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造形奇特、表情古樸的石鵝,曾引起臺灣省文獻會主委簡榮聰的興趣,並表示這是全臺灣唯一安置石鵝的寺廟。 臺中市南區的長春公園有座長春裏和長榮里居民一起供奉的土地祠,原有土地公、土地婆各一尊,後翻修時多了一尊土地公,經擲筊後,三尊排再一起。 “一妻二夫”相反版的有魷魚公廟、“一女不事二夫”版的有豐年宮。 廟方只好訂製了一尊1尺3吋高的土地公來配對約8吋高的土地婆像,慶祝再嫁時轟動桃園地區,不少人專程前來一睹。
2014年初,監察院審計處行文臺中市政府,命令市府對何厝莊福德祠所在的中義段333地號進行拍賣,此舉引發信徒恐慌。 加上市府不再提供公園、綠園道公有地遷建廟,解決土地所有權及購地成為該些廟宇信徒的難題。 同年6月29日,臺中市政府地政局局長曾國鈞表示,臺中4期重劃區抵費地共有20多公頃,經多次標售之後,這次只剩下西屯、總面積417.87平方公尺的中義段333地號土地尚未標出。 四塊厝福德祠2025 四塊厝福德祠 該地號標售出去後,地方在2016年底成立自救會,羣起向市議員陳淑華陳情以拯救何厝莊福德祠,短短幾日內就多達1500人連署。
四塊厝福德祠: 西屯區
對這類問題,廟方即使想購租土地來合法登記、立案,仍依然會卡在地目認定,像之前立委盧秀燕就幫曾幫北屯四民裏集福祠購買廟地。 臺灣擁有多元文化資源,無論是有形的寺廟、建築、老樹,或無形的民俗、信仰、傳統工藝,承載著各地不同的地方知識、文化乃至於經濟、政治的發展脈絡與軌跡。 西屯區(臺羅:Sai-Tūn-Khu)是臺灣臺中市市中心的一個市轄區,郵遞區號為407,是臺中市人口第二高的行政區,目前轄區人口約22萬人,僅次於北屯區。 西屯是臺中市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區內擁有眾多大學院校。
- 1950年10月,中、彰、投分治,清水鎮隸屬不變。
- 對這類問題,廟方即使想購租土地來合法登記、立案,仍依然會卡在地目認定,像之前立委盧秀燕就幫曾幫北屯四民裏集福祠購買廟地。
- 這對造形奇特、表情古樸的石鵝,曾引起臺灣省文獻會主委簡榮聰的興趣,並表示這是全臺灣唯一安置石鵝的寺廟。
- 於是地政局接受請託,沒有透過預算審查程序,用重劃基金裡超支併決算的方式,拿重劃基金買回土地,再以當期土地申報地價總額5%為租金額,出租給廟方,於2017年4月報審計處。
- 甚至想享齊人之福的外地民衆前來膜拜,林文鍾感到十分好笑。
- 何厝–福德祠,是位於臺灣臺中市西屯區何厝裏的土地祠,為當地的信仰中心,廟地卻被列為臺中市第四期市地重劃區抵費地,導致曾面臨拆除危機。.
於是地政局接受請託,沒有透過預算審查程序,用重劃基金裡超支併決算的方式,拿重劃基金買回土地,再以當期土地申報地價總額5%為租金額,出租給廟方,於2017年4月報審計處。 四塊厝福德祠 廟宇遂得以保住的廟方則計畫先租後,日後再集結眾人之力籌募向市府標購土地。 省道臺17線又稱「西部濱海公路」,是臺中市清水區甲南至屏東縣枋寮鄉水底寮的幹道,大致以東北東-西南西走向經過四塊厝地區北部及西部邊界地帶。
四塊厝福德祠: 廟宇簡介
2010年12月,隨著臺中縣、市合併為直轄臺中市,清水鎮改制為清水區。 四塊厝,是臺灣臺中市清水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區西部。 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裕嘉裏、臨江裏、高南里南端、海濱裏東北端。
中臺灣廣播電臺、全國廣播皆將總部設於此區,臺中市政府的臺灣大道市政大樓與臺中市議會的臺中議政大樓也位於此區。. 四塊厝福德祠 2018年,時任市長的林佳龍在主持西屯區地花博座談會上,將保持此廟完整,說是維護何厝、何福、何安裏裏民宗教信仰權益。 同年10月2日,市政總質詢會議上,面對張立傑議員質詢,地政局長張治祥解釋因建築物未合法,不然縱使更改為寺廟專用區,福德祠也還無法成為公共建物,遂無法直接取得土地所有權,所以望廟方設法集資購買。
四塊厝福德祠: 民俗臺灣
因在沿海地帶失修多年,1995年發起發起募款重建活動。 四塊厝福德祠 耗資近新臺幣五百萬元重新整修,1996年1月9日舉行安座。
四塊厝福德祠: 臺灣寺廟
臺灣臺中市西屯區何厝裏甘州街52號主神土地公地圖何厝莊福德祠,是位於臺灣臺中市西屯區何厝裏的土地祠,為當地的信仰中心,廟地卻被列為臺中市第四期市地重劃區抵費地,導致曾面臨拆除危機。 四塊厝福德祠2025 何仁裏福德宮,是位於臺灣臺中市西屯區何仁裏甘肅公園內的土地祠,為《臺中市公園綠地園道及行道樹管理自治條例》遭抗議而修法前,合法在臺中市的公園內建立的廟宇之一。. 何厝–福德祠,是位於臺灣臺中市西屯區何厝裏的土地祠,為當地的信仰中心,廟地卻被列為臺中市第四期市地重劃區抵費地,導致曾面臨拆除危機。.
四塊厝福德祠: 四塊厝福德祠
由該道路向北偏東轉北北西可前往高美並止於其西北部王厝聚落北側區道中48線路口,向東南東轉東南可前往三塊厝西南端、田寮並止於其南部近邊界地帶的省道臺10乙線路口。 省道臺61線又稱「西部濱海快速公路」,是新北市八里至臺南市安南的快速公路,大致以北北東-南南西走向經過本地區西部,由此可快速前往臺灣西部海岸各地。 臺灣清治末期,四塊厝地區為一街莊,稱為「四塊厝莊」,隸屬於大肚上堡。 該莊昔日西臨臺灣海峽,北與高美莊為鄰,東與三塊厝莊、田藔莊為鄰,南邊為秀水莊。。 關於為何在土地祠擺設石鵝,有居民說此地曾有野鵝侵害附近農作物,望借土地公來鎮守鵝羣。 傳說土地祠擺設後,當年每當月圓時分,石鵝就會發出光芒,讓附近民眾嘖嘖稱奇。
四塊厝福德祠: 宗教意義
地政局以此手法將賣出去的抵費地買回,遭議員李中批評是開了首次惡例。 對此,市府地政局回應,何厝莊福德祠是當地信仰中心,市府為維護地方和諧,與得標人依《民法》合意解除契約,這兼顧法、理、情。 陳淑華則是邀請地政局長張治祥、廟方前主委何茂進、現任主委鍾福立及多位裏長,對廟地得標人花半年時間協調,讓得標人願意解除高達新臺幣兩千萬的購地合約。
四塊厝福德祠: 溪湖福德宮
當時下厝地區有很長時期過得不安寧,村民歸咎與土地婆失去丈夫有關。 下厝福德祠建廟緣由,是民衆在林中發現一尊貌如土地公的石頭,就搭棚供奉,後集資改建小廟。 廟址位於大園區內海里下厝近大園工業區與老街溪畔,在曾任村長的林文鍾家對面。
四塊厝福德祠: 三塊厝 土地公廟|福德祠 ⭐⭐⭐⭐⭐
《臺中市公園綠地園道及行道樹管理自治條例》原先規定土地公廟與百姓公廟若配合公共設施遷建,裏內又無適當的私有土地可供遷建者,可於公園重建,後來修正後增列裏內無土地公廟且無土地設置者也可申請。 像新廟何仁裏福德宮就依此法在西屯的甘肅公園內建立。 四塊厝福德祠 可是,當何厝莊福德祠廟地被劃為臺中市第四期市地重劃區的抵費地時,居民卻不諳法令及行政程序,未及時購地、取得用地。 何厝莊福德祠是何厝莊的何厝裏、何明裏、何南里、何成裏、何安裏、何仁裏、何德里、何福裏、何源裏等九個裏的信仰中心,為該地最老的土地祠。 與何德里福德祠、何厝莊福夀宮、何厝六巷的何厝裏福德祠、何明裏福德祠、何南里福德祠等為萬和宮老二媽西屯省親遶境回程的經過的廟宇之一。 福德寺為土地祠,位於溪湖鎮東溪裏巫厝莊內,鄰近高速公路員林交流道,於光緒年間建立。
由該道路向東北東可前往三塊厝的甲南並止於省道臺1線路口,向西南西轉南南西可前往梧棲、龍井、伸港、線西等地。 1901年(日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臺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莊隸屬於臺中廳。 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6月,該莊編入「四塊厝區」,仍隸屬於臺中廳。 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全臺二十廳合併為十二廳,四塊厝區隸屬不變。 1920年(大正九年),全臺地方制度大改正,該莊改制為「四塊厝」大字,隸屬於臺中州大甲郡清水街。
四塊厝福德祠: 溪湖奉天宮慈惠堂
新來的土地公坐主位,送回的舊土地公居於下堂右側,“一妻二夫”的情況遭受地方人士和耆老非議。 於是村民經過擲筊,新土地公被送離廟宇,放在爐主家。 臺灣桃園市大園區內海里主神土地公地圖下厝福德祠,是位於臺灣桃園市大園區內海里的土地祠,以土地婆配二位土地公而知名。 民國94年(2005)8月,四塊厝福德祠因年久失修,經地方信眾鳩金整修落成。 書籍廣博我們的知識,不出門能知天下事,跨越空間藩籬;能夠溫故知新,超越時間限制,讓萬古千事在眼前演繹。 區道中49線(高美路)是高北至清水的道路,大致以北偏東—南偏西走向轉西北西—東南東走向經過本地區東北部。
四塊厝福德祠: 溪湖鎮
農曆二月初二、八月十五、十一月十九這三天,爐主會將新土地公請回祠內,讓期待的村民看到三尊土地公婆暫時重聚,成爲地方趣談。 農曆二月初二下午,信徒以擲筊選出下一任爐主,再把新土地公迎新爐主家中供奉。 四塊厝福德祠2025 三尊神像集合時,會吸引大批信徒們前往觀看,也成爲幼稚園課外教學的教材,如大園小豆芽幼稚園、觀音森林幼稚園都曾前往參觀。 四塊厝福德祠 甚至想享齊人之福的外地民衆前來膜拜,林文鍾感到十分好笑。 透過網路影音資源,可以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利用雲端分享及學習各項新知,平臺與合作單位提供各項宗教與民俗演講、課程、座談的線上知識學堂。 臺灣擁有多元地理環境與族羣文化,構成豐富的民俗,每個區域都有其不同的特色,透過認識不同的地方知識,進入在地的脈絡與軌跡。
四塊厝福德祠: 溪湖佛蓮社
中華民國(臺灣)彰化縣溪湖鎮東溪裏巫厝莊福德寺福德寺石鵝,或稱巫厝石鵝,是臺灣彰化縣溪湖鎮東溪裏福德寺前擺設的一對石鵝像,為與當地傳說有關的厭勝物。 一日,地主林川田想爲此廟的土地公搭配土地婆,就用下厝竹林子一帶的溪石,委由石匠雕刻成土地婆像。 對於林川田的動機,廟委林文鍾解釋林地主本身就有妻妾,所以也想爲土地公娶妻。 林文鍾說原因是土地公有求必應而且出牌相當靈驗,遂被賭徒帶走。
四塊厝福德祠: 三塊厝 土地公廟|福德祠 ⭐⭐⭐⭐⭐
信徒擲筊請示土地婆,讓新土地公回來,繼續保佑地方平安。 任爐主的黃明發表示,若舊土地公能再回家,重演“一妻二夫共處一室”,屆時再請示土地婆決定誰該留下、誰該“流浪”。 臺灣每年從年頭到年尾,各地有至少數百場規模大小不一的遶境活動,範圍從小村莊到跨越數個縣市,透過現代空間技術勾勒出地方民眾、信徒與宮廟陣頭的虔誠與熱忱。 提醒您,我們非宮廟代表,我們只是一個希望能建立廟宇數位生態的小團隊,如果您願意以小額方式支持(比如說贊助一杯咖啡,讓工程師熬夜有精神一點)。 您可以考慮作出一點點贊助鼓勵,不需手續費,轉帳操作也相當容易。
華人宗教與民俗文化遍佈臺灣、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在各地形成多元的宗教文化。 透過GIS的時間與空間組合,可以勾勒出彼此的關連性與異同處。 臺灣在大街小巷,海邊山上遍佈著大大小小的寺廟,除了是信仰寄託的場域,和每個社區的文化中心與藝術的殿堂,更是臺灣每個人的心靈原鄉。 這裏的定義是,說明中,描述,或每顯著在其上需要的信息的含義,並且它們的相關概念,作爲詞彙列表。 戰後清水街改制為清水鎮,隸屬於臺中縣,大字亦改制為裏。 1950年10月,中、彰、投分治,清水鎮隸屬不變。
臺灣日治時期,溪湖糖廠附近築五分鐵路時,在東溪裏的小山崙出土一對石鵝。 石鵝材質為花崗巖,一隻較瘦,另一隻較肥,居民認為是公母對。 該地區地名也與此史蹟有關係,如當地的池塘名為「石鵝湖」,路命名為「石鵝路」、「石鵝巷」等。 原先出土後被丟在福德寺廟附近,母鵝頭部還被敲打斷裂,福德寺改建時才修復並被供奉在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