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帶給人力量!」翁章梁說,農曆七月透過大士爺的力量安定人心,這是民雄流傳百年的宗教文化,也是地方珍貴的祭典,每年結合宗教、人文和旅遊的力量,繁榮民雄這塊好所在,更是嘉義縣重要的宗教文化資產之一。 〔記者王善嬿、丁偉傑/嘉義報導〕國內疫情降為二級警戒,因應鬼月到來,嘉義縣政府訂定中元普度防疫措施,多數宮廟普度活動縮小規模,包含全國四大普度祭典之一的「大士爺祭」除縮小規模舉行,首度於活動期間禁止設攤,東石鄉笨港口港口宮、新港奉天宮等廟宇,則由廟方統一普度、不開放民眾參與。 翁章梁接受媒體聯訪表示,信仰帶給人力量,民雄人充滿智慧,農曆7月透過大士爺的力量安定人心,這是民雄流傳百年的宗教文化,也是地方珍貴的祭典,每年結合宗教、人文和旅遊的力量,繁榮民雄這塊好所在,更是嘉義縣重要的宗教文化資產之一。 「民雄大士爺祭」為嘉義縣重要民俗、文化資產,也是全臺知名普渡祭典,每年農曆 7月 21日至23日,大士爺廟方製紙糊「大士爺」神像,供奉在正殿讓民眾膜拜,同時建法會壇連續三天誦梁皇寶懺,超渡魂野鬼。
- 各縣市長明天將宣誓就職,宜蘭縣政府今天(24日)公佈部分小內閣成員,原副縣長林建榮確定離開縣府團隊,由祕書長林茂盛陞任,社會處、勞工處、祕書處、文化局等局處長均留任,林茂盛等5人將在25日布達。
- 籃志文表示,該廟供奉觀音大士,獲祖廟認証的「第一分靈」,香火延傳至今已164年。
- (中央社記者蔡智明嘉義縣18日電)民雄大士爺祭今天清晨舉行紙糊大士爺神尊開光點眼與祈福團拜後正式展開,爭取連任的嘉義縣長翁章梁與國民黨縣長參選人王育敏團拜時首度同臺,2人僅點頭示意未互動。
- 文化觀光局長許有仁表示,民雄大士爺廟是當地信仰中心,大士爺是觀音大士化身,在鬼月(農曆7月)時,以鬼王形體出現,鎮壓、普度孤魂野鬼,是嘉義縣重要民俗與文化資產。
- 此祭源自乾隆年間,因常發生泉漳械鬥,雙方議和後商定於七月間為死者超度。
- 普渡旗是一羣人共同進行普渡法會時,寫上名字、公司行號等,讓好兄弟可以分辨這是誰的供品,如果是自行家中普渡則不用,但其實已經被習俗掩蓋大家通常都會插上普渡旗,並寫上註明。
民間習俗裡農曆七月是地獄受苦的鬼魂,難得能前返民間的時期,最喜歡豐盛的菜宴,因此普渡好兄弟最需要備齊好料,三牲五牲不可少。 農曆七月剛好是暑假期間,有許多學生會到海邊、河邊戲水,而鬼門開後相傳會有水鬼再抓交替,故長輩都會耳提面命避免去戲水,尤其海水、河水的漲退潮變化大,不諳水性容易溺水,發生危險。 傍晚後不到山區是因為晚上陰氣較重,而且晚間視線較差,加上樹影幢幢,容易受到驚嚇或發生意外。
大士爺: 民雄國中近期媒體報導新聞(點選各大報看新聞內容)
觀世音菩薩化身的大士爺是專管「鬼」之神,連續3天的祭典結束後,紙糊大士爺神像將連同山神、土地公等紙糊品,火化昇天,象徵大士爺帶走眾家好兄弟,讓地方恢復平靜。 一年一度民雄大士爺祭農曆7月21日起一連舉行3天,清晨5時大士爺紙糊神尊在臨時安厝的大殿開光點眼;威風凜凜的觀音大士,化身端坐正殿執行監普任務,手持四方令旗驅煞,接受各界信眾膜拜。 新北高工為能提供學生學習影片製作及活動紀實,運用「前進亞運-成就每一個孩子」創新教育加速器計畫創立生活採影社團,… 此祭源自乾隆年間,因常發生泉漳械鬥,雙方議和後商定於七月間為死者超度。 但漳州與泉州人不願同時祭拜,又當時並無建廟,耆老乃以祭場為中心,住東側的莊眾以農曆七月一日起三天舉拜稱為「頂街大士爺普」的祭祀,住西側的莊眾以七月廿一日起三天舉行稱為「下街大士爺普」的祭祀,兩者統稱「大普」,各行其是。 後來增加月底的小普,又稱「囝仔普」,是相傳大普時擺普渡祭品的孤棚傳出小孩子的嬉鬧與哭泣聲,一些小孩有被沖煞情形,法師認應另予祭祀,而定月底前一日為「小普」。
20日則有全國健走、團拜祝壽大典及晚間知名DJ表演秀,歡樂摸彩等活動;21日邀請中華民國義廚全國聯合會名廚發表竹山特產創意料理記者會,下午拜廟口,晚間除有摸彩活動外,莫思樂劇團於閉幕高潮震撼演出。 大士爺2025 【記者晨曦/臺北報導】 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法稅改革聯盟、平反1219行動聯盟等多個民間團體秉持聯合國人權日(12月10日)之精神,19日以「… 在醮典或普度正式展開,召請水陸亡魂前來祭壇之前,必須先讓大士爺就定位,這樣眾鬼到來時,纔不會秩序紛亂。 此時,大士爺仍只是個紙糊的人型大偶而已,還被紅紙遮住整個臉龐,等待開光。
大士爺: 中元普渡有保庇
〔記者王善嬿/嘉縣報導〕國內四大傳統普度祭典之一的「民雄大士爺祭」,今起到農曆23日(8月30日)一連舉行3天,今天清晨5點,高約279公分的大士爺紙糊神尊,在臨時行宮大殿進行開光點眼,化身青面獠牙的「鬼王」執行監普任務,手持四方令旗驅煞,接受各界信眾膜拜。 中元節普渡慶典-嘉義縣民雄鄉大士爺祭即將盛大舉行,今由嘉義縣縣長翁章梁等貴賓一同出席出席記者會,宣佈8月18日起連續三天,2022嘉義好神「福氣臨門‧平安歸」大士爺祭福氣登場。 大士爺2025 現場陳列大士爺主題文創商品,更邀請現代國樂樂團「無雙樂團」帶來精采曲目,讓現場氣氛嗨到最高,邀請民眾來嘉義共襄盛舉。 翁章梁表示,大士爺祭每年都湧進眾多人潮,是農曆七月重要的普渡活動。 每年只有三天限定,能在大士爺祭能看到高九尺三吋的大士爺神像。 此外民雄大士爺「蘭盆勝會」也呼應主題,特別訂製以創意摺紙方式製成的金閃閃平安龜,讓金紙龜王為全嘉祈福,祈禱平安好運一整年。
依記載,「大士爺廟」於乾隆九年創建,本廟佔地約二百五十坪,座落於民雄鄉中樂路上,為市街最熱鬧繁華的地點,屬於「五開間、三進、二過水」座南朝北的南方風格地區公廟。 大士爺2025 通常紙扎普渡公塑像為七月普渡之時,祭典場上的普渡壇城,安座大士爺主司普渡現場秩序的維持。 請 大士爺 來普渡場坐鎮,是在對孤魂野鬼示威,及維持秩序。 另一方面,並於施食完畢後,再將孤魂野鬼押返陰府,謂之〝押孤〞讓其這些孤魂野鬼不得久留陽間作祟殃民 。 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慶元宵;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新竹市長當選人高虹安23日上午出席「半導體與重點科技產業人才發展基地」揭牌典禮,針對何時公佈第三波人事?
大士爺: 罕見!「大士爺廟」在嘉義 神尊農曆七月才現身
而且兩者現世的方式也不一樣,普渡三公現在在臺灣有乩身與金身,而大士爺則不需要乩身,而且只會在農曆七月出現。 大士爺2025 可能因為大士爺一般不供奉於廟中,民雄大士爺廟建築興修紀錄已不可考,僅略知可能創建乾隆嘉慶年間。 民雄受災嚴重,慶誠宮、開漳聖王廟、國姓爺與大士爺小廟皆遭震毀,大正12年(公元1923年)集合這幾間廟宇的殘構重建,合祀慶誠宮媽祖與開漳聖王、國姓爺等神明。
大士爺: 大士爺廟沿革
凡間世人將供品擺上桌拜好兄弟、拜孤魂野鬼,為了「無形的」秩序,不僅有鬼差們巡邏看管,還得有請面惡心善的大士爺親自坐鎮指揮。 一年一次的農曆七月普渡法會,現場得請來大士爺坐鎮,就連烏日的這一處福德祠也請大師打造高度7尺1,相當於215公分左右的大士爺,不過得先用紅紙遮住臉,等到普渡當天再開光。 鬼門開,孤魂亡靈來到凡間後就會在法會現場接受普渡,不過要能鎮得住普渡大現場得有請「大士爺」坐鎮! 踩街從民雄國中出發,經西安路、民族路、民權路等最後回到大士爺廟進行表演,正式為大士爺祭揭開序幕,活動將在8月18日至8月20日展開,屆時將有精采的表演、好神手作、好神趣味活動;翁章梁說,相信大士爺一定能庇佑國家風調雨順,保佑大家遠離疾難,平安健康,歡迎大家一起來大士爺祭。 文觀局長許有仁說,在今日將軍會投牌車帶領所有踩街隊伍出發,將軍會頭牌車是媽祖座前的將軍,也帶來神明的庇佑和祝福,接著是民雄在地團隊也一同參與這場宗教盛事,有民雄國小舞蹈團以俏麗可愛的神明,舞出優雅的古典舞風格、民雄慈善舞獅團獅鬼帶領舞陣進場表演,展開一連串精彩的好戲。
大士爺: 臺南花園夜市射氣球索5200!管委會說話了:確實是慣犯
一年一度民雄大士爺祭今起一連舉行3天,清晨5點大士爺紙糊神尊在臨時安厝的大殿開光點眼,威風凜凜的觀音大士,化身端坐正殿執行監普任務,手持四方令旗驅煞,接受各界信眾膜拜。 每年七月的中元普度是華人世界的盛事,無論舉行佛教、道教或佛道合一的法會,必定要供奉大士爺。 大士爺在祭場的位置,不同的社區有不同的安排,許多聚落安奉在廟坪或周邊廣場上,但是張力最強的莫過於矗立在緊密中門前的大士爺。 祂那威猛又駭人的形象,相對於廟內神明莊嚴雍容的法相,形成強烈對比。 此時,再加上昏暗不可見的鬼魂,從廟內、廟門到廟坪,直接具象地表達了華人的宇宙觀。 民視新聞/易俐廷、張庭翔 臺北報導國內物價頻頻喊漲,現在就連臺酒旗下啤酒、泡麵也將在農曆春節後,全面檢討商品售價,就是因為今年(2022年)以來,原物料及運輸成本不斷攀升,臺酒為了正常營運,才決定做部分調漲,不過考量民生需求,紅標米酒將持續維持凍漲。
大士爺: 嘉義國際管樂節遇寒流 這學校退演
在臺灣人的信仰中,大士爺算是極少數沒有具體甚至固定形雕像讓信徒膜拜的神祇,每年只在中元普渡祭祀時才以色紙糊成傳說中的兇惡模樣。 建成後,日本政府鐵道局順應地方士紳之要求,於每年大士爺祭典期間,北起斗六(一說彰化、員林)、南至新營對開加班火車,以方便信眾祭拜。 二次大戰期間,1945年2月14日下午,一顆炮彈偏離轟炸目標民雄放送所,在此廟前爆炸,一塊砲彈碎片射入廟內嵌在迴廊斗拱的橫樑上,躲入廟中的民眾則無傷。 類型登錄等級:縣(市)定古蹟評定時間1985年11月27日詳細登錄資料大士爺廟,是位於臺灣嘉義縣民雄鄉中樂村的廟宇,主祀觀音菩薩,大士爺,為嘉義縣縣定古蹟。 「民雄大士爺祭」為全臺四大普渡祭典之一,往年都湧入數以萬計人潮,目前臺灣處於新冠肺炎(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2級警戒,縣府不得不與大士爺廟方商討,今年8月28至30日祭典縮小規模,並提報防疫計畫中。 位在嘉義民雄的大士爺廟,是屬於主祀大士爺的罕見廟宇,每年都會舉辦「大士爺文化祭」,時間長達3天,明明是好兄弟的月份,卻有大士爺在遶境,非常特殊。
大士爺: 大士爺歷屆考題
無論是中元盛會,或是各種類型的超度法會與齋醮,多以佛教形式塑造大士爺神像:「頂生二角、青面獠牙,高大威武,頭上還有一尊觀世音菩薩佛像,象徵其代表慈悲的觀音大士」,而在各種類型的超度法會與齋醮前請僧人或道士進行開光。 「中元節」為亞洲地區的傳統節日,日期為農曆七月十五,本來為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後來道教視中元節為地官赦罪日而成為道教重要節日,又稱為「地官誕」。 農曆七月一日是鬼門開的日子,整個七月份是陰間亡靈來到陽世探親、旅遊、享用供奉的月份,也是民眾可以透過 中元節 普渡來祭拜祖先、累積功果、化解冤親債主的日子。 今年是第二屆辦理文化祭,自19-21日為期三天,自19日上午開鑼後,精彩活動接力登場,當天白天節目精彩非凡,晚間全鎮舞蹈嘉年華踩街起馬炮更是各界期待,特別的是有別於寺廟神轎、陣頭的祈安遶境,遶境隊伍都是以表演團體為主,在遶境過程交替演出,氣氛熱鬧歡樂。
大士爺: 臺南市中秋節路邊停車不收費!嚴查非法收費及違規停車
開光儀式由法師以佛祖之名執行,由於大士爺高達丈餘,法師右手執筆,左手拿鏡反照大士爺,然後依序對著鏡中大士爺的眼、耳、鼻、口、手、心、腹、足及鬚眉等點畫,同時在空中書畫「日月、通天達地、山河社稷、車馬自在」等字及鎮宅符令等,大士爺自此威風凜凜且令人鬼望之生畏地執行勤務,是為大士開光。 大士爺2025 紙糊大士爺的製作大致上可以區分為剖竹、編竹、糊紙及組合,四個步驟。 其次是編竹,剖完竹後,裁切成適當的粗細;上半身與下半身分開製作,再用鐵絲與玻璃紙固定骨架。
頂街、中元、下街、小普供祀之紙紮物有別,擺置地點也不同,除下街外僅擺男堂、女室及觀音亭,小普的大士爺紙紮神像則是童稚臉。 類型登錄等級:民俗評定時間2019年2月21日詳細登錄資料大士爺普渡祭是民雄鄉中樂、西安、東榮三村的宗教盛會。 在1916年報導時,嘉義打貓大士爺就已與嘉義城隍爺、北港媽祖、大莆林水鬼齊名。 大士爺廟是嘉義縣境內的三級古蹟,位於嘉義縣民雄鄉中樂村中樂路八一號。
大士爺: 活動花絮
主要職責是在農曆七月中元普渡的時候超渡管理亡魂,一般而言,大士爺基本沒有金身,因為祂完成普渡使命就會回到天庭,不會停留人間,而在嘉義民雄的大士爺廟,每年中元普渡便會舉行「民雄大士爺祭」。 嘉義民雄的大士爺祭,是地方一年一度的宗教盛事,是已延續300多年歷史的節慶活動,每年農曆7月21日到23日,紙糊的大士爺會供奉在廟裡讓信眾參拜,普渡結束後,信眾恭送大士爺火化昇天,也象徵為人間帶走災厄。 農曆七月的最後一天,要將好兄弟送回地府的主要負責神也是「大士爺」,要等到整個農曆七月的法會、儀式都結束後,最後一個步驟纔是將「大士爺」的神像火化,也代表今年的農曆七月圓滿結束。 嘉義縣經典中元節普渡慶典民雄大士爺祭,每年祭儀期間,許多攤商擺攤賣雨傘、雨具,到大士爺祭買傘,成為不成文的規定;為迎合特殊「雨傘節」,18日起連3天舉行的大士爺祭,廟旁特別以雨傘佈置拍照打卡牆、天顏傘平安街等裝置藝術,透過不同手法呈現在地人文特色。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普渡,除了廟方舉辦法會與信眾一同慶讚外,許多家庭也會在家門口擺上一桌供品,為冥界的「好兄弟」們準備一席豐盛饗宴。
芭樂有籽無法消化,喫進肚子裡再排泄出來的種籽,經接觸土壤後容易繁殖新芽就不宜,對天對地對神對好兄弟都非常不敬。 此外,做生意收支票的廠家也不用芭樂祭拜,以免收到「芭樂票」,收到跳票。 臺語叫「金蕉」、「快招」,會招來很多好兄弟,如果準備的貢品不足,會讓好兄弟不滿意,還有一說是會招來過世,人會跟往生者一起走。 農曆七月鬼門開,這段期間老人家與長輩總提醒晚輩要多注意一些民俗上的鬼月禁忌,包括鬼月玩水、鬼月剪頭髮等等。 募集大家的愛心,又兼顧運動建身,馬來西亞慈濟雪隆分會,舉辦高爾夫球友誼賽。 實業家志工們向身邊的朋友號召,通過高爾夫球運動,一起來為無國籍孩子的教育基金募款。
大士爺: 大士爺廟
2002年9月10日,修護正式動工,耗資新臺幣二千六百卅七萬元,由內政部補助總經費九成,廟方自籌款約二百多萬元,董事長許英訓邀請縣文化局文化資產課長張正言、民雄鄉公所社會課長吳秀紋等人參加動工儀式。 相傳,大士爺(客語稱「山大士」)是惡鬼的頭目,經常率領手下為非作歹,使人間擾攘不安,後來由觀音菩薩將其降伏,從此棄邪歸正,因此在大士爺頭頂上立有觀音菩薩像,而在普度期間特別請祂來管理眾鬼魂。 普渡祭典結束後,紙糊大士爺神像連同其他的紙糊品,必須火化昇天,象徵大士爺帶走眾家好兄弟,讓地方恢復平靜。 不過當大家一走進大士爺廟的正殿,所看到的神明卻不是大士爺,而是觀音菩薩。 會有這樣子的景象,是因為大士爺肩負著特殊的任務,監督普渡會場,管理到場的好兄弟,因此任務結束便會將紙糊的大士爺火化昇天,等到明年的七月再糊新的大士爺金身,不會有固定雕刻好的金身。
因此,於普渡結束時,陽世希望鬼王詔令眾鬼返回陰間,於是便舉行「火燒大士爺」的儀式。 大士爺的由來,是與佛教有關,佛的弟子阿難,一日在樹下修習禪定,觀音化身為鬼王「面燃」,警告阿難將墮入餓鬼道,阿難後來求助釋迦摩尼佛,要如何救拔餓鬼道的餓鬼,也免於讓自己墮入餓鬼道。 大士爺2025 這有兩種說法,一是觀音菩薩有許多化身,大士便是稱祂化身的意思,大士爺屬於觀音的其中一個化身。 有另一說是大士爺是觀音所收服的鬼王,為鎮壓祂因此頭上會有觀音菩薩。
戰後初期,政府推行節約拜拜運動,鄉長何甘棠乃將這些祭祀統一於下街的七月廿一日起三天舉行。 這三日,廟宇周邊夜市攤商會有多家攤販專賣雨具,較普遍講法是祭典期間必會下雨,廟方說應是業者為吸引人潮所衍生的說法。 額上雙角、面目猙獰,長長的紅舌頭垂到胸前,身高一丈二尺,頭頂一尺六吋觀音大士,共一丈三尺六的青面獠牙的紙糊鬼王。
各地的大士爺雖然都是鬼王,但是身分屬性略有差別,在香港或東南亞某些華人社區同時視大士爺為財神,而某些社區在祭典結束,火化大士爺前,眾人會用長竹竿拍擊紙糊的大士爺至粉碎,以收威嚇的效果,然後才予以火化。 祭典進行到「拜天公」之類最高峯儀式後,祭神儀式結束,普度儀式開始。 此時,廟門打開,在廟前擺設普度場,而大士爺則被請至廟坪最遠處,也往往是燈篙所在,面向廟門,遠遠地看著眾鬼參與普度饗宴,是為大士出位。 最後是組合,將所有的套件依序組合起來,即完成一個威風凜凜的大士爺。
所謂大士爺,當地人稱之大士爺伯、大士爺公,其起源諸說紛紛,或謂是鬼王,常率鬼卒擾民,後被觀音菩薩收降,或俗傳即是觀音大士化身降眾妖鬼。 一般而言,大士爺常在普渡時才設,平時擺在街角,並無廟宇專門奉祀。 或許因此,大士爺廟之創建已不可考,僅知自乾隆年間即設有此觀音大士。 昔日打貓地區以中元祭典為盛,分為「頂街」、「下街」、「小普」(又稱囝仔普)三種,分別在農曆7月1至3日、7月21至23日和7月最末一日舉行。 祭典至今日,統一併為農曆7月21至23日舉行,以節約經費。 祭典設五大柱:「主會首」、「主醮首」、「主普首」、「主壇首」、「三官首」,為主導辦理普渡場主祭事項。
大士爺又稱面燃大士,為觀音大士的另一種面相化身,神尊與紙紮金身只出現在農曆七月,為的是處理七月中元節鬼門開鬧事的鬼魂,另一方面是在七月末將鬼魂帶回地府,接著再見到大士爺金身就要等到隔年的農曆七月。 即時中心/林捷庭報導明天(25)要進行的高雄市議員宣誓就任及正副議長選舉,民進黨代理黨主席陳其邁今(24)宣佈鄭光峯議員禮讓,確定由康裕成出選。 大士爺 不過原本代表國民黨出選的陸淑美卻突然宣佈退選,選情撲朔迷離,有待明日揭曉。 今年(106年)的「民雄大士爺廟文化祭」從9月3號開始就有一連串的活動,有興趣一探究竟的朋友要早點準備,因為根據往年經驗,那文化祭期間民雄都是水洩不通的。
大士爺: ‧ 快訊/北市東區SOGO前「藍寶基尼飛撞燈桿」 平安夜民眾路邊圍觀
祂的模樣也十分醒目,青面獠牙吐長舌,頭上還有著觀音菩薩,十分有威嚴,祂究竟是誰呢? 在林能坤接手之前,製作大士爺祭典竹轎的工作是由民雄的竹藝師傅蔡江波負責,蔡江波師傅去世後,廟方正在煩惱找不到人選繼承這項重責大任,突然有一陣風將寫著林能坤住家地址的紙條吹落在地,眾人便心領神會,這是大士爺的旨意。 每項祭拜好兄弟的供品,都需插上一柱香,這個動作叫做「孝孤」,孝敬好兄弟的意思。 而如果供品有一整箱餅乾或泡麵的話,需把箱子打開來,且在箱子一處插上香即可。 在魏晉之後,佛教信仰引進中國,其盂蘭盆節普度眾僧的習俗,結合道教中元節普度餓鬼的祭典,形成集佛、道思想於一體的中元法會。
是因為以前移民社會,民雄地區有嚴重的漳泉械鬥,帶來無數的死傷及瘧疾,為了穩定當地民心,舉辦普渡而漸漸產生的信仰,一直流傳至今。 黃瑞村的師傅傳給他的第一項技術,是如何摺神像的「金門手」,金門手的命名由來是因為這項技術原本是從一位金門的師傅傳給黃瑞村的師傅,故得此名。 黃瑞村說,那隻用紙摺出來的手其硬無比,用來打人都會流血。 若要製作紙糊大士爺神像,則需至少在祭典前三個月就要著手準備,而大士爺的竹製骨架,正中間支撐全身的竹竿一定要空心,且頭與軀幹的骨架是分離的,只依賴一隻橫放的竹竿讓身體搖晃,如此一來,當大士爺在走動時,雙手才能跟著晃動。 大士爺 黃瑞村也提到,其實讓大士爺頭、身會搖擺晃動的技術,是從民雄發跡再傳到全臺各地。 許淑華表示,歷史悠久的正覺寺近年來辦理大士爺文化祭,透過發揚宗教文化帶動地方發展,成為竹山特色文化之ㄧ,這份用心值得肯定。
15日將由福祿壽三仙,引領25隊千人踩街遊行隊伍揭開今年大士爺祭序曲,11日宣傳記者會上,嘉縣府文化觀光局指出,18日至20日除傳統放水燈、火化恭送大士爺等科儀外,也安排多個知名樂團登臺演出,為慶典增添熱鬧與活力。 中樂村長洪源漳表示,往年大士爺祭3天活動期間,可吸引10多萬人湧入民雄,攤位遍及中樂、西安、東榮、頂寮等村落,許多攤商為搶得先機,前一年就會先繳交租金,如公所公告禁止設攤,會配合防疫。 周漳炎表示,今年還特地在大士爺四周設置吸睛的裝置藝術,打造「天顏傘平安街」、「天顏拍照打卡牆」,透過不同手法呈現在地人文特色,讓人人可化身網紅,美拍得平安。 民雄大士爺廟111年6月25日晚上7點,因疫情之故,在民雄慶誠宮前廣埸舉辦信徒代表大會,由大士爺廟周董事長漳炎、何常務監事坤澤暨全體董、監事主持會議,民雄鄉公所長官蒞臨指導,全議程在晚上8點10分圓滿結束,感謝各信徒代表熱列出席,祝闔家平安,萬事如意。
「大士爺普渡祭典」是民雄鄉重要的宗教活動之一,與「基隆中元祭典」、「屏東恆春搶孤」及「宜蘭頭城搶孤」並列為臺灣7月的4大祭典盛事。 每年的農曆7月21日至23日的普渡祭典是大士爺廟年度盛事,此為期3天的祭典源於早期「打貓街」農曆7月份的「頂街大士爺普」、「下街大士爺普」及「下街童子普」3區的亡魂普渡活動而演變至今。 3區祭典時間分別在農曆7月1至3日、7月21至23日和7月最末1日舉行分科儀祭祀,場面相當盛大,但因二戰後期及戰後民生物資缺乏,於是將祭祀方式簡化成21、22及23日3天來進行。 「信仰帶給人力量!」翁章梁說,民雄人充滿智慧,農曆七月透過大士爺的力量安定人心,這是民雄流傳百年的宗教文化,也是地方珍貴的祭典,每年結合宗教、人文和旅遊的力量,繁榮民雄這塊好所在,更是嘉義縣重要的宗教文化資產之一。
大士爺: 好兄弟喫普渡 鬼王「大士爺」坐鎮盯場防亡靈作亂
2022年由嘉義縣府舉辦迴嘉影展今9月19日在民雄慶誠宮廣場開演,嘉義縣翁縣長章梁,民雄鄉何鄉長嘉恆,民雄鄉各村村長、民雄鄉親大德、大士爺廟周董事長漳炎、何常務監事坤澤暨董、監事共同觀賞。 民雄大士爺廟壬寅年文化祭普渡法會已功德圓滿,8月30日發放普渡物資給各村及弱勢團體,民雄鄉何鄉長嘉恆、縣議員、民意代表、大士爺廟周董事長漳炎、劉副董事長光榮、暨全體董、監事、大士爺廟志工隊、誦經團等協助發放。 在臺灣人的信仰中,大士爺是極少數沒有具體的形狀,讓信徒膜拜的神祇,每年只在中元普渡祭祀時,廟方纔以色紙糊成傳說中的大士爺神祇,供奉在正殿,讓信徒膜拜。 因此,大士爺紙糊神像所經之地民眾競相撫摸,鞭炮聲響徹雲霄,場面十分壯觀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