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以來,接續推出藝術家座談會、參展藝術家舉辦的工作坊、舞蹈演出、聲音表演等10場精采多樣的活動,每每吸引眾多觀眾參與互動,開創新穎的美術館經驗。 嘉義就業中心即將於107年8月18日(六)上午9時至下午1時在嘉義市政府舉辦「鬼才遇神探 就業八一八」現場徵才活動,邀請22家廠商提供近700個工作機會,其中9成5職缺公開薪資,提供求職者透明完整的 … 臺南文化發展具有四百年歷史,經歷荷蘭、明鄭、清朝、日治以及國民政府來臺各階段,擁有文化厚度,並且保存豐富文化資產。 在每個時期,臺南都以豐富的文化積累,體現出文化資產與能量。
- 二、熟悉博物館科技應用及系統開發、人工智慧及物聯網跨領域應用,並具備數位多媒體藝術相關軟硬體及資訊、影音設備操作者。
- 另錄取人員於報到時須繳交符合勞工健康保護規則之一般體格檢查報告。
- 嘉義就業中心即將於107年8月18日(六)上午9時至下午1時在嘉義市政府舉辦「鬼才遇神探 就業八一八」現場徵才活動,邀請22家廠商提供近700個工作機會,其中9成5職缺公開薪資,提供求職者透明完整的 … 臺南文化發展具有四百年歷史,經歷荷蘭、明鄭、清朝、日治以及國民政府來臺各階段,擁有文化厚度,並且保存豐富文化資產。
- 地球科學、地理、考古人類學、測量、環境、土木等專長猶佳。
並邀請來自哲學與社會研究、視覺與表演藝術、人類學等領域的專家學者、策展人及藝術家,於論壇三場次主題進行相關研究,衍生跨領域的對談與思辨。 論壇之外,尚有藝術家郭敬耘「克里奧化身體―2022 版」、藝術家陳彥斌Fangas Nayaw「亞人阿咪使─蹤跡 移動行為展演」等表演活動於12月10日至11日呈現。 寒假親子活動/文玩再現:紙質工作坊 藝術家的創作,除了理念與表現形式外,使用的媒材也各有所長與偏好。
國立美術館徵才: 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 | 國立臺灣美術館
徵才 常見問題 國立美術館徵才2025 隱私權保護政策 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Copyright © 2022, Chiayi Art Museum. 顯示全部 春節活動「金鼠報喜˙國美走春趣」 國立臺灣美術館 「2020金鼠報喜˙國美走春趣」春節系列活動 2020迎接金鼠年,福氣「鼠」不完! 國美館除夕及大年初一(1/24、1/25)休館兩天,年初二至初五(1/26~1/29)開館,大年初二(1/26)當天進館走春民眾可得到金喜的限量紅包袋乙份,還可參加「2020金鼠報喜˙國美走春趣」春節系列活動。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美術館 對象費用:一般民眾/免費 活動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 「2020金鼠報喜˙國美報春趣」系列活動: 名稱 時間 …
在少子化、高齡化的大環境下,桃園是六都唯一去年人口正成長的城市,以鄰近雙北的地理優勢,加上生活機能佳,各項建設動能相比之下,房價則更加親民,吸引了不少來自於雙北的移居人口進駐,選擇在桃園購屋通勤雙北。 其中,桃園青埔特區以坐擁桃園高鐵站、機場捷運以及空港三大交通優勢,加上地處桃園航空城計畫蛋黃區,更是外來人口心目中的首選,根據桃園市政府統計,近10年青埔人口增加快速,更可預期青埔發展動能極具未來性。 國立美術館徵才2025 ● 預計展出時間由本館依展覽空間和提案內容協調安排於2023年度檔期展出,每檔展期以3個月為原則,最遲不超過2024年3月開始展出。 ● 國立美術館徵才 具中華民國國籍之個人或團體(團體以個人為申請代表),須具中華民國國籍或持在臺居留證(五年以上實際居住時間),或是在臺立案之團體、工作室、公司、法人等組織。 三、語文能力:具流利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可獨立負責國際事務聯繫(英文能力請提交託福/多益/雅思/全民英檢等考試相關成績證明)。 四、語文能力:具流利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可獨立負責國際事務聯繫(英文能力請提交託福/多益/雅思/全民英檢等考試相關成績證明)。
國立美術館徵才: 徵才啟事資訊列表
國美館對作品購藏的徵選建構在常設典藏政策的架構上,主動積極蒐尋創作受矚目之藝術家的作品,讓購藏的標的能更為精確。 為此,國美館召開學者專家諮詢會議,針對青年藝術家作品購藏之未來方向及定位規劃進行階段性成效檢討。 今年將持續採用公開徵件方式,惟對於參加資格與過往有所差異,鼓勵具下列任一資格者參加徵件:曾於國內外舉辦個展者、於國內外重要藝術創作獎項獲獎者、曾為公立博物館(美術館)典藏者、曾應邀參加知名國際展覽者、為國內畫廊推薦者、由大專院校相關科系教師或國內外博物館(美術館)專業人員推薦者。
- 為保留這項傳統文化資產的延續「中華民國版印年畫徵選活動」於民國74年起開辦,迄今已邁入第35年,隨著時代環境的改變,版印年畫的意象與表現已從應景裝飾的需求邁向運用各式版畫技巧,表現兼具傳統文化與當代創意形式的版畫創作了。
- 首先於12月10日舉行的「技術.身體.多重宇宙―2022 臺灣美術雙年展論壇」,本論壇規劃「專題演講」及三場次的主題發表:「當代藝術中的技術哲學」、「身體展演與跨物種對話」、「原民現身與多重宇宙」。
- 2005年承辦本計畫,每年均透過徵件購入臺灣優秀青年藝術家的作品,並期待未來能在計畫的執行上有更具體扮演的角色,培植具潛力的年輕藝術家,產生對未來可能性的預見。
- 寒假親子活動/文玩再現:紙質工作坊 藝術家的創作,除了理念與表現形式外,使用的媒材也各有所長與偏好。
- 藝術家郭敬耘「克里奧化身體―2022 版」源自2016年起藝術家因自身移居經驗發展出的工作方法「微型採礦」-採集當地可以取得的土壤生產能符合自己文化儀式的情感物件,透過物件的儀式性使用探討移居者自我文化認同實踐。
- 臺南市美術館扮演著城市文化櫥窗的角色,同時,藉由定期海外展覽的舉行與引進,使得臺南市美術館得以主動將在地藝術家推向國際的同時,讓臺南市與國際產生連動關係,得以藉此與世界文化趨勢齊首並進,提升城市競爭力。
- ● 預計展出時間由本館依展覽空間和提案內容協調安排於2023年度檔期展出,每檔展期以3個月為原則,最遲不超過2024年3月開始展出。
為更有系統地整理、組織既有豐富資源,開拓多元美術人才,做為市民終身學習與學校教學利用之場所,2010年臺南市縣合併,升格為直轄市之後,市政府宣佈籌建臺南市美術館,採行行政法人制度規畫運作。 經過七年籌備時期,臺南市美術館於2019年正式開館營運。 國立美術館徵才 國立美術館徵才2025 因此,藉由豐富的人文景觀得以與緊密地與美術館整合在一起,構成城市文明景觀。 臺南市美術館扮演著城市文化櫥窗的角色,同時,藉由定期海外展覽的舉行與引進,使得臺南市美術館得以主動將在地藝術家推向國際的同時,讓臺南市與國際產生連動關係,得以藉此與世界文化趨勢齊首並進,提升城市競爭力。 美術館透過視覺展示,將文化、歷史、生活、城市風貌以視覺語言呈現,易於親近與感人。 國立美術館徵才2025 因此,美術館是當代文化的展示場所,經由美術館的多元展示活動可以豐富市民生活,提升市民生活品味。
國立美術館徵才: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第20屆週日閱讀科學大師講座/大洋表面的微小漣漪-其意義與觀測】
109年度志工徵募簡章公告 國立臺灣美術館109年度志工徵募簡章 一、宗旨 體驗生活美學、提昇生命價值、協助本館各項業務與活動之推動。 二、徵募對象 (一)年滿18歲以上志願參與且具服務奉獻熱忱,能依排定時間到館服務,服務期間至少可達一年以上。 三、徵募程序 (無法配合下列時間者請勿報名) (一)報名:自109年1月1日至 2月15日止以網路報名。 (通過書面審查) (三)講習: 國立美術館徵才2025 1.全體新志工基礎訓練暨實習講習:109年 3月21日及22日(週六、日)共二天。 2.觀眾服務組專業研習課程:3月28日(週六)下午。 3.兒童繪本組專業訓練課程:3月29日(週日)下午。
國立美術館徵才: 國立臺灣美術館:7/13-7/26【徵才公告(典藏管理組-博物館智慧升級計畫專案助理-臨時人員)】
符合初審資格條件者擇優通知測驗或面試,無法參加甄試者視同放棄;資格不符及未獲錄取者,恕不退件,亦不另行通知。 (一)教學:教授測量學、地理資訊系統、製圖學等相關課程,並支援土木工程學系(含原住民族專班)之相關課程。 國內外大專院校之理工農社會科學相關科、系、研究所畢業。 地球科學、地理、考古人類學、測量、環境、土木等專長猶佳。 「樺龍青藝」除了公設規劃完善及設計新穎外,在房型的規劃上更是下足功夫,主打的三房產品,擁有雙陽臺且臥室、浴廁皆有開窗,明亮且通風的格局,以及周邊高綠覆的自然環境,讓住戶住進陽光與風景裡,實現青埔美術館特區住的質感與價值。 此外,更貼心考量到學區宅未來家庭成員空間使用,以樑柱外推的方式提高室內整體的空間感,格局方整且無壓樑問題,在規劃房間、客廳的擺設時,亦不會受到樑柱的影響,在傢俱的擺放上也更有自主性,達到最好的坪效使用。
國立美術館徵才: 第十三屆「國際袖珍雕塑展」:從奠定造型基礎開始,豐富創作媒材與形式的可能
同時透過委員與國美館研究人員推薦作品的方式,併行審查購藏。 2.信封封面請註明「應徵:嘉義市立美術館專案助理」字樣,掛號寄至嘉義市廣寧街101號-嘉義市立美術館展覽教育組收。 嘉義市立美術館(嘉美館)奠基在「畫都嘉義」的美術與人文特色之中,自籌備起即以「保存及發揚畫都嘉義之精神與榮光」、「結合美學、藝術及文化創意紮根於生活與 國立美術館徵才 … 2022年9月22日—鄰近嘉義車站,嘉義市立美術館(簡稱:嘉美館)由市定古蹟、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原建物改建,奠基於「畫都」的美術與人文歷史之上。
國立美術館徵才: 國立臺灣美術館:3/6 ~ 3/15【徵才公告(典藏管理組-博物館智慧升級計畫專案助理-臨時人員)】
〈鼠藝登新〉認識版印年畫學習體驗活動 本館為防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疫情之需,預定於109年2月1日及2月22日下午辦理之【鼠藝登新–認識版印年畫體驗活動】停止辦理。 活動介紹 在傳統的社會裡,年畫是農曆春節家家戶戶除舊佈新時,被用來張貼在門窗上趨吉避兇的應景裝飾。 最早的年畫多為木刻水印為主,常見的是線條的單純、鮮明的色彩與熱鬧的畫面,題材多為五穀豐登、春牛、嬰兒、風景、花鳥等為內容,具有吉祥歡樂及避邪祈福的特性,是廣受大眾喜愛的民俗藝術。 時至今日,因居家環境已有所不同,年畫的需求與運用日漸式微。 為保留這項傳統文化資產的延續「中華民國版印年畫徵選活動」於民國74年起開辦,迄今已邁入第35年,隨著時代環境的改變,版印年畫的意象與表現已從應景裝飾的需求邁向運用各式版畫技巧,表現兼具傳統文化與當代創意形式的版畫創作了。
國立美術館徵才: 高雄藝術家陳水財、倪再沁、李俊賢與蘇志徹 溯島而遊回家鄉 高美館《島嶼溯遊:「臺灣計劃」三十年回顧展》精彩呈獻
《學美之旅:用心看見美,生活即詩境》書籍分享會 「美,不是風花雪月的小事,而是成就我們生命完整的大事。」–於國華 於國華教授長年以來,在深圳商報、聯合報、澳門媒體「文創講壇」等撰寫眾多專欄,介紹臺灣風土人情、美感消費、社區文創和美感教育及多樣化的主題。 《學美之旅:用心看見美,生活即詩境》就是在這樣的寫作背景下,加上作者近年的美感學習心得,重新審視修整文字,構成本書的主要結構和內容。 作者希望經由書中的文字及影像紀錄,帶領讀者走訪臺灣這座美麗島嶼和其它國家的不同角落,分享他所接觸到的可愛人物﹑體驗到的美好事物,培育每一位讀者的生活美學思維,打開五感,體會生活中的美,讓每個人都能擁有一雙隨時隨地可以發現美的眼睛,用心觀看當下﹑細細體會周遭。 書中提及的每一個地方,呈現的都不只是地方創生的動態節奏,更是一堂生活中的美感課。 本次書籍分享會將邀請作者於國華教授,帶領我們一起進入學美之旅。 在生活中,處處皆有美,在於你能不能發現到它們、感受到它們。
國立美術館徵才: 國美館「服務培力工作坊─引子計畫」成果發表展 「兒童作主的美術館」登場
除12月10日至11日外,明(2023)年1月至3月展期間,各類型的活動接連上演,建議有興趣的觀眾鎖定臺雙活動節目表,更詳細的訊息請關注國美館及臺雙展Facebook粉絲專頁。 國立美術館徵才 未能遵守者,本館得取消其展出資格、追還本館已支付之相關製作費用,且二年內不得申請本案。 五、本次公開甄選視徵才情形得增列候補名額1-2人;候補期間自核定錄取之翌日起3個月,依序遞補本公開甄選職缺。
國立美術館徵才: 國立臺灣美術館:01/27 ~ 02/17【徵才公告(典藏管理組專案助理-臨時人員)】
(四)實習:109年3月24日(週二)至6月14日(週日),共12週(含實習考評)。 (一)有意者請於110年2月17日(含)前(掛號以郵戳為憑,逾期不予受理)將上述應繳交紙本資料親送或以掛號寄至:「403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管理組收」,信封上請註明「應徵典藏管理組-博物館智慧升級計畫專案助理」,所寄資料請自留底稿,恕不退件。 (一)有意者請於110年3月15日(含)前(掛號以郵戳為憑,逾期不予受理)將上述應繳交紙本資料親送或以掛號寄至:「403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管理組收」,信封上請註明「應徵典藏管理組-博物館智慧升級計畫專案助理」,所寄資料請自留底稿,恕不退件。 (一)有意者請於110年7月26日(含)前(掛號以郵戳為憑,逾期不予受理)將上述應繳交紙本資料親送或以掛號寄至:「403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管理組收」,信封上請註明「應徵典藏管理組-博物館智慧升級計畫專案助理」,所寄資料請自留底稿,恕不退件。 (一)有意者請於110年8月23日(含)前(掛號以郵戳為憑,逾期不予受理)將上述應繳交紙本資料親送或以掛號寄至:「403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管理組收」,信封上請註明「應徵典藏管理組-博物館智慧升級計畫專案助理」,所寄資料請自留底稿,恕不退件。 文化部指導、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問世間,情不為何物─2022臺灣美術雙年展」已於11月5日盛大開展,以多元的藝術媒介,探究現代治理技術環境中,萬物皆有情的多重世界想像。
為了讓親子認識年畫的緣起與演進,於本屆年畫展覽期間劃〈鼠藝登新〉認識版印年畫學習體驗活動一式,除進行展覽導賞外,同時帶領親子透過凹版技法的運用與製作,親自體驗版畫技巧運用於年畫引喻與文化意涵的饗宴。 國立美術館徵才2025 藝術家郭敬耘「克里奧化身體―2022 版」源自2016年起藝術家因自身移居經驗發展出的工作方法「微型採礦」-採集當地可以取得的土壤生產能符合自己文化儀式的情感物件,透過物件的儀式性使用探討移居者自我文化認同實踐。 藝術家將以茶席邀請觀眾身體一起演繹採礦物件,創造異質文化揉雜後趨向認同的儀式,並於表演後邀請學者餘舜德對談「克里奧性V.S身體感的探索」讓觀眾進一步探索身體與文化之間的關聯。 同樣對身體與所在環境的觀察回應,藝術家陳彥斌Fangas Nayaw「亞人阿咪使─蹤跡 移動行為展演」藉由自由移動的跑酷表演者,於美術館中四個畸零空間的作品放置處移動,貫穿美術館中的公共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