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宮石坊11大好處2025!(震驚真相)

先前三星發邀請函的時候,壹哥就有提到過,三星全新Galaxy S23 系列當中,S23 Ultra 將會支援 S Pen,而在稍早的例行公事,三星電子總裁暨行動通訊事業部負責人盧泰文透露了即將在臺灣時間 2 月 2 日凌晨 2 點舉辦的Galaxy Unpacked 2023 活動當中,發表的產品細節。 文資處表示,接到熱心民眾及孔廟文化基金會來電反映,隨即和工務局、施工廠商一起會勘,為維持交通順暢,工務局採「半半通行」方式,本週處理近孔廟處,下週則處理近石坊處,將和孔廟修復設計建築師再進行現勘評估,是否須提供加固及進行施工前的安全評估工作。 即將過年,南門路孔廟段正進行道路施工,隆隆巨響及地面傳來強烈震動,讓許多文史工作者擔心位於府中街口的泮宮石坊,承受不起強烈震動,恐應聲而倒。 日昨文資處、工務局聯合會勘,文資處要求進行安全評估並進行減壓、加固施工;工務局回應,已改進施工方法,維護古蹟安全為第一。

  • 石坊為仿木構設計的建物,結構看似單純,但細看其實有不少細節暗藏其中:坊頂中央有一葫蘆,具避邪祈福的意義;而頂端兩側有著鴟吻,橫枋下有雀替,則借用了木構建築的特徵。
  • 蔣元樞重修孔廟時,為「以壯規制」,建石坊於東南方,鴟尾雀替、瓦當滴水,均是仿木構的石雕設計,四柱均有夾杆石獅。
  • 因孔子在後世受封文宣王,因此以泮池為規制,修建於孔廟大成門外。
  • 其實原先泮宮坊的位置距離東大成坊很近,幾乎就是在南門路的馬路中央。
  • 介於康樂街、環河街間的河樂廣場自兩街道名取字,諧音「和樂」,是讓大小朋友都能闔家歡樂的一座親水公園。
  • 但在如此氛圍下,四周的短牆上卻安排了八隻不到三十公分的小獅子站崗,公獅子腳踏繡球,母獅子撫弄小獅,每一隻的神情、姿態都不相同,張口露牙、朝天的塌鼻子、眼睛大而圓,沒有兇惡的長相,反而增添了人性的想像,古拙可愛的造型緩和了莊嚴的氣氛,若站遠一點看,更像精心設計的視覺「嬌」點。
  • 門內的拜亭是民國六十年(西元1971年)重新改建的,正殿供奉玄天上帝神像的神龕華麗繁複、金碧輝煌,由四根金柱頂住層層出挑的到栱,宛如大建築中的小建築,可惜都是新建,古典之美變化許多。
  • 臺南孔廟興建至今超過三百五十年歷史,是全臺首學,每年在教師節前夕,市府都會舉辦孔廟文化節,為至聖先師慶生,也彰顯儒學,如今在孔廟周邊,許多藝文場所感受這濃鬱的歷史文化氛圍而成立,讓孔廟周邊豐富得猶如歷史文化博物館,讓我們散步而行,感受府城濃鬱的文化歷史。

日治時期為開闢南門路,將石坊與孔廟隔開,原有功能遂逐漸被人們淡忘,許多人甚至不知道這是孔廟的附屬建築。 臺南孔廟連鎖磚鋪面凹陷鬆動的路段,在東大成坊與泮宮坊之間。 其實原先泮宮坊的位置距離東大成坊很近,幾乎就是在南門路的馬路中央。 日前報載孔廟前南門路連鎖磚鋪面凹陷鬆動,崎嶇不平,路面扣扣作響,周遭店家、住戶不堪其擾,議員批評,該鋪面不到一年就修了兩次,也曾有人差點摔車,不僅設計不當,且路面新舊色澤不一,與當初文化局美化入口意象本意完全相悖,要求文化局與工務局共同重新檢討鋪面設計。 在此關鍵時刻,兩局應與交通局掌握這難得的契機,共商如何西移泮宮坊,復回原位,以符當初建坊的本意。

泮宮石坊: 臺南住宿推薦

這個地區的古蹟風貌、類質各不相同,從府學、城垣、墓(五妃廟)、齋堂、廟堂、到日治時期的學校,各有各的精彩。 日治初期的時候,因臺南地方缺乏集會設宴的寬廣場所,吳氏子孫受到政治壓力,因此變賣吳園土地一甲(三千多坪)給日本人闢建「臺南公館」;「臺南公館」是當時臺南市民重要的集會場所,臺灣文化協會成立後,蔡培火等重要名人都曾在此處演講,是臺灣最早的公共集會現代建築,而臺南公館也在西元1923年後改稱「臺南公會堂」。 臺南孔廟興建至今超過三百五十年歷史,是全臺首學,每年在教師節前夕,市府都會舉辦孔廟文化節,為至聖先師慶生,也彰顯儒學,如今在孔廟周邊,許多藝文場所感受這濃鬱的歷史文化氛圍而成立,讓孔廟周邊豐富得猶如歷史文化博物館,讓我們散步而行,感受府城濃鬱的文化歷史。 臺南市美術館簡稱「南美館」,是臺灣唯一有科學研究、修復畫作與行政法人美術館,目前有一館及二館兩處,臺南市美術館2館原為停車場重新設計打造,純白色系的建築,搭配作為層層堆疊的設計,搭配著簍空的玻璃式樣,一開幕就成為臺南新地標,吸引許多人造訪拍照打卡。 忠義路.友愛街交叉路口南美二館前出發→擇賢堂→重慶寺→葉石濤文學館→臺南武德殿→龍王廟舊址→南美一館→臺灣文學館→湯德章紀念公園→聚珍臺灣→水流觀音老街→清水寺→祿記包子→銀同社區(貓咪高地)→小半樓→錫鼓→順風號→銀同祖廟→浮游咖啡→河洛軒印舖→府中街→呂祖廟燒金→永華宮→泮宮石坊→臺南孔廟。 臺灣府之前僅有一位康熙年間的陳夢球進士,到了乾隆年間,知府蔣元樞選在府學東南方建泮宮坊,此後府城考中進士的即有十一位之多,佔全臺的三分之一!

  • 當時冠服宮殿均是以紅色代表著高貴,等級制度也反應到建築,因為,孔子是周朝人,也是立有「周公廟」的魯國人,所以魯哀公在曲阜闕裏為孔子立廟時,自然就採用了周朝最高貴的赤紅色。
  • 廟裡附設有陳永華紀念館,以紀念先賢開廟之功,故命名為永華宮。
  • 日治時,為開闢南門路,將石坊與孔廟隔開,原有功能遂逐漸被人們淡忘,許多人甚至不知道這是孔廟的附屬建築。
  • 年),由陳永華(即傳說中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建議鄭經(鄭成功之子)在承天府桂仔埔建立,當初僅有「大成殿」,用來祭祠孔子,之後又在右邊蓋「明倫堂」作為講學之用。
  • 乾隆初,巡臺御史楊二酉在府城東南方,新建秀峯塔,是為府城的文筆峯;俟蔣元樞蒞臺,則在臺灣府學的東南方建泮宮坊,為府學增添文星之氣。
  • 位於孔廟前方的泮宮石坊,經歲月累積,先前已被許多人發現石材構件之間縫隙逐漸加大,安全挺過○二○六地震。

另外,臺南市的國定古蹟數量可說是全國之冠,其中又以中西區最多,光是古蹟景點就足以讓人規劃一日遊、兩天一夜。 名列國家一級古蹟的臺南孔廟(臺南孔子廟)位在臺南市南門路,為臺灣最早的文廟。 臺南孔子廟建於1665年(明永曆19年,康熙4年),是目前臺灣各孔廟中最早、歷史最悠久的孔廟,更是全臺唯一有泮宮石坊的文廟。

泮宮石坊: 臺南限時套票優惠

石階正中央的花崗石石刻,被稱為「御路」或「螭陛」,在古代中國宮殿的建築形制裡,是隻有皇帝才能使用的坡道,這樣的概念被孔廟沿用。 上面刻了龍首,並環以琴棋書畫(合稱「四藝」)的浮雕,表現儒家傳統文人的推崇和要掌握的四門藝術。 在許多宗教建築裡,建築正中央的中軸線位置(中門或臺階)往往有著高於其他通道的特殊位階,被視為神明的道路,或是隻有具有特殊地位身分者才能行走,孔廟大成殿露臺正前方的臺階也不例外。 作為孔廟建築羣的中心,大成殿的屋頂約佔總高度的一半,前有露臺、四周有短牆圍繞,加重了建築的份量感,恰如其分地表達大成殿的身分地位。 但在如此氛圍下,四周的短牆上卻安排了八隻不到三十公分的小獅子站崗,公獅子腳踏繡球,母獅子撫弄小獅,每一隻的神情、姿態都不相同,張口露牙、朝天的塌鼻子、眼睛大而圓,沒有兇惡的長相,反而增添了人性的想像,古拙可愛的造型緩和了莊嚴的氣氛,若站遠一點看,更像精心設計的視覺「嬌」點。 相較於道教廟宇屋頂繁複的裝飾,孔廟大成殿的屋頂則顯得簡潔許多,但各項裝飾物都與孔子所處的時代背景、教育理念有著密切關係。

貓大爺,興趣廣泛,愛好美食、旅遊與歷史,曾任職電玩雜誌主編、電視臺記者、軍事雜誌特約撰述、旅遊雜誌特約作者、在線遊戲公司營運長、大學講師(有教育部講師證),現為專職部落客及電視談話來賓。 文昌閣位在孔廟後方,是孔廟中唯一塔型建物,一樓為方型,二樓為圓型,三樓為八角型。 泮宮石坊2025 以前學童入學要先祭拜孔子,當要參加科舉考試之前就會拜文昌祈求好成績。 年),由陳永華(即傳說中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建議鄭經(鄭成功之子)在承天府桂仔埔建立,當初僅有「大成殿」,用來祭祠孔子,之後又在右邊蓋「明倫堂」作為講學之用。

泮宮石坊: 臺南晶英「空山巴士」接駁空山祭 加贈多重好禮饗客

當時冠服宮殿均是以紅色代表著高貴,等級制度也反應到建築,因為,孔子是周朝人,也是立有「周公廟」的魯國人,所以魯哀公在曲阜闕裏為孔子立廟時,自然就採用了周朝最高貴的赤紅色。 孔廟採「左學右廟」,「左學」以明倫堂為主體、大成坊、文昌閣、拌宮石坊;「右廟」以大成殿為主體,大門的南側,為大成門。 大成門左側為名宦祠與鄉賢祠,右側為孝子祠與節孝祠,其餘為東西廡、禮器庫與樂器庫、以成書院與典籍庫、崇聖祠、禮門義路、泮池。 三百多年經歷興革滄桑共計三十六次大小修葺記錄,現今看到的大多是民國六年(1917年)重修後的風貌,大體上仍維持清代的風格,其規模宏偉,佔地面積九千餘平方公尺,是臺灣第一座孔廟,為臺灣第一史蹟。 創建於明永曆十九年(1665年),一說明永曆二十年(1666年)。 鄭經在位時的輔政者陳永華倡建「先師聖廟」,奠定臺灣文化史上漢學儒學風氣基礎。

泮宮石坊: 景點相關文章

臺南孔子廟創建於明永曆19年(1665年),當時稱為「先師聖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由島上第一個漢人政權鄭氏王朝所創立,為的是在臺開辦教育,培養為國效命的人才。 全臺道學臺南市孔子廟中有兩個空間,以「泮」為名,分別是東面的泮宮坊與南面的泮池。 「泮宮」則是諸侯的學校,「辟雍」是周時設在天子國都的大學。 泮宮坊倘若果能復位,說不定府城從此可以人才輩出,最終有人能夠領袖羣倫,帶領在臺灣的中華民國穩健前行亦未可知。 另一種設計,是將府前路至友愛街的南門路段,改為由南往北的單行道;而由北往南的車輛,則分向友愛街東西兩端流往忠義路與開山路。

泮宮石坊: 臺灣府城大南門(寧南門):詳細介紹

其建築保留前身「中國城」的部分遺址,紀錄此地曾為臺南最繁華碼頭、商圈的歷史。 充滿壯觀巴洛克風情的司法博物館是臺南的舊地方法院,與總統府(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皆為森山松之助所設計。 走進內部除了欣賞令人驚艷的維多利亞風格雕刻和挑高圓頂,也保留原始的拘留所、法庭及檔案室等讓人參觀、拍照。 並有特別用來紀念因塔壁損壞而拆除的高塔,所設置的倒掛天塔裝置藝術,及拓印手藝區讓大人小孩能用色鉛筆畫出選擇的司法博物館特色模板能帶回家紀念。

泮宮石坊: 中西區怎麼去|交通、地理位置

文章分類 今昔南部, 今昔時光機, 今昔臺南 標籤 建築, 東大成坊, 泮宮石坊 泮宮, 牌坊, 臺南孔廟, 街景. 老照片為1895年日軍進入臺南城後拍攝之孔廟影像,當時作為近衛師團臺南舍營病院。 永華宮據說為明鄭智將東寧總制陳永華將軍於永曆十六年(1662年)所建,主祀由泉州奉來之廣澤尊王金身,香火頗盛。

泮宮石坊: 臺北市後花園 |臺北士林官邸

■臺南美術館一館與二館:一館主體建築原為臺南市警察署,為裝飾藝術式樣風格建築,主體構造為鋼筋混凝土,外牆為十三溝面磚裝飾建材;二館以臺南特色鳳凰花轉化為五角造型,融入重直堆疊、錯位,大型五角碎形遮蔭屋頂,呈現如光穿透樹葉般的美麗光影;一舊一新,各具風情。 ■文創PLUS(原愛國婦人會館):該棟房舍隨時代有不同角色,從愛國婦人會分部、國民黨臺南市黨部、臺南美國新聞處、市立圖書館中區分館、臺南市立藝術中心美術圖書室及臺南美術研究會會館,整修後,如今成為文創PLUS-臺南創意中心,成為孕育文化創意的孵育地。 蔣元樞也曾修建開元寺,奠基該寺格局並留下碑記,此處曾是鄭經的北園別館,後改建為海會寺;至於臺灣府城隍廟,原是一座四殿二廂式的廟宇建築,因為首府城隍廟,地位崇高,建築、匾聯、文物極具特色,蔣元樞之後擴大修建,並設立石碑。 ■臺南孔廟:明永曆十九年(一六六五年)由陳永華向鄭經所倡建,一六八四年設「臺灣府儒學」,使有「全臺首學」美稱。

泮宮石坊: 〈 府城廣角鏡 〉府城泮宮坊復回原位契機已現

這就是警察官配製度的源頭, 泮宮石坊 在當時, 可以說警察署是臺南市治安的大本營, 負責管理所有民眾的公私活動. 可惜的是由於日治時開闢瞭如今的南門路, 使得石坊和孔廟分隔二側, 也讓如今許多人不知道泮宮石坊是孔廟建築的一部分. 清嘉慶20年建立,為當時為旌表林朝英獨力捐貲萬金,修建縣學文廟之善行而立。 昭和九年(1934),因拓寬幸町道路(今南門路);重道崇文坊遷離臺南警察署前的原址(現為臺南美術1館),重組於中山公園之內。

它原是孔廟最外的出入口,乾隆年間,知府蔣元樞重修孔廟時,將此出入口重新整建,聘請石匠雕建精美牌坊,再運至臺南組建,及今日「洋宮石坊」,在全臺孔廟中,僅臺南孔廟有這項設施。 西元1665年鄭成功的參軍陳永華建議鄭經後設立臺南孔廟,1685年清巡道周昌在此營建作為臺灣府學,並建築大成殿及東西兩廳,並設立欞星門與啟聖祠。 泮宮石坊 1917年改築後與現代格局大抵相同,在東側立有泮宮坊,南有泮池。 泮宮坊為清乾隆14年(1749年)始立,蔣元樞理修,為仿木構造之石坊,泮池為圓形,與庭園相接之牆上嵌有「思樂泮水」石碑。 「泮宮石坊」原是孔廟最外的出入口,乾隆年間,知府蔣元樞重修孔廟時,將此出入口重新整建,聘請石匠雕建精美牌坊,再運至臺南組建,在全臺孔廟中,僅臺南孔廟有這項設施。

泮宮石坊: 孔廟「全臺首學」散策

臺南市身為全國的文化古都,不論是在孔廟的建築方位,甚至是祭孔時都是仿照清康熙時的古禮而成,是全臺目前祭孔及建物保存最完善的古蹟之一。 介紹名列國家一級古蹟的臺灣最早的文廟臺南孔廟旅遊景點的相關介紹、周邊環境(大成殿、啟聖祠、欞星門、下馬碑、泮宮石坊)、賞遊重點、實景導覽等資訊。 臺南孔子廟,位於臺南市南門路,是全臺最早的一座文廟,與國家臺灣文學館毗鄰。 臺南孔子廟建於1665年(明永曆19年,康熙4年),由陳永華建議鄭經在承天府桂仔埔建立,初設時僅大成殿,用來祭祠孔子,又稱先師聖廟,之後又設明倫堂作為講學之用,是為全臺首學。 康熙24年即(1685年)分巡臺廈道周倉和臺灣知府蔣毓英主持改建孔廟為臺灣府學,並改稱「先師廟」,俗稱「文廟」,康熙51年(1712年)起花了三年進行整修,範圍包括大成殿、啟聖祠,欞星門左右改置文昌閣、土地祠、外設禮門、義路、大成坊及牆垣。 孔廟文化園區的主軸線以南門路為主,向南北街道延伸,從「全臺首學」的孔廟、泮宮石坊所在的府中街、府前路的德化堂、大南門城公園、南門城遺址到五妃廟、 延平郡王祠等,甚至到昔日舊城小南門城外的法華寺。

石臼、水槽這些石器及兩部火車頭「臺鐵9號」、「騰雲號」都是臺博館的收藏品,屬於臺博館的戶外展覽區。 旁邊那座「黃氏節孝坊」是臺北最早的貞節牌坊,原本位於臺北賓館一帶,為了興建官邸而遷移至此。 小時候的印象,新公園是寫生畫畫的地方;長大些,曾被長輩警告別靠近新公園,因為那裡會有怪怪的人。 後來,「新公園」變成了「228公園」,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此時再走進去,感受就和以往大大不同。 公園裡除了有歷史悠久的歐式建築博物館,還有牌坊、各種石器、大天后宮舊址石碑、火車頭等,各式各樣看似不相關的物件匯集一起,讓人感到好奇。 東大成坊是孔廟的主要出入口,旁邊牆壁上有塊寫有「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的滿、漢雙語石碑,這是康熙時期為了對孔子表示尊敬所立的「下馬碑」!

三百多年來,孔廟歷經過大大小小的整修,清朝康熙51年(1712年)進行大規模整修,範圍包括大成殿、啟聖祠,欞星門左右改置文昌閣、土地祠、外設禮門、義路、大成坊及牆垣。 位在臺南市中西區的「臺南孔子廟」建於明朝年間,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可說是臺南為文化古都的核心,是許多觀光客朝聖的國家一級古蹟景點,更為全臺第一座孔子廟、也是最早的文廟,一度是全臺童生入學之所,被尊稱為「全臺首學」。 泮宮石坊 葉石濤文學紀念館,原為臺南山林事務所,為市定古蹟,最早在日治時期為負責管理山林部門,重新整修後作為餐廳、孔廟文化園區旅遊資訊中心,直到2011年作為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的展覽場地、2012年成立葉石濤文學紀念館,整體建築風格為兩層高,一樓為平拱窗,二樓為圓拱窗,屋頂則有黑瓦、飾帶等裝飾。 孔廟位於南門路上的「全臺首學」牌樓,對面的「 泮宮石坊」亦為孔廟的一部份,原來的孔廟園區比現在更大,日據時期開闢了南門路而將其分隔開來,成為今日狀似兩處景點之模樣‧而「 泮宮石坊」下的府中街現也發展成為一條擁有許多特色商店的散步區,臺南市政府已將其規劃為「府城媚力商圈」。 今年並首度推出「孔廟知識王」活動,讓民眾走訪孔廟,除身歷其境感受莊嚴宏偉的建築,並認識孔廟的歷史文化,活動設計問題,如進入孔廟殿堂,是否須從「義路」進去,自「禮門」步出? 而在孔廟全臺首學門口,有一刻上滿漢文的花崗石碑,經過此地的文武百官需下馬,以走路方式進入孔廟,以示對萬世師表孔子的尊崇;這些知識,都必須聆聽導覽才能得知,避免走馬看花式的遊玩,錯失學習歷史文化機會。

每年祭典後滿滿的人潮爭相上殿拔取智慧毛,就是為求智慧而來。 不過拔智慧毛時請注意,最好自備透明塑膠袋或紅紙袋來裝牛毛,回家後得日曬乾燥過,纔不會因為過於潮濕而無法保存。 而每年祭孔過後,文廟管委會也會準備五百份智慧毛提供民眾於販賣部購買,不過數量有限,錯過了可得明年再來排隊了。 「釋奠」意思是設置祭品以祀神,後來衍伸為祭祀孔子的典禮,每年舉行春秋兩祭,春祭在春分舉行,秋祭辦在國曆九月二十八日教師節,是不可錯過的府城重要典禮,這樣的古禮自臺南孔廟創建以來即延續至今,甚至被指定為國定民俗。

泮宮石坊: 臺南林百貨:詳細介紹

為目前臺灣最早唯一的「軟身廣澤尊王」金身,亦是廣澤尊王在臺灣的開基祖廟之一。 廟裡附設有陳永華紀念館,以紀念先賢開廟之功,故命名為永華宮。 1983年(民國72年)12月28日,公佈為祠廟類國家一級古蹟。

孔廟廟門以一「全臺首學」的金字橫匾做為登堂之階,在大門左側立有一塊下馬碑,以滿漢文並刻「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12字,莊嚴肅穆。 臺北孔廟位於大龍峒,日治時期由仕紳倡議興建,捐地、捐獻之外,還聘請泉州名匠王益順設計。 格局配置除了遵照傳統禮制的規格,屋瓦、窗櫺、屋脊等等細節,色彩奪目引人注目。 泮宮石坊2025 而孔廟東側因出入不方便,所以將禮門設置在西側,跟傳統孔廟的配置相反,是臺北市孔廟的特點之一。 泮宮石坊2025 具有「臺灣撒哈拉沙漠」之稱的頂頭額沙洲位於臺南的七股區。 在臺灣西部的河川長期沖刷下所累積,廣大且荒蕪的沙丘地貌讓人在震撼之餘也將心靈沉澱,起伏錯落的地形更是吸引不少攝影師、部落客到此留影。

而屋簷下方懸吊的木鐸,原為古代宣佈政教法令時,為了吸引眾人注意,用來發出聲響的用具,後世則將孔子比喻為木鐸,一言一行都如同木鐸般警醒世人。 註:鴟鴞(ㄔ 泮宮石坊2025 ㄒㄧㄠ)大成殿屋頂裝飾「鴟鴞」藝品導覽:大成殿「石獅」鑑賞重點:緩和莊嚴氣氛的小獅子作為孔廟建築羣的中心,大成殿的屋頂約佔總高度的一半,前有露臺、四周有短牆圍繞,加重了建築的份量感,恰如其分地表達大成殿的身分地位。 臺南市美術館 (以下簡稱南美館)共分為兩館,與林百貨、司法博物館、孔廟及臺灣文學館等古蹟比鄰,位處臺南的歷史文化中心。 南美館1館建築保留原為警察署的建築要素,能看到木造窗櫺、復古磁磚等歷史氣息。 而2館則是以五角形的交錯明亮設計、半開放平臺方便民眾參觀、休憩,並讓陽光能自然透過碎形屋頂透入呈現美麗光影,提供舒適的環境讓藝術能更加親民。 「一府二鹿三艋舺」,中西區與安平區並列為全臺最早開發的地方,為昔日臺灣政治中心,老臺南人常以「府城」稱呼,由於發展的較早,路幅狹小,多以巷弄為主,直到日治時期引進西方的巴洛克式街道,並以湯德章紀念公園為中心呈現放射狀道路。

泮宮石坊: 中西區景點一日遊行程

在臺灣除了著名的臺南孔廟外,各地都有官方或私設的孔廟,扣掉已經拆除與毀損的孔廟,現存官方孔廟高達十三座。 走進俗稱「五棧樓仔」的林百貨從燈具、裝潢能感受到滿滿復古風情,不過在日治時期末廣町(現今的中正路商圈)設立的林百貨可是當時的「摩登」象徵,更是臺灣的第一個設有「流籠」(電梯)的百貨公司。 與日治時期僅早兩日開幕的臺北市菊元百貨齊列臺灣兩大百貨,顯現當時該區的繁華,因此末廣町也在當時被稱為銀座通。 介於康樂街、環河街間的河樂廣場自兩街道名取字,諧音「和樂」,是讓大小朋友都能闔家歡樂的一座親水公園。

大年初四入住艸祭Book inn三天兩夜,真心覺得這家青年旅館的地點實在太好了,附近就是孔廟魅力商圈,府中街與南門路到處都是小喫,而且我從地圖驚喜發現,這裡充滿好多回憶(孔子也瘋狂),孔廟、府中街炒泡麵、2元黑輪,都是當年老蛙帶我們遊歷過的,回想起當時到臺南網聚的往事,超有趣的回憶。 可能往事餘韻繞樑,即使春節假期府中街商圈人滿為患,我還是想帶家人一起去感受這些有趣的地方,偶爾當當觀光客,實在是很放鬆、很開心的事情。 早年府城最富盛名的標地、也是全國僅存的日治時期五層樓仔「林百貨」, 是日治時臺南最高的建築物, 目前臺灣僅存年代最早的百貨公司. 柱上楹聯為臺灣孔廟建築中唯一的兩幅楹聯,蓋無人敢於孔廟前賣弄文章。

早於2004年時建築師劉國滄便於海安路建築上創作藍曬圖街景,卻因公共安全、遊客影響屋主等問題拆除。 如今的藍曬圖同樣是由劉國滄創作,將線條與老屋空間結合,並設置椅子、腳踏車等讓遊客就像融入迷幻的3D立體中。 從臺南火車站步行前往僅約10分鐘的知事官邸,在日治時期建設的知事官邸過去曾是總督及皇族到臺南巡視時的住所。 而外觀兩側及中央向外凸出的八角形、拱廊設計為英國的南洋殖民風格建築。 這條充滿歷史的街道從清代就做為臺灣貿易的重要港區,如今則聚集許多復古手作、文創商品的店家,以及隱藏不少獨特的咖啡廳及酒吧。

泮宮石坊: 孔廟園區建築各擁特色 各自精彩

雖然石坊在日治時期因道路擴寬(今南門路)而被往東移,喪失原有空間引導的功能,但建議還是把石坊當做第一站,先穿越泮宮石坊,再從東大成坊走進去,體驗一趟古人行經的路徑。 目前全臺僅存四塊「下馬碑」,而臺南孔廟的下馬碑為年代最早,且保存最完整的一塊漢滿文並列的碑文。 藝品導覽:大成殿「屋頂裝飾」鑑賞重點:欣賞屬於孔廟的屋頂裝飾相較於道教廟宇屋頂繁複的裝飾,孔廟大成殿的屋頂則顯得簡潔許多,但各項裝飾物都與孔子所處的時代背景、教育理念有著密切關係。 在屋脊正中央的雙龍兩旁,立了兩個藏經筒(通天柱),這是孔廟建築專有的裝飾,象徵孔子「德配天地、道貫古今」。 站在垂脊上的一排小鳥,則是「鴟鴞」,為詩經中記載的惡鳥,比喻孔子有教無類的精神,使得惡鳥也被感化因而追隨。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