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埔擁有全臺古蹟最密集老街的頭銜,短短街上就有七座古蹟,上面提到的慈天宮就屬其中一座,其他的如天水堂、姜阿新洋樓、忠恕堂、金廣福公館等,我喜歡漫步在古老石子路上探索古建築之美。 在 google 北埔 地圖上有4000多則評論且高達4顆星,但為什麼我是用介紹而不是推薦呢? 因為我這次前往的體驗不是很好,所以我要來吐槽一下這個地方,但若作為行程中的中繼站,下車上個洗手間,呼吸一下深山的空氣倒是挺不錯的。
- 若是下午時段來訪,則可以點一壺精選好茶,配上特色茶點「京都櫻花水信玄餅」,作為下午茶的美好組合。
- 大溪老街迷人之處,不僅有老阿伯現滷豆乾、賴媽媽傳統豆花、陳師兄素肉圓、金字塔三角湯圓、黃日香豆乾、江家花生糖等許多必喫的美食外,具有歷史意義的巴洛克風建築更是大溪老街的一大特色。
- 1922年建成的北埔曾宅忠恕堂為一堂二橫屋的傳統三合院格局,在五年前整修後重新開放,遊客能回味起過去閩粵合作開墾的歷史,也讓Jeffy看著看著就想起小時候在阿媽家老房子的大埕前奔跑玩耍的情景。
新竹縣北埔鄉北埔國民小學:創立於1898年(日明治31年),為全鄉歷史最悠久的學校。 1902年遷至埔尾村近市區處之現址,1941年(昭和16年)更名為「北埔國民學校」,1968年(民國57年)再改制為「新竹縣北埔國民小學」。 北埔2025 在北埔老街有兩間相臨的客家美食餐廳「老街粄條」和「老店客家菜」兩家皆擁有高人氣,就算是非用餐時段也都是大排長龍。
北埔: 北埔老街商圈
鄧南光本名鄧騰輝,是日治時期的臺灣攝影先驅,當時與張才和李鳴鵰合稱「臺灣攝影三劍客」。 臺3線:以東北-西南走向貫穿縣境北部的省道臺3線為北埔鄉最主要的聯外道路,向東北通往竹東鎮下公館地區後,可經由東西向快速道路臺68線通往國道3號、國道1號,即可快速轉赴全臺南北各地。 亦可在竹東下公館續沿臺3線本線通往橫山鄉、關西鎮,並可遠達桃園市及新北市、臺北市。 一整個下午都穿梭在北埔老街小巷弄中,探尋著關於北埔初墾的小故事,巷弄的連結也是一段段過往風華的高潮迭起,於是我們找到了這家「山吹舍」巷弄老宅咖啡廳,打算坐下來繼續細細品味,也一邊整理如此精彩又特別的北埔旅行時光之所見所聞。 姜阿新洋樓內使用許多木頭,至今保存良好,有烏心石、檜木、樟木、櫸木、香衫等上等木材,幾何的木作天花板、未經拼裝的完整木頭,使洋樓典雅寧靜,雖然已經有段歷史了,卻不顯老,仍然符合現在風格。 特別的是裡面沒有廚房,二樓並沒有開冷氣,全部都依靠窗戶與孔洞的設計,讓風自然對流。
- 砌成的建築,走在老房子間的巷弄中,格外放鬆,還有一些氣氛佳的文青咖啡廳,走累了不妨進去休息喝杯下午茶。
- 這次帶著爸爸媽媽來北埔旅遊,真的是把新竹北埔老街美食一網打盡,喝擂茶、喫柿餅、品嚐道地的客家菜,也買了不少伴手禮回家。
- 金廣福之「金」為臺商俗例,以金字蒙頭取其吉祥之意,「廣」代表廣東,「福」代表福建,這在臺灣早期閩、粵兩地互鬥嚴重情況下,堪稱少見,為臺灣閩粵族羣之合作立下典範。
- 除了老街外,北埔有許多美麗的大自然景點,充滿仙氣的簾幕瀑布、奇特的一線天步道,還可以在森林裡享受窯烤比薩的野餐樂趣。
- 接近文章尾聲,前面提到蠻多銅板美食或者老饕餐廳,現在提的彭家粄糕算是北埔當地頗具特色的小點,口感特別,有點像是古早味版的千層蛋糕(笑),也是不得不喫的在地人私藏小點。
- 高鐵:臺北高鐵站→新竹高鐵站→搭乘「臺灣好行」前往獅山遊客中心班車→於「北埔老街」站下車→步行約三分鐘可到達老街。
姜阿新洋樓位於北埔老街裡面,歷史悠久的老街有許多古蹟林立,在短短200公尺的老街上就有7座古蹟,古蹟密集度為全臺灣之冠,很適合順便走走,詳細的古蹟景點可參考我們的另一篇文章:北埔老街7大歷史古蹟一日遊! 北埔老街始於北埔的宗教信仰中心「慈天宮」,擁有百年歷史的它是周邊鄉鎮裡最富麗堂皇的廟宇。 以慈天宮為老街的開端,短短200公尺的街道保有了傳統的市集文化,一間間的小店舖緊鄰著,販售傳統美味的客家食品,柿餅、麻糬、粄條、草仔粿等等,還有許多讓人食指大動的客家餐館,漫步在老街上香氣撲鼻,總使人飢腸轆轆。 北埔 北埔2025 值得一提的是,老街上仍維持純樸的商業模式,沒有連鎖店的進駐,這與臺灣其他老街有很大的不同。
北埔: 北埔輕旅行、北埔一日遊、北埔二日遊、新竹輕旅行、新竹一日遊、新竹二日遊、北埔旅遊行程規劃景點美食咖啡廳推薦懶人包!
姜阿新也非常喜歡窗戶,許多大片窗扇的設計,每個房間幾乎都光線充足。 當然,老街的美食還有很多,一定也還有一些也滿讓人喜愛與受稱讚的遺珠,也歡迎鄉民們比較與補充。 璞鈺擂茶也是很受歡迎的擂茶店,也提供DIY的製作,比起前一間「三十九號」,這裡更多了許多素食餐點,沒錯,是一間全素食的餐廳。
古蹟慈天宮主要供俸觀世音菩薩,是北埔鄉最重要的廟宇,也是東南山區拓墾史的見證,同時這也是閩粵合作消弭族羣對峙的信仰中心。 建立於清朝末年,見證了峨眉地區茶業文化發展的歷史建築,至今已有百多年歷史,在1935年地震中毀壞,目前修復完成的富興老茶廠製茶廠本體,是用櫸木為主要結構,因櫸木堅固又防蟲蛀,目前走過了84個年頭,在2009年成為了新竹歷史建築。 滿分是個喜歡出遊拍照的女孩,相信親眼看見的美景,一定比相片來得精彩;和Kevin記錄每一次的旅行,拍下屬於我們最美的畫面,寫下每一次的親身體驗,再美的景色都一定要與景合影,咱們熱愛旅行出走,並分享給和滿分一樣喜歡到處賞景美拍的旅人。 另外,本網站也提供周邊景點自動偵測服務,我們建議您允許本網站取得您的位置資訊,以開啟及使用此智慧化服務。
北埔: 新竹北埔一日遊 |2021深度旅遊首選新竹,老街美食、在地景點故事,不要錯過~
高鐵:臺北高鐵站→新竹高鐵站→搭乘「臺灣好行」前往獅山遊客中心班車→於「北埔老街」站下車→步行約三分鐘可到達老街。 北埔 新竹縣北埔鄉大坪國民小學:創立於1941年,初為「北埔國民學校大坪分教場」,校址位於外大坪集會所(外坪村)。 1956年設立內坪分班,該分班於1959年升格為分校,1961年再獨立為內豐國民學校。 在人口全盛時期,全鄉共有國小三所-北埔國小、大坪國小、內豐國小,另有北埔國中一所。
北埔: 新竹│北埔老街內姜阿新洋樓,古典寧靜的建築美學!
如果不想喫太重口味的,古早味的乾粄條搭一些油蔥與油菜,最上面擺上一片土雞肉與些許豆芽菜,滋味經典。 雖然《茶金》描寫的是北埔茶產業的故事,但劇中許多場景事實上都是在「大溪茶廠」取景的。 北埔 大溪茶廠舊名為「角板山工場」,建於 1926 年,在將茶奉為「黑金」的年代,作為臺灣製茶重鎮之一,茶廠日夜不停的運作,寫下了輝煌的歷史。 北埔2025 其實人也像茶葉一般,從一片青葉,歷經了各種淬煉,最後纔有獨一無二的滋味。 這個週末,或許可以安排一趟小旅行,到老街品嚐一杯好茶,走進歷史的時光隧道,好好感受文化的氛圍、享受愜意的漫步時光。
北埔: 北埔景點&北埔老街必玩
臺北高鐵站→新竹高鐵站→搭乘「臺灣好行」前往獅山遊客中心班車→於「北埔老街」站下車→步行約三分鐘可到達北埔老街。 在老街上可以看到不少許多道地的客家米食,不論是粄條、發糕、粿、菜包、蘿蔔糕、麻糬、糕餅、柿餅等,通通都有,至於大家在乎的口感其實說真的也都是大同小異。 北埔遊客中心不小,裡面有許多志工親切服務,還有個鄧南光影像紀念館展覽。 這邊像一個公園,許多遊客在此休息,還有幾隻超級巨大的烏龜在地上爬行,聽說是志工們養的,也讓大家看得嘖嘖稱奇。 隱藏在老街旁邊巷弄的特色文青咖啡廳老時光,不小心經過的我們,真的好喜歡這間的裝潢,也想停下來喝杯咖啡啦!
北埔: 北埔老街街道
慈天宮廟前有這一間充滿日式咖啡廳『六木珈琲焙煎所』,保留著日治時期原有的建築結構加以翻修,古樸的氛圍中瀰漫著淡淡的咖啡香氣,專業的咖啡師會在這位各位講述著這棟建築的歷史,為各位介紹著不同的咖啡豆與品種。 鄧南光是出生新竹北埔的攝影師(也是今日的北埔慈天宮),所以在這次的展覽『時代的眼珠』中可以看到相關的老照片,將過去的黑白照經過現今技術轉變成彩色的照片,好像這些照片歷歷在目生活在我們周邊一樣。 山吹舍隱藏在巷弄內,也是來到北埔老街一定要前往的文青咖啡廳,每個禮拜二跟三固定公休,所以要前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時間。 有一句話叫做條條道路通羅馬,在北埔這邊就可以說,條條道路通慈天宮,不管怎麼鑽怎麼走,都會通道慈天宮。
北埔: 北埔老街 周邊停車場
盆地周圍之丘陵地形標高大抵介於90至200公尺之間,當地居民多開闢成為茶園、果園或梯田。 目前紀念館內以介紹鄧南光簡歷為主,不定期舉辦影像展覽,也是北埔老街一帶可以過來走走的小地方。 北埔 繼續開展步伐沿著街邊巷弄漫步,這裡頭多以傳統老屋聚落為主,尤其地上的石板磚道,更是深刻的刻畫著北埔的過往風華,空氣中處處瀰漫著懷舊且浪漫的氣味。 ▼這裡也展示著不少當時所留下的懷舊老物件,洋樓就像是塵封多年的祕密寶盒,突然被打開來,而進到裡面就像是一場回到過去的時光旅行,眼前所見都是「經典」而不是復古。 洋樓建成後也成為了當時地方的第一高樓,走到陽臺還能看見周圍傳統四合院建築。
北埔: 新竹》北埔老街11大必喫美食推薦,來喫柿餅喝擂茶囉!北埔美食ptt/必買伴手禮/地圖/地址/營業時間/停車場/附近景點一日遊全攻略!
砌成的建築,走在老房子間的巷弄中,格外放鬆,還有一些氣氛佳的文青咖啡廳,走累了不妨進去休息喝杯下午茶。 搭乘客運至竹東新竹客運站,轉搭公車前往北埔/獅山/珊珠湖方向,或是搭乘計程車(車資約200元)至北埔老街。 「讓好的餐廳能夠成功,就是鄉民食堂的使命。」 我們希望能夠替餐廳,帶來許多指名而來的顧客,替餐廳帶來人潮與營業額,成為餐廳最好的網路行銷夥伴。 這間三十九號北埔擂茶,你可以直接點擂茶飲料來喝,也可以到店內去手工DIY。
北埔: 北埔美食|老頭擺客家菜餐廳。爆好喫農村菜北埔名店
然而在多年之後,姜阿新的後代經過一番努力與拼湊,成功地將此棟洋樓標回。 洋樓總共有兩層樓,房間內依然保留許多珍貴的傢俱,有許多是經過飄洋過海運回來的,屋內有許多失傳的工法,因此當時在修繕回復上相當不易。 北埔老街的機車豆花(又名好豆味豆花)只要一出現,往往大排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