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齋明寺往萃靈塔的路上,沿途林木蒼翠高聳入天,許多老樹幾乎與古道同歲;從高處俯看,還可望見大漢溪夕陽。 一百六十多年前,清道光30(西元1850)年,桃園大嵙崁農民李阿甲皈依三寶後,渡海赴大陸南海普陀山法雨寺出家受戒,法號性悅。 八德三元宮俗稱「八塊厝大廟」,是桃園市八德區“最為古老的古蹟廟宇”,創建於清乾隆年間,當時為一座土確小廟。 九二一大地震後寺廟受損,歷經四年修復,於2009年8月2日重新啟用。
清道光30年(公元1850年),大溪信眾李阿甲自大陸南海普陀山法雨寺出家,受戒返臺後於大漢溪旁結草菴,取名為福份宮,供奉自南海請回之觀音菩薩。 清同治12年(公元1873年),當時住持黃普瑟(生卒年不詳)與當地仕紳集資改建廟宇,並更名為齋明堂,隸屬齋教(臺灣民間信仰流派之一,又名在家佛,融合儒家與道教和部分佛教思想)龍華派一支。 日治時期大正元年(公元1912年)擴建正殿與兩側廂房,之後於寺廟後方興建萃靈塔,供民眾安奉祖先遺骨。 民國88年(公元1999年)由法鼓山接手管理,並增建禪堂、寮舍及齋堂。 因齋明寺為龍華派重要廟宇,且建築格局有別於一般建築, 已列為桃園市市定古蹟。
大溪齋明寺: 大溪齋明寺的傳承宗風
在當時臺茶興盛,外銷歐美達到巔峯的年代,將茶奉為「黑金」,老茶廠一天三班制,機器沒日沒夜下、不停運轉,盛產的日東紅茶,每年可達600英噸之多。 但無奈1956年一場大火,茶廠幾乎付諸一炬,所幸當年老蔣總統在前往角板山行館時,途中路經卻不見原本熟悉的茶廠,詢問原委後,下令工兵全力協助重建下,才得以讓這片寶貴的歷史遺產留存至今。 齋明寺古道不長,約 400 公尺,約 10 分鐘就能輕鬆走完。 原本的齋明寺只有門口的主結構,後來在聖嚴法師邀請孫德鴻建築師設計後才增建了新的護龍與後面的禪堂,設計時還強調要「蓋少一點,蓋低一點」。 在「減法設計」的訴求下產生出如此簡潔素雅的建築物,更在2012年時獲得了臺灣建築獎首獎殊榮,不過現在因為疫情緣故,拜訪當時尚開放,只能在前院走走。
- 當周圍環境經過一陣整修後,寺中面目為之一新,除原有殿堂被指定為三級古蹟之外,也新開闢了禪堂。
- 法鼓山倡導的「人間淨土」理念,於齋明寺,處處可見其優雅的化現。
- 現存寺內的寶㚱上鑄有法雨寺的字樣,所供的觀音像仍供在佛龕內。
- 此塔自1930年完工後,因做為容納往生信眾的靈骨,引起附近居民諸多疑慮及附會,所以原本稱為「佛仔城」竟變成「魂仔城」。
- 從20多年前初次造訪大溪老街至今不下數十次,每回的喫喝玩樂之餘也見證老街在政府的發展觀光下人潮一年比一年多,車子一年比一年難停。
- 園區有兩個大型的免費停車場,可停上百輛車子,可想見信眾之多。
- 平日為上班族,放假化身為饕客胖貓,到處品嚐美食並撰寫食記,希望能分享真實的味道與感受,撰文邀約歡迎私訊或Email。
大溪因為發展的早,留下了不少歷史文化脈絡,是桃園著名的觀光區。 但大多人到大溪一日遊大多都是選擇去慈湖、大溪老街或者是附近的農莊花海等等,如果受夠了那些知名景點,想找比較冷僻的景點,不妨來「法鼓山齋明寺」走走,也能藉此沈澱一下繁雜擁擾的心靈。 齋明寺在清朝道光年間由農民李阿甲從中國南海普陀山請回觀音菩薩後在此結廬修行。 後來信仰者漸多,地方仕紳募資建造廟宇,並將原本正統佛教信仰改為當時流行的齋教,屬龍華派。 回顧過去的齋明寺,走過了一百六十餘年的歲月,法脈傳承雖一再地更遞,但始終供奉著觀音菩薩,修持觀音法門,卻是不變的。
大溪齋明寺: 第三屆福德祠學生競圖結果出爐 日本大學生芥隆之介 Under a Roof 奪冠
當周圍環境經過一陣整修後,寺中面目為之一新,除原有殿堂被指定為三級古蹟之外,也新開闢了禪堂。 9月11日聖嚴老和尚晉升第七任住持後,每年重要的行事法會也已出爐,如春秋兩季舉辦超薦法會,4月8日有浴佛法會,七月中旬有中元普渡,每月第四週週四晚上有大悲懺法會,每日早晚課有唸佛禪坐共修。 大溪齋明寺 依江張仁的口述,第四任住持江連枝曾拜龍華齋教葉普霖為師,法號普梅,普霖是中壢平鎮地方的人,住在金雞湖,是位太空,當時桃園一帶就只有兩位太空。 (圖/翻攝自法鼓山齋明寺粉專)春天櫻花盛開時齋明寺美景。
將道場由福份宮改稱齋明堂,代表著進入齋教傳承的時代,約從第二代黃士琴(普瑟),再經第三代胡阿九(法號普惠),再經第四代江連枝(法號普梅)、第五代江澄坤(法號普乾)等共四代,時間歷經同治12年到昭和12年(1937)共約六十餘年間。 大溪齋明寺2025 因之,普陀山一是觀音菩薩的教化道場,二是承佛門臨濟禪的主軸,然而明清以降,已摻雜了淨土教或華嚴、天台的思想,尤其重禪淨雙修的法門。 在道光年間的名僧立山,便是以淨土宗為主要弘法法門。 或許性悅李阿甲接受了普陀的唱讚宗風,帶回臺灣,在福分宮流佈,逐漸形成了海潮音的唱韻,那應是臺灣較古的韻調吧。 大溪齋明寺2025 如此,在普陀山傳承下的臺灣禪門宗風,基本上,至少是奠定下每日早晚課誦為必要的修行方式,至於唐宋所流傳的臨濟棒喝、機鋒轉語,或其他參禪悟道的修行法門,則恐早已失傳了。
大溪齋明寺: 日本旅遊 | 九州福岡住宿推薦,交通超方便、步行即可到地鐵站
到了日治時代,許林太空於1914年渡海到一是堂本山,親謁第二十八代普梅公,受法為傳燈,列太空位。 由於龍華齋的九品之中清熙以下可由太空授與,太空之位須由空空授與。 但臺灣除臺南漢陽堂以下,並沒有空空在臺,非到內地授受不可。 有關羅祖生平見《龍華科儀》〈太上祖師羅祖簡史〉及〈源流法脈根本〉,臺中民德堂發行,民國81年。 依李添春的說法,入臺的龍華齋教除以上的漢陽堂派,一是堂派、復信堂派之外,另有別派的說法,即二祖殷繼南派下的無極正派,三祖姚文宇所傳的靈山正派。 經過二祖殷繼南、三祖姚文宇等數傳之後,移教於福建,再從福建入臺。
大溪齋明寺: 孫德鴻建築師 – 齋明寺記 大溪齋明寺增建
齋明寺座東北朝西南,原是一座單進兩護龍的三合院廟宇建築,後因空間需求增加,現況已成為單進四護龍形式。 寺前有雙重牆欄,入口立成對水泥門柱,上題:「莊嚴憑法音,圓覺悟禪機。」門內原有寬闊前庭,現為拱橋、水池、老樹與花臺分隔,雖具綠蔭恬靜之美,確已失平坦舒適之意。 齋明寺的平面風格及廟貌與五股西雲寺頗為相似,有禪寺的風雅安寧之意,與一般建築大有不同。 日治時代西元1937年,第五任住持江普乾居士任內,因應日本宗教整理的政策,將齋明堂申請加入禪宗流派之一日本曹洞宗,並改名為齋明寺。
大溪齋明寺: 桃園走春景點:永安海螺文化體驗園區
塔內只在每年農曆三月十九、九月十九日供子孫前來祭拜,骨罈也只有這兩天可進塔,平日寺內有人負責早晚上香。 作為聖嚴法師皈依弟子的柯受良多次到齋明寺旅遊,多次表達喜歡齋明寺的清幽環境以及可眺望大漢溪。 柯受良在2003年12月20日於臺北第二殯儀館火化後,骨灰置放於此。 大溪齋明寺,是位於臺灣桃園市大溪區員林裏的觀音寺,初建於道光末年(1840年代),原為居士管理的齋堂,今為桃園市定古蹟,自1999年由法鼓山僧伽管理。 今年年初,江老居士因年事已高,又身體不適,為恐道場法脈中斷,而決定將齋明寺捐獻給法鼓山的聖嚴法師。
大溪齋明寺: 桃園走春景點:東眼山森林遊樂區
而齋明堂在日治時代是屬於新竹州轄內,因此隸屬於一是堂派的可能性較高。 李添春曾列出日治時代前期的龍華齋堂的名稱,他指出桃園地區有元化堂、奉天宮、麟鳳宮、回善堂、指天宮、修德堂、致和堂、印心堂、齋明堂等,而分別屬於一是堂派和漢陽堂派。 慧鍔從五臺山得觀音像,將返本國,舟觸新羅礁,蓮苑擋洋,舟蔽不前,慧鍔祈禱發願後,舟行,竟至潮音洞下,居民張氏迎接,並築庵奉之,呼為「不肯去觀音院」,是為普陀山開創道場奉佛之始。 大溪齋明寺 日本元亨釋書第十六〈本朝高僧傳〉卷67亦載有慧鍔事蹟。
大溪齋明寺: ▼ 大溪齋明寺.夢幻清水模齋堂,吉野櫻步道大爆發
大殿內神龕左右更有全臺少見的日本永平寺、總持寺寺紋,為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避免廟宇被毀,認日本永平寺為宗主的產物,見證日本統治臺灣的歷史。 寺院後方涼亭可眺望大溪臺地,且有一公尺寬的齋明寺古道可沿下經山門到桃園客運崎腳站牌。 由於寺後面的萃靈塔可眺望大漢溪夕陽,因而成為大溪八景的「靈塔斜陽」。 此塔自1930年完工後,因做為容納往生信眾的靈骨,引起附近居民諸多疑慮及附會,所以原本稱為「佛仔城」竟變成「魂仔城」。
大溪齋明寺: Fun100 宜蘭民宿讚
裝飾有護龍上的火形馬背與懸魚、類金彩繪、淺線雕等。 馬英九母親秦厚修曾在石門水庫建設委員工作,因此馬英九小時候就學與住處與齋明寺近,當時曾來此參觀。 大溪齋明寺2025 很快地走完齋明寺古道,如果覺得賞桐意猶未盡,可以再沿著桃 64 線往上走到御成路古道賞花。
佔地4.6公頃的風禾公園腹地不小,原先設計為防災用滯洪池,因此在建造上像往下凹的山谷,也讓這裡有與一般公園不同的特色。 2.於中壢公車站搭乘桃園客運5050線往石門水庫於齋明寺站下車下車,沿齋明街步行500公尺至齋明寺候即是,或於後站搭乘5098線往大溪,在崎腳站下車,沿臺4線走往下走約400公尺見路邊指標即抵。 2.於中壢公車站後站搭乘桃園客運5098線往大溪,在崎腳站下車,沿臺4線走往下走約400公尺見路邊指標即抵。 1.於桃園市桃園客運總站搭乘桃園客運5096線往大溪,在崎腳站下車,沿臺4線走往下走約400公尺見路邊指標即抵。 於桃園市桃園客運總站搭乘桃園客運5044、5053線往龍潭於齋明寺站下車下車,沿齋明街步行500公尺至齋明寺後即抵。
大溪齋明寺: 高雄飯店30樓爽嗑鍋 「2場跨年煙火」一次看
2011年10月15日,約一百卅五坪的齋明寺禪堂落成,方丈果東法師、桃園縣長吳志揚、桃園市長蘇家明、大溪鎮長黃睿松、與近五千名信眾參與。 國家三級古蹟的大溪齋明寺,以前住大溪時卻一直沒機會來,聽朋友說這裡相當值得來訪,果然來過之後就會想再推薦朋友來走走逛逛。 要前往齋明寺推薦可由大溪老街過武嶺橋沿齋明寺古道拾級而上。 大溪齋明寺2025 大溪齋明寺 這條長約400公尺的古道採石板鋪設,入口附近有山門,沿途綠意盎然又保留先民開拓的痕跡,是昔日信徒參拜的必經之路。
大溪齋明寺: 旅遊景點地區分類
昭和四年(民國十八年;1929年)於廟之後方興建萃靈塔,供民眾安奉祖先遺骨。 昭和十二年(民國二十年;1937年),日本殖民政府進行「宗教整理」,第五代住持江澄坤居士(法號普乾)為保存齋明堂之完整,乃與日本曹洞宗連絡並更名為齋明寺。 目前除主祀觀音菩薩外,另配祀金童玉女、哪吒太子、韋馱菩薩、五顯靈官大帝。 目前所見的庭園設施,乃是第七代住持法鼓山聖嚴法師進駐後才改建的,與舊貌大異其趣。 齋明寺原為龍華教齋堂,於清道光12年(1873)正式改建為齋明堂,現為桃園市直轄市定古蹟。 年)創始住持性悅法師自浙江普陀山(號稱海上仙山)請回南海觀世音菩薩像,開啟了齋明寺的百年史頁。
大溪齋明寺: 桃園飯店住宿推薦
這次造訪剛好有法會,所以三合院後方的禪院,以及部分地區,怕打擾大家,所以就沒參觀,有機會再來齋明寺走走。 終於快到步道另外一端,另外一端是小路,如果從國道三號到大溪,不想經過大下坡,倒是可以走這條小路,續行武嶺橋到大溪市區。 石燈籠又稱為獻燈,晚上可以點燈,通常都是引導路徑使用。
大溪齋明寺: 中壢區青埔市民活動中心
正身和兩廂護龍形成三合院形式,全部由榫節接合而成,展現中國式木造建築獨特之美。 以上是這次來到桃園大溪齋明寺的心得,覺得這裡是一個莊嚴的地方,來到這裡忽然內心就平靜,百年歷史的寺廟,加入新元素,也讓更多人來這裡尋訪。 西元1850年,桃園大嵙崁農民李阿甲皈依三寶後,渡海赴大陸南海普陀山法雨寺出家受戒,法號性悅。
大溪齋明寺: 大溪齋明寺
曹洞宗雖居第二多數,但卻創辦了臺北中學林(泰北中學的前身),是從教育紮根作起。 又如出生臺南白河的魏得圓師,為開元寺住持,生於光緒8年(1882),明治32年(1899)先皈依龍華齋教,再皈依玄靖上人,明治38年(1906)更遠赴鼓山湧泉寺禮妙蓮和尚為師,而次年,妙蓮和尚便往生了。 得圓師其後又到泉州崇福寺,1909返臺,先任臺南開元寺監院,1921年任開元寺住持。
大溪齋明寺: 大溪老茶廠介紹
齋明寺古道就在齋明寺旁邊,全長一公里,是以前信徒進入齋明寺的道路,最初是鵝卵石路面,日治時代西元1929年(民國18年)改鋪石板。 大溪齋明寺2025 但換個方式,由大溪循古道往齋明寺,沿途石板小徑林木茂密,杜鵑伴隨著潺潺流水聲,優閒體會林中山徑之清幽,更為古道增添幾許浪漫氣息。 網友Panda’s paradise提到:「古寺的後方是禪堂,而禪堂前有一大片綠地及老樹。禪堂、寮舍及齋堂等是新建的,使用清水混凝土建物和花崗石建造。旁邊的長廊則是迴廊元素,一整排接續的廊柱,帶來極簡之美!」低調簡單的迴廊搭配粉色櫻花的點綴,隨手拍都是幽靜美景。 齋明寺正殿左右二側所祀異於臺灣一般廟宇,其左供奉著自道光年間開始對齋明寺有所捐獻與貢獻的當地仕紳牌位,其右供奉著歷代住持與前6代住持子孫牌位,在廟宇正殿中是不會供奉這些牌位的。 據說是因為國民政府遷臺時期,軍隊行經齋明寺時,要求寺方空出部分空間提供給軍人居住,寺方因而將放牌位的偏廳清出給國軍住,轉而將牌位移往正殿暫置,移動後即擺放至今,也形成了齋明寺正殿中供奉這有功之人牌位的獨有特色。
大溪齋明寺: 臺灣環島
爾後,性悅法師帶著自南海請回的觀世音菩薩返回故鄉,於當地結蘆清修。 西元1998年,第六任住持江會觀居士期使齋明寺能革新再造、永續發展,毅然力邀法鼓山承接齋明寺的法務工作,並於西元1999年9月11日舉行晉山典禮,由聖嚴法師接任第七任住持。 大溪齋明寺是個清幽靜美的地方,來過很多次齋明寺,很喜歡這裡的氛圍。 春天齋明寺的櫻花唯美,入夏之際,齋明寺古道的桐花也靜靜的飄落著。 如果你想找個好走的步道又能賞桐花美景,齋明寺古道就是個不錯的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