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年,師回新店,至四十七年底,再上土城火山。 四十九年建大殿,自此始命名為「承天禪寺」,改山名為「清源山」,遙念師出家面壁之本源。 五十三年順信眾之請,飛往花蓮,旋轉臺中,並於清水山上南寮興建廣龍寺。 師數月未得回山,承天寺監院藉稱三請於師,師不歸,遂將寺中常住積蓄按等級分發,各自散去。 五十三年底師回承天禪寺,重整舊觀,並建山門及方丈室。 林覺非居士抵臺後,即常與師聯絡;民國三十六年夏,師遂在林氏安排下,與臺僧普旺法師(基隆人,後改名普觀,為基市佛教講堂住持,現已圓寂),由廈門乘英輪渡臺。
大家來到碧霄巖,茶未泡開,師已出定,上山來與弘一大師、轉塵上人、宏仁諸師頂禮請安。 廣明寺 師見猛虎奔出後,稍一收心,自想:「若是我過去欠牠一命,此世還牠一命,自是因果相酬。」又想:「若不是,豈不因因果果應應報報永無了期嗎?」法師心意未定,猛虎已入洞來。 師言:「阿彌陀佛,老虎莫瞋!冤冤相報,終無了期;你是在地的,我是出外人,你這個地方讓與我修行,以後我成就,必當度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猛虎見師念念有詞,不知是懂還是不懂,停在那兒沒有進一步的行勤;法師只顧一心念佛,靜待奇蹟出現。 沒料到猛虎竟然頷肯稱臣,點了點頭,溫順地向洞外走去,伏在洞口站起衛兵當起護法來了。
廣明寺: 資料請求リストに追加した霊園・墓地0件
師由小徑入林內,砍竹約三尺長,再以鐵絲綑綁成一竹筏,離地數尺,繫於生竹上,師即於上跏趺,有如史前先民生活。 後即闢地搭蓋瓦房一間,供奉佛像,餘則草建茅棚。 師自從此番大定後,一路快馬加鞭,極力參究,及至證悟,前後穴居共歷十三個寒暑。 一般人不要說在那麼艱辛的荒山上獨處十三年,就是在家裡萬物具備下,一個人獨自地面對自己,孤寂地呆守一個日夜,也都是一件非常惱人的事,何況在舉目無人的山洞中,坐上十三個春秋呢?
- 一九三三年,民國二十二年,師已進入中年,卻仍未曾受具足戒;師自弱冠出家至今已二十二年矣!
- 該虎似解人語,竟搖尾而去,嗣後且不時率同虎妻虎子前來戲耍獻舞,馴如家畜,而伏虎和尚之名乃傳遍遐邇。
- 臺北市室內設計師王智立說,他經手的室內裝潢案,很少客戶會要求留設祖先牌位和拜拜的空間,只會跟他討論要走什麼風格,祖先牌位確實正在都會區消失中。
- ★清宣統二年至民國十五年(一九一零年至一九二六年),師十九歲至三十五歲,由於特殊因緣,乃赴南洋,因未受教育,僅能在僑商開設之店鋪中打雜,從事童僕工作。
- 四十年冬至四十四年春,廣欽的活動範圍就在日月洞附近,過著穴居山 林的隱士生活。
廣明寺位於臺北縣新店捷運站旁的獅頭山,臨近碧潭風景區,民國三十七年由地方人士蘇海水、吳烏棕等耆老發貣,邀請有„水果師‟„伒虎獅‟廣欽老和尚創建時禒„廣明巖‟一生修持嚴謹,度眾無數、勸人„老實唸佛‟樹立修行典範,對佛教界深遠影響。 民國四十四年春,板橋某一女信眾,在土城火山購地供養廣欽,這地也就是今日承天禪 寺之所在地,廣欽後並將火山改名為清源山,以資紀念泉州之清源山。 民國四十五年廣欽再 返新店,到四十七年底這段期間,主要是協助廣照寺的開山,現在在廣照寺的大殿石柱上的 詩偈上還題有「廣欽和尚開山紀念」字樣,題偈的時間是丙申年(民國四十五年)。
廣明寺: ♜ 新北市三峽靈隱寺
當時弘一大師在福建永春弘法,知道消息以後,馬上表示不可以輕舉妄動。 弘一大師到了以後,在廣老的附近觀察一番,讚嘆道:「此種定境,古來大德亦屬少有。」然後在廣老的面前輕輕地彈指三下,過了不久,廣老就出定而與大眾見面。 廣明寺 弘一大師見廣老出定就馬上告罪,並引眾下山,解除了一場災劫,使廣老得以不在當時付之一炬。 廣欽最大的成就在於1948年(時年56歲)後的臺灣佛教宣揚工作,其雖不識字、不同於同時期在臺宣教的中國佛教僧侶,但他憑著苦修掛單的身教宣揚,成為臺灣最知名的佛教僧侶之一,也於臺灣創立多間佛寺。 清光緒十八年壬辰(1892年)出生於福建惠安,自小入中國福建泉州承天寺出家,由承天寺方丈轉塵法師命其皈依瑞芳法師。
其所以遲遲不肯受比丘戒,承擔如來家業者,實恐上欺佛祖,下瞞眾生,外負師友親恩,內負己靈。 廣明寺 及至,於鼓山寺精進佛七中,得證唸佛三昧,方許頂戴如來,前往興化龍山寺受具足戒,得自在雲遊身。 風聞老和尚生病,上山請安、慰問的人絡繹不絕;懺雲法師及四眾弟子,也急忙上山「請佛住世」。 當我們見到老和尚時,只見他老一會兒咳嗽,一會兒吐,又不見吐出什麼東西來,有時又咳得一句話要分作好幾次講,而且身體隨著咳嗽,前後搖擺得很厲害。 懺公及大眾一齊懇切地請老和尚慈悲,應以苦難眾生為念,多住世幾年;老和尚說他作不了主,他這個身軀如破舊的瓦房,即便勉強維持,颱風一來也是經不起考驗的,不如早點走,換個鋼筋水泥之身再來,纔可大弘法化。
廣明寺: 新北市石碇區佛教
★一九三三年,師四十二歲,晉謁莆田縣囊山慈壽禪寺妙義老和尚求戒,具戒歸來,決志往泉州郊外清源山潛修。 廣明寺 ★清光緒廿八年(一九零二年),師十一歲,養父亦相繼去世,師頓成孤兒。 深感世事無常,乃萌出家之念,投泉州承天寺,歸依修苦行之瑞芳法師,瑞師即命師作外坡職事,如種菜、除草等。 廣明寺 位於南投集集的「鎮國寺」,落成於民國87年,寺內目前不僅擁有東南亞最大的佛陀舍利塔,也是921震央中心點紀念碑的設置處。
廣明寺: 臺北市合法寶塔
徐太太說,她60幾歲了,觀念很難改,無法接受家裡沒有父母親的牌位,但確實要體會子孫的難處,像她全家都是女兒,長輩的牌位要放哪? 最後也是安頓在宮廟裡,早晚都有人誦經祈福,顯示對祖先的敬意。 民國71年由本法法師接伕第三伕住持至今,本法法師年帥出家為荷擔,如來家業除了自身不斷精進修雤,更遠渡日本研修佛法,籌集弘法冺生的資糧。 位於碧潭左岸永業路右側,寺內供奉創寺人之一清嚴大師「肉身菩薩」的「海藏寺」,是新店地區著名的禮佛聖地。 新店溪曾經是臺北盆地墾民主要灌溉的水源地,上游由南勢溪與北勢溪所組成,兩溪流到新店雙溪口匯合後,始稱新店溪。 碧潭兩岸住民的往來,早年以渡船為主, 1937 年8月吊橋竣工後,橫越碧潭兩岸,有如長虹懸空跨越,點景於青山綠水之中,使碧潭的水岸景觀增添無限風情,碧潭吊橋長約 200公尺,站在橋上欣賞潭水美景,湖光山色、扁舟點點,美不勝收。
廣明寺: 廣明寺近隣の火葬場
瑞舫法師苦行過苛,不幸英年早逝;師雖拜在瑞公座下,而實際教化廣師的任務,完全落在轉塵上人肩上。 轉公知師根基深,將來必為法門龍象,因此,鞭策甚緊,時時耳提面命。 某日,大家出坡工作;近午,收工返寺時,正聞午齋雲板價響;由於叢林人多,供眾不易,平日省喫儉用,湯湯水水,沒有滋養,加上出坡賣力,眾人都餓得發暈,顧不得把工具收拾好,紛紛擠往齋堂。
廣明寺: 臺北有哪間寺廟可以供奉祖先牌位?
醫生畢恭畢敬地把脈後,臉上表情奇特,把了一次又一次,只見其仔細在那兒,似乎在細聽,又似在沈思;最後他說,老和尚脈搏與常人迥然不同,可是卻查不出什麼病。 老和尚笑著,指著在地下胡跪的徒眾,向醫生說:「他們都有病,順便給他們看看!」大家表情訝異地看老和尚,然後排遣那份凝重的憂心笑了出來。 廣明寺2025 這似乎應了淨名經中,維摩居士所言:「眾生有病,我亦有病!」據寺裡法師說:「老和尚曾經說過,他老人家往生,當示現病相,娑婆世界太苦,怎堪蹉跎!」老和尚慈悲,連走時也要為眾生上一課。 老和尚一語不發地坐在禪椅上,俟懺雲法師進來,引領大眾行過大禮後,大家就地坐定。 見大家默默無語,老和尚面對大眾說:「你們打佛七挖寶,既然挖到寶,應該奉獻出來;來,道一句。」聽老和尚這麼一說,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就像是說,挖到寶的不是我,你們有哪位挖到的? 經過一陣眼目傳神後,平日談天說地、講經說法頭頭是道的我們,誰也拈不出一偈半偈來。
廣明寺: 臺灣熱門目的地
在此期間,他仍未於此時程藉助佛經而識字,以誦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的唸佛法門為其修行根據。 另外,他受戒地方(承天寺)及後來多處掛單所在,都是用「參究方法徹見本有佛性為宗旨」禪寺,因此被人在此階段歸類為禪宗法師。 一直於佛寺以未正式出家剃度身分從事勞務工作的廣欽,在他人引介下,越幾年即前往泰國及柬埔寨等兩地的華人地區就業。 當時工作地點並非佛教廟宇,從事工作也是與佛教事務無關的商店打雜。
廣明寺: 新北市鶯歌區佛教
除了主殿外,另有各式寶殿、釋迦牟尼佛神像、十八羅漢步道等景觀,值得信眾細細參拜。 廣明寺 由於寺院坐落於視野遼闊的廣明裏山坡,典雅的環境在莊嚴中增添了幾分清幽之情,相當適合來此渡過悠閒的美好時光。 唸佛攝眾的廣欽,以簡單的佛法大意開示信徒,得到廣大信徒的愛戴,主要是淨土教法 簡單易學,唸佛更是無時無地不可為之,在講求方便、快速的現代社會,是有無比的吸引力 。 前面已有提及廣欽有唸佛法門的一些因緣,此不再贅述。 而苦行在佛教或其他外道也好, 在一般宗教徒的心目中有一定的地位,所以廣欽行世的傳記方面,都在其苦行上給予著墨甚 多,甚至相當比例凸顯其苦行僧的角色。
廣明寺: 臺北/新北/基隆市靈骨塔分佈圖參考
此外,廣欽也於臺灣其他地方擔任掛名主持、宣教,如大臺北的廣明寺、法華寺及臺灣中南部地區的南投仙峯寺、嘉義廣照寺及高雄妙通寺等等。 廣明寺 1985年,94歲的他首度傳戒於高雄妙通寺,受戒佛教僧侶2200人、出家眾500人,受戒人數在當時皆為破紀錄。 廣明寺2025 關於廣欽的佛教神通與傳說相當多,例如傳說他1947年-1964年於臺多次入定,並於修行期間僅以山林野生水果果腹,未嘗食其他種類食物。
民國六十五年,第一次見到廣欽老和尚,當時老人家沒別的開示,只教我們好好唸佛。 同去的政大東方文化社同學,都覺得非常失望,傳說中老和尚是一位傳奇人物,可是見面竟覺平淡無奇。 大家以為大老遠跑來,但這麼一句話打發,未免大失所望。 同學中有一位素以博學多聞自居者說:「一字不識的老和尚,能開示什麼嘛!」無知的我們,在心裡上也認為──沒錯,就像有眼的向沒眼的問路,當然問不出個所以然來! 廣明寺 妙義法師釋廣欽(1892年-1986年),俗名「黃文來」,法名「照敬」,字「廣欽」,以字行,福建泉州惠安縣人,臺灣著名的佛教出家眾,其信徒經常尊稱為「廣欽法師」、「廣欽禪師」、「廣欽老和尚」、「廣公上人」、「欽公上人」、「果子師」(水果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