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撤臺後,神社日漸荒蕪,直到一九六二年由天主教會購得該地,兩年後教堂落成,卻仍刻意保留鳥居、石燈籠、狛犬等遺跡,「我們留下歷史,也希望各文化能和平共處。」在教堂服務近四十年的瑞士籍神父戴宏基笑著說。 這座於一九五九年由西班牙籍戴剛德神父親自設計興建的天主堂,採臺灣較少見的哥德式建築形式,正面的角塔、玫瑰圓窗,側面的尖拱窗與上端尖塔,迥異於本地多數中西融合式天主堂,彷彿巴黎聖母院的縮小版。 原籍中國陝西、五○年代共產黨鎮壓天主教後輾轉來臺的李少峯神父,天性幽默開朗,被部分教徒暱稱為「瘋子」。 1872年在小東城門外,建造2層樓高的聖多瑪斯聖堂。 1889年又在今中山路段以640元購買中式房屋一座,內有房廳10餘間,可充臨時聖堂、道理廳、神父與傳道員宿舍之用。 此外又另購臨近一大片土地,以備新建聖堂,後經過與官府交涉,以蓋2層樓為限,如願完成聖堂之興建,天主教臺南教會從此奠定鞏固之基礎,這就是目前中山路天主堂的前身。
十年後,開始發展到中部,第一位傳教士來到中部者是吳神父,他在臺灣傳教六十年,創建中部教會,至今教友猶記念不忘,他的功勳在臺灣傳教史上是不可泯滅的。 臺南天主2025 圖片來源:聖母聖心主教座堂網站祭天殿,其實就是一般教堂內的禮拜堂,各地天主教會的主要儀式的舉行地點,而這上面寫著大大的「祭天殿」三個字,其實想想,這三個字很符合禮拜堂的功用。 鹽水天主堂的歷史並沒有太久,1955年德國籍的胡國臨神父為了傳教,建起一棟以木材為主結構的教堂,之後多次擴建,一直到1986年完成主體建築「祭天殿」,就成為現在我們看到的鹽水天主堂。
臺南天主: 臺南後壁區,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
聖座將臺南市、澎湖縣(和當時尚存在的臺南縣)劃出高雄監牧區,成立臺南教區,羅光神父擔任教區首任主教。 目前臺灣的天主教會設有1個教省、1個宗座署理區,均按照政治的行政區劃來劃分。 教省之下分為7個教區(包含1個總教區做為教省之首府),均為中華民國內政部立案之宗教財團法人。 天主教會及團體在臺灣的社會服務、醫療與文化、教育等方面有一定的貢獻。 臺南天主 各大政黨包括中國國民黨和民主進步黨等都有致力與教廷發展外交關係。
- 原籍中國陝西、五○年代共產黨鎮壓天主教後輾轉來臺的李少峯神父,天性幽默開朗,被部分教徒暱稱為「瘋子」。
- 寬敞的空間、祭壇、兩旁的木頭長椅,和其他教堂無異,但一根根紅色的楹柱,以不同的字體寫著書法對聯,甚至連臺灣廟宇常見的「白菜葉」柱頭、木雕雀替都一起出現。
- 教堂旁邊另建造了聖母亭,古典造型的六角亭中安放了中華聖母與耶穌像,衣著也從傳統聖像的簡樸裝扮,換上雍容華貴的精美華服。
- 位在臺南後壁無米樂社區內的「菁寮聖十字教堂」,由普立茲獎得主-佛萊德.
- 圖片來源:聖母聖心主教座堂網站正確答案左邊數來第五個人,身穿紫衣的那個,他是頭上唯一沒有光環的人,代表他出賣耶穌失去了門徒的資格。
『天主教臺南教區中華聖母主教座堂』位於延平郡王祠對面,他特別的地方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他是中國式建築,但是是天主教的教堂。 把南臺灣特色天主教堂/菁寮聖十字教堂/鹽水天主堂/中華聖母主教座堂/玫瑰聖母堂/萬金聖母聖殿,串連周遭的景點,讓旅遊不再是走馬看花的行程。 位在臺南後壁無米樂社區內的「菁寮聖十字教堂」,由普立茲獎得主-佛萊德. 臺南天主 波姆在1966年設計的菁寮天主堂,採預約制入內參觀,進入內部不可拍照,請尊重宗教信仰的規範,請勿在教堂內部喧嘩嬉鬧。
臺南天主: 天主教臺灣總修院 Taiwan Catholic Regional Seminary
後菁寮天主堂,金字塔造形,傳說靈感來自稻草堆。 由一座圓錐尖頂意指與天同高的型式,創造出宗教建築的新意境。 後壁鄉教友不多,每月週日輪流舉行「望彌撒」,順序是第一週在「長短樹」,第二週在「後菁寮」,第三週在「白沙屯」,第四週在「安溪寮」,都由「安溪寮」總堂的神父主持,教友藉著聚會時問候平安,聯繫情感,而後菁寮天主堂是其中最具特色之天主教堂。 其實我在很久之前就對於這個神聖的地方有著一種疑問,就是為什麼天主教會是在中國式建築內,因為好像還沒看過這樣的搭配。 天主教臺灣總修院為慶祝遷移新院十週年,特別訂於12月9日舉行總修院開放日,歡迎全臺教友參觀修院內各項藝術建築,並進一步認識總修院修生的使命與生活。 教堂前身,是為了紀念「新城事件」殉難士兵而建造的神社。
目前天主堂入內團體參觀採預約制,且進入內部不可拍照,也請尊重宗教信仰的規範,請勿在教堂內部喧嘩嬉鬧。 目前天主堂入內參觀採預約制,且進入內部不可拍照,也請尊重宗教信仰的規範,請勿在教堂內部喧嘩嬉鬧。 長方形建築的另一短邊,也就是祭壇的對面亦有一較小的壁龕,內為表達記念該地信眾祖先的「教友祖先牌位」及香爐;壁龕之上有以《創世紀》一、二章為主題繪製的「開天闢地」壁畫。 壁畫下方有幾個李少峯神父選出的幾位代表性的聖人。 有新約提到的聖若瑟、四大聖史、聖保祿等人,還有幾名方濟會的重要聖人,或有名的傳教者等13位。
臺南天主: :鹽水天主教堂~全臺最特別的教堂之一,洋溢濃濃的中國風
一六二六年,當菲國統治者想遣送一征服隊伍往臺灣時,他邀請馬地涅神父參與該次行動。 玫瑰會省不僅決定讓他前往,而且還派遣其它六位會士一同前往,這次行動使他們在臺灣建立傳福音基地有了著落。 文件証實西班牙國王菲利浦二世曾命令菲律賓政府遣送一支征服性的海軍航向臺灣,該次冒險行動並未成功,主要是因為在馬利貝裏遇到海上大風暴,故此無法遠航抵達臺灣。 道明會士並未忘懷過去所播下之信德種子,曾以殉道者之血淚灌溉成長,故於二世紀後,捲土重來,重整已開教之臺灣教區,惟此次傳教是從南部開始,且以高雄為傳教中心。 教堂旁邊另建造了聖母亭,古典造型的六角亭中安放了中華聖母與耶穌像,衣著也從傳統聖像的簡樸裝扮,換上雍容華貴的精美華服。
臺南天主: 臺南景點
每年冬天,覆蓋在嶙峋岩石上的翠綠刺竹會轉為枯黃,並於三四月由橙色轉為紅色,為相當特殊的景觀。 從臺1線轉進菁寮,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造型特殊,由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佛萊德. 波姆在1966年設計的菁寮天主堂,在菁寮一片綠色的田野間,天主堂銀色的外觀特別耀眼,形成一種有趣的地景對比。
臺南天主: 臺南地院舊址啟用 重現臺灣三大經典日式建築風華
圖片來源:聖母聖心主教座堂祭天殿另一面的壁畫也很精彩,最上方的耶和華以民間常見的「南極仙翁」的外型來呈現。 下面的七個圈是耶和華造天地的六天與最後一天的安息日。 圖片來源:聖母聖心主教座堂網站祭天殿內十分華麗,濃濃的廟宇風格,不僅有廟內常見的宮燈,祭壇上方的壁畫那三位看起來像三清道祖的其實是天主教的「聖父」、「聖子」、「聖靈」,兩旁還有長翅膀的小天使。 臺南教區的最高統轄機構稱為「教區辦事處」,本部位於臺南市東區長榮路二段15號,為一棟日式建築。 臺南天主2025 教區辦事處內設祕書長、教區參議等職務,教區辦事處之下共設有11個委員會、司鐸諮議會、教區法庭等單位,共同肩負起教區內教務的運作。 2008年10月11日:臺北總教區官方報刊《教友生活週刊》更名為《天主教周報》,並改以小報格式發行。
臺南天主: 臺南|十大必訪博物館:親子旅遊、文青復古、網美打卡推薦,來場穿越時空的藝文之旅吧
臺灣傳播福音工作這時開始成為進入日本和中國的前哨站,許多到達臺灣的傳教士往後多被指派前往日本和中國。 臺南天主2025 過不多久,當西班牙士兵前往淡水,道明會士跟隨著他們,一六三二年在淡水落腳。 在淡水西南跨過小山的關渡,道明會士建立了一座玫瑰聖母堂,在該教堂落成時,他們抬著從馬尼拉帶來的聖像從淡水到關渡作遊行。 一六三二年後他們不止進入淡水河,而且進入臺北盆地,道明會士在北投和淡水河的左邊建立基督徒團體。
臺南天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71746 臺南市仁德區仁愛裏二空路221號電話:( 2683406 傳真:( 3360773_____________________
臺灣信仰天主教的人口逾24萬人,派別屬於羅馬公教,其中包括神父6百多人、修士與修女各約1百人與1千8百人,分佈在8百個教堂及各種教會機構;此外共有14位主教,並設有主教團做為最高領導機構。 臺南天主 雖然天主教的信仰人口僅佔臺灣總人口的百分之1,但天主教會在臺灣的社會服務、醫療與文教等公益方面的貢獻上,有著相當高的影響力。 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教堂位於後壁區菁寮國小斜對面,隸屬「聖方濟各教會」一系,民國55年(西元1956年)以「十字聖號」在本地傳教,設計者為普立茲獎得主德國人波姆。
臺南天主: 天主教臺北總教區
韋神父站上八角形石製祭壇,將點燃的小蠟燭朝塔頂舉起,像一心想親近父親的孩子,光中有光,也象徵他想讓聖十字天主堂重獲新生的熱情。 「公雞每日迎接天光,就像我們歡迎心裡的天主。」他感性詮釋。 一踏入天主堂,我們便置身在第一個尖錐塔鐘樓之下,被涼風徐徐及韋神父可愛的木雕作品包圍;抬頭看,塔頂有一隻活力十足的公雞。 臺南天主2025 由神父們打造的聖洗池,則躺在天主堂另一角,八角形池子由代表基督基石的黑色玄武岩作底,四周以繽紛的馬賽克拚貼上四位宣報好消息的福音使者:人,老鷹、獅子和牛。 鐘神父在祭壇前點燃三支香,代表三位一體的聖父、聖子和聖神,誠摯敬拜;白煙裊裊,上升至屋頂的十字架,穿越一切具體的限制,也穿越形式的束縛,就和這座中西融合的天主聖神堂一樣,將信徒的心意,毫無芥蒂地傳達到天主那裡。
臺南天主: 臺南包車
1961年3月21日,聖座再將臺南市、臺南縣、澎湖縣劃出,成立臺南教區,羅光神父擔任教區首任主教。 1970年,聖座又將澎湖縣劃出臺南教區,獨立設置澎湖宗座署理區由 威海衛監牧甘霖主教擔任首任宗座署理,為聖座直屬的教會管區,1991年澎湖縣回歸臺南教區管轄。 網址教區官方網站天主教臺南教區是天主教會在臺灣西南部設置的一個教區,成立於1961年,涵蓋範圍包括臺南市及澎湖縣。 2021年6月19日起教區主教出缺,由林吉男主教出任宗座署理。
臺南天主: 臺南市中西區健康路一段368號
1859年5月18日:三位來自菲律賓的西班牙籍傳教士及五位本國籍教友傳道員,由廈門橫渡臺灣海峽抵達打狗港,天主教開始傳入臺灣。 2016年的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時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陳建仁以無黨籍身分和民主進步黨籍的蔡英文搭檔參選並當選為副總統,成為臺灣歷史及中華民國歷史上首位出任國政要職的天主教徒。 「上主,請看,我已來到,為承行禰的旨意」是我對接任臺北總教區的決心。 臺南天主 我未來的牧靈重點:神職是主教最好的合作者,因此將首重神父培育;其次是著重青年的聲音,為青年開創奉獻的舞臺;第三則是促進家庭的聖化。 或許有些人會有禁忌,但就我個人而言,自己本身不是天主教教友,但是我是抱著尊敬、虔誠的心態,到這邊看看,瞭解不同的文化。
臺南天主: 教堂資訊
1949年12月31日聖座將臺灣中北部由原有的臺灣監牧區劃出,成立臺北監牧區,轄有今日的臺北市、基隆市、新北市、新竹市,以及桃園、新竹、苗栗、宜蘭、花蓮等5縣(和當時尚存在的陽明山管理局)。 首任臺北監牧由主徒會會士、來自河北的郭若石神父擔任。 1948年3月5日,西班牙籍陳若瑟神父獲羅馬教廷任命,為臺灣監牧。
此外,雖然臺灣與中國大陸自1949年起便處於政治分治的狀態,但聖座仍因為承認中華民國為中國代表而將臺灣的教省、教區等教會管區劃歸於中國(相關政治問題請參見海峽兩岸關係)。 因為如此,臺灣主教團的英文名稱「Chinese Regional Bishops’ Conference」,直譯即是「中華區主教團」之意;聖座在臺灣的大使館為「聖座駐華大使館」;而臺灣天主教會的大專學生組織,則是稱為「中華天主教大專同學會」等。 不過在事實上,臺灣的聖統制獨立於中國大陸之外。 此為天主教正式在臺灣發展之始,至2009年已逾150年。 天主教傳入臺灣後,早期隸屬於中國(清朝)的福建代牧區(現福州教區之前身)管理,1883年改歸新成立的廈門代牧區(現廈門教區之前身)管轄,當時主要由道明會總理教務。
臺南天主: 天主教臺南教區
1913年(日治大正9年),羅馬教廷始將臺灣與澎湖(即日屬臺灣)脫離廈門代牧區,獨立設置臺灣監牧區,教務仍由道明會神父所主持,教座則設置於高雄。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臺灣天主教會轉為日本籍神職人員負責。 在日本統治的這段期間,臺灣的教會體制逐漸完備。 從建築外觀來看後菁寮天主教堂,造型獨特,包覆鋁皮的銀色陡峭角錐尖頂,直入天空,與傳統紅牆紅瓦,低矮樸素的街屋及合院民宅,形成強烈的對比,且成為當地明顯的地標。 菁寮天主堂在1966年興建,時值戰後,日本建築師都離開了,而臺灣本土建築師才開始培養,來臺傳教的傳教士找不到建築設計師,只好請國外的教會幫忙,讓國外設計師將草圖畫好,再找本地工匠按圖施工,Bohm就是這樣完成了他第一件的海外作品。
教堂四周則圍繞以耶穌苦路像,以及曾在中國為天主教殉難的聖人壁畫,最特別的是,主角還包含至聖先賢孔子與老子。 雖然他們生在天主教傳入中國前的年代,但為人類智識所帶來的貢獻,早已超越任何宗教或民族界線。 走近後,獨立於主堂外的六角形聖母亭映入眼簾,懷抱聖子的瑪利亞也與臺灣民間盛行的女神信仰產生連結,令人感覺親切;直到牆上的玫瑰經壁畫、十字架與亭頂代表聖神的鴿子提醒來者:這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天主教堂。 臺灣的天主堂,一百多年來,在來自歐洲各地天主教神父們的無私付出下,迄今共有九百多座。
臺南天主: 臺灣天主教
高雄監牧區升格為高雄教區,國籍道明會會士鄭天祥神父獲教宗若望二十三世任命為首任高雄主教,並獲晉升為總主教。 雲林縣、嘉義縣(市)、臺南縣市、澎湖縣脫離高雄監牧區,獨立成為嘉義監牧區,由陽穀教區主教牛會卿擔任監牧。 教堂的設計人哥特佛萊德‧波姆,德國人,國際級建築設計師,一九八六年榮獲建築最高榮譽的桂冠——普立茲獎,普立茲獎被喻為建築的諾貝爾獎,更讓我興奮的是,波姆第一件國外作品,竟落在臺南縣純樸的後壁鄉後菁寮。 哥特佛萊德‧波姆曾於1986年榮獲建築界最高榮譽的獎項——普立茲克建築獎;該獎被喻為「建築界的諾貝爾獎」,而波姆的第一件亞洲作品,則是座落於臺南後壁農村的菁寮天主堂,是波姆在德國以外少見的建築力作,更是菁寮的著名地標。 菁寮天主堂有位來自法國南方的韋神父,在此已傳教多年,入鄉隨俗的只會說臺語,可以說是全世界臺語最溜的法國人了,逢年過節還會在天主堂寫春聯送給來訪的人,是到菁寮天主堂一定要拜訪的人物。
1911年,日本政府開闢自火車站至市政府之大正町2丁目道路(即今中山路),教堂基地被徵用,一分為二,乃將路西北邊土地變賣,保留今中山堂用地,從此教堂面臨大街,更加有利傳教。 臺南天主2025 1925年,洪羅肋神父以歷年向國內外各界募捐所得的8000餘圓,大興土木,興建了新聖堂,這就是一直延續到戰後的無染原罪聖母聖堂。 雖然臺南無染原罪聖母聖堂有百多年歷史,但因後來歷經多次修建,致無法列入古蹟。 屆全國代表大會於臺北召開,中國主教團曾上建言書一份,頗蒙大會重視,其中請準教會學校向學生介紹天主教案已獲通過。
臺南天主: 鹽水天主聖神堂 臺皮西骨的奇幻聖殿
鹽水天主教堂位於鹽水區西門路上,屬於臺南地區鹽水教堂,為方濟會第一教會。 最著名的特色在於中國宮廷式長方形的建築,結合本土廟宇的特色,整體呈現華麗的中式風格,內部使用中式繪製壁畫及天主教聖人像,可謂是全臺最特別的教堂之一。 鹽水天主堂是位於臺南市鹽水區的一座天主教教堂,鹽水天主堂最著名的特色在於中國宮廷式長方形的建築,結合本土廟宇的特色,整體呈現華麗的中式風格,且內部使用中式繪製壁畫及天主教聖人像,可謂是全臺最特別的教堂之一。 位於中山路上的「天主教臺南教區聖母無染原罪堂」,建立於1925年,源起於1868年西班牙天主教道明會郭德剛神父來府城傳教所創立,雖然規模不大,卻是臺南最古老的教堂。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