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池上地區的史前時期,雖曾發掘出南興遺址、富南遺址、保甲園遺址等,但均無較正式的調查報告,故難以推測先民的活動內容。 池上鄉名取自聚落位於大坡池上方,故稱此地為「池上」。 池上鄉 在清光緒年間被稱為「新開園」,為「新開闢的田園」之意。 鳳鳴197 的特餐是一杯單品咖啡加上一個烤年糕,吳承祐跟媽媽學了客家年糕,用的是在地栽種的米,用柴燒先蒸煮,每隔幾天做一批,切成塊,客人點就送烤箱,脹大後放在月桃葉上跟著咖啡一起上桌。 「鳳鳴197」,聽起來有意境又有工業風的名字,這家店開在池上的山野裡,主人吳承祐在外打拼後回鄉陪伴父母,承接下農田裡的事務,田裡也種了咖啡,懷著有什麼就靠什麼生活的理念,就將老家旁的倉庫改成工作室賣起咖啡。
1913年(大正2年),臺東製糖株式會社設立,擔負製糖與移民兩大事業,其後在池上村興建210戶移民住宅。 1919年(大正8年;民國8年),日本長野縣千曲川流域發生洪水,災民49戶移墾池上村。 1851年(鹹豐元年),一批來自今屏東縣萬巒鄉赤山村、萬金村的平埔族人,翻越中央山脈來到今臺東市寶桑地區。 1859年(鹹豐9年),他們分兩隊向北遷徙,其中一隊到達大莊,與先前來的族人合力開墾。 因人多地狹,乃分散至鄰近各地開墾,其中一部分人拓展至新開園、大陂等地。
池上鄉: 池上大坡池風景區
「樂賞大坡池音樂館」原為大坡池畔閒置的遊客中心,2015年「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改為經營管理,歷時半年改造工程,將已破損的老舊空間打造成兼具影視視聽、講座展演、音樂演奏會的多功能空間。 每年舉辦藝文講演約 200 多種,均為公益活動,免費自由入場。 本系統由 臺東縣池上鄉公所 基於 池上鄉 BootLeaf 池上鄉2025 開發,同時參考 Leaflet 及其相關 Plugins 進行擴充。 僅限透過 Booking.com 訂房並實際住宿的旅客分享評語,如此一來,我們才能確保住宿評語來自和你一樣的真實住客。 Google 不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保證其翻譯的內容,包含任何對準確性、可靠性、適售性、對特定目的的適用性或非侵權的保證。 尊重他人隱私 Booking.com 會致力維護 Email、電話號碼、網站地址、社交平臺帳號及其他個人資料的保密。
- 而張媽媽也拿出絕活,提供米糉、草仔粿等客家小食,堅持用池上在地物產,或鄰近小農的食材料理。
- 從池上的歷史發展觀察,1987年的解嚴顯然具有重要的影響。
- 因人多地狹,乃分散至鄰近各地開墾,其中一部分人拓展至新開園、大陂等地。
- 每逢六、七、八月夏季時可賞滿池粉嫩荷花,也會舉辦大型的「竹筏季」活動,體驗早期漁民遊湖捕魚的勞苦艱辛,同時乘著竹筏在湖面上悠然欣賞美麗湖光。
- 平均而言,池上鄉三星級飯店每晚約為 TWD 0、池上鄉四星級飯店每晚約為 TWD 10。
- 來到這裡,你可以靜靜欣賞藝術家眼中的池上,也可以單純的在館內感受池上歲月的安靜美好。
1992年南迴鐵路通車,臺灣環島鐵路系統隨之完成,對於池上鄉居民以及位於外地之鄉民都已成為主要之交通聯絡方式。 由池上搭乘自強號列車約5小時能到達臺北,約4小時能到達高雄。 目前臺東線電氣化工程已完工營運,各型電聯車可於池上站停靠。 這些說法都言之成理,但仍不足以說明池上的特殊性。 當然,池上米認證的啟動者來自當地米商,不容否認其有商業利益的考量,但若沒有把部分利潤分享給農友的想法與做法,亦無法得到地方上具有公信力的池潭源流協進會支持。 有趣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原先模糊的「池上地方社會」,越來越向「池上鄉」靠近。
池上鄉: 池上美食|推薦15間池上必喫美食餐廳【早午餐、池上小喫、池上便當、原住民料理、咖啡廳】
一樓大門進去便可見古色古香的展示區,古早的農具、搗米等農業用具的展示,也是遊客駐足欣賞的一大熱門。 二樓則是繼承傳統味道的觀景餐廳,可以一面欣賞池上稻田風景一面享受古早鄉土味。 館內另提供製作木筷、光彩畫、製作稻草人的 池上鄉 DIY 體驗,歡迎提前預約體驗農村特色之旅。 Good Times BnB 位於池上鄉,距離池上站 700 公尺,距離伯朗大道 2.7 公里,提供 WiFi(免費)和空調。 臺灣鐵路之池上車站是該鄉之唯一鐵路停靠站,其分級為三等站,北上、南下客車每日約有32班次。
後因長榮航空聘請金城武到此取景,再度受到注目。 全長約 2.2 公里,此處視野遼闊,沒有電線桿的幹擾,只有自然的稻田美景。 池上鄉 臺東縣池上鄉位於花東縱谷的南段,西臨中央山脈,東側則是海岸山脈,被山脈拱起的這段地區被稱為池上平原。 池上地區有著新武呂溪沖積而成的肥沃土壤,加上雨量充沛,造就聞名全國的優質「池上米」,而由池上米做成的「池上便當」更是臺灣人耳熟能詳的回憶。 打開Agoda訂房網,搜尋臺東住宿,出現的住宿選項形形色色的,大多都是民宿居多。
池上鄉: 臺灣好米月光米1.8KG
本文經農傳媒編輯,摘錄自左岸文化出版《成為池上:地方的可能性》,原標題為〈「池上」成為一個品牌〉,完整原文請見原書。 池上近30年來的發展,可以從廣義的「社造」,也就是「社區總體營造」來解讀。 在此農業政策的脈絡下(農傳媒編按:詳見文末附表),東部縱谷農村被中央政府列為良質米的重點發展區域,池上平原便是農糧署「良質米產銷計畫」的示範點之一,池上稻米產業因而得以欣欣向榮。 尤其是2005年取得產地認證後,池上米成為一個品牌,有如脫胎換骨,益發朝重質不重量的方向發展,稻穀收購價遠高於公糧價。
池上鄉: 池上米餅-咖哩薑黃風味
卑南溪自鄉境西北角流入,為本鄉與西鄰關山鎮的界河。 卑南溪在本鄉境內匯集來自東側海岸山脈的萬安溪、泥水溪、嘉武溪等支流後離開鄉境。 平原之北是富南河階地,緊逼西側的中央山脈,此處縱谷寬度僅約1公里,使得池上平原有如半封閉的山中谷地;向南則視野較為遼闊,至鹿野溪始見卑南山橫亙於縱谷之中。
池上鄉: 池上交通怎麼去
座落在臺東市區的THE GAYA HOTEL是2017年才開幕的新飯店,不僅交通方便,飯店提供的環境相當新穎且精緻,頂樓更擁有臺東市區中唯一的一座高空游泳池。 如果想到臺東體驗更優雅的渡假風格,THE 池上鄉2025 GAYA HOTEL是最不錯的選擇。 當初在網路上看見這間民宿時,蠻意外的,在池上這樣純樸滿滿的地方居然有間風格前衛的「英倫工業風」民宿座落於此,但又不是那種非常俗氣的英倫風民宿,是有個性與靈魂的。
池上鄉: 池上原鄉冰豆花好消暑
雖然現代有了更多方便能帶上火車的選擇,鐵路便當卻在你我生活中佔了很重要的位置。 除了有池上飯盒以及多種伴手禮可以購買之外,還能走上藍皮火車拍拍復古感十足的網美照,甚至參觀叫賣文化元祖級店家的前世今生。 池上鄉2025 臺東池上除了稻米廣為人知以外,就屬黃豆製品最為出名了。 池上豆之間將池上農會的舊穀倉改建,並保留了以往木構建築的意象。 從產地到餐桌,除了可以品嘗豆皮以外,各種豆腐也通通能選擇,有機會到池上來一窺豆製品的祕密吧。 由農會和在地米廠所合作出來的品牌,除了有關於稻米的展覽能參觀之外,館內餐廳更使用了在地池上米,粒粒分明且帶有彈性,並能品嘗到淡淡芋頭香。
池上鄉: 臺東縣池上鄉公所
在這樣的脈絡下,池上鄉發展出以全鄉為範圍的池上米認證,並且以認證的規費收入為基礎,以福利米、生育補助等方式,將主要產業稻米的部分收益轉變成可以讓所有鄉民共享。 這無疑是以地方社會為基礎,在特殊制度與歷史條件下,發展出來的社會再分配,是一種社會創新。 其中,社工出身、從臺北來到池上鄉公所任職的張堯城是關鍵因素之一。 舉例來說,2016年初,鄉公所發給設籍的鄉民每人一張「池上米優惠卡」,持卡可以到鄉內三大碾米廠以85折購買池上米,全年額度30公斤,全部用完約可省下540元。
池上鄉: 住宿特色
該鄉之行政、文教、商業中心位於福原村,主要之交通幹線臺9線以及臺灣鐵路之池上車站亦通過該區。 池上鄉 池上鄉東側之海岸山脈自北而南則為:大坡、慶豐、錦園、萬安、富興、振興等六個位於山區或丘陵地帶,人口較少的村。 1926年(昭和元年),東線鐵路通車,位於大埔的車站地區逐漸取代新開園,變成地方發展的重心。 其後大量新竹、苗栗內山移民湧入,池上人口始激增。
從池上的歷史發展觀察,1987年的解嚴顯然具有重要的影響。 整體而言,1990年代之後,隨著臺灣社會的政經發展,以及社區總體營造計畫的影響,池上鄉各村於1993年起紛紛組成社區發展協會。 在官方的經費與觀念引導下,地方動能被激發出來了,並發揮了很好的社區功能。 大約也在同一時期,轉型後的救國團池上鄉團委會以及池上社教工作站等團體,以全鄉為活動範圍,經由團康活動、社會教育等方式,為池上帶來新觀念與新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