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劇在客家地區流傳,使用客家方言演唱,已有數百年歷史,被譽為南國牡丹,與湖北漢劇、閩西漢劇等同宗同源,在廣東地區的被命名為廣東漢劇,是廣東三大劇種之一。 漢劇臉譜有百多種,以黑、紅、白三色為主,黑色象徵剛勇,紅色象徵忠賢,白色和青色象徵陰險、奸詐。 其角色行當分公角、老生、小生、老旦、正旦、花旦、紅淨、丑角等九大行。 選擇險阻而內有水泉及耕地之處,修築塢堡,平時在塢外農牧,故多築於山頂之平原或山澗處。 塢堡的組織有濃厚的家族性和地域性,其首領往往由一家所世襲,自訂法律以維持堡內的秩序。 塢堡是基於共同利益而成,善於利用地理的險要來對抗外來入侵者。
而太平天國主張對外開放、發展本國商業和對外貿易等,客觀上對中國近代化進程起了推動作用。 2010年假如包括客家原居民和非原居的客家人,則香港的客家人約有200萬人。 雖然客家人(包括原居民及非原居民的客家人)在港數量不少,但他們當中現時多數只有中、老年人仍使用客家語,不少香港客家新一代都不會講客家話,或者只懂聽不懂講。
啟蒙: 臺灣
敬重文明的觀念由此而生,因此客家人對於文人或文明之神特別尊敬,如文昌帝君、韓昌黎、孔夫子、製字先師倉頡等,並養成敬惜字紙的風俗習慣,代表文化遺跡的敬字亭就在此時誕生。 啟蒙 客家祖訓有文字的紙張不能隨便丟棄,也不能墊坐在屁股之下,古代人對於文字紙張愛惜的程度,是現代人無法瞭解的,古代每個讀書人一定會在書桌旁擺一個字紙簍,將不要的字紙丟入字紙簍裝滿之後,再拿去敬字亭焚燒。 啟蒙 隨著時光的流逝,將字紙放入敬字亭焚燒,這項傳承已漸漸的被人們所淡忘,今日科技的發達,教育的普及,都是因為有文字紙張的創造發明,故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客家人對知識崇拜之深,從晴耕雨讀,祠堂的棟對、燈對上的文字,街頭巷尾的敬字亭,可見重視教育的程度。
- 客家古鎮:成都洛帶鎮-梅州百侯鎮-邵武和平鎮-龍巖永定客家古鎮-梅州鬆口鎮-長汀鎮-深圳甘坑客家小鎮-深圳觀瀾文化小鎮等。
- 在音樂方面像是金曲獎中增設的「客語專輯獎」和「最佳客語歌手獎」,或是各縣市舉辦的客家創作歌謠比賽等,則都有助於客家流行音樂的發展和推廣。
- 在臺灣省和旁邊的六個直轄市,教育部將之命名為「臺灣客家語」。
- 廣東梅州則因其是客家人最主要聚居區之一而被宣傳爲「世界客都」,廣東河源則被稱爲千年「客家古邑」。
近代客商張弼士是客籍商人的傑出代表,張弼士下南洋、辦實業、搞航運、開鐵路,創立「張裕葡萄酒」品牌,樹立了客商的文化精神。 在客商中近現代出現了多位代表人物,從羅芳伯、葉亞來到姚德勝,從丘燮亭、謝樞泗到丘元榮,從田家炳、曾憲梓到今天活躍在中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客籍企業家。 張弼士的商業經營策略「人棄我取,人取我與。徵貴販賤,操奇致贏。力行則勤,擇人任時,能發能收,亦如呂尚之謀,孫吳用兵,商鞅行法,若志不足以權變,勇不足以決斷,仁不能以取予,強不能有所守,終不足以學斯術。」而近代客商最早有所成就的是羅芳伯,羅芳伯是廣東省梅縣人。 啟蒙2025 啟蒙 1772年羅芳伯與百餘名親戚朋友漂洋過海,來到印尼婆羅洲,成立華僑與當地民眾相結合的軍隊,打敗了荷蘭殖民主義者的武裝入侵,受當地人和華僑的擁戴。
啟蒙: 客家民系
而這些勢力也並不完全聽命於東晉朝廷,他們在政治上有相當大的獨立性。 能夠在兩大政權的夾擊下生存,甚至還能進一步發展成可以影響流移之地的地方勢力,大多是擁有強大宗族勢力的集團。 啟蒙 根據清朝末年徐旭曾在其所撰著的《豐湖雜記》提到:「今之福建汀州各屬,江西之南安、贛州、寧都各屬,廣東之南雄、韶州、連州、惠州、嘉應各屬,及潮州之大埔、豐順,廣州之龍門各屬是也」。 江西贛州因是客家人南遷最早的集中地,而被稱為「客家搖籃」,而福建長汀縣在漫長的客家人遷徙的歷史上汀州作為第一個府治行政機關而存在,被稱為「客家首府」。 所以汀州寧化縣石壁村是客家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石壁」被稱爲「客家祖地」。
混合式:這是客家僑鄉民居建築形式的一種特殊風格,是將客家傳統的房屋結構結合西洋的建築藝術裝飾建造的混合型民居建築。 1880年10月23日(農曆九月二十),他出生於直隸省天津道天津府天津縣。 啟蒙2025 他的父親是李世珍,李世珍於同治四年中進士,後任官吏部主事,也在天津從事於食鹽貿易事業,同時經營銀號等。 1885年,他跟隨他的二哥李文熙,一同接受傳統啟蒙教育;他當時能輕易背誦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知道他相關事蹟者,都對其感到訝異。
啟蒙: 研究書目
鴉片戰爭後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滿清政府為了支付戰爭賠款加緊橫徵暴斂,內部矛盾空前激化,1851年洪秀全發動了金田起義,並建立太平天國政權。 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為平均分配土地的具體方案。 而《資政新篇》尊重科學技術,提倡興辦企業,主張工商謀利,發展資本主義,鼓勵私人資本,為一套向西方尋求先進技術的完整綱領。 1856年太平天國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後因集團內訌所引發的天京事變令太平天國元氣大傷最終於1864年覆亡。 太平天國失敗原因有很多,比如滿清政府和西方烈強互相勾結起來,鎮壓太平天國等。 太平天國雖然失敗了,但並不能因此否定對近代中國所發揮的積極作用,是中國近代革命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太平天國阻止了中國殖民化的進程,受到了太平天國的影響和鼓舞,數十年後終於爆發了辛亥革命。
啟蒙: 民俗傳統
在音樂方面像是金曲獎中增設的「客語專輯獎」和「最佳客語歌手獎」,或是各縣市舉辦的客家創作歌謠比賽等,則都有助於客家流行音樂的發展和推廣。 啟蒙2025 如今在當代客家文化發展已逐漸蓬勃,包括戲曲、音樂、傳統文化的保存,都有更大的舞臺可以發展,而客家流行音樂也使用現代音樂的風格和形式,讓客家流行音樂與其他流行音樂無異,差別只在語言的使用不同。 洛陽讀書音是客家人千年傳承不變的語言,客家方言是客家民系共同使用的語言,又稱唐音、客方言、客話或客家話。
啟蒙: 文化
廣東漢樂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既傳承了古代中原地區的宮廷音樂和民間音樂的精華,又吸收兼容了周邊地區傳統的民間音樂,形成了獨特、完整的音樂體系。 廣東漢樂曲目豐富,從已整理出版的《廣東漢樂曲目集》來看,共有曲目612首,其中絲弦樂430首,清樂56首,漢樂大鑼鼓23首,中軍班音樂62首,廟堂音樂31首。 代表曲目有絲弦曲《單點尾》、《玉山坡》、《思夫》,嗩吶曲《粉疊》、《普天樂》、《玉芙蓉》,廟堂音樂有《一封書》、《水底魚》等。
啟蒙: 族羣源流
正因如此才會有後來客家民系的產生,形成了客家人突出的文化個性。 大谷關即八關之一,東漢中平元年置洛陽八關,大谷關遺址位於西晉洛陽城南約四十餘裏,今寇店鎮水泉村南,是漢魏晉時期由京都洛陽通往汝州、南陽、許昌的要道,也是永嘉之亂後,京師洛陽一帶漢人南遷的主要通道。 煌煌祖宗業,永懷河洛間,洛陽是客家文化的源頭和華夏文明的發祥地,同時也是客家先民首次大規模南遷出發地。
啟蒙: 中國大陸
相較於傳統客家的文化認同,當代資訊科技與行銷管理手法,將客家文化從保護與維繫轉變成為一種能夠產生附加價值的文化產業。 客家委員會成立之後,則出現了更多創新的技巧與特殊的表達形式,當代客家文化確實逐漸轉型為精緻生活文化的重要內涵。 「客商」指客家商人,客商一詞出現於明清之際,是當時廣東的四大商幫,以廣東省、江西省、福建省三地的客籍商人為主,背後是遍佈全球的客家人,這種突破地域界限的商幫,以文化為紐帶,崇尚詩禮傳家,守望互助。 客商是近現代民主革命和國家建設的支持者,是現代儒商文化的踐行者。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美食顧問、河南開封飲食文化博物館館長孫潤田指出客家飲食保留了中州古味,是古代飲食文化的活化石。
啟蒙: 主要遷出地
其成立於1815年9月25日,開創之後則興建神學院,培養傳教士前往世界各地進行宣教事工。 1847年前往南中國廣東客家地區,正是如此巴色會成為世界上首位以客家地區傳教,且針對客家人宣道之差會。 原以秦腔經襄陽南下演變出來的西皮為主要腔調,後又吸收了安徽傳來的二黃。 同徽劇相互影響,在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荊河、襄河、府河、漢河四支流派。
啟蒙: 文化
至於「南客」則以高屏六堆地區為主,除內埔、萬巒、竹田、麟洛、長治五鄉毗鄰成為客家莊中心地區外,佳冬、新埤兩地另於南方連成一地,北有高樹,隔一河鄰接美濃、杉林,六龜則遠在北部另成一區。 當今屬於客家大本營的城市是指廣東省梅州市、惠州市、河源市、深圳市、韶關市,江西省贛州市和福建省的龍巖市,以上合共七個城市。 廣東漢樂也稱外江樂、中州古調、國樂、儒家音樂等,在原中州音樂的二黃、西皮、大板等板式的基礎上,吸收潮樂、廟堂音樂、崑曲、椰子曲的優點,形成獨特且具有地方色彩的一種民間音樂。 儒樂為過去文人雅士所偏好的一種室內音樂,以絲弦樂器為主的演奏,主要有古箏、琵琶、椰胡、洞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