐富旅人們知性與感性,這樣深度的踏入原鄉旅遊、生態旅遊,欣賞部落的藝術、聽著部落的故事、喫著部落的風味餐,享受不一樣的旅遊模式,霧臺一日遊、霧臺二日遊詳盡分享給準備踏出的你。 巖板巷 禮納裏好茶部落是莫拉克風災(八八水災)唯一滅村的原鄉部落,這裡是災後所建構的永久屋,亦有「臺灣普羅旺斯」的美名之稱;這幾年經過回鄉青年熱心盡情的努力下,投入部落產業重建,發展出多元且創新的遊憩活動,吸引不少旅人們前來漫遊、體驗魯凱族的生活文化。
這裡的愛玉目前共有小米、洛神、桑葚和百香果四種口味,霧臺野生種的愛玉,除了桑葚是野生的之外,小米、百香果、洛神都是自家種的。 一整份獵人套餐喫下來確實很飽足,物超所值,供應份量連大人都會喫很飽。 霧臺郵局是屏東最高的郵局,一星期只開週二跟週五兩天,小小的郵局服務著族人的郵寄與存領款,郵局外的郵筒也彩繪上魯凱族的特色圖樣, 據說假日還有民眾會在這裡泡咖啡賞景,真的非常有意思。 巖板巷 霧臺部落廣場是村莊族人節日祭典的重要集結地,廣場中央的巨型鞦韆、兩旁的石板屋與原住民雕像加上前方的霧臺鄉魯凱族文物館,完整呈現魯凱文化與精神。 霧臺部落廣場,廣場前的巨大建築是雕工精美的霧臺鄉魯凱族文物館,館內蒐集與展示魯凱族的傳統文物,包含信仰、生活用品、傳統工藝作品以及石板屋的介紹,在文物館中都有展示,透過文物館的介紹得以更瞭解霧臺魯凱族的原鄉文化。
「屏東山川琉璃吊橋」連結三地門鄉三地村與瑪家鄉北葉村,為串連起兩鄉的觀光吊橋,「屏東山川琉璃吊橋」全長262公尺,距離高度約45公尺,為全國最長的臥牀式吊橋,位於舊吊橋下遊,吊橋向下即可俯瞰壯闊的山巒美景,因而取名為「山川琉璃吊橋」。 杜巴男紀念館內有不少的珍藏異寶,杜巴男是一位國寶級的木雕藝術家,而霧臺地區魯凱族的雕刻圖騰皆出自於他以及三位兒子的作品,不僅是木雕藝術家,也是個成果豐碩的英勇獵人。 【其他】 遊覽車上提供每人每天乙瓶礦泉水、原住民文化園區門票及導覽及山川琉璃吊橋門票、霧臺半日文化導覽費。 來臺神山,怎能不品嘗當地名產愛玉冰,用沁涼的山泉水洗出來的愛玉,特別的柔嫩Q彈爽口,搭配各種不同的配料,芋頭、紅豆或是百果口味,是您不可錯過的美食。 「霧臺谷川大橋」的前身為第一號橋,鄰近魯凱族伊拉部落,又名伊拉橋,興建於1972年,是進入霧臺地區主要橋梁。
下次有時間時,不妨開車上山到霧臺走走,享受這難能可貴的世外桃源吧。 如果你沒有一定要去朝聖神山愛玉店的話,那在這裡點一杯咖啡、一碗愛玉,悠閒地坐在廣場旁,更能體會霧臺部落中的舒適氣氛。 霧臺鄉位於屏東縣的東北部,由於位在中央山脈之上,平均海拔為1000公尺以上,也讓它成為全縣地理位置最高的鄉鎮。 「時刻旅行,享受旅行時刻」我們致力於發掘即時、完善的旅行資訊,滿足讀者對於資訊的渴望、解決實際的問題、並提供多視角的品味體驗。 希望讓讀者不只是知道了一個資訊,同時還能夠去「享受」這段旅程,讓寶貴的每分每秒都能得到滿足,用自己的感官、身體去體會--原來世界這麼大,原來這背後的一切都有個故事。 』,但最讓小編覺得好奇的是,到底是怎麼計算誰獵到多少獵物,總不能自己說了算吧!
而狩獵是族人經濟生活的要項,通常每個部落的獵場,都有明確劃分且是各部落公認的,彼此相互尊重而互不侵犯。 位於瑪家鄉的涼山遊憩區,離本店約10分鐘的車程,寬廣的園區被綠樹山林包圍,在這裡能看到童趣的哈比人小屋、戀愛巴士、巨人眼鏡等,還有不少彩虹裝置藝術,把整座園區裝扮得更加繽紛,也是必拍的打卡場景。 涼山遊憩區除了超好拍的可愛造景,還擁有豐富的自然美景,像是環山步道和超夢幻的涼山瀑布,都是不容錯過的絕美景緻。 走入巖板巷中就像來到魯凱族的藝術街,每個版畫雕刻都是純手作的,圖騰所代表的就是具有故事性,每一處都能讓人會心一笑。 霧臺部落相當的傳統,沿街都可以看見手工編織的婦女,對我們來說是很特殊的景象,對他們來說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霧臺基督長老教會是杜巴男老師最後的作品,佇立在山頂上意味著那份安詳和逸的氛圍,將石板屋與西洋教堂元素合二為一,是來霧臺必訪的景點之一。
在霧臺旅行其實不太需要什麼旅行地圖,因為每一個地方就讓人很放鬆,尤其是高山的空氣和山景。 而從『霧臺鄉魯凱族文物館』當起點,沿著巖板巷再回到文物館,不需要太久的時間,就可以認識很多霧臺的文化。 這一條路線沒有難走的路段,基本上連小孩都能夠輕鬆的走完,只是要拍的時候要詢問一下店家,因為小編就有遇到店家不給拍照的,所以拍照前先詢問一下,纔不會發生衝突,也可以開心的漫遊霧臺。 伊拉部落,又稱為谷川部落,部落居民由魯凱族和排灣族混合而居,位於隘寮北溪河谷左岸並距離神山部落約七公里,若想要前往霧臺部落或神山部落旅遊,伊拉部落與谷川大橋都是前往的必經旅遊景點。
巖板巷: 屏東霧臺餐廳,巖板巷弄美食,還有機會欣賞老闆現場演唱
館內展示了魯凱族的各種生活用品、信仰文化器具、工藝技術、石版屋的格局,讓訪客能更瞭解魯凱族的文化特色。 盪鞦韆是魯凱族傳統祭典中的重頭戲之一,一般會在婚禮時舉行,原本是隻屬於大頭目家女性的特權,但每年在豐年祭典時,大頭目會把盪鞦韆的特權讓給族人,不只慰勞族人的辛勞,也提供了青年男女接觸的好機會。 廣場另一側則塑立了6座雕像,呈現了魯凱族不同身分地位的不同服飾,有勇士、巫師、平民及貴族等,像是守護神一般注視著村落,也像是熱情的族人們歡迎著旅客們的到來。 霧臺鄉下原設有六村,分別是大武、吉露、阿禮、好茶、佳暮及霧臺,但前五個村莊在八八風災後,有部分居民或全村已遷移至長治鄉百合部落(大武、吉露、阿禮、佳暮)及瑪家鄉禮納裏部落(好茶),如今只剩霧臺村的霧臺、神山、谷川的三個部落有較多居民居住。 霧臺其實說遠不遠,說近其實都比去到嘉義還遠了;但是魯凱族的文化以及美食,在霧臺卻能扎扎實實完整個呈現出來,所以隨著心的距離來說,是近的。 招牌脆皮烤雞是必喫款,光看那個皮就感覺很脆很香,雞肉也帶著雞汁很嫩。
多功能展區多功能展區中,牆上展示著許多店家想與來訪者分享的可可知識,像是巧克力的歷史、可可種類以及巧克力對身體的好處等。 福爾摩莎可可農場位於南臺灣的屏東地區,炎熱以及多雨的氣候可說是種植可可樹的絕佳地點,曾經的檳榔園,也在健康以及水土保持意識的抬頭之下,逐漸轉型成為種植可可的莊園地。 蒸到軟爛清甜的南瓜配上花生粉,不只多了一層口感更多了花生的香氣,這樣的搭配還是第一次喫到;蒜味炒莧菜喫起來相當清爽不油膩;最後以個人覺得有點像甜點,帶有魯凱族特色的阿拜來做結尾,一餐下來是相當滿足。 有趣的是,與我們一般熟悉咖啡店會使用的烘豆機不同,阿桃姐採用鍋子手炒的方式,炒至外觀似中烘焙,豆內卻是淺焙的狀態,香氣會更加突出且帶有混合豆的口感。 霧臺部落入口霧臺部落距離神山部落僅約5分鐘車程,由於部落依山而建,並沒有太大的腹地作為停車場,旅客必須在臺24線上路邊停車。 據說在幾百年前月神造訪了此地,月神認為這位置棒、景色優美,就順著地勢坐下涵蓋了整個神山與霧臺部落,而祂的腳則放在佳暮部落。
巖板巷: 霧臺的早晨
聖心堂是由當地居民徒步搬運石板一起參與建築完成,是霧臺第一座水泥教堂,也是神山部落的信仰中心。 鄉內共有6個村(部落),阿禮部落、吉露部落、大武部落、佳暮部落、好茶部落,霧臺村又分為谷川部落、神山部落、霧臺部落;Cherry去過阿禮部落、谷川部落、神山部落、霧臺部落、禮納裏好茶部落,此篇以霧臺觀光護照配合的做資訊分享。 在屏東轉運站搭乘「508神山線」(要事先預約,週一停駛)5人即可成行,沿途停靠谷川大橋、神山部落、霧臺部落、禮納裏部落等景點。 回程的午餐安排在三地門的山中天景觀餐廳,山地門有不少的景觀餐廳,視野絕佳又能喫到山產野味以及原住民的特色美食。 山中天景觀餐廳提供單點與合菜,我們喫的是3000元的合菜,十道菜加上水果、白飯,便宜又好喫。
巖板巷: 屏東客運
看著那油鍋上漂浮著一個又一個像是游泳圈般的可愛甜甜圈,這可是霧臺超人氣小喫。 經過油炸的甜甜圈,外皮酥脆、一口咬下,微甜的風味隨即在口中擴散開來,扎實有嚼勁的甜甜圈也成為旅客到霧臺神山部落必喫的隨手美食。 04|想更瞭解霧臺部落,人數夠多的話推薦可以報名當地的導覽遊程。 但如果像我們是散客,如果當天有遇到其他旅行團的導覽,也可以趁機亂入偷聽導覽,依然可以獲得許多豐富的當地資訊與故事。 02|霧臺部落以「巖板巷」最為知名,其他景點還有「霧臺魯凱文物館」及充滿仙氣的「臺灣基督長老教會霧臺教會」。
巖板巷: 高雄美食懶人包
所到之處皆充滿原住民的生活與藝術文化,石板屋、石雕、刺繡及編織工藝。 位在神山部落的Sama食堂,是間充滿在地原民料理的臺式餐館。 而Sama食堂除了提供餐飲之外,也有提供手作體驗與環境導覽等多元服務,讓每位來到霧臺的民眾都能深入瞭解在地特色文化。 以石板為路面,欄杆一字排開的陶壺是指引標記,另一邊巖板雕刻記錄著族人故事,過了「霧臺基督長老教會」之後就往「巖板巷」移動,這裡又好喫、又好拍。 「巖板巷」存在幾家民宿業者、特色店家及地方私房美食,魯凱文化風情在此醞釀。 屏北部落自行車道從三地門大橋出發,騎臺24線至霧臺鄉巖板巷,全長大約20.5公里,沿線山路起伏,困難度較高,適合體力較佳者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