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位在高海拔的嘉義縣梅山鄉,是高山茶最早開墾的區域,有少數老字號製茶廠把閒置的曬茶場規劃為露營地,那在露友的心中有如「限量席次」般珍貴。 除介紹嘉縣成為農工大縣的歷史脈絡,縣長也化身考官,以趣味方式與學童進行快問快答;翁章梁說,盼透過走讀計畫,讓學生認識茶與咖啡的生長環境與製程過程,瞭解嘉義縣農業大縣在臺灣扮演著重要角色。 嘉義梅山太平社區+龍眼社區+瑞里社區兩日遊的行程規劃,給想欣賞太平雲梯夜景,尋找梅山魅力的朋友們參考。 因此,井頂咖啡茗茶莊園提供了很有趣的咖啡濾掛包製作DIY,讓旅人們親手體驗咖啡竹編環保爐烘豆,從甩豆、脫殼、挑豆、木炭烘豆、冷卻、研磨、包裝等步驟,通通自己動手體驗。 沒有賣龍眼的龍眼社區在農村再生的投入下,讓遊客們更容易親近這個高海拔村落,走訪龍眼村看美麗山景,好好的品味阿里山茶和阿里山咖啡。
- 嘉義縣的梅山鄉舊稱為「梅仔坑」,顧名思義是梅花遍野的一座山,也認為以「梅山」之名能與南投縣竹山、臺北市松山並稱,「湊成松竹梅,豈不美哉」。
- 因店家剛好座落在海拔1200公尺至1300公尺之間的山腰處,地形緣故經常被山嵐給包圍,形成雲霧繚繞的美景,因而得名霧裡村。
- 這裡提供的沖泡茶具外型相當特殊,有別於一般茶壺,看起來非常精緻時尚,而每一壺茶都可以持續回沖個三到四次,茶香依然甘醇、飽滿。
- 有趣的是,近年有人使用空拍機拍攝這片竹林,意外發現竹林鳥瞰的景觀猶如一顆「心」,意外的發現也讓竹林觀景民宿多了不同的故事與意義。
走進梅山太平老街,老街中的房舍充滿著歷史風韻,居民就地販售許多農產品及美食,有咖啡、冰淇淋、茶葉還有梅山當地的農特產,彷彿走進山產的轉運站,店家重複性很低,是一條蠻有特色的老街。 太平老街雖短,但隨著時間與天氣的不同,風景也有不一樣的感受,無論是陽光普照、或者是雲霧繚繞的雨天,慢慢走、慢慢逛,都能感受不一樣的百年老街氣氛。 從最近很夯的嘉義梅山太平雲梯,開車來到龍眼社區大約15分鐘車程,是距離太平雲梯很近的順遊農村社區嘉義梅山旅遊路線。
嘉義梅山_振?製茶所: 太平雲梯:在雲端漫步的臺灣最高景觀吊橋
瑞峯村位在海拔1100公尺之間,居民世代以植茶葉及咖啡為主要產業,過去鮮少有旅客光臨,是一個充滿生活感的山間聚落。 但近年來不少旅客愛上這片純淨之地,開始慕名而來,而峯麟山咖啡於是將原來的茶廠空間重新打造,成為旅客到此品嚐、體驗咖啡與茶葉的空間,旅客可以在峯麟山咖啡品嚐咖啡,也能體驗自己烘咖啡豆的樂趣。 有別於其他咖啡業者提供的設備體驗,峯麟山咖啡捨棄卡式瓦斯爐,改提供龍眼炭炭火搭配結婚迎娶時過火爐的設備給旅客體驗,不僅多了一絲樂趣、也讓咖啡豆多了開運的意涵。 來到瑞里社區的青葉山莊,除了好喝的咖啡之外,還有關於咖啡的相關知識解說,在老師的講解之下,一同來認識咖啡世界的奧妙之處。
第一站嘉義縣的旅程,邀請黑沃咖啡與在地三大咖啡莊園代表,雅慕伊咖啡莊園浦瀚文、晞野咖啡莊園浦強生、奎咖農莊石智奎,共同引導學子認識咖啡的原鄉及企業社會責任。 本站主要分享旅遊、美食、寵物、綜合生活等,寫文章風格不走浮誇路線,而以真實的目光、溫暖的筆調,用有趣的說故事方式,訴說人生足跡的點點滴滴。 嘉義梅山_振?製茶所2025 井頂咖啡茗茶莊園有自家種植的阿里山咖啡豆,為了讓遊客們瞭解一杯咖啡,從咖啡樹上結果開始到成為一杯香醇精品咖啡之間,是要經過多道處理程序才完成的。 在龍眼林茶體驗比賽茶評鑑的品茗方式,用五大面向品評茶,外觀、香氣、滋味、水色與葉底,感受不同茶所蘊含的甘甜,也更加了解臺灣茶的美好。
嘉義梅山_振?製茶所: 龍眼林茶(大自在民宿)、龍興宮、二尖山步道(嘜走步道)嘉義版抹茶山、井頂咖啡茗茶莊園、富摩咖啡莊園
潘逸塵說,太平村看似遠在天邊,但只要撐過令人七葷八素的三十六彎(其實也才十二公里),立馬就登上海拔一千公尺,氣溫涼爽很適合消夏避暑。 第四屆亞洲步道大會徒步嘉年華昨日在猴硐遊客中心揭幕,由新北市市長侯友宜與臺灣千里步道協會接待日本宮城縣代表團、韓國濟州偶來基金會、… 美國愛達荷州食品製造及高科技方面表現亮眼,臺中市與愛州首府樹城市於106年8月締結友好城市,市長盧秀燕5日與美國愛達荷州州長李睿德(…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像有些觀光區的餐廳為了省成本是採用料理包,林韻茶園(漫行林韻茶禮工作室)的餐點都是現點現做,端上桌時每一道還熱呼呼的,喫起來也格外的美味,更可以喫到老闆的好手藝。 嘉義梅山_振?製茶所2025 嘉義梅山_振?製茶所2025 老闆曾服務於澳洲和加拿大的中餐廳,而老闆娘說:避風塘炒雞是店家的超人氣單品,而蘇式紅燒肉則是招牌菜色,當餐點端上桌時我們驚呼連連,因為這個份量非常多,價格以觀光區來說也算很便宜,重點是在山裡可以喫到如此精緻、澎湃的料理真的很不容易。 嘉義梅山_振?製茶所2025 由於林韻茶園(漫行林韻茶禮工作室)僅開假日時段,加上山區提供用餐的店家其實不多,尖峯時段往往一位難求,如想用餐建議先預約訂位前往,因為店內座位數不多,以免千里迢迢跑到店裡卻撲了個空。
嘉義梅山_振?製茶所: 反「國嘉隊」選民投不下去? 嘉義縣長選舉結果「賭爛」票暴增
來到嘉義梅山,春天有櫻花、梅花、紫藤花可以欣賞,夏天跟著螢火蟲的尾巴,走進親山步道,延伸進森林、竹林及茶園之間,享受滿滿芬多精的洗禮,即便是冬天,來到梅山找一間看得見山巒景緻與雲海的茶屋,靜下心來,細細品茗,用茶香療癒一年的辛勞。 嘉義梅山_振?製茶所 本篇介紹嘉義梅山鄉的梅山一日遊可去的梅山景點、交通、美食、嘉義住宿,讓我們一起登入雲端之上的平靜世界。 這裡有令人身心舒暢的嘉義版抹茶山二尖山步道(嘜走步道)、固色古香的三合院龍眼林茶工場、梅山龍眼竹林祕境、還有香噴噴的阿里山咖啡莊園等我們拜訪。
嘉義梅山_振?製茶所: 嘉義牡蠣今年死殼爆量蚵農慘賠 水試所籲降低放養密度
相比於直衝老街與雲梯的目標式旅行,長日慢度的露營旅行更是認識一座山的最好方法。 下次,別再熱鬧一番就匆匆下山,就待下來與大自然深度交往吧。 追雲海、日出最快的捷徑就是住進阿里山的風景裡,加上太平老街在一旁,附近步道任選,還能收集小百嶽,這趟露營絕不無聊。 相較於中北部露營地的發達,阿里山區因為大部分是國有地,加上山上平坦腹地的面積小,使得具規模的露營地並不多。
嘉義梅山_振?製茶所: 聞著咖啡香去旅行 嘉義推動咖啡產業有成
🚄 高鐵:嘉義站搭乘高鐵至嘉義站後,轉乘公車前往市區轉搭嘉義縣公車:「107 梅山-太平、7304 嘉義-梅山、7306 梅山-民雄、7307 梅山-北港、7315 嘉義、瑞峯、7323 嘉義-梅山 」。 愛好攝影的潘逸塵熟悉山徑步道,是個找點高手,常開著四輪傳動休旅車帶露友看美景。 他說,梅山大峽谷、龍宮瀑布、望風斷崖、仙人堀等景點都相距不遠,二日時間開車兜兜繞繞就可以概略集點完成。 為了讓身心障礙者更認識公部門提供的服務,新北市勞工局特別邀請本身即為肢體障礙者的網紅「椅人」,以第一視角開箱「職業重建服務中心」。 此次旅程中,將邀請精品咖啡品牌-黑沃咖啡與在地三大咖啡莊園代表:雅慕伊咖啡莊園-浦瀚文、晞野咖啡莊園-浦強生、奎咖農莊-石智奎共同引導學子認識咖啡的原鄉及企業社會責任。
嘉義梅山_振?製茶所: 嘉義縣飲料 代理
這是我第二次來到茶叄代,每次來都覺得再一次打開了茶葉的密碼,在傳統之間認識了茶農的日常、認識茶葉的製作過程。 這次參加的是茶叄代推出的新體驗「調茶」,依據個人喜好與風格的不同,讓人一步一步製作出屬於自己的風味茶,在調茶的體驗中,也能瞭解茶葉與佐料的特性,只要一點點搭配的不同,就能組合出不同的風味火花。 竹林觀景民宿位於一片孟宗竹林深處,而這片竹林則是民宿主人的阿公、阿嬤所種植。 嘉義梅山_振?製茶所2025 在兄弟分家之後,民宿主人選擇回到這片充滿回憶的竹林生活,並重新打造了竹林觀景民宿,提供品茗、餐飲及住宿環境,讓來到山裡找尋自我的旅客有一個能夠遠離世俗、塵囂與煩憂的祕境之地。 位於瑞里人的信仰中心「源興宮」對面有一家小小的名字很可愛的小餐館「小公主咖啡」,提供旅客簡餐、火鍋、咖啡及系列飲品,用餐環境小巧可愛,是不少旅客上山來瑞裏都會選擇光顧的咖啡廳。 嘉義梅山_振?製茶所 如果在三月紫藤花盛開的季節,小公主咖啡也是一處賞花的私房景點,坐在咖啡廳裡、欣賞滿開的紫藤花瀑布,光想就絕美。
嘉義梅山_振?製茶所: 嘉義市茶葉 批發及製造
嘉義縣的梅山鄉舊稱為「梅仔坑」,顧名思義是梅花遍野的一座山,也認為以「梅山」之名能與南投縣竹山、臺北市松山並稱,「湊成松竹梅,豈不美哉」。 「梅山」對於許多人來說都略感陌生,因為嘉義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阿里山」,除了市區緊鄰民雄、大林屬嘉義生活圈一部分比較熱鬧之外,其餘都是為處於山上的小聚落。 他補充,老街上有柑仔店與小農菜攤,季節鮮筍與野菜是名物,健行孝子路步道可順便採購當晚野炊食材;當然若是隻想「簡單露」或「方便露」,老街上也有各式風味食肆與便利超商,不怕餓著。 短短兩、三百公尺的太平老街,剛剛好的熱鬧與便利性,成了營區的補給中心。 在振峯製茶所新營地擔任管理員的潘逸塵,在嘉義市區經營一家老字號印刷廠,四十多歲受國外影集影響迷上露營,買了自走式露營車全臺跑透透。 嘉義梅山_振?製茶所2025 丈母孃見他剋制不住愛往山上跑,便介紹他到梅山,沒想到在太平國小一露成主顧,現在每週末都來,幾乎成了半個梅山人。
嘉義梅山_振?製茶所: 嘉義梅山清海美食城|特金金牌獎總舖師掌廚用料實在價格公道|近梅山公園
這趟到嘉義梅山兩天一夜的旅程,承錠晚上雖然並不是住在大山自在民宿,而是隔天早上纔到此參加龍眼林茶比賽茶的體驗。 不過參觀完這裡古色古香的民宿環境,還有後方隱藏版的竹林祕境與一整片茶園後,承錠下次也想來這裡住上一晚! 但或許不少人都不知道,原來發酵程度和製作手法都會影響到茶葉的風味呈現。 漫行林韻茶禮工作室前身為千大製茶,是在地傳承超過三十年的製茶工廠,現在第三代返鄉接棒後,將傳統茶廠重新改造包裝,在2018年創立了「林韻茶園」。 旅客報名透過林韻茶園的導覽課程,透過數小時時間體驗採製茶葉及茶葉評鑑體驗課程來更深層認識茶葉的樣貌。 三代老闆和闆娘都是高餐大畢業,兩人將自己所學與經驗結合在課程中,讓人認識茶葉之外,也分享自己在家裡可以如何泡茶及加工製作茶飲品,更介紹了不少市面上茶飲的祕辛,原來茶可以這麼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