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臺南武德殿的建築式樣為日本傳統的社殿建築,但材料則為新式材料(鋼筋混凝土、洗石子)。 其坐北朝南,二層樓高,左右各寬四開間,而主入口則位於二樓,須爬樓梯方能進入。 一樓是各種附屬服務空間,兩側有次入口,而二樓西邊為武道場,東邊為劍道場,而北邊則突出做為祭壇。 修煉劍道的同時能培養孩子們自律守紀的習慣,對長輩、對師長有禮貌亦是學習劍道最重要的目的。 桃園龍潭武德殿︰建於1937年(昭和12年),歷史建築,預計規劃為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古蹟修復中暫停開放。
- 現任嘉南藥理大學觀光系助理教授,長期投入建築文化資產研究,曾發表「臺灣日治時期武德殿建築之研究」、「武德會與武德殿」等相關論文。
- 第2代臺南武德殿自日昭和11年(西元1936年)2月動工,歷經8個多月,同年10月初演武場及大弓場的主體建築皆已竣工。
- 入母屋破風開五個長方形窗,並有龜甲形懸魚飾,上點綴以花形浮雕。
- 也因此大日本武德會在二次大戰後,被GHQ(駐日盟軍總司令部)視為鼓吹軍國主義及激進民族思想的組織而下令解散,甚至連劍道、柔道等傳統武術,也都曾一度遭到禁止。
- 一樓是各種附屬的服務空間,兩側皆有次入口,二樓西側為武道場,東側為劍道場,北邊突出處則是祭壇。
- 1652年為荷蘭人所建,初稱為「普羅民遮城」,為行政商業中心。
自2015年「大目降文化園區」揭牌起,將新化街役場、新化武德殿、楊逵文學紀念館、新化老街,及其周邊已修復的老宿舍羣,一路延伸到虎頭埤風景區等全數納入園區內,串聯整個新化地區古蹟、文創和自然景觀,帶動在地深度旅遊發展。 知道武德殿源自於新近成為臺中市歷史建築物臺中刑務所演武場,該會場有介紹臺灣的武德殿與演武場,知道臺南武德殿是臺灣現存的武德殿中規模較大且在設計與施工品質上較高之後,也就對它相當好奇。 臺南武德殿位於友愛街南側忠義國小校區內,坐北朝南,以入口為中心,左右各面寬四開間,二層樓高,鋼筋混凝土仿木構造,入母屋上突出破風形式成十字脊複合屋根,正脊脊吻為鳩尾,垂脊鬼瓦收頭。 臺南武德殿 入母屋破風開五個長方形窗,並有龜甲形懸魚飾,上點綴以花形浮雕。
臺南武德殿: 臺南文學館SHIHMEN RESERVOIR
臺南武德殿為日本宣揚其傳統武道之場所,建築特色為整棟建築是用鋼筋混凝土模仿傳統木構造做成的殿堂,現為忠義國小禮堂。 臺灣的武德殿建築外觀往往具備日本傳統社殿建築之意象,具有日式屋頂與瓦作,部分甚至在鬼瓦上飾以象徵武德會的「武」、「武德」文字紋或武德會紋章,屋身則有較多之變化。 而1930年代以後所建的郡、市級武德殿,大都具有類似的形貌與格局,如現存彰化武德殿即為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代表案例。 1.高鐵臺南站:轉乘高鐵快捷公車-臺南市政府,約30~40分鐘車程,至建興國中(孔廟)站下車,沿南門路往北步行至友愛街左轉,沿友愛街步行三分鐘抵達忠義國小禮堂。 新化武德殿混和了木造與混凝土磚造,若只看屋頂、側面、後面與內部,還稱得上是中規中矩的日式建築。 但它的立面卻是一面刷上黃色的磚牆,而且有著圓窗與弧形曲線的邊緣,充滿了20~30年代的「裝飾藝術」特徵。
位於友愛街南側忠義國小校區內,座北朝南,以入口為中心,左右各面寬四開間,二層樓高,鋼筋混凝土仿木構造,入母屋上突出破風形式成十字脊複合屋根,正脊脊吻為鳩尾,垂脊鬼瓦收頭。 臺南武德會演武場原設於大正公園(今湯德章紀念公園)東側,兩廣會館之北,即所謂第1代臺南武德殿。 第1代臺南武德殿自興建完成後,即作為臺南武德會支部才遷移至新武德殿。 原演武場則作為警察射擊的靶場,及至日昭和12年(西元1937年)8月原在安平的臺南史料館遷移至此,並在11月1日開幕,乃將館名改稱「臺南市歷史館」。
臺南武德殿: 臺灣熱門目的地
從建築規模來說雖然比不上臺南、高雄這類在日治時代屬於州廳級的大型武德殿,但從外觀到設施的設計都充滿了巧思,是座獨步臺灣的武德殿。 在臺灣各地有許多建造於日治時代的「武德殿」,作為日本傳統武術修習及比試的場所。 如今這些武德殿有許多已被各縣市列為古蹟,也有些雖具有歷史建築身份卻未受重視亟需整修。 以下介紹這些不論外觀或內在都十分特殊的「武德殿」,以及它們的日本淵源。 武德殿旁的紅磚牆連接的,更是府城的一級古蹟「孔廟」兩者間還有步道可以相通,僅有一座矮到不行的籬笆相隔忠義國小就這樣自然的用古蹟當禮堂、當圖書館,又能和臺南一級古蹟比鄰而居。 眼前這座雄偉的建築是「臺南武德殿」,當初日本人在臺灣各地建造了不少「武德殿」主要是用來訓練柔道、劍道及推廣武士道精神,這也是日治時代的古蹟。
每每只要經過府前路與忠義路的紅綠燈,一定會被這座充滿日本味道的建築物所吸引,不過因為臺南古蹟不少,我也就一直沒走進來好好細看,原本以為只是故意建成日式風格。 的這塊土地在日治時代是為「臺南神社」,1946年臺灣光復後改成忠烈祠,神社外苑則改建為臺南市立中學(今大成國中),而忠義國小原本的位置是在目前大成國中所在,1953年因為市立中學人數太多,所以兩校互換位置至今。 臺南武德殿2025 原臺南武德殿位於臺南市中西區,全名大日本武德會臺南支部武德殿,建於昭和十一年(一九三六),是臺灣目前現存最大的武德殿建築。 此建築由當時的臺南州廳土木課營繕系所設計,設計及施工品質都相當良好。
臺南武德殿: 日本武道場竟然在學校-臺南武德殿與孔廟
臺灣現有的武德殿大多獲得指定為古蹟或歷史建築,並被視為具有觀光潛力的景點,不過在時代脈絡已經改變,且缺乏武術文化的環境下,這些原本作為習武場所的武德殿要如何規劃經營,才能發揮其價值,也是各地文化、觀光主管機關的一大考驗。 後來才知道,這棟日式建築也是小有來歷,它建於日治昭和11年(西元1936),原名是「臺南神社事務所」,而重新整建之後目前作為忠義國小圖書館使用。 原臺南武德殿,全名為大日本武德會臺南支部武德殿,是日治時期大日本武德會為推廣武道所建的道館,位於臺南市中西區,為臺南市定古蹟,現為臺南市中西區忠義國民小學的 … 對於歷史古蹟的保存,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副教授林承緯表示,戰前傳承延續或透過硬體建築傳世至今的建築構件,都是為了豐富文化及歷史的重要元素,如今以包容的心回顧武德殿這段過去,更能形塑臺灣文化不一樣的厚度。
臺南武德殿: 景點資訊
2003年起臺南市忠義小學內的武德殿與高雄鼓山的武德殿陸續開始修復恢復原本日本武藝訓練場所的功能,再加上南投縣史館 臺南武德殿 (原南投武德殿) 於1999年大地震受損並於2000年展開重修機制,全臺灣的武德殿建築再度向日本取經,填補東洋建築修建的知識斷層,逐城逐鎮被發現的武德殿也進行前所未有的修復。 2014年年底,因高雄旗山武德殿決定將原本因1994年後失火暫時修繕為玻璃屋頂的現狀,改回日本黑瓦屋頂結構。 這些回歸原本日治建築原貌的修復計劃,替臺灣島上曾經存在的東洋建築歷程留下重要文化資產保護的裡程碑 (圖2-3)。 生活在臺灣北部的筆者我,求學與工作的生活圈裡,大多武德殿早已消聲匿跡,偶而到古都臺南或北部桃園大溪老街上旅遊,才會見到這零星的武德殿景點。 但在2013年因為一則新聞,殘破的彰化二林武德殿因為警察局搬遷而意外被發現,才讓筆者開始深入瞭解這曾經被大眾遺忘的近代日本典型習武空間其實散佈全島,也因此開始展開一年多以來逐城逐鎮般地探訪與記錄它們目前的狀態,而這篇文章則是這段時間的部分記錄的累積,做為跟讀者分享的曾經影響近代臺灣建築的一個大唐建築復興式的重要文化資產。 落成於1924年(大正13年)的新化武德殿,原做為新化瘧疾防遏事務所,後於1936年改為武德會臺南支部新化支所演武場,供軍警、學生及青年團練習柔道和劍道使用,臺灣光復後即做為警察眷屬宿舍,直到2006年登錄為歷史建築,並於2012年修復完成開放參觀。
臺南武德殿: 臺南孔廟
特色短評:二層樓高,洗石子處理基座、紅磚牆身、屋頂三部份所構成,西側沿建築線約二米高圍牆,東為原臺南州廳(今國立臺灣文學館),北乃中西區圖書館,三者共同形塑出中庭,園內綠草如茵。 特色短評:鶯料理為日治時期臺南的夢幻料亭,燒鰻飯讓人津津樂道。 現在的鶯料理亭沒有料理,重現廣闊雅緻庭園景觀及通透傳統日式建築空間,並展示與原鶯料理相關工作服、布簾、料理用刀等文物。
臺南武德殿: 臺灣第一隻, 無爭弽 開箱
日治時期,武德殿外還有弓道場,由此看出當時日本人重視武術及武德教育的一面。 其建築式樣為日本傳統的社殿建築,鋼筋混凝土及洗石子為建材;主建築分為屋頂、屋身及基座三部分,屋頂是歇山頂,兩側置有博風板,屋脊呈現十字型,正脊的脊吻為鴟尾,屋身也有仿木構造而突顯的樑柱及釘飾。 門廊的屋頂是唐博風式,主建築前後皆有迴廊設置,欄杆也是仿木構造型,門窗皆是平拱式樣,充分顯現出日本人喜愛木質建築的風格。
臺南武德殿: 【臺灣篇】 臺南武德殿 大弓場舊址
武德殿對於大部份現在生活在臺灣島上的人是一個相對陌生的建築名詞。 這建築曾經是臺灣島上大城小鎮裡都具有大唐東洋建築特色的習武、練習體能的場所。 因為在二戰後一直到公元2000年後開始,才開始有第一棟在臺南的古跡以武德殿之名「個案性」地復原。 在這段長達半世紀的歲月裡,武德殿如同跟日本在臺灣所蓋的神社一樣,因政治敏感而遭隱姓埋名被挪做它用,或甚至大量被拆除。 特色短評:臺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簡稱B16,已成為臺南市極具指標性及特色的建築物,提供文創展演、產業媒合及藝文人才互動交流平臺,另外也規劃許多DIY手作課程,成為創意生活美學的實踐場域。
臺南武德殿: 臺灣文學館
特色短評:吳園與板橋林家花園、新竹北郭園、霧峯萊園號稱「臺灣四大名園」,尤以仿飛來峯之景最為引人。 整棟建築為巴洛克建築風格,其中柳屋(現為十八卯茶屋),是臺南少數僅存的日治時期食堂之一。 特色短評:臺鹽日式宿舍為當代知名建築師森山松之助所設計建造,現取名「夕遊靜泊行館」,提供鹽創商品客製化服務,在此細細品味著檜木香氣,在日斜樹影下享受恣意的午後時刻。 1652年為荷蘭人所建,初稱為「普羅民遮城」,為行政商業中心。 建築為三座略為方形的臺座相接而成,1886年改建成飛簷紅瓦,有文昌閣、海神廟和蓬壺書院等,自創建之初迄今三百多年來,樓房之增修次數頗多,然其於臺南市所扮演之角色,卻一直是十分重要。 我喜歡這裡的小徑,一條介於忠義國小與孔廟之間的小徑,相對鄰的一邊是孔廟 , 一邊是忠義國小的生態池與武德殿。
臺南武德殿: 臺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二樓西邊為武道場,東邊為劍道場,還有方道場,而北邊作為祭壇,此竟然是忠義國民小學的禮堂,這也太屌了吧! 但很可惜的是因為是小學的禮堂,平常上學是沒有開放的,只有假日纔可以入內心欣賞喔! 拍照發現屋頂好特別,經文獻資料查詢原來武德殿建築是採訪唐歇山式屋頂,19條屋脊形成屋頂,其中正脊兩端到屋檐處,中間有折斷1次,像是「歇」了一歇,當時日本人則稱為入母屋式屋頂,因而得名。
過去是日治時期時的大日本武德會為了推廣武道所建的道館,現在則是臺南忠義國小的禮堂。 臺南武德殿 原臺南武德殿也是臺灣現存的武德殿中規模較大且在設計與施工品質上較高者。 忠義國小禮堂原為日治時期臺南武德殿,設計者為臺南州廳土木課營繕係。 武德殿為日本宣揚其傳統武道之場所,當時在臺灣各大城鎮均設有類似之設施,今天尚留存的,除臺南外,尚有臺中武德殿、彰化武德殿、高雄振武館、旗山武德殿等,其中當以臺南武德殿規模較大,建築設計及施工品質均較高。
然而曾遍佈日本全國的各地武德殿,目前留存的數量已不能算多。 雖然這些武德殿鮮少成為遊客的焦點,但卻是紀錄著日本獨特武術文化和歷史的寶貴資產。 大日本武德會以警察及地方官員作為主要的會員招收對象,發展組織,很快的茁壯成一個龐大的財團法人,也在各地建立了分會及武德殿。 隨著戰爭年代的到來,大日本武德會被納入官方管理,由首相及各大臣擔任正副會長,成為政府轄下的組織。
這棟日式建築即是原臺南武德殿,完整保留日本風格的建築外觀,現在則是忠義國小的大禮堂。 臺南新化武德殿,在2006年5月已經公告登錄為臺南著名的歷史建築,近期又被規劃為大目降文化園區,很適合平假日過來,走走散步或做休閒活動。 臺南武德殿 臺南武德殿過去是日本武道館,是臺灣現存的武德殿中規模較大且施工設計品質高,最特殊而且最具代表性。 在日治時代,這股尚武之風也吹到了臺灣,大日本武德會很早就開始在臺的發展,依附在警政系統下,於全臺各地都創建了分會及武德殿。 臺灣的武德殿在全盛時期曾多達70座以上,時至今日,還殘存的建物,含同用途的監獄、學校演武場,約在15座左右。
臺南武德殿: 文化部
而在五年後,在臺灣臺北、臺中與臺南也成立了武德會委員部,更在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正式成立「大日本武德會臺灣支部」,在臺積極推廣武道。 這座武德殿在戰後原屬於警察局所有,在2010年就被指定為歷史建築。 但是10年過去了,各地的武德殿陸續修復完成成為當地的新亮點,這裡卻依然任其荒廢,使這座蒙塵的寶物被許多人嫌棄為妨礙開發的障礙。 臺南武德殿 雖然多年來已有學界進行了研究調查並提出修復再利用計畫,更有許多文史工作者與地方有識者不斷給予關注,但最後也只能等待主管機關有所作為。
臺南武德殿: 「臺灣最美飯店」票選出爐!花蓮理想大地、淡水福容超狂5連霸
臺南武德殿現址位於友愛街南側忠義國小校區內,座北朝南,雖然建築式樣為日本傳統的社殿建築,但材料則為鋼筋混凝土、洗石子的新式材料;建築特色為整棟建築是用鋼筋混凝土模仿傳統木構造做成的殿堂,不但樑柱鬥以水泥灌注,雕刻花飾也以翻模方式做成。 以新材料及新技術營建社殿式樣,西元1930年代曾在日本風行一時;從空間來看,1樓為辦公處所、2樓入門原為神龕,做為朝拜所在地,左右則分別各為柔道場、劍道場。 在臺南孔子廟園區外圍散步時,靠近忠義國小的校區處,有一棟宏偉的日式建築佇立在眼前,令人彷彿來到日本國度。
也因此大日本武德會在二次大戰後,被GHQ(駐日盟軍總司令部)視為鼓吹軍國主義及激進民族思想的組織而下令解散,甚至連劍道、柔道等傳統武術,也都曾一度遭到禁止。 原臺南武德殿座向為坐北朝南,有二層樓高,左右各寬四開間,主要入口處位於二樓,需拾階而上纔可入內。 一樓是各種附屬的服務空間,兩側皆有次入口,二樓西側為武道場,東側為劍道場,北邊突出處則是祭壇。
臺南武德殿: 微思客》失而復得的大唐東洋建築 臺灣武德殿
1895年是日本開始統治臺灣的年份,正好也是同一年,在京都成立了一個名為「大日本武德會」的團體。 大日本武德會以發揚各類傳統武術,用武藝培養國民美德為主要宗旨。 所經改建後都成了校園設施,還能瞧見孔廟古璞的紅磚牆,它讓我感覺這裡彷彿不是在臺灣而在日本,很有味道。 原來新化基督長老教會,共經歷過三次建築沿革,1915年設教時是租用閒置牛稠聚會,後因不堪使用而遷至發起人李照耀長老住家聚會。
另入母屋破風開五個長方形窗,並有龜甲形懸魚飾,上點綴以花形浮雕。 空間規劃採日本傳統社殿規制與風格,一樓為各種附屬服務空間,二樓主體空間西面為武道場,東是劍道場,北突出作祭壇。 主入口唐破風軒亭設於二樓,面南向國小操場由三方柱成一組支撐上方楣樑,承接頂部唐破風屋頂。 整體建築由基座、屋身、屋頂三個部分構成,地面一樓為基座,等距開方形窗,以利採光,表面洗石子處理為主,仿石造水平勾縫分割立面,質感厚重、沉穩,上承出挑陽臺,形成二樓迴廊,外牆大面積開口處理,上設固定窗,下為對開門,樑柱節點有以柳腳行為底之花形浮雕飾。 建築特色 武德殿整棟建築是用鋼筋混凝土模仿傳統木構造做成的殿堂,不但樑柱鬥以水泥灌注,雕刻花飾也以翻模方式做成。
臺南武德殿: 孔廟文化園區「臺南孔子廟」
目前臺南武德殿混和西洋式建築,加上日式東洋的風貌,真實感受時光造就了文物建築古蹟歷史價值。 全球因疫情蔓延而無法搭機出國,大推來一趟,偽出國首選臺南古都,有如日本京都體驗深度旅遊,老房子 臺南武德殿 老建築物座落城市充滿文化底蘊生命厚度,有溫度的美好時光慢旅行,三道門~建築美學,藝術賞析,臺南中西區古都文化景點之旅。 武德殿為日本宣揚其傳統武道之場所,當時在臺灣各大城鎮均設有類似之設施,今天尚留存的除臺南外尚有臺中武德殿、彰化武德殿、高雄振武館、旗山武德殿及新化武德殿等,其中當以臺南武德殿規模較大,建築設計及施工品質均較高,當時在外苑除了武德殿外尚設有大弓道場。 (照片來源: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位於友愛街南側忠義國小校區內,座北朝南,以入口為中心,左右各面寬四開間,二層樓高,鋼筋混凝土仿木構造,入母屋上突出破風形式成十字脊複合屋根,正脊脊吻為鳩尾,垂脊鬼瓦收頭。
二次大戰後,臺南武德殿改為臺南市立中學與忠義國小的禮堂,於民國八十七年(1998年)6月26日被指定為市定古蹟。 「武德殿」的建築原型,係融合劍道、柔道、弓道等武道場於一建築組羣中,最大的突破在於創造出同一室內演武空間中,一半供柔道、一半供劍道使用的全新使用形態,並以簡單的半戶外走廊聯繫弓道場,以及宿舍、浴場、俱樂部等附屬服務空間。 同樣位於大高雄地區的旗山武德殿可說是臺灣文化資產建築修復的一個經典案例。 建於1934年的旗山武德殿是一座以鋼筋混凝土為牆柱結構,加上木造桁架與黑瓦的建築。 新化武德殿融合傳統日本社寺與現代化的建築模式,主要使用檜木為建材,三層式的屋簷,採木搭磚牆式的結構建成。
從殘破不堪的外觀來看,依稀還是能判斷,這座武德殿的建築風格可能類似高雄武德殿,被醜陋鐵皮覆蓋的,是入母屋造樣式的屋頂,還有著洋風的紅磚外牆與羅馬柱式,屋簷下甚至隱約可看到拆除的唐破風留下的弓形痕跡。 雖然有著傳統黑瓦的「入母屋造」屋頂,以及入口處的大型唐破風,但支撐唐破風及屋頂的,卻是具有微膨收分線的羅馬式託次坎圓柱與方柱,以及洋風的紅磚與洗石子牆面,屋頂桁架也是金屬構造。 臺南武德殿 的大弓場是臺灣文史上較容易找到的舊弓道場史料。 臺南武德殿 身為弓道迷的我們當然也要來朝聖一下,只是現今的臺南武德殿,僅剩下武德殿主體,可以透過下方由網友提供在Google的街景地圖上360度的風貌。 腦海中還停留在充滿恬靜日式風情的圖書館一通過中庭,眼睛卻立刻又被另一座宏偉壯觀的建築抓住。
在新化當地,鬥蟋蟀比賽是地方的傳統活動,豐榮社區的鬥蟋蟀比賽更是相當有名的地方民俗。 新化區公所極力打造蟋蟀的故鄉,票選出蟋蟀為代表吉祥物,利用吉祥物美化花盆、老街的店招、造型路燈等,成為新化街景特色。 〔記者張聰秋/彰化報導〕縣定古蹟的彰化市武德殿最近變得非常明亮,不少民眾發現,原來是廣場前4棵大樹突然「消失」了,沒有濃密樹蔭遮擋,視野更加清晰,砍樹行為遭質疑砍過頭,彰化縣文化局澄清絕非亂砍,真相在於樹幹已被大量白蟻侵蝕成中空,顧及安全和維護古蹟只好砍除。 高雄旗山武德殿︰建於1934年(昭和9年),是臺灣唯一沒有文化資產身分的現存武德殿,現為旗山武德殿藝文中心。 特色短評:日治時代的五棧樓仔,不能錯過的就是坐流籠,電梯樓層顯示是旋轉指針式的,另外就是看頂樓的鳥居神社,也是全臺僅有,還有美軍轟炸留下的彈孔清晰留在牆上,可真是超重量級古蹟百貨公司。 交通資訊:火車站南站搭乘88路府城巡迴線(往臺南火車站)、99路安平臺江線(往七股鹽山)公車,於「林百貨/鄭成功祖廟」下車,再往前步行。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