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慶修院,原名為真言宗吉野佈教所,為臺灣現存最完整的日式寺院,日治時期日人在此設立移民村,成為移民的宗教信仰中心,藉此撫慰思鄉之情。 吉安慶修院 木造建築經整修與人文精神重建後,散發濃濃的江戶風格,院內保留不動明王、八十八尊石佛、百度石等珍貴文物,並附設展售區,提供餐飲及浴衣體驗,讓旅客真切感受日式風情的禪意。 「吉安慶修院」原名為真言宗吉野佈教所,為臺灣現存最完整的日式寺院,日治時期日人在此設立移民村,成為移民的宗教信仰中心,藉此撫慰思鄉之情。
- 但在戰後時,許多石佛被偷走,加上性良法師時期因建造新精舍許多文物移動搬動,至今只留下16座保留在寺內。
- 設籍花蓮縣之縣民、未滿六歲之兒童、持有身障證明者及陪伴者1名、持有導遊人員執業證者,出示證明文件可免費入場。
- 建築風格依循日本傳統,不論是正面出軒式入口、帶廊木欄杆、「寶形造」屋面及木構件,均散發典型江戶時期風格。
- 臺灣光復(公元1945年)後吉野佈教所改名為慶修院,並廢棄原供奉之不動明王,改祀釋迦牟尼佛與觀世音菩薩,地名亦於民國37年(公元1948年)改為吉安。
由國道三號(二高)至南港系統交流道轉走國道五號(北宜高速公路),過雪山隧道由蘇澳交流道下往臺9號方向行駛,到達吉安後中山路,在吉安國小對面中興路口左轉即可到達慶修院。 吉安慶修院2025 從門票就能看出吉安慶修院的用心,不同於很多地方的門票只是簡單的一張紙,慶修院將門票做成御守的形式,寫上「開運招福」、「家內安全」,希望給予來的人祈福,可愛的模樣讓人很想要收藏留念。 店家說他們的剝皮辣椒水餃最大的不同是不使用現成的剝皮辣椒罐頭,而是直接採買剝皮辣椒品種的青辣椒且直接依照水餃控的水餃特性,去調整剝皮辣椒的製作,讓剝皮辣椒的香辣感受更能充分發揮。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1.國道五號:由國道一號(中山高)至汐止系統交流道轉走國道五號(北宜高速公路),過雪山隧道由蘇澳交流道下往臺9號方向行駛,到達吉安後中山路,在吉安國小對面中興路口左轉即可到達。 」,至今有超過一甲子的歷史,是花蓮在地人的兒時記憶,亦是花蓮數一數二的老字號冰店。
吉安慶修院: 花蓮機場取車地址
吉安慶修院原為「真言宗吉野佈教所」,是日治時期吉野移民村的宗教信仰據點,為現今東部地區最完整的日式祠廟,亦為花蓮縣縣定古蹟。 日治時期,日本移民對於臺灣的氣候、生活環境多有所不適應,為尋求內心安定與宗教信仰,由日人川端滿二募建了真言宗佈教所,即是現今慶修院的根源與前身。 吉安慶修院 現存於慶修院的八十八尊座石佛,據說為川端滿二遵循空海大師遺規,親身行遍日本四國島上八十八所寺院請回而來,讓移民村居民就近參拜,尋求精神寄託;院內亦保有空海大師石像、不動明王石刻、百度石等文物。 為廣宣慶修院獨有宗教文化與歷史,並成為中日文化交流平臺,館方積極推動如端午鯉魚祭、青葉祭、納涼祭,及週年慶、跨年敲鐘、春節祈福等文化活動。
- 把具有歷史、文化及宗教價值的88尊佛像重新完整呈現原貌,為花蓮吉安保存一座極具觀光及文化價值的歷史遺產。
- 相傳川端滿二走遍四國的八十八處靈場,把八十八尊佛像請來臺灣,讓在臺灣的日本人也能參拜。
- 因為盂蘭盆法會是佛教重要的活動,在日本的佛教中也十分重視,成為日本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又稱「魂祭」、「燈籠節」、「佛教萬靈會」等,原是追祭祖先、祈禱冥福的日子,現已是家庭團圓、合村歡樂的節日。
- 昭和8年(公元1932年)再次擴建,設置地藏菩薩石像、位牌堂、納骨塔和通夜堂等設施。
- 四國遍路這是請自日本四國的八十八尊石佛,因與弘法大師有淵源的八十八處寺院,簡稱八十八箇所,巡拜八十八箇所則稱為四國遍路。
- 在日據時期,吉野佈教所所供奉的主神有弘法大師、不動明王以及毘沙門天王,建築物外形主要遵循日本傳統高野山脈寺院的形式,院拜堂四週有迴廊,四周種植各式花草樹木,環靜清幽、雅靜,可見當時的風光。
- 佈教所建於1917年(大正6年),臺灣時值日治時代,日本政府選定臺灣較晚開發區域,如花蓮,以解決農村人口過剩、耕地與糧食不足的問題,在今日的吉安鄉成立吉野村(吉野移民村)。
然而民國99年(公元2010年)花蓮縣政府無預警提前解約收回經營權,兩造發生經營權衝突。 民國102年(公元2013年)再委託騎腳酸休閒鐵馬租賃站經營,並成為花蓮第1個門票收費的觀光景點。 剛在田村壽司喫完了午飯後,來到了此次花蓮入住民宿金澤居附近的 吉安慶修院 吉安慶修院 ,其實這裡我們也來過好幾次囉! 最初是一九一七年日人在臺建設的佈教所,直到臺灣光復後,這裡改名為慶修院,並在民國八十六年公告為縣定古蹟,後經過增建/修建,纔有了現在的風貌,是臺灣保存很完整的日式寺院。 日後花蓮縣政府審慎完成慶修院的修護工程,並完整呈現擺放在庭院中富含歷史價值的88尊佛像原貌。 直至今日,慶修院不僅是東部地區保持最完整的日據時期神社古蹟,更被列為三級古蹟,亦為日本人來臺旅遊尋根拜訪的觀光景點之一。
吉安慶修院: 花蓮旅遊景點
吉安慶修院 票價票價:全票30元/半票15元(六歲以上及就學學生和65歲以上民眾)/團體票15元 (20人以上) 。 國人都喜愛這種復古的異國風日式建築,尤其在現今還無法自由出國的時候,來這散步走走也算能加減慰藉XD。 本網站所取得的個人資料,將提供予本網站與其關係企業為資料庫與會員管理、統計調查與分析,以及行銷等目的下使用。 除有特別說明或依照相關法律規定外,本網站不會將您個人資料移作其他目的使用。 本網站將妥善保護您所填寫的資料,如未獲得您的同意及授權,絕不將此一資料透漏給其他第三人,並且依法限制內部人員私自使用此一資料。
慶修院真的相當日式,木造的佛堂、滿掛的繪馬和籤文、隨處可見的石燈,真的充滿濃濃的日本風! 雖然在這裡停留的時間不會很久,但還是花蓮相當值得一去的景點。 弘法大師在日本四國各地佈教,並開創八十八處靈場,後來許多信徒都會隨著大師的足跡,走遍八十八個地方,稱為「四國遍路」。 吉安慶修院 相傳川端滿二走遍四國的八十八處靈場,把八十八尊佛像請來臺灣,讓在臺灣的日本人也能參拜。 另外,本網站也提供周邊景點自動偵測服務,我們建議您允許本網站取得您的位置資訊,以開啟及使用此智慧化服務。 建築風格依循日本傳統,採出軒式入口,有木欄杆、寶形造四角鐵皮屋面之造型,散發典型江戶時期風格,這在臺灣很少見到。
吉安慶修院: ♥ 花蓮 日治時期建造保存良好的三級古蹟-吉安慶修院
這裡是日本人川端滿二在1917年為了讓當時移民到這裡的日本人有所依歸,為了安定民心而建的,主要供奉主神弘法大師空海、不動明王與毘沙門天王。 寺院內共有八十八尊石佛,看官網據說是從日本四國島上的八十八所寺院所請回的八十八尊石佛,讓當時移民村的信徒可以就近參拜,一次拜訪八十八所石佛。 慶修院內擺放有數字排列的石佛,相傳是川端滿二遵循真言宗開山祖師「空海大師」的遺規,走遍日本四國島上八十八所箇所,把八十八尊石佛一一請回而來,讓居民能夠尋求心靈寄託。
吉安慶修院: 花蓮港廳吉野村煙草耕作指導所
第一次來到花蓮吉安鄉的慶修院就被園區內濃厚的日式風情深深吸引,從此每回到花蓮旅行,只要有經過吉安鄉,就會順路繞過來慶修院走走。 吉安慶修院於日治時期(西元1917年)所建造,前身為「吉野佈教所」,目前為花蓮縣定三級古蹟。 整個園區雖不大,繞一圈就可走完,日式庭園造景,小橋流水,綠意盎然植栽栽種,草地林立,多了種禪風意境,這裡也是臺灣國家古蹟,更是日本人來臺旅遊尋根拜訪的觀光景點之一,通稱「吉安慶修院」。 說到已有百年歷史的『吉安慶修院』建立於西元 1917 吉安慶修院 年,那時名稱為「吉野佈教所」,臺灣日治時期時這一帶附近均為移民村,移民大多來自日本德島縣吉野川沿岸,「吉野佈教所」信仰的是日本佛教高野山真言宗,外觀為江戶風格的傳統日式建築。
吉安慶修院: 花蓮吉安景點|吉安慶修院|彷彿來到日本|三級古蹟
慶修院的建造來自於撫慰遷徙來臺的日本人解鄉思情愁,始於1917年,至今已有百年歷史;它供奉的是佛教,園區內共有八十八尊石佛,據說是從日本四國島上八十八所寺院請回的。 吉安慶修院2025 慶修院位於花蓮縣吉安鄉,原為真言宗吉野佈教所,為日治時期東臺灣最主要的佛教真言宗傳教點,也與吉野移民村(今吉安鄉)的歷史發展有緊密的關聯。 1945年國民政府接管臺灣,日人遣回故里,真言宗吉野佈教所更名為慶修院,慶修院一詞沿用至今,院內供奉的本尊,也順應臺灣人民的佛教信仰,改奉本師釋迦牟尼佛與觀世音菩薩。
吉安慶修院: 花蓮新社梯田
「御守」是日本的護身符小小一個放在皮包很方便,在日本神社和寺院中可很常見,而且都設計成手掌心大小特別美觀。 國道五號:由國道三號(二高)至南港系統交流道轉走國道五號(北宜高速公路),過雪山隧道由蘇澳交流道下往臺9號方向行駛,到達吉安後中山路,在吉安國小對面中興路口左轉即可到達慶修院。 吉安慶修院 免費:花蓮縣縣民、未滿6歲之兒童、身障者及其陪伴者1名、持有導遊人員執業證者,出示證明文件可免費入場。 位於慶修院一旁的惦惦,承襲了花蓮安靜慢活的氣息,店裡桌椅皆用原木製成,搭配上大量的綠色植栽裝飾店面,來這裡點上一杯咖啡,喫一口店內最受歡迎的戚風蛋糕,好好享受一個平靜的午後時光吧。
吉安慶修院: 花蓮自強夜市
屋頂為日本「寶形造」(四注攢尖),屋面舖金屬浪板則是少有案例。 門市販賣部有許多商品可以選擇,最受年輕人喜歡的就屬「御守」,門票可以全額抵消費這時就派上用場啦,可惜買門票的郭先生沒有告知我啊,我們的門票成了廢紙…. 國道五號:由國道一號(中山高)至汐止系統交流道轉走國道五號(北宜高速公路),過雪山隧道由蘇澳交流道下往臺9號方向行駛,到達吉安後中山路,在吉安國小對面中興路口左轉即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