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物前殿有兩對同治七年(1868)所刻的石雕蟠龍柱,及兩塊嵌於左右後廊的古石碑,一是同治七年重修之捐獻碑,二是同治七年新莊縣丞郭志緯所撰之重修與置產二木碑文,目前仍完善地保留於廟中左右廂廊壁上。 道光元年(1821),新莊縣丞王承烈與地方士紳林平候等人募資,擴建武聖廟為三進的大廟,高玉峯捐廟前地以為香燈之資。 清鹹豐三年(1853),大規模的漳泉械鬥導致新莊街被破壞,武聖廟也遭遇祝融燒燬。 新莊武聖廟初建於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由汀州永定貢生胡焯猷所倡建,地點位於當時新莊街最熱鬧的地段「米市街」當中,主祀關聖帝君,一般新莊人稱其為「關帝君廟」。 圓山大飯店攜手中華民國書學會推出「春聯揮毫大會」,70位各界書法家、大師一同親手書寫,當天即贈送給現場民眾。
- 在械鬥和盜匪頻仍的年代,許多老街會設置防禦外敵入侵的牆門設施,是新莊廟街曾有的七座隘門中僅存的一座,只是看不太出原貌。
- 嘉義最知名的關聖帝君廟「嘉邑鎮天宮」,愛伯特被廟頂的桃園三結義巨大坐姿塑像驚豔到,專程前往參拜,親眼觀看廟頂上方的三尊劉關張神像,真的非常有氣勢,很有氣場,關帝信徒來到嘉義可以來參拜感受一下。
- 由於為北臺灣創建年代最早的武聖廟,因此分香範圍廣,故每年正月十三日「關帝君飛昇日」前後皆有各分香廟宇返回祖廟進行謁祖的活動。
- 「新莊廟街」(現今新莊路)主要就是從東邊「保元宮」、中段「廣福宮」、「慈佑宮」,延伸到西側「關帝廟」的一條長街,鄰近還有一間「文昌祠」,這四間古廟全部是國定古蹟。
- 據說市府計畫將武德殿及其周邊地區一併進行都更,倘若真能妥善修復,將會是未來幾年廟街古蹟中的一大亮點,值得期待。
橋上僅供行人及自行車通行,並設有一段可透過腳下強化玻璃俯視大漢溪的天空步道。 白天可在此欣賞板橋、新莊一帶的大漢溪河岸廊道,遠眺羣山圍繞的臺北盆地西側市景;夜晚打燈更散發有別於白天的浪漫風情,是新板地區近年來新興的大地標。 清領時期的新莊曾是北部地區米糧出口至福建的集散地,往來福建與新莊之間的船隻在此停泊,米市巷為當時搬運工人往返碼頭和老街店家的路徑。 搬運工人卸貨後會經此巷道將福建運來的貨物交給老街店家,再運回船家於街上購買的米糧載往福建,實現所謂的港口貿易。
新莊武聖廟: 臺灣宗教文化地圖
新莊武聖廟俗稱新莊關帝廟,創建於清乾隆二十五年(176O年)距今已有二百五十年歷史。 新莊武聖廟奉祀主神關聖帝君,是臺灣北部地區最早亦最大的武廟。 新莊武聖廟和漢人在臺北盆地移墾史以及新莊發展史都佔有非常重要地位與價值,並於民國七十四年榮獲內政部評定為國家三級古蹟。 2003年4月18日下午3點半,圓山別莊整修後以「臺北故事館」之名開幕時,由臺北市長馬英九、文化局長廖鹹浩及陳國慈一起剪綵。 展覽空間分為多功能活動展示區、視聽教室、生活小藝坊與故事茶坊。
有些是店面整個融入於老民宅中,有些主打自家烘豆,從淺焙到深焙應有盡有。 建於西元1920年的林泉成古厝,為單間二進式的閩式街屋建築。 臨街的二層樓房以鋼筋水泥建造,立面外觀以紅、灰色搭配,一樓拱型開口連接磚造圓柱支撐結構,造型優美。 商號「林泉成」刻在建物上,沒有被醜陋的招牌與遮雨棚覆蓋,山頭和商號兩旁使用巴洛克式的雕花裝飾。 林泉成古厝仍保留日治時期市區改正後的樣貌,在一棟棟普遍被改建得失去原貌的廟街長屋中,更顯彌足珍貴,是一窺新莊廟街早期街屋型態的指標性建築。 廣福宮對面的新莊福德祠建於清乾隆年間,至今已超過兩百餘年,主祀土地公、土地婆,配祀文武判官。
新莊武聖廟: 新莊人一定要朝聖!堪稱超靈財神廟「新莊武聖廟」大型藝術燈光秀登場,拜完再喫遍新莊老街9家小喫美食。
新莊武聖廟廟埕則呈現算命攤的風格,因為主祀關聖帝君,提煉出「武」的精神,代表關聖帝君勇敢挑戰逆勢及命運的性格,而「武」在現代社會,也代表著挺身而出,勇敢表達在意的價值。 其中位於廟街359巷的戲館巷,當時最享盛名的就是李天祿的「亦宛然」及許天扶的「小西園」。 另外位於278巷的挑水巷,是在有自來水可用之前,當地人都會經過此巷到大漢溪去挑水來賣,故得此名。 除此之外,有空不妨也到新莊的米糧中心,位於387巷的「米市巷」走走、尋幽探祕,細細探索新莊過去的光輝歲月。 嘉義最知名的關聖帝君廟「嘉邑鎮天宮」,愛伯特被廟頂的桃園三結義巨大坐姿塑像驚豔到,專程前往參拜,親眼觀看廟頂上方的三尊劉關張神像,真的非常有氣勢,很有氣場,關帝信徒來到嘉義可以來參拜感受一下。
背牆及兩側的牆身是以紅磚及烏磚層層交互疊砌,臺基則以北部唭哩岸的砂岩。 次間山牆上的木質匾額,左為「忠孝」,右為「節義」,每字距若四尺見方,四週嵌以泥塑線腳層層疊起,極具古意。 正殿龍柱則為單龍的八角蟠龍柱,由霧峯林奠國所捐獻的,龍柱左刻同治乙丑年(1865年)梅月穀旦,右龍柱刻有賞戴花翎候選知府林奠國敬獻。
新莊武聖廟: 新北關聖帝君廟宇.新莊武聖廟(260年歷史北臺灣最悠久的關帝廟)
「廣福宮」初名三山國王廟,建於清乾隆 45 年(西元 1780 年),主祀三山國王(巾山、明山、獨山這三座山神),是北臺灣最早為客家人信仰而建的廟宇,也是新莊唯一的國家二級古蹟,老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廟,全廟主建築與樑柱雕刻皆未上漆,保有原來樸素的風貌。 廟方表示,新莊武聖廟為國家三級古蹟,設立至今已有260年,名列新莊老街三大廟,見證了新莊作為北臺灣最早開發都市的興起,今年除了歷年固定活動,初一發放金鼠開運幣、初十二遶境、初十三關公飛昇儀式與元宵節大遊行外,今年更推出四大亮點活動。 位於桃園大溪老街上的百年廟宇,為大溪在地人的主要信仰之一,而當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關聖帝君聖誕,普濟堂都會主辦關聖帝君聖誕繞境活動,大溪每年最盛大的廟宇慶典活動,也是北臺灣最重要最盛大的廟會活動。 新北市新莊區在清朝雍正(也就是四爺)、乾隆時代曾經是臺灣北部的重要市鎮。 新莊武聖廟2025 「新莊廟街」(現今新莊路)主要就是從東邊「保元宮」、中段「廣福宮」、「慈佑宮」,延伸到西側「關帝廟」的一條長街,鄰近還有一間「文昌祠」,這四間古廟全部是國定古蹟。 除了親子行程,新莊武聖廟也額外準備了1,000份精美的完整版導覽地圖,詳細介紹豐富又有文化意涵的新莊老街景點行程,民眾可以索取。
新莊武聖廟: 景點地圖
雖於2010年被登錄為歷史建築,可惜現在的武德殿就如同廢墟般存在於新莊派出所後方,知道其存在及其歷史價值的民眾應不算多。 據說市府計畫將武德殿及其周邊地區一併進行都更,倘若真能妥善修復,將會是未來幾年廟街古蹟中的一大亮點,值得期待。 ,由於歷史悠久且多數商家有夜間營業,俗稱新莊老街或新莊夜市,是條古蹟廟宇與商家林立的老街區。
新莊武聖廟: 新莊人氣拉麵 讓…
廣福宮屋頂剪黏頗有看頭,壁面二丁掛貼磚就像路旁常見到那種上個世紀八、九零年代風格的小廟,且神龕又裝上頗不匹配的不鏽鋼柵欄,美觀打了點折扣。 不過新莊第一座土地公廟即為此處,在地方上有其代表性,可造訪廣福宮時順路參觀。 阿美 共發表56篇文章 以「回歸自然」和「沉澱心靈」為名,以「分享感受」和「體驗生活」為用,品嚐不同的旅遊型態,如:健康旅遊、生態旅遊、美食旅遊、人文旅遊、祕境探索等,歡迎來到美遊記與阿美享受旅行、放鬆身心。 老順香餅店金牌鳳梨酥這裡也有新莊保留最完整的「林泉成古厝」,巴洛克式花紋裝飾的建築,在一連串的街屋中,顯得獨樹一格,自然吸引許多人的目光。
新莊武聖廟: 新莊地藏庵
參加聚會的藝術家紛紛表示了意見,如顏水龍建議多種些樹、何明績特別為舊宅裡的地板擔心。 1987年底,臺北市美術館從公園路燈管理處北區分隊接手管理後,內部因被公園路燈管理處改裝成辦公室,滿目瘡痍。 1970年代,圓山開立許多藝品店,如中山藝品館、銀河藝品館、日月明藝品中心、夏威夷藝品行、友寧藝品公司、玫瑰藝品館、富麗特產行、中華藝品館等。 這是黃國書趁美軍協防颱灣之際,在圓山別莊屋前加蓋作藝品館。 1973年9月,市民抱怨,中秋時節的中華藝品館旁草地到處是柚子皮,破報紙扔得滿地都是。
新莊武聖廟: 新莊住宿推薦
依陳朝駿曾孫陳明羣所言,孫中山在1913年、1918年到臺灣時曾到此屋。 此外,武聖廟也推出超霸氣的武財神「關刀籤」,自大年初四開放求籤後,每日都吸引大批民眾排隊,另還有裝置藝術燈光秀、百年技藝工作坊、攝影文史導覽等,呈現新舊交融的在地特色。 身為廟街出生並在附近居住已過不惑之年的老新莊人,小時候偶爾會喫鹹光餅和老覺得烤焦的尤協豐豆乾;也曾讓媽媽牽著手到新莊市場踩著噴濺到小腿肚的泥濘買菜。 新莊武聖廟2025 求學時武聖廟是必經之路,一旁曾有間香雞城讓人看了是口水直流;週六社團活動前的中午,我會拿著少許零錢晃到學校旁而現在已都更拆除房舍的214巷覓食,是一段我人生首次能夠決定自己想喫什麼、就喫什麼的日子。 國定古蹟武聖廟位於廟街繁華路段西側入口附近,奉祀關聖帝君,在西元1760年由來自福建永定貢生胡焯猷捐獻廟地創建,據傳為北部地區最早的關帝廟。
新莊武聖廟: 新莊武聖廟:廟宇外觀
這條巷道如今已無絲竹琴聲繞梁三日,只聞偶爾經過的機車引擎聲。 沿途和米市巷一樣停靠不少機車,看起來頗煞風景,往日榮景僅可由兩側壁面彩繪和簡單的解說牌略知一二。 國定古蹟新莊慈祐宮奉祀天上聖母,創建年代有二說;一說起源於西元1686年的清康熙年間,另一說為1731年的雍正年間,無論哪種說法,都是新莊最古老的廟宇。 新莊武聖廟2025 慈祐宮雖整修多次,仍適度保留古風;對場之一的門神彩繪,即臺南彩繪大師陳壽彝早期作品。 由於地處廟街東側繁華路段,前方利濟街有新莊公有零售市場,道路盡頭曾是新莊港渡口,廟周圍總是車水馬龍。
「慈祐宮」是新莊最古老的寺廟,創建於康熙二十五年(西元 1686 年),也是一般人常稱「媽祖宮」或是「天后宮」,雍正九年(西元 1731 年)重修時,改稱「慈祐宮」,主祀媽祖,當地民眾俗稱為「新莊媽」。 編按:現今大家所熟悉的「一府、二鹿、三艋舺」,其實在早期也被稱為是「一府、二鹿、三新莊」,而興起的原因一樣是由於新陸路的開通,以及原本淡水河水路、海路的匯聚因素下,使得新莊在清朝乾隆年間成為商匯之地。 所著時間演進,經過約一百年到清朝嘉慶年間,新莊港逐漸淤積而漸漸被對岸的「艋舺」所取代原本的運輸功能,而諺語也就變成大家所熟知的「一府、二鹿、三艋舺」了。 全臺獨有的新莊百年習俗「轟炮臺」即將在2/7(五)~2/9(日)登場,浩大陣勢不亞於臺南鹽水蜂炮,更特別在1/31(五)~2/2(日)打造兩座兒童版轟炮臺,運用聲光效果結合動態科技,讓小朋友也能輕鬆安全地體驗「轟炮臺」這個獨一無二的傳統文化。 白雞行修宮,臺北行天宮分宮,供奉關聖帝君,環境清幽,讓人心靈沉澱放鬆,有提供收驚服務,讓人可以安定心神,一切皆能消災解厄。
武聖廟所奉祀的主神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為河東解縣人,因其生前的英勇精神及道德行跡,而為後人所景仰。 唐 以前,關羽在民間並無重大的影響,宋以後,祭拜關羽的廟宇纔有在各地普遍建立。 漢獻帝時封為漢壽亭侯,蜀漢時諡號壯繆侯;宋徽宗時封忠惠公、武安王及義勇 新莊武聖廟2025 武安王;南宋時又封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明代稱漢前將軍壽亭侯、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到清代又賜封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協天伏魔大帝、忠義 神武靈佑關聖大帝。 臺灣對其稱號則有關聖帝君、關公、關帝、關雲長、關老爺、關帝爺、武聖、武聖帝君、文衡聖帝等。
1998年8月26日,臺北市政府民政局召開古蹟鑑定審查會,通過把大稻埕辜宅、圓山別莊、中山基督長老教會提列為市定古蹟。 9月28日上午,臺北市政府市政會議審查通過圓山別莊、中山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辜宅、北投不動明王石窟四處列為市定古蹟。 1979年7月28日,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管理處原定要在早上10點與黃國書協商收購中華藝品館與附近土地以建臺北市立美術館事宜,但黃國書臨時電話通知說「沒有時間」。 臺北美術館的一期工程,原設計規畫的庭園部份因此被拖延,使承建單位無法施工。 新莊武聖廟 廟街承載著我許多成長回憶,也有我對其現狀不滿的感慨。 新莊武聖廟 老街最理想是維持往日風貌來發展,求其次是統整修復成像大溪、湖口或三峽那樣商業與觀光兼具的老街。
新莊武聖廟: 新莊財元廣場 自…
數百年來,慈祐宮媽祖護佑本地子民,也見證早期新莊港千帆林立的繁榮景象。 每年元宵節晚上若有空閒,我都會前往廟裡湊湊熱鬧領個燈籠,並感受最後一絲年味。 國定古蹟廣福宮於西元1780年由落腳新莊的廣東客家移民出資興建,主祀三山國王,也稱三山國王廟。 因閩客械鬥讓此地居人數劣勢的客家人遷徙至桃竹苗,使得作為客家人精神信仰中心的廣福宮香火不算鼎盛,卻也得以維持廟宇應有的古樸樣貌。
新莊武聖廟: 景點介紹
1981年12月23日,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第四科科長康宗虎表示,對於有人反應此屋有保留價值,教育局已呈報市長邵恩新定奪。 之後,臺北市政府以新臺幣1,024萬元購買圓山別莊。 1983年,經兩年的協調與周旋,中華藝品館終於答應遷離。 在市府同意保留後,起初是想作為美術館藝術品的販賣中心,附屬添加物則拆除。 日治後期,圓山別莊作為日本憲兵看守明治橋部隊宿舍,增設高度僅容成人彎身進入的水牢。 詩人王少濤於1937年作詩,表達起造人陳朝駿過世後,圓山別莊荒廢的滄桑。
陳國慈經營期間,共舉辦卅一檔展覽、培育了500多名志工、舉行上千場藝文活動,共計300多萬人次造訪。 2015年5月15日,郭木生文教基金會正式從陳國慈手中接棒,經營臺北故事館。 生於香港的前臺積電法務長陳國慈定居臺北北區後,上下班都要經過圓山別莊,讓她感覺特別,於是2002年12月2日與臺北市文化局局長龍應臺簽約,開始經營圓山別莊。 2000年6月30日,修復期間,館長林曼麗表示希望修護後,修復後要如何使用,文化局纔有權決定,但希望一樓保留美術家聯誼中心的功能,二樓則開闢為紀念茶商主人陳朝駿的主題性小型博物館。 此次修復由重耀建築師事務建所規畫設計,恢復過去二樓的住宅形式,整理成二間套房。 1988年3月25日,美術節,館方以「美術家活動資料中心」名議正式開放,設酒會招待百餘位臺灣藝術家。
龍潭南天宮座落於龍潭觀光大池島上,融合儒佛道三教的廟宇,奉祀關聖帝君、觀世音菩薩以及玉皇大帝等等,廟宇位於池中與世俗隔絕,故取名為南天宮,月圓時天上明月倒映在池面上,更獲得「南天映月」的美名。 桃園威天宮有著全世界最高的室內青銅關聖帝君,宮內肅穆莊嚴,並獨創轉運龍銀參拜,廟區還有諸葛亮、臥佛、12生肖等等值得欣賞參拜觀光,一切心誠則靈,來趟心靈之旅。 新莊武聖廟2025 武聖廟的大門平常不隨便開放,只在農曆正月一日至三日、正月十一日至十五日、六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開啟,而在每年元宵節前後,廟前都會舉辦”擲炮臺”活動,顯示民生安樂。 新莊武聖廟2025 武聖廟正殿主祀關羽,也是一般人俗稱的關公,在旁左配祀關平太子,右為周倉將軍;後殿供奉「歷代聖賢神位」。 臺灣信徒對關帝聖君的稱號有很多,有關帝聖君、關公、關帝、關雲長、關老爺、關帝爺、武聖、武聖帝君、文衡聖帝等。
新莊地藏庵俗稱大眾廟,可算是當地最富傳說奇譚,香火鼎盛的廟宇,專以尋找失物、打官司聞名,被認為是掌管冥界事物的靈驗廟宇,除了主祀地藏王菩薩以外,也奉祀文武大眾爺、董大爺等民間神祇,許多民眾尋求失物或是寵物走失都會來到地藏庵,甚至官司纏身時也會來此祈求神明協助。 新莊「武聖廟」自創建至今,已有二百五十多年,在文獻及重修碑上,重要的修復記錄自道光元年起,共有四次大修,建築架構歷經數次變革。 新莊武聖廟奉祀武聖關公,分春秋兩祭,春祭農曆正月十三日〔正月十一日至十五日五天法會〕,秋祭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六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五天法會〕,農曆五月十三日、十月三十日分別祭祀關平太子及周倉將軍。 於農曆十月一日開始接受點光明燈登記,十二月十五日謝燈謝平安。 安太歲要在冬至過後,故約在於農曆十一月十五日才接受登記。 本廟住持是蔡道長志清,本廟朔望及早晚課誦道經外,並替信眾消災解厄安奉太歲、解說籤詩等等相關服務之提供。
米市巷鋪設頗為復古的紅色地磚,巷道前段與挑水巷、戲館巷一樣有彩繪壁面和解說牌,是條僅能藉由解說牌來緬懷往事的歷史巷道。 清領時期的新莊為北部地區水路要津,傳統戲曲隨著廣東、福建的移民傳入此地。 而因應民眾娛樂與廟會活動需求,新莊路359巷羣居了許多教唱戲曲的師傅、曲仙,被稱為戲館巷;知名的小西園掌中劇團也由此發跡。
今年新莊武聖廟為紀念建廟 260 週年,特地發揮創意將現代科技與傳統民俗文化,打造出兩座全新型態的「兒童版轟炮臺」,一座是「迷你城門轟炮臺」,城門造型象徵新莊早期轟炮臺歷史;一座是「樂不cheese鼠轟炮臺」,以老鼠、起司為主題,呼應鼠年更增添趣味。 同時為取代過去較危險的鞭炮,本次也使用童趣十足的金鼠摺紙進行投擲,透過這兩座特殊的「兒童版轟炮臺」,讓小朋友也可以輕鬆安全的體驗這項全臺唯一的百年文化。 隨著武聖廟一同興起的新莊老街,更是蘊含了許多百年老店,包括老字號翁裕美麥芽糖餅DIY、全西園布袋戲偶體驗、「延壽鬥科」祈福習俗、鼠年開運摺紙教學、彩繪燈籠,在這次過年期間也推出體驗活動,讓小朋友可以體驗難得的百年習俗活動。 對於新莊人來說,每逢過年過節都一定要去「新莊武聖廟」拜個拜、求好運,作為嘉義以北第一間關帝廟,不僅是是新莊人心靈寄託的廟宇,也是北部地區最著名的財神廟,每到過年期間總是有大批求財的羣眾將廟宇擠得水洩不通。 今年適逢新莊武聖廟260週年,除了原有的發開運金幣、繞境和大遊行之外,還加碼推出4個活動讓新莊人今年過年氣氛更熱鬧。 木碑立於後庭左廊道木碑上,碑文可參徐裕健建築師事務所,《臺北縣第三級古蹟新莊武聖廟調查研究與修護計劃》,頁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