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博物館第一個對外開放的館舍就名為「壹號館」,是1920年代興建的日式高架平房建築,也曾作為大溪國小校長的日式宿舍。 前屋主是大溪初級中學英文老師陳茂林,其夫人陳王翠梧女士曾在屋內教授裁縫,宿舍門口高掛「溪光縫紉補習班」的場景,牽動了許多大溪婦女的共同回憶;從原來私人生活場所變身成為公共空間,也讓老房子有了新的生命力。 為了重現大溪木藝風華,這座壹號館保留了木造日式外觀,展示以「木藝」為主軸,內容涵蓋了木藝、食物、宗教等常民生活文化,戶外設有「新玉清木器」設計的大溪老街牌樓造型長木椅,室內則有「協大木器」打造新的木桌椅,搭配生動的影音導覽,在在訴說著大溪古往今來的歷史文化。
蘭室與大溪市街發展關係非常密切,建物原為三坎二落二過水一後院的格局,三坎為一個整體,11、13號之院落設施及建物舊構尚存,其本屬建築本體之一部分,應維持其完整性,以保存大溪街區代表性店屋及其地區性建造物之特色。 大溪所產的煤礦,在民國50 至60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大溪歷史館2025 年代盛極一時,其中規模最大者為臺陽公司系統、簡阿牛建成商行的「建成炭坑」,以及美華裏「順和煤礦」與永福裏「正福煤礦」等。 此外,早期的礦場老闆也回饋鄉裏地方,包括大溪國小、永福國小及美華國小等,都有礦業支持的足跡,有機會可以聽聽當地耆老訴說當時的精采故事。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大溪歷史館: 大溪老街必買13|110布丁蛋糕
還包括了無形的文化資產也是博物館的範圍,像是大溪歷史、關聖帝君祭典、大溪木藝文化保存等等,都非常值得一探究竟。 和館於1949年轉為時任總統蔣介石行館使用,當時蔣介石常來此休憩、接待外賓、召見晤談及與兒孫相聚等。 周邊居民對此處的印象是戒備森嚴,1975年蔣介石過世,隔年元旦,洋館及行館皆改為「總統蔣公紀念堂」,2005年至2015年間做為「大溪藝文之家」,2016年交由木博館管理,整修成「大溪木生活館」。
此外,魚鰭也將嘻客其他空間添加巧思規劃,像是展示黑膠、老傢俱的客廳、不定期舉辦當代藝術小展,都讓眷村日常的體驗更加鮮活。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大溪歷史館2025 工作室規劃專屬區域陳列在地選品,職人手作的藺草編織、老布藝及陶器、生態咖啡或原住民手製馬告醬,展現在地多元族羣文化與豐饒物產,更不定期舉辦「三手微市集」,讓文創能量進駐,展現截然不同的大溪面貌。 描繪當地慶典、民俗信仰與青春心情的臺漫改編電視劇《神之鄉》正式開拍,作為作品舞臺的大溪也受到不少關注。 以老街、木器聞名的大溪,在2015年成立木藝生態博物館,5年間帶領一批塵封許久的百年歷史建築加入博物館羣,以全新面貌問世。 日式高架平房整修後保留了建築原貌,館內展示著大溪歷史和早期居民的生活,用生動有趣的方式介紹這塊土地的故事。 配合桃園縣政府的「城鄉風貌計畫」計畫,大溪公會堂轉而於2003年成為「大溪藝文之家」,於2004年1月13日成為歷史建築,2016年10月21日納入成為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的一部份。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大溪歷史館: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經過十萬年,地勢較低的古三峽溪向源頭襲奪切穿山谷,連接上河道已轉向西北方的古大漢溪成為淡水河的上游之一。 不得不說桃園飯店真的超級多,如果不好好的比較一番那就太對不起自己了。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大溪歷史館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大溪歷史館 但好的飯店都很搶手,有需要記得及早規劃預訂,越早訂也會有越優惠的價格。 後慈湖上網預約相當方便,票價全票100元、優待票50元,全遊程需步行2個多小時。 於大溪慈湖遊客中心旁還有餐廳可以用餐,且後慈湖園區內也有咖啡廳,所以無須擔心飲食問題。 石門水庫同時也是桃園最著名的梅花、賞楓景點,園區內有多達3000多棵青楓與槭樹,秋冬之際楓葉轉紅後與水庫美景相結合,讓人不醉心都難。
- 慈康陸橋可以說是大溪的景觀門戶,以中國傳統宮殿風作為設計,有種古色古香的氣息。
- 桃園古大漢溪經過多次改道,臺北盆地的古三峽溪逐漸向源頭侵蝕,準備襲奪古大漢溪。
- 這個豆乾的起源據說是在一戰時期經濟蕭條,黃大目黃家老闆娘想要賺錢又想要可以將豆乾放久一點所以發明瞭這個豆乾,不過當然其他在地店家也都說是他們自己發明的,除非有時光機不然不會知道到底是怎樣。
- 而大溪作為桃園歷史的起點,是早期林業木材的集散地,更是傢俱的故鄉,因此市府修復「大溪公會堂暨蔣公行館」時,讓大溪公會堂及行館展現了日治及戰後建築的風格,蔣公行館基於尊重歷史,讓更多市民朋友及師生親近歷史建物及木藝生活。
「光環境」的塑造,始於2019年,木博館委託專業團隊針對普濟路的館舍羣展開規劃設計,目標是利用燈光設計的效果,烘托歷史建築並打造不同的環境氛圍。 這一條穿梭大溪光影、漫遊博物館的旅途,從「壹號館」開始,作為以光迎賓的起點,燈光呈現歷史感及木質的溫暖。 接著穿過大溪公園走入公會堂,由於公會堂的性質像是博物館的大廳,藉由燈光投射在建築上,創造宴客大廳的恢宏氛圍;另外崖邊步道區設置低尺度的照明,不僅具有引導路線的作用,也照顧到崖邊的生物。 繼續向南漫步,進入到武德殿及警察日式宿舍羣,此區充滿人文氣息、歷史風味及居家氛圍,以形塑博物館生活起居及廣場空間為主題,燈光呈現以建築光影為前景,輔以室內透出的燈光,塑造清雅簡明的人文氛圍。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大溪歷史館: 活動
基地就靠「大溪歷史館」不遠,工藝交流館與工藝基地主要除了講述,已於2012年登錄桃園市歷史建築 宿舍故事,並也將「工藝基地」定位為大溪木藝產業引入創新,結合多元體驗,帶大家認識大溪生活文化與工藝據點。 文化部主祕陳登欽表示,文化部所推動的「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在大溪可說是得到非常好的驗證,其中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的修復,以細膩的方式處理,保留了特殊的氛圍。 陳主祕也說,在「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發展計畫」中,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的典藏及研究方式也都相當亮眼,特別感謝桃園市政府團隊對於文化業務的投入及用心,讓大溪有了不同的面貌。 包括立法委員鄭運鵬、市議員李柏坊、陳治文、簡智翔、市府文化局長莊秀美、觀旅局長楊勝評、研考會主委吳君婷、大溪分局長董欣欣、木藝生態博物館館長陳倩慧、大嵙崁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世明等均一同出席活動。 故事館建築是少見的1950年代美式獨棟2層樓格局,設置了綠意盎然的庭園和陽臺。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大溪歷史館: 日本旅遊
黃日香豆乾在大溪有好幾家分店,但既然都來到了大溪老街,就一定要有到黃日香本店購買。 巴洛克建築的街屋,牌樓立面富麗而雅緻,有山尖形、半圓形、圓弧形等變化,十分特別。 愛伯特也跟裡面的解說員聊聊以前大溪,訴說著在之前石門水庫還沒興建時,山上還沒被大量砍植樹木時,這條大漢溪可是有著乾淨的溪水,小孩子都常常在溪水玩水跳水,玩的不亦樂乎,讓愛伯特好羨慕。 休館日:每星期一(逢國定假日照常開放,翌日休館)、農曆除夕、大年初一、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本館另行公告之必要休館日。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大溪歷史館: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停車
日本時代為「大溪郡役所警察課長官舍」,當時大溪郡所轄還包含今桃園市復興區及新竹縣尖石鄉,警察課則負責管理大溪與山地部落之關係。 位於普濟路旁的大溪歷史館,為木博館的常設展館,分為前棟的木造日式宿舍、戰後增建的後棟及戶外空間三大區塊。 展覽 「唱歌的女孩在大溪」鳳飛飛故事館常設展 鳳飛飛生在大溪、長在大溪,也在大溪長眠。 喜愛鳳飛飛的海內外歌迷們,期盼透過故事館以及紀念活動,把鳳姐一生的事蹟與歌曲流傳給下一代。 展覽 李金興家族簡介暨生活情境常設展 李家清代自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輾轉來到大溪月眉。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大溪歷史館: 大溪老街必買7|老味鋪卡哩卡哩
沒有活動遊客也能拖鞋進去參觀,陽光透過日式的格子窗灑落,別有一番美感。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大溪歷史館2025 「大溪歷史館」是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中較早開放的館舍,自2016年起展出常設展「大溪人 ‧ 生活與歷史」,藉由許多大溪家族及人物的故事,帶大家認識在這塊土地上發生的故事。 原大溪公會堂和館,目前以「大溪木藝生活」為主題,塑造木藝與多元產業、藝術對話的空間,成為推動大溪木藝創新的起點。 木博館羣共計有十一座主要館舍,包含壹號館、武德殿、大溪歷史館、藝師館、李騰芳古宅、木傢俱館、木生活館、六廿四故事館、工藝交流館、工藝基地(含駐村空間)、鳳飛飛故事館,皆為免費開放參觀。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大溪歷史館2025 展覽 「大溪老厝邊」警察宿舍羣生活故事常設展 距離大溪市街不到500公尺之處,一羣靜謐的建築就座落於此。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大溪歷史館: 大溪自行車道
落成於1935年大溪武德殿,前身為供警察及青年子弟修練柔道、劍道之場所,現在則經過修復後,除了還原了日治時期歷史建築樣貌,也將館內空間作為藝文展覽,開放民眾入內拖鞋免費參觀。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大溪歷史館 在這,不僅將歷史建築與具地方人文傳統融合,也藉著展示將軍、三太子大仙翁仔,遶境等傳統習俗帶大家走進大溪,感受慶典熱鬧氛圍。 作為「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俗稱「迎六月廿四」,於2011年指定登錄為桃園市無形文化資產,傳承與推動文化慶典,並開啟共學場域「六廿四故事館」,前身是「大溪農會倉庫」歷史建築。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大溪歷史館: 和平路老街
但為避免居民只談家族脈絡的小歷史而造成大歷史的斷鏈,木博館則整理大溪整體歷史文化研究架構,促成專家與民眾對話,以提高公共共鳴。 沿著公園崖線行走,入夜後的大溪有別於白天,展現迷人氣息,包括曾在2020年獲得臺灣光環境獎的「大溪歷史光廊道」,讓喧嘩熱鬧的大溪瞬間沈靜,散發歲月靜好的夜色風華。 目前木博館公有館共計9處:壹號館、四連棟、武德殿暨附屬建築、藝師館、工藝交流館、李騰芳古宅。 另有大溪公會堂暨蔣公行館、大溪農會倉庫、六連棟宿舍羣尚在整修當中。
「壹號館」為1920年代興建的大溪國小校長宿舍,2007年登錄為「桃園市歷史建築」,2015年成為木博館第一棟修繕完成的空間。 (田偲妤 攝影)承前述,木博館與街坊老舖也發展不同合作模式的夥伴關係,邀請店主成為街角館館長,如豆乾與木器產業。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大溪歷史館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大溪歷史館 或是鼓勵屋主成為自己文物的蒐藏家,促成「家族微型博物館」,如全昌堂齒科診所的林氏家族。 林家目前仍在祖厝從事店舖生意,透過與木博館合力整飭文物,不僅在原有的生活空間內「長出」更完整的展示,也在全體家族成員參與的過程中,重拾家族記憶與凝聚情感。
觀音寺座落在觀音山上,由「百步雲梯」拾階而上,穿過仿古的坊門方能到達,為一座坐東南朝西北的單殿式廟宇,寺前可俯瞰大嵙崁溪寬闊蜿蜒的河階,遠眺層疊起伏的山巒。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大溪歷史館 「李騰芳古宅」又稱「李金興古厝」,桃園市唯一國定二級古蹟,於1860 年興建。 李騰芳古宅整體建築細緻、優雅、規模大,屬於典型詔安客家建築,主建築的規模為兩堂四護龍,形勢完整。 古宅格局並以四合院為基礎,向前延伸出兩道護龍,構成包圍外亭的三合院,產生三合院結合四合院的特色。 光是豆乾這個產業的由來就有多種說法,有機會同學們可以再更深入的探究。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大溪歷史館: 大溪老街必買11|木菓子鬆餅
開館時間為週二至週日上午9點30分至下午5點,週一及連假後翌日休館。 漁夫帽的圖樣是館內展出的大溪畫家呂鐵州畫作,背上的圓形包包參考自國寶木藝師遊禮海的日式展示櫃,胸前的徽章則是門口的裝置藝術。 此外,木博館羣尚有「大溪農會倉庫」、「六連棟宿舍羣」兩棟修繕中的歷史建築,等修繕後的樣貌和實際營運方式決定後,也會讓這兩位角色與大家見面。 抵達;公車部分可透過桃園客運5096線、桃園客運5098線、臺北客運9103線、桃園市公車710線及臺灣好行小烏來線抵達。 國民政府於大溪設置總統行館後,原為單身警察官舍的藝師館便改由蔣中正的專屬理髮師俞濟昌一家居住。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大溪歷史館: 大溪老街假日行人徒步區訊息
於2014年11月20日整修完成的壹號館,維持了日治建築的特色,保留了木材建築構造,周圍的草皮空地左側種有兩棵年代久遠的老樹;現今壹號館作為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的展示資訊平臺使用。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利用大溪城區內的老建築為館舍,並以其中的大溪國小日式宿舍「壹號館」及大溪警察局宿舍羣為營運中心。 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簡稱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是一座坐落於中華民國桃園市大溪區的博物館。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是臺灣首座無圍牆博物館及桃園市首座市立博物館,成立於2015年1月1日,並於同年3月28日開放參觀,目前擁有包括大溪武德殿、大溪公會堂、李騰芳古宅在內的6處場館及15處街角館作為館舍,對外交通包括公路系統及公車系統。
家族經營「金興商號」,透過大漢溪水運之利,運輸米糧而致富,並以仁善之風聞名當世。 曾經的武道練習場、憲兵隊辦公室,隨著時代變遷,經過大規模修復後,還原了日治時期的建築樣貌,也轉型成為藝文展覽空間。 在著作權法保障之下,轉傳本站網址內容須註明出處;若是重製部分,全部或營利行為等,未經本站書面同意者、均不得為之,並依『桃園地方法院』為約定管轄。 大園區雖然也在桃園,但是不在水晶平常會活動的範圍,海軍基地對於女性的水晶來說,更是不會有機會接觸。 桃園的花海美麗自成一格,隨著四季遞送不同的顏彩,繽紛色彩點綴了大地,更令旅人們徘徊佇足,生活在桃園市的鄉親哪! 先生從26歲接觸木業至今,和大溪伐木業相關的家族史融入原木藝術館的展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