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現在大家也沒分那麼清楚,反正新年能把諸神都接到家裡來,總是福氣的事。 所以接神的時候,除了階級較低的地神或陰神等,所有神明大家都希望能來家裡常住。 簡單式:若家中沒有天公爐,可在戶外沒有遮蔽的地方擺放供桌,並在四個桌腳下墊上壽金。
臺灣宗教信仰裡要認識神尊之外,您知道眾神尊的聖誕千秋日嗎? 供品:五味碗(這裡以簡單日常飯菜為主,家裡有什麼就拜什麼)、水果、茶或酒三杯,也可將拜完神明的供品拿來拜,但要烹煮過。 正月十五日是上元節,是三宮大帝之一天宮大帝的誕辰。
拜天公金紙: 除夕祭拜神明所需準備供品:
自古以來,每逢年前家家戶戶會展開祭拜,感謝過去一年的保佑,同時祈求來年運勢順遂。 更因過年期間適逢天公生日,所以會有不只一次的拜天公的活動。 「天公」又叫「玉皇大帝」、「黃皇上帝」、「元始天尊」、「昊天上帝」或「玄穹高上帝」等。 先民認為萬物皆有神,而在這天地之中,最高主宰就是天地未生成之前就存在,而且開創了天地的玉皇大帝。 根據宋代《夢梁錄》即有記載:「正月初九日,為玉皇大帝誕。」因為玉皇上帝是天庭眾神的統帥,地位至為尊貴,所以民間習俗在祭拜天公生時,也非常慎重,俗諺說:「天上天公,地下母舅公。」便道出其神格的高貴。
- 單位一百不是一百塊錢,而是這種金紙的單位術語統稱。
- 在北臺灣常使用天金,南臺灣則常使用尺金,現在市面則有天金與尺金併成一組的「天尺金」。
- 等待香燒至一半左右之後即可燒化金紙,拜天公流程就完成了。
- 初九拜天公是民間很注重的大事,因此在拜天公前,都會有一些禁忌;當然禁忌要不要相信都是因人而異的,以上提供一些資訊供大家參考。
- 在鄉下很熱鬧,廟前有「歌仔戲」,「布袋戲」,廟裡有拜拜,街上有「謝必安」及「範無救」一高一低的神像遊行。
- 相傳這天是開天門的日子,玉皇大帝親臨視察人間功過,賜福百姓,諸方善男信女,在入夜後備牲禮,燃點香燭,祈求消災補運,禱祝上天,賜福賜財於民。
時辰:只在初一和十五拜,時間都在傍晚,約下午5時左右。 拜天公金紙 擺設:供桌應在前門或中庭向天處,為表示神祇尊卑不同,拜三界公如同拜天公要設置頂桌和下桌,頂桌要以壽金墊高,放在頂桌的供品要獻給三界公,比較豐盛,但都必須是素齋;下桌則給隨從神明,準備五牲、水果即可。 通常由店家或公司自己選一個吉時開張,若店裡或公司有供奉財神就與一般拜神方式相同,或者可以另外放一個桌子擺供品。
拜天公金紙: 拜「天公」的金紙組合?
準備供品 / 金紙:天公金、鮮花一對、蠟燭一對、春花一對、茶一杯、水果兩盤、五牲、糖果六小碗(糖果、花生糖、冬瓜糖、開心果等)、乾貨六小碗(冬粉、黑木耳、金針各2碗)、年糕、發糕等。 明代王逵《蠡海集》記載:「神明降誕,以義起者也。玉帝生於正月初九日者,陽數始於一,而極於九,原始要終也。」意為「一」是陽數之首、九是陽數之極,故認為正月初九為玉皇上帝誕,民間會於這天慶祝。 不少家庭會於除夕23時祭拜,意為在正月初一的子時,向上天慶賀新年的意思,又為「賀正」。 拜天公金紙 接著到福祿壽以及大百壽金,是給一般的神祉來領收,整體原則上就是從大張燒到小張喔。
祭拜地基主一搬建議時間安排在下午,約下午1點至5點於廚房祭拜,祭品可能因地區及各家習俗而有所不同,較豐盛者多準備六菜一湯。 每年農曆12月24日是送神日,民間信仰要恭送家中諸神,尤其是「竈神」迴天庭,因此這天要「送竈神」拜拜,感謝竈神一整年的辛勞,一般供品會準備甜食如發糕、湯圓。 地基主也就是地基之主,可護衛住家平安,一般來說,除入住新居,過年、端午、中秋三大節時一定會祭拜,其他則視各地、各家習俗,因有人視之為陰神,所以祭拜盡量求簡單快速。
拜天公金紙: 金紙 纔是燒給「神明」
三宮就是上元賜福天宮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宮清虛大帝,下元解厄水宮洞陰帝的合稱,全名為”三元三品三宮大帝”,在道教中僅次於玉皇上帝的神祇。 等香燒至剩三分之一時,再捧金紙請天公以及天兵天將笑納,最後將金紙拿至金爐化掉,再用一杯茶或酒灑上即可。 由於一般民間也把土地公視為財神之一,所以在拜拜的時候,財神爺和土地公的拜法很類似,而且也不會分開拜,好像只要拜了財神爺,土地公也會幫你招來客人喔。 新12月24日送神日,正月初四則是接神日,照理說,我們送的是竈神和太歲,接神也應該是接竈神和太歲。
拜天公金紙: 除夕祭拜地基主所需準備供品:
在道教傳統信仰中,玉皇大帝在天庭統領眾神,掌握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大小事務,也因其地位尊貴,相傳由「陽數之首」一,以及「陽數之極」九,也就是農曆正月初九為其聖誕,也就是俗稱的「天公生」。 每年農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民間俗稱「天公生」。 相傳玉皇大帝在天庭統領眾神,地位尊貴,祭祀儀式較為慎重。 選在小年夜除夕拜天公,主要是感謝玉皇大帝過去一年保佑,也要祈求來年運勢順遂;多數也會選在過年初九拜天公要祝賀天公生日。 一般祭拜天公的時間約在農曆正月初九凌晨子時一到(十一點至一點)便可開始,直到翌日清晨七點以前可,但俗傳因為天不的神格非常尊貴,因此越早敬供越有誠意,有些天公信仰盛行地區的信眾更會慎重的在半夜先於家中敬拜天公後,再前往鄰近的天公廟上香獻敬。 林師傅拜天公通常頂桌會準備三束麵線、6樣菜碗、水果3種,三杯清茶、蠟燭一對、鮮花一對,下桌會準備三牲、水果3種、紅龜粿、麻荖、米荖、花生荖以上給大家參考。
拜天公金紙: 過年這樣拜天公就對了!拜天公時間、口訣、供品通通告訴你
祭拜儀式:於門口將供品放在供桌上,五牲放最前,手持三炷香由內向外祭拜,感謝神明的庇佑並祈求新的一年能繼續受眷顧,拜完香插在米杯上,香燒至 1/3 左右時,就可以開始燒金紙,燒完金紙後將酒水灑在金爐外圍一圈。 2022年的臘月因正逢小月,所以並沒有「年三十」這天,而正月初一的前一晚都是除夕,因此2022年的除夕是農曆12/29日,也就是國曆的1/31。 部分家庭有拜拜的傳統習俗,在農曆新年期間就有許多重要節日不能漏拜,從尾牙一直到元宵,你知道有9個大日子要拜拜嗎? ‧先站在天公爐前面,面向外,天公是指玉皇大帝,祂掌管人間禍福榮衰是一切神祇之首,故先拜玉皇大帝。 拜時,雙手拿香,報姓名、生辰、住址及所祈求的事,講完後插香,一般人都三柱香一起插。
拜天公金紙: 紙錢的由來
古代的壽桃都是由麵包組成,但現在因為拜拜時間大幅拉長麵包保存不易,會採用鳳梨酥造型的壽桃,真空包裝的壽麵可以在敬拜神明後分給親朋好友長輩喫平安。 農曆六月初六「天貺節」俗稱開天門,天貺即天帝賜利之意。 拜天公金紙2025 相傳這天是開天門的日子,玉皇大帝親臨視察人間功過,賜福百姓,諸方善男信女,在入夜後備牲禮,燃點香燭,祈求消災補運,禱祝上天,賜福賜財於民。 拜天公金紙2025 信仰虔誠的傳統祭拜方式,會將拜天公的供桌分為上、下桌,上桌拜天公,下桌拜一般神明與神明的麾下兵將。
拜天公金紙: 【玉華香舖】 傳統 大花金 正足 壽金 神明 祝壽用 壽金 大百天金 足百張 拜天公 敬神 金紙 足百 拜神
且必須有一百張以上,故時以二份合拜,稱為「足百」,以示敬意。 頂下桌之別是頂桌給玉皇大帝,皆要素齋供品,下桌獻給眾聖神佛天兵將,可以準備五牲(生的且全身)(素齋也可),除此之外還會準備麵線、紅牽、乾仔粿、紅圓、紅龜、麵龜…等。 古時只有皇帝可以祭天,後來大家都可以拜天公,習俗傳統大禮是打開大門穿戴整齊並依長幼上香,行三跪九叩禮,拜完後再燒金紙,將天公座(需配頂下桌)一起燒化。
拜天公金紙: 【錦桂】敬天公金紙(中份) / 玉皇大帝、拜天公、謝平安、過年、嫁娶、成年禮、補財庫、補運 / 特大金箔、壓花環保金紙
上多無花紋,少數版本的四方金或印四格圖案,如「四方金」、「祈求平安」、「一心誠敬」字樣、畫葫蘆、晉爵、仙鶴等吉祥圖案,貼一金箔。 用途:用於任何神明,但是北臺灣拜土地公,必定要燒福金,據說是土地公行事用的紙錢,是謂土地公金,早年北臺灣農家會在竹竿之上插一把福金,立於田間,象徵土地公,俗稱「土地公拐」。 相對於天庭用的壽金,福金是零錢性質,是土地公所用,或者是各種職司財寶的神靈的零錢,並非無神格的幽靈可用,故反而比面積更大的「刈金」地位稍高,如今北臺灣民眾視福金為眾神的零錢。
在家拜拜:在家拜拜的話,拜拜時間須早於拜家中地基主與祖先,若家中設有天公爐,可將供桌設於天公爐下朝門外的方向;若家中無天公爐,可將供桌設於大門口或中庭朝天的位置,拜拜方向由內朝外,待香燃燒三分之二後纔可燒金紙。 拜天公禁忌四、燒給天公的金箔也與其他神明不同,需用特製的大型「天公金」﹙大壽金紙﹚,比一般金紙大一倍以上。 雲馬總馬是用在送神或迎神時使用的紙錢,代表燒交通工具給神明用,另有一種上面只寫雲馬。 紙錢上得圖案,會有馬、船、雲等圖案,近代則會有飛機火車等現在交通工具。 相對於金紙的種類,銀紙種類較少,基本上可分成大銀跟小銀。 大銀屬於中等大小的紙錢,面積14.5 x 12.5公分,用來祭拜祖先。
農曆正月初九凌晨子時一到(約晚上十一點至凌晨一點)便可開始,直到翌日清晨七點以前都可以進行。 拜天公時,可分兩類:一是家中正廳有吊天公爐者,二是家中無天公爐者。 若是家中有吊天公爐的話,可把供桌設於天公爐下向門外的方向,表示向天恭迎天尊駕降臨;若是家中無天公爐者,則可將神桌設於前門口或中庭向天的方向。 九金:外觀會印有「福祿壽」三字或星狀的圖案,並在錫箔上刷上金漆,用途是燒給祖先或是地基主等位階較低的神祇或兵將,比較常見於南臺灣。 福金:又可稱為「土地公金」,外觀上並無圖樣,只有錫箔刷上金漆是金色的,主要用來燒給土地公,由於臺灣人認為土地公就像是神界的裏長伯,因此我們在燒金紙時都會多燒一份土地公金來感謝祂。 拜天公金紙2025 7.用擲聖盃以請示神明(玉皇大帝神明)是否有降臨。
拜天公金紙: 《2022 壬寅年 天貺節開天門》7/4 (一) 農曆六月六
較為傳統的祭拜方式,會於天公生的前一晚就齋戒沐浴,過初八子時後,燃放鞭炮慶祝,並備以紅龜粿、麵線、壽桃與三牲素果敬拜,並以三跪九叩的方式行禮,表達敬意,並祈求萬事遂意、事業興旺、健康平安等。 拜天公金紙 另外,獻給玉皇大帝的金紙通常使用「天公金」,又稱「玉皇金」、「大壽金紙」,比一般金紙大一倍以上,是最高階的神佛所使用。 除了特製的天公金,也可以貢獻壽金、刈金、土地公金、財寶等等。 拜天公金紙 因為現在空汙和環保問題,所以大家都燒不多,但又會說壽金必須買足千,足千的通常是一大疊,現在有販售環保壽金或環保四方金等等,雖然沒有像以前的一大疊,但只要裡面貼的金箔比舊式的大張,那貨幣面額就足,所以是可以祭祀焚燒的。
請擲筊問神明:「補運的天金、尺金、壽金各一支可以嗎?」如果沒有三個聖筊,就往二支問,若沒有,就問三支,還是沒有再問四支……以此類推,而問到有三個聖筊的,就是你要準備的數量。 單位一百不是一百塊錢,而是這種金紙的單位術語統稱。 請擲筊問神明:「補運的大太極、中太極、小太極各一百可以嗎?」如果沒有三個聖筊,就繼續往二百問,沒有再問三百,還是沒有再問四百……以此類推,而問到會有三個聖筊的,就是你要準備的數量(關於各類補運金,可參閱《解夢經典》一書)。 供桌較特別,需設頂桌和下桌(或前後桌),一般是以長板凳或矮凳將八仙桌墊高,八仙桌腳下分別置放四疊壽金(金紙頭得朝門口,就像人敬神時的方向),此即為頂桌,下方前面再加放一張供桌,即為下桌。
供桌需設頂桌和下桌(或前後桌),一般是以長板凳或矮凳將八仙桌墊高,八仙桌腳下分別置放四疊壽金(金紙頭得朝門口,就像人敬神時的方向),此即為頂桌,下方前面再加放一張供桌,即為下桌。 頂桌前再繫上吉祥圖案的桌圍,並在頂桌兩旁繫上頭帶尾青的甘蔗,兩只甘蔗頭尾青部分再以紅線繫在一起,兩旁可加掛篙錢(又稱長錢)垂在兩側,並準備三隻或五隻代表天公的天公座(燈座)擺在頂桌中間,中央再擺上香爐,爐之兩旁並備好燭檯。 主要用在農曆七月普渡時,並不算是錢,比較算是生活日常用品,為了讓好兄弟打扮整齊來享用供品,所以在普渡時會燒巾衣。 (三聖盃表示神明降臨),因爲天公不會降臨人間,所以是天兵天將降臨。
道教信仰中,農曆7月15日是地官大帝(俗稱三界公)的誕辰,民間認為三官大帝(天官、地官、水官)與玉皇大帝同屬尊貴的天神,因此祭拜時供品要特別豐富。 相傳牀母是兒童的保護神之一,所以通常有未滿十六歲小孩(本省人俗稱花園內)的家庭,在七月七日牀母生日這天的傍晚,會在兒童睡的牀邊拜牀母。 供品包括:油飯、雞酒(或麻油雞)、焚燒用的『牀母衣』和『四方金』,拜牀母的時間不宜太長,不像平常祭拜要斟酒三巡,大約供品擺好,香點了以後,就可以準備燒『牀母衣』和『四方金』,燒完即可撤供,不能拜太久,怕牀母會寵孩子賴牀。 拜天公時頂桌放的是給天公的供品,下桌則是給天公部屬的供品。 現在一般家庭大部分都改用壽金墊在桌腳下作為頂桌,另外再準備一個桌子作為下桌。
拜天公金紙: 一. 除夕拜天公
自古以來趨吉避兇,就是人們最大的追求,而想轉運補運並不是單純心誠則靈拜拜這麼簡單,需要有一定的方式跟儀式方能消災解厄。 與北臺灣的刈金類似,多用於先人、虎爺、五營神兵甚或地基主、好兄弟的。 早年南臺灣拜神時,會燒一些九金供應侍衛神明的兵將。 但近日流行只燒壽金,「九金」被視為祭祖、地基主專用的紙錢。
供桌不須分為頂桌及下桌,一張桌面即可,但僅能擺放素食供品,建議可選五種水果。 一般而言,拜天公可分為「正式」、「簡單式」兩種祭拜方式。 不論選擇哪一種,供桌、供品都須朝門外方向擺放,人由內向外敬拜,表示向天上恭迎天公。 因蟻民不太懂儀式流程,能否用此方式來祈福開運,如神明願意此方式其效果甚至更勝於傳統的,因為您不但祈福還捐香給神明,這殊勝的功德不是一般方式能比擬的。 說明:如壽金大小的黃紙,上繪製一書卷,書有「天金」兩字,流行於北臺灣,用以敬奉天公及拜三界公等最高階神明。
拜天公金紙: 祭拜天公的儀式,
天公金:外觀通常會印有「叩答恩光」的字樣,用燒給天界大神玉皇上帝的金紙,通常在天公廟或拜天公時才會用到。 再來民間常用的紙錢有天公金、大百壽金、壽金、福金、刈金、二五金、九金、九銀、大銀、小銀、巾衣、甲馬、金白錢這幾種,這些的外觀和功用和燒給的對象都不同,小編接下來就要來一一解析這些紙錢。 面積大小如福金一般,任何煞神、神明、神兵神降、虎爺、五營神兵、冥府差人、建築物的守護靈地基主,甚至是路畔山邊的有應公皆可,為祈求神兵下降,保佑平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