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鯤鯓五府千歲詳解

不過這一踢,五府千歲依然紋風不動,大顯神威,至此王得祿心服口服,大表敬意贈牌匾「靈佑東瀛」。 五府千歲的「千歲」即「王爺神」之統稱,是天公所派出巡人間,鑒察善惡施降福禍的大神,職責是出巡人間收服妖魔與亡魂。 而南鯤鯓代天府的五府千歲「代天狩巡」,自1683年後便以集體或個體出巡臺澎等地,降服妖魔。

  • 王爺的誕辰會舉行盛大的進香活動,以藝陣表演、童乩和過爐最為可觀。
  • 另一傳說則謂,唐代閩南有五名讀書人,聯袂赴考,於中途投宿驛站,夢中聽到有瘟神相商,該地人民不仁,應予懲處,擬於天明時投瘟毒於各井,五人驚醒後,決心拯救當地浩劫,乃分投五井而亡,翌晨居民見井中有屍,不敢飲用井水,因而免除一場瘟災,玉帝憐憫五人捨己為民,而封為“驅瘟之神”。
  • 但在南鯤鯓代天府中卻沒有三太子的身影,這背後也有著一則膾炙人口的傳奇故事。

鄭成功入臺,尊明朝“正朔”,在民族大義上,是值得大書特書的。 就當時滿清入主中原的大環境説,有些政治忌諱民間不得不迴避,如宗教信仰方面,把延平郡王,以“代天巡狩”祀之,以“王爺廟”“代天府”名之即明證也。 五府千歲在世時有功於國家,有德於百姓,升化之後又庇佑先民,由大陸來到臺灣。 經過三百多年來人民的辛勤開發與王爺公的庇護,已經使原本荒蕪的土地成為後來的蓬萊仙島。 自五府千歲稱神至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經有一千三百多年,他的神威靈感,深入每一個人的心靈。 奉着玉帝的旨令,五府千歲擁坐王船,代天巡狩,驅瘟除疫,在他神威廣大之下,臺灣的瘟疫已經消失無蹤。

南鯤鯓五府千歲: 王爺信仰由來

漁民於是將這些神像供奉在草寮內,早晚焚香膜拜,結果從那天起,漁民只要出海捕魚,一定滿載而歸。 後來有人提議建廟來供奉神明,但是因為財力不夠,只好祈求五王另外找尋吉地。 想不到出港不到一佪時辰,王船竟然又逆流返航,而且停靠在原來的地方。

  • 這場神界大戰有許多鄉野奇談流傳,例如某間廟的中壇元帥曾試圖偷走囝仔公的通天寶靴,卻被囝仔公抓包一刀斬至身亡,所以現在統領南鯤鯓代天府冰將的不是中壇元帥,是中軍府。
  • (二)晉廟(神像登記):包含拜謁、入廟、團拜和點兵等一連串儀式
  • 十二瘟王 從大陸漂到臺灣的王船以「五府千歲」與「十二瘟王」為兩大主流,雖然他們同為瘟王,卻各有不同的時空背景,如今五府千歲在臺灣各處廟宇、村落已成地方常駐守護神…
  • 相傳玉皇上帝知聞李大亮之事,就敕封他為代天巡狩,駐守人間,擁坐王船,巡狩四方,以驅疫除瘟,聖稱為大王李府千歲,四月二十六日為其聖誕千秋。
  • 閩臺各地並有「王船」習俗,認為王爺乃上天所派(代天巡狩),為管理瘟疫的神明,故早期,民間不敢久留其於鄉裏,常會以「王船」形式,把王爺送到外地,或者焚燒送其迴天庭;後期逐漸變成掃蕩瘟疫的大神。
  • 他說,宗教是心靈平靜的慰藉,他當漁工的收入都寄回菲律賓給妻小,祈禱上帝保佑他出海平安。

傳說池府王爺某夜夢見一位瘟神,奉玉帝旨令下凡降災、散佈瘟疫,池王知道這件事後,便請這位瘟神到府中飲酒暢談。 瘟神暢飲之後,已有幾分酒意,就吐露下凡之意,池王心腸慈悲,害怕百姓受災,託言借看葯粉,趁瘟神不註意時將那包瘟疫粉全部吞下。 葯粉進入池夢彪腹中,葯性發作,隨即滿臉變黑,兩眼突出而亡。 相傳玉皇上帝知聞李大亮之事,就敕封祂為代天巡狩,駐守人間,擁坐王船,巡狩四方,以驅疫除瘟,聖稱為大王李府千歲,四月二十六日為其聖誕千秋。

南鯤鯓五府千歲: 臺灣王爺總廟之稱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

南鯤鯓五府千歲是擁有在臺灣是強勢信仰,還有最佳第六人萬善爺,南鯤鯓代天府的神明武力值及其驚人。 但在這個團體組成前雙方因為爭執風水還大打出手,其中武力值高超的吳三王甚至在額頭留下了永久性傷害。 這場戰爭有許多小故事流傳,例如每間廟宇的中壇元帥曾偷走囝仔公的通天靴,卻被囝仔公一刀展至身亡(但後來仍復活),所以今日南鯤鯓代天府沒有中壇元帥,而是由中軍府統領兵將。 雖然前來進香廟宇約少9成,但南鯤鯓代天府每年舉辦的祈天祝壽團拜仍照常舉行。

漁民驚訝不已,並認為五王打算長駐在這裡,所以再次恭迎上岸,安奉在草廟中祭拜。 王船逆流返航的神蹟遠近轟動,朝聖謁拜的人絡繹不絕,居民的生活也因為漁獲豐富,而日漸改善。 南鯤鯓五府千歲 根據南鯤鯓代天府官方的記載,在西元1820年時就有過五府千歲北巡諸羅(現今嘉義)的歷史,所以嘉義地區才會有這間福安館。 而在西元2013年南鯤鯓代天府舉辦完羅天大醮後,廟方收到王爺指示,祂希望可以維持代天巡府這條超過兩百多年的香路不要被中斷。

南鯤鯓五府千歲: 活動圖片

其言代天巡狩者,以明室既滅,而王開府東都,禮樂征伐,代行天子之事。 故王爺之廟,皆曰代天府,而尊之為大人,為千歲者,未敢昌言也”。 據續修臺灣縣誌雲:“邑又有稱王公廟、大人廟、三老爺廟者,不知何神! 查各坊里社廟,以王公大人稱者甚夥,廟宇大小不一,概號曰代天府,神像俱雄而毅,或黝或赭,或白而皙,詰其姓莫有知者”。

南鯤鯓五府千歲: 王爺由來

這時的池王爺,臉色發黑,眉毛直豎,兩眼突出,痛苦難當。 瘟神這時只得返回天庭稟報玉帝,玉帝非但沒有懲罰池王爺,更鑑於池王爺的慈悲情懷,封他為代天巡狩,令其永鎮凡間,巡狩善惡,護國佑民,各地也紛紛建廟祀奉。 當時李、池、吳、朱、範五人,乃是結拜為生死之交的異姓兄弟,知道隋煬帝不是他們所欲輔佐的明君,於是變賣家產,賑濟百姓,五兄弟相偕投靠唐高祖,幫助高祖打敗隋煬帝,建立唐代。 根據民俗文化專家林茂賢教授表示,福安舘的「館」即是「行館之意」,因神明出巡時為了能盡力照顧到每一位信徒,所以神明出巡時都會需要一個休息辦公的地方,而這間福安館就是在民國103年被鯤鯓王特別欽點唯一的諸羅行館。 (四)9月中旬:第4個進香期逢三王爺吳府千歲(9月15日),由於三王爺日治以來的神蹟甚多,廣受民間喜愛,分靈廟較多,熱鬧程度僅次於第1進香期。 南鯤鯓五府千歲 南鯤鯓大鯤園的假山、流水、池塘和涼亭,深具中國江南古典風情,是香客來此進香時小憩之處。

南鯤鯓五府千歲: 傳說

1990年、歲次庚午〉農曆八月,遷宮安奉佳里鎮新生路臨時宮址,繼續濟世。 民國八十年〈公元1991年、歲次辛未〉時,管理委員會受五府千歲指示下,覓尋福地為神威發揚之永久及百年基業之基礎,於番仔寮北頭洋覓得福地寶穴,購得現今廟地,實為人神共奮、皆大歡喜。 因佳里鎮新生路臨時宮址,為佳里公園大道預定地,施工進度,已直逼臨時宮後。 再於民國八十一年〈公元1992年、歲次壬申〉,遷至現今廟址,先建臨時宮安奉,於該年農曆六月入火安座。

南鯤鯓五府千歲: 南鯤鯓代天府 – 王船偷駛自焚 王爺救安產

「代府殿」主委高俊雄表示,「謝土慶成大典」,是峻工建廟後的重要慶祝科儀,就像民間的「入厝」請客一樣,「代府殿」雖然是在2014年建廟,但直至今年才舉辦「謝土慶成大典」,這時間完全是神明指示的。 但因今年疫情嚴峻,所以儘管所有的慶成科儀都照常舉行,謝土的供品也如往常一樣澎派,但人羣聚集的傳統「辦桌」活動,則是全面取消。 這一箱箱「金衣」大有來頭,裡面裝的正是首次集體出巡的臺南 「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及眾神明的金衣。 每件金衣價值高達千萬元,八個盒子裡八套金衣,價值高達8,000萬元。

南鯤鯓五府千歲: 景點資訊

根據南鯤鯓方面的記載,李大亮,是唐朝的開國功臣,也是五位王爺中目前唯一在史書中找到記載的王爺。 根據《舊唐書》記載,曾受唐高祖李淵封為金州兵馬總管,五十九歲時逝世。 李大王的專長是擇日,據說當時代天府從建廟、選建材、金身開光點眼,都是由李大王一手包辦,是文武全才的治世能臣,想看更多故事請點這裡。 王爺信仰在臺灣是一個強勢信仰,每位王爺都有各自的信仰羣眾,祂們有時單獨出現,有時是集體行動,而「李、池、吳、朱、範」這五位王爺的組合最有吸引力,留下的故事也特別多,這裡就來為大家介紹祂們的背景與傳奇故事。 臺灣的五府千歲不只有「李、池、吳、朱、範」這五位,也不只有南鯤鯓代天府供奉這五位王爺,祂們的故事在臺灣廣為流傳,許多文獻中都有記載,也有很多人是聽他們的故事長大的。

南鯤鯓五府千歲: 臺灣王爺五府千歲總廟神殿介紹!有什麼靈性開運服務嗎?

據1960年所作的調查分析,全臺宮廟所供奉之主神共有二百四十七種之多,其中具有廿座以上的寺廟者有廿九種,超過一百座以上的有九種神明,最多的是王爺,共有七百一十七座,足見王爺信仰的普遍。 據劉枝萬教授的研究,千歲信仰的由來,可追溯到唐朝或更早秦漢年代。 王爺(千歲)共有三百六十多位,共一百三十二姓之多,大部份多與瘟神有關,即:王爺(千歲)乃管理、傳播瘟疫的神明。 看到正殿了,屋頂是八角攢尖建築非常特別,雕刻著龍與鳳凰,這也有安太歲的服務,總表可以請是廟方人員,這裡分靈廟宇有26000多餘,真的很龐大,難怪被稱王爺中心。

李公恭儉忠謹,池公沉毅剛直,吳公嫉惡如仇,朱範二公則皆守正不阿,並稱於世。 南鯤鯓代天府供奉五位王爺,因此王爺誕辰日共有四個進香期,尤其又以農曆4月26、27兩天、大王爺及範王爺的誕辰,是南鯤鯓最熱鬧的王爺祭,除信徒外,各地王爺廟都組進香團前來,乩童亦大批湧進,形成全省乩童大會串,蔚為奇觀。 南鯤鯓代天府的建築特色也值得欣賞,一來到南鯤鯓代天府,便可見擎天大山門鎮守,為亞洲地區最大的五門式木作牌樓,上覆琉璃瓦,氣派非凡。 府內佔地最廣的則為「大鯤園」,是面積達6公頃的自然式山水園林造景,特色為仿江南園林所設計,歷經二十多年的雕琢有如明朝大觀園再現,主建築為五王總廟文化館。 全園樓閣內部對南鯤鯓代天府之史料、文物的展示,是相當值得一探的文化資產。 舊時王爺「三年一醮」的祭祀活動,是民間非常重要的信仰,認為王爺乃上天所派(代天巡狩),為管理瘟疫的神明,相傳只要有瘟疫發生時,都要請出王爺來鎮壓。

南鯤鯓代天府建廟發展史可依過程劃分為三期,西元1817年,第二期槺榔山開創期時代,槺榔山地權擁有者鹽水港茄苳腳吳烈先生多次請地理師尋找吉地未果,而三王吳府千歲親自起駕至槺榔山便尋得虎穴吉地,吳烈先生因此誠心獻出槺榔山供神威顯赫的王爺建廟。 南鯤鯓代天府凌霄寶殿內,不可持香進入,也不能燒紙錢,而槺榔山莊有號稱五星級的套房可供住宿。 南鯤鯓五府千歲 槺榔山莊為南鯤鯓代天府閩南四合院式的香客村,紅牆白瓦相間,典雅秀麗,富有藝術韻味及文化氣息。 (三)候香(進香團休息):在乩童操五寶護駕下,神轎要行「踏四門」禮、三進三退犁轎大禮,神像才能落轎,進入暫奉區等待。

隔年,廟方奉五王指示,發動善信二萬餘人築堤護廟,不出數月,堤防築成,稱之為「五王堤」。 五王堤完成後,南鯤鯓已沒有後顧之憂,「囝仔公」於是遷回原地重建小廟,廟稱「萬善堂」,神稱「萬善爺」,並雕造金身和鎮殿金身各一尊。 池府王爺的本名 – 池夢彪,陳留人,是唐朝的開國名將,也是常見於臺灣廟宇所供奉的「池府千歲」(池二王爺),與大王李大亮、三王吳孝寬、四王朱叔裕、五王範承業為結拜兄弟,合稱五府千歲。 民國72年(公元1983年)增建的山門,為亞洲地區最大的五門式木作牌樓。 麻豆代天府 麻豆五王廟主要供奉李王、池王、吳王、朱王、範王五府千歲,亦即屬於五府千歲信仰的一環。 當時廟名為“保寧宮”,廟宇創建於明永曆16年,當地居民在此搭寮奉祀…

南鯤鯓五府千歲: 推薦行程

同時王爺也欽點福安館就是好的駐駕地點,所以才開始每年舉辦徒步進香活動,邀請開基李大王一同與吳府三王遶境。 被稱為王爺、千歲、尊王、聖王、王公者,皆屬於王爺信仰,傳說共有132姓,360人,後來為了方便儀式實行,簡化為36人,王爺神祉可分為瘟神系統、英靈系統、家神系統、厲鬼系統、國姓爺祖孫系統、山神系統、戲神系統等,而瘟神系統為臺灣王爺的主流系統。 南鯤鯓五府千歲 五府千歲因為地緣關係被尊為“南鯤鯓王”,臺南北門鄉南鯤鯓代天府建於康熙元年(西元1662年),又稱為“南鯤鯓廟”,也是…

南鯤鯓五府千歲: 南鯤鯓五府千歲 各有專長留下傳奇故事

吳公烈多次請地理師尋找,但都沒有成功,後來得知三王爺起駕勘得「虎穴」,驚嘆之餘,便將該地恭獻出來做為建廟的用地。 康榔山向來為「囝仔公」所佔領,囝仔公生前是一個牧童,死後葬在這裡,因得到靈氣而成神。 南鯤鯓五府千歲2025 又臺灣通史雲:“延幹郡王入臺後,闢土田,興教養,存明朔,抗滿人,精忠大義,震耀古今。 乃亡後,中國民間建廟以祀之,而時已歸清,語多避忌,故閃爍其辭,而以王爺稱。

南鯤鯓五府千歲: 旅遊王TravelKing

五王欲建廟的地點正好是「囝仔公」的地盤,雙方對此地屬誰劇烈爭執。 五王反駁說:「我們早在渡海來臺時,就已經看中此地,並埋有銅錢為記」。 囝仔公召集陰兵陰將,五王則以三王爺吳府千歲為首,與之打得你死我活,互有勝敗。 南鯤鯓五府千歲2025 最後赤山巖(今臺南赤山龍湖巖觀音佛寺)觀音佛祖出面,請媽祖與保生大帝出面調解,才告平息。 雙方議定契約:大廟來進香,小廟必有敬,五王為囡仔公建小廟,有福同享,光大南鯤鯓香火。 因此,南鯤鯓代天府前有1萬仙爺廟,凡參拜與進香者亦要到此參拜。

南鯤鯓五府千歲: 大徵才啟動 推薦人才最高拿萬元舉薦獎金

李府、範府千歲聖誕祈天祝壽,上午由法師團誦經祈安植福,下午則舉辦團拜祝壽,分別由董事長王連興、總幹事侯賢遜帶領董監事、執事人員祝壽。 南鯤鯓五府千歲2025 侯賢遜總幹事指出,受疫情影響,各行各業都受害,唯有疫情早日遠離,經濟才能早日復甦,除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外,也祈求眾神明大發神威,早日讓民眾過快樂的日子。 南鯤鯓五府千歲2025 「千歲」即「王爺神」之統稱,是玉皇上帝所派巡按人間,鑒察善惡以施降福禍的大神。 在臺灣,千歲信仰,主要分佈於臺灣西南沿海,與臺灣漢人的移民潮遷徙而有關。 臺灣臺南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大王李府千歲,據廟方沿革即為成神的李大亮。 李公文武雙全,相傳與其結拜兄弟:池夢彪,吳孝寬,朱叔裕,範承業之中,李公為大哥,五人輔助唐高祖李淵、為大唐效力且立下赫赫戰功。

南鯤鯓五府千歲: 王爺信仰簡述

臺南總廟的五府千歲的第一套金衣,就是卅年前高家為三王打造的,後來信眾們為了感恩,又陸續號召集資,為五府千歲、觀音佛祖、萬善爺都打造了金衣,這一件件金衣,都是信眾們對神明的感謝心意。 所以每套「一千萬元」的保全金額,不止是金子本身的價值,更是信眾們對神明的敬意。 2013年(民國一百零二年)10月28日榮獲十大殊榮,分別是臺灣王爺總廟、國定古蹟、國定民俗、米其林三星旅遊景點、臺灣十大廟宇建築、臺灣十大廟會、臺灣新十二大景點、十大大陸客拜訪宗教聖地、分靈廟宇2萬1千餘、年香客7百萬人次。 相傳於明朝末年,有王船漂流至臺南北門南鯤鯓沙汕附近,其中船內奉有傳說為跟隨唐高祖李淵討隋建唐的開國功臣(相傳其名諱為李大亮、池夢彪、吳孝寬、朱叔裕、範承業,其中已知僅有李王於新唐書、舊唐書之中有其列傳與史料記載)等五王神像及中軍府神像,被漁民迎接後而建草寮供奉。 後因神蹟顯赫廣布流傳,被當地信徒倡議建廟,於明朝永曆十六年(1662年)初期創建落成,而稱為「南鯤鯓廟」,又稱為「開基廟」,風水上稱為「浮水金獅活穴」。 南鯤鯓五府千歲2025 後因南鯤鯓沙汕淹沒沖毀,居民信眾決定遷徙,再重建神廟。

根據《南鯤鯓代天府沿革》的記載,五府千歲是隋代末期人氏,隋煬帝執政時荒縱無道,戰爭四起,百姓生活非常困苦。 當時李、池、吳、朱、範五人,乃是結拜為生死之交的異姓兄弟,知道隋煬帝不是他們所欲輔佐的明君,於是變賣家產,賑濟百姓,五兄弟相偕投靠唐高祖,幫助高祖打敗隋煬帝,建立唐代。 嘉慶二十五(1820)年,五府千歲北狩嘉義,進城途中與縣令相遇,雙方互不相讓,縣令因此大怒不準神轎入城。 這時候大王李府千歲扶一名不識字的農夫為乩,指責縣令欺天罔極,恃才為傲。

南鯤鯓五府千歲: 神明也要考試?南鯤鯓王爺升遷制度 擲筊決定冠開基升官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