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木傢俱館6大著數2025!(持續更新)

木博館目前已開放9棟館舍,明(110)年全區修復完畢,將再新增10棟館舍,包括大溪農會倉庫也將修復為社頭文化館等。 未來館舍修復後,市府會再細緻檢討步道舖面、燈光設計等,讓大家漫步於老城區能擁有截然不同的體驗。 大溪國小日式宿舍為1920年代興建的日式高架平房建築,曾為大溪國小校長宿舍,前屋主是大溪初級中學英文老師陳茂林,其夫人陳王翠梧女士曾在屋裡教授裁縫,宿舍門口高掛「溪光縫紉補習班」的場景是許多大溪婦女的共同回憶。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木傢俱館 2007年,大溪國小日式宿舍登錄為桃園縣「歷史建築」,由文化局接管後,成為「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第一棟修繕開放的空間,也因此被稱為「壹號館」。 (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提供)法國巴黎國際家飾用品展(M&O)是世界重要的室內設計交流平臺,被國際買家公認為不可錯過的指標性展覽,以傳統聞香瓶為原型的作品「氛壺」,打破對稱性改採有機生長造型,保留木頭表面素胚質感,擴香蓋以高溫燒製的紅銅複合媒材作品,獲得參展機會。

  • 在李騰芳古宅的建築羣中,以廳堂的屋宇和臺基最高,其餘各空間則依儒家尊卑次序由此向外漸次減低,彰顯廳堂的重要性。
  •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今起於木傢俱館(原大溪公會堂)舉辦為期1年的「大囍之日-嫁妝傢俱特展」,展覽以嫁妝傢俱為主軸,還原日治晚期到戰後初期的傳統新娘房,集結木博館典藏品,和特別向大溪居民及木器行借展在地訂製嫁妝傢俱及新創傢俱,共展出30多件作品,讓觀眾走進時光隧道,飽覽工藝美學在時間長河中的特色演變。
  • 鳳飛飛故事館位於「警察課長官舍」,展出許多鳳姐粉絲捐贈的珍貴收藏,包含琳瑯滿目的唱片封面、歷年媒體報導,還可以透過AR互動聆聽鳳飛飛的經典歌曲。
  • 緊鄰老街的「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是一座沒有圍牆的博物館,記錄了大溪的木藝產業與當代美學,也展示大溪人的生活態度。
  •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今全面開館,並以WE PLUS(WE+)為主題,其中「WE」,來自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Wood Art Ecomuseum的縮寫,也是成立木博館之初,提出和地方居民一起出發、共好的倡議;「PLUS」則象徵木博館綻放嶄新的面貌再升級。

雕飾精緻的巴洛克街屋華麗競演,隱喻著富貴人家的貴氣格調,隨著時代更迭,豪門廳堂成為旅人飲咖啡品生活的場景,再續老街風華。 現在則由喜愛老屋的八個好友一起買下、修復,並透過運營茶坊來維持老屋的維護經費;20世紀初是大漢溪河運的黃金年代,也造就了大溪的蓬勃發展,當時河面上一船船茶葉被運至下游的大稻埕;百年過後仍舊要沏一壺茶,在茶香中細細品大溪的前世今生,為老屋的傳奇再添一股韻味。 新南老街上這棟有著華麗牌樓立面的建築,是落成於1918年的百年老屋,是前清秀才的宅邸! 「環保」展區,則由NUPELLE搭配「木夫有限公司」及「洲宇木業」,透過環保材質的運用,結合木傢俱固碳的特色,創作出具有附加價值的產品,讓消費者能以行動達成友善環境的目的。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木傢俱館2025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木傢俱館2025 中秋想暢玩農村美景,就到「2022桃園韭菜花節」,限時9天,還有經典動畫樂章演奏、中秋親子劇場、韭菜廚藝秀等,帶你感受愜意的鄉村時光。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木傢俱館: 大溪木博館「大囍之日」今開展 盡覽嫁妝傢俱工藝之美

文化部主祕陳登欽表示,文化部所推動的「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在大溪可說是得到非常好的驗證,其中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的修復,以細膩的方式處理,保留了特殊的氛圍。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木傢俱館 陳主祕也說,在「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發展計畫」中,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的典藏及研究方式也都相當亮眼,特別感謝桃園市政府團隊對於文化業務的投入及用心,讓大溪有了不同的面貌。 包括立法委員鄭運鵬、市議員李柏坊、陳治文、簡智翔、市府文化局長莊秀美、觀旅局長楊勝評、研考會主委吳君婷、大溪分局長董欣欣、木藝生態博物館館長陳倩慧、大嵙崁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世明等均一同出席活動。 大溪地區歷經不同時代的轉變,從清代、日治到戰後,可以說是桃園文化的故鄉,市府將持續努力,推出一系列的營造計畫,包括開設鳳飛飛主題故事館、活化舊圖書分館、擴大街角館概念,結合特色商店及商圈再造,不僅讓大溪老城區成為再造歷史現場計畫的亮點,也讓民眾再次感受到大溪老城的歷史文化及生活魅力。 鄭文燦表示,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的計畫,是他擔任市長後覈定的第一件公文,希望將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獻給大溪,也獻給桃園。 而大溪作為桃園歷史的起點,是早期林業木材的集散地,更是傢俱的故鄉,因此市府修復「大溪公會堂暨蔣公行館」時,讓大溪公會堂及行館展現了日治及戰後建築的風格,蔣公行館基於尊重歷史,讓更多市民朋友及師生親近歷史建物及木藝生活。

早年娶媳婦或嫁女兒,雙方父母都會替子女準備整套全新傢俱「添妝」,也促成戰後大溪嫁妝傢俱產業的發展。 《行遍天下旅遊月刊》集結業界會玩又愛品嚐美食的資深編輯、採訪記者,每月提供讀者最新鮮有趣的旅遊資訊,規劃休閒旅遊路線,介紹國內外最好玩的喫、玩、買、住景點及各地人文特色風情。 四連棟內的展覽內容為「大溪人,生活與歷史」以大溪人作為展覽的主角,從大溪歷史開始講一路講到大溪的工藝發展、商業、信仰等。 大溪老街有兩條,一條是普濟寺通往中正公園跟大溪木博館/大溪國小這個方向,這條賣的東西我個人覺得有一點無聊,另外一條是普濟堂出來之後左轉的和平老街,這條主街上的好一點點~而且建築很漂亮,是真的臺灣早期老商人建築的房子,讓我想到了臺北大稻埕迪化街。 木博館之一「六廿四故事館」,取自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俗稱「迎六月廿四」,這棟原本是大溪農會倉庫,現在加入木博館羣之一,提供慶典、教育展示與體驗。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以地方文化的保存、傳承及轉化發展為目標,希望透過和居民一起做、一起共學行動的過程,挖掘地方知識記憶及再生產。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木傢俱館: 桃園大溪景點推薦|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免門票連逛10館,大溪老街喫喝一日遊~

博物館羣創建之初,除了將活化後的大溪國小及警察宿舍羣當作營運中心,也陸續修繕其他館舍,2015年3月開幕至今,仍然不斷成長,主要館舍多達11座,包含壹號館、武德殿、大溪歷史館、藝師館、李騰芳古宅、木傢俱館、木生活館、六廿四故事館、工藝交流館、工藝基地、鳳飛飛故事館,同時也串連大溪多處街角館,向旅人傳遞豐富的文化資產與工藝精神。 六廿四故事館做為推動大溪社頭文化、提升市指定無形文化資產「關聖帝君聖誕遶境慶典」的核心空間,也是社頭成員共學的空間。 博物館與社頭成員將共同策劃相關主題的展示與動態展演活動,是一座提供民眾瞭解、體驗、感受大溪六廿四文化的館舍。 大溪農會倉庫約創建於日本時期 1942 年,1950年左右憲兵隊曾進駐此處,後期由財政部國有財產署租賃予大溪區農會作為肥料倉庫使用。 食鹽肥料倉庫採用日式的特殊構法、形式興建,並以鋼筋混凝土柱、磚砌抹紅土牆、木條板封牆抹白灰等裝飾。

曾經是大溪初級中學英文老師陳茂林一家住所,其妻陳王翠梧女士在此開設「溪光縫紉補習班」。 11月5日至11月6日下午1時到6時,木博館工藝基地廣場舉辦工藝市集,設有大溪品牌快閃店,嚴選大溪14位工藝創作者的商品展售,還有7組國內外工藝品牌共同參與,包含遠從日本來的益子燒及漆器品牌漆琳堂,街角館也推出各式工藝體驗課程,從木藝、陶藝到童玩,讓大家從手作中體驗工藝之美。 高手在民間,木職人代代傳承的精湛工藝,使大溪因百年木藝而光彩熠熠﹔來趟文化行旅吧,發掘一鑿一刻下,無以複製的動人故事。 沿著公園崖線行走,入夜後的大溪展現別於白天的迷人氣息,甫於2020 年獲得臺灣光環境獎的「大溪歷史光廊道」,讓喧嘩熱鬧的大溪瞬間沈靜,散發歲月靜好的夜色風華。 去年11月中宣告二期工程修復完工的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共加入10棟新開放的館舍,抵達全區開放營運里程碑,也讓這座博物館小鎮更加生氣蓬勃、展現新生豐沛能量。 木傢俱館首展以【木職人的幸福提案】,期待透過木職人對於幸福的想像,來為家人們設計出符合需求的傢俱,展現職人的技術與溫度。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木傢俱館: 桃園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開館 鄭文燦:傳承百年推廣木藝生活

以老街、木器聞名的大溪,在2015年成立木藝生態博物館,5年間帶領一批塵封許久的百年歷史建築加入博物館羣,以全新面貌問世。 鄭文燦表示,大溪普濟路隨著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的發展,及沿線歷史建築羣、大溪公園及老城區的整體改造工程,已變得相當具有特色,多年來,市府於大溪注入許多心力,從全區電纜地下化到街區營造,都是希望能夠讓「夜遊老街、夜遊大溪」成為大家喜歡的旅遊方式。 其中工藝基地以在地木工藝為核心,除了發展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木生活器物,並有藝師駐村空間,與生活工藝推廣課程,提供豐富的動態體驗,日籍漆藝師鳥毛清將於明年(2022年)2月進駐。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木傢俱館: 大溪木傢俱館新展登場 創新傢俱等你來坐坐

延續展現生活的意義,轉換為「木生活館」,扣合大溪特色木藝文化,將過去私密的生活空間開放、公共化,並且讓技藝、藝術、文化、產業在此交流綻放。 將安排職人文創商品進駐、舉辦多元媒材結合木藝的美學活動、DIY體驗等等,提供民眾不同的休憩空間。 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以「大溪木傢俱館」及「大溪木生活館」的定位重新開放,透過策展讓來訪者看見大溪「木產業」的創作能量,並結合工作坊及講座活動,讓木藝成為生活的一環。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今起於木傢俱館(原大溪公會堂)舉辦為期1年的「大囍之日-嫁妝傢俱特展」,展覽以嫁妝傢俱為主軸,還原日治晚期到戰後初期的傳統新娘房,集結木博館典藏品,和特別向大溪居民及木器行借展在地訂製嫁妝傢俱及新創傢俱,共展出30多件作品,讓觀眾走進時光隧道,飽覽工藝美學在時間長河中的特色演變。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木傢俱館: 木博館 服務站

食鹽肥料倉庫佔地達250坪,為現有的大溪公會堂兩倍大,將可做為大型活動場地使用。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自2015年開館至今,已深耕在地滿六年,從「壹號館」及「武德殿」開始,5年間陸續修復包括歷史館(四連棟)、藝師館、分局長宿舍、木傢俱館、木生活館;截至今年又增加10棟歷史建築,包含大溪農會倉庫1棟及9棟警察宿舍羣,達到全區開館的里程碑,總計20棟歷史建築再利用為11個主題展館、4個子展廳及8個服務設施等。 (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提供)「木傢俱館」是大溪木職人新創設計的展示空間,期許職人在此展現有別於過去傳統木藝的想像,發展出更具現代風格、貼近生活的木傢俱,讓傳統技藝以全新的樣貌與大眾互動,開館半年來「木傢俱館」已吸引超過3萬人次參觀,期間木博館與職人們持續透過多次工作坊,讓展示能不斷地推陳出新,為觀眾帶來更多精采的作品。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木傢俱館 木生活館(原蔣公行館)乘載一段人物為主題的過往,是昔日特別的一個生活空間。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木傢俱館: 05 整理包/瘋狂三年清零一夕大解封 中國大陸無預警鬆綁如何影響全球

日式高架平房整修後保留了建築原貌,館內展示著大溪歷史和早期居民的生活,用生動有趣的方式介紹這塊土地的故事。 迎客茶席體驗區的茶傢俱由合成木器行提供,以原始的曲線及大方的色調,提升空間的穩重感,創作主題「柚見好客來」取自以柚木茶傢俱迎賓的意象,椅面特別設計貼合人體的斜度,讓來客一坐下就能感受到包覆感,享受賓至如歸的茶傢俱體驗。 春日野餐組合區作品由三和木藝工坊提供,包含具收納用途且輕巧方便的咖啡桌几為用餐檯面、及方便攜帶的木製野餐椅、野餐籃及餐具等小木器商品。 親子之樂體驗區的翻翻桌椅組由洲宇木業提供,翻翻桌椅以多彩且具層次感的臺灣杉為選材,幾何構造的設計讓桌椅能自由翻面,配合孩子年齡可改變使用尺度及方式、並兼顧家長與孩子同時使用的共讀功能。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木傢俱館: 大溪木博館「來自大溪的禮物」新展

為了歌頌李有慶,大溪的舊名也此從「大姑陷」改為「大科崁」,「大科崁」再改字為「大嵙崁」。 國民政府於大溪設置總統行館後,原為單身警察官舍的藝師館便改由蔣中正的專屬理髮師俞濟昌一家居住。 以鋼筋混凝土建造的武德殿,屬近代和風樣式建築,大門設有入母屋破風,屋頂採入母屋造,屋頂正脊兩端的「鴟吻」具有中國唐代建築風格,並採洋式的大木桁架支撐日式社殿屋頂。 為了呈現雙胞胎的外型,木生活館和哥哥一樣有著蓬鬆的復古風髮型,服裝和瞳色則配合建築外觀,帶有淺藍色調。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木傢俱館: 大溪歷史館

目前導入木藝及漆藝工藝,透過國內外工藝師駐村傳習,培育人才,同時也是常設展「大溪老厝邊-警察宿舍羣生活故事」的展區。 「物產小舖」結合不同專長職人運用地方特色物產,推出策展、餐飲、一日店長展售、課程及體驗遊程等,讓民眾進一步瞭解「職人精神」,也期盼透過大溪美食,推廣大溪獨特的「大溪味」;「大溪老厝邊-警察宿舍羣生活故事展」則藉由漫畫手法,讓大家認識大溪警察宿舍羣的來龍去脈與警眷生活記憶。 為活化歷史建築空間,蔣公行館以「木生活館」的角色與民眾互動,藉由開館特展「木與石的對話」,讓民眾在古蹟,體驗木藝、美學、新生活。 桃園大溪「木傢俱館」開館首展「來自大溪的禮物」,即日起展出12位木職人、22件作品,由木職人們從日常生活出發,結合民俗節慶送禮及祝福的意涵,展現其技藝巧思,量身訂製具大溪品質與特色的生活傢俱及木器,不僅具功能性,更是感情與祝福的傳遞,歡迎民眾利用年假至大溪「木傢俱館」深度參觀賞析。 市府文化局長莊秀美表示,此次展覽匯聚清末、日治、戰後至現代各時期的30多件作品,除了有經典漢體形式,木器鑲嵌玻璃,並融入大溪老街牌樓立面的山牆造型,展現漢、和、洋混搭裝飾語彙的日治時期作品,還有1960至1970年代大溪流行的Nami(波浪的意思)式,傢俱立面呈現大小波浪曲線的韻律。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木傢俱館: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資訊

木傢俱館開館首展以「木職人的幸福提案」為題,讓木職人重拾習藝的初衷,為身邊所愛的人製作專屬的傢俱。 木博館洽商在地居民,借展6件家中傳承珍藏的嫁妝傢俱,讓大家有機會一睹過往隱於民居,只見於研究文獻中匠心獨具的作品。 其中一件梳妝臺,來自百年中藥房「再生堂」,是大溪著名中醫師簡曉雲(曾任新竹州衛生局長)約於1920至1930年代間為媳婦訂製,作工精美。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木傢俱館 傢俱乘載深刻的生命記憶與情感,雖然形式隨著時代樣式各有不同,但為新人祝福的心意,卻是代代相傳。

漁夫帽的圖樣是館內展出的大溪畫家呂鐵州畫作,背上的圓形包包參考自國寶木藝師遊禮海的日式展示櫃,胸前的徽章則是門口的裝置藝術。 此外,木博館羣尚有「大溪農會倉庫」、「六連棟宿舍羣」兩棟修繕中的歷史建築,等修繕後的樣貌和實際營運方式決定後,也會讓這兩位角色與大家見面。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木傢俱館2025 木博擬人企畫小組也分享,其實每一位角色,背後都有著根據建築歷史塑造的性格與角色關係等裡設定,有些陰暗憂傷、卻也有意外的溫情。 花磚、屋簷等外觀,以及展出藏品都化為8名角色的髮型與服裝配件,和建築特色緊密相連。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木傢俱館: 臺灣民俗文物館今重新開幕 5大金釵穿漢服吸睛

鄭文燦也呼籲,桃園是生態與文化旅遊的重鎮,其中大溪老街、石門水庫與角板山作為知名的國旅景點,若大家想要出外透氣,歡迎前來大溪老街、石門水庫與角板山遊玩,一併體驗中山老街、中正公園及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皆是非常好的去處,歡迎市民朋友踴躍來訪,體驗大溪作為文化城鎮的魅力。 「大囍之日-嫁妝傢俱特展」匯聚清末、日治、戰後至現代各時期的傢俱30多件,展現不同時代木器工藝發展演變及形式風格之美。 除了有經典漢體形式,木器鑲嵌玻璃,並融入大溪老街牌樓立面的山牆造型,展現漢、和、洋混搭裝飾語彙的日治時期作品,還有1960至1970年代大溪流行的Nami(日語波浪的意思)式,傢俱立面呈現大小波浪曲線的韻律。 在各界的關注與期盼之下,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在進入第六年的地方耕耘後,終於要迎接以木藝為主題的兩個核心館舍,木傢俱館(原大溪公會堂)及木生活館(原蔣公行館),期待能帶動大溪木藝,進入下一個轉變的階段。 (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提供)由木博館媒合新創設計師與大溪木職人合作,依照現代家庭對於「儀式」「機能」「材質」與「環保」需求,研發新創木製傢俱,展現大溪訂製傢俱滿足不同家居需求的製作能量,豐富了觀者對家的想像,展期至本(2022)年10月23日止。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是一座無圍牆的生態博物館,以「街角博物館」概念衍生出15座結合民間的街角館,包括有藝術展覽空間及交流平臺「蘭室」、結合大溪文化研習與調查的「達文西瓜藝文館」、文創餐飲書店「新南12」等。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木傢俱館: 探索百年光景! 桃園「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漫遊日系古蹟、體驗職人工作坊

展件中有大溪早期先輩木藝師陳烏碖、林先文等人的作品,有木博館承接自前「中國傢俱博物館」的典藏品,還有當代大溪木藝師的新創作品。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木傢俱館2025 閱覽今昔百年迭代下,嫁妝傢俱多樣精采的面貌,觀眾得以傳統與創新之間的呼應與對話。 六連棟約在西元1937年建造,至今已經85年歷史,日本時代最早只有四戶建房舍,戰後改建修護,現在整排宿舍登記六為戶門牌,分別是生活廳有生活故事與物件展示,其它還有工藝空間與工藝基地。 於2014年11月20日整修完成的壹號館,維持了日治建築的特色,保留了木材建築構造,周圍的草皮空地左側種有兩棵年代久遠的老樹;現今壹號館作為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的展示資訊平臺使用。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的組織架構第一層為館長、第二層為祕書,第三層則為會計室、人事室、總務組、典藏展示組及教育推廣組等。 大溪公會堂由磚造的洋館與木造的和館組成,因此將兩棟建築設定為雙胞胎兄妹。

大溪普濟路隨著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的發展,及沿線歷史建築羣、大溪公園及老城區的整體改造工程,已變得相當具有特色,多年來,市府於大溪注入許多心力,從全區電纜地下化到街區營造,都是希望能夠讓「夜遊老街、夜遊大溪」成為大家喜歡的旅遊方式。 四連棟是桃園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的其中一館,日本時代昭和12年至15年間興建完成,為大溪百年警政宿舍羣之一,由於形式為一排四戶,故稱四連棟,這裡以「大溪人的生活與歷史」為題,述說大溪如何發展為蘊藏豐厚文化底蘊的老城鎮,想要瞭解大溪過去的繁華興盛的歷史發展,可以來到這裡參觀。 九月舉行的2022「桃園地景藝術節-川行脈動」雖然告一段落,但在大漢溪兩岸還留下部分藝術作品。 大漢溪是大溪的母親河,承載百餘年的發展命脈,過去曾是連結淡水河與大臺北地區的運輸水路,溪畔孕育的三層河階地形已是大溪的獨特風景。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