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伯在街邊摩托上便開始喫起粉圓冰,真的很愛市場內那種接地氣的感覺,還遇到餅舖老闆請我喫餅,南部人的熱情展露無遺。 東港其實玩兩天都不為過,一日遊最大的缺點是肚子會很撐,還喫不完想嚐的美食(笑)。 東港位處屏東平原南端,東港溪自東港與新園鄉交界出海,地勢平坦加上濱海,故產業以漁業及農業為主,但也因地勢低漥及排水不良,使東港易受洪水及海水倒灌之苦,氣候上則屬熱帶季風氣候。
- 為了親眼一見如此有趣的鼓隊,2021年10月,我也跟著朋友們一起到東港,想看看3年一次的迎王祭典中,漁工在廟會裡的身影。
- 重新規劃的裏鄰主要以道路為界並符合現況來進行劃分:頂新、頂中、東和3個裏合併為頂中裏,興臺、中興、八德3個裏合併為福德里,船頭裏拆為船頭、東津2個裏,興東裏拆為內關帝、新街、東光、東新4個裏。
- 又因為燒王船是送瘟疫,也有許多禁忌,是去送王船必須注意的,比如全程必須保持肅靜不可喧嘩、在火燃燒起來的時候迅速離開不要回頭等。
- 外籍移工補上臺灣勞動力的一大缺口,他們千里迢迢來到臺灣,遍佈於城市鄉鎮,但卻少有隨意移動的機會,直播成了與親友寒暄、向外接觸的替代管道,透過手機鏡頭,談笑或靜默都是一次述說,「怎麼都在直播?」,真正在問的其實是移工們的生活故事,作者寫下這些被忽略的有趣發生。
- 長大後接觸移工議題,我才聽說諸如澎湖、東港、小琉球的大小廟會都有外籍移工的身影。
- 該案已獲屏東縣政府及中華民國內政部覈定,東港鎮公所公告於2021年9月1日起實施裏鄰調整。
我是臺南關廟的鄉村囡仔,廟會對我來說是兒時的重要記憶。 我記得在關廟,12年一次的建醮之中,我爸爸與我們那個裏的阿伯們會跳獅陣。 小時候,獅陣晚間在廟廣場練習時,我喜歡到旁邊當觀眾和加油隊,順便偷喫爸爸練習完廟裡發的宵夜。
東港迎: 東港東隆宮
後來王哥聽鄰居說,媽媽因為怕他去跑船出事,知道時在家一直哭。 回來時他不敢回家,怕爸媽會生氣,但他想說他帶很多錢回來,應該還好。 東港迎 東港迎 他說在印尼的鄉村,人們如果買機車,要跟大家分享喜悅,就會在家門口灑零錢。
- 每當迎王祭典圓滿結束後,祭典司職人員便會舉辦犒勞的「福宴」。
- 雖然參與過許多南部的迎王祭典,不過我卻是2021年才見識到東港的氣勢,也看到了一些其他地方沒有的習俗。
- 東港迎王昨天(30日)的王船遶境和晚間的儀式,分別帶有驅煞、和瘟的意涵,代天巡狩的千歲爺們巡境安民後,把邪魅魍魎透過王船押解回天庭繳旨,而不少東港在地人從小就接受長輩教導,只要點火後就得速速離去不回頭,早期燒王船除了東隆宮廟方人員戒護以外,在地人通常不會觀看完全程。
- 回來時他不敢回家,怕爸媽會生氣,但他想說他帶很多錢回來,應該還好。
- 現任鎮長徐志雄提案行政區域裏鄰調整案,東港鎮民代表會已於2018年5月15日審查通過。
- 東港位於臺灣最南端的屏東,除了自行開車外,高雄火車站或高鐵左營站,都有客運可以直接抵達東港,目前這條路線共有四家公司營運,分別為屏東客運、高雄客運、中南客運、國光客運。
這些年因為工作關係接觸了不少廟宇,越深入瞭解越發有趣,廟宇文化一直以來是臺灣的特色之一,東港三年一科的「迎王爺」活動被譽為一生一定要參加一次的祭典,即使不在祭典期間,溫府千歲的東隆宮同樣值得朝聖。 )位於臺灣屏東縣西部中段沿海,北臨新園鄉、崁頂鄉,東鄰南州鄉,西南隔臺灣海峽與琉球鄉相望,南接林邊鄉。 迎王是東港人信仰的中心與期盼,3年一次的迎王,王爺將帶走人世間的汙穢與瘟疫,保佑東港平安。 只不過多數人不知道的是,華僑市場的生猛海鮮,東港三寶黑鮪魚、櫻花蝦、油魚子,還有3年一次的迎王祭典,近20多年來,都少不了印尼漁工的身影。 自從臺灣農村、漁村年輕人外流後,我聽說在澎湖、東港的大型廟會祭典中,在地的印尼漁工、廠工開始參與廟會。
東港迎: 交通
2021年底的東港迎王, 我跟著庭寬和王哥一起在鎮海宮前面的沙灘看燒王船。 晚上12點,許多外地專程來看燒王船的臺灣人在便利商店買了雨衣,鋪在沙灘上坐著等候。 王哥則是從FOSPI扛了一塊漁船上的泡綿地墊前來,說依他多年的經驗,坐泡綿地墊最不會冷;王船前聚滿了人潮,他引領我們到王船遠方一處位置坐下,說這個位置視野最好。
以簡明易懂的圖解,將許多文字難以表達、一般民眾難見未見的民俗事物,透過豐富精采的照片與精細生動的插畫來呈現,令人一目瞭然、印象深刻。 緊接著由東隆宮董事長潘慶士及大總理李瑞安揭開臨時牌樓「代天府」牌匾的紅布,府內並換上代天府的器物,象徵「代天府」落成,此後正殿的中門及龍虎門用班頭的並用板杯交叉,就此開始,閒雜人等不得再進入。 不過,本科雖然縮小規模,但仍有不少遊客前來爭睹昨天的王船遶境及今天清晨的燒王船,文史工作者說,對東港人而言,早就在鳴炮放燃的那一刻就已結束,在地人鮮少有人待至中桅傾落的全程。 坐落在東港碼頭邊的華僑市場,雖更名為「東港漁港漁產品直銷中心」,但大家還是習慣稱呼其舊名,老名字聽起來總是親切嘛! 華僑市場成立於民國76年,當時漁民將早上出海捕撈的魚貨直接在港邊販售,逐漸聚攏成一個魚市,前來購買魚貨的大多是穿著整齊且喊價乾脆的「華僑」,故而得名。
東港迎: 大鵬灣獨木舟體驗
王船在最後一日牽到鎮海公園沙灘,在眾人保持著安靜肅穆的氣氛中,看著七角頭將許多必須要裝在王船上的東西,依序放好,內外都就緒後,由大總理開水路,鞭炮聲下,焰火燃燒,恭送封府大千歲! 簡單來說,三年一次的東港迎王,會抽籤決定七個角頭(kak-thâu)分別負責甚麼職務,這七個職務分別是:大千歲、二千歲、三千歲、四千歲、五千歲、中軍府、溫府千歲。 五位千歲代表的是本年度會降臨東港的五位王爺(但我們僅曉得大千歲的姓氏),「中軍府」則是王爺前鋒部隊、負責監督造船,早在三年一次的迎王前一年抵達,安座後,王船纔可開始建造,而溫府千歲則是東隆宮主祀神明。
東港迎: 東港迎王
東港位於屏東的中西部海邊,是個典型的漁村,有「黑鮪魚的故鄉」之美譽。 「黑鮪魚、櫻花蝦、油魚子」被並稱為東港三寶,每年的4月至6月漁獲期最為熱鬧,饕客湧進東港只為了享受最頂級的海洋盛宴,順便一賭黑鮪魚拍賣的盛況。 大鵬灣國家風景區是臺灣的國家風景區之一,成立於1997年,主要範圍為臺灣本島西南側的大鵬灣灣域和小琉球(琉球嶼)。
東港迎: 臺灣大MyMusic年度排行出爐 周杰倫奪專輯冠軍
屏東客運站也有車子可以抵達東港,因為會繞行其他鄉鎮,所以時間和高雄出發並沒有差太多,那天搭了快一個小時纔到。 東港位於臺灣最南端的屏東,除了自行開車外,高雄火車站或高鐵左營站,都有客運可以直接抵達東港,目前這條路線共有四家公司營運,分別為屏東客運、高雄客運、中南客運、國光客運。 東港迎2025 東港漁港為臺灣最大的黑鮪魚產區,早年以外銷日本為主,一年營業額可達三億臺幣,但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重挫日本經濟造成出口量大減,因而催生了此活動,以協助漁民度過難關,並發展觀光產業。 孔老闆是船東,他是東港船東中無人不知的船老闆,「白道、黑道都來我家泡茶。」 在最初到東港的田野中,經朋友介紹,我到孔老闆家訪問他。 東港迎2025 孔老闆印象中,「小時候的東港跟小琉球比較落後,人們都是捕魚維生,但每個人都想去比較大型的漁港高雄港、臺北討生活。」他說東港漁業在他成長過程中漸漸出現人才斷層,所以東港也漸漸開始聘請中國、東南亞的外籍漁工。 也不只印尼的外勞,中國籍的漁工,其實也都參與在迎王之中。
東港迎: 東港黑鮪魚文化觀光季
鵬灣跨海大橋:位於屏東縣大鵬灣國家風景區內,橫跨大鵬灣潟湖中唯一的出海口,位置即青洲濱海遊憩區北邊。 請 水後千歲爺們遶境新街後,要到代天府安座前,首先要完成的儀式;火在臺灣廟會活動中佔有很大的地位,神明經由過火來顯赫神威,信眾經由過火來除穢解厄。 友瑞是少數上過船、跟外籍漁工長時間生活過的船公司老闆。 在東港,鹽埔漁港多是小釣船、東港漁港則是延繩釣的大船與沿近海的船。
東港迎: 臺灣米師傅 帶領米食新航向
王哥想,他如果出去工作,「錢都要給媽媽,還是把書唸完好了。」六年級時,因為之前偷打工上船都是一天來回,這次出海歷時一星期,王哥還是偷偷去打工。 平時同學們最多隻能拿零用錢買糖果餅乾,但他去船上「玩玩」賺的錢多到可以買足球鞋、請大家喫點心。 錢有點太多,同學懷疑他偷錢,一問才知道他是去捕魚。 因為王哥是班長,他開始偷偷去跑船後,全班一半的男生都跟著他一起去。 清治光緒二十年(西元1894年),東港海嘯大水災,東隆宮被水淹沒,東港士紳林合發動村民,衝入搶救神像,搶救方畢同一時段,東隆宮廟身頓時完全坍毀,人皆視為神蹟,對溫府千歲的信仰更加堅定,又另擇有風水地理位置極佳的『浮水蓮花』地穴之地重建廟宇。
東港迎: 客運
而祭典中重要的七角頭轎班更有「偃旗息鼓」的習俗,轎班等相關有職務在身的人員需脫魯笠、腰帶及臂章等儘速離開,避免繼續逗留可能煞到不潔之物。 東港迎王昨天(30日)的王船遶境和晚間的儀式,分別帶有驅煞、和瘟的意涵,代天巡狩的千歲爺們巡境安民後,把邪魅魍魎透過王船押解回天庭繳旨,而不少東港在地人從小就接受長輩教導,只要點火後就得速速離去不回頭,早期燒王船除了東隆宮廟方人員戒護以外,在地人通常不會觀看完全程。 大鵬灣的水上活動已經影一陣子,獨木舟則算是近期才興起的,相較其他海域,大鵬灣劃獨木舟相對輕鬆許多,水域平靜不需要費太多體力,在教練的指引下簡簡單單就可以抵達紅樹林祕境,近距離觀賞水筆仔、招潮蟹和彈塗魚,日落時分沐浴在夕陽之下,夕陽餘輝灑在發亮的海面,不自覺的心曠神怡了起來。 福灣莊園內有自己種植的可可樹115顆,屏東90%的可可豆皆為福灣契作,用土生土長的可可豆和自己研發的發酵法,自烘自磨,並依據每批可可豆的特性精準的調整時間、溫度和壓力,繁複的工法是造就可可迷人風味的重要原因。
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是臺灣屏東縣東港鎮的一項知名祭典,又被東港人稱作迎王。 而迎王的最重要意義,是迎接代天巡狩的五位千歲爺前來掃蕩瘟疫並為當地驅除惡靈。 由來是我們的民間信仰中,在地的各王爺奉玉皇大帝的命令前來護佑、保境安民,今日介紹以東港東隆宮的主祀——溫府千歲為主。
東港迎: 東港迎王平安祭典
遶境的目的就是藉大千歲代天巡狩及眾神的神威弭平地方上邪祟、疫疾等不潔淨之處,讓信眾能平安,這也是東港迎王最主要的目的。 從 請水起至送王期間,每天早晚都要進行祀王儀式,每天早上的祀王時間卯時頭就是凌晨五點,晚上祀王時間則是大千歲安座時間而定。 影像 餘志偉/移工與臺灣人之間,還有音樂 他們是印尼移工天團,用音樂的穿透力吸引更多移工族羣和臺灣人,希望讓彼此有更多的認識和溝通。 評論 謝一麟/第三屆移民工文學獎得獎作品集──《航:破浪而來,逆風中的自由》 生活在異鄉,家鄉的食物,成了裝載各種思念、徬徨無助、孤單寂寞的具象容器。 在這個時代,特別是一個在東北與東南亞中間的海島國,異鄉與家鄉、民族與國家,界線愈來愈模糊。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東港迎: 國定民俗「東港迎王」 10月下旬如期、縮小規模舉辦
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是以東港東隆宮為核心,在七角頭的共同合作與全鎮鎮民熱烈參與中完成的慶典。 三年一科的東港迎王平安祭典,從「請王」儀式揭開序幕,隨即展開連續八天的祭典活動。 王爺出巡遶境時,隨香民眾與陣頭綿延數公里長,沿途家家戶戶準備香案迎接,小鎮一片熱鬧滾滾。 〔記者陳彥廷/屏東報導〕位列國家無形文化資產的東港迎王平安祭典,今天(31日)邁入整個祭典中最高潮的「送王」,東港在地民眾在整個祭典最為光熱的同時,原本鑼鼓喧天的轎班,卻一反常態偃旗息鼓的靜速離去,用一致的意念,展現對儀式、神明的尊敬。
東港迎: 東港迎王祭典裡的外籍漁工:播噹嘟音樂、賣力打鼓、搖晃發財車
王爺信仰活動以西南沿海各地的「王醮」最具特色,許多地方每隔數年或不定期打造富麗的王船、舉辦隆重的科儀祭典或盛大遶境刈香等豐富的儀式活動,壯觀的場面、馬拉松式的動員,不但是各地方例行盛事,也吸引數以萬計的民眾熱烈參與,充分展現臺灣民俗文化的活力與多元。 2008年,屏東縣政府將迎王祭典以「東港王船祭」為名登錄為「屏東縣民俗文化資產」。 於2010年正名為「東港迎王平安祭典」,並由文建會(今文化部)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文化活動,2011年11月26日(農曆十一月初二)上午十一時頒發國家重要無形文化資產證書。 三年一科的「迎王爺」和「燒王船」同樣也是東港的盛事,迎王爺是國家重要無形資產,也是臺灣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動,正式名稱為「迎王平安祭典」,東港居民以古禮的祭祀科儀迎接代天巡狩千歲爺的駕臨,花了三年精心打造的王船在此時亮相,小鎮上處處是繞境神轎與陣頭,朝聖的遊客和信徒紛至沓來,充滿歡騰。 在民國97年(公元2008年)十一月十二日以「東港王船祭」被指定為「臺灣文化資產」之民俗類,經地方人士努力,到民國99年(公元2010年)五月時正名為「東港迎王平安祭典」,且民國100年(公元2011年)十一月時東港東隆宮的迎王平安祭典,被文建會列為國家無形文化資產。 3年1科的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是地方上的文化盛事,也是國家無形文化資產的瑰寶。
東港迎: 東港迎王經典場景送王 王船一燒莫回頭速離去
但其實節目中引用根據的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前五名根本沒有王爺,依序是:媽祖、財神、觀世音、月老、土地公,除了知道王爺對琉球人來說是主要信仰之外,也能看得出來,南部地區以外人數眾多的大眾,可能在平常生活中不會去接觸到王爺,居住環境也沒有王爺廟。 小琉球原為七角頭之一,但後來小琉球退出東港迎王,必須再產生一個祭祀角頭,所以由頂中街中分割出埔仔角。 每當迎王祭典圓滿結束後,祭典司職人員便會舉辦犒勞的「福宴」。 宴中,眾角頭在溫府千歲前,用抽籤方式,遴選下一科迎王祭典,各角頭之司職任務。 首先祭典前三年為「職務分配與遴選總理」,而祭典前一年進行「中軍府安座」、「王船建造與開光」。 又因為燒王船是送瘟疫,也有許多禁忌,是去送王船必須注意的,比如全程必須保持肅靜不可喧嘩、在火燃燒起來的時候迅速離開不要回頭等。
當地人說「寧可不工作,不可不迎王」、「討海人過年在海上沒關係,但迎王時一定回東港」。 外籍移工補上臺灣勞動力的一大缺口,他們千里迢迢來到臺灣,遍佈於城市鄉鎮,但卻少有隨意移動的機會,直播成了與親友寒暄、向外接觸的替代管道,透過手機鏡頭,談笑或靜默都是一次述說,「怎麼都在直播?」,真正在問的其實是移工們的生活故事,作者寫下這些被忽略的有趣發生。 溫王成神之後,經常在閩浙沿海地區顯靈,每當船隻在海上遇到驚濤風險時,若見檣懸「溫」字旗字之巨船出現,立即風平浪靜,履險如夷,自後王船所及之處,必造福地方,庇謢百姓。 東港迎 中國福建的泉、漳二州,對於溫王爺在海上顯靈護航之事,皆耳熟能詳,人人稱頌。
這是他們來到東港的故事,述說著他們在廟會裡的角色,和他們如何看待東港與迎王。 東港迎 在船上的混合語言,就像是人類學語言研究中的「pidgin(洋涇濱)」,是一種讓不同語言之間的人們溝通的簡化語句。 因為有漁船上人們無法互相理解的語言障礙,但雙方需要彼此貿易或互動,所以協商出一套由許多簡單單詞組成的船上語言,也就是東港漁工們說的漁船語言Bahasa kapal。 《禮祝下鄉:驅瘟逐疫祭典中的王府行儀──臺南、東港、漳州比較研究》。 在迎王遶境中,我看見每當「震隆宮大鼓隊」繞到市街上,或是繞進比較大的廟宇中, 就像在菜市場聽聞厲害叫賣一般,人羣紛紛聚集到鼓隊的發財車旁。 尤其是鼓隊的移工開始打鼓、搖擺時,原本坐在檳榔攤前的東港居民紛紛歡呼。
東港迎: 臺灣之光
每年12月31日在河堤旁舉行東港跨年晚會,並於倒數後施放10~15分不等之煙火。 東港鎮民代表會是東港鎮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東港鎮全體鎮民立法和監察鎮政。 東港鎮民代表會共有11位鎮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4席鎮民代表、第二選區1席鎮民代表、第三選區3席鎮民代表、第四選區3席鎮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1位鎮民代表互選產生。 東港迎 程序十一:遷船遷 船是將王船以陸上行舟的方式遶行東港鎮市區主要道路,主要目的是接受各方信眾的添載及為東港鎮民解厄;遷船就只有王船組與七角頭轎班來執行。 王哥有兩段婚姻,前妻生的女兒今年17歲,經常視訊給他看男生的照片,問爸爸帥不帥;現任妻子過去在高雄當看護,兩人所生的小兒子今年3歲,跟王哥長得一模一樣,個性也像。
相傳,清治康熙年間,居住於東港地區的移民就已經開始奉祀溫府千歲。 清治康熙四十五年(西元1706年),東港海岸上發現大批寫有「東港溫記」字樣的木材漂來,神靈顯示溫府千歲欲在此地建廟,於是鄉民為之立廟,取名「東隆宮」,意為「東港興隆」。 後來時值鄰近地方賊寇作亂,勢甚猖獗,民不聊生,官兵出剿無功,羣臣乏策,最後皇帝派溫鴻統領軍隊討伐,三十六進士亦領精兵一同進剿。
東港迎: 僑委會華語教學國際高峯會導入科技力 臺灣華語文品牌升級
聽著廟會「洞!洞!」的鼓聲、爸爸拿盾牌和長矛跳著的獅陣,和兒時曾經看過建醮、燒王船的這些熱鬧場景,至今仍深深在我的記憶裡。 為了親眼一見如此有趣的鼓隊,2021年10月,我也跟著朋友們一起到東港,想看看3年一次的迎王祭典中,漁工在廟會裡的身影。 10月28日,坐車到東港後, 我加入庭寬跟著的「震隆宮」遶境隊伍一起走。 「震隆宮」就是有移工大鼓隊的廟宇, 隊伍中掛著「震隆宮大鼓隊」布條的藍色發財車就是移工鼓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