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間農曆每月初二、十六有拜土地公(福德正神)的習俗,供桌上擺各種供品,讓土地公 “打牙祭” 土地公尾牙 ,即爲所謂的“牙”。 民間有種說法叫“二月二(土地公生日)敬土地”,到一年的最後一次,也就是臘月十六就稱爲“尾牙”。 這一天,百姓人家都要準備牲禮拜祭土地公,全家團聚喫“尾牙”,還要喫“潤餅”(廈門叫“薄餅”,類似大陸常見的“春餅”),以求來年家庭富裕潤澤。 本週四(28日)為農曆十二月十六日,是農曆年前遂後一次「做牙」,在傳統社會中俗稱尾,也是老闆在一年內最後一次慰勞員工,當然喫得最好,獎金獎品也最多。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未平,許多公司行號都取消尾牙,但還是能到廟裡敬拜土地公求財運,因為尾牙就是土地公的大日子。
傳統民間更曾流傳一句俗語:「頭牙沒作,尾牙空,尾牙若擱再沒作,就不親像人」,指若沒在頭牙拜拜,則到了尾牙時則可能錢財空、不夠豐收⋯,雖然信仰上因人而異,但不得不說頭牙的祭拜習俗,在民間傳統的重要性不可忽視。 也因為祭拜的那家人由貧轉富,一般相信張福德是福神,會賜給人福氣、財富,營生意的人尊奉祂為財神而常常祭拜,以求生意興隆。 土地公尾牙 傳說周穆王賜號張福德「土地公」,就這樣祭拜土地公--福德正神的習俗就代代流傳下來了。 在臺灣,最常見到的就是「土地公廟」;「土地公」也是「財神」的傳說在臺灣民間流傳最廣。
土地公尾牙: 公司尾牙聚餐習俗是什麼意思,需要注意什麼嗎?
民間信仰中,土地神是各地不同的,也是有任期限制的。 如蒲松齡《聊齋誌異》書中,就有一位溺死於河中的「王六郎」鬼魂,頗有慈愛之心,不忍以一位抱著嬰兒的婦女為替身,被玉皇上帝任命為山東招遠鄔鎮的土地神。 於是,日本公司的忘年會上沒有年終獎,也沒有抽獎發紅包之類的物質獎勵,喫的也還是火鍋、壽司、三文魚……但,這完全不影響日本人對忘年會的熱情。 國外很少過春節,主要是聖誕和元旦,但年會不怎麼流行。 外國人大多不太喜歡公司開聖誕派對、年終聚會,更喜歡公司直接發獎金(誰不是呢)。
- 到了十二月十六日,是一年中最後一次作牙,稱爲“尾牙”,最是盛大,和中國傳統的過年習俗相結合,感恩謝神告歲成,並且酬謝員工、生意中介夥伴一年的辛勞。
- 此時土地公也會帶著亡魂回家,檢視家中的情況,或者帶到該位死者家中設置的道場上,聽僧道誦經唸佛,然後,土地公會帶亡魂到所屬的城隍廟去報到,城隍爺初審,並註銷此人陽世的戶籍後,由牛頭馬面或黑白無常押送到地府去,面見第一殿秦廣王。
- 待香燃燒大半後,祭拜者就再次企求土地爺保佑一家平平安安,生意興隆等等。
- 尾牙宴上總有一道白斬雞,可別以爲這是大吉大利的意思,如果老闆挪動盤子,將雞頭對準了你,那你就會心一笑,含着淚喫完這頓飯,然後收拾細軟另謀高就吧。
因此,非常期望土地公公庇護,保佑糧食豐收,土地高產,安居樂業。 因此,在農耕年代 ,農村幾乎都有土地廟,供奉土地爺,期望保佑當地風調雨順,生活富足。 在臺灣及港澳華人聚居之地,仍保有「牙祭」的習俗。 中國大陸做牙曾在東南沿海一帶流行,由於文革「破四舊」之故,加上社會主義的經濟體制,從商者稀少,「牙祭」習俗不但沒有如臺港等資本地區隨著市場逐漸興起,還已經消失。 海外的經貿華人,祖籍多是閩粵地區,在東南亞也留有此習俗,但已經有所變化,星馬等地則稱之為「收工酒」,也是老闆為了犒勞和答謝員工一年來的付出的一個聚餐。
土地公尾牙: 習俗百科/尾牙拜土地公備刈包 幫你咬錢來!
商家都有作牙習俗上舊曆每月的初二、十六,祭拜「本地財神」(通常當地財神即為土地公),稱之「作牙」,又稱「牙祭」、「作禡」。 土地公尾牙2025 什麼叫「牙」,在唐書有關「尾牙」中提到:「命宰相南北牙羣」,此文中的「牙」指的就是官署,在古代官方祭祀就稱為「牙祭」,最後衍生到拜土地公的日子也稱為「做牙」。 從黃曆二月二日土地公誕辰開始,每逢月中的初二、十六日,民間拜土地神(也稱“土地公”),俗稱“作牙”。 十二月十六日的“作牙”是一年中的最終回,所以就稱作“尾牙”,這在一整年的“作牙”中最是盛大。
知道這事的鄰人都相信是張福德顯靈保佑,於是大夥兒合資建廟、塑造張福德的金身膜拜,以其名尊稱為「福德正神」。 話說張福德自小聰穎,而且事親至孝,當他三十六歲時,在周成王宮中擔任總稅官。 張福德不愧於這種榮耀,他為官廉正,認真勤勉任事,心懷慈悲。 遇到一時繳不出稅來的人,他就寬待一些時日,若最後真的納不了稅,他也不會為難,就拿自己的錢幫那些窮人繳足,平時遇到有急難的人,他總也盡力去幫人渡過難關。 土地公尾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 印尼佛乘僧伽聯合會、僧侶在卡布新村慈濟園區,在「供僧衣節」舉辦託缽化緣活動,2000位佛教徒捐贈食物、飲料或金錢,表達感恩,而這些供品也將發揮大用幫助更多的人。
土地公尾牙: 尾牙祭拜土地公適合準備的供品
尾牙節這一節日主要流行於東南沿海,尤其是閩臺地區。 但是它卻的的確確是土生土長的南方沿海地區民間傳統節日,這一節日與中國人的土地神崇拜有關。 大家是不是已經準備明天要衝去土地公廟向土地公誠心祝壽,順便補一補自己的財運了呢,畢竟這是過年前最後一個補財運的好日子,希望大家不要錯過喔。 過去認為此時喫刈包可以讓福虎咬走以往的黴運,並把財運咬進來。 所以如果想趁尾牙祭拜土地公時招財的人記得多買個刈包來拜喔。
土地公尾牙: 二月初二頭牙-土地公生日
在互市時人們會以肉類祭拜市場的「福神」(即今日的土地公),祭畢,則以祭祀用的肉類烹飪,設宴款待職員與客人,用以聯絡客戶感情並慰勞職員、傭人的辛勞,這樣的行事稱之為「互祭」。 八月十六日的作牙由於近於中秋節,故通常與中秋節合併祭祀。 古代中國商家「做牙」完,總會把祭拜過土地神的肉類,分送給員工食用,俗稱「打牙祭」。 一般以二月二日土地神誕日為起點,開始「做牙」,稱為「頭牙」,然後一路做到十二月十六,則稱為「尾牙」,現代後按時做牙逐漸減少,但年末的尾牙仍然留存,也就是演變為今天大家所熟悉的年尾宴,特別是福建、臺灣一帶風氣最盛。 土地公的祭祀日,古代為社日,並有春、秋兩度大祭典,則演變成今日的土地神生日、成道日。
土地公尾牙: 臺灣
由此可見中國古代從天子到民間,都很重視祭祀土地之神。 “尾牙”作爲過年習俗,往上追溯可以找到祭拜“后土”的文化淵源。 《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虞舜時舉八位賢德人士(“八愷”),使其“主后土”治理百事,受到天地福祐,人間無殃,百物豐收。 尾牙是一年的結尾,正逢除舊迎新之時,豐盛的尾牙祭帶着迎接來年福氣的意味。 因爲作“牙”的本字是“迓”,就是“迎福”的意思。 因此,作“尾牙”就打響了傳統年俗的第一炮了。
土地公尾牙: 福德正神專管財運 尾牙祭拜別忘了祂
所謂二月二爲頭牙,與二月二龍抬頭日期重疊,以後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曆十二月十六正好是尾牙。 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喫,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白斬雞爲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 因此有些老闆一般將雞頭朝向自己,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餚,回家後也能過個安穩年。 土地載萬物,又生養萬物,長五穀以養育百姓,此乃人們親土地而奉祀土地的原因。
土地公尾牙: 土地神
二月初二爲最初的做牙,叫做“頭牙”;臘月十六的做牙是最後一個做牙,所以叫“尾牙”。 尾牙”源自農曆每月初二、十六拜土地公“做牙”(供桌上要擺各種供品,讓土地公 “打牙祭”)的習俗,到農曆年末臘月十六就稱爲“尾牙”。 農曆正月初二時,所有的神明都回到天庭過新年,故不祭祀土地公,正月十六因為與正月十五上元節僅相隔一天,因此也不祭祀土地公。 所以,一般將農曆二月二日福德正神聖誕日視為「頭牙」,每年第一次做牙祭祀土地公,接著就維持每個月初二、十六做牙祭祀土地公。 今年的尾牙在2020年01月10日,在農曆曆法中,每個月的初二、十六需要祭祀土地公,因土地公被認為是地方上的財神,所以各地商家、公司都會在初二、十六準備三牲祭祀,祈求土地神保祐生意興隆,也就是「做牙」、「牙祭」。 命理老師謝沅瑾在臉書「謝沅瑾命理/民俗文化研究中心」提到,民間保留「牙祭」習俗,在歲末年終時老闆會宴請員工喫飯,犒賞一整年的工作辛勞,稱為「喫尾牙」。
土地公尾牙: 土地公供品推薦
但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難解答,因為農曆十二月十六是傳統社會在農曆年時,最後一次做「牙」祭拜土地公的日子,說得更直白點,這一天就是「尾牙」。 農曆每月的初二、十六祭祀,稱為「做牙」,又稱「牙祭」,農曆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的聖誕,也是臺灣民間信仰習俗中的「頭牙」,農曆十二月十六日就是民間俗稱的「尾牙」,俗語:「頭牙不做,尾牙空;尾牙無作,年年空。」由此可見「頭牙」的重要性。 土地公尾牙2025 《安溪縣志》關於二月初二祭土地神“各村俱祭土地,名為做福”的記載,這實際上就是新的一年裡的第一次做牙。 商賈延此習俗,從這一天開始,以後每逢朔望都祭“土地公”,這就是“頭牙”的由來。 這是年頭的第一次做牙,比較隆重,供品豐盛,紙帛也特多,祈求“財神爺”保佑一年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這次做牙又是年初新來夥計、學徒第一次聚餐,師傅徒弟、店主夥計,新年伊始歡聚一堂,希望以後關係搞得更融洽。
早期,一般商家或工廠要解僱夥計或工人都利用“食尾牙”這一餐來暗示。 不過,舊時的人較爲厚道,如果不是夥計實在不行,或是東家的事業經營不佳。 是不會隨便辭退夥計,辭退的方式也不是發下一張解僱通知或者資遣,都在尾牙宴中暗示,告知員工被解僱。
2.財神的功用講究:財神按功用一般可分爲文財神和武財神,文財神一般是招財、聚財爲主,如,趙公明財神、黃財神、土地公;武財神一般是守財爲主,如,關公財神。 閩南人很看重家的意義:魚,象徵年年有餘;豬,和雞一樣象徵家,喻指六畜興旺,人丁興旺、家庭滿眷。 另外,由於佛教喫素禁殺生,信佛的人就用麪粉做成“三牲”的模樣來供奉、祭拜。 “五果”象徵着金、木、水、火、土,比喻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土地公的由來,有一個傳說,據說,周朝時有位家僕張福德,因主人赴遠地當官,思念幼女,由他伴隨主人愛女千里尋父,途中遇到暴風雪,張福德爲救其女免受凍死而犧牲自己生命。 周武王時加贈封號“后土”,後來人人視其能造福鄉里、福澤萬民而尊稱“福德正神”。
另外,還也可以準備香蕉、李子、梨、棗子、鳳梨,這些水果均代表“招你來這旺”之意。 土地公尾牙2025 土地公尾牙 但是,要注意一件事,那就是其中一項供品的數量一定要比“頭牙”多,這樣才能夠“頭大尾更大”,代表着“步步高昇”之意。 另外,民俗專家也提醒大家:“頭牙有拜,尾牙也要拜! 土地公尾牙 ”因爲黃曆2月2日“頭牙”是在幫土地公慶生,黃曆12月16日“尾牙”,則是在謝天謝地謝平安,“頭牙”與“尾牙”都拜才能夠頭與尾都招財存錢。
土地公尾牙: 習俗百科/尾牙取消沒關係!做好「三招」新年加倍發財
祭拜前,祭拜者站在中間,面對土地神鞠躬或磕頭,點一炷香插在神像前,說一些吉利的話語,請土地神享用供品,然後站到一邊。 香的燃燒表示土地公在享用貢品,一家人須靜靜站在兩邊,不允許大聲說話和走來走去。 當各種食物都準備好後,人們就在土地公神像面前加一張長桌子,把豐盛的貢品擺好。 供奉的食物順序也很講究,一般在桌子最前方放一壺酒,並排三個小酒杯,杯子中斟滿酒。 接下去是雞、魚、豬“三牲”和“五果”,最後纔是其他的食物。 至於能以帶殼花生祭拜,則是因爲帶殼花生具有“喫到老老老”,以及剝殼開運等吉祥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