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祥和尚(1912.11~1992.6),俗姓陳,名小飛,號無我。 原中國佛教協會理事、江蘇省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揚州市政協委員、大明寺方丈。 迨至民國五十二年傳妙法師接任住持之後,抱百折不屈之志,苦心寺務弘法度眾,經數載信仰者日增,又得仁裏村長黃日神等幾人護持之下,奮然興起重建之願,但餘地坪狹窄無從措施。 民國五十九年間,又按著興建古宮殿式三寶殿,不僅為本寺頻添壯麗,且為中南部觀光事業邁進一大步。 民國五十九年八月間宣佈撤消原有組織,重新改組為財團法人火山碧雲寺董事會,並報請臺南縣政府核備。 民國二十三年春二月二日黃信盍然與世長辭,由黃漲、黃南繼承堂主,侯烏士掌寺務任其事,到黃玉星、黃銀貶、李旺子、洪金湖等○○,侯馬士○○○,○○○○,地方士紳之慰留,未幾七七事變勃發,烽火遍全臺綿延不斷,抗日八年才得光復。
- 慈德禪寺腹地不小,寺內除了廣植花草樹木之外,並立有白石觀音立像一尊,山門則是民國七十八年八月十五日重建。
- 民國五十七年春創辦唸佛同修會,並曾在五十九年出版弘法季刊「善友通訊」,同年又增建「善友廳」,六十一年成立「善友會」從事慈善救濟活動,六十三年再增建寮房一棟。
- 聖嚴師父「禪淨不二」的開示 – 雖然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但只要念念清淨,不需等到往生時去西方淨土,當下即可達到自心及人間淨土的境界。
- 不數月,書冊流通告罄,又於是歲秋間,照原書重印爲第二版。
- 碧軒寺的固定法會時間是每個月農曆的初一、十五、四月八日佛陀誕辰、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聖誕、九月十九觀世音出家日,以及不定時的拜懺活動。
淨修禪院的開山者為聖淨尼師(一九一七~一九七三)早年禮接天寺的周圓法師出家,俗名「柚柑」,曾在臺南正覺寺擔任副寺多年,後承信徒之捐助,購現今院址,初四、五百坪,後增至目前的二千二百多坪,於民國五十二年開山,名為「淨修院」。 妙明寺2025 五十七年興建大雄寶殿,工程歷時五載,聖淨尼師積勞成疾,於民國六十二年農曆六月七日圓寂,世壽五十七。 接天寺建於日據昭和十二年(一九三七)四月六日,屬臨濟宗妙心寺派。 妙明寺 妙明寺2025 妙明寺 禪寺前身為萬成堂,緣起於後社莊(今臺南縣學甲鎮—秀裏)莊民李寄篤志信仰,供奉觀音菩薩於自宅,朝夕頂禮,並供鄰裏膜拜,日後菩薩垂慈,香火鼎盛。 莊中善信陳清順、李葛,林串條、李棍、謝武、陳興、李學、阿清候、陳金春等鹹依李寄為師,遂於光緒十二年(西元一八八六年)二月十四日共創佛堂名曰萬成堂。 全寺大眾在能超尼法師領導之下,勤勞節儉於民國76年及77年間陸續在白河鎮內臟入1千坪左右建地,作為地藏王寶殿的建築用地,民國85年國曆元月十日落成啟用。
妙明寺: 文化財
巖晃寺相當注重兒童佛學教育,每年都有舉辦兒童冬(夏)令營及佛七,並持續與國外(如韓國)有佛教文化上的交流,成果相當不錯。 巖晃寺一年至少有四次固定法會,即農曆二月十九日觀音菩薩聖誕、四月八日佛陀聖誕、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薩聖誕,以及十一月十七日阿彌陀佛聖誕。 齋明寺 齋明寺興建於清道光30年(西元1850年)。 1850年清道光年間,大溪農民李阿甲,法號性悅,自南海普陀山法雨寺出家受戒返臺後,於此地結草菴供奉南海請回之觀音菩薩,取名為福份宮。
”先期詮試的童子150人,也在這一天“於寺建齋度僧。 據蘇頲、道宣所說,西明寺的落成典禮可謂盛極一時。 妙明寺2025 隨後武則天后佈施青泥珠,章懷太子李賢鑄造萬斤銅鐘。
妙明寺: 住持覺妙洋蓮恭請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開光 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三寶佛、西方三聖、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及「光明智慧燈」、「三色光心燈」、「金佛卡」、「如意甘露水」、「佛珠」、「如意甘露水」、「珍藏佛畫」等,歡迎參訪!
未幾發覺書中有錯誤處,乃將印成書冊,呈師鑑定。 以關山阻隔,文字滋疑,書信屢付浮沉,不得已乃將年譜拆開分寄上海友人,親帶至江西雲居,始達師覽。 妙明寺 經師令侍者略爲簽出正誤,於丙申歲八月,專人帶來,已閱四年矣。 因此將後來所得資科,增訂編入,於丁酉七月付印,是爲第二次增訂之第三版。 ” 1959年11月29日,胡適在臺大法學院演講《科學精神與科學方法》時,曾質疑《虛雲和尚年譜》初版史實有誤,並表示虛雲的年齡亦不可信。 胡適的質疑引起佛教界的撻伐,甚至將這些批評集結為《闢胡說集》出版。
- 清代中後期,僧人們將配殿和空地出租,並逐漸演變爲北京城的著名廟會之一,每到逢年過節,這裏就熱鬧非凡,以至在北京民間形成了“八月八,走白塔”的習俗。
- 北宋慶曆年間,歐陽修任揚州太守時建平山堂。
- 胡適的質疑引起佛教界的撻伐,甚至將這些批評集結為《闢胡說集》出版。
- 後因增修禪房,從地下掘出清乾隆三十六年重修黔明寺碑記三塊,廣妙據此訴請地方法院受理舒某私佔黔明寺一案,得貴陽名人平剛、向義等支持,舒氏始將寺宇退還,恢復黔明寺名。
1953年獲推爲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但拒絕出任,到江西永修縣雲居山真如禪寺帶徒修行。 期間多方籌劃修復寺廟,並開荒造田,自給自足,種植茶樹、果樹,開闢花園。 寫有《重建雲居山真如寺事略》與《雲居山志重修流通序》,交由香港志蓮淨苑與佛經流通聯合出版,流傳於世。
妙明寺: 法會訊息
明德堂位處關廟南花村,這裡的舊名為「花園」,原持有五甲餘耕地,自耕一部分維持堂內經費,歷年來的法會祭典日為農曆一月九日、二月一日(七祖生)、三月三日、四月八日、六月十九日、七月二十四日、九月九日、十二月二十四日。 承佛寺現任住持,能超尼師,是在民國61年經心田長老介紹接掌住持,,71年改建,在住持期間又奉真華長老的指示,接掌羅東唸佛會,幾年後辭去羅東方面唸佛會的職務,回到白河專心致力承佛寺的發展及建設。 承佛寺主殿是圓通寶殿,供奉觀世音菩薩,其理念是以觀世音菩薩慈悲法門,做為自修及引度眾生之準則。 十幾年前悟乘法師來到觀音山岩晃寺的現址結茅獨修,由於和妙法師生前結緣弟子不少,加上悟乘法師為人慈悲親眾,慢慢地弟子便追隨他在此另建一座正式的道場,巖晃寺也終於在民國七十九年落成啟用。 目前巖晃寺的擴建工程還持續進行中,顯示悟乘法師所領導的寺務正蒸蒸日上。 民國五十三年六十八歲於臺南市安南區創建福國精舍(今福國寺),爾後行腳於嘉南、高屏、澎湖等地,設立佈教所、佛教蓮社、法輪話劇團、福國之聲、空中佈教,並領導青年經常與各地佛教界聯誼。
妙明寺: 妙明寺
保濟寺至目前為止,已完全成為佛教傳統的寺院,除了歷代祖師的貢獻之外,悟慈法師以前瞻的眼光、開闊的胸襟,使得保濟寺已儼然成為麻豆鎮佛寺弘法的重鎮。 妙明寺2025 保濟寺在悟慈法師的領導下,陸續地擴建寺宇,目前在大殿的右前方聳立著一棟四層樓高的殿宇,以備法會之用。 整修道路,將保濟寺周邊的交通改善,另添購農地由悟慈法師親自規劃,栽種水果、蔬菜等農作物,以活絡寺院的經濟,達到自給自足的目的。 民國五十七年春創辦唸佛同修會,並曾在五十九年出版弘法季刊「善友通訊」,同年又增建「善友廳」,六十一年成立「善友會」從事慈善救濟活動,六十三年再增建寮房一棟。 著作有:歸依三寶、心地法門、出家功德與利益、臨終遺囑、業力不可思議、淨土法門、萬德莊嚴菩薩道、影塵回憶、佛學問答(第一輯至第四輯)、性空世界、智慧之門、一華一葉一世界、頓悟法門、頓悟一剎那、超塵法語。
妙明寺: 中國品牌強勢上揚 2022榜前十浮沉錄
金陸拾圓翁燕,金肆佰圓獲得本地人士贊襄,興建磚砌本樑、古色古香,署名慈德堂。 現在的慈善寺由於計劃改建的原故,左廂房拆除留下的一大片空地是為建址,右廂房仍然保留,為住眾駐錫安單之處,功德堂也位於此處。 以往慈善寺一年的祭典法會有二次,一次是農曆四月八日,以及九月二十九日。 殿內主要是木構,「大雄寶殿」的匾額是由德善堂、德化堂、化善堂一同敬獻,落款時間是「民國丙辰年陸月」,丙辰年是民國六十五年,也是會淨尼師晉山的同一年。
妙明寺: 中國一姐大逆轉!0比4後連贏7局,力克大滿貫冠軍,激動擁抱慶祝
和淨和尚臺南縣人氏,生於清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二十歲出家於臺南竹溪寺,後到臺北五股觀音山凌雲禪寺住錫,民國六十五年前後往生。 原接天寺的大殿改為佛學院之後,另外又在民國壬辰年(一九八八)落成啟用了新的大雄寶殿,大殿匾即為住持釋清淨所立。 大殿內供奉西方三聖,左右分別是寮房及知客室,而大殿的下層並設有「臺南縣佛教護僧協會」。 妙明寺2025 義存法師早年在茄苳腳靜修,後皈依妙英尼師,旋又遷至草店尾開設佈教所,大正八年九月十六日獲竹仔腳林兜、新營沈烏棕兩大德發心捐資創建修德禪寺。 義存法師早年遊歷大陸名山名剎,曾迎回五臺山文殊菩薩供奉於寺中。 昭和十四年(一九三九)創設講堂,並整修內部。
妙明寺: 桃園觀光導覽網
保濟寺原名「保濟宮」建於清嘉慶十三年(西元一八0八年),乃麻豆地方富豪黃茂林發起,由村裏信徒集資一千五百元興建,用來供奉保生大帝。 一百多年來殿宇日漸腐朽,加上乏人管理,乃呈現一片殘破景象。 民國十九年定妙和尚徵得地方仕紳同意,將「保濟宮」改名為保濟寺,並朝正佛教寺院方向著手管理。 定妙和尚首先增建南北兩側寮房,以開法緣,接納更多佛弟子,並定期或不定期在寺院內為民眾解決困難,開示佛法、濟貧、施棺是定妙和尚最具體的慈悲志業。 信和禪寺大殿前右廂是藏經樓,由原來約兩層加蓋至三層,大殿後右方是西歸堂,大殿內供奉華嚴三聖,整個大殿雖是從民國六十六年重建,但卻落成於民國七十年,為今信和寺之完整寺貌。
妙明寺: 日本國內寺院
徹淨老和尚晉山之後,陸續增築西廊、齋堂,以及圓明寶塔,民國四十四年重建三聖殿,四十六年竣工,並重修山門,增建四垂亭,四十七年元月落成。 民國五年元月增建藏經委,五十一年三月落成。 當年藏經樓落成,由臺南竹溪寺所賜的「民國第一壬寅年桐月」的匾額乃高懸樓外,而壬寅年即是民國五十一年。 民國三十六年五月聘請陳筆居士為副寺,民國三十七年七月二十四日開通法師卸任,由永靜尼師繼任住持三年,民國三十八年副寺陳筆居士卸任。 民國四十年二月永錫法師再度膺任住持,並建寮房六間,四十三年購置田產一甲餘,五十一年增建祖師堂,五十二年修建大雄寶殿。
民國三十年(西元一九四一年)前,由惻淨和尚創辦「私立南薰幼稚園」,當時有三名老師,學生約百餘名,至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時結束停辦。 金唐殿、三寶殿、大士殿等三大殿,係本省民間信仰佛教、道教融合為一整體寺廟典型之建築結構,前殿奉祀王爺等神像,中、後殿則分別奉安三寶佛、觀音佛祖。 由金唐殿看來,三寶殿是金唐殿之後殿,由善行堂看來,三寶殿是善行堂的前殿,即善行堂大雄寶殿,寺眾每天都在三寶殿實踐禮佛作早晚課。
妙明寺: 中國一姐大逆轉!0比4後連贏7局,力克大滿貫冠軍,激動擁抱慶祝
民國三十八年,住持霖淨法師、明淨法師率眾增建清虛宮(天公廟),至四十三年完工,殿堂雖不算大,但古色古香,美侖美奐,殊為可觀。 先總統 蔣公曾親臨獻香,並蒙賜匾額「凌宵寶殿」,為本寺帶來無上殊榮。 白雲法師十分注重文教,民國六十一年住錫彰化古嚴禪寺時就開辦了「大智佛學院」,同年十二月又創辦佛印月刊,至今(八十五年七月)共出刊二百七十餘期。 民國六十三年十月再創辦「大智佛學院研究所」,分設唯識、法華、華嚴、禪宗四個大乘學系,以五年為期。 六十五年五月更名為「佛陀學術研究院」,六十八年十月將研究院遷來菩提寺,並再度更名為「千佛山佛陀學術研究院」。
於八十三年一月,時值建寺百十週年特舉辦佛學講座暨全國詩人聯吟大會,並傳授在家五戒、菩薩戒法,復於同年一月七日(農曆八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舉行盛大落成慶典。 妙明寺 自鳩工興建以至寶殿巍峨矗立,其間綿歷七年,僧眾信眾孜孜矻矻,鼎力同濟,財施、法施、無畏施共同輸誠,是其莊嚴中之最上莊嚴。 溯自開山,開雲是乃第三代第七任住持,任事以來,承監院開果尼師之攜手戳力推展法化,紹繼先師志業,五十七年為成全學甲國民中學擴建標地興學之需,遷建五層靈山寶塔。 六十一年開辦法源寺託兒所,是年增置土地壹甲貳分,六十八年為追懷永錫禪師關心社會教育,提倡讀書風氣之遺志,於寺前置新式樓房兩棟,設立宏耀紀念圖書館,是年十月成立法源慈愛基金會,濟助急難貧困並設置獎助學金,嘉惠鄉民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