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祠位於臺南市開山路,正面可眺望延平郡王祠(開山王廟)之濃蔭,廟前為開山路與大埔街之交接口。 附近雖交通便利,道路兩側均為商店,但因鄰近古蹟名勝與文教區,又有開山路 兩旁高大之金龜樹,反增添幾分雅緻。 山西祁縣喬家大院東南院大門對面建有一座“福德祠”照壁,是土地祠與照壁合二爲一的形制,仿木結構出檐。
- 臺中慈德月老殿一個提供未婚男女一個絕佳求取婚緣、配對的場所。
- 大埔福德祠的土地公與六合境另外兩間土地公廟的土地公據說為親兄弟,其中大埔福德祠是排行老三的「三伯公」,大伯公是仁厚境福德祠的土地公,而二伯公是油行尾福德爺廟的土地公。
- 道光28年(公元1848年)彰化地區大地震,造成福德祠毀損嚴重,隔年由當地西街信士陳庇捐獻修建正殿,其餘毀損部分因經費不足,暫時無力修復。
身為府城最早的土地公廟之一,蕃薯崎小南天福德祠創立於明永曆二十年(也就是清康熙五年,西元1666年)。 主祀當然是土地公,但比較不同的是左右神龕所配祀的是招財童子與進寶童郎(現在已經換成左右神龕都是土地公了,現在全國廟宇網上的照片還是以前合祀招財進寶童子的照片,可自行點閱);而民國四十五年的重修,還迎來開基武廟的文衡聖帝一同合祀。 同年開始,每逢農曆二月初二土地公誕辰,信眾皆會舉辦建醮慶生活動,延續迄今。 普忠裏福德祠 當時福德祠之規制,土地公置於殿內神龕中央,神龕兩側楹聯的上聯曰:「福載壽筵親厚德」、下聯曰:「正褒邪黜仰明神」,左右各置財神爺與土地婆。
普忠裏福德祠: 臺南特色民宿 | 巷弄中的日系質感旅宿,小南天生活輕旅
根據記載於民國七十年的沿革碑文所描述,緣起至今有二百餘年,昔日地方為貓霧捒,是早期平埔族生活聚落,乾隆年間先民渡臺來到貓霧捒開墾,就地恭奉福德正神,成為墾殖族民的守護神。 市議員李天生強調,未來還需要辦理都市計畫個案變更,劃設「 宗教用地」,以利福德祠搬遷,未來福德祠將採取價購或租用方式, 普忠裏福德祠2025 取得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他將關心協助,一方面促成道路拓寬, 有助交通順暢,一方面協助福德祠遷建,帶動寺廟業務成長。 臺灣臺中市南區工學裏主神土地公建立時間2003年地圖工學裏福德祠,是位於臺灣臺中市南區工學裏的土地祠,因受限於該裏市場已有土地公,而不能依法在公園綠地建廟,最後蓋在水圳上並成功合法登記。 福德祠與天后宮可以說是旗山街內最重要的兩大廟宇,旗山街內的廟宇出外進香回駕都會先至兩廟參香才入廟。
據說是臺南最早的土地公廟,古地名番薯崎,據說廟前的小巷原是一條蜿蜒的溪流,當年明朝寧靖王朱術桂來到此地遊覽,望見此地流水潺潺,山峯緩拔清爽秀麗,可比擬南天勝地,因而題匾為「小南天」。 工學裏的工學市場內有一尊土地公,但里民認為與攤販一起拜,常造成不便,遂發起另外建廟。 工學裏長陳道森,在中興銀行成立帳戶,籌募建廟基金,卻遭人向市長信箱檢舉有強迫募捐之嫌。 普忠裏福德祠 陳道森建議將新廟蓋在工學綠園道,但受住在園道兩旁的居民反對,建議蓋到一街之隔的大慶公園。
普忠裏福德祠: 臺南外帶餐盒火鍋極推!G蛋食研所新菜單大公開!
新廟正後方有一棵逾百年的芒果樹,胸徑241公分粗,每年都還是結實纍纍,生命力相當旺盛。 林陵三指出,大河裏百年歷史福德祠是全國首創採國際競圖,重建的廟地原不是宗教用地,經都市計畫變更為宗教用地。 立委張廖萬堅說,大河裏福德祠從1901年即建廟,興建完工後,將傳統信仰與水湳經貿園區相結合,深具國際觀光價值。 是地方信眾集資所建的廟宇,於王必昌《重修臺灣縣志》中有記載。 原址在今東門路鐵道之西側,道光廿三年(1843年)因舊廟年久失修,遂東遷於今址重建。 該次重修留有「重修祝三多福德祠碑記」,而根據記載,雖然該廟在該年便已建好,但因為「非歲時不利於坐向,即月令不合於總董」,所以一直到鹹豐五年(1855年)才舉行建醮。
- 但因後於明永曆年間(西元1671年)加祀老澳蘇府千歲,玉旨冊封改廟名為「金龍殿」。
- 民視新聞/周秉瑜 桃園報導年節將近,宵小也蠢蠢欲動,桃園大園區一名陳姓男子因為缺錢花用,把歪腦筋動到神明頭上,用自製釣竿,在一家土地公廟裡竊取了18張百元鈔票,怕被發現,他還小心翼翼向外探頭觀察,還假意拜拜,只是這舉動全被監視器錄下來,裏長透過遠端監控畫面發現,立刻報警。
- 福德祠與天后宮可以說是旗山街內最重要的兩大廟宇,旗山街內的廟宇出外進香回駕都會先至兩廟參香才入廟。
- 西門福德祠所奉郭聖王公神像,呈現坐姿右腿盤坐、左腿自然垂下的獨特坐姿。
牌樓樑枋下安裝「三關六扇式」門扇,中央為兩扇板門,左右各設有兩格扇,各自可以獨立開合,也可將板門連格扇往側邊整個打開,所以叫做「三關六扇」,常見於臺灣民宅。 日治時期兩側翼遭當地居民佔用,又因此時期彰化市進行市區改正拓寬西門,而拆除了部分的西門福德祠建築,廟宇也被迫往後遷移,致使格局縮減為僅有正殿前帶拜亭,即現存所見之廟貌。 普忠裏福德祠 小南天生活輕旅是為小資女孩打造的臺南旅館,位在市中心 普忠裏福德祠 ,走路或騎旅店的免費單車,步行可到臺南火車站、國華街小喫、臺南美術館、林百貨等熱門景點。
普忠裏福德祠: 桃園市福德宮
竹科最紅的月老廟普天宮,相傳這裡的月老一年最多可以年撮合200多對情侶,還創下7天撮合科技公司24對的佳話,像是半導體教父張忠謀也來參拜過,讓普天月老牽起你/妳的紅線,如果您還在人海茫茫尋找另一半,那麼您一定來! 今年普天宮特別推出「讓愛動起來」趣味闖關聯誼活動,促進單身男女交往、締結良緣。 南門福德祠因毀損嚴重,於民國64年(公元1975年)2次重建,以鋼筋水泥重建並貼上磁磚,旁邊有民國100年(公元2011年)重建財神龜。 目前西門福德祠建築為一拜殿一正殿之歇山式建築,此格局稱為「三間起一條龍前帶拜亭」,係光緒年重建時之結構。 拜亭採燕尾屋脊,正脊中央有葫蘆造型,其為四柱三疊鬥式捲棚構造,在拜殿前後牌樓樑枋上都有透雕螭虎紋樣的鬥抱。 原燕尾處有剪黏貼飾與泥塑等民間信仰人物與花鳥裝飾,但多數已脫落,雖不是富麗堂皇,但其工藝價值仍值得欣賞。
普忠裏福德祠: 臺南設計旅店 | 老旅店的新生命,小南天生活輕旅
一個地區若較有組織性一點,可能會在土地公廟廟名前加上該地地名或區名,如小南天福德祠、頂土地公廟、碼頭福德祠等等;若無特別地名或區名,那很可能就以當地人常用的稱呼來形容,如那片田尾的土地公廟,那條圳溝旁的土地公廟。 本篇主角,仁厚境的土地公,就是以境名來稱呼土地公的所在位置。 福德祠是廣東和客家移民在 1820 年至 普忠裏福德祠 1824 年間建立起來的神廟,許多華族移民來此膜拜大伯公,以表達平安抵達新加坡的感恩之心。 臺中慈德月老殿一個提供未婚男女一個絕佳求取婚緣、配對的場所。 此外慈德月老殿祭奉專打小三、斬爛桃花的「氤氳使者」,有需求的朋友可以前往參拜。
普忠裏福德祠: 桃園市興德宮
在府城太平街建公館而戴官帽穿官袍(這條太平街如上圖所附),神座下還有供奉土地公的腳力-虎爺 普忠裏福德祠2025 ; 至於虎爺斜前方的赤兔馬與馬使爺則是屬文衡聖帝的。 據說原來那組被偷走,趁著最近一次的翻修,廟方請示帝君,允筊後另雕。 道長提供的清同治庚午九年(西元1870年)〈靈保讓渡解連真科〉,由於道士不知道信眾有在府城哪間廟許下紙願,所以便將府城內外所知道的宮廟神明都請出來,裡面便有蕃薯崎土地公。
普忠裏福德祠: 臺南租機車 | 騎gogoro,在小南天生活輕旅來一趟輕旅行
神龕上懸有清乾隆46年(1782年)的「福溢通濟」匾,與光緒7年(1881年)的「萬福攸同」匾、以及「福德祠」匾;中堂兩側的山牆上,各嵌有木質碑記,分別是「大西門重建福德祠碑記」與「大西門重建福德祠捐題芳名碑記」,這些不僅是具有歷史價值的古文物,也是研究該祠相當重要的史料。 西門福德祠的信仰,根據考據乾隆46年 (公元1781年)已經具備有正殿及拜殿的規模,因此當地人稱之大西門福德祠。 大河裏百年歷史福德祠重建動土典禮,今天由副市長林陵三主持,與會有立委張廖萬堅,市議黃馨慧、陳淑華、楊正中,民政局長周永鴻、西屯區長何國裕,和信徒代表等近百人參加。 民政局指出,大河裏福德祠在水湳經貿園區內的廟地有270坪,配地191.5坪,內政部畫為宗教專區,因不能蓋傳統造型才開放國際競圖 ,得獎作品「垂降的屋頂」採三合院概念設計,兩旁為1樓,經與得獎者研議後,外觀微調,中間增蓋2樓。 小南天從改建開始,處處以女孩的需要為設計發想,打造女孩專屬的特色旅館! 連單人房都配備租屋處鮮少有的浴缸,搭配房型提供Dyson吹風機(非所有房型配備),澡可以盡情泡;三折式高密度牀墊,好睡到淺眠者都易入眠。
普忠裏福德祠: 財團法人臺灣省桃園縣桃園鴻福寺
早期南北門福德祠在農曆2月2日土地公聖誕時,和平街居民都會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近年來因地方人口大量外移,地方發展不同於過往蓬勃,祭祀活動不如過往,當地居民為延續良好信仰,並遙想早年重建時消失的神龜石,自民國96年(公元2007年)起每年於土地公聖誕時舉辦「千龜來朝」的活動。 據說南門福德祠在早期經重建過程中將座落土地公廟旁的神龜石雕搬移,從此消失神蹤,常引發居民們的想念,因此南門福德祠管委會於民國100年(公元2011年)重建財神龜於廟旁,讓居民勾起過往回憶。 另每年舉辦的「千龜來朝」活動是1種以各式食材製作神龜以敬拜土地公的競賽。
普忠裏福德祠: 臺中市北屯區寺廟/主祀神像/寺廟地址/電話
會選擇以龜來做為主題,其中主要取幾個吉祥意涵:一、烏龜代表長壽,適合祝壽,二、烏龜重心低,走路四平八穩,代表平安,三、龜屬於五行中的「北玄武」,北方屬水,水代表財,拜烏龜除了祝壽求平安,也代表求財。 普忠裏福德祠2025 「千龜來朝」的活動獎項包括由學者專家評選出的「最佳造型獎」、由所有參觀民眾票選的「最佳人氣獎」,以及透過「擲筊」,由土地公欽定的「土地公賞」,此活動在慶祝土地公聖誕之時,同時也藉由舉辦活動凝聚社區居民的向心力,結合宗教信仰與當地居民生活。 普忠裏福德祠 南北福德祠雖約於同時興建,但當時南北街生活文化並不相同,此差異也表現在南北門福德祠的建造上。
普忠裏福德祠: 臺灣宗教文化地圖
西門福德祠主祀福德正神,左祀註生娘娘,右祀郭聖王公;福德正神即為土地公信仰,為臺灣最普遍的信仰之一。 嘉仁裏福德祠富麗堂皇無以倫比,明明是一座小小的土地公廟,卻擁有宮廟般的超優質感。 主殿的神明,除了土地、土地婆之外還手抱神童,非常少見;再則在拜殿柱聯旁的一對雙喜綵球也很特別。 建築所用材料極優,造價不菲,主殿大門於固定時段會開啟,方便信徒敬拜神明,又有寬敞舒適的涼亭,供信徒休息交流,作為村民信仰中心,環境超優。 嘉仁裏福德祠(又稱公地)位於潭子區嘉仁里仁愛路二段44號,是嘉仁社區活動中心所在,原本的福德祠是在活動中心二樓,於民國101年陽月(10月)遷移至更靠近仁愛路的活動中心入口,尤其方便年老村民從事信仰活動,金碧輝煌的建築,相當吸引路人的目光。
普忠裏福德祠: 臺南下午茶 ┃卓也竹園町寧靜日系下午茶,宛若穿越時空到京都
旅館巷弄內就有文青咖啡館、日雜選貨店,幾乎所有臺南小喫也都走路可及,放鬆、簡單度過一個下午。 小南天也是臺南百年巷弄內的老屋,由設計團隊改造,新設計與舊元素交會,全棟旅館以白色與木質為主色調,小巧俱全的日系和洋風格,恍如帶妳走入臺南的歷史。 但因後於明永曆年間(西元1671年)加祀老澳蘇府千歲,玉旨冊封改廟名為「金龍殿」。 廟內除有一般大廟才會使用的龍柱外,玉敕為「南臺灣福德正神總代巡」。
昭和三年(1928年),本設於福德善後祠對角的財神廟被拆除(即今日臺灣銀行澎湖分行所在),信眾將財神移祀於福德祠,澎湖福德祠自始兼任馬公市區的財神廟。 澎湖福德祠據《澎湖廳志》中引據扶乩人員的口述,福德祠始建於乾隆56年(1791年),是文獻紀錄中馬公市最早的土地公祠,但開基年份僅可作為參考,未可盡信。 土地公可說是最親近人民的神祇,若以管轄範圍來看,土地公的管轄範圍可說是最小的但也最密集的。 俗話說「田頭田尾土地公」或「路頭路尾土地公」,意思是走沒幾步路就有奉祀土地公的場所,可能是一個土堆、一顆石頭、一座小祠、一間小廟等,那都是土地公該怎麼區分呢?
普忠裏福德祠: 旗山福德祠 -蕃薯寮開莊之廟
這個區域位在屏東平原的最北邊,自古就是連結屏東與臺南的交通樞紐。 在康熙末年就開始有移民進入旗山拓墾,當時旗山隸屬於臺灣縣羅漢外門裏,而旗山市街一帶則被西拉雅族稱為「施裏莊」。 1 至於旗山市街最知名的舊名「蕃薯寮」之由來,則得因於旗山地區的土地不適合種植稻米,先民只能種植蕃薯為生的緣故。 拜拜的最後,也要記得到對面由有應公有應媽升格的南城隍及其夫人參拜唷,也因為是這樣,所以買金紙的時候,以100元為例,有分全部都給土地公的,還是一半給土地公一半給南城隍。 三尊神像眼神有差異,居中神像平視,龍邊神像近觀,虎邊神像遠眺,似乎代表該廟土地攻能近觀、遠眺,明察秋毫境內大小事。
這對年輕夫妻向土地公伯還願之時,許下宏願若能在年底積蓄超過壹仟元,願將原來由四塊石板砌成的土地公廟,重建為高三尺的寺廟。 土地公伯果然靈驗,多次完成這位青年的願望,這位青年也就是現年八十九歲的主事胡木己先生。 是臺南市唯一被列為古蹟的土地公廟,該廟主祀福德正神,當年五條港區之一的佛頭港即在此處靠岸,附近大多是杉木行商聚集,早期景福祠備受尊重,地方甚至規定廟前民居屋頂高度不準高過廟頂。 六合境大埔福德祠從10年前開始發放發財金,是臺南市少數有發財金活動的廟宇,每年農曆2月2日福德正神聖誕過後週日,都吸引大批信徒前來商借每份300元的發財金,即使廟方準備1000份都供不應求。 一般土地公廟供奉的福德正神都只有1尊,但連拜亭面積只有20多坪的大埔福德祠,卻同時奉祀3尊土地公。
始建於雍正初年,距今已有將近300多年的悠久歷史,相傳是阿里港聚落中最早的一座廟宇,為藍鼎元之子藍雲錦授命偕同族親來臺開墾定居,為了祈求在臺生活平安、開墾順利、信仰需要,在里港鄉中山路與永春路十字路口旁建有土地公廟。 太平福建會館轄下的福德祠是一座百年老廟,座落在新港(甘文丁,也叫新港門)的一座小山之山腳處。 供奉着福德正神,也就是民間俗稱的大伯公,福德正神是土地公,抵是地方及家宅保護神,除了掌管地方土地及農產、漁產事務外,也掌管錢財,故被民間視爲 “財神”。 普忠裏福德祠2025 南北門福德祠主祀土地公,神龕下方供奉虎爺,一般俗稱的土地公即為福德正神,或稱福神,客家人稱為「伯公」。 土地公是最基層最親近人的神明,早先被認定為土地的守護神,有句臺語俗諺:「田頭田尾土地公」,意謂土地公遍佈各地且無所不在,凡是人煙所至之處,無論城市鄉鎮、田野山林都有土地公的存在,主要是因為先人來臺開墾拓荒,十分辛苦,祈求土地公賜與豐收,因而祭祀土地公的信仰遍及全臺。 道光28年(公元1848年)彰化地區大地震,造成福德祠毀損嚴重,隔年由當地西街信士陳庇捐獻修建正殿,其餘毀損部分因經費不足,暫時無力修復。
一個人,也能在「小南天生活輕旅」好好泡澡
北門福德祠現存廟貌,為日治時期大正5年(公元1916年),由當地民眾發起、捐資修建而成,以當時土地廟宇規模相較,為罕見之大型福德廟,內政部曾於民國74年(公元1985年)指定為3級古蹟,但於民國83年(公元1994年)解除。 南門福德祠曾於明治40年(公元1907年)整建,有別於北門福德祠的保存狀況,南門福德祠因毀損嚴重,於民國64年(公元1975年)2次重建,以鋼筋水泥重建並貼上磁磚,此全部翻修的狀況讓當初建築的原貌已不復見,但從留存照片比對,外貌仍保有舊有樣式。 軍福宮奉祀主神為朱、李、池 三府王爺,奉祀緣起於清朝光緒年間,臺中縣龍井鄉水裏港(今臺中市龍井區)三府王爺出巡軍功寮時,降乩指示要在此地救世,為此地方倡議彫塑朱、李、池三尊王爺神像奉祀。 北屯區軍功裏、和平里兩裏總稱軍功寮,早期地方雖然人口密集,卻無廟宇供人參拜,地方士紳有感於此,於民國六十七年發起建廟,並且成立興建委員會,公推六十六名興建委員,並推選主任委員及總幹事負責策劃建廟事宜。 建廟期間各委員不辭辛勞,出錢出力,以及承蒙各地善信踴躍捐助建廟經費,終於在民國七十一年底廟貌初步完成,同時將興建委員會改組成管理委員會,並召開信徒大會公推主任委員及各職務委員,前後經過六年時間,完成了廟宇興建工程。 西屯福德祠是西墩裏及西安裏的信仰中心,供奉福德正神為主神,對面還有一處機車停車場,讓參拜的信眾便於停放。
普忠裏福德祠: 大埔福德祠
閒逛在巷弄內,感受臺南的慢活和老臺南人的口味,省下的租機車或計程車費可以再喫十種特色小喫。 民國二十五年,一對年輕夫妻來崁頂開墾,生活非常貧苦積蓄無幾。 有一天這對年輕夫妻,費所有積蓄向獵戶買得一頭野牛,飼養在樹下,野牛卻掙脫繩索而逃,遍尋不得,於是來到由四塊土石板砌成的土地公廟前求願,福德正神感應其誠心,使野牛自動在當天下午回到原來飼養之樹下。 全臺灣海拔最高的土地公廟,位於關子嶺,前人傳說福安宮座落在蟠龍穴龍頭的所在,周遭雲霞嬝繞,嵐靄似錦,變化無窮,宛如人間仙境,且前案造型奇特的枕頭山,渾然天成滿爐香,鍾靈毓秀,誠為「福神降靈,濟世之聖地」。 全國首座以「殿」為稱謂的金龍殿土地公廟,位於安平區海頭社區古堡街與中興街口上,創建於明朝萬曆21年(西元1593年),迄今約有423年歷史,原廟名為「福德祠」。 臺南市唯一在路頭路尾均有土地公廟的老街便是總爺老街,現在街名是崇安街,沿著崇安街走到和北華街七十一巷交口處,就會看到「頂土地公廟」,由頂土地公廟漫步至忠義路的便可見到「下土地公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