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甲各角頭廟宇、臺灣各地分靈廟宇、交陪廟宇之神轎、陣頭、藝閣,每年約有七、八十陣。 除學甲區內各莊頭外,包含臺東市、南投縣草屯鎮、臺南市、屏東市、高雄市、七股區、鹽水區、北門區等地祀奉保生大帝廟宇。 除每年固定舉行上白礁謁祖祭典及繞境外,由於上白礁刈香所經過的香路,為「慈濟宮-後社-光華-中洲-頭前寮(將軍溪畔)-中洲-彭城-後社-慈濟宮」,主要行經學甲、中洲莊,其他莊頭都未列入上白礁祭典遶境的香路。 於是慈濟宮為祈求其他未被上白礁刈香巡經的莊頭平安,遂另行擇期舉行繞行學甲十三莊的三天刈香活動,稱為學甲香,1987年以前於保生大帝神前擲筊決定舉辦時間,之後則改由慈濟宮信徒代表大會決議。 分別於1971年、1978年、1984年、1988年、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2008年、2012年、2016年舉行刈香,幾乎確立四年舉行一科刈香的傳統。 學甲慈濟宮開基二大帝由李勝迎來臺灣之後,早期由李家奉祀於下社角(位於學甲鎮仁得裏、慈福裏之間),李勝有三房子孫,大房奉祀開基保生大帝,二房奉祀開基謝府元帥,三房奉祀開基中壇太子。
沿革簡介:相傳學甲慈濟宮於明永曆十五年正式建廟,僅為簡單草寮,歷經多次整建,清康熙四十年(西元1701年)改建為南方式剪黏宮殿。 大帝飛升之後,某日,有羣寇擾亂鄉裏,聲勢洶洶,鄉人不安,羅列香案,禱祈大帝顯化庇佑。 賊首當場被官兵擊斃,羣賊無首,四散逃亡,亂遂平靜。 有一次,大帝的鄉裏大水驟然暴漲,村中汪洋一片,民房萬分危急之際,忽見大帝騎鶴在雲端施法,頃刻間,洪水立即退去,鄉裏倖免於難。 鄉民拜謝大帝靈感顯赫,解救鄉裏,大家倡議建立祠宇,塑像奉祀,即白礁村龍湫庵,宋高宗時,命人重修,就是後來的白礁慈濟宮。 送僅右三年農曆五月初二五十,保生大帝再圃山龍池巖,為了採草藥煉丹,救治瘟疫患者,不甚跌入坑巖中,眾人急忙救起,扶回籠狄坑茅屋,因受傷過重,一袋名醫就此羽化,得年五十八歲。
慈濟宮保生大帝: 建築設計
就在這時二大帝神靈方到,趕緊降駕並指示旁人作法試圖救乩童性命。 而北港媽則化身一老婦去乩童家報憂,乩童之妻趕緊前往探視。 但此時她正在坐月子(一說是月事來潮),在傳統習俗上視為不潔,一進到保寧宮內反而破了二大帝的法。
- 淨壇道士:由兩名道士擔任,行走於香陣之前,手執法鈴,沿途為信眾所設香案灑淨,民間信仰相信,此法可以消除邪穢。
- 成祖先以絲線繫於皇后玉鐲、貓身,皆被真人識破,成祖驚異,乃命內侍系絲線於皇后手腕,斷為乳疾,並隔屏指示施以針灸,乳疾頓消。
- 鄉民拜謝大帝靈感顯赫,解救鄉裏,大家倡議建立祠宇,塑像奉祀,即白礁村龍湫庵,宋高宗時,命人重修,就是後來的白礁慈濟宮。
- 配祀三十六尊官將是道光九年(1829年)保安宮重建時,請泉州派師傅許嚴雕刻,呈現漆線木雕的風格。
- 正殿外牆迴廊壁畫為潘麗水所作,題材包括木蘭代父從軍、鍾馗迎妹回孃家、八仙大鬧東海及三英戰呂布等。
較正式的記載是1797年後,為了感念古笨港南堡十八莊民重建奉天宮的恩情,開始進行上元出巡十八莊的活動。 該廟會於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當天依例舉行遶境活動,其出巡範圍為新港鄉市區四村。 出巡時隊伍最前方的「鑾駕旗」為1922年新港街四保所捐贈,為新港奉天宮的重要文物之一。
慈濟宮保生大帝: 建築
開閩王,也叫白馬忠懿王,開閩尊王,為唐朝五代閩國國主王審知。 保生大帝祖殿護國公、觀音佛祖和千手觀音菩薩、註生娘娘金身、保生大帝駕前三十六天將、文昌帝君,朱夫子,魁星爺、關聖大帝,關平太子,周倉將軍。 慈濟宮保生大帝 慈濟宮保生大帝 孫氏後裔在重修族譜時,又在《西宮檀越記》文後加上補註,“吳真人生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己卯歲三月十五日辰時,卒於宋仁宗景祐三年丙子歲五月初二日,經今計封十六次”。 由此觀之,吳悟真就是吳夲,悟真可能是其修道時用的道號。
上白礁謁祖祭典由臺灣臺南市學甲慈濟宮主辦,於每年農曆三月十一日舉行,即當地所稱上白礁活動,於當地將軍溪畔「頭前寮」舉行祭典,隔海遙祭保生大帝祖廟,即中國福建省白礁慈濟宮。 經臺南市政府覈定為臺南市定民俗活動,至2022年文化部升格登錄為國家重要民俗。 慈濟宮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在臺灣早期泉州同安籍移民信仰中心,隨泉州府同安移民遷徙,至今已不分原籍畛域,成為重要的臺灣民間信仰之一。 臺灣奉祀保生大帝廟宇以臺南市學甲慈濟宮、臺北市大同區大龍峒保安宮最為著名。
慈濟宮保生大帝: 藥籤
保生大帝,又稱大道公,吳真人,(公元979—1036年),字華基,北宋福建路泉州府同安縣積善裏白礁村(今漳州臺商投資區角美鎮白礁村)人。 生前為濟世良醫,受其恩惠者無數,其醫術高明,醫德高尚、聞名遐邇,民間稱其為吳真人,尊為“神醫”。 保生大帝在臺灣早期是同安人移民信仰中心,隨同安縣移民遷徙,至今已不分原籍畛域,成為重要的臺灣民間信仰之一。 臺灣奉祀保生大帝廟宇以臺南市學甲慈濟宮、臺南市祀典興濟宮、臺北市大龍峒保安宮、臺中市賴厝廍元保宮等最為著名。 登錄種類:寺廟公告2018年11月12日詳細登錄資料大龍峒保安宮,又稱大浪泵宮,是位於臺灣臺北市大龍峒、鄰近臺北孔子廟的大道公廟,為泉州同安人所信仰的廟宇,建築曾獲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榮譽獎,2018年則被指定為國定古蹟。
慈濟宮保生大帝: 學甲慈濟宮保生大帝 分靈泉州
另外尚有泉州市麒麟山慈濟宮亦是學甲慈濟宮之分靈廟。 學甲區學甲寮慈照宮於上白礁祭典時,神轎皆排列於慈濟宮之前,乃肇源於慈照宮雕刻保生大帝神像奉祀時,神像較慈濟宮保生大帝神像高大,雕刻後學甲寮莊內事故紛傳,經莊內大老請示神意後,將慈濟宮原祀舊四大帝與慈照宮神像交換,現今慈濟宮內舊四大帝神像實為當年慈照宮開基神像。 嘉義北社尾保安宮當地傳說則大異其趣,相傳有學甲人士,有感於北社尾保生大帝神威顯赫,遂趁管理人不備,迎往學甲慈濟宮奉祀。 而後開基二大帝於信徒問事時,顯靈起乩,由乩童帶回保安宮,僅留下神像座椅而已。 依學甲當地民間相傳,學甲慈濟宮開基二大帝曾於西元1860年左右失落,由嘉義北社尾軍伕迎奉,僅留下大帝神像木椅,1945年下社角李抄、李長記父子連夜受保生大帝託夢,李長記遂前往北社尾查訪,趁機迎回開基二大帝神像。
慈濟宮保生大帝: 臺灣好新聞
【記者陳世長臺中報導】承載臺中市民藝術、閱讀、文化夢想的世界級建築「臺中綠美圖」新建工程,繼5月11日鋼構上樑後,已接續進行帷幕與室內裝修工程,8棟建築也陸續完成4棟屋頂工程,並同步進行各棟立面帷幕牆… 陳亭妃立委、陳怡珍議員和林韋旭主祕等人致詞,都非常肯定亭宮朝向文化宮廟發展的目標,具有領頭羊的角色,讓更多的宮廟看到宗教文化具有很大的社會責任,是整體發展一股相當穩定的力量,肯定基金會長侯明福10年來對文化推廣的堅持精神,和成大特聘教授陳益源大力促成。 1964年,當地人士召開吳地、三槺榔、十八莊信徒聯合會,希望能夠擴大新港媽祖的遶境範圍。
慈濟宮保生大帝: 臺灣新生報
上白礁祭典原屬學甲地區的鄉鎮級祭典,參與廟宇以學甲慈濟宮的交陪廟、分靈廟、學甲十三莊的莊廟為主。 縣市首長如不克出席則由副首長主祭,近幾年則由前教育部長吳清基擔任主任委員。 3、多年來成為臺南地區觀音信仰和保生大帝信仰中心,除了原有宗教祭祀活動,還多所加強宗教文化宣導和傳承、寺廟古蹟文物之保存和維護。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為臺灣臺中市廟宇大甲鎮瀾宮,於每年農曆三月間舉行、長達九天八夜的大甲媽出巡遶境,行經駐駕地點有(依時間排序)彰化南瑤宮、西螺福興宮,終點在新港奉天宮,返程則增加北斗奠安宮、彰化天后宮、清水朝興宮。 過去大同區以保生大帝誕辰農曆三月十五日為統一祭典之日。 1994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舉辦全國文藝季活動,保安宮開始第一步的廟會文化轉型,恢復廟會傳統習俗。
慈濟宮保生大帝: 臺灣英文新聞
第一進為五開間的三川殿、左右各三開間的龍虎門,共寬達十一開間。 大門入口的二石獅之所以雌雄均開口,據說是工匠把不小心都雕成開口,因深知理虧,工錢也不敢收。 殿前有上往下纏繞的八角蟠龍柱,為嘉慶年間作,是此廟現存的最早石雕。
慈濟宮保生大帝: 祭典程序
位於蘆洲國小旁的保和宮,主祀神醫保生大帝,屬李姓家族之信仰。 保生大帝俗名吳本,宋朝人,少年時學習醫術,學成懸壺濟世,深受鄉裏百姓的愛戴。 鄉民為緬懷他濟世救人的菩薩心腸,便為他建造廟宇,供世人祭祀,並稱他為『大道公』或『吳真人』。 原址位於舊城內大道公街,根據1719年(康熙58年)《鳳山縣志》記載,慈濟宮位於興隆莊北。 又在1764年(乾隆29年)《重修鳳山縣志》記載:「慈濟宮,在縣署前大街」。
慈濟宮保生大帝: 臺灣旅行趣
在兩次大地震後,奉天宮結構受到嚴重毀損,僅存神房與觀音殿。 1907年(明治40年)開始重修廟宇,1917年(大正6年)完成修建,共歷時十年。 民俗研究者吳槐在〈臺北風土諺語釋說〉回憶,保安宮的輪祀圈因同安人散居各地,為輪值祭祀之便,分為一保、二保、三保這三個地區。 慈濟宮保生大帝2025 慈濟宮保生大帝 一保為大龍峒街、枋隙街、牛埔莊、西新、莊仔、下埤頭、社仔、大直、北勢湖、山仔腳、北投、唭哩岸、嗄嘮別、關渡、滬尾、雞柔山、水梘頭、金包裏;二保有興直、二重埔、三重埔、和尚洲、更寮、觀音山、五穀坑、八里坌、洲仔。 在農曆七月十一日放水燈,來值年者必需在宮內後殿,且備點心以給祭祀者。 有諺語為「一保肉,二保撲,三保笑哈哈」,指在中元節盂蘭盆會時,一保地區宰牲畜特多、二保地區為鄉村而儉約、三保為商業殷盛之區而祭品至為豐裕。
學甲慈濟宮董事長王文宗指出,今年發放的限量金幣套組中,結合了廟方的歷史文物「大令」,這把桃枝製成的「大令」上端繫著一團紅色布條,已經有百年以上歷史,相傳就是讓保生大帝調兵遣將用的權杖,因此每逢開基保生二大帝出巡時都得帶上不離身,今年特別加入此文物意象,做成套裝金幣。 學甲慈濟宮今年推出的鼠年金幣結合保生大帝出巡時的百年文物「大令」,造型特殊,預計在初一、初二發出要計8500枚保生大帝金幣,還有保生大帝悠遊卡、葉王交趾陶保溫瓶、手工平安皁、春聯、紅包袋等文創品發行,吸引年輕族羣目光,民眾可來沾沾喜氣。 「『慈濟宮』:清嘉慶十一(西元1806)年,莊民董事謝金玉、莊盛、林鳴鶴等三名捐款二千圓,並倡導募捐建立,奉祀保生大帝。」學甲慈濟宮建廟於清乾隆初年,由於學甲開發時期早在明鄭之時,移民們從故鄉迎奉守護神保生大帝來臺,故而慈濟宮建廟就以當時算起。 據《安平縣雜記》所載:「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誕。闔城內外及裏堡婦女均到廟叩祝,數日前焚香燒紙絡繹不絕。」及至今日保生大帝聖誕,前來興濟宮參拜的信徒仍舊絡繹不絕,用以祭拜大帝的金紙,必須耗費數日始能燒化完畢,足見其香火鼎盛。 人們心目中,保生大帝不只是一位醫神,更是一位消災賜福、護祐民眾的「保生」之神;因此保生大帝的信仰,在臺灣,尤其在開臺之先的臺南地區仍然十分盛行。 他說,明鄭時期,開基保生二大帝,由李姓先祖從大陸白礁祖廟迎來臺灣,不管任何人執政,都無法切割我們的血脈,因此每年都會回到祖廟祭拜,將來還要擴大組織更多人去祖廟,擴大兩岸彼此的交流;此外,每年廟會慶典時都會到將軍溪畔請水請火,象徵著做人要飲水思源,更有薪火相傳的意義。
其實,吳夲成仙以前,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是一個生活在距今千年以前的北宋年間的醫德醫品極佳的民間醫生。 臺南市環保局要招考清潔隊隊員,上午舉行負重考,男女生各要揹15公斤跟揹8公斤的沙包進行折返跑,過程中,不少人都跌跤,但還是站起來奮力完成,就為了能通過考試,有份穩定的工作跟收入,環保局表示,這次報考的… 生活中心/許沛汶報導隨著邊境解封、農曆春節假期的到來,民眾紛紛著手計畫出國旅遊,導致機票逐漸上漲。 慈濟宮保生大帝2025 不過,菲律賓皇家航空日前宣佈於12月26日起,營運臺北(TPE)- 卡提克蘭(MPH)的直飛航班,並破天荒開出超低價格,今(4日)凌晨甚至出現來回機票僅新臺幣2235元,令網友興奮直喊「比北高的高鐵還便宜」。
而大甲慈濟宮在2003年重建後所立的〈臺南縣仁德鄉大甲慈濟宮沿革〉碑上面則記載據「保生大帝所述」,是鄭成功來臺時,有一先民吳必川迎奉保生大帝金身到此。 而後當地發生瘟疫,吳必川未娶妻室難以奉祀,乃交由另一先民許彪繼承,最後由許清吉掌理奉祀。 後來當地居民感念保生大帝神恩,才由許清吉發起建廟。 吳福春強調,該廟連續十年和學術單位合辦國際學術研討會,可能是全臺絕無僅有。 興濟宮朝「文化宮廟」方向發展,特別要感謝基金會長侯明福十年來對文化推廣的堅持精神,和成大特聘教授陳益源的大力促成。
3日上午「觀興風采十年大事紀成果展(2011~2020)」開展,臺南市民政局長姜淋煌、北區區長李皇興、立法委員陳亭妃及市議員許至椿、陳怡珍、沈震東共襄盛舉,肯定亭宮對於宗教文化傳承的使命展現與責任承擔。 且笨港毀滅論為民國50年代間才突然冒出,若新港為本港正統應早在民國50年代前即有史料考證,且笨港若真的毀滅時統治者也應要有史料記載(笨港為臺南以北最大城市之一),若依格式不符且疑點百出的景端碑單獨闡述如此重大之臺灣史,可謂不符歷史精神,恐無法服眾。 於2009年第一次擴大舉辦8天7夜「歡喜‧會香‧迓媽祖」,遶境範圍為嘉義縣新港鄉、民雄鄉、溪口鄉、六腳鄉與雲林縣元長鄉、北港鎮,並與北港朝天宮於正月初十展開60年來首度會香的破冰之旅。 1917年,為慶祝臺中車站落成並祈福,臺中樂成宮與臺中萬春宮主辦名為「五媽會」的共同祭祀活動,並邀請北港朝天宮、新港奉天宮、彰化南瑤宮、鹿港天后宮、梧棲朝元宮等五間媽祖廟參與,因兩間主辦及五間參與皆為媽祖廟,故也稱為「七媽會」。
生於979年(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三月十五日,卒於1036年(宋仁宗景佑三年)五月初二,於採藥之時,羽化飛昇。 吳夲年少就離開石門村,到青礁修道,並以白礁、青礁為根據地行醫為民治病。 皇民化運動時期,據說日人到保寧宮指名要交出軟身的二大帝神像,當地居民無奈將同樣是軟身的朱元帥神像交出。 而據說因為朱元帥代替二大帝受難,二大帝乃在1987年降駕指示朱元帥功不可沒,歷劫已滿,要居民重塑神像入祀保寧宮中。
慈濟宮保生大帝: 建築特色
廈門海滄青礁慈濟宮:又稱為東宮,始建於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依楊志《慈濟宮碑》記載:“歲在辛未,鄉尚書顏定肅公,奏請立廟”,紹興辛未年即紹興二十一年;青礁白礁東西兩宮直線距離2280米。 玉湖殿曾毀於“文革”,重建的玉湖殿保留了部分古文物。 慈濟宮保生大帝 大爐香內的香是按保生大帝當年留下的祕方,由幾種特別原料配製而成,從不外傳。 住殿道士還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大爐香要日夜伴隨保生大帝,決不能熄滅,故不論春夏秋冬,颳風下雨,即便半夜要換爐,道士都會自覺起來更換。 孫瑀的《西宮檀越記》,也給我們帶來吳夲生前活動的一些重要信息。
慈濟宮保生大帝: 慈濟宮保生大帝 聖誕千秋
雖然屬於不定期廟會,不過一旦舉行,為配合「上白礁」祭典,絕對定日,也就是三月初九至十一日三天。 學甲慈濟宮,位於臺南縣學甲鎮市區中心,奉祀的主神保生大帝(大道公吳真人)神像,乃八百年前宋代之開基古祖神像。 臺灣不少寺廟供奉保生大帝,各地廟宇也來廈門青礁慈濟宮參香,來這裡,可以看到保生大帝的傳說,也有兩岸宗教交流的精彩故事。
慈濟宮經內政部評定第三級古蹟,本宮八百餘年歷史的神像開基二大帝,係來自福建泉郡白礁慈濟宮,於康熙年間由李姓者自白礁迎來奉祀,以迄於今為全省大道公廟僅有者,因此終年香火鼎盛。 每年農曆三月十一日是該廟的主要祭典活動「上白礁謁祖」,長達三公里的祭典隊伍由「蜈蚣陣」領頭,蜿蜒前進,民眾相信讓蜈蚣陣從頭上經過,可以消災避邪。 整個活動表達先民對大陸福建白礁鄉渡海來臺,飲水思源追懷家鄉的重大意義,因係隔海遙祭,故稱「上白礁」。
慈濟宮保生大帝: 學甲香
學甲慈濟宮廟埕兩側有日月井(亦稱龍虎井),1955年該廟於西側廟地興建店鋪,1966年於濟生路興建慈生別館,1977年於廟宇左側興建保生賓館,作為香客大樓。 1982年在保生賓館前另建慈濟文化大樓,兼作為戲臺。 目前學甲慈濟宮主體建築分為前殿、正殿、後殿三落建築,為三落三間起建築,大體保持嘉慶至鹹豐年間面貌。 慈濟宮保生大帝 三川殿前左右各有舊式金爐一座,屬三級古蹟建物的一部分,已不燃燒金紙。
慈濟宮保生大帝: 供奉神明
清嘉慶年間增建前殿,成為三進宮殿式建築,佔地1609.5平方米。 宮廟坐北朝南,自南至北依次為前殿、大井、獻臺、正殿、天井、後殿。 前殿為二層樓閣式,單檐歇山頂,上覆紅色板瓦和筒瓦;底層闢5個大門,門廊有蟠龍石柱6根,門前有紫色石獅1對;兩側有懸山頂廂房各三間。 天井有上下雙重須彌座構成的石砌獻臺,鐫飛天樂伎,雙獅戲球浮雕,獻臺上置蹲踞狀石獅,稱“國母獅”,右前肢上舉握一吳夲方印,均為宋代雕刻。 慈濟宮保生大帝2025 正殿,為重檐歇山頂,紅色筒瓦單層宮殿式結構,臺基比前殿高2米,面闊五間,進深三間。 明間正中為如意藻井,共出五挑,次間用平棊,有傲昂象鼻狀,後殿更高於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前有小天井,兩側有鐘鼓樓,為重檐歇山頂樓閣式,整座宮殿建築集宋代建築藝術之大成,有“閩南故宮”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