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政府遷臺後,成為 443 聯隊之基地,水交社亦陸續興建眷舍,以提供國軍官兵及眷屬居住。 2004 年以「原水交社宿舍羣暨文化景觀」名稱指定古蹟,作為保存臺南眷村文化資產的重要據點,2019 年開幕「水交社文化園區」,規劃為八大主題館如「文學沙龍館」、「眷村主題館」、「飛行親子館」或「眷村食堂」等。 園區內可見水泥檯面架高的屋房瓦舍,襯託清秀荷花的池塘綠葉,牆垣老樹盤根錯節,一架 F-5E 戰鬥機停駐如時光凝滯。
年代後為安置大量國軍遷臺所設,屬國防部所有,經市府辦理市地重劃後取得公共設施用地,園內第一期工程在今日先行對外開放,並經由在地民間團體規劃展覽,讓各界瞭解被稱為「雷虎小組故鄉」的水交社眷村文化園區。 除了勉勵全體修復團隊之外,賴市長也關心後續工程及景觀設計規劃進度,並一一檢視修復工程細節。 自日治時期開始,水交社就被賦予和航空密不可分的角色,因戰爭需要形成了聚落空間,戰後又為中華民國軍方利用,形成特殊的眷村生活場域。 2009年水交社出土的大量墓葬羣,雖未因此使水交社眷村文化園區被列為考古遺址但仍有水交社眷村文化園區的設立,也絕對提升了水交社在臺南都市發展史上不可抹滅的地位。 麵聚場–眷村食堂就在水交社文化園區裡,陽春的平房三合院眷舍、迴廊,可以一探水交社眷村的遺址和歷史建築。
水交社眷村文化園區: 眷村文化保存 高市府感謝立委扮眷改最佳推手
桂子山為原臺南市內僅有的山,原有三峯,三山起伏連貫就像是毛筆架形狀,故又稱為「筆架山」,舊稱魁斗山、鬼仔山(因其一帶舊時為墓葬地),目前三座僅剩一座位於水交社公園內,其餘兩座因都市發展需要已剷平,因地質鬆軟,目前禁止進入攀爬,僅能從公園內望其樣貌。 水交社公園內綠意盎然,日式典雅的庭園樣貌讓園區顯得格外悠閒,步道旁有著大片綠色草皮,在公園內散步非常舒適。 前來踏青的民眾不少,我以為他們都是路人,之後發覺當中不乏饕客,跟我們一樣靜候餐廳開門,期待一飽口福。 「薪傳團聚宴」每桌6000元,開辦20桌,由本學會會員先行登記,今開放園區週邊住戶,及各界民眾登記,請大家把握機會,特此公告。 如果是以google導航,水交社文化園區的地點就是在這裡,附近也可以停放機車或是汽車,算是蠻方便的。
因應老舊眷村改建計畫的實施,目前村民已經搬離,而原有眷村內至少80年歷史的獨棟日式高級長官官邸,建築風格十分具有特色,因此在民國93年被列為市定古蹟,未來將以「水交社眷村文化園區」的新面貌出現,正式成為臺南市的古蹟景點。 民國45年臺灣省政府從臺北疏遷來到南投的中興新村,同時在這裡實施了臺灣的第一個都市計畫,仿造英國「新市鎮」模式設計,造就了全臺獨樹一格的眷村文化歷史與特色建築,更曾經被票選為臺灣最適合居住村落。 是個超推薦親子同遊的臺南景點,保留眷村樣態與古早建築,園區內不只能夠走訪亙古留存的空中軍史,還有孩童體驗玩耍的飛行親子館、綠蔭草皮和池塘綠葉的生態環繞,及不定期的小市集和一架F-5E戰鬥機停駐,不論大小朋友來到這都不會無聊。 水交社文化園區保留了臺南的眷村文化,分為水交社公園與水交社園區兩個區塊,在2019年底臺南市政府整修開放後,成為一個帶著濃濃眷村味的臺南景點,讓遊客可以體驗早期水交社雷虎空軍眷村樣貌。 古蹟活化再利用的「水交社文化園區」於 1/26 優雅開幕「敝墟書店」,傳承日式建築的沉靜生活脈絡,場域結合書香、藝文並規劃多個角落及空間,營造知性氛圍,推廣疫情期間的「閱讀生活之必需」。
水交社眷村文化園區: 親子山博行一日遊,大小童歡來臺南趴趴走!
景觀計畫運用園區內特有的歷史紋理與自然地景,透過綠色基盤重整、草原地景再現及全區動線規劃等景觀設計手法,除展現原有的空間價值外,也融合新時代的景觀設計理念。 賴市長強調有別於以往仰賴中央經費補助,本市編列了一億五千萬元預算於水交社文化園區的修復及園區景觀計畫,展現了本市欲落實文化首都的強烈決心,目前也朝著這樣的目標逐步邁進中。 最後市長希望文化園區可以納入歷史上的各種元素,如明清時期、美軍時期、日本統治時期,或是民國時期,讓每一位參觀文化園區的遊客都能尋回那一段時光,對歷史進一步產生感情。 從羣聚部落到拆村搬離,水交社眷村已不復存在,然而過去在這塊土地上所呈現豐富多彩的生活詩篇,不由得讓人充滿懷念和關注。 2009年國防部推動「國軍老舊眷村保存計畫案」,由臺南市文資處遴選眷村申請該案,水交社眷村在原臺南市42個眷村中,雀屏中選成為代表,而後臺南市順利獲得國防部挹注3400 萬的款項,用以保存眷村文化。 1945年抗戰勝利,日本撤離臺灣,隨即國軍來臺接收,直至2007年眷村完全拆除為止,超過一甲子的歲月,水交社眷村一直是眷戶們安身立命的所在,是許多家庭溫暖的泉源,孕育了眷村第二代、第三代的子弟,它是許多人成長、茁壯的地方。
- 民國五十七年(1968年),因二次大戰期間陣亡殉國的中華民國飛行員周志開之母周王倩綺住在水交社,該眷村遂改稱為「志開新村」,但水交社一名依舊廣為使用。
- 麵聚場–眷村食堂就在水交社文化園區裡,陽春的平房三合院眷舍、迴廊,可以一探水交社眷村的遺址和歷史建築。
- 日下午主持開幕典禮並參觀走訪各工作室,他表示當時來巡視水交社公園修復完成時,看到附近的眷村老房,即開始思考如何活化利用,原來的初步構想是結合眷村美食;後來改請文化局以工藝聚落的方式來運用,顯得更為理想合適。
- 在巡視園區時,市長提到除了美術館,總圖書館,還有已完工的新化大目降文化園區、玉井的噍吧哖事件紀念園區、已經動工的左鎮的菜寮化石館文化園區以及目前正在執行的水交社文化園區,與預計明年動土的赤崁文化園區,這五大文化園區完成後,將對本市落實文化首都的目標更有助力。
園區內不但有展演館、主題館、歷史館還有飛行親子館、眷村食堂與文學沙龍館,可以說是相當全面的一個園區。 飛行親子館裡頭有許多小朋友最愛的飛機形象與體驗活動,當然文青們也能前去文學沙龍館感受眷村文學的薰陶,對歷史有興趣的遊客可以前去歷史館瞭解水交社的歷史與變遷,眷村食堂則提供道地的眷村料理,可以說是一個機能全面又好玩的眷村園區。 原水交社日式宿舍羣區域,曾經是日治時期駐防臺南機場的臺南海軍航空隊,其官兵、眷屬之居所。 水交社眷村文化園區2025 後於原址成立「水交社文化園區」,並規劃為八大主題館,於2019年12月25日開幕。
水交社眷村文化園區: 水交社文化園區《敝墟書店 》 眷村主題館開幕
眷村文化現今已成為逐漸褪色的泛黃照片,許多人也忘卻了這些為臺灣奮鬥過的老兵們與特有的眷村文化。 文創與網美終究是一時的行銷策略,若能將眷村文化變成重要的觀光資源,讓國內外的民眾都能接觸;並將這些文化寓教於樂,讓小朋友能和這些歷史做互動,也許眷村,能繼續存在於所有人心中。 而園區內品牌店家多元、文化性豐富,成為來到屏東必去的特色文創園區,另外還重現了眷村風情的旗袍、原民特色的手作織品、濃濃異國文化風的伊斯坦堡土耳其家飾品、瑞士防空洞收藏各式軍事老物等,來一趟勝利星村即可體驗這獨特人文的眷村氛圍。 水交社眷村文化園區 林美燕表示,為重現眷村美食特色及早期年節盛況,隨著水交社眷村文化園區開放,邀集南瀛眷村文化館、南區新生裏及南區公所、各眷村共同舉辦眷村年貨大街,邀道地眷村美食店家及應景的市集攤商共同參與。 臺南眷村年貨大街進入第20年,今年活動今起至9日共5天,每天上午9時至下午9時在市立棒球場旁的棒球大道展售,有香腸、臘肉、山東大餅、槓子頭、窩窩頭、雲南火腿、泡菜、山東餡餅等眷村美食、年貨,每天上午提供200份道地眷村包子與闖關活動,還有藝人表演及摸彩,歡迎大家提前來採辦年貨。
水交社眷村文化園區: 臺南推薦懶人包
墓葬集中位於興中街116巷以北街廓,面積約5400平方公尺,墓槨幾乎盡為三合土澆漿外,屬明、清時期典型古代墓葬構築技法。 水交社眷村文化園區2025 考古執行團隊由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助理教授盧泰康、藝術史學系副教授李匡悌主持,出土文物包含陶瓷(帶銘款宜興紫砂壺等)、金屬髮冠(明代風格)、清初吳三桂世銅錢等,為臺灣第一次發現大規模明清墓葬文物,文化、歷史與學術價值極高。 除此之外,經由建築師的精心規劃,公園內特地保留眷村遺跡,同時還有生態,包括老樹,包括龍眼、芒果樹、桃花心木,以及媲美安平樹屋的榕樹房舍等,不僅僅為南區注入一股綠色活水,也成就臺南低碳綠能的優質環境。 水交社眷村文化園區2025 水交社公園經由建築師的精心規劃,公園內特地保留眷村遺跡,同時還有生態,包括老樹,包括龍眼、芒果樹、桃花心木,以及媲美安平樹屋的榕樹房舍等,不僅僅為南區注入一股綠色活水,也成就臺南低碳綠能的優質環境。 」商業區預定地,市府花千萬餘元開闢而成,水交社在地的文史團體及空軍志開新村自治會的參與規劃,纔有今天這座可供民眾活動休閒並且深入瞭解眷村文化的美麗公園。
水交社眷村文化園區: 臺南眷村年貨大街 #體育場
臺南|水交社文化園區魔術方塊也設置在大樹下,剛好走累了可以休息一下,我們則是覺得坐在這裡很涼,可能是因為材質的關係,即使照到太陽光還是涼涼的。 臺南|水交社文化園區如果小孩想要換上飛行裝,在遊客中心也有租借的服務,但我家小孩已經長大無法穿了,不然換上一定很可愛。 臺南|水交社文化園區臺南|水交社文化園區在這裡也可以見到當時眷村遺留下來的遺址和建材,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研究一下。
水交社眷村文化園區: 臺南市區
園區內古蹟羣共規劃為八大主題館:展覽館有「眷村主題館」、「水交社展演館」、「AIR臺南館」、「藝術特展館」、親子同樂的「飛行親子館」、餐飲與文學空間「文學沙龍-老張串門」、「眷村食堂-麵聚場」。 原本水交社眷村經過整理 ,把當年的日式建築變成眷村的歷史過程做了一個不錯的整理,整個園區的再造 ,處處可見市府文化局的用心,距離市中心也不會太遠,是外地遊客到臺南旅遊的新景點 。 來到臺南南區先逛了警察新村彩繪村,步行五分鐘就可以來到水交社文化園區,一見到戰鬥機小孩們都變得興奮,因為平時沒什麼機會見到,來到這裡也可以見到許多戰鬥機劃過天際。 水交社眷村文化園區2025 臺南|水交社文化園區來到臺南南區先逛了警察新村彩繪村,步行五分鐘就可以來到水交社文化園區,一見到戰鬥機小孩們都變得興奮,因為平時沒什麼機會見到,來到這裡也可以見到許多戰鬥機劃過天際。 2009年臺南市政府於辦理水交社眷村重劃開發案時,意外發掘出明末清初古墓羣,依掘出之文物及墓塚研判,屬十八世紀、明末至清初年代。
水交社眷村文化園區: 臺南│水交社文化園區:空軍眷村改造超好拍!八大主題館穿越時空聽時代的故事
後來由於眷村改建,水交社眷村居民在2005年左右已經全數遷出,除部分保留下來的建築之外,其他的房舍已拆除整理成重劃區。 水交社眷村文化園區 水交社眷村文化園區2025 昭和12年(1937年),隨著臺南市都市擴張,原預定在此設立汐見町,並已廣為地方使用。 個工藝創作團隊進駐,使水交社工藝聚落成為兼具「傳統工藝」與「城市生活」的休憩新場域,透過作品展示、工藝體驗課程及相關教育推廣活動,期盼能鼓勵市民朋友從手作中體驗工藝之美、紮根生活美學。
水交社眷村文化園區: 臺南景點水交社文化園區
「原水交社宿舍羣」於2004年指定為市定古蹟,爾後市府規劃「水交社文化園區」八個主題館包含:眷村主題館、水交社歷史館、水交社展演館、AIR臺南館、藝術特展館、飛行親子館、文學沙龍館、眷村食堂,不僅透由這些主題館保存遺留的建築,更串起水交社的歷史記憶。 水交社眷村文化園區 文化局表示,水交社宿舍羣除以原貌保存為原則,保留眷村歷史痕跡,景觀工程著眼園區老樹梳理,新植優美喬木,在古蹟房舍四周和參觀路徑種植狼尾草、細葉芒等高草,隨風搖曳,與古蹟環境搭配,別有風情。 歷經清代、日治以至國民政府遷臺的時光洗鍊,水交社成為空軍雷虎特技小組的故鄉,2004年,臺南市政府以「原水交社宿舍羣暨文化景觀」名稱指定為市定古蹟,園區內「AIR臺南館」、「水交社歷史館」用互動裝置、古文物以及結構模型呈現空軍飛官護目鏡下那雙眼親見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