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著眾多信眾的小額捐助與願力護持下,經過十年努力,世界宗教博物館在2001年11月9日舉行盛大的開幕典禮,各大宗教領袖及代表紛從世界各地前來祝賀。 1983年初,法師來到福隆山上「法華洞」斷食兩年餘,深刻體悟成佛唯有「度盡眾生,方證菩提」。 1985年,心道法師出關後,以「慈悲與禪」為宗風,建立「靈鷲山無生道場」,展開弘法度生的佛行志業。 1991年起,每月親自主法「圓滿施食」法會,並發願啟建百場圓滿大施食,度化幽冥界,至今已達數百場;1994年,啟建靈鷲山第一場水陸空大法會,以佛教中最圓滿、最殊勝、最莊嚴、最盛大的法會來超拔一切眾生。 心道法師2025 心道法師,靈鷲山佛教教團開山和尚、世界宗教博物館及國際非政府組織「愛和平地球家」(Global Family for Love 心道法師 and Peace)創辦人。
- 以前的我就是因為家裡太窮沒有辦法讀書,所以就去當了小兵,因為當兵可以讀書,慢慢的也是因為讀書的緣故,現在就變成出家人。
- 唯有我們的心和平了,世界才能真正和平,要到達寧靜的心,讓我們從雙手合十開始。
- 2001年創建世界宗教博物館為人類和平之促進展開跨宗教的對話與交流,不餘遺力,2003年獲得聯合國非營利組織與教科文組織之肯定,成立「愛與和平地球家」的INGO組織,在國際上為紛亂的宗教問題主持維和運動。
- 當我們認識空性時就能擁有一切,空可以包含所有的「有」,因此學習空性就能解脫我們的想法、解脫我們的煩惱、解脫我們的生死。
社會弘化方面,自1993年起,每年定期舉辦“水陸空大法會”,並以新世紀的時代認知、弘法媒介,將佛法的智慧傳承,延展為新世紀全方位的生命教育觀點與生活修行體驗,以啟發當代佛教教化弘傳的新契機。 而於教團佛法教育方面,以菩薩道之利生成佛為宗旨,以“一念善心”、“生命服務生命,生命奉獻生命”為理念,引領護法善信。 1989年,41歲,法師宣佈籌建“世界宗教博物館”,以華嚴法界為志,推展世界和平理念。 隨後又創設“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推廣社會文教工作。 社會弘化方面,自1993年起,每年定期舉辦「水陸空大法會」,並以新世紀的時代認知、弘 法媒介,將佛法的智慧傳承,延展為新世紀全方位的生命教育觀點與生活修行體驗,以啟發 當代佛教教化弘傳的新契機。 而於教團佛法教育方面,以菩薩道之利生成佛為宗旨,以「一 念善心」、「生命服務生命,生命奉獻生命」為理念,引領護法善信。
心道法師: 心道法師對國際青年團的期許
政大宗教研究所所長蔡彥仁表示,臺灣佛教界還不曾聽聞此一尋根案例,就他了解,僧團師父「離家」不外幾種可能,發願出外渡人、修行方式無法配合、人際間衝突,或因違反戒律被逐出家門。 「感恩.傳承.典範」龍樹 EPL 聯合畢業典禮歡喜地 8月28日一場歡喜又莊嚴的「龍樹EPL國際青年生命和平大學習.第二、三、四屆聯合畢業典禮」於靈鷲山無生道場歡喜地舉行。 以正念強健身心 楊明仁用佛法拓展生命 18年前結識心道法師時,楊醫師正處於生命困頓時期,心道法師除了慈悲開示,也指示他持誦《普門品》。 一開始他無法體會,然而當他養成習慣,每日不間斷地持誦,感到心中安定… 我從小於戰火中成長,經過人世間最混亂的場面,見識過人類最殘酷的畫面,無情的殺戮、貪婪的掠奪,每每都讓我懷疑人世間的真與善是否依然存在? 一次又一次的定心沉思後,我感覺到人心最渴望、渴求的,就是內心的寧靜!
- 2001年11月9日,全球首座世界宗教博物館於永和開幕,多位來自全球的宗教領袖與各方代表與會,並將此日訂為“世界宗教和諧日”。
- 也很感謝來自緬甸各地慈悲應供的比丘,讓靈鷲山弟子們有機會種植福田,學習佈施波羅蜜,相信各位居士也能從接受供養的比丘身上感受到那份寂靜與安定的身教。
- 星雲法師也回憶起卅多年前,心道法師在佛光山出家,其本性忠厚老成,向道心切,是本分老實的修行人,因此同意他到宜蘭分院修行。
- 1994年,財團法人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正式立案,邱澤東先生捐贈新北市永和區大樓面積與宗博館使用。
- 國防部為感謝心道法師的全力協助,14日這天,國防部前部長現任國策顧問嚴明與國防部長…
收藏各宗教的文物與資訊,透過經典、文物、儀式、藝術的導覽,讓有信仰的人可以在此學到其他宗教的價值與精神,讓沒有信仰的人找到適合自己的信仰。 為支持這一願景,心道法師將發起全球性運動,並在故鄉緬甸臘戌弄曼,籌備創建「生命和平大學」。 生態與和平是兩大主要指導方針,並於日前在德國雷根斯堡,與歐洲多國智庫學者,共同探討大學課程結構。
心道法師: 尊者善法 心道法師
各地講堂每週開設有平安禪課程,督促徒眾解行合一、定慧等持的生活日用功夫。 心道法師 因應全球人文與環境雙重危機,更積極關心地平安球,以簡易的一分禪、九分禪口訣作為現代人的心靈環保的自我管理的要領,將每年的「萬人禪修」的精進營,擴展推動為社會實踐的「全球寧靜運動」。 在籌建世界宗教博物館的過程中,心道法師認為透過不斷地交流、聆聽、對話與合作,才能促進各宗教間相互理解、相互學習、相互信任。
心道法師 獲頒緬甸全國佛教上座部最高成就「禪修獎」榮譽,繼2006年獲得緬甸頒贈的「國家最高榮譽─弘揚佛法貢獻卓越獎」、2011年獲頒「傳授禪修卓越優秀獎」,靈鷲山心道法師再度獲得緬甸國家最高一級榮譽… 靈鷲山水陸空大法會八月四日舉辦法會中最重要的佛事「幽冥戒」啟壇儀式,數千信眾參與,新北市長朱立倫等人也蒞臨現場,靈鷲山開心住持心道法師開示時指出,幽冥戒是針對幽冥眾生所設的菩薩戒,想做菩薩就要發起「… 因此,在紛擾的日常生活中,「合掌」能夠幫助我們收拾這顆紛亂不安的心,讓心回歸到清淨與安定,並且表示對其他一切眾生的善意釋放,代表了相互的接納與和諧。 2023癸卯兔年,靈鷲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親題墨寶「智透太平,德貫乾坤」,祝福大家過個智慧通透、充滿道德的太平年。
心道法師: 臺灣心道法師
曾組織“西北佛教周報社”自任社長,主編《西北佛教週刊》,發行全中達三年之久。 2017年11月27日,我們從仰光來到臘戍弄曼大善園寺。 緬甸有135個民族,民族之間的衝突問題,常常是地方不安的因素,而我們大善園寺裡的小沙彌,同樣的,也是來自於不同的民族,有BULO族、布朗族、傣族還有緬族,大家一起來到這裡學佛,但是為了學習佛法,不管多麼的不同,在這裡大家都是一家人。 今天,我們做供僧及贊助巴利大學學府派往偏遠地區弘法的學僧的基金,做這樣的資財供養,是希望長老們的法體健康,年輕學僧獲得更好的弘法經驗,這些供養與佈施都是我們佛教發展的延續,祈願燈燈相續。 心道法師2025 最近西方有一個說法就是「生活在別處」這個別處就是說,改變生活方式,擺脫原來的生活環境,因為現在的人常常找不到自己,想去尋找一個比現在更踏實的生活來肯定自己,因此緬甸就成為許多人嚮往的地方。
心道法師: 國際上獲得的獎項
「放鬆」一方面是指身體的放鬆,在禪修的時候,身體放鬆是基本要訣之一,因為唯有放鬆,身體血氣才能暢通,禪修時才容易入靜。 另一方面,身與心是息息相關的,身體若要真的能夠放鬆,心念要能夠放下,放鬆、放下是一體的,能夠放鬆、放下,身與心就可以形成很好的良性循環。 天台宗的智者大師在《觀音義疏》中說:「合掌為敬,手本二邊,今合為一,表不敢散誕,專至一心;一心相當,故以此表敬也。」所以,在佛法裡面,「合掌」表示專至一心,表達心中的敬意。
心道法師: 心道法師簡介
無生道場 靈鷲山無生道場成立於1984年,由心道法師所創,座落風景線上。 從臺北沿著福隆火車站往宜蘭方向的濱海公路前進六百公尺左右,是“聖山寺金佛園區”重建計畫的預定地,… 法師生前遺作有《西北宏法記》、《佛教與抗建》、《心經淺說》、《二時課誦冠注》、《遊敦煌日記》。 1941年秋,應寧夏佛教人士之請,分別在銀川承天寺、普濟寺、牛首山極樂寺講彌陀經和心經。
心道法師: 出家修道
想到這是榮耀、也是責任的開始,一定要讓更多人知道師父的慈悲… 生活中實踐華嚴意涵/榮董黃瀚民 鄭琍雲夫婦 用蔬食、綠建築愛地球 榮董總會副總會長黃瀚民師兄和妻子鄭琍雲師姐,追隨靈鷲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30年,在生活中全方位實踐心道法師慈悲一切眾生… 我們在生活中一定有許多無可避免的摩擦,但是要如何處理這些摩擦纔是重要的,首先要處理的是我們的貪瞋癡三毒,處理三毒的方法有三個步驟:除滅、消化、慈悲心。 第一個方法是除滅我們的貪瞋癡,第二個是消化它們,第三個方法不但是除滅,而且讓我們能夠生起慈悲心。 我們可以觀察看看,如果貪心來了而我們能忍住,就可以轉化為平常心,瞋恨心來了,能不能馬上轉化為生起慈悲心? 生活中的修行就是轉禍成福,我們要有修養、要包容、要消化,才能把壞的轉化成好的。
心道法師: 心道法師
心道法師,湖北荊州松滋縣人,俗姓李,生於光緒乙巳(1905)年農曆正月初十日。 師年十五父歿,深悟人世之無常,欲求了生脫生,遂於十八歲時,毅然依本縣岱輔廟師祖天園老和剃度出家,取法名源福,號心道。
心道法師: 鷲山兔年春聯 心道法師墨寶「智透太平德貫乾坤」
深呼吸,也就是吐氣和納氣,深呼吸能夠把我們身體裡面的二氧化碳以及很多的穢氣吐出來,吸入含氧的空氣,讓我們的身體充氧,也使得身心同時能初步的安定下來。 體驗一分鐘禪的五個步驟「深呼吸,合掌,放鬆,寧靜下來,讓心回到原點。」,保護自己的心靈,不受外界資訊幹擾,作自己情緒的主人,找回快樂的生命。 全知是要靠時間累積,你要照佛法正統的作法,那個力量就是根本的;如果不是照正統佛法,走旁門左道是不究竟的,那遲早還要輪迴。 反正禪定的神通是一個明的效果,明不夠,不管用,就不會產生神通。 2016年,至奧地利維也納的阿布杜拉國王跨宗教與跨文化對話國際中心(KAICIID Dialogue Center)發表演講與跨宗教交流經驗。
心道法師: 新聞雲APP週週躺著抽
心道法師還被指控跟女弟子爆發性醜聞,有沒有這回事,法師想了很久,纔回答問題。 不過鄭水萍還說,他親眼看見心道法師常常假借加持名義在女弟子身上動手動腳。 大家都想聽法師怎麼說,不過不論記者怎麼問,法師似乎答非所問法師只回應,這些指控他的人是因為得不到靈鳩山基金會的主導權,心生忌妒,才從中搞鬼這位靈鷲山的心道法師,曾經在緬甸參加遊擊隊當過娃娃兵,後來到臺彎纔出家,號稱擁有神通,吸引了很多信徒跟隨。 不過心道在佛教界卻以喝酒、不修邊幅特立獨行,也有宗教學者批評他不夠莊重,甚至還有人說,看過他在國外召妓陪酒。 2017年12月10日,靈鷲山緬甸朝聖團在第六次經典結集的世界和平塔,做最後一場的供僧法會。 為了讓來自世界各國的佛教徒,都能認識緬甸出家修行文化,及原始佛教的核心精隨,我們從供養出家人開始,來感受緬甸修行人的清淨。
心道法師: 心道法師四步驟禪法課程
禪修就是要做到「無我」,有「我」就會輪迴、生死;無我,也就沒有一個「我」去輪迴。 心道法師 未久,即傾心祖德苦行操履,日夜常自禪坐,並法雲寺受戒時,得受默照禪心法,後即告假專志禪修。 心道法師2025 抱持少年真誠純摰的好奇與熱情,對安定的社會、開放的環境、健全的寄居家庭、乃至整個生命的存在意義,開始更深刻且多元的觀照與思維。 而開發中的臺灣社會,也為充滿求知慾的少年,展現了更豐富的可能面向。
心道法師: 愛與和平 靈性生態
的理念,以道場所在的貢寮鄉主要服務區域,提供當地的獨居老人與弱勢家庭關懷、義診及清寒獎助學金等服務。 2003 年觀察社會變遷,體認「心貧窮」纔是社會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故設立以「獎勵品德」為選拔標的的「普仁獎學金」希望藉由獎勵、表揚、推廣品德的過程,進而促進社會崇尚品德風氣,推動社會一起來重視生活中品德的落實。 在古堡斷食半年之後,心道法師搬到靈鷲山閉關, 1983 年,法師搬進法華洞,開始長達兩年斷食閉關。 心道法師 法師整日曲身在小洞裡,不喫飯,只喝水 、 喫以鮮花和中藥煉製的百花丸,這種堅苦卓絕的修行感動了無數信眾以及護法弟子。
靈鷲山水陸法會圓滿後,2016年8月15到17日三天,我們來到北京與合光禪修中心舉辦一場三日禪修營,合光禪修中心以辟穀法做為禪修精進的方法之一,我也分享了過去在法華洞修行時的斷食經驗。 2002年,開始籌畫“世界宗教大學”,延續與落實宗教教育,以復興那爛陀大學精神為志,提供一個各宗教在此對話與交流的平臺,期使各界人士與諸方信眾皆可於此獲得更深一步與更廣泛的宗教知識,為世界和平做一分貢獻。 1984年,36歲,以禪門心法為體,秉持“工作即是修行,生活即是福田”的現代生活禪理念,教育日漸增多的僧俗弟子。 心道法師 在僧團教育方面,除日常實修教育之外,還邀請三乘宗師與成就者來山傳授;為使明瞭社會現況、時代趨勢,並延攬世學學者專家,分享學習心得。
平時大家都很忙,也想得很多,「心如功曹」,忙得無法寧靜。 每當我們很忙、很累的時候,就希望能夠靜下來休息一下,當環境太吵雜的時候,也希望可以寧靜下來。 心道法師2025 在生命的歷程中,我們總是會有倦怠的時候,也總是希望能夠寧靜下來,但是很少人能夠真正地把握寧靜。 想要獲得這份寧靜,並不一定要離羣索居、遠離喧囂,而是不要讓自己幹擾自己,也就是少點妄想與計較,就能寧靜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