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桓譚《新論》解釋說:“天稱明,所以命名曰明堂。 上圓法天,下方法地,八口法八風,四達法四時,九室法九州,十二座法十二月,三十六戶法三十六雨,七十二牖法七十二風。 ”後來有人提議按黃帝時期的明堂進行正式仿建,但儒臣們把明堂陰陽五行化,出現了不同門派的長期爭議,特別是在明堂建五室,還是建九室的問題上爭議不休,而未能再動工修建。
從考古發掘出的遺址看,其辟雍為園形,四面開門。 中部為五室明堂,即按五行排列,中間為太室,代表土,其他四室各代表木、火、金、水。 從西漢開始,在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影響下,明堂從單純的祭天,又產生了同時“配饗”祭祀自己就近的列祖列宗。
明堂: 明堂規模
直到1936年9月,向達赴英國倫敦閱讀敦煌卷子,看見裂為數段的《炙法圖》,記入《倫敦所藏敦煌卷子經眼目錄》,編號為S.6168銅人針灸圖和S.6262銅人針灸圖。 這幅圖的正中、頭部正上方,豎寫著「明堂」二字。 經考證,《炙法圖》是唐代抄寫的古代醫卷,是繼長沙馬王堆針灸帛書、《內經》之後現存最早的炙法專著,也是最早的有圖有文的針灸圖譜。 從風水學上講,明堂是藏風聚氣,招財納福的地方,最爲重要的是保持乾淨、整潔,如果“明堂如播米”,則違背了古人的這種說法。 “明堂”這一稱呼,最早始於先秦,對於明堂的解釋,也有另一種說法,認爲:“東出謂之青陽,南出謂之明堂,西出謂之總章,北出謂之玄堂。
- 即使是不受用的俗話,它也是一個時代的反映,亦有其存在的價值。
- 可以說是最奇特、最雄偉的:直徑約294米圓形環水內,宏偉壯麗的明堂,高大雄渾的靈臺,傲視着平城。
- 如:會見羣臣和各國使節,以及舉行大典儀式在紫禁城太和殿,舉行祭祀分別在天壇、地壇、日壇、月壇、社稷壇、太廟,進行教學在國子監等等。
- 您於本服務條款之任何修改或變更後繼續使用本服務者,視為您已閱讀、瞭解並同意接受該等修改或變更。
- 《明堂針灸圖》成書後122年,王燾的《外臺祕要方》提及十二人圖,但是該圖的作者和年代均不詳,圖也沒有流傳下來。
- 明堂原為隋煬帝時所建的乾陽殿,後經四次被毀,四次修建,先後九次改名。
”牛弘說:“後魏代都所造明堂,出相李沖。 ”宇文愷說:“後魏於北臺城南,造圓牆,在壁水(即辟雍)外;門在水內迥立;不與牆相連。 ”對照三家之說,九室、十二堂的主體建築是一致的,而且九室的佈局是“三三相重”中間有路,都認為這是不同於古制的(古制是在一個大寶中分五寶)。 現明堂遺址地表已無跡可尋,經考古勘探得知,明堂範圍為南北長400米,東西寬約396米,四周有牆,牆外有壕溝。 其主體建築遺址是圓形夯築臺基,直徑達60多米,夯土厚達2.5米。 明堂,傳說在遠古時代始於黃帝,是專為祭祀昊天上帝而特地設立的。
明堂: 1 上星穴的別名
從現存的遺址中可以看出,在辟雍的明堂下面,有一個高60米的夯土結構,夯土臺上還建有一個“亞”形的臺榭,其邊長約40米。 明堂辟雍四周還有一圈方牆,周長約一千米。 牆外有一條環形的水渠,渠的邊長約三百六十米。 儘管明堂辟雍的圍牆、護臺渠規模較大,但主樓明堂辟雍只有289平方米。
- ”宇文愷説:“後魏於北臺城南,造圓牆,在壁水(即辟雍)外;門在水內迥立;不與牆相連。
- 唐,五代,北宋,一直沿用,南宋初年,宋金爭奪洛陽,城區毀於戰火。
- 本網站支持智慧財產權保護,也期望本網站及其協力廠商皆能遵守智慧財產權保護政策。
- 漢武帝封禪泰山後,想仿照古代傳統修建明堂,卻無人能說清其具體樣式。
- 公元621年,李世民平定河南,命李襲譽「出鎮潞州」。
- 經過五年的準備,或開工又停工,其間馮太后於太和十四年去世。
- 此外,您利用本網站內容時須遵守著作權法的所有相關規定,不可變更、發行、播送、轉賣、重製、改作、散佈、表演、展示以及利用本網站相關網站上局部或全部內容與服務賺取利益。
但可惜的是,武則天花費的巨大的財力和精力的明堂,毀於公元695年,很快明堂重建,並於696年的3月完工,由於這次新修的明堂貢奉的是武氏族人,所以也叫做武周明堂,又稱通天宮。 前方式武則天在明堂受朝時的微縮場景,再現了一代女皇武則天,打破世俗,赫令羣臣,榮登大寶,君臨天下的無上氣概。 明堂 安史之亂中,明堂被叛軍和回紇兵兩次焚燒,於公元762年被徹底損毀。
明堂: 明堂獲獎記錄
如果明堂的面積不夠大,或前方有高達阻擋物或荒瘠之地,則需在宅主本命的生氣方、延年方、天醫方、伏位方四個吉方沒有遮擋,才對風水有利。 明堂是一個廣義的名詞,代表著座山前方的區域,是要根據實地的現場分析的。 居家風水上有一個內明堂,還有一個外明堂,內明堂指的就是你家的院子,樓房的話就是指客廳;外明堂指得就是宅基外面的空地。
明堂: 明堂地理環境
小明堂是指凡有窩、鉗、乳、突四種穴形時,在穴位四周略低的地段,下雨時有水從上至下向左右兩間分流,交合在穴位下部正中處,此處即是小明堂。 中明堂是指墓穴前面稍遠處,有青龍,白虎山環抱,龍虎山兩支流水聚會所。 在風水上明堂的形態要講究完整屈曲、迴環、高低分明,四面平穩,中間低窩。
明堂: 明堂歷史沿革
“其十二經脈,五色作之;奇經八脈,以綠色爲之。 ”很可惜的是,孫思邈所繪製的這套彩色圖沒有流傳下來。 至於《明堂人形圖》和《明堂鍼灸圖》,也都早已亡佚了。 如果不是孫思邈在其著作中保留了二者的文字,並回顧了後者的由來,可能我們今天已經不能明確地知道唐太宗觀看《明堂》並取消鞭笞背部的詳細經過了。 聲明:建築東西與《城市 空間 設計》雜誌合作,在副刊《論道》出版了以“以小見大”爲主題的兩期專刊(2015年第1期-2月刊 + 明堂 第2期-4月刊)。 建築東西將在豆瓣平臺陸續發佈該專刊系列文章。
明堂: 電影 明堂 명당
“禮器”在器皿和建築結構外,還包括了禮樂(音樂、舞蹈和樂器),它是祭祀時非常重要的儀式;祭祀者通過使用樂器直接地進行個人與超自然能量的交流;黃帝則通過禮樂頒佈指令、管理百姓和治理天下。 明堂的設計需要完全滿足禮樂儀式在空間上的需要。 音樂作爲古人的一種精神文化,充滿着宗教色彩,比如“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代表“八卦”裏每個季節和氣候中大自然的不同的聲音;它們分別由“五行”作爲製作材料。 在周朝,周易從一本“氣象全書”逐漸被解讀發展成了一本經書,開啓了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文化和占星學術。 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
明堂: 明堂 網絡解釋
本網站擁有移除任何非法、攻擊、威脅、中傷、誹謗、色情,或違反任何一方的智慧財產和服務條款帳戶的權利。 傳輸任何會侵犯他人權益的資料,包括但不限於隱私權、商業機密、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智慧財產權及其他權利。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明堂: 明堂是在人體的哪個部位?
在泰山歷代皇帝封禪中,明堂是帝王祭祀活動的重要場所。 古人認爲,明堂可上通天象,下統萬物,天子在此既可聽察天下,又可宣明政教,是體現天人合一的神聖之地。 漢武帝東封泰山時,在泰山設明堂,後又在女姑山(今青島城陽區流亭街道女姑山)設明堂。
明堂: 明堂到底是什麼?你家的明堂在哪裏,風水學中挺重視這個區域
武則天以獨特的方式和創新精神建造明堂,”時既沿革,莫或相遵,自我作古,用適於事”,一反過去拗於周製的復古傳 統和呆板四方的單層建築模式,又在內涵上繼承了傳統明堂”象天法地”的設計原則。 明堂是武周時期的宮城正殿,按禮制明堂應建在郭城之南三里之外,七里之內。 武則天標新立異,自我作古將明堂建在了宮城中心,上爲嚴配之所,下爲佈政之居。 明堂建成後武皇於此宴賜君臣,赦天下,縱民入觀。 遺蹟主要由宮城正殿夯土基址、正殿宮院院門、宮院步廊、水渠等組成,形成以宮殿爲中心,由宮院院門和步廊圍合而成的宮院院落而佈局。 平城明堂辟雍不僅僅是王朝皇權的象徵,更是北魏國都的標誌和佐證。
明堂: 明堂的劇情簡介
本公司隱私權聲明及其所包含之告知事項,僅適用於本公司所擁有及經營的KingNet網站。 明堂2025 KingNet網站內可能包含許多連結、或其他合作夥伴所提供的服務,關於該等連結網站或合作夥伴網站的隱私權聲明及與個人資料保護有關之告知事項,請參閱各該連結網站或合作夥伴網站。 對於您使用本網站各項服務時所留下的個人資料,本網站絕對予以尊重並且依據本網站的「隱私條款」加以規範保護。 本網站絕不會把您寶貴的個人資料提供給任何與本網站無關的第三者。
明堂是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 凡朝會、祭祀、慶賞、選士、養老、教學等大典,均在這裡舉行。 不過從上古至唐宋,其制度各異,歷代儒家議論紛紛。
中國鍼灸醫籍中,有“明堂”的並不僅僅是《明堂人形圖》和《明堂鍼灸圖》始。 《素問》中曾引用了《經脈流注孔穴圖經》和《中誥孔穴圖經》,從題目上看,很可能是有圖畫的,但沒有流傳下來。 現存的一些鍼灸經典如《鍼灸甲乙經》、《難經》、《黃帝內經》中也是如此。 《明堂鍼灸圖》成書後122年,王燾的《外臺祕要方》提及十二人圖,但是該圖的作者和年代均不詳,圖也沒有流傳下來。 直到1936年9月,向達赴英國倫敦閱讀敦煌卷子,看見裂爲數段的《炙法圖》,記入《倫敦所藏敦煌卷子經眼目錄》,編號爲S.6168銅人鍼灸圖和S.6262銅人鍼灸圖。 這幅圖的正中、頭部正上方,豎寫着“明堂”二字。
明堂: 相關詞條
三層爲二十四邊形,約1600平方米,室內淨高80尺(約23米),供奉有五方天帝神位、李氏先帝、武氏先祖牌位,是大享天帝、祭祀祖宗的國家級祭祀場所。 武則天天冊萬歲二年(公元696年)三月,新明堂落成。 明堂 明堂2025 由於這次新修的明堂貢奉的是武氏族人,故爲武周明堂,又號曰“通天宮”;其中的“太室”號爲”端扆殿”。
漢武帝封禪泰山後,想仿照古代傳統修建明堂,卻無人能說清其具體樣式。 於是方士公玉帶獻上了一張黃帝時期的明堂圖:圖中有一宮殿,四面無壁,以茅草為蓋,四周環水。 漢武帝就照這張圖,修建了漢家明堂。 明堂2025 但據後人考證,這張黃帝明堂圖是公玉帶偽造的。 盡管如此,漢代以後歷代王朝所建明堂,基本上沿襲了這一模式,即宮殿上圓下方,四周環水。
經考證,《炙法圖》是唐代抄寫的古代醫卷,是繼長沙馬王堆鍼灸帛書、《內經》之後現存最早的炙法專著,也是最早的有圖有文的鍼灸圖譜。 隨着明堂與封建制度的消失,祭祀音樂(韶樂)也消失了,遺留在民間的民樂和手工藝品等則隱約傳承着早期人類對宗教的理念和情感,成爲了一種深厚久遠的社會精神特質(ethos)。 這些民俗還或多或少地存在在我國傳統節日的活動中,雖然很多民俗已被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卻多在瀕臨滅絕的邊緣搖擺。 前文從一個明堂而探討的宗教理念是基於文獻調查的基礎上,融合了古人們對“器”與“形狀”的寓意所產生的多種聯想。 當我們在探索當代城市空間裏宗教空間所存在的可能性時,我們需要具備的是基於客觀的調查上豐富的聯想力。
據鄭玄所言:「天子廟及路寢,皆同明堂制。」其形制與明堂同。 又據王聘珍說:「天子將有事於明堂,則致齋於此宮。」也就是在路寢齋戒。 楊倞曰:「明堂,天子佈政之宮。」據阮元《明堂解》,路字古與「大」通,所以又稱大寢。 路寢最初與郊外明堂形制一樣,後來由於文明發展,都城中按功用分立了圜丘、宗廟、朝廷、學校。 路寢便成了天子的居所,建築方向朝南。
事實也正是這樣,北魏初期的文治確屬粗略,但他們不斷努力。 幾十年後孝文太和年間文治可就不一般了。 明堂 有的方面並不比漢人們的文化差,有的還要超過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