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牙拜土地公10大分析2025!(持續更新)

尾牙是福建地區的民間傳統節日,商家一年活動的“尾聲”,也是普通百姓春節活動的“先聲”。 每月的初二、十六,是閩南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稱爲“做牙”。 二月二日爲最初的做牙,叫做“頭牙”;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後一個做牙,所以叫“尾牙”。 尾牙拜土地公 每月做牙兩次,直到農曆十二月十六日,一年裡最後一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是為「尾牙」。

莆田民間就有“二月二,龍抬頭,打牙祭,大聚餐”之說! 這一天,本地的婦女們傍晚都會準備各種各樣的供品去供奉神明“土地公”。 一般多見的是用豬肉、白粿、豆腐乾和水果、糕餅、米酒等。 尾牙拜土地公 在莆田,百分八十以上的公司企業(特別是臺商企業與當地私人企業)在建廠之時,都會在自己的廠裏建一所土地公廟。

尾牙拜土地公: 更多關於「拜拜」

中華民族相信,人立於天地間,皇天、后土都有神明。 《白虎通德論‧五行》說“土爲中宮……其帝黃帝,其神后土”。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

  • 一來是各家各戶要祭祀“土地公”,再者商家老闆們也要置辦宴席招待辛苦一年的夥計、學徒。
  • 現代有關尾牙的描述和記載有《漳州市志》、《漳州民俗文化叢書》、《晉江民俗掌故》等地方誌、民俗志。
  • 商號店家趕在“尾牙”之前催收一年中往來的債款,過了這一天的欠款就留到明年開工以後才收,以便讓人“好過年”。
  • 現在喫“尾牙”已經逐漸演變成公司年終的重要聚會,總結一年的工作,老闆宣佈重要的決定,甚至年終獎金髮放都在“尾牙”宴上進行。
  • 今年的尾牙在2020年01月10日,在農曆曆法中,每個月的初二、十六需要祭祀土地公,因土地公被認為是地方上的財神,所以各地商家、公司都會在初二、十六準備三牲祭祀,祈求土地神保祐生意興隆,也就是「做牙」、「牙祭」。
  • 話說張福德自小聰穎,而且事親至孝,當他三十六歲時,在周成王宮中擔任總稅官。

但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難解答,因為農曆十二月十六是傳統社會在農曆年時,最後一次做「牙」祭拜土地公的日子,說得更直白點,這一天就是「尾牙」。 虔誠的信眾每個月會設置供品祭拜土地神兩次,稱之作牙,即農曆二月至十二月的初二與十六日,而非一般神明的朔望(初一、十五),但也有很少數地方是初一、十五祭拜土地公。 尾牙拜土地公 還有最後可在前一晚舉行還願祭典,當日則準備牲禮、水果、祭品、紙錢到土地廟祭拜。 而年底十二月十六日最後一次「牙祭」,稱為「尾牙」,祭神完畢以後,以祭肉分給店員。

尾牙拜土地公: 尾牙是什麼意思

這一天尾牙是什麼意思,臺灣一般平民百姓家要燒土地公金以祭福德正神(即土地公),還要在門前設長凳,供上五味碗,燒經衣、銀紙,以祭拜地基主(對房屋地基的崇拜)。 尾牙拜土地公2025 土地公的祭祀日,古代為社日,並有春、秋兩度大祭典,則演變成今日的土地神生日、成道日。 故今日通說,土地神誕日為二月初二,成道日為八月十五或十六日,或說是八月十六日,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為此合併祭祀。 商家都有作牙習俗上舊曆每月的初二、十六,祭拜「本地財神」(通常當地財神即為土地公),稱之「作牙」,又稱「牙祭」、「作禡」。 在“尾牙”這一天,可以到自己常去的土地公廟拜拜,可以在門口拜,至於供品則可以與“頭牙”類似,例如可以黏錢的麻糬、帶殼花生。 按照習俗,尾牙這一天的確要以麻糬祭拜土地公,因爲土地公是財神,還喜愛喫甜食,加上麻糬黏黏的口感,具有黏財之意,因此大家多在這天以麻糬拜土地公。

  • 此日家家戶戶都以三牲祭拜土地公,各行業的老闆則藉此日宴請員工,感謝他們一年來的辛勤。
  • 臺灣則流傳一個民間說法,古代買賣交易皆會在每月的月朔、月望擇一地點進行,稱為「互市」。
  • 凡是尾牙雞頭所指員工,即表示明年請另謀高就,這種暗喻方式勞資雙方心照不宣,毋須口頭辭退也不必書面通知,這是臺灣民間傳統的免職風俗。

“做牙”是爲平日儉樸的飲食習俗提供適當的變化,定時加添菜餚,調劑生活。 古人以宗教需要代替個人需要,並以此作爲理由,去合理化上述的行爲,如此便可以控制人們的思想和價值觀,不會把飲食放縱視爲合理。 如果想要在尾牙的摸彩活動中抽中大獎,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應用奇門遁甲之法,找出吉時吉方,等待吉時一到,由吉方進入會場,如果又有吉祥的剋應現象發生,那麼今天您必然財星高照,手氣特佳,大獎非您莫屬了。 (四)酒過三巡之後,擲筊問土地公是否享用完畢,如果享用完畢,就雙手捧金紙向土 地公拜一拜,然後燒化。 近來外界關注義務役役期是否延長至1年,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說明,各部會目前已在最後整理階段,民進黨立委羅致政今(20)日接受資深媒體人黃光芹網路節目《新聞不芹菜》專訪,認為這議題不是左右選情的關鍵,反觀…

尾牙拜土地公: 尾牙是什麼意思 公司尾牙宴是什麼意思

「我那時候已經做好器官捐贈準備了,不是我不勇敢,而是我們司法本身就不勇敢──我那時想法就很簡單,既然這世界不願意正視錯誤,我們只能回去… 臺灣從農水產品到啤酒、高粱赴陸卡關——民間紛紛尋求自救,蘇內閣還沒搞清楚情況就「仇中嗆中」,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老彈重調說要告到WTO,… 社稷是一高土壇,周邊圍繞着矮牆(“設其社稷之壝而樹之田主”),這也就是土地神廟的前身了。 尾牙拜土地公 在臺灣山野、阡陌間還有許多小小的土地神“社”,展現樸素風貌和人間崇神的禮敬之心無所不在。

尾牙拜土地公: 公司尾牙聚餐習俗是什麼意思,需要注意什麼嗎?

做牙餐敘在傳統社會中成爲勞資溝通、協調最基本方式,其中叉以年終尾牙最爲盛大隆重。 聯合新聞網介紹道,通常每個月會祭拜土地公兩次,一般民眾會選在農曆初一、十五到廟裡拜土地公,開店做生意的人則會在初二、十六於門口設案拜拜,祭拜時間為早上八點至下午四點,據說這是土地公起牀的時間,也是土地公精神最好的時候。 〔記者陳鳳麗/南投報導〕明天是農曆12月16日「尾牙」,很多有民間信仰的民眾或商家工廠,都會在這天「做牙」拜土地公,今天南投縣草屯鎮的麻糬名店出現排隊人潮,業者陳東聖說,很多人都是買回去準備拜土地公,因為麻糬可以黏錢,能為自己帶來財運。

尾牙拜土地公: 尾牙牙祭由來

民間有種說法叫“二月二(土地公生日)敬土地”,到一年的最後一次,也就是臘月十六就稱爲“尾牙”。 尾牙拜土地公 這一天,百姓人家都要準備牲禮拜祭土地公,全家團聚喫“尾牙”,還要喫“潤餅”(廈門叫“薄餅”,類似大陸常見的“春餅”),以求來年家庭富裕潤澤。 農曆十二月十六爲一年中最後一次的祭祀活動俗稱“尾牙”。 古時有一詩句“一年夥計酬杯酒,萬戶香菸謝土神”,這是舊時詩人述的尾牙情景。

尾牙拜土地公: 尾牙

至於能以帶殼花生祭拜,則是因爲帶殼花生具有“喫到老老老”,以及剝殼開運等吉祥寓意。 另外,還也可以準備香蕉、李子、梨、棗子、鳳梨,這些水果均代表“招你來這旺”之意。 但是,要注意一件事,那就是其中一項供品的數量一定要比“頭牙”多,這樣才能夠“頭大尾更大”,代表着“步步高昇”之意。

尾牙拜土地公: 土地公生日、祈求事項與拜拜方法

而一般民眾也會在尾牙拜土地公,最應景的供品是「刈包」和「潤餅」。 “尾牙”是指農曆每月初二、十六要拜土地公(福德正神)尾牙是什麼意思,供桌上要擺各種供品,讓土地公“打牙祭”,叫做“牙”。 傳統中華文化的過年習俗,不是年末跨歲初這一、二天的節慶而已,而是一連串的除舊歲迎新春的節祭與活動。 傳統文化中,神州大陸從「臘日」擊鼓,以趕走不祥的疫鬼,祈求平安開始,就有過年的氣息了,而在南方,一般從黃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這一天啟動一連串的過年節俗。

尾牙拜土地公: Tags: 傳統 刈包 尾牙 新年 春捲 春節 祭竈 農曆 除夕 More…

所謂二月二爲頭牙,以後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曆十二月十六正好是尾牙。 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喫,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白斬雞爲宴席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 傳統的尾牙這天,商人要設宴款待賓客,感謝他們一年來對自己生意上的照顧,同時也向街坊鄰居表達和善之意。 尾牙拜土地公 在尾牙祭上,白斬雞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斬雞頭也是必要的環節。

尾牙拜土地公: 土地公

經商的人很重視拜土地,將其作爲保佑生意興隆的保護神,因此便發展成“尾牙”宴。 ”據說白斬雞爲尾牙宴席上必上的一道菜,雞頭對準誰,表示來年那個人將被辭工不用,所以做尾牙纔有“面憂憂”之說。 現在的尾牙宴已經變成了犒勞員工的“年會”,不僅是總結過去的一年、展望新的一年,還會給員工發福利和年終獎,不會再“喫擔心酒”了。 因此,福德正神總共有三個誕辰生日,一旦遇上這三個日子,許多人家肯定是要好好準備供品來祭拜土地公。 最後,請容小編做最後統整:今日通說,土地神誕日爲黃曆2月2日,成道日爲8月15日或8月16日,做牙日爲12月16日。

尾牙拜土地公: 尾牙摸彩、年節送禮 不能抵稅

古時候的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動的尾聲,也是百姓們春節活動的先聲。 在這一天,人們要燒土地公金以祭土地公(福德正神),還要在門前設長凳,供上五味碗,燒經衣、銀紙,以祭拜地基主(對房屋地基的崇拜),而各商家行號也要在當天大肆宴請員工,以犒賞過去一年的辛勞。 尾牙拜土地公 以前,如果老闆在來年不準備續聘的員工,便在筵席中以雞頭對準他,暗示解聘之意,不過這種風俗現已不復見。 春節發展到今天,最流行的風俗是各公司企業在當日舉行聚餐晚會和員工聯誼活動,稱作尾牙宴,還有尾牙聚會、尾牙燒烤、尾牙晚會甚至尾牙舞會等,總之,基本樣式是企業宴請員工進行年末的聚餐和聯誼,以感謝和表彰員工的辛勤工作。

土地神的稱號衆多,但探索其來歷,實際與我國古代社會所祭“天、地、社、稷”中的社、稷之神有關。 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民間的習俗,每到播種或收穫的季節,農民們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報土地神。 漢代是我國南北風俗融合時期,土地神信仰最遲在漢時期就已傳入北方地區,在古時候北方百姓也有奉祀土地公的習俗。 土地公信仰寄託了人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