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東廂房二樓設立沈光文紀念廳,次年沈光文像改安奉在紀念廳內。 2011年11月19日舉行辛卯年金籙謝恩祈安五朝保禳大醮暨無上水陸法會。 由於此次重建使用了不少當年被拆毀時的老建材,所以現在的慶安宮正殿仍有嘉慶年間的石材與同治年間的木構。 1895年乙未戰爭時,日軍主帥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在該年10月20日抵達灣裡街,駐紮在慶安宮旁邊的中藥商林匏之店屋。 而後1897年設立灣裡辨務署時,曾使用慶安宮後殿充作辦公處所。
左學為明倫堂和文昌閣,堂前原有兩廊,分列六藝齋、後建教官廨舍及齋廚,東邊建朱子祠,朱子祠在日治時期毀壞。 臺南孔廟櫺星門遺構於2013年時,因大成門前一棵百歲榕樹病枯倒塌而意外重見天日。 善化慶安宮2025 民國八十六年(1997年)5月,《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法後不再區分為一至三級古蹟,而採用國定、直轄市定、縣市定三級。
一掃中國明朝末年的八股取士,實行真正的取才,使得立國不久的臺灣也能培養出有真才實學的學者;如中國清朝初年全國性的進士陳夢球以及舉人蘇峨皆為所培育出的人才。 進入殿內,抬頭能看到藻井,藻井帶有「水」的意象,即使到了現代,廟的建築仍是以木料為主體,所以最怕水了,設計的題材多以鳳、龍等祥瑞為主,藻井約莫明代才開始盛行,有一說是明太祖朱元璋設計的,不過我認為信奉簡單暴力的朱元璋是不太可能有如此美感的。 唐山匠師於拜亭上方設計藻井,採用四方轉八卦的形式,層層緊密細緻的斗拱撐起整個屋頂,不使用一釘一鉚,十分華麗精彩,是臺灣建築史上的佳作。 善化慶安宮 善化慶安宮2025 綠1新化-新市車站-南科商場-善化轉運站綠2新化-新市車站-善化轉運站-山上市場部分班次延駛至玉峯裏。
善化慶安宮: 民國時期
榮獲SGS國際品質認證FSSC 22000,ISO 22000, 善化慶安宮 HACCP, ISO 14064, ISO 14046,和臺灣清真推廣協會的清真認證(HALAL) 及臺灣優良食品認證(TQF)。 生產技術使用食品研究所功能驗證的 UHT 高溫瞬間滅菌製程。 該公司是德國SIG Comibloc 康美包無菌紙盒臺灣最大的飲料廠。
- 根據〈茄拔天后宮沿革〉碑之後的記載,茄拔天后宮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由龍寶城、林建、王江、林語都、曾定觀等人發起重修。
- 中華民國政府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於1946年(民國35年)1月20日依《臺灣省鄉鎮組織規程》改為「善化鎮」,設「鎮公所」,管轄20個「裏」、243個「鄰」。
- 後殿為武聖殿,主奉關聖帝君,係由位於營盤尾的大武壠巡檢司衙署內迎請而來,舊址約在今善化牛墟一帶。
- 臺南草莓觀光果園多以善化、新市為主,形成地方特殊聚落,種植的草莓品種以香水草莓為主,因病蟲害少、產量多且口感佳,受到業者及消費者青睞,每年產季可從11月至隔年4月。
- 3.今廟埕前方中山路仍留有荷蘭時期之古井,當地人稱「荷蘭井」,據傳為荷據時期,布爾克繼為第五任太守,於此地所掘。
- 當時聘請唐山的木作匠師擔綱完成,其石雕構件則為清嘉慶同治年間舊廟的遺構重新利用,因此仍保有不少清代石雕的風格遺跡。
近年來隨著機農業發展,善化已有不少農民加入有機農業的種植,目前善化區已成為臺南有機種植三大聚落之一,臺南三大有機種植依序為官田(130公頃)、善化(68公頃)、仁德區(46公頃) 。 善化區為臺南市幼年比例最高的行政區,其幼年人口仍多於老年人口,因此老化指數低於全市與全國平均。 該區於2020年底的老化指數自2010年底的91.57上升至97.28,增加幅度為5.70,也是臺灣十年來人口老化指數上升最少的鄉鎮市區。 善化慶安宮舉辦的大小活動,都與地域性人文特質息息相關,除了神明誕辰,其他如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將與善化居民一同歡慶佳節,回饋廣大信眾。 3.今廟埕前方中山路仍留有荷蘭時期之古井,當地人稱「荷蘭井」,據傳為荷據時期,布爾克繼為第五任太守,於此地所掘。 民國87年,受臺南縣政府委託進行調查研究與修護規畫,於民國90年 修護工程開工,至民國92年峻工,舉行祈安慶成祭典。
善化慶安宮: 區公所 – 善化區
善化區自古農耕興盛,產業原以農業主軸,保有全臺僅存三處之一的營運牛墟及全臺唯二營運百年的糖廠,還有國際機構亞蔬—世界蔬菜中心、臺灣糖業公司善化糖廠、臺灣菸酒公司善化啤酒廠等,帶動本土產業的發展。 今日善化區所在的地方,原為平地原住民西拉雅族四大社之一目加溜灣社(Bakaloan)的活動領域。 1625年,荷蘭東印度公司(VOC)派人到此地採竹,被族人擊退;1635年,公司動用武力,族人不敵,遂以椰子、檳榔等物謝罪,接受荷蘭殖民當局管轄。 此後,荷蘭當局開始在此地設置學校、教會,並鼓勵漢族移民到此開墾,種植甘蔗、稻米。
澱粉工業:澱粉工業為早期善化的重要產業,在今北關裏建國路及東勢寮附近有大型的曬澱粉場。 臺灣菸酒公司善化啤酒廠:位於成功路2號,為善化區規模最大的工廠之一。 於1973年9月成立「成功啤酒廠籌備處」,1975年12月第一期工程完成,年產0.6公升啤酒700萬打。
善化慶安宮: 善化糖廠
,在戰後因緊鄰忠義國小而一直封閉,直到2003年底忠義國小整修拆除友愛樓,而後鋪設景觀步道後纔在2004年時重新開啟。 國子監的官職分為「禮官」、「學院」以及「國子監助教」,後二者分別由陳永華以及葉亨擔任。 其中,禮官為主辦全國教育的行政機關;學院為掌握教學與考選的主事官。
善化慶安宮: 臺南旅遊網
三川殿的屋頂裝飾不多,主要為近代整修後重新安上的交趾陶,造型精緻,神情生動不失古味。 2.該廟所在地為明鄭時期沈光文教學處,清康熙48年以前為諸羅縣文廟、武廟所在,民國48年後為義學所在。 善化靈糧堂:位於光復路,鄰近慧慈寺與麥當勞;於2006年成立,2020年6月設立社團法人臺南市基督教善化靈糧堂宣教協會。 臺南園區範圍跨越新市、善化、安定等行政區;近年一些較大規模的高科技或精密製造業廠房陸續進駐園區營運之後,為善化區居民帶來許多商機及就業機會。 善化區產業原以農業為主,種植有水稻、甘蔗、草莓、西瓜、芝麻等農作物,並有利用水稻休耕期間曬製番薯粉(烹飪材料)的產業。
善化慶安宮: 臺灣熱門目的地
想到善化,首先浮現在腦海的,是能飲生啤的善化啤酒廠、唯一保留生產線的善化糖廠、牛肉湯的產地,或是每逢二、五、八(日期含2、5、8號)才開市的牛墟市集。 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同時也是地方講學的中心,慶安宮的廟宇裝飾藝術,每一處都是精品。 從入口三川殿的精緻木雕,到正殿古色古香的藻井,牆上畫的是國寶級藝師潘春源的壁畫,永靖江清露的泥塑,保留了戰後初期各領域藝師的作品。 善化慶安宮 沒有太多現代富麗堂皇的裝飾,在善化慶安宮,至今仍能閱讀到清領時期以來,地方人文薈萃的風景。 登錄種類:國定古蹟公告民國72年(1983年)12月28日使用者財團法人臺南市孔廟文化基金會參觀費用25元詳細登錄資料材料木構架建築開放每日8時30分-17時30分(除夕公休)臺南孔子廟,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是臺灣最早的文廟,建於明鄭永曆十九年(西元1665年)。
善化慶安宮: 慶安宮
民國54年,農曆八月舉行鎮殿媽祖開光大典,同月觀音佛祖、註生娘娘等神祗安座,十月關聖帝君入神腹,於十一月關聖帝君開光。 該社團在日治時期仍有活動,仕紳陳子鏞曾聘臺南文樂社樂師來指導,且捐獻五文昌樂器十三腔。 由於慶安宮年久失修,甚至有漏雨的情況,於2001年10月5日開始修護工程,2002年8月4日舉行上樑儀式,2003年2月23日舉行安座大典,完工後廟方於該年(2003年)11月29日到12月7日舉行祈安慶成祭典。 但也在這一年,善化慶安宮的「六文昌」因引發爭議,最後決定將沈光文移出,恢復成五文昌。
善化慶安宮: 產業
清康熙24年,臺灣府令改建「文昌祠」於現址,分東西廊,主祀文昌帝君,內設學堂,以教育地方推行儒家教義為主。 幾乎每一座傳統廟宇都有石獅子的存在,在手工雕刻的時代,每一尊獅子的造型都是獨一無二的。 而慶安宮前的這一對獅子,推測雕造於清同治年間,造型小巧(相較於近代的獅子越做越大),公獅獅口微張、母獅含蓄閉口公獅腳踏繡球,上面雕有古銅錢,象徵著「圓滿結綵」和帶來財富。
善化慶安宮: 善化慶安宮建築特色
1984年5月第二期工程完成,1996年5月第三期工程完成年產0.6公升啤酒2,750萬打,原名臺灣省菸酒公賣局成功啤酒廠,2002年7月改制更名為臺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善化啤酒廠。 北大湖、南善化,臺南善化地區種植草莓已有超過30多年歷史了。 臺南草莓觀光果園多以善化、新市為主,形成地方特殊聚落,種植的草莓品種以香水草莓為主,因病蟲害少、產量多且口感佳,受到業者及消費者青睞,每年產季可從11月至隔年4月。 善化慶安宮2025 胡麻原產地屬熱帶,臺南市胡麻種植面積佔全臺9成約1469公頃,主要種植地區多位於西港、善化、將軍、佳里、安定,其中善化種植面積約237公頃,產量居全市第二,僅次於西港255公頃。 1.今廟西側設有文化館,陳列修復慶安宮時所拆卸下來之木構與雕刻,館內同時展示地方古物與老照片;廟內二樓設有沈光文文物廳,內供奉沈光文像與其作品。
善化、安定、新市為中心的「科技新城」受益於臺南科學園區的設立,伴隨著大量外來高科技、與年輕人口的移入,已逐漸由農業為主的產業型態轉向高科技工業發展。 1945年8月14日,日本昭和天皇發表《終戰詔書》接受波茨坦公告,大日本帝國無條件投降,日本由同盟國軍事佔領,而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元帥發布《一般命令第一號》,命令在臺日軍向蔣介石將軍投降。 中華民國政府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於1946年(民國35年)1月20日依《臺灣省鄉鎮組織規程》改為「善化鎮」,設「鎮公所」,管轄20個「裏」、243個「鄰」。 2010年12月25日臺南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善化鎮因而改制為「臺南市善化區」,原鎮公所改為「區公所」。 臺灣依馬關條約割讓日本後,1895年(日本明治28年)日本殖民當局先在此設置「曾文兵站司令部」,軍事管轄善化裏「東堡」及「西堡」;1896年(明治29年)劃歸「曾文憲兵屯兵所」,同年開始實施文民統治,改為「灣裡辦務署」。 1898年(明治31年)編入「大目降辦務署」,改為「灣裡辦務支署」。
本來獅子應是鎮守廟宇、有著威嚇作用,但從慶安宮討喜的獅子造型來看,更像是帶來吉祥意涵的聖獸。 想像在大門前,有一整排美麗的女子迎接你⋯⋯這個場景可能只有在廣告或著百貨公司的門前才能看到,但在慶安宮,抬頭觀察,其實有著一排「貨真價實」的仙女,每天在廟門前迎接來來往往的信眾。 在傳統建築的功能上,雕刻仙女,其實是為了遮掩榫接的接縫,在匠師的精雕細琢下,反而成了可以細細品味的雕刻作品。
其中善化區人口自2016年底的47,660人,到2021年底已上升至51,265人,五年期間累積增加約3,600多人,摺合成長率7.56%,是臺南市人口成長最快的行政區,並在2019年12月突破5萬人,這是臺灣普遍用來定義是否達到都市化的門檻。 而隨著科技新貴的移入也為原本以農業為主的善化地區發展注入嶄新的能量,使得善化蛻化成為一個兼具傳統、科技、與時尚的好地方。 觀音佛祖又稱古之仙女,老師說觀音是以慈悲心關懷社會,並無絕對的掌管範圍。 而慶安宮的觀音神像是全臺少有的青鬥石雕之一,與六甲區赤山龍湖嚴及高雄大岡山超峯寺的觀音同享盛名(善化慶安宮文化民曆,103)。 也稱天妃、媽祖婆、湄洲媽祖、海神娘娘等,守護海上安全、以慈悲濟世救人、普渡眾生,因媽祖精神偉大、其意義重大,善化慶安宮主神媽祖是從臺南市天后宮分連至此,以和藹笑容保護信徒們,故受世人崇拜。
臺南市善化區慶安宮春節期間收了不少香油錢,善化派出所將派出所槍械室暫時挪為「金庫」,提供給廟方存放,2日上午善化警方和廟方人員逐一清點香油錢,共有500多萬元,還專程押送當地金融機構存款,善化分局便民服務備受好評。 民國七十二年(1983年)12月28日,中華民國內政部公告第一批15座一級古蹟名單,臺南孔子廟名列其中。 清治臺灣著作《文開文集》、《流寓考》、《臺灣賦》、《草木雜記》、《臺灣輿圖考》沈光文(1612年10月18日-1688年8月8日),字文開,號斯菴或作斯庵,生於浙江鄞縣(今屬寧波市海曙區),陸九淵門人沈煥的後裔,布政使沈九疇族曾孫。
善化慶安宮: 善化慶安宮文物館
活動項目活動須知媽祖誕辰繞境每年農曆3月23日是媽祖誕辰,安排祀典大天后宮謁祖進香及祈安遶境活動,去年因為疫情停辦延期至農曆10月14及15日,今年更為了新冠肺炎疫情擴大舉辦拔度功德法會,媽祖聖示普渡眾生,慈悲大愛,祈求天佑臺灣! 中秋節每年中秋節舉行的五文昌祭典,起源於「聚奎社」創立者後代於每年農曆八月中旬輪流奉祀五文昌的儀式,儀式參照孔廟釋奠禮有跳佾舞,有別於一般媽祖廟的特色活動。 該廟據說是1629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攻打西拉雅族目加溜灣社後,於1636年所興建的教堂(一說荷語教習所)所在地,今廟前有一「荷蘭井」。 清初先是改建為「諸羅文廟」、「文昌祠」,直到1862年地震後迎來府城大天后宮香火,將之改成媽祖廟,命名「慶安宮」。
1901年(明治34年)全臺分為二十廳,在臺南廳灣裡支廳下分善化東裏區及灣裡區,設區長統轄,並設置了鐵路車站灣裡驛;1920年(大正九年)實施地方制度,兩區合併為「善化莊」,置「莊役場」,由臺南州新化郡管轄。 1940年(昭和15年)6月17日改制為「善化街」,設「街役場」。 善化慶安宮,主祀媽祖與文昌帝君,每逢基測會考皆為應考生的朝聖之地,猶如充滿歷史的藝術殿堂,這裡有著荷蘭井的古意、雕工細膩石獅、世代珍傳的「聖旨牌」,還有全臺僅有三尊的青鬥石朔造的觀音神像,歷史歲月的痕跡、古意盎然的氛圍,不禁令人有股思古情懷的感觸。
善化慶安宮位於中山路,是一所著名的道教廟宇,主祀天上聖母,1997年被列為中華民國國家三級古蹟。 傳說慶安宮所在地原為荷據時期的「荷語教育所」,1685年(清康熙24年)改建為「文昌祠」。 1862年(同治元年)毀於大地震後,重建廟宇並改名「慶安宮」。
善化慶安宮: 善化慶安宮兔燈彩繪 媽祖藝閣車繞境祈福
而另一種仙女,面朝向下,猶如起飛的姿勢,手捧著鮮花,每一尊都有穿著不同顏色的衣服,與大象交錯排列。 善化慶安宮分香自臺南大天后宮,而茄拔天后宮的媽祖則據說是從湄洲迎奉而來,而且茄拔天后宮會到鹿耳門「請水」,與鹿耳門天后宮的關係較密切。 市定古蹟善化慶安宮在春節期間受理各地信徒進行包括太歲燈、光明燈、文昌燈、財神燈等點燈服務,所得款項無法即時存入銀行中,主任委員張志勝唯恐遭到宵小覬覦,為了防患未然,在大年初一就以電話向善化分局善化派出所提出護鈔及代保管服務申請。
善化慶安宮: 臺南美食情報
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有一棵位於三川殿前的大榕樹被發現罹患褐根病,雖進行了醫治措施,但在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4月10日時卻被人惡意破壞,拆掉引導氣根到地面的竹片與氣根。 同年5月18日文化界舉行為老樹祈福的活動,而成大歷史系教授林瑞明(詩人林梵)當天和忠義國小的學生一起在臺南市政府舉辦的「老樹千百歲‧臺灣好蔭象」茶會祈福活動上朗誦他為老樹所寫的詩〈老樹之歌〉,不斷祈求「老樹、老樹,不要死」。 但在民國一百年(2011年)的3月7日被判定死亡,同年4月砍去枝條以防掉落砸傷遊客。 善化慶安宮 我到臺南很少造訪善化,除了前一次意外的造訪造酒廠,不過有老街的地方就有故事,善化就有一條老街。
奉祀的主神是媽祖,有趣的是善化是位於臺南中心地帶的內陸市鎮,卻供奉了海神。 其實這是有一段故事的,早期慶安宮的名稱叫「諸羅文廟」,也就是文昌祠,供奉的主神是文昌帝君,早期臺南的文風鼎盛,書院數量冠居全臺,雖然現在都拆的差不多,讓人不勝唏噓。 善化慶安宮現今建築本體為二戰之後,於民國34年至38年(公元1945至1949年)4年之間所建完成。
由於本廟具有悠久的歷史背景,再加上廟中建築與裝飾保存價值高,因此又成為內政部覈定的三級古蹟。 善化慶安宮2025 善化慶安宮最精采的部分當屬於位於廟宇正中央的拜亭,多數廟宇正殿與三川殿之間是保留1個空間作為天井,可供採光與通風,部分的廟宇則是在此處建設拜亭以供信徒在此參拜而不受風雨幹擾,而慶安宮的拜亭則配合三川與正殿的距離興建,跨距之間相隔甚遠,顯得十分的巨大,此規模在全臺灣已相當罕見。 此外,唐山匠師於拜亭上方設計藻井,此藻井採用四方轉八卦的形式,層層緊密細緻的斗拱撐起整個屋頂,不使用一釘一鉚,十分的華麗精彩,是臺灣建築史上的佳作。
是一位南明時期的文人、官吏;後半生因故流寓臺灣,留下若干紀錄當時臺灣風土民情的第一手資料,被譽為「海東文獻初祖」、「臺灣漢語古典文學之祖」,與張蒼水及徐孚遠等人並稱東寧三子。 慶安宮旁還有座小小的文物館,陳列了與慶安宮相關的文物,不過保存並不算好,而我最想參觀的二樓未開放,所以只隨意的閒晃一圈便離去了,這件文物叫員光,是民國三十六年的產物,員光的性質類似樑柱,是作為鞏固廟口的橫樑,不過這件珍貴的員光似乎被重新漆過,失了古味,有些可惜了。 後來從臺南東寧天妃宮(現改為大天后宮)迎來香火,而媽祖的神階較文昌君高,所以便以媽祖作為主神直到現在,媽祖的神主牌地位崇高,至今還沒有其他神踢館成功。 根據〈茄拔天后宮沿革〉碑之後的記載,茄拔天后宮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由龍寶城、林建、王江、林語都、曾定觀等人發起重修。 道光三年(1823年)則由劉爾遐、王佛、林從、林頭、劉名顯、林道、王標、林讚、劉天賞、胡光山等人重修。
善化慶安宮: 臺南市-善化區
這些文章雖都顯示沈光文於1651年到臺灣,但後面文句提及當時的政府官員是李率泰,顯示沈氏抵臺的時間點在文獻上存有矛盾,故史學界一直眾說紛紜。 上述文章皆提及,沈光文是由於當時的清國官員邀他見面,沈氏乘船要過去時卻被颱風帶到臺灣。 在季麒光的〈沈光文傳〉是「督院李公」,全祖望的〈沈太僕傳〉是「閩督李率泰」。 但是,清時期李率泰擔任閩浙總督的時間是自1656年至1658年,1658年後,浙閩兩省各設總督,李率泰於1658年至1664年改擔任福建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