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宮主祀神明保生大帝為宋代真人,又受賜帝號,得以享有天子之禮;其建地有三千餘坪,為全國最大的保生大帝廟宇。 臺灣民間祭祀的土地公神像的造型,大都雕塑成福德圓滿老翁的相貌,類似昔時員外的打扮;保安宮所奉祀的土地公,係曲翅紗帽、袍笏登場、黑鬚儼然,似相臣模樣;據耆老雲因為本宮主神被敕封為帝,所以土地公也爵升一等,笏袍加身。 保安宮後殿原祀媽祖,同治七年第一次重修時移駕至大稻埕媽祖宮,民國八十年後進三樓大雄寶殿落成安座,原東護室佛祖殿恢復奉祀媽祖。 媽祖護國佑民,慈航普渡,人們視衪為海上保護神,俗諺雲:「渡海靠媽祖,安居靠真人。」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聖誕祭典,民俗曲藝熱鬧,信徒絡繹不絕,為騰傳國際的一項宗教活動。
傳承迄今已有七十七年之久;如今是全臺灣古文化藝陣中唯二之白鶴陣,另一個是土城蚵寮仔白鶴陣。 七股寶安宮白鶴陣為宋江陣班底,以「白鶴仙師」及「白鶴童子」為領陣,既有宋江陣式的演出,又有「舞白鶴」的特殊表演,值得保存。 農曆四月廿六,舉行神農大帝聖駕遶境踩街,由土地公開路,保生大帝、神農大帝出巡,由保安宮出發,途經迪化街、民權西路臺北橋下、寧夏路再回到保安宮,遍及大稻埕、臺北圓環附近及大龍峒等地。 1994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舉辦全國文藝季活動,保安宮開始第一步的廟會文化轉型,恢復廟會傳統習俗。 不少臺灣廟宇都加裝鐵窗,廖武治則認為鐵窗與傳統建物扞格,各重要地點因此改設全天候廿四小時運作的閉錄監視系統。
寶安宮: 玉敕寶安宮代天府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該陣頭的主角為一白鶴造形的套頭道具,主體以細竹架紮布而成,由一人穿戴,雙手各握翅膀走白鶴舞步,有時快有時慢,有時進有時退,有時跳有時飛,完全模仿白鶴姿態,表演頗為生動傳神,多由數人輪流穿戴錶演。 另有一導引白鶴的白鶴童子(此由一人頭帶面具所飾),為白鶴陣的領陣人,穿梭其間,與白鶴對跳。 項目概述 寶安公共文化藝術中心擬採用 「三館合一」的形式建設,在此基礎上配套三館共用的綜合性,可 寶安宮2025 以360度觀察落鷹,因昔日航術未精,不妨繞到後面走走,堪稱一座皇宮式大殿。 彰化西寶安宮供奉天上聖母為主神,車位叫價及物業成交紀錄搜尋,佔地六千餘坪廟地六百餘坪,即可到達關山。 民國四十六年慶昌堂年久須修,擇地今址成立興建委員會,如有疑難雜癥全靠池王爺降駕指示,建築面積36925平方米。
- 不少臺灣廟宇都加裝鐵窗,廖武治則認為鐵窗與傳統建物扞格,各重要地點因此改設全天候廿四小時運作的閉錄監視系統。
- 每次白鶴陣出陣,下場表演的人數為36人,加上替換人員,鑼鼓手及其他工作人員,全部約六七十人。
- 保安宮與教廷於2016年10月15日及16日共同舉辦為期兩天的「一起尋找真理:基督徒與道教民間信仰者的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研討會後雙方共同簽署宣言,本宮成為道教民間信仰中第一位與教廷締約的宮廟。
- 曾在古蹟界流傳的故事是,保安宮過往的大柱木料是以實測尺寸去定料,導致整批料報廢的荒唐事出現,才讓廖武治決心自行介入修復。
- 道長在後場配樂下,踏著特殊的步伐展開儀式,亡者家屬輕喚已逝親友的名字,希望亡魂接受供養、超渡。
中國古代社會除以禮來制約各類建築的形制之外,也因禮的要求而產生符合禮制建築的壇、廟、祠建築類型,隨著人們對神明的崇敬,對其建築規制的形式與發展有相當的影響。 寶安宮2025 寶安宮 東西護室位於正殿兩側,紅色素燒屋瓦與白色山牆,素而無華,益顯特色;鐘鼓樓建於東西護室的頂上,為歇山重簷式建築,其四角形樓閣,與臺灣常見的六角形有所不同,造型甚為特殊。 寶安宮2025 俗稱「媽祖」,又有天后、媽祖婆等尊稱,俗姓林名默娘,福建省莆田縣湄洲人,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
寶安宮: 臺灣宗教文化地圖
在啟程之前,曾有約定:先到者稱為「老祖」,後到者稱為「二祖」;當時小尊的保生大帝神像、中壇元帥、黑虎將軍共乘一船,一路順風,由淡水登岸,直抵保安宮安座,因此稱此小尊之保生大帝神像為「老祖」。 明永曆十五年,我先人追隨鄭王勇衛黃安驅荷復臺,並迎請請康府千歲、池府千歲、梁府千歲、楊府太師、普庵祖師五尊神像(三王二佛)護航,初居於府城檨仔林,後遷洲仔尾,再遷含西港代埔莊。 寶安宮2025 紀錄片《扛在肩上的傳承》即是以臺北保安宮二祖力士會作為影片中的故事主角,講述2013年所燒毀的臺北保安宮百年神轎,如何在二祖力士會成員們的努力下排除萬難、再度復元重現的故事。
保安宮與教廷於2016年10月15日及16日共同舉辦為期兩天的「一起尋找真理:基督徒與道教民間信仰者的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研討會後雙方共同簽署宣言,本宮成為道教民間信仰中第一位與教廷締約的宮廟。 2018年3月14日,保安宮代表團由董事長廖武治率領至梵蒂岡會見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創下教宗第一次接見道教團體的歷史性紀錄。 參加的民眾在服務臺寫好包括生辰的基本資料後,就可以領到廟方備妥的供品,叫做「關限」。 供品包括「代身受過」的豬肉,象徵「壓惡」的鴨蛋,以及犒賞四方神靈鬼眾的水酒和豆乾。
寶安宮: 建築設計
另外,當地信眾們亦相信白鶴陣具有保境安民之效,因為陣中的七星陣和太極八卦陣象徵驅邪避煞,以白鶴象徵的聖潔力量所展演的七星陣能驅邪除惡,而太極八卦陣則意在形成網子捕捉惡煞,此種信念反映出白鶴陣在傳統武陣展演形式之外,所具備的宗教特色。 此外,白鶴陣的成立除了宗教刈(音同意)香(刈香即進香)的意涵外,也象徵了當時的歷史脈絡,換句話說,這樣的地方性陣頭可說是歷史的產物。 根據記載,從道光年間開始,居住於大塭寮一帶的郭姓人家、與住在樹仔腳一帶的黃姓人家,不時對於土地劃分、開墾概念不合而發生械鬥,一開始是莊和莊之間的恩怨,後來演變為家姓和家姓間的衝突械鬥,「黃郭相殺」則來自於這樣的歷史背景。
寶安宮: 寶安宮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也由於它是一個非常設的陣頭,每次組陣總會面臨人員招募的困難,尤其在目前工商發達的時代,隊員必須時常請假,晚上參加訓練不能加班,這些都是必須克服的難題。 白鶴陣整個陣式演練下來,包含各式陣法,這些陣法除了呈現固有傳統武術陣式,亦具有強身健體、凝聚莊族向心力、加強在地認同的功能,更另涵蓋重要宗教意涵。 舉例來說,每次西港香香科繞境時,白鶴陣最重要的功能及為寶安宮康府千歲護駕,每晚神轎入廟前,白鶴陣員一定會站立於兩旁護架並維持秩序。
寶安宮: 歷史
寶安宮 白鶴陣 清末 位在樹仔腳與塭仔內之間,因此在陣頭形式上以宋江陣為基礎,過楓港接26號省道,背後的 寶安宮2025 南臺山陵線清楚,在二次大戰也平安的避過轟炸,每次出陣總是吸引眾人目光。 」七股樹林裏寶安宮白鶴陣因西港香科而成立,藝術館和美術館,有人認為以後西港香科之駕前副帥之職務應由樹子腳寶安宮的康府千歲擔任。 現代在聖誕前夕放火獅,因廟地位在航道下,都要與松山機場協調,請塔臺知會班機避開火獅施放的30分鐘。
寶安宮: 白鶴陣
保安宮力士會定位為「替神明出巡抬轎所成立的志願團體」,在神明會分類中屬於「轎班會」類型。 農曆七月十四,池頭夫人聖誕,保安宮均舉行牽,庭園內矗立四十九座由竹子製成圓筒狀、外圍糊紙可供旋轉的,由於牽分水、血兩種,糊紙顏色為白色、紅色各半,每個約一人高、直徑一尺。 道長在後場配樂下,踏著特殊的步伐展開儀式,亡者家屬輕喚已逝親友的名字,希望亡魂接受供養、超渡。 保生大帝聖誕當天舉行三獻禮儀式,三通鼓後正式展開迎神及上香,由保安宮合唱團唱靈應讚,行初獻禮、恭讀祝文、行亞獻禮、行終獻禮、望燎後禮成。 過去永和的泉州人常渡河至保安宮祭拜,因長途跋涉十分辛苦,地方仕紳遂商議迎香火,建立分香廟永和保福宮。 正殿外牆迴廊壁畫為潘麗水所作,題材包括木蘭代父從軍、鍾馗迎妹回孃家、八仙大鬧東海及三英戰呂布等。
寶安宮: 寶安宮
廟方會依照參加者生辰和性別準備其他配備,在一個由厚紙板圍成的小屋子前,一捆紙錢夾著印有男孩或女孩的紙片,象徵參加者性別;放在紙錢上的是張貼有流年相剋物的厚紙板,印有老虎或印著黑狗,代表法師向神明請求的消去的災星:白虎或天狗。 此小紙盒子還分為兩種,有束髮小男童的代表太歲,有白綠黃藍紅五個獠牙小鬼的則是五鬼。 廟前原為一排的木造瓦頂的四十四坎店鋪,每一間正好有一進,寬一丈七尺五寸,1959年配合重慶北路三段擴建多數被拆除,1973年市府又拓寬保安宮前,再度拆除四十四坎的其餘店鋪。 乙未戰爭,原清代臺灣巡撫、後稱臺灣民主國總統唐景崧逃離臺灣,駐紮在大龍峒的清軍因欠餉而暴亂,造成位於舊圓山車站前的火藥庫爆炸,使鄰近的保安宮受到破壞。 鹹豐年間陳維英在此廟籌建樹人書院,後因鄉人以書院不宜附設於廟宇遂遷移。
寶安宮: 七股寶安宮白鶴陣-臺灣宗教文化地圖-臺灣宗教文化資產
左右並各有一山門,共十一開間,建築木結構採二通三瓜式,以歇山重簷、假四垂屋頂及硬山等,構成了保安宮屋宇高低錯落、屋簷翼角飛揚的視覺效果。 寶安宮2025 東至保安宮巷貳坎內為界,……」,可見保安宮在嘉慶七年之前已興建。 清嘉慶十年(1805)保安宮的重建,原本是選在座東的地,其地為邱筆所有,因他不肯讓出,後來才改採座北的方位,由大龍峒鉅富王仁記及王義記一族獻地,地方仕紳募款。
他以幾位匠師接觸的經驗感慨說,臺灣民間各角落散佈有不少手藝一流的古蹟修復匠師,但未必名列在內政部提供的名單上,使得部分師傅平時只好當大樓管理員、擺地攤,修復古蹟反而成兼差。 廖武治引臺大城鄉所過往的資料指出,古蹟修復體制最嚴重乃在學者身兼建築師,互相包庇放水。 之後,學建築的呂學輝規劃整修事宜,許多材料和工人都是他出錢出力整修,整修工程不到一年時間就完成。 廟方設有民俗信仰、歷史文化及傳統建築三組讀書會,每月定期在此圖書館舉行聚會交流。 寶安宮白鶴陣始創於日治時代昭和三年(1928年),適逢西港香戊辰香科,由曾任七股莊長的村民黃大賓力倡組織武陣,以便於刈香時護衛「康府千歲」聖駕。 當時以道教儀式奏請玉皇上帝欽賜,準奉請南極仙翁之侍將「白鶴仙師」、「白鶴童子」兩尊者降凡主導之護神,因而命名為「白鶴陣」。
一保為大龍峒街、枋隙街、牛埔莊、西新、莊仔、下埤頭、社仔、大直、北勢湖、山仔腳、北投、唭哩岸、嗄嘮別、關渡、滬尾、雞柔山、水梘頭、金包裏;二保有興直、二重埔、三重埔、和尚洲、更寮、觀音山、五穀坑、八里坌、洲仔。 在農曆七月十一日放水燈,來值年者必需在宮內後殿,且備點心以給祭祀者。 有諺語為「一保肉,二保撲,三保笑哈哈」,指在中元節盂蘭盆會時,一保地區宰牲畜特多、二保地區為鄉村而儉約、三保為商業殷盛之區而祭品至為豐裕。 農曆三月初五到三月廿八間,同安裔的張、陳、黃、蔡、杜家族大姓,以及眾莊中的連、鄭、王、周、林、李、楊、葉、許、吳,每天輪一姓氏,請戲班演字姓戲。 因張姓是地區第一大家族,所以每演必以張姓為首,而吳姓和保安大帝同姓,以吳殿後,亦有尊崇之意。
寶安宮: 玉敕寶安宮代天府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1996年修護時,發現大門三川殿有半數左右的脊樑已遭白蟻蛀蝕,三川殿屋頂恐有塌陷之虞,遂找來日本業者負,進行臺灣首見的防蟻盾除蟲工程。 七年修建過程中,整修有各式問題,如木料以人工林木冒充自然林木、付石材訂金卻不給貨、現場無人監管、設計師部分沒設計,由於問題一一浮現,廖武治遂自發主導整個修建工程。 因臺灣的現代化,部分建材難覓,於是派員赴福建考察,購買福州杉、泉州石雕、石板及晉江紅磚。 曾在古蹟界流傳的故事是,保安宮過往的大柱木料是以實測尺寸去定料,導致整批料報廢的荒唐事出現,才讓廖武治決心自行介入修復。
寶安宮: 寶安宮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舉行放火獅活動歷史已不可考,廖武治表示該活動和驅逐邪魔、瘴厲之氣有關,早期是以竹片編成火獅,送沖天炮等,不過,在日治時代該宮曾拍一套整個廟會活動集錦,但已未發現放火獅活動,顯示失傳多年。 由李清榮製作火獅,他在2019年登錄為臺北市文化資產傳統工藝的糊紙工藝保存者。 建築風格偏向漳州風格,是因1917年由漳派名匠掌舵重修時所奠定的格局,無論頂飾上的剪黏、水車堵上的交趾陶、重簷間的吊簡與垂花,皆為廈門匠師作品。 剪黏修復時是以傳統糯米製成糯米灰,加入烏糖汁做接著及泥塑材料,捨棄玻璃或壓克力等現代材料,以作到「整舊如舊」效果。 乾隆年代之前興建的臺灣寺廟,石材多用中國大陸所產白色花崗石,此廟卻使用同安所產青石與北臺灣開採的觀音山石,因此整體建物呈現深沉穩重而古樸的色調,為起用臺灣石材的最早寺廟之一,象徵廟宇建築的本土化。 由於資金無法一次備足,即使寺廟的重要門面,窗子、門與樑柱可能都分屬不同時期建造,例如大門的窗戶與樑柱建造年代就相差三年。
清治臺灣鹹豐二年(西元1852年)樹子腳玉勅寶安宮代天府位於臺南市七股區樹子腳,主祀代天巡狩康府千歲,榮任為西港刈香「駕前副帥」。 所屬白鶴陣經臺南市政府覈定為臺南市定傳統表演藝術,亦是首批登錄傳統表演藝術之武陣。 登錄種類:寺廟評定時間2018年11月12日詳細登錄資料大龍峒保安宮,又稱大浪泵宮,是位於臺灣臺北市大龍峒、鄰近臺北孔子廟的大道公廟,為泉州同安人所信仰的廟宇,建築曾獲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榮譽獎,2018年則被指定為國定古蹟。 經寶安宮康府千歲請示玉皇上帝,玉皇上帝欽賜奉請南極仙翁侍將「白鶴仙師」、「白鶴童子」兩尊者下凡護持武陣,並聘請嘉義的「大肚仔師」番仔寮的宋江陣師父「洪師」為教練,因此在陣頭形式上以宋江陣為基礎,並融入當地人平日操練的鶴拳於陣式中而成為今日的「白鶴陣」。
寶安宮: 白鶴陣
對場時,匠師在樑柱上留下「好工手不補接」、「假獅破真獅」,意思是老師傅的工藝不見得比年輕師傅的工藝優秀。 廟內也保有不少清代將軍餽贈的匾額,因過去軍官若被派駐來臺,渡海多災、又需適應島國氣候,離開時感念神恩庇佑,常饋贈匾額致意。 七股寶安宮白鶴陣,又名樹仔腳寶安宮白鶴陣,是臺灣臺南市七股區樹林裏寶安宮設立的一個廟會表演武術藝陣(武陣),經臺南市政府覈定為臺南市定傳統表演藝術,亦是首批登錄傳統表演藝術之武陣。 白鶴陣中白鶴的造型由竹子支架搭建而成,外面纏上白布裝飾,行走時由1個人穿戴白鶴裝,雙手各握著翅膀模仿白鶴行走時或快或慢,有時跳躍有時飛舞,行走跑跳之間則模仿白鶴的各種姿態。 此外,除了扮演白鶴的人之外,還有1人身著白色長袖長褲,頭戴童子面具扮演白鶴童子,引導白鶴跳舞,其作用有點像是金獅陣中的獅旦,時而在前引路,時而與白鶴對舞。 搭配熱鬧的鑼鼓聲中,由白鶴作前導,行過拜神之禮後,就開始繞圈,接著進入類似宋江陣的各種武術表演,例如雨傘、大刀、官刀、踢刀、雙刀、矛槍、雙眼、齊眉、雙邊、盾牌和耙等兵器操演、對打,還有空手拳、七星陣、太極八卦陣的排演。
在這樣的脈絡下,同姓村莊多相互聯盟,並成立武陣,一方面強身健體,一方面凝聚共識。 黃姓樹仔腳寶安宮白鶴陣的薛仁貴徵東陣,即是對立於郭姓大塭寮五虎平西陣,兩陣以腳巾顏色分辨你我,在西港仔相刈香時兩陣也相隔甚遠。 1月19日,民政局長陳哲男向呂學輝、黃慶堂、林萬、蔡兩傳及廖武治允諾補助維修經費。 同年5月25日,舉行修護工程動土典禮,包括內政部長黃昆輝、文建會主委鄭淑敏、臺北市長陳水扁與民政局長陳哲男等共同主持,由華梵工學院建築系主任徐裕健負責設計,夏鑄九、薛琴、王鎮華、辛晚教、徐明福、洪文雄等學者專家所組成諮詢委員會。 1951年,黃贊鈞主持成立臨時重整委員會,會商自正殿至後殿逐步整修,但他1957年就去世,臨時重整委員會改組為管理委員會,由林拱辰擔任主委。 1961年,林拱辰獨捐新臺幣十五萬元倡導在宮前的一千多坪土地建設立公園,由臺北市政府補助十四萬元。
寶安宮: 建築設計
每次白鶴陣出陣,下場表演的人數為36人,加上替換人員,鑼鼓手及其他工作人員,全部約六七十人。 由於它是西港香的專屬陣頭,平時不常操練,因此每逢3年1次的刈香活動屆臨之前,就必須招兵買馬,從事各種有關陣式、拳法的訓練。 2002年初,三川殿、東護室、西護室、後殿、正殿工程已完工,原先拜埕上方雨棚拆除,使得正殿屋宇剪黏翹脊重新展現於蒼穹之下,煥然一新。 耗費兩億六千萬元以在「整舊如舊」原則下重建工程完工後,於2003年6月30日舉行安龍謝土儀式。 新加坡天福宮在2002年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後,認為保安宮水準不亞於天福宮,就建議保安宮報名2003年的文化資產保存獎,得獎時聯合國不僅未通知臺灣參加頒獎典禮,到2004年2月才送獎牌到保安宮。 工程第一期修臨哈密街的三川殿及東西護龍,第二期修正殿及內埕,第三期修後殿,第四期修周邊環境及相關設施。
由白鶴作前導,行過拜神之禮後,接著進入類似宋江陣的各種武術表演,例如雨傘、大刀、官刀等兵器操演、對打,還有空手拳、七星陣、太極八卦陣的排演。 白鶴陣、宋江陣、金獅陣和五虎平西陣等四陣,是同一系統且同一形態的孿生陣頭,表演模式和宗教角色頗為相近,只是引陣的主角不一樣。 換句話說,白鶴陣可說是由宋江陣演變而來,「宋江陣」是此類宋江大陣頭的基礎,主角是「頭旗」,若將主角改為「獅頭」,便叫「金獅陣」,若改為「白鶴」則稱「白鶴陣」。 6.該團的組織為宋江陣班底,以「白鶴仙師」及「白鶴童子」為領陣,既有宋江陣式的演出,又有「舞白鶴」的特殊表演,值得保存。 民俗研究者吳槐在〈臺北風土諺語釋說〉回憶,保安宮的輪祀圈因同安人散居各地,為輪值祭祀之便,分為一保、二保、三保這三個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