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習俗香港15大優點2025!內含端午節習俗香港絕密資料

各地每逢端午都習慣供端午帖子,即在門壁上粘貼各種紀念詩作,尤以嶽陽、汨羅、長沙地區最為盛行。 攸縣端午時孕婦會供奉龍舟祈求安產,富者用花幣酒食,貧者備雞酒,以竹夾楮錢,把供品供於龍首前。 嶽州除了競渡以為禳災、去疾外,又會作草船泛水,稱為「送瘟」。 湖北秭歸縣為屈原的故鄉,當地重視端午節更甚於過年,從農曆四月底就開始籌備,五月初五過「頭端午」,五月十五過「大端午」,五月二十五再過「末端午」。

  • 端午節時值酷熱的仲夏,人們全面換上以輕薄涼爽的夏裝,也會互贈衣物用品。
  • 邵武婦女端午節以絳紗為囊盛符和以五色絨作方勝,聯以彩線,繫於釵上;幼女則懸之於背,稱為「竇娘」[11]。
  • 傳說鄉民喺江上爬龍舟找尋屈原嘅遺體,不斷敲鑼擊鼓嚇走魚羣,並且將糭投入江中,以免魚蝦啄食佢嘅遺體。
  • 在順德容桂海尾村端午節會舉行「遊龍大匯」,各坊社都會派出精緻奢美的龍舟巡遊[149]。

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6][7][8]。 也有人反對《初學記》等訓端為始將“端午”解釋為“第一個午日(或五日)”,而主張“端”是“正”的意思,並以端午又名天中節、正陽節為證[9]。 香港節日好多都充滿歡樂色彩,熱鬧又精采,傳統節慶活動例如有:舞龍舞獅、飄色巡遊、賽龍舟、舞火龍、神功戲、祈福許願等。 「鬥石」是一種由兩個村莊相互擲石為戲的傳統活動習俗,原是村內的娛樂活動,後來慢慢發展成東北人過端午節的重要習俗。

端午節習俗香港: 龍舟比賽

中秋期間,全香港多處都會舉行中秋綵燈會,畀旅客同市民歡聚同慶佳節。 其中以維多利亞公園嘅中秋綵燈會規模最大,豐富節目包括綵燈展覽、傳統技藝表演、遊戲攤位同燈謎競猜等。 端午節習俗香港12大好處2025!專家建議咁做… 關帝係三國時代(公元220至280年)嘅歷史人物,係正義同忠烈嘅象徵。 位於香港荷李活道嘅文武廟,供奉關帝(武帝)同文昌帝(文帝)。 每年農曆六月廿四嘅關帝誕,文武廟都會有相關嘅拜祭儀式。 端午節期間,好多香港市民除咗品嚐應節嘅糭,亦會暢泳於碧波之中,泡泡寓意吉祥嘅「龍舟水」,藉此感受節日氣氛。

採藥製藥也是中國端午節的源遠流長的傳統習俗,端午前後是草藥莖葉成熟的日子,此時採的草藥藥性好,功效特佳,人們相信這天採的藥能醫百病[61][62][28]。 也有在端午節採茶製茶,在廣東稱為「午時茶」[7],或以藥草製涼茶、藥茶。 以針刺蟾兩眉之間,使蟾蜍分泌白色的乳狀毒液,再以竹片刮下保存,即成蟾酥,可治疔瘡、惡腫。 端午節習俗香港12大優勢2025!(小編推薦) 又有人在蟾蜍口中放進一塊墨錠,掛起晾乾,即成蛤蟆錠,可使膿瘡消散。 也有直接煮蟾蜍服用以消火清涼和預防瘡癤者[48][59]。

端午節習俗香港: 端午節

而四川地區端午節還有有「打李子」的習俗,類似其他地區的石戰,只是用的是李子而不是石頭,目的是祛病強身、孕育子女。 川西成都郊區、邛崍、大邑、蒲江、青神等地,端午節女婿需要回媳婦孃家,孃家會贈傘給女婿,以求多生兒女,人丁興旺[141][142]。 成都郫都區端午節會在望叢祠中舉辦歌會,以歌舞感激古蜀先帝保佑當地度過了瘟疫。 成都市區端午節晚上,人們會到錦江和合江亭附近放河燈和孔明燈祈福。

喺香港過春節,一樣能夠感受到唐式傳統節日嘅喜慶氣氛,可以行年宵花市、食賀年美食、去廟宇參拜等,亦有國際時尚嘅花車巡遊、光雕匯演,傳統喜氣嘅維港煙花,特色地道嘅許願節、賀歲賽馬等,各式慶典熱鬧上演。 部份地區如江漢地區、遼寧馬鞍山地區、福建漳州及泉州一帶、臺灣等地則演變為石戰,又稱鬥石、擲石戲,互相擲石而戲,有着模擬陰陽相爭、祛疾避疫的深刻民俗意涵[7][88]。 此外有些地區是以船去迎神和送瘟,有些是龍舟,也有用普通的船隻用作送瘟,在徽州地區、江西、湖北、福建、安徽祁門和歙縣等地的端午節都有類似習俗[83]。 船也不一定由人去劃,有些會用紙紮船,也有以其他物料製成龍舟或普通的船[84][85][86][7]。 端午節正是公眾假期,許多家長都可能會帶仔女遊山玩水,但大家切記不要河邊戲水,因為習俗中提及這天特別容易有水鬼,特別容易發生意外,建議可到有救生員在旁邊的游泳池。

端午節習俗香港: 城大舉行升旗儀式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4週年

上杭縣端午的龍舟競渡是用小艇縛蘆葦作龍形戲於水濱。 仙遊縣端午競渡後會弔祭戚繼光,獻紙於虎嘯潭,因為嘉靖年間戚繼光在此溺兵。 中國大陸南方部份地區及臺灣在端午有立蛋或錢幣的習俗,每到該日正午,民眾會爭相把蛋或錢幣直立於地板,據說端午節陽氣最重,可使雞蛋直立,只要能立者,代表吸取了天地的陽氣,會得到一年的好運[65]。

  • 香港漁民扒龍舟習俗也有悠久歷史,從前端午節是他們一年辛勤工作裡的一項點綴和輕鬆的好機會,他們相信龍舟具有靈性,扒過龍舟會全年順景,身體健康[151]。
  • 龍舟比賽的比賽時間也有很多種,有短距離比賽、長距離比賽等。
  • 喺香港過春節,一樣能夠感受到唐式傳統節日嘅喜慶氣氛,可以行年宵花市、食賀年美食、去廟宇參拜等,亦有國際時尚嘅花車巡遊、光雕匯演,傳統喜氣嘅維港煙花,特色地道嘅許願節、賀歲賽馬等,各式慶典熱鬧上演。
  • 今日善信會以香湯沐浴佛身,寓意以佛祖嘅智能,洗滌污濁,淨化心靈。
  • 中大亦於本年8月頒授榮譽理學博士學位予Karikó教授,表揚她對生物醫學科研的重大貢獻。
  • 江浙及黃山一帶有端午節喫“五黃”的習俗[104]。

端午節是國家法定節假日,也是首個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中國節日。 端午節是紀念戰國時期楚國賢臣屈原的節日,他為了力諫君主而自溺於汨羅江。 傳說鄉民在江上劃龍舟找尋屈原的遺體,不斷敲鑼擊鼓嚇走魚羣,並且把糉子投進江中,以免魚蝦啄食他的遺體。 在香港這座中西交融的城市,依然保留著不少端午節的傳統民俗,如舉行龍舟競渡、“放紙龍”儀式、用龍舟進行祭祀、遊龍舟水及喫糉子等。 端午節的習俗有不少都跟禳毒驅疫有關,芳香類植物如菖蒲、艾草、蘭草等經常出現在端午節相關的節俗裡。

端午節習俗香港: 糉子的種類

杭州西湖的劃龍舟是競賽龍舟圍着表演的大龍舟打轉,大龍舟上層有小孩扮演古人、神仙,下層敲鑼打鼓,之後大龍舟會拋下錢、鴨等物,小龍舟上的水手便下水爭搶。 臺灣漢人傳統上於端午節清晨會「送蚊」,先燃燒稻梗燻室,然後把楮錢放在路旁,並在門楣上懸蒲艾和插稻草,認為可以避蚊蚋,又會插代表老當益壯的榕樹枝,民間又有“插榕較勇龍,插艾較勇健”說法。 [157],學生會送紅包給老師,老師則送學生扇子。 居喪中的家庭不包糉子,而是由親友贈送,稱為「送節」,喪家則以糖為回禮。 農家會把稱為「福金」的一種金紙穿在竹竿上插在田間(代表土地神神位),他們相信可以防害蟲。

端午節習俗香港: 各地特色

龍舟競渡原是越族的祭神活動,漢魏時才與屈原連上關係。 古人將船當作送走災邪的工具,既然送邪,也就愈快愈好,於是便衍生出端午競渡的習俗了。 古代參加競渡的龍舟已很講究:船身窄而長,還有龍頭、龍尾和鱗甲等裝飾,船上結七彩,張旗傘。 競渡時鑼鼓喧鬧、鞭炮齊鳴、萬人喝彩,場面極為壯觀。 端午節習俗香港2025詳細資料!內含端午節習俗香港絕密資料 可見龍舟競渡其實也是驅瘟避邪的一種行為,其原始宗教的意味濃於悼念忠忱的愛國者。 但不論是何種形式的劃龍舟,都包含祭祀的意義[75][47][46][11]。

端午節習俗香港: 當時尚香港遇上傳統節慶

踏百草、鬥百草則是衍生自採藥之俗,[54][11][32][31]。 踏百草也衍生成遊百病和逛青等出外旅遊踏青的習俗[7]。 日本端午節在明治維新之後從農曆的五月初五日改為每年陽曆5月5日。 由於在日語中“菖蒲”和“尚武”是諧音,因此日本端午節又漸漸地變成了男孩子的節日。

端午節習俗香港: 端午節習俗

南京人在端午節會備清水一盒加入少許雄黃以及鵝眼錢兩枚,用此水洗眼,稱為「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有眼疾。 武進有夜龍舟,晚上在龍舟四面懸上小燈競渡,並有簫鼓歌聲相和。 端午節習俗香港2025必看介紹!(小編推薦) 蘇州滄浪區有祭伍子胥的習俗,2006年蘇州端午節紀念伍子胥之俗以「蘇州端午習俗」之名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産[130][129]。 浙江省桐盧縣有學童在端午節送禮給師長的習俗,稱之「衣絲」;當地又相傳此日天醫星臨空,醫家會於午時採藥。

端午節習俗香港: 香港郵政籲市民留意欺詐臉書專業

江南、吳越地區水鄉保留了許多獨具地方特色的風俗,江浙一帶較盛行紀念伍子胥和曹娥的活動。 端午節習俗香港2025詳細懶人包!(持續更新) 端午節習俗香港2025必看介紹!內含端午節習俗香港絕密資料 蘇州滄浪區有祭伍子胥的習俗,2006年蘇州端午節紀念伍子胥之俗以“蘇州端午習俗”之名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産[130][129]。 除了驅瘟去疫之外,端午節不少習俗都與龍有關,聞一多《神話與詩》的《端午考》認為這些是迎濤神祭龍圖騰的習俗,並主張端午節最初只是長江下游吳越人的節日[21]。 而一些主要習俗如劃龍舟和喫糉子也與龍圖騰信仰有關[21]。

端午節習俗香港: 香港節日

至於常見的「端午」一名,最早見於晉代周處的《風土記》「仲夏端五,烹鶩角黍」[3]。 有人認為「端五」先於「端午」,端午一詞要到唐代纔出現[4]。 有人認為最初就是端午,端午節本是午月午日的「重午」,數字紀時取代干支後,才變作「重五」[5]。 對端字的解釋也有分歧,或認為端”字是“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指“初五”。

端午節習俗香港: 端午節特色活動及龍舟比賽地點

關於五瘟神,有兩種說法,其一源於《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秋瘟趙公明、冬瘟鐘仕貴,總管中瘟史文業。」不過有趣的是,當中的五瘟神,亦被稱為五福大帝,原因在於他們是驅逐瘟疫的疫神。 第二說則指五疫神為蟾蜍、毒蛇、壁虎、蜘蛛和蜈蚣。 雄黃酒是端午節必飲之酒,雄黃具消腫清涼、解毒殺菌之效,相傳抹於額頭,可防止毒蟲相侵。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講述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嚎哭。 後人爲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爲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爲曹娥江。 糉子是用糯米、豆沙、肉餡等食材包裝成的一種食物,糉子有許多口味,比如豆沙糉、肉糉、蛋黃糉等。

端午節習俗香港: 4 菖蒲午時水入浴

也有人在衣飾上繡上五毒或把佩飾製成五毒圖案,如作為婦女的頭飾或小孩衣服圖案,取「以毒攻毒」之意[64][52]。 此外,老虎傳統上被視為可以辟邪,也可以保護小孩免受五毒侵襲。 端午節習俗香港6大好處2025!(小編推薦) 以雄黃酒給小孩擦鼻子、耳朵,或在額頭上寫上代表老虎的「王」字,據說一樣有驅毒的效能,這種風俗稱為「畫額」[59][63],還會給小孩穿上有老虎圖案的衣飾如虎頭鞋、虎頭帽、繡上老虎圖案的圍嘴等。 而把懸掛的花草製成老虎形也是以虎來驅五毒[42][43][54][16][12]。 江浙地區又流行掛老虎彩色版畫驅邪[7][60][65]。

唐玄宗醒後病即癒,就召畫師吳道子依其夢境畫「鍾馗捉鬼圖」,成品竟與玄宗夢境一模一樣,於是人們就把鍾馗奉為治邪之神[68][69] ,並於端午節前後繪製鍾馗畫。 到了清代以來,江南蘇、浙一帶的居民大都在農曆五月於大門或堂中掛鐘馗圖一月,以期驅邪除害、祛兇引福[53]。 銅錢左方排列「五毒」,手持寶劍的鐘馗聳立於錢幣的右旁,「敕令」兩字鑄於方孔之上,蘊含著斬除妖孽、懲罰邪惡之意[70]。 端午節習俗香港7大好處2025!專家建議咁做… 投糭入汩羅江救屈原是香港端午節最耳熟能詳的由來說法,古人多以竹筒裝米投入江中,後來漸漸演變成以竹葉和葦葉包糭,食糭也成為香港端午節特色之一,不過糭的形狀、大小及餡子都因各地風味相異。

端午節習俗香港: 香港城市大學

好多餐廳又會推出復活節嘅主題菜單,麵包舖、蛋糕舖更會精心烘製可愛嘅白兔、雞仔造型包點,維妙維肖。 香港出產嘅月餅,除咗傳統嘅蓮蓉口味,重有千變萬化嘅口味,有世界首創嘅冰皮月餅,重有充滿地道風味嘅芝麻豆花、香滑奶茶、雪糕月餅、軟心餡料嘅流心月餅、名貴嘅黑松露菌月餅、法國鵝肝月餅等。 上海糉在北方、上海及上海周邊流行,採用經生抽和老抽醃製的糯米製作,呈焦糖色調,味道濃鬱。 當地甜糉一般以豆沙為餡,而鹹糉則灌入鹹火腿和鮮豬肉。 民間又流行掛五時圖,又稱五毒符,是繪上蛇、蠍、蟾蜍、蜥蜴、蜈蚣圖案的紙,用以防止毒蟲作怪[41][11]。

端午節習俗香港: 端午節 龍舟

隨著龍舟慢慢朝著運動界別發展,世界各地開始有不同的國際級賽事舉行,除了端午節外,於香港你也會看到高水平的龍舟比賽。 踏入復常的一年,大家都可於今年可於毫無顧慮地出走看看六月端午節龍舟比賽,帶齊一家大小趁趁熱鬧。 除了食糭及賽龍舟外,你知道端午節還有這些特色冷門習俗嗎? 端午節習俗香港6大分析2025!專家建議咁做… 端午節習俗香港2025必看攻略!(持續更新) 端午節的由來除了悼念屈原外,原來還有軀邪避疫的說法! 立即看看以下2023香港端午節指南,龍舟比賽詳情、端午節的由來及特色習俗你都可以在此找到。

實際上,關於端午節禁忌,並沒有這麼一說,因為節日本身並不是屬於喜慶類別,更大的意義在於祛除瘟疫和邪氣。 根據部分地方傳統,在端午節當天,溺死鬼最為兇猛,如果在這天游泳,很容易就會被找去做替身。 端午節習俗香港9大優勢2025!(小編貼心推薦) 部分地區會用糉子投入水中,避免溺死鬼捉活人做替身。 端午節係紀念戰國時期楚國賢臣屈原嘅節日,佢為咗力諫君主而自溺於汨羅江。 傳說鄉民喺江上爬龍舟找尋屈原嘅遺體,不斷敲鑼擊鼓嚇走魚羣,並且將糭投入江中,以免魚蝦啄食佢嘅遺體。

端午節習俗香港: 2 紀念楚國詩人屈原

相傳古代吳越人認爲自己是龍的傳人,每年五月初五舉行祭圖騰儀式,以求來年風調雨順、大豐收。 後來他們還有在這天划着獨木舟拜訪親朋好友的做法。 高興時就即興舉行獨木舟賽,慢慢演變成今天過端午節這種習俗。 朝鮮半島的端午(英語:Dano (Korean festival))除了驅瘟之外,還是一個慶典,是祭天的時候,民眾共同參與的傳統祭祀活動,祈求豐收。 各地區都把端午節本土化,並以各自的名字稱呼這個慶典,例如:天中節、重午節、端陽、五月節、戌衣日、水瀨日等。 人們會在這天喫車輪餅糕、櫻桃,喝醍醐湯、舉行「端午茶禮」。

女子會在這天跳板舞(韓語:널뛰기)、盪鞦韆、用菖蒲水洗頭,又有進行假面舞劇、韓式摔跤、跆拳比賽等活動[163]。 而在江陵,傳統上稱呼端午節為「水瀨日」(수릿날)。 端午節習俗香港2025懶人包!(小編推薦) 韓國在端午日這天在江原道江陵市所舉辦大規模巫教祭儀、山神祭與等一系列結合巫俗、儒道教地祝祭活動江陵端午祭,由於保留了大量的原始信仰、民俗遺風與傳統文化,在2005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

切記不要送整串糉子給人,因為習俗上「吊肉糉」有上吊輕生的意味。 龍舟衝線的一剎那固然緊張刺激,但其實起步階段更為關鍵,比賽中的首五槳是團隊精神的最大指標。 團員們「槳頻」一致、同步加速向前,是龍舟競賽中最引人入勝的畫面。 香港新聞網10月3日電 昨天(2日)是香港“雙節”長假期最後一天,不少外遊的市民陸續回港。

端午節習俗香港: 端午節食物

婺源端午節傳統上不喫糉子而喫鴨蛋,當地人稱蛋為「子」,端午喫「子」意味着自己是「龍子」,父母會給小孩做端午服、端午帽[134][135]。 新昌縣的雄黃酒、丹砂酒除抗疫外,還有「開眼」的意義[11]。 不少地區如湖口縣、金谿縣有迎鬼船之俗,不下水,但登高埠,遊街市[84][85]。 徽州巖寺鎮附近,端午節有跳鍾馗的民俗表演來藉此除害降福。

端午節習俗香港: 4 紀念孝女曹娥

而五代人馬縞的《中華古今注》則提到漢代宮中又有賜官員腰帶的習慣[30]。 艾草象徵着招百福,因為是一種著名治病的藥草,常用針灸療法,相傳只要懸掛在門口,便可使整家人身體安康。 菖蒲是天中五瑞之首,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葉片呈劍型,相傳只要插在門口,便可以逢凶化吉。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