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山9大優點2025!(持續更新)

『鼓山』其名源於它的山形像大鼓,而山頂是平坦的如鼓面一樣,因而命名『鼓山公園』。 付了門票$30元後,可以體驗鐵道客運車廂,模擬當時火車行走時的晃動及聲音,還真的煞有其事,滿有趣的。 印象中各廟宇的虎爺皆是供奉在神臺下,而旗山天后宮的虎爺是共在神桌上,根據廟宇介紹,金虎將軍因曾被嘉慶皇帝敕封過,所以坐桌上。 這家泡芙的皮超酥脆,稍微有點像在咬好咬的餅乾一樣,內餡則是滿滿的奶油,一整個就是讚,難怪排隊人潮從沒減少過。

  • 在二次大戰之後,臺灣被日本政府接收,當局為了大力提倡日本立國精神「武士道精神」,便在臺灣各地興建了「武德殿」,旗山武德殿也在當時的氣氛中,於1934年興建落成。
  • 是帶動旗山繁榮的火車頭,隨著糖廠於西元2002停止營運後,糖廠逐漸轉型,採多角化經營,不僅成為是一個地方旅遊的尾聲都會來走走看看的地方,而旗山糖廠中附設的冰品店也有各式美味好喫的糖廠冰,像是糖廠最經典的莫過於紅豆牛乳冰,好喫又便宜。
  • 店家平日只營業到下午三點,想喫得要趁早,也由於鄰近旗山老街,不少觀光客也因此慕名而來品嚐這一碗碗美味又暖心的豬心冬粉,假日時節更是需要排隊等候。
  • 主侍「黑麪媽祖」,西元1700年從大陸媚洲恭請而來,一開始供奉在旗山福德祠旁 , 而因很多的靈驗事蹟 , 1817年由地方仕紳、官員及商家築廟供奉。
  • 枝仔冰城旗山總店於1926年開業,當時為「鄭城冰枝屋」,賣著一隻又一隻沁涼人心的枝仔冰。
  • 橫跨楠梓仙溪的旗山地景橋,日治時期拉動了旗山的經濟與繁榮,隨著糖鐵旗山線拆除後,留下的五分車軌道鐵橋遺址在2009年莫拉克風災時因橋墩過密阻擋了漂流木和洪水排洩,造成旗山市區大淹水。
  • 旗山車站-假日VR體驗,若是例假日來到旗山老街,旗山車站有引進有趣的VR體驗,坐上五分仔車,戴上VR,讓你重返以前糖鐵列車的繁榮。

旗山早期稱蕃薯寮,據說是以前旗山有位阿婆在路邊小屋賣蕃薯,並提供旅人歇腳處而得名。 日治時期,地方制度改正,才以境內「旗尾山」知名改名為旗山至今。 橫跨楠梓仙溪的旗山地景橋,日治時期拉動了旗山的經濟與繁榮,隨著糖鐵旗山線拆除後,留下的五分車軌道鐵橋遺址在2009年莫拉克風災時因橋墩過密阻擋了漂流木和洪水排洩,造成旗山市區大淹水。

大正9年(1920年)地方制度改正時,終依「旗尾山」之名而改稱為「旗山」至今。 透過旗幻山城-老派的漫步時光活動摺頁上的QR連結,再使用臉書濾鏡拍照打卡就能夠兌換店家提供的優惠唷,行動支付滿額也有其他優惠!! 公園於1904年開闢,今年已經117歲,海拔約600公尺。

旗山: 美濃附近景點

現在內部已改裝為糖鐵故事館,大廳販售鐵道相關的兒童玩物及紀念品,大廳是免費進場的;如果要進入候車區就需要收費$30元,可以欣賞『糖業鐵路客運車廂』及『比利時製蒸汽機車頭』還有『 糖鐵故事館 』介紹旗山車站歷史及歷史重要性。 旗山老街很多老店已經相當出名,這也是很多遊客喜歡到旗山的原因之一,覓食方便又好喫。 老街保留著日據時代的建築和特色,餘留的韻味和風情仍是旗山老街最迷人的所在。 一訪旗山老街,首先會來到旗山火車站,有百餘年歷史的旗山火車站看起來相當有歷史感,建築外觀屬於歐洲都鐸式風格,更增添其風采。

平日無VR體驗唷、假日纔有的VR體驗列車,門票也很便宜,還有導覽可聽。 這個櫻花蝦米米高算是隱藏版美食,一個小小的攤販,就位於很多人排隊的春捲旁,不仔細找都不會發現。 但非常有特色的竹簡包裝,讓人一看就食慾大增,很多行家一買都是十幾個呢! 口味則是,櫻花蝦、香菇等配料味道濃重,完美的搭配了油飯,飯粒口感軟Q,喫下去回味無窮啊! 這一家杏鮑菇香腸真的挺酷的,臺灣現在已經有多到不能再多種口味的香腸,幾乎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特色的香腸口味,但旗山老街這家龍驛食品商行的杏鮑菇香腸卻是獲得金猴獎(美味、衛生、食材安全),就是不用擔心食安問題的美食啦!

旗山: 老街咖啡

月世界以「惡地」的地形景觀聞名,因為高鹼性的白堊土不適合草木生長,所以形成了很像月球表面的景觀,親眼瞧見非常壯觀又難以置信啊! 園區內有規劃完善的步道、泥岩地質生態解說中心,來這兒走走保證大開眼界。 旗山的開墾,最早的追溯到荷蘭時期,平埔族由臺灣西岸向內地遷移,沿楠梓仙溪開墾,到清康熙末年,部分漳州移民開始進入此地向平埔族購地開拓。 位在旗山老街中的「朝林果汁店」是我學生時期第一次到旗山買果汁、喝飲料的記憶所在,隨著時間過了十年,再次回到旗山老街看到他就像是看到老朋友一般。 一見如故的小店面,外頭擺滿了各式新鮮蔬果,現點現做的果汁系列,已經在此營業超過70年時間,在年輕人接手後楊桃杏仁露的味道依然不變。 店家招牌是楊桃杏仁露,脆彈的口感的杏仁露加上了酸甜的楊桃汁,不僅組合很特別,酸甜的味道層次更是豐富,假日時期更時常要排隊才買得到!

  • 乾隆二十年(1755年),立石碑禁佔,曾記載蕃薯寮莊,可見在乾隆初年便已正式稱呼蕃薯藔莊。
  • 旗山孔廟從兩座櫺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廡、崇聖祠等等格局設計都充滿霸氣規格,樣式與傳統孔廟截然不同。
  • 臺灣廟宇大概不外乎拜的是媽祖、關公就是孔夫子了,在旗山鼓山公園內的旗山孔廟是全臺最大面積的孔廟,更是全東南亞佔地面積最大的孔子廟。
  • 2020的最後的連假於10月結束了,週休二日放假想要來個簡單的一日遊或是兩天一夜,那就別錯過企鵝接下來介紹的遊訪旗山老街的旅遊文章。

在二次大戰之後,臺灣被日本政府接收,當局為了大力提倡日本立國精神「武士道精神」,便在臺灣各地興建了「武德殿」,旗山武德殿也在當時的氣氛中,於1934年興建落成。 武德殿樣式與鄰近的天后宮有著截然不同建築風格,,採用仿唐朝建築,也帶著日式庭園的恬靜感,純樸、寂靜的低飽和度色調,遊歷時更顯心曠神怡。 雖然在1994年曾因為大火付之一炬,但於2014年底已經二度修建完畢,目前武德殿已請旗山蕉城美術協會管理,成為一處文創市集等藝文活動展演空間。 雖然平日館中沒什麼特別的,周邊因鄰近鼓山公園及旗山體育場,仍有不少居民聚集於武德殿前休憩聊天,也是很熱鬧。 旗山是高雄山地區域少數的平原,適合耕耘、發展甚早,後來日治時期日本人統治下旗山周邊大量種植甘蔗,建設了五分車糖業鐵道連結了高雄大樹區的九曲堂車站,用送製糖原料也兼辦客運,為旗山帶來繁榮與熱鬧。 後來隨著旗山糖廠停用,五分車鐵道路線拆除,旗山將過去由下的歷史文化重新整合,轉型為觀光小鎮。

旗山: 旅遊目的地

公園山頂設有紀念日治初期殉職警察及軍人的「三十三士碑」,「旗山神社遺跡」以及「高雄市孔子廟」,從山腳要走大約500階的階梯才能到頂端的孔廟,登頂後會發現真是值回票價,可以俯瞰整個旗山鎮。 故事館記錄了『蕃薯寮驛』一生的故事及在鐵道旗尾線的重要性,也展示糖廠時期的老照片及文件。 不得不說,這座小小的展示館,走完一趟只需要1分鐘,但紀載的故事及保存的文件,卻十分重要。 旗山車站位於旗山老街的尾巴,現已轉型為糖鐵故事館,其外觀融和了和式、維多利亞式及哥德式風格的木造建築,特別是側邊八角尖頂的候車室,風格很典雅。 若要前往旗山美濃遊玩,一定要安排去一下附近的田寮月世界地景公園!

旗山: 旗山老街:紹興酒炒飯

旗山區公所是高雄市政府在旗山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高雄市政府。 旗山為山地的平原,氣候上應屬於亞熱帶氣候型,因而每到夏季雨量充沛,在農業經營上非常適合耕耘,尤其是在香蕉的栽培上,使得旗山有「香蕉王國」、「香蕉的故鄉」之美譽。 旗山 當然除了香蕉的曾經風光一時之外,農產仍以稻米及甘蔗為大宗。 日治時代明治34年(1901年)設蕃薯藔廳,以蕃薯藔街為廳治,至明治42年(1909年)10月蕃薯藔廳併入阿緱廳。 旗山 其間當地居民嫌「蕃薯藔」之名不雅,曾陳情要求將蕃薯藔街復名「太平街」,唯未成案。

旗山: 高雄旗山一日遊|2021旗山老街這樣玩,旗山美食、拜廟保佑,全家假日出遊好心情

後來在2013年重建時,特意將橋墩間距拉大,不僅加強橋樑結構外,也藉此改建成為旗山地景橋,讓乘載著運送甘蔗與繁榮的鐵道路線,成為旅客散步、騎鐵馬使用的人行陸橋。 走上全長536公尺的旗山地景橋,橋面下是滔滔不絕的楠梓仙溪,河牀上的風景隨著四季也有不同的展現,但遠方的「旗尾山」,則是萬年不變的經典陪伴。 根據史籍記載,有關旗山的開發,最早記載是在清康熙年間。 《臺灣府志》記載:「羅漢內門(今內門區)、外門田(今旗山區)、北大傑巔社」。

旗山: 文化

聖若瑟教堂是戴剛德神父過去在旗山、美濃、六龜等地傳教時,於1959年創建的天主教教堂。 最初於1957年先設立小教堂後,在1959年得到資金補助,並邀請到了義大利設計師所設計,時隔半世紀之久,高大的教堂周邊已經滿是住宅,它卻依然靜靜的隱身於巷弄之中。 仿哥德式建築壁面採用洗石子設計,搭配圓拱、仿玫瑰窗的浮雕及兩旁的衛塔,立面最上方則矗立了耶穌像,讓人在門前感受到主阿的神聖不可侵犯。 原先一樓是醫療所,但後來繼任的神父直接在旁邊另外蓋座醫院,教堂內原先的醫療所用途就沒了,改成了辦公室。 🚄 高鐵:高雄左營站搭乘臺灣高鐵至左營站後,轉搭「高雄客運:「旗美國道快捷公車」」至「旗山轉運站」下車,車程約30-40分鐘。 光復後,因為旗山土質與氣候非常適合種植香蕉,於是居民開始大量種植香蕉,面積達四千餘公頃,連自家屋前、屋後的院子也要種香蕉。

旗山: 歷史

主侍「黑麪媽祖」,西元1700年從大陸媚洲恭請而來,一開始供奉在旗山福德祠旁 , 而因很多的靈驗事蹟 , 1817年由地方仕紳、官員及商家築廟供奉。 所以媽祖娘娘已保佑旗山鎮民321年,天后宮也是市集、信仰、精神等活動中心 , 不僅當地居民,連過路遊客經過旗山老街也會進去跟媽祖娘娘打個招呼。 正逢羊年,整個碾米廠室內外喜氣羊羊,到處都是可愛的綿羊,幾十隻羊咩咩周圍,不時還穿插了幾隻卡哇伊到爆的高通通公仔,整個碾米廠設計的相當有藝術感,並有旗山古貌的巨幅油畫,已然成為高雄拍照的一個新景點。 旗山火車站內部現在用來展示旗山從古至今的歷史,整個空間很小,擠了滿滿的人潮,不想和人擠,就到後門賞花去。

看到巨大的牌樓後,也象徵走完了500階梯,後方那棟黃色琉璃瓦、朱紅樑柱以及白玉欄柵組成的孔廟,隨即映入眼簾。 旗山孔廟從兩座櫺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廡、崇聖祠等等格局設計都充滿霸氣規格,樣式與傳統孔廟截然不同。 旗山車站-假日VR體驗,若是例假日來到旗山老街,旗山車站有引進有趣的VR體驗,坐上五分仔車,戴上VR,讓你重返以前糖鐵列車的繁榮。

旗山: 旗山區

從日治時代開始,甘蔗的生產主要是作為製糖原料,直到戰後時代,糖業經濟仍為旗山帶來重大的利益。 旗山 現在的旗山糖廠,雖已停止運轉,但仍足以代表糖的生產歷史,且向來在旗山地區,被視為生產報國的重要指標,也是一般旗山偏遠外圍地區,人民生活的依靠。 就以往以旗山地區而言,從手巾寮以迄鄰近的杉林,都是製糖原料白甘蔗的主要種植範圍,但目前已轉作多樣化農作物,如毛豆、西瓜、玉米等。 乾隆二十年(1755年),立石碑禁佔,曾記載蕃薯寮莊,可見在乾隆初年便已正式稱呼蕃薯藔莊。 早期以五分車載糖向東經旗尾糖廠,終點可達美濃;載客向南至九曲堂,連接到縱貫鐵路直全臺。 旗尾線到1978年停駛,並於1982年全線拆除,只剩下火車站本體和幾根位於河牀上的橋墩。

喫米不知道米價,也總能夠瞭解怎麼從稻穗變成能煮成熟飯的生米過程。 西元1942年建成的碾米廠為木造二樓建物,分成進米區、穀倉、碾米及出貨區,主要負責稻穀收割後的後續處理,廠房採用現代化的機電系統運轉,使米穀倉儲和碾米一次完成,是日治時期精米工業的代表性作品。 旗山 旗山2025 現在這座日式老舊碾米廠則由旗山農會負責管理,展示了製米的過程,也能在這裡買爆米。

旗山: 景點

屬於配料超大份,麵線少少卻很香Q,湯頭美味的一家鴨肉麵線。 從日治時期就營業至今已超過一甲子的朝林鮮果汁,熱門飲品就是「楊桃杏仁露」,由於實在太搶手,楊桃汁不到傍晚,就早已賣光光,這次只能跟大家分享紅茶杏仁露的口感。 旗山 QQ的杏仁露搭配微甜的紅茶,相當讚,就可惜少了楊桃的微酸一味。 每每講到旗山,腦中就會出現黃黃彎彎的圖形,香蕉早已成為旗山最具代表性的象徵。

旗山: 旗山|武德殿

因為品質好、數量多,全盛時期造就了旗山的繁榮,當時割一串香蕉大致可賣一百、兩百元左右,以當時的物價來說,算是非常高收入的族羣。 在市府積極推廣旗山香蕉之下,也成就旗山為「香蕉王國」,更有一隻非常可怕的「香蕉人」力壓臺南蝨目魚小子。 臺灣糖業鐵路旗尾線(已廢;1910-1979年)在旗山鎮中心設有旗山車站。 旗山 根據高雄市政府民政局統計,2021年底旗山區戶數約1.4萬戶,人口約3.5萬人,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裏分別是永和裏與中寮裏,2021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3,878人與179人,其中中寮裏也是高雄市人口最少的裏。

旗山: 高雄、旗山一日遊|打開旗山老街裡的時光蕉囊・16個旗山景點、交通、美食、住宿

時刻表查詢:✅ 點我🚃 高雄車站搭乘「高雄客運:高旗六龜快線(E25):高旗美濃快線(E28)、高旗甲仙快線(E32)」至「旗山轉運站」下車。 高雄旗山區原為高雄縣旗山鎮,是杉林、六龜、那瑪夏、內門、美濃等山城區域的門戶,也是北高雄第一大城,與鳳山、岡山並列高雄三大地區,是原高雄縣相當重要的城市之一。 更早之前舊名為「蕃薯寮」,據傳有一老嫗在路旁茅寮販售蕃薯糊,提供往來旅客歇憩飲食之處,久而久之形成聚落,得以為名。 後來在民國九年地名改革下,因當地最高山「旗尾山」看似清代蛟龍旗,在鎮民的堅持下才更名為現在的「旗山」。 旗山由於位居交通幅輳及農產富饒之地,自清朝以來便官商雲集、繁華一時。 漫步在歷史與人文氣息匯集的百年山城老街,巴洛克立面裝飾的紅磚建築與砂岩堆砌的石拱亭仔腳,無不散發優雅古典的氣息,更有多棟建築物被指定為古蹟或文化資產,值得一一尋訪品味。

旗山: 旅遊

2020的最後的連假於10月結束了,週休二日放假想要來個簡單的一日遊或是兩天一夜,那就別錯過企鵝接下來介紹的遊訪旗山老街的旅遊文章。 在日治時代,公園未開闢之前,這裡曾是一座亂葬崗,當時的蕃薯寮廳長(旗山鎮長),為了提供公共休憩空間,且因當地地勢高可觀看風景,故將此山整頓及開闢重建。 日治時代供日本軍警修練柔道及劍道發揚武士道精神的神聖場域。 1994年內部遭祝融,而在2014年重建,盡力還原當時的原本面貌,現作為藝文展覽及講座之用 。 旗山有許多家伴隨著旗山人長大的當歸鴨店,這家『郭家當歸鴨』則已有六十年歷史,早期來旗山車站搭車的當地人必喫的當歸鴨。

旗山: 旗山|天后宮

枝仔冰城在臺灣各地都有分店,總店就位於旗山老街之內,是已經開業將近百年的老品牌。 枝仔冰城旗山總店於1926年開業,當時為「鄭城冰枝屋」,賣著一隻又一隻沁涼人心的枝仔冰。 旗山曾是香蕉及蔗糖的集散地,拜訪古色古香的老街商圈,除了可以深入瞭解歷史文化及老建築物的風貌,此地著名的各式傳統小喫及在地特色的香蕉點心、冰品也都讓遊客回味無窮。

旗山: 旗山秀明豬心冬粉:來品嚐轉角最美味的一碗熱湯(30年老店)

旗山老街舊稱蕃薯寮街,是旗山最熱鬧、也是觀光客最多的地方。 老街從糖鐵旗山車站前筆直延伸,道路兩旁一整排街屋新舊並陳,部分新建築夾雜在充滿懷舊、以紅磚與洗石子外牆堆砌的巴洛克式老屋之間,而圓拱亭仔腳下有各式攤販與店家櫛比鱗次,展開了數百公尺的熱鬧。 說到旗山必喫的就是香蕉冰,而說到旗山冰店,這間開業超過70年的「常美冰店」經常因為政治立場而上電視新聞;也因為日本捐贈臺灣疫苗,宣佈永久招待日本人喫冰,不少知名人物也都是座上賓客,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高雄冰店! 常美冰店第三代接手後,傳承了店家最高人氣的古早味香蕉冰,第一次來品嚐點上一份「招牌冰」是最棒的選擇,有香蕉冰、清冰搭配紅豆、芋頭、仙草及一球綜合口味的冰淇淋,料多味美,成為特色招牌。 而店內的裝潢則保留著古早味的純樸感,從裡到外都是相當迷人的一間冰店。 旗山生活文化園區過去為「鼓山國民小學」,現在成為開放式的公共空間,列為古蹟的大禮堂、教職員辦公、教室內分別陳設了不同的展覽,仔細陳述著旗山的歷史。

旗山: 旗山碾米廠:見證時代轉折的日式米倉

臺灣廟宇大概不外乎拜的是媽祖、關公就是孔夫子了,在旗山鼓山公園內的旗山孔廟是全臺最大面積的孔廟,更是全東南亞佔地面積最大的孔子廟。 旗山孔廟的前身為「旗山神社」的舊址,在日本退出臺灣後,旗山神社也旋即改建為孔廟,在1985正式落成。 現在沿著公園的階梯拾步而上,還可以看到過去留下的石燈籠。 隨著腳步慢慢爬到了位於山頭上的孔廟,在瞭望臺上可以俯瞰整個旗山小鎮風景。

園區除了展覽外,建築也是一大看頭,三連拱及圓拱窗,屋頂尖端為木造的交叉山牆簡潔俐落,和洋式建築的典雅風格,充滿線條美感,也成為不少旅客到旗山一日遊時的打卡熱點。 興建於西元1913年的旗山車站,淡藍色的八角型尖屋頂外觀相當清新,融合了和式、維多利亞式及哥德式的建築風格,據傳是日本建築留學生帶來臺灣的建築形式。 車站內保留著旗山車站古典美的樣子,購票後入園則是糖鐵故事館的營運空間,有著一座巨大的比利時製蒸汽機車頭及客運車廂可以體驗過去搭乘五分車的回顧感,展覽區也用文字、圖片等方式讓人認識旗山的繁榮時代。 但好在建築被完整保留下來,重新整理成為現在的糖鐵故事館。

旗山: 高雄旗山|四座必訪古蹟懶人包:武德殿、天后宮、旗山車站、鼓山公園,旗山歷史景點一日遊行程推薦

旗山早期的居民,最早可追溯到荷蘭時期,平埔原住民由臺灣西岸向內地遷移,沿楠梓仙溪開墾。 明鄭時期,旗山鎮原為平埔原住民馬卡道族在溪州地區太山建置「大傑顛社」(即今溪洲國小後的山腰處),做為宗教中心。 清康熙年間,大傑顛社有十二里;其中「施裏莊」就是現在的旗山,隸屬鳳山縣,當時的居民仍以平埔族羣為多。 清康熙末年,有部分漳州移民自鳳山地方越過南界的嶺口而進入此地,並與當地之平埔原住民簽約購地,搭建草寮而著手進行開拓工作,在田園未成熟之時則僅栽種蕃薯維生,故此地俗稱為蕃薯藔。 以後移民的移殖活動持續不斷,而逐漸形成一村莊,即黃叔璥《臺海使槎錄》中所云之「外門民居施裏莊」。 乾隆二十年(1755年),立石碑禁佔,曾記載蕃薯寮莊,可見在乾隆初年便已正式稱呼蕃薯藔莊。

接著來到後火車站對面的旗山碾米廠,旗山碾米廠是一處有著七十多年歷史的木造建築,裏面可以認識前人烘乾稻穀、整個稻穀收割後的處理過程,是個很有古意,又可增廣見聞的景點。 遊客可以在週末假日進入碾米廠參觀,但如果週一至週五來,則要事先預約。 創建於西元1909年的旗山糖廠舊稱「旗尾糖廠」,也稱高砂製糖旗尾製糖所。 旗山2025 是帶動旗山繁榮的火車頭,隨著糖廠於西元2002停止營運後,糖廠逐漸轉型,採多角化經營,不僅成為是一個地方旅遊的尾聲都會來走走看看的地方,而旗山糖廠中附設的冰品店也有各式美味好喫的糖廠冰,像是糖廠最經典的莫過於紅豆牛乳冰,好喫又便宜。 而旗山糖廠的腹地廣大,園區有不少百年老樹,原製糖工廠及辦公室遺址等等,曾經為臺糖鳳山園藝廣場,也養過鴕鳥,但現在正在轉型成為文創園區的路途上。

旗山: 高雄住宿懶人包

開業超過30個年頭的秀明豬心冬粉是旗山在地老字號店家,不添加味素的湯底選用新鮮大骨熬成,清淡的湯頭裡有洋蔥、油蔥酥和芹菜提升香氣,切片的豬心覆蓋在雪白的冬粉之上,冬粉像是泡溫泉般,靜靜的浸泡在湯頭裡,更吸飽了湯汁的精華。 除了豬心冬粉之外,店內賣著的各式豬內臟單品,有豬心、豬舌、粉腸、肝連、豬皮等等;超好喫肉糉和月見肉燥飯都是相當受歡迎的單品,只可惜我一個人喫不了這麼多。 店家平日只營業到下午三點,想喫得要趁早,也由於鄰近旗山老街,不少觀光客也因此慕名而來品嚐這一碗碗美味又暖心的豬心冬粉,假日時節更是需要排隊等候。 梨大蛋中蛋則是將韓國傳統的超人氣雞蛋糕直接帶到臺灣旗山這座山城小鎮,並加以改造成高檔的路邊攤,店採用日本麵粉及法國AOP認證奶油製作每一份雞蛋糕,最特別的是會在雞蛋糕中間再打上一顆雞蛋,並加入起司,而雞蛋也可以選擇半熟或全熟口味。 熱騰騰蛋中蛋到手後,外型像是雞蛋,一口咬下隨即爆漿,綿密細緻的口感讓人一喫就愛上,店員也特別提醒喫完後先不要喝飲料,口中會回甘,難怪不少人一次買都是五個以上,是旗山超人氣的排隊美食。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