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奉天宮媽祖神像2025詳盡懶人包!(小編推薦)

新港奉天宮與幾公里之隔的北港朝天宮總是常被拿來相提並論,由於地緣相近,風土民情雷同,同是湄洲媽祖分靈而來,各地前來的信眾也多兩邊都參拜。 泗陽媽祖文化園 像迎請儀式,迎請臺灣新港奉天宮媽祖分靈聖像至天后宮,這也是媽祖文化園開園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 泗陽媽祖文化園開光 開光(5張) 新港奉天宮媽祖神像2025 媽祖文化園於5月20日“盛裝”開園…

由於澎湖四面環海,漁民大都以「討海」維生,同屬「海神」的媽祖自然成為「討海人」最崇拜和信仰的守護神。 5月9日母親節當天在候機室有「稜轎底」活動,「祈福航班」將從桃園機場出發,先繞行東臺灣、南臺灣後,再繼續飛往澎湖、金門和馬祖,最後返抵桃園機場,全程飛行時間為4.5小時,預計動員5架次航班,每班出發時間間隔半小時,總計可載900名信眾。 目前還不會進行人數管制,信眾若想參加遶境或隨香活動也不需事先報名。 不過新港奉天宮董事會祕書李冠儀表示,若有任何疫情消息,廟方將比照CDC指揮中心公佈之公眾集會因應指引相關規定辦理。 1930年代在移風易俗的大環境氣氛下,正月15日三天的遶境活動先於1933年被縮短為兩天。

新港奉天宮媽祖神像: 新港奉天宮文獻中心

嘉慶2年(1797)間因笨港溪再度氾濫,致使笨港南街沒落,居民乃遷移至麻園寮,並將所供奉的媽祖聖像暫置於肇慶堂土地公廟。 新港奉天宮媽祖神像 新港奉天宮媽祖神像2025 新港奉天宮的信仰圈含66莊,範圍很廣,所以自然陣頭的數量眾多。 奉天宮視其大媽為開臺媽祖正尊神像,平時供奉在廟裡,只有正月15元宵遶境或4年1度的18莊遶境活動等重大活動時才遶境。

  • 何達煌說,此次展覽也介紹新港奉天宮元宵遶境過程中重要文化程序,包括四年一度的十八莊遶境路線、新港奉天宮媽祖轎班會、武館與曲館介紹,以及由「新港奉天宮水噹噹義工團」耗時18個月手工製作的元宵遶境公仔行列。
  • 日治時期因稱新港的地方太多,所以就把港的水字旁去除稱為「新巷莊」,直到二戰後又恢復原名「新港」。
  • 賢良港天后祖祠 1989年農曆九月初九日,組織千人進香團迎請聖父母寶像首次渡臺,安奉於鎮瀾宮,飛機抵臺時,在機場迎接的媽祖信仰者達3萬多人。
  • 民國48年媽祖誕辰一千周年,信徒發起興建鐘、鼓樓,民國55年完成思齊閣與懷笨樓,目前做為奉天宮的辦公大樓及圖書館之用。
  • 1964年,當地人士召開吳地、三槺榔、十八莊信徒聯合會,希望能夠擴大新港媽祖的遶境範圍。
  • 經過多次遷移和分類械鬥後,新港成為福建漳州居民集體遷移的地點,可視為笨港的延伸聚落。

在1915年北港朝天宮與臺南大天后宮出現磨擦之後(糖郊媽事件),導致兩廟交流中斷,仍維持農曆3月19日規模較小的遶境活動。 1904年(明治37年)、1906年(明治39)年地震影響,導致朝天宮磚牆粉刷層剝落,後側壁體倒塌。 於1907年(明治40年)由北港支廳長安武昌夫首倡重修,以當時北港區長蔡然標為首組織募款委員會,募款委員奔走全臺各地募款,同時聘請大木匠師陳應彬主持修建工程,至1912年(明治45年)完成三川殿、龍虎兩門、三官大帝殿及凌虛閣、五文昌殿及聚奎閣等殿宇。 當時新建殿宇華麗之盛,由《臺灣日日新報》報導甚至將之比擬為在臺灣之日光東照宮(今世界文化遺產)。

新港奉天宮媽祖神像: 太歲星君共有六十位,守護你的本命太歲星君是誰? – 每日頭條

正殿神龕內最大尊的神像稱為「鎮殿媽」,其它還有四街祖媽、二媽、三媽、伍媽及米舖媽等轎班會會媽神尊。 因奉天宮香火鼎盛,中山路形成商圈,有許多賣土產伴手禮的店,這裡最著名的特產是「新港飴」,還有一些臺式傳統糕餅。 年)笨港溪洪水橫溢氾濫,吞沒四千多戶住家,笨港天后宮同時也遭沖毀,一說住持景瑞和尚護持廟中神像、文物,東移至麻園寮土地公廟肇慶堂。 原在諸羅縣外九莊笨港街,清康熙三十九年(西元 1700年)由當地居民合建,主祀湄洲媽祖(俗稱船仔媽)。 [NOWnews今日新聞]信義商圈被視為臺北市的精華地段,區域內百貨商場、辦公大樓林立,是許多人逛街、過節的首選。 已在此處經營20年的Neo19商場,在2023年第一天悄悄退場,從GoogleMaps…

  • 除將象徵媽祖「天后之尊」的冕冠燙金印在代表三款佳釀的藍、橘、金三色禮盒上,還隨美酒贈送一枚獨一無二的「仕高利達X嘉義新港奉天宮」的聯名錢母,不但讚頌媽祖與時俱進、慈愛守護虔誠的臺灣子民,更十足展現仕高利達追求完美調和、貼近消費者的在地精神。
  • 畢竟一個外行人是無法寫出專業的文章的,所以小弟只能彙整與借用大家的專業,好能讓像小弟過去一般不知道怎樣來拜拜的信眾,能夠多瞭解下我們該如何在廟宇中正確的來拜拜。
  • 由於澎湖四面環海,漁民大都以「討海」維生,同屬「海神」的媽祖自然成為「討海人」最崇拜和信仰的守護神。
  • 1998年(民國87年),朝天宮左前方的中央市場改建工程動工,基礎施工不慎造成朝天宮等周邊鄰房受損 。
  • 其建立時間,據《臺灣省通志》記載,建於清乾隆52年(公元1787年),然而據廟方說法,民國76年(公元1987年)廟地發掘到的「天后宮界」,表明其前身為清乾隆35年(公元1770年)所建天后宮。

新港奉天宮即日起至8月14日在嘉義市耐斯廣場六樓舉辦「百年元宵 新生不息-新港奉天宮遶境特展」,展出媽祖神轎、神袍、竹椅、獅鈕三獸足香爐、蓮瓣螭虎燭臺、奉天宮百年北管「舞鳳軒」繡旗及已故油畫工筆名家王雙寬創作「百廟之王-新港奉天宮」。 1.歷史悠久,其傳承顯現媽祖信眾所尊崇之悲天憫人、撫慰人心等共同價值,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款第1目:「風俗習慣之歷史傳承與內容顯現人民生活文化典型特色者」之指定基準。 「進喔!」在信眾吶喊聲、鞭炮聲中,王茂霖及媽祖鐵衛總召集人呂文正從鑾轎恭迎太平媽祖下轎,過爐安置開臺媽祖供桌上前,何達煌感謝海巡弟兄固守太平島,太平媽祖護守最南端國疆,祈求媽祖庇佑國家風調雨順太平,大家大發財,疫情早日消散。

新港奉天宮媽祖神像: 拜拜也有先後順序!別對神明失禮纔有好運

天后寶誕 近年來改往新港奉天宮進香繞境出巡,路程更遠,人數卻更多。 大甲鎮瀾宮每五年舉辦一次“大甲媽祖回孃家”活動,前往湄洲祖廟謁祖進香,湄洲祖廟亦以盛大隊伍接駕,… 大甲鎮瀾宮 早年鎮瀾宮皆前往湄洲祖廟謁祖進香,日據時期因航運不便而改往北港朝天宮繞境進香,民國77年改往新港奉天宮進香至今。 後殿主祀觀音菩薩,龍邊供奉福德正神,虎邊供奉註生娘娘。 由於奉天宮的媽祖神像曾供奉於肇慶堂土地公廟,在媽祖廟完成建廟時,遂供奉肇慶堂土地公神像於廟內。 兩廂廊供奉笨港城隍爺、開漳聖王、關聖帝君、文昌帝君、西秦王爺、虎爺及先賢功德祿位。

新港奉天宮媽祖神像: 「神靈巧琢」 新港奉天宮神像攝影展登場

1999年,奉天宮又因集集大地震受創,至2007年完成古蹟修復工程。 第一次是1904年(明治37年)芮氏地震規模6.1的斗六大地震;第二次是1906年(明治39年)芮氏規模7.1的梅山大地震。 新港奉天宮媽祖神像 在兩次大地震後,奉天宮結構受到嚴重毀損,僅存神房與觀音殿。 1907年(明治40年)開始重修廟宇,1917年(大正6年)完成修建,共歷時十年。

新港奉天宮媽祖神像: 疫情爆發陰影 春節國片努力拚宣傳 「素還真」求神庇祐

由於紅絲線都有過香爐,有利於信眾求好婚姻、保佑家中孩童平安和生意順利。 遶境進行期間,也會在臉書粉專以文字和照片分享活動實況。 去年(2020)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北港朝天宮取消媽祖遶境活動,今年疫情趨緩,北港朝天宮恢復遶境活動及藝閣遊行,不過各陣頭人員需戴口罩、量體溫並採實名制,廟方也會配合政府防疫政策調整,全力做好防疫。 新港奉天宮媽祖神像2025 而參加單位需採實名制,並提供人員名單與參加天數,所有人員需戴口罩。 每年農曆3月19、20這兩天,北港家家戶戶都會辦桌請遠方來的親友共同享用美食;在廟口的遶境隊伍出發後,北港街頭鞭炮聲四起,信徒即知道媽祖遶境的祭禮行列出巡了,沿路每戶都會準備香案,水果和金爐恭迎聖駕,這在別處是很少見的。

新港奉天宮媽祖神像: 新港奉天宮、朴子魅力商圈、菁埔彩繪村、東石漁人碼頭、蒜頭糖廠1日-高雄出發

北港朝天宮與許多臺灣早期媽祖廟一樣由佛教臨濟宗僧侶建立,清朝時期禪宗僧侶不拘於佛寺常在一般民間信仰寺廟擔任住持,甚至傳法傳徒。 北港朝天宮的臨濟宗僧侶系統自開山住持樹壁和尚開始共傳17代,為臺灣早期臨濟宗的重要傳法地點,第九代住持頓超和尚(朝天宮第16代僧侶)逝世後,第17代僧侶松茂和尚早逝;松林和尚年幼而請家人帶回,自此朝天宮之樹壁和尚法脈中止。 新港奉天宮媽祖神像 但寺廟仍先後聘請同屬臨濟宗法脈之臺南竹溪寺及高雄元亨寺法師擔任住持,而朝天宮之刈火、開光、三元法會、焰口施食亦由上述兩佛寺派佛教法師主持至今。 通霄鎮白沙屯拱天宮每年以徒步的方式至北港朝天宮求取北港媽祖的萬年香火,來回約四百公里,至今已經有200年的歷史。 只有啟駕日、刈火日與回宮日是事先知道,路線及日程全由媽祖指示鑾轎前進,堪稱為全臺最特殊的進香隊伍。 關於1935年決定變更遶境時間的理由,報載說明乃基於元宵時天氣仍然寒冷,各團體準備不及所致。

新港奉天宮媽祖神像: 臺南北門井仔腳「鎮海大將軍」豬母娘娘介紹

新港奉天宮原聖父母殿改建為凌霄寶殿,落成時,前往媽祖誕生地-福建蒲田賢良港天后祖祠,恭迎聖父母分靈神像回宮奉祀。 新港奉天宮月老真君已有百餘年歷史,原陪祀於觀音殿旁與福德正神奉祀一起,聖像為雕塑名師林起鳳先生作品。 在因緣聚合之下,第十二屆董事長何達煌與嘉義市福添福基金會創辦人陳盈助、董事長陳素月,共同促成修築月老殿,讓月老信仰能再現新港奉天宮。 新港奉天宮主祀媽祖,並供奉觀世音菩薩、文昌帝君、神農大帝、註生娘娘、珈藍尊者、南北斗星君、地藏王菩薩、鬥姥元君、太歲星君等神明。 奉天宮內供奉乾隆年間山洪漂流的樟木刻成的大媽、二媽及三媽神像。 但因當時溪水阻隔,笨北港信眾朝拜相當不便,經王得綠協議後,將大媽留本宮,二媽分祀北港朝天宮,三媽暫供於提督公館,俟新港六興宮建成後移駕供奉。

新港奉天宮媽祖神像: 新港奉天宮

經歷寺廟整理運動,部分神像遭到燒毀,或由廟方私下收藏保管,祀神一度僅剩下媽祖及五文昌。 關於北港朝天宮之創建,口傳、志書與碑記互有出入,其中以日治1910年(明治43年)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依訪調所得,記錄於《臺灣私法第二卷 附錄參考書》書中所載創建年代為最早。 西莊社區及全安醫事C據點延續踩街主題「眾神派對」,由阿公阿嬤親手縫製蘋果、葡萄和鳳梨水果裝,象徵香客拜拜敬謝神明準備的水果;板頭社區以長天宮奉祀的南極仙翁為主題,製作白鶴道具,搭配「有~鶴 (好) 舞」成街頭亮點。 何達煌也談到王雙寬畫作「百廟之王-新港奉天宮」創作過程,921大地震奉天宮受損進行修護,當時正在進行「臺灣百廟」系列創作的王雙寬,特別前來新港兩次,除觀賞極為用心精彩的彩繪、剪粘、交趾陶,更表示想以「新港奉天宮」為創作主題。 3.信徒徒步隨香過程中,男女老幼自我磨練,期能得到信仰與心靈層面之淨化與提升,共同促進社會祥和,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款第3目:「民俗藝能之發生與變遷,其構成上具有地方特色,且影響人民生活者」之指定基準。 2.隨香傳統陣頭眾多,其組成多為民眾自發性參與,且具悠久傳統,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款第2目:「人民歲時重要風俗、信仰、節慶等儀式,顯示藝能特色者」之指定基準。

新港奉天宮媽祖神像: 臺灣溫泉地圖

其媽祖遶境活動則為臺灣民間信仰的一大盛事,也反映了臺灣中部早期的歷史軌跡與文化脈絡。 新港奉天宮最有特色的活動就是農曆春節,大年初一「搶頭香」活動,因此每年的這個時候,許多信眾通常喫完年夜飯後,便蓄勢待發。 每年,虔誠的信眾們都拿著一柱清香在廟門守候,等待廟門一開,就會湧進豐湧而至的信眾們,各各迫不及待地往香爐衝去「搶頭香」,就是希望祈求在新的一年都能身體平安、一切順利的好兆頭。 類型登錄等級:民俗評定時間2010年8月23日詳細登錄資料奉天宮的上元遶境活動新港廟方宣稱可追溯至古笨港天后宮時期,至少有230年以上的歷史,自清代以降從未中斷。 較正式的記載是1797年後,為了感念古笨港南堡十八莊民重建奉天宮的恩情,開始進行上元出巡十八莊的活動。 2021年辛丑年法會之際,特別迎請天上聖母開基二媽、開基三媽、鎮海媽搭乘臺鐵環臺,途中且安排北部、東部、南部宮廟駐駕賜福,再回到北港朝天宮舉辦水陸大法會,連結全臺宮廟之心,法師率眾等齊誦經祈福,為臺灣、為全球蒼生祈求除疫息災、安康富順;為歿者祈求拔薦超脫、安詳自在。

新港奉天宮媽祖神像: 新港奉天宮月老殿今安座 重現百年前月老信仰

大甲媽祖鑾轎今中午12點多,抵達雲林縣、嘉義縣交界的新港鄉崙子橋,隨後進入新港街區遶境,除大甲媽祖30餘團遶境隊伍,新港奉天宮也出動17團進香陣頭迎接。 〔記者王善嬿/嘉縣報導〕新港奉天宮主祀媽祖,近年頻獲信眾詢問「是否供奉月下老人?」廟方經運用信眾善款修建月老殿,循線找到第一代管理人林溪和後代,找回百年前曾供奉在觀音殿的月老神像,仿造該神像重塑全新月老神像,今天舉行安座大典,藉由月老庇佑信眾找到好姻緣、廣結善緣。 新港奉天宮媽祖神像2025 新港奉天宮媽祖神像2025 為何北港目前以農曆3月19、20這兩天的迎媽祖最為盛大?

新港奉天宮媽祖神像: 平安符

因為溪水阻隔了民眾參拜的路線,相當不便,經協議後將大媽留在新港,二媽分祀北港朝天宮,三媽祀奉於新港六興宮。 後來當地居民集資建廟,並合力於嘉慶十七年(西元1812年)間完工落成,正式定名為「奉天宮」。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原為7天6夜的進香活動,民國48年(公元1959年)後改為8天7夜的活動。 早在北港進香時期,遶境進香便相當規模龐大著稱,可以達300多個陣頭,香客人數6萬人。 每日停駐的廟宇為當地主要的媽祖廟,依序有彰化南瑤宮、西螺福興宮、新港奉天宮、北斗鎮奠安宮、彰化天后宮、清水朝興宮。 〔記者王善嬿/嘉縣報導〕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進香今天(11日)抵達嘉義縣新港鄉,晚間9點多鑾轎進入新港奉天宮前中山路,五大香團遶境進香,煙火、鞭炮聲不絕於耳,鑾轎所到之處,信眾合十膜拜,新港宛如不夜城,約10點,大甲媽進殿駐駕,湧入信眾搶摸媽祖金身,人潮擠爆奉天宮。

近年來,在政府相關單位大力輔導協助之下,每年舉辦的「大甲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已從民間信仰蛻變為名列全世界三大宗教活動之一,更讓臺灣成為全世界媽祖信仰的重鎮,成功打出國際知名度。 西螺福興宮 新港奉天宮媽祖神像2025 現在的廟堂是重新整建,幾年前完工的,屬於三樓式殿宇,近年來中部地區最隆重的廟宇活動-大甲媽祖出巡,都由臺中縣大甲鎮瀾宮萬人徒步到嘉義新港奉天宮,而途中的… 南瑤宮 約每四年均會擇期前往笨港天后宮進香,後因笨港天后宮於嘉慶年間遭洪水沖毀,故改到其它分廟進香,後因與北港朝天宮交惡,目前的進香活動只在新港奉天宮舉行會…

新港奉天宮媽祖神像: 拜拜的順序──依循左右(左方為尊,這裡左右的定義是以神明的座向為準,而信眾面對神明時拜拜的方向則相反,變成先右再左了)、前後(後者為尊)、上下(上者為尊)尊卑的概念。

大正7年(1918)元月16日,新港奉天宮舉行落成慶典,並恭迎臺南大天后宮鎮南媽聖像,至新港地區繞境。 新港奉天宮的由來,據說與荷治時期,公元1621年船戶劉定國(生卒年不詳)自湄洲祖廟攜媽祖神像隨船護佑來臺有關。 傳說,在安全橫渡險惡的「黑水溝」(即臺灣海峽)後,途經笨港,媽祖顯聖指示永駐此地。 嘉義縣政府暨嘉義縣文化觀光局執行「106年度嘉義縣新港鄉文物普查登錄建檔計畫」,統計新港鄉列冊追蹤文物共148件,其中佛神像雕刻達百年以上就有60多件,詳盡地為新港23個村落,各大小莊頭之間坐落52間重要的宮廟留下珍貴的紀錄。 彰化內媽祖天后宮介紹(彰化內媽祖) –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第七天回程駐駕休息的廟宇,也是清朝臺灣五間媽… 每一位太歲神像前奉有平安茶,善男信女依出生六十甲子年、生肖或年齡找出自身本命太歲星君,新港奉天宮備有小紙杯供信眾求取平安茶飲用。

新港奉天宮的「天上聖母元宵遶境」活動入選成為「臺灣宗教百景」之一。 新港奉天宮自民國50年代開始單方面堅稱,嘉慶四年(1799年)笨港溪(北港溪)暴漲,自古笨港街中將市街一分為二,沖毀大半市街及水仙宮、協天宮、天后宮三大廟,從此之後,笨港天后宮之「開臺媽祖」及另外三尊媽祖神像之下落便無確切證據,現新港奉天宮宣稱該宮持有「開臺媽祖」。 於2009年第一次擴大舉辦8天7夜「歡喜‧會香‧迓媽祖」,遶境範圍為嘉義縣新港鄉、民雄鄉、溪口鄉、六腳鄉與雲林縣元長鄉、北港鎮,並與北港朝天宮於正月初十展開60年來首度會香的破冰之旅。 1917年,為慶祝臺中車站落成並祈福,臺中樂成宮與臺中萬春宮主辦名為「五媽會」的共同祭祀活動,並邀請北港朝天宮、新港奉天宮、彰化南瑤宮、鹿港天后宮、梧棲朝元宮等五間媽祖廟參與,因兩間主辦及五間參與皆為媽祖廟,故也稱為「七媽會」。 2023是癸卯年,從曆法來看癸為水、卯為木,水木相生,生生不息! 對品味之仕而言,生命之水—蘇格蘭威士忌絕對是迎接水兔年到來的最佳獻禮。

這些神明和主神並不一定有從屬關係,有些是受大眾信仰之神,因此於此同祀。 一千多年來,媽祖信仰遠播海內外,分靈廟宇遍及世界各地,於是尊稱此為〞祖廟〞,意即所有媽祖廟之始祖。 ﹞,秋九月重九日也,媽祖年二十八,『湄山飛昇』象徵超凡入聖,白日飛昇,功德圓滿,得不二法門,行萬世聖功。 從此媽祖應現顯化,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感而遂通,大慈大悲,救苦救難。 自宋朝以來,受歷代帝王褒封詔誥,清乾隆敕封為「天上聖母」得萬民仰恩,香火鼎盛。

新港奉天宮媽祖神像: 新港奉天宮的【報馬仔】是《媽祖傳令官》。

4.「軍門王,廟成之日,必奏請聖天子御賜宮號奉天宮。」 彷彿王得祿深受龐幸,事實上王得祿平定海盜蔡牽被嘉慶擢任福建水師提督, 與皇帝並無民間傳說的交情,嘉慶在位時僅接見王得祿一次。 肇慶堂,在新南港街之大街,崇奉福德正神,嘉慶辛未紳民公建於嘉慶16年(1811),景端碑所述笨港諸神像東遷之年肇慶堂尚未創建。

新港奉天宮媽祖神像: 新港奉天宮媽祖神像 相關文章

軒尼詩(Hennessy)每到農曆春節前,都會請來全球知名藝術家合作,跨界創作新春藝術版限量包裝,以歡慶農曆新年到來。 軒尼詩今年選擇與上海出生,19歲移居法國的當代藝術家嚴培明合作,他曾多次在歐洲舉辦個展,參加過威尼斯雙年展、里昂雙年展,2009年成為第一個在羅浮宮舉辦個展的在世當代藝術家,作品由羅浮宮永久收藏。 在民國50年代之前,笨港天后宮等於北港朝天宮的說法是沒有爭議的,但50年代某年,有學者提出了「笨港毀滅論」,正式掀起這場論戰,「碧水寺掛布條事件」亦可視為「笨港毀滅論」的後續發展。 新港奉天宮媽祖神像2025 林伯奇表示,透過林家後代,找到當年曾侍奉於奉天宮的月老神像,然而因林家後代希望繼續在家供奉,廟方於是經擲筊獲得神明同意,仿造該尊神像重塑新月老真君神像,並於奉天宮一樓修建月老殿。 今天安座大典,新港奉天宮董事長何達煌、新港鄉長林茂盛、福添福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監察人陳盈坤夫妻等人一起為月老殿揭牌。

新港奉天宮媽祖神像: 我們在新港奉天宮報馬府參拜神尊時記得要尊稱為「報馬公」,而不是「報馬仔」哦!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臺南仁德區的中正路一間工廠,昨天上午有人聚集,疑似因為債務糾紛,有人拉布條,轄區歸仁警分局接獲報案,立即派遣警力前往處理,逐一盤查,登錄資料。 新港奉天宮媽祖神像 「仕高利達12年」亮藍色禮盒錢母象徵事業成功、「仕高利達金雪莉」鮮橘色禮盒錢母象徵健康平安、「仕高利達金牌」金黃色的禮盒錢母則有財運滾滾來之意,可貴的是每一枚錢母皆由專人送往新港奉天宮過爐祈福,大費周章只為讓每位消費者在新春之際獲得滿滿財運與祝福。 今晚約10點,在哨角隊、莊儀團護衛下,大甲媽祖進入奉天宮大殿,大批信眾邊喊「進喔!進喔!」,邊伸手摸媽祖神像,向大甲媽祈願,迎接大甲媽入殿安座。 笨港天后宮正統之爭,其實是在爭論哪一間廟纔是清朝時建立的笨港天后宮,因為在許多文獻中,笨港天后宮是臺灣最早建立的媽祖廟,所以只要能證明自家廟宇是笨港天后宮,其歷史地位便不可撼動。 何達煌說,感謝福添福基金會創辦人陳盈助等各界好友出資贊助修建月老殿,讓奉天宮恢復百年前月老信仰,此後信眾參拜月老,不只可祈求好姻緣,也可祈求廣結善緣,使商家生意蒸蒸日上。 澎湖天后宮為目前文獻考據所知全臺第一座媽祖廟,源自於福建沿海地區漳州、泉州、廈門一帶漁民或商人渡海前往澎湖時,為祈求能在險峻海上轉危為安,以及到達陌生土地上順利謀生開墾,而把媽祖恭請上船庇佑並帶到臺灣。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