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普濟寺,全名靈泉山普濟寺,舊名鐵真院,是位於臺灣臺北市北投區林泉的佛寺,由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員工捐款建立,大正五年(1916年)1月落成。 【 北投 / 北投半日遊 / 北投 溫泉 / 北投 瀧乃湯 / 北投溫泉 博物館 / 北投區 】 (中文翻譯=Tannen) 北投溫泉 是距離臺北市中心大約40分鐘捷運路程的景點。 北投 普濟寺 寺內主要供俸的就是北投溫泉的守護者「湯守觀音菩薩」,由於經歷過三個不同時期的信仰變遷(日治時期的臨濟宗妙心寺派、國民政府來臺由甘珠活佛宣教及性如法師接任住持),如今寺內供奉的菩薩總計35尊。
- 【 北投 / 北投半日遊 / 北投 溫泉 / 北投 瀧乃湯 / 北投溫泉 博物館 / 北投區 】 (中文翻譯=Tannen) 北投溫泉 是距離臺北市中心大約40分鐘捷運路程的景點。
- 後來選定了廣為人知的觀音為本尊,雕刻了「大慈大悲北投湯守觀音大菩薩」,並建立了觀音堂加以供奉。
- 1978(民國67)年春,甘珠活佛在善導寺主持護國息災法會,三月底到香港、菲律賓等地弘法。
- 棟札上方使用大字書寫「奉真讀大般若理趣分經」,右側使用小字書寫「佛運延洪 皇基鞏固 萬民和樂」,左側書寫「法輪常轉 仁澤普霑 國土昭平」。
- 正方形的格局、須拖鞋才能入內參拜的榻榻米地面,以及類似日本玄關「向拜」的空間設計,都是日本佛寺獨有的風格,在臺灣其他寺院中及其少見。
- 讓對臺灣有興趣的日本人,從詳細的區域、主題或特輯的分類中,找尋適合自己的內容。
- 創設第一間溫泉旅館-天狗庵的老闆平田源吾,找上了鐵道部囑託村上彰一共同商討建造神像。
後因原住宅遭祝融,無處可住,遂接受甘珠活佛之邀,住進普濟寺,後歷任該寺監院、住持,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過世。 根據立於普濟寺中的「村上彰一翁碑」記載,村上氏於安政四年(1857年)生於大阪府國分寺村,曾參與北海道鐵路、臺灣縱貫鐵路、南滿洲鐵道之計畫、營運,大正五年(1916年)歿於東京本鄉湯島,亦曾參與雕製此寺中湯守觀音事宜,詳見下文。 細野氏為該派大本山妙心寺塔頭隣華院之弟子,於明治三十年(1897年)1月以隨軍佈教師身分來臺,曾發願於臺北、福建設置臨濟寺院,以臺灣為基地將教務推向中國大陸、建立「鎮南」事業。
普濟寺(原名鐵真院): 三重 眷村 ~ 臺北河岸旁的新地標「空軍三重一村」
Ethnolab 臺灣通 是大家一起創造的 臺日交流平臺 。 懸魚是指屋頂兩側裝飾的木作雕飾,最早以魚的造型出現,代表水來剋治火災,讓木造的建築可以得到庇佑。 鬼瓦則是屋脊最兩端的裝飾,相傳是保護人們免於遭受惡靈侵害的怪獸,而普濟寺的鬼瓦上則以「鐵真院」的徽紋來做裝飾。 )年以後,僧人善無畏、金鋼智及不空三藏相繼來華,戳力於經典的翻譯工作,由於三人所譯的密教經典,均含豐富的儀軌,藉著各種圓滿手印、心咒及諸佛、菩薩、眷屬的護法而得解脫,於是密教流行中國。 密教觀音的種類繁多,有六觀音、七觀音、十五觀音、四十觀音等,亦是多目、多臂、多首及多種持物之特徵,形態千變萬化。
年重建時,由於信眾多為「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員工」,因此以鐵道部運輸課長村上彰一之戒名「鐵真」命名為「鐵真院」,並在寺中設立「村上彰一翁碑」。 年改建過的正殿建築相當簡單,為單簷歇山式建築,面寬約為三開間,進深也僅有三開間,是一個正方形的小佛寺,由檜木及福杉等木材以卡榫式建造,不用鐵釘,為典型之日式寺廟,在臺灣很少見。 創建於西元1915年,原為日治時期的臺北州廳,由森山松之助設計,臺灣目前保存最完整的西洋歷史式樣建築,被視為受後文藝復興時期影響的建築代表作。 普濟寺(原名鐵真院)2025 1950年,東初長老於北投興建中華佛教文化館,作為推展佛教文化事業的基地。 之後為印製《大藏經》,組織「印藏委員會」,敦聘多位法師與大德為委員著手進行,其中便包括于右任院長。
普濟寺(原名鐵真院): 北投普濟寺 交通資訊:
海軍辦事處)通知明天十四日,要平田源吾到幕僚報到。 我想大概是把觀世音菩薩,安奉在海軍用地之緣故,向他們說明一下應該不會出大代誌。 而回答是的;觀音堂興建在受委任管理的北投海軍用地嗎?
通往此寺的石板梯是由唭哩岸石所造,約八十階,一路為樟樹和相思樹所擁罩,寺院裡則種滿七里香、秋蘭、山茶花、杜鵑花和仙丹樹。 依當地林泉裏裏長張聿文的話,拐上石階梯後,就感覺到了日本。 現由「如願禪行」通和法師(比丘尼)接任兩寺第五任住持,法師生於臺灣臺中市,民國82年於高雄妙通寺皈禮住持上 傳下聞和尚尼披剃出家,臨濟宗法脈名號「道體通和」其 … 於今走上寺廟右方石梯小徑,也能欣賞當時日人建築工藝之美,包括屋頂用來鎮壓邪氣之用,五圓圈造型的真言宗鬼瓦,以及牆壁屋簷的「懸魚」裝飾,都是原汁原味百年唐式建築風貌。
普濟寺(原名鐵真院): 【高雄 左營 景點】蓮池潭旁的左營天府宮
「一、七月二十五日函悉。二、函請通知甘珠活佛在離臺時將北投鐵真寺房屋交還接管並請除甘珠活佛及隨員外,任何人不能住入一節 准予照辦。三、除去函甘珠活佛外 轉覆查照。此致 北投鐵真寺葉主持智性」。 一九五一年六月省政府也是由省主席吳國楨「肆已文府管二字第六八四O號」代電,一紙公文就覈准甘珠活佛為住管。 晰誌將介紹臺灣歷史、文化、宗教、流行與自然,慢慢地將遺失的空缺描繪起來,重新觀看、深度挖掘屬於臺灣的故事。 對臺灣的人文歷史很感興趣,在路上看到老建築會著迷的一直拍照的藝文工作者。 希望能夠分享這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同時達到喫得飽的目標。
普濟寺(原名鐵真院): 北投普濟寺 正宗鐵路廟
院方也在《臺灣日日新報》刊登活動消息,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此外,該院也曾在五月中旬舉行湯守觀音例祭,例祭當天會舉辦藝技表演、相撲、花火等餘興節目。 向臨濟護國禪寺請求,由鈴木雪應擔任住持,是臨濟宗妙心寺派佈教所,也是昔日北投鐵道部員工祭祀與休憩聚集場所。 境 居高望遠 270度闊境視野 「曉陽明莊園」位於海拔75公尺處,居高臨下,眺望北投大地風景,270度環視,收藏山城景觀。 淨 伴山青淨 城市森呼吸 大屯山系環繞,沐浴自然芬多精臺灣藍鵲、五色鳥等動物相伴,共譜最美生態綠軸日日健走生活,天天朝氣健康。
普濟寺(原名鐵真院): 景點資訊
我也認為對觀音不敬而詰問他的滑稽語,急性的村上兄說這是諸位聽錯,我是說「湯守觀音」(u mori湯守,而非i mori守宮)。 最後大家同意以「大慈大悲北投湯守觀音大菩薩」來命名安奉。 創建於1642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是臺灣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
普濟寺(原名鐵真院): 臺灣日治時期歷史古蹟繪圖創作和臺灣歷史古蹟導覽
「湯守觀音」是一尊雕刻於日治時期的觀音石像,「湯」有溫泉之意,「守」有保佑之意,因此「湯守觀音」直譯即為「守護溫泉的觀音」。 普濟寺(原名鐵真院) 佛像是按照妙心寺派據點臺北新起町大悲閣的西國三十三番觀音圖之一所設計,造型為觀音立於龜甲之上、手持寶瓶撒下靈水,烏龜仰頭接飲。 普濟寺(原名鐵真院) 根據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的《北投溫泉誌》,該像高二日尺(60公分),重三百斤(180公斤),是北投溫泉業者為求保佑,由鐵道部員工村上彰一贈送。 觀音像開眼於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10月17日,當天前來參拜的日本人有一千餘人,臺灣人有五百餘人,此外也有招待咖啡、相撲、藝妓、戲劇等餘興節目,火車票亦有打折,吸引不少人前來。 北投普濟寺,全名靈泉山普濟寺,舊名鐵真院,是位於臺灣臺北市北投區林泉裏的佛寺,由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員工捐款建立,大正五年(1916年)1月落成。
普濟寺(原名鐵真院): 關於 臺灣通
前幾年也曾與妙心寺派互相交流,在過了半世紀後重新與原本的宗派聯繫,木造本堂見證了兩個時代的禪學,真是十分奇妙的緣分。 發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宏願的地藏王,在日本又多了早夭的孩童守護神的地位。 這樣一手持金剛杖、一手抱小孩的形象稱為「子安地藏」,石像背後刻著「昭和五年之秋勸請」。 日本人來臺初期,在新北投一帶發現了滾燙、但具有療效的溫泉。
普濟寺(原名鐵真院): 北投 享溫泉【百樂匯大飯店】身心皆沉靜放鬆的溫泉洗禮
東初長老創辦的《人生》雜誌,為佛教界在臺第一份本土期刊。 鐵真院的屋頂採用入母屋造形式,在邊緣分採用了具有圖案的瓦,稱為鬼瓦。 在日本較古老的寺廟,會採用有鬼臉的形象,名符其實的鬼瓦!
然而,臺灣多雨、濕氣重、酷熱的氣候條件,與日本大不相同,因此往往將原有的日式住宅形式加以改良,加上日本當時受西方思潮影響,此時興建的建築外觀上,有部分呈現東西合璧的形式。 普濟寺(原名鐵真院)2025 區域範圍內有許多棟歷史性建築物,除了已修復的三級古蹟北投溫泉公共浴場,還有北投普濟寺、北投教堂、臺銀舊舍、草山溫泉公共浴場、吟松閣、北投穀倉,以及新北投公園中列為北市紀念性建築石造拱橋等,呈現出獨特的區域風貌。 梅庭座落於北投一號公園內,建築座南朝北,北面臨中山路,路旁樹影間依稀可見日治時代的防空壕溝;南面臨北投溪,可遠眺綠山、俯瞰溪景;西面緊鄰市立露天溫泉池與文物博物館,距離新北投捷運站約5分鐘路程;東面為公園木棧步道,可步行至瀑布區。
細野氏後與河尻宗現、高橋醇領在無本山資助下,於劍潭寺斷食入定,臺日信徒遂由此增加。 住持寮房是昭和九年(1934年)擴建時所建,同年三月二十六日舉行上棟式。 以磚造、木構為基礎,建材為臺灣杉木及檜木,牆體構造為竹編灰泥壁,外牆鋪設雨淋板,內牆敷以白灰壁面,屋頂鋪設文化黑瓦,並以鬼瓦為飾。 接見,12月秀南禪師率團來臺參訪,並與普濟寺締結為友好寺院,以掛牌、植樹等方式紀念,此後妙心寺以及普濟寺每年皆會互相參訪。
普濟寺(原名鐵真院): 日治時期鐵路廟
【 北投 景點 / 北投中心新村 / 北投 眷村 / 臺灣 溫泉 / 普濟寺(原名鐵真院)2025 北投 一日遊 / 北投區 】 相信曾經到訪過臺北或是計畫要來臺北的你,對於網路上的臺北一定有很深的瞭解了,今天要跟大家介紹 北投 一日遊 ,連臺北人都不一定知… )年的三月,擔任中國佛教會理事長的章嘉大師,因病捨報示寂。 同年六月,繼章嘉活佛之後擔任第三屆中國佛教會理事長。 1961(民國50)年,甘珠活佛再度當選連任中國佛教會理事長,唯他有感於會務繁忙,俗務纏身,影響修行,於是辭去理事長的職務,專心修持佛法。 是年,甘珠活佛為發揚密乘,於臺北縣新店市成立「甘珠精舍」,以便弘法利生。 1978(民國67)年春,甘珠活佛在善導寺主持護國息災法會,三月底到香港、菲律賓等地弘法。
普濟寺(原名鐵真院): 景點地圖
普濟寺是以木造樑柱所建造的日式傳統寺廟,由於保存狀況良好也被指定為臺北市的「市定古蹟」,同時因為良好的通氣及採光設計,也被讚譽為「會呼吸的房子」。 (昭和10)年臺灣總督府的統計,臨濟宗妙心寺派在臺灣共有十三座寺院,一處教務所,十座佈教所。 普濟寺(原名鐵真院)2025 代表性刊物除了《宗報》之外,還有《圓通》月刊行世。
普濟寺(原名鐵真院): 建築特色 :
為二層樓建築,從主堡屋頂可眺望淡水河景,一樓設有英國人增設的小型牢房,二樓為辦公區。 普濟寺(原名鐵真院)2025 由於臺鐵員工訓練中心就在北投,中心主任陳瑞良五、六年前開始安排課程,讓受訓員工瞭解普濟寺與臺鐵的淵源,「鐵路廟」稱號不脛而走。 而日本時代鑲龕於大殿主尊位置之湯守觀音,鐵真院內最具歷史意義與獨特價值的湯守觀音,筆者推測也應是於甘珠入駐時代,因信奉不同,開始於湯守觀音尊像之前,以違反佛尊排列常理的「緊貼」之態,擺置其他佛尊。
會後返回臺灣,未久示寂,於六月十三日在新店之甘珠精舍捨報圓寂,世壽六十五歲。 鐵道專家陳威臣指出,村上彰一當年被譽為「臺灣鐵道之父」,而日治時代的鐵道部,就是臺鐵前身,普濟寺又是鐵道部員工募款興建,和臺鐵的淵源確實相當深厚,要說普濟寺是「鐵路廟」,確實不為過。 〔記者曾鴻儒/臺北報導〕警察拜關公、木匠拜魯班,沒有守護神的臺鐵則儼然「十方諸佛降臨」,北部拜媽祖、南部拜土地公,日治時代鐵道部闢建的北投普濟寺,則是臺鐵基層流傳的「鐵路廟」。 日本有一種「密佛」,也有一種絕對完全不公開的「絕對密佛」,以隱藏方式供奉佛尊,但密佛的恭奉雖不公開,但其制度卻是一套嚴謹尊崇的公開形制,以被指定為國寶尊奉於日本長野善光寺的密佛「阿彌陀三尊」,其尊奉方式與制度是非常嚴謹與尊貴的。 筆者參觀過世界文化遺產日本奈良東大寺「二月堂」的日本國寶「十一面觀世音菩薩」,也是一尊密佛,尊奉之處緊密無縫,當然完全不能看到本尊,但該堂另設立了一座小型的莊嚴佛堂,供奉一幅金屬銘版的十一面觀世音菩薩像,讓信眾參拜。 我們以湯守觀音在日本時代的名聲來看,應該不會是「密佛」。
普濟寺(原名鐵真院): 活動新訊
81歲的則竹秀南生於臺南,其父是普濟寺建寺大功臣。 「清瀞富玉」 基地位於臺北市北投區溫泉路68巷6弄6號開車導航:溫泉路58巷15號左轉,由順耀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瑞助營造股份有限公司營造,孫德燿建築師事務所建築設計。 基地面積328.25坪、公設比34.6%、建蔽率44.99。 1環境清瀞綠意盎然 2距離捷運北投站750公尺,步行約8分鐘距離捷運新北投站450公尺,步行約5分鐘 3稀有白磺溫泉,社區專屬湯屋 4步行2分鐘北投國中、車行3分鐘北投國小,步行5分鐘到北投市場 5均質雙拼規劃,戶戶3面採光…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臺北26日電)臺北市新北投的市定古蹟普濟寺日前邀請到日本臨濟宗妙心寺大本山的老禪師則竹秀南弘法,並為兩寺院締結友好寺院揭牌紀念。
普濟寺(原名鐵真院): 新北投溫泉區
又由於臺鐵員工訓練中心位於北投,民國九十二年(2003年)左右中心主任陳瑞良就開始安排課程,讓受訓員工知道此寺與臺鐵的淵源,傳出「鐵路廟」之稱號。 其中第七「鐵真院」為普濟寺原名,是臨濟宗妙心寺派在臺北的佈教 … 繼甘珠爾瓦活佛擔任普濟寺住持(1969年該寺加入中國佛教會臺北市分會,登記住持 … 所以又名為鐵真院,寺中供奉湯守觀音,北投民眾都視這座佛寺為溫泉守護寺。 佛寺採用日式風格,平面佈局保存極為完整,包括大殿及住持方丈宅院,皆呈現簡樸淡雅且寧靜莊嚴之 普濟寺(原名鐵真院)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