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課2025必看攻略!專家建議咁做…

這時《般若經》的空義思想,正可補其不足。 早晚課 早晚課2025 早晚課2025 另外我個人認為,在作早晚課誦後,不妨撥出一些時間反省、參究自己有那些缺點需要改進。 只要能每天知道自己什麼地方錯了,基本上每天都會不斷的進步,相信如此即能達到作早晚課的目的。

  • 直顯如來藏妙真如性,所謂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也。
  • 佛教寺院每日於清晨與日暮時分,僧眾便會齊集大雄寶殿做早晚功課。
  • 我們把功夫分做三等,「伏住煩惱」是最下面的一等,這是下等功夫,生凡聖同居土。
  • 早晚課的意義是什麼?
  • 凌晨四點二十分,出家眾早已端肅威儀,在莊嚴神聖的大雄寶殿,開始每天的早課;晚課則於晚上七點進行。

說我們是念給佛菩薩聽的,這是大錯特錯的。 真正的唸佛人,佛號不是念給佛聽的,是念給自己受用的;早晚課不是做給佛菩薩看的,是做給自己受用的。 我這貪心起來了,一句阿彌陀佛,把它壓下去;嗔恚心起來了,一句阿彌陀佛,又把它壓下去了。 這樣久而久之,我們就把自己的煩惱習氣統統給伏住了。 我們學佛唸佛的第一個 階段,功夫就是伏煩惱。 煩惱,一定不叫他起現行,這個就是功夫得力,就是念佛得力,就是做早晚功課得力,也就是學佛真正得力了。

早晚課: 早課的用意是:一日之際在於晨,最清醒的時候也是早上,所以早上讀誦經典儀軌、持咒唸佛,其用意是告誡自己這一日要依照著經典中的教導,生起慈悲菩提心去利益大眾,為大眾做好事,並且提醒自己今天不要犯錯誤。

早晚課除了是行者各人專注用功、抒發宗教情操的時機,大眾音聲和諧、威儀齊整,也是團體道風的呈顯,同時更是對眾生、社會的關懷與祝福,這些都可以從朝暮課誦文中看見全貌。 古德說:「朝暮不軌,猶良馬無轡。」沒有轡的馬,自然容易失去方向,離道日遠。 〈中國佛教儀軌制度〉。 《現代佛學大系25中國佛教人物與制度》。 臺北:彌勒出版社。

  • 另外,在斷崖山壁開鑿而成的洞窟寺院,遍於中國西部、北部,為邊陲地區的民眾,帶來心靈的慰藉,這也是中華文物的寶庫。
  • 我常說,早課是我們提醒自己,晚課就是我們自我反省。
  • 因為寺院的生活作息是很有規律的。
  • 舌根就是心苗,心氣合一,心平如鏡,唸的很慢,但不能太慢,太慢又多成唱誦了。
  • 今年夏天各處水災,饑民很多,應當嚴肅告戒家人要認真唸佛,以防意外的禍害。
  • 當知念一佛則諸佛鹹趣一佛。

這十念法,十口氣,現在還有人嫌它太長,沒有時間,那怎麼辦? 我這一次在馬來西亞、新加坡,也傳了一個修行的方法,比他那個還要簡單容易。 大家聽了我這個方法之後,依這個方法修學,過了兩個星期來告訴我,方法真好,真有效果。 我這個也叫「十念法」,十念十句,不是一口氣叫一句,就是十句,所以這一堂課一分鐘,這總有吧!

早晚課: 淨土法門

」經過一天的培福修慧,到晚上時,暮應歸攝眾善,歸去淨土。 」從一天之始的攝心,到一日將盡時的迴向,連結僧人一日行持生活的二個關鍵,可說由早晚課揭開序幕與劃上終點。 在法華經中有受持法師、讀經法師、誦經法師的記載,可視為佛教課誦的最初起源。 來到寺院,可以隨常住,大眾都在做課,你也可以隨眾去上殿。 如果不會上這種通途的功課、不會讀誦各種經咒,你也可以小小聲來唸佛,這樣也行。 早晚課2025 有的人想誦經,可以誦一卷《阿彌陀經》,然後唸佛,或者誦《無量壽經》的四十八願,然後來唸佛,這樣也可以。

金剛念誦是脣齒不動,而以舌根彈動。 舌根就是心苗,心氣合一,心平如鏡,唸的很慢,但不能太慢,太慢又多成唱誦了。 從喉輪到頂輪這一部分的氣脈很難通,要一口氣一口氣、心氣合一地出聲念誦,等於在修氣修脈。 一開口唸誦,沒有妄念妄想,自然身氣專一,而且身心皆空,感到與法界同體。 開口唸誦眼宜睜開,與外界自然之光融成一片光明,化為無相光,身心俱忘。 一口氣一口氣地念,為的是使內心氣脈打開,那麼心輪、頂輪、大樂輪等整個氣脈就會逐步打開。

早晚課: 早晚定課自我教育

那麼方法呢,一種最簡略的,就是說:早晨一起來,就佛號提起來,然後洗漱乾淨,在佛堂也好,在其他通風、清爽的地方,端端正正坐好,就唸「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或者根據你的習慣念四個字。 一般來講,半個小時、一個小時都可以,然後念幾句迴向文,做功課嘛,是一個完備的儀式。 早晚課 想把這個佛號念好,一定要守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不能間斷。 諸位一聽說不間斷就害怕了,我得要工作,工作就不能唸佛,這就一定要間斷了;這個不間斷,是講你早晚功課不間斷。

早晚課: 早晚課-法鼓山

讓自己的每一聲念誦都清楚明白。 做功課不是將自己作為復讀機,日復一日讀誦,最關鍵的是要身體力行佛陀所言,實踐佛學。 一般而言,早晚課誦時所讀誦經咒主要有︰《楞嚴咒》《十小咒》《心經》《大悲咒》《往生咒》《贊佛偈》《普賢十大願王》《三皈依》《吉祥天女咒》《韋陀贊》《伽藍贊》等。 我們除了堅持做定課外,平時每日做事應多依「五戒十善」而行。 因為「五戒十善」是依「戒」而行。 每日早晚堅持做定課是依「定」而行,雖然這個定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禪定」、「三昧」,但卻是「定業」的前行。

早晚課: 編輯精選

所以,我們更要重視中華文化人間佛教的發展,應該讓它回歸到佛陀的懷抱,這是當今佛教徒所應該努力從事的工作。 中國佛教自禪宗一花開五葉,五家七宗之後,宗派多了,規矩也多了,鐘板號令行儀也就更講究,晨鐘暮鼓,各家也都有一定規矩。 比丘們出外參學,從這個寺院到那個寺院掛單,彼此寺院拜訪問候,以及各個寺院的種種紀念日,諸山寺院也都依叢林規矩行儀,互相往來而不失禮。 這許多寺院,除了有集民間大眾的力量興建而成,也有由皇朝敕建。 例如,金山江天禪寺、南京的棲霞古寺等,因為敕建的殊榮,成為國立的寺院,大多規模弘大,氣勢不凡。 早晚課2025 另外,在斷崖山壁開鑿而成的洞窟寺院,遍於中國西部、北部,為邊陲地區的民眾,帶來心靈的慰藉,這也是中華文物的寶庫。

早晚課: 南無十方常住三寶(念一聲拜一拜)

甚至到了高三,班上原無規劃週六課程,導師被校長、教務主任問:「你們班週六怎麼沒加課?」班親會時同學家長也問同樣問題。 早晚課 早晚課2025 說到行,更是佛教重視的文化。 因為早在佛世時代,如印度僧侶次第乞食,比丘們走路,眼看前方,心不外馳,雙臂放平自然擺動,步伐穩重均勻,徐徐而行。

早晚課: 阿彌陀佛心咒

早晚課誦內容都是源於佛教經典,經由歷代祖師大德將畢生修學佛法的精髓收攝而成。 訂立早晚課誦,唸佛、拜佛之數,可由少而多,切忌初多而後少,應隨自己的功夫而增加。 譬如初始早晚各念一千聲佛號,若過一段時日,能日日堅持,可再增加唸佛的數量,如是慢慢一步一步增加,對於自己的信心、行力會越來越堅固,不易退轉。 若初始功課定得太多,倘有一天不能完成,一旦懈怠下來,再提起來就困難了。 早晚課2025 早晚課 修行切記一暴十寒,要在循序漸進,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

早晚課: 大悲咒:溝通觀世音菩薩的神奇「密碼」!

古人有一生用十念法修行的,早晚課誦,一天都不間斷,也能成就。 但是諸位必須記住一個事實,學佛要用真心,要用誠心。 如果用僥倖的心、投機取巧的心學佛,決定不成功。

早晚課: 南無觀世音菩薩(念一聲拜一拜,念三聲拜三拜)

為什麼做定課要有固定地點呢? 因為如果每日能在固定的地點做功課,自然會使自心產生安全感、熟悉感,能夠使自己的心更容易沉下來、穩下來,也更容易契入經咒的真實密意。 所以,我們給自己規定定課,還需量力而行。

早晚課: 早晚功課經

比如說,你們今天碰到我,我提倡打坐,你跟這個相應,聽到以後生歡喜心,也能夠喫苦,下去馬上就會練;你聽到以後沒作用,只是來看看,心裡不想練,證明你跟這個法不投緣。 你跟這個法不投緣,說不定跟唸佛法門投緣,是不是。 總有一法可以適合你,就這麼回事。

做早晚課,是為了向阿彌陀佛走,被阿彌陀佛救度,達成出生做人的目的,這就是做早晚課的意義。 而做課真正的作用,是要看清楚自己的心,對於真實的自己不知道,透過做功課讓我們清楚自己的心,對於真實的自己不知道,透過做功課讓我們知道心路歷程。 信前還沒得救,做功課是想要得救,信後的人,已被彌陀救度,做功課是為了報謝佛恩。 這些因素會形成對修行及生活的幹擾,但這些問題都能在早晚課誦的殊勝內容中,得到解決並同時獲得相應的殊勝功德利益。

有一天上殿的時候,下殿之後大家都走了,這公雞不走。 香燈師就趕牠走,說:大家都走了,我要關門,你趕快出去。 這隻大公雞不理他,走到大殿當中,站在那個地方,仰著頭看著佛像,叫了三聲,站在那裡死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