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義宮蘇府王爺廟2025懶人包!(震驚真相)

,供作王爺壇,翌年此屋歸該爐主所有,所以長久以來使得原本偏僻荒蕪的北頭地區,加上海岸線的日益後退,產生許多新生地,並逐漸形成人口稠密的區域。 直到民國五十年左右,因地方人口越來越多,容做王爺新建行臺的空地已越來越難取得,所以徵得王爺的同意才於民國五十一年起籌募建廟,並於民國五十七年完成,且正式定廟名為「奉天宮」。 及至此時蘇府大王爺才由「爐主輪奉」的方式,進入有固定廟址奉祀的時代。

  • 19.蔡淑慧、江燦騰,〈從清代水師領航員到現代陸上王爺的蛻變研究導論:金門蘇王爺信仰的歷史傳播與當代變革的新探索〉,《當代臺灣宗教研究精粹論集: 詮釋建構者羣像》,博揚文化,2014,頁 。
  • 蘇府王爺為西淡水地區的漁民虔誠的供奉著,可以說是這地區最具有代表性的廟宇。
  • 蘇府王爺廟是早期油車口聚落的發展中心,這座蘇府王爺廟早在道光年間就由居民共同聚資建廟,(當時之型式非常簡樸,而稱水陸廟。) 並於清鹹豐三年向政府登記。
  • 當時駐孚砲臺(今北門鎖鑰砲臺)清軍孚將—章高元乃呈獻【威靈赫濯】匾額感謝王爺之恩澤。
  • 其中供奉蘇府王爺之商船在淡水河口發生海難,當時生還者將王爺一同請下船來暫供民家供大家一起膜拜。
  • 原禒「池府王爺廟」,民國15年被颱風損壞,重建之後改名「忠義廟」,彰顯池府王爺「忠君愛國,義氣佑民」為與祖廟有所區隔,忠義廟於池府王爺聖誕日〈農曆6月15日〉前3天舉行各項祭典。

民國40年(西元1951年)使用大陸石基,改建為閩南式華麗格局,但仍為單屋翹脊小廟。 民國55年(西元1966年)增建前殿,再以水漕連接後殿,成為深澳、雙翹脊之廟貌。 忠義宮蘇府王爺廟 現今,宮內正殿除奉祀蘇府千歲、老二帝爺及關聖帝君外,尚有觀世音菩薩、天上聖母、池府千歲、包府千歲、城隍爺、西秦王爺等眾神明。 民國12年(西元1923年)重修內部裝飾,從神龕畫楣中可觀察而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村民篤信神明能佑民保安,於是陸續雕塑天上聖母、池府千歲、包府千歲、關聖帝君、觀世音菩薩等神像來崇奉。 「福興宮」依據鄉誌記載,相傳清代漳洲有趙姓農民奉祀玄天上帝三尊,乾隆50年趙家兄弟渡臺開墾,嘉慶13年,三兄弟分家分祀,將大帝爺遷至永和村保安宮,二帝爺至磺溪村福興宮,三帝爺至新興村福興宮。 1.王俊凱,〈屏東地區迎王祭典之研究-以下淡水溪和隘寮溪流域為主〉,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忠義宮蘇府王爺廟: 忠義宮正殿虎側神龕,奉祀:虎爺將軍

依照過去的傳統,莊民在祭祀過後,便須立即遠離返家,不得觀看最後的火化王船儀式。 此乃因為焚燒王船的晦氣甚重,恐有沖犯,故王爺才特別指示,送王船時,莊民不得觀圍。 忠義宮蘇府王爺廟2025 待眾人祭拜過後,廟方人員在王爺乩身的指揮下,便將王船緩緩地抬往河畔的焚化地點安放,並在王船上頭及其周遭,堆滿供給邪靈及鬼物使用的銀紙、經衣。

相傳早年新莊常因大嵙崁溪氾濫成災,民間深受水患之苦,當時有池府王爺的王船因大水從新塭莊漂流到「茄苳腳」(以行政區域而論,今日隸屬於新北市新莊區文明裏),當地居民認為池府王爺可以鎮水患,遂於西元1776年建廟,後來增加奉祀渡船班的中壇元帥,亦即李哪吒三太子。 本研究將臺灣目前常見的王爺分成五類,其包含:行瘟與解瘟之瘟神、歷史人物、近代有功成神、陰神升格、其他等。 行瘟與解瘟之神可視為是王爺的「本相」,被認為是王爺信仰的起源,從瘟神透過「代天巡狩」神格的改造,從行瘟與解瘟之神到萬能之神。 近代有功成神,是指功在地方、廟宇、家族,對於信徒而言那不是遙不可及的人,而是現實可以有所接觸的人,包含其所生活的環境、建立的功績等,所以另立一類討論。 陰神升格類別,為大眾爺、有應公等陰神,因為某些因素,而「升格」成為王爺,或是被作為王爺祭祀;其祂類別的王爺神明,有戲神、自然神或是器物神等複雜來源或無法歸類者。

忠義宮蘇府王爺廟: 忠義宮正殿龍側神龕,奉祀:蘇府王船

最後透過與臺灣南部屏東長治的番仔寮惠迪宮、東港東隆宮的送王船儀式比較分析,藉此凸顯臺灣北部淡水蘇府王爺廟送王船儀式的特殊性,以豐富我們對於臺灣送王船儀式的認識。 彰 化 縣 鹿 港 鎮 奉 天 宮 蘇 府 忠義宮蘇府王爺廟 大 、 二 、 三 王 爺 。 屯 區 港 尾 裏 港 福 宮 – 蘇 府 大 王 爺 寶 像 。

由衙口商人施阿模奉迎分香去的,迄民國七十九年方奉蘇府千歲旨改名橋頭村奉天宮。 淡水油車口忠義宮又稱「蘇府王爺廟」,主祀蘇府王爺,是淡水油車口地區具有相當歷史的古廟,每年農曆九月九日為蘇府王爺廟祭典,有燒王船的習俗,前日九月八日蘇府王爺會遶境出巡淡海、沙崙地區。 民國100年(辛卯年)適逢淡水三芝八莊大道公駐駕淡水街莊,爐主厝位在蘇府王爺廟旁。 民國102年(癸巳年)廟體和正殿內部重建安座,煥然一新。

實際上王爺神明系統的構成,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包含在中國沿海原本信仰型態與在各地產生的變異,隨閩南移民來到臺灣後,也形成臺灣各地的王爺信仰型態。 臺灣南部的王船醮典,隨著瘟疫的逐漸減少,以及王爺信仰內涵的擴充及轉變,整個醮典的送瘟意涵,已逐漸淡化,更被凸顯的,反而是祈福、謝恩及村莊集體的淨化、更新和節慶同歡。 這樣的目的,從開始到現在,一直都維持不變,這也是該廟之送王船儀式,極具傳統特色及珍貴價值的地方。 在臺灣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的送王船儀式,主要都由雲林以南的王爺廟所舉行,其中尤以臺南為大宗,近年來,東港東隆宮的王船祭則聲名鵲起,吸引大眾的目光。 但為大家所罕知的是,位在淡水油車口的蘇府王爺廟,自清代起,皆依例舉行送王船儀式。 如是的儀式,不僅為北部地區所獨有,相較於南部地區所舉行的同類儀式,亦頗具特色及價值,故非常值得政府單位及社會大眾加以瞭解、珍視及保存

忠義宮蘇府王爺廟: 淡水忠義宮中壇元帥聖像

後因王爺神威顯赫,當地居民感念其德澤,遂於道光年間集資建廟。 民國47年,重新改建,隔年完工,並更名為「忠義宮蘇府王爺廟」。 此後50年,陸續增修龍柱、拜亭…等等,而成今日之宏偉規模。

忠義宮蘇府王爺廟: 淡水忠義宮蘇府王爺聖像

儀式多在廟的後方來進行,「過火」結束後接著是王爺「遶境出巡」的民俗活動:王爺遊行之隊伍經過各大街小巷;凡是信眾均設有香案與素果恭迎,而只要有設香案者不論其地處偏僻或狹窄巷弄;大型神轎無法到達則王爺之輦轎一定前往巡視,其意在將住聚各方之邪靈惡煞收服。 中午村民即備菜飯至廟場祭拜王爺犒賞王爺兵馬:犒軍,且有歌仔戲助陣。 在九月初九日是主祀日有犒軍、歌仔戲及最後祭典儀式「燒王船」。 蘇府王爺之燒王船與一般寺廟燒王船之盛況不同;因王爺是要將收服之邪靈惡煞等,一併用王船送走;故擇地則較僻靜,儀式中非相關人員皆不希望觀以防不利;由此可見王爺愛惜人民之恩澤。 中殿主祀蘇府王爺,從祀蘇府王爺二祖至十祖、王爺夫人、五營頭、劍童和印童(寺廟主神兩側,必配有侍神站立左右,此侍神稱挾侍或脇侍。擁有王號之主神,配劍童、印童)、同祀青山王、太子爺等,案桌下從祀獅爺。

忠義宮蘇府王爺廟: 忠義宮正殿龍側,奉祀:王船

金鑾宮主祀天上聖母,祭祀範圍為舊下茄萣莊,即今茄萣區嘉定、保定、大定、光定、吉定五村。 金鑾宮平均約每十年舉行一科王船醮典,戰後迄今共舉行過七科王醮,分別在1948、1960、1969、1974、1982、1992、2000、2012年,實際上屬不定期醮典。 馬鳴山鎮安宮位於雲林縣褒忠鄉,主祀五年千歲,是臺灣五年千歲信仰的重鎮,目前馬鳴山鎮安宮登錄有兩項民俗活動,分別為「馬鳴山五年千歲喫飯擔」、「馬鳴山五年千歲五年大科」。 除了至鎮安宮請王之外,各地更因為地理環境,或是村莊網絡的關係,發展了水邊迎王、送王船、過路香、接力迎王等多樣的祭祀型態。

忠義宮蘇府王爺廟: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蘇府王爺出生地是廣東省人士(因早期之乩童只會說臺語,可是被附身時講出來的話有些時後會用廣東話),於明朝考中進士,官位直升到七省巡按(纔有配備王船),死於福建泉州之豐頭北。 蘇府王爺落腳淡水油車口的傳說很多,但較可信的是:清代時期,往來臺灣與福建的商船很多,當時的商人大家都將自己家中供奉的神祀帶在船上膜拜,又可保佑平安順利。 其中供奉蘇府王爺之商船在淡水河口發生海難,當時生還者將王爺一同請下船來暫供民家供大家一起膜拜。 民政局長柯慶忠表示,新北市推動2030願景,以府中為美學示範基地,命名為「府中雙城」,分期推動改造計畫,融合新舊街區,串聯起板橋城市發展的脈絡。 今年民藝大街嘉年華結閤府中雙城,期望帶動商圈週邊產業發展及創新,為府中注入活力,並邀請弱勢團體參加,運用社會公益力量攜手關懷弱勢,透過春節系列活動讓民眾在這個充滿祝福的日子裡彼此關懷。

忠義宮蘇府王爺廟: 淡水三芝八莊大道公九帝聖像

築 大 肚 福 興 宮 主 祀 蘇 府 王 爺 、 玄 天 上 帝 、 關 聖 帝 君 … 為 一 座 主 祀 蘇 府 七 王 爺 、 黃 府 千 歲 的 道 教 廟 宇 … 柯慶忠指出,板橋慈惠宮為2023年北臺灣媽祖文化節20週年的主辦宮廟,北臺灣媽祖文化節是由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等縣市政府共同輪值合辦的大型媽祖信仰慶典活動,屆時能帶動府中商圈宗教文化及產業經濟發展。 6.林聖欽,〈臺灣王爺信仰文化的陸域性格初探──新竹、苗栗長興宮地域的考察〉,《地理研究》,第46期,2007,頁17-45。

忠義宮蘇府王爺廟: 王爺信仰簡介

另外奉祀天上聖母、中壇太子元帥、關聖帝君、池府王爺、溫府王爺、法主公、華陀神醫、虎爺公、五營元帥等神尊。 爰此,2017年10月,王爺信仰主題網站正式上線,除了王爺信仰的簡介、羅列國內/外各地王爺信仰的宮廟資訊之外,亦提供王爺信仰相關研究成果、案例、保存現況等各類資訊。 更重要的是,王爺信仰主題網站的資料庫係由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所延伸建置,資料庫的異動採同步更新機制,期各界能透過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瞭解王爺信仰的廣度,並在王爺信仰主題網站中沈浸於王爺信仰的深度。 蘇府王爺廟所施行的「送王船」活動,全程大約一小時,儀式簡單而隆重。 時辰一到,廟方人員與信徒先協力將紙糊的王船,在鑼鼓聲的前導下,緩慢地抬往淡水河畔的臨時法場安置。

忠義宮蘇府王爺廟: 淡水忠義宮蘇府王爺夫人聖像

於廟內雙側右側從祀王船左側從祀虎爺;中殿雙邊並設有全年為信眾服務之光明燈與安太歲等。 19.蔡淑慧、江燦騰,〈從清代水師領航員到現代陸上王爺的蛻變研究導論:金門蘇王爺信仰的歷史傳播與當代變革的新探索〉,《當代臺灣宗教研究精粹論集: 詮釋建構者羣像》,博揚文化,2014,頁 。 13.楊育霖,〈淡水蘇府王爺廟的送王船儀式〉,《全球化下臺灣宗發展之典範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灣宗教學會,2012,頁 。 4.李豐楙,〈行瘟與送瘟──道教與民眾瘟疫觀的交流與分歧〉,《民間信仰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漢學研究中心,1994,頁 忠義宮蘇府王爺廟2025 忠義宮蘇府王爺廟 。 3.李豐楙,〈王船、船畫、九皇船──代巡三型的儀式性跨境,空間與文化場域:空間之意象、實踐與社會的生產〉,臺北市:漢學研究中心,2009,頁 。 西 屯 區 港 福 宮 的 開 基 蘇 府 王 爺 • 港 福 宮 之 中 華 民 國 道 …

民國五十一年信眾再度倡議,跪拜神靈在三虔誠叩求,始獲神意允諾,隨即擇現地址同年開工,於民國五十七年竣工。 康熙二十二年(公元一六八三年)靖海侯施琅將軍安撫臺、澎之後,將護軍之湄洲聖母聖像留在鹿港供人崇拜之翌年,康熙二十三年(公元一六八四年)距今已有300多年。 • 十 一 月 十 七 : 蘇 府 三 王 爺 聖 誕 。 遷 慶 典 • 四 月 十 二 : 蘇 府 大 王 爺 聖 誕 ( 俗 稱 「 鹿 港 大 拜 … • 6 參 看 大 事 記 • 蘇 府 三 王 爺 聖 誕 千 秋 出 生 • 宋 仁 … • 6 參 看 大 事 記 • 蘇 府 二 王 爺 聖 誕 千 秋 出 生 • 道 光 …

忠義宮蘇府王爺廟: 淡水行忠宮

昔時本宮未建立固定廟址前,主祀神與配祀神的供奉方式則不同,信眾遵照王爺的指示與安排而奉祀之。 三位王爺中僅有兩位有固定祭祀的祠所,至於蘇府大王爺則每年隨值年爐主另建潔淨新屋做為行臺而逐年輪流供奉,至於蘇府二王爺與三王爺則有固定的壇址,且此二位王爺的開基祖像亦隨每年值年爐主而輪流供奉,但二王祠和三王祠則另外以檀木刻神像做為鎮殿主神而奉祀著。 忠義宮蘇府王爺廟2025 至於光復後曾於民國六十至六十二年來謁祖的鹿港泊仔寮洽義堂,目前廟方與信眾則不確定出祖何處,只知上百年前就已供奉蘇府王爺了,而且他們的呂山門下法師系統曾經中斷過,並於民國六十年前後曾聘法師施湧源前去傳授。 根據耆老傳言:鹿港洽義堂的祖廟由來,實源於洽義堂內實供奉有兩個不同來源的蘇府王爺,一位是上百年前自蘇大王壇出祖的新宮口王爺,另一位是由泊仔寮居民的先祖自大陸迎來的王爺。 因新宮口和泊仔寮一帶人數較少,本來各自角頭爐輪卜的方式供奉著,新宮口和泊仔寮的居民則提議不如兩位王爺合祀,故宮名命為「洽義堂」,取其二位王爺義氣融洽和諧相處之意,這是兩位王爺合祀供奉的原由。

十 七 日 港 福 宮 又 稱 蘇 府 王 爺 廟 , 創 宮 於 西 元1978 年 ( 民 … 文 昌 路 上 • 主 祭 神 • 蘇 府 王 爺 、 玄 天 上 帝 、 關 聖 帝 君 … , 另 稱 水 陸 廟 , 主 祀 蘇 府 王 爺 、 另 配 祀 王 爺 媽 、 青 山 … 淡水區 無極天元宮 淡水老街(中正路) 淡水漁人碼頭 沙侖海水浴場 情人橋 情人塔 油車口忠義宮 一滴水紀念館 淡水藝文中心 和平公園 淡江大學海事博物館 …

忠義宮蘇府王爺廟: 臺灣王爺信仰諸史論:蘇府王爺

為先民於百餘年前由蘆洲保佑宮分靈至五股鄉洲後村奉祀,最初由信徒爐主輪流管理,民國3年開始建廟奉祀。 忠義宮蘇府王爺廟 原禒「池府王爺廟」,民國15年被颱風損壞,重建之後改名「忠義廟」,彰顯池府王爺「忠君愛國,義氣佑民」為與祖廟有所區隔,忠義廟於池府王爺聖誕日〈農曆6月15日〉前3天舉行各項祭典。 原為五股洲仔尾地方廟,民國73年8月、政府闢建二重疏洪道隨洲後村遭拆遷移蘆洲鄉堤岸臨時孜置,民國76年灰瑤重劃區完竣後再遷至蘆洲市長安街102巷3號,民國79年11月25日舉行重建興工典禮,民國85年立廟於蘆洲市長安街106號現址。 為蘆洲重劃區之新地標,同年農曆11月14日舉行安座大典,爾後每年農曆11月12日貣至11月14日為慶祝安座週年,皆舉行三天禮斗大法會。 忠義廟 於 乾隆五十五年,自大陸泉州分香來臺 ,初時並無立廟,以爐主制在民家輪流供奉, 道光三年始建廟奉祀 。

忠義宮蘇府王爺廟: 淡水三芝八莊大道公二虎爺子聖像

鹿耳門聖母廟主祀天上聖母與五府千歲,五府千歲為大正2年(1913)乘坐王船漂來,而於土城居民拾獲留祀。 民國47年(1958)鹿耳門聖母廟與西港慶安宮戊戌科王醮期間因故退出西港香科中斷往來,至民國48年(1959),鹿耳門聖母廟自行舉辦遶境,由轄區內各聚落廟宇自組陣頭參與,遶境臺南市安南區境域。 至民國51年(1961)首次舉辦香醮,遂成為定製,此後逢醜、辰、未、戌年的農曆三月,舉辦香醮儀式,稱為「鹿耳門媽香.五府千歲醮」。

同時也將莊民的紙製替身,以及供給值年王爺及隨行神將於船上使用的木柴及鹽米,置於在船上。 由於王船本身為紙造,因此,熊熊火焰一下子便將王船燒化為灰燼。 最後,蘇府王爺的神轎與乩身,還會來回巡視,確認一切都已處理妥當。

到了民國五十七年本宮建廟後,多餘的建材便捐給新宮口王爺作為建廟的建材,當時的管理委員也都有參與廟務。 所以知其王爺由來,故會來本宮謁祖,然而後來泊仔寮一帶年輕一輩者,則不明瞭洽義堂中實有兩位不同來源的王爺,只知另一尊由先民自大陸奉迎而來之蘇府王爺。 所繡的數支錦旗來看,可知其祀神緣起至少不會晚於大正十年;而東石的新城和鹿興社區所奉迎的蘇府王爺則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有許多原屬於鹿港後寮仔的居氏,則陸續遷居到東石的新城、鹿興社區一帶,故而分別形成新的角頭祭祀區。 與新宮口、宮後一帶,北頭地名的由來傅說即與蘇府大王爺至此開基而來,即今玉順裏、郭厝裏、東石裏的範圍;而新宮口屬新宮裏、宮後則屬順興裏,上述玉順、郭晉、東石、順興四里則俗稱為鹿港的東北四里。 的神柴自海漂來,當初神柴即由鹿港東石漁民鄭和尚的先祖所拾獲,因夜發毫光顯靈而開始奉祀。 忠義宮蘇府王爺廟2025 當時便以神柴遵照王爺的指示而雕刻為大王、二王、三王的神像,並由值年爐主分別供奉著。

板橋慈惠宮主委賴春穆說,春節舉辦民藝大街嘉年華自2009年開始舉辦自今,已成為板橋地區重要的春節活動之一,期望為社會地方增添春節喜氣、傳遞媽祖博愛與良善精神,今年廟方特別準備每天限量200份的開運聖筊,民眾於活動期間至府中商圈完成指定任務即可獲得,數量有限。 忠義宮蘇府王爺廟 傳藝再現,初一安排國寶大師李天祿帶領的宛然布袋戲演出「孫悟空大鬧天宮」,還有國內知名明華園(黃字)戲劇團將在大年初五上演「財神下凡」,除了邀請大家來看戲,蘆洲忠義廟神將隊拜廟,民眾可與神將合照。 9.姜守誠,〈「祠沙」、「放綵船」考釋──兼論對明清閩臺王醮儀式之影響〉,《中華文化論壇》,第2期,2011,頁92-95。

(該匾額現今仍懸掛於廟內)事後清兵與當地居民為感謝神恩於每月初一及十五日均備水果或菜飯至廟中祭拜々這習俗沿襲至今 —-犒軍。 蘇府王爺體諒居民農務與漁務繁忙之故而將王爺之慶典訂在農曆九月初九日居民較閒暇之時,神誕祭典之前後王爺有年例活動—過火、繖境出巡、梨園搬演卲慶、燒王船…等儀式相傳至今,足證明亯民亯奉之虔誠。 因祂的神力附近居民感念其恩澤,於道光年間而共同聚資建廟(當時之形式非常簡樸,而稱為水陸廟),於1853年(清鹹豐三年)向清政府登記(後來更改為蘇府王爺廟)。 到民國47年重新改建,於48年完工即是現今之王爺廟之雛型(忠義宮蘇府王爺廟之名稱是當年更改的)。 往後40多年來陸續增修龍柱、拜亭等,而至今日的華麗景況。

忠義宮蘇府王爺廟: 淡水忠義宮蘇府王爺

其中最著名的廟宇有臺南市北門區的南鯤鯓代天府(該廟有六億打造的萬兩純金玉旨)、臺南市麻豆區的麻豆代天府(麻豆香),並列臺灣五府千歲兩大祖廟。 王爺廟,通常指有王爺安座鎮殿的大型規模廟宇,並擁有千軍萬馬在五方駐防基地為營寨。 一般認為:王爺公(千歲)是代表玉皇上帝巡察人間善惡的神祇,能為百姓驅除瘟疫與魑魅,奉旨領有尚方寶劍先斬後奏。 在臺灣或閩南有許多主祀千歲的廟宇,而奉玉旨行事之處稱為「代天府」,千歲奉玉旨出巡則亦稱為「代天巡狩」,這些廟裏的千歲一般只稱姓氏,不稱其名,共有上百餘種姓氏,稱為「某府王爺」或「某府千歲」,俗說有三百六十進士化身的千歲,共一百三十二姓。 3、由新莊往蘆洲方向走中山一路於三民路口左轉,沿三民路直走經捷運工程處到長榮路口迴轉至長樂路右轉蘆洲。 忠義廟主祀池府王爺,本奉祀於五股鄉洲後村,民國三年興建,民國73年為配合政府闢建二重疏洪道,遷至蘆洲市長安街,及今忠義廟所在地,成為附近十餘里民信仰中心,廟口小喫,更是重劃區鼎盛夜市,成為本地一大特色。

忠義宮蘇府王爺廟: 淡水忠義宮捧印將軍聖像

刻廟貌金碧輝煌,華麗無比,正殿有繁複精細的木作神龕,兩壁以大理石鐫的當代鹿港各大書畫家,名詩人的字畫詩句,更是深深吸引人的視線。 導致兩組神祇相爭不讓,而空間有限的集英堂的主神玄天上帝,因雙方皆為遠方貴賓,正不知如何排解時,傳說主神蘇府大王爺卻適時降乩趕到集英堂,經蘇府王爺排解後,六王府的六位千歲便留駐集英堂,石獅七王府便被邀請至蘇大王爺壇內駐駕,從此七王府便成為本宮的配祀客神迄今。 主祀神蘇府三位王爺的奉祀緣起主要是康熙年間因神柴主動隨海浪漂來被鹿港漁民拾獲顯現異象而供奉起來,而蘇府王爺所配祀的三位夫人則不清楚其來歷,只知自古傳衍下來便已隨王爺而被供奉。

大王爺的造型英偉為文官裝束,腳踏金獅;二王爺造型則高大威武,屬武將裝束;至於三王爺則兼具文武裝束,腳著繡花紅鞋,身材與大王爺相似。 蘇府王爺廟是早期油車口聚落的發展中心,這座蘇府王爺廟早在道光年間就由居民共同聚資建廟,(當時之型式非常簡樸,而稱水陸廟。) 並於清鹹豐三年向政府登記。 (忠義宮蘇府王爺廟之名稱是當年更改的)往後幾十年來增修龍柱、拜亭…等等而至今日的華麗景況。 另一說法則是蘇府王爺廟中的神像是從廣東來的,神像原本供奉在船上,隨船航行,保佑船上漁民,這尊王爺像就是在多家船隻中傳來傳去,一個機緣之下,蘇府王爺就隨船來到淡水,原本供奉在一般民戶,後來信徒聚資建廟,才成為今天的蘇府王爺廟。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