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師在繼承淨土宗聖言量的基礎上,以述而不作的態度,針對信息時代眾生根機,以本土化、現代化的善巧方便,傳播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弘揚契理契機的淨土法門,勸引有緣大眾同生極樂世界。 淨宗寓示着真善美慧的法界文明,寄託着一切眾生終極的生命關懷,使眾生於一切恐怖中,獲致大安樂。 如是種種方式,使得淨土文化在社會各階層滲透傳揚。 廬山東林寺 可以説,一切眾生的內心,都有着淨宗文化的原型。 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在吾人介爾一念中全體具足。
- 遠公感於法道有缺,曾派弟子法淨、法領等西行取經,得到諸多梵本佛經。
- 信願行成,必得往生淨土,證不退轉,直至無上菩提。
- 唐代高僧鑒真曾至此,將東林教義攜入日本,至今日本東林教仍以慧遠為始祖。
- ”於是發心舍俗出家,隨從道安法師修行。
- 大安法師在開示中總結說,《勸修凈土詩》的《策進唸佛莫蹉跎》部分,分行時唸佛、住時唸佛、坐時唸佛、臥時唸佛,上期佛七講了行時唸佛,指運動狀態中的唸佛。
(一)弗若多羅是專精《十誦律》部的學者,曾與鳩摩羅什合譯《十誦律》,不幸未譯完,就忽爾去世。 廬山東林寺2025 遠公對此非常慨嘆,痛惜大法不能東來。 遠公志逾丹石,不畏權勢,心量廣大,惟道是從,保持著崇高的僧格形象。 其一,晉安帝自江陵回京師,輔國何無忌曾勸遠公在江乾候迎,遠公稱疾不行。 桓玄的問難基於《孝經》中“身體膚發,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以此經文非難遠公剪削(剃髮)為僧的行為,欲置遠公於不孝的地位。
廬山東林寺: 廬山東林寺文化傳承
如是第六識脫落,則第七末那識自然不行,即是思寂。 這樣巨浪微波,鹹成止水;濃雲薄霧,盡作澄空。 廬山東林寺2025 內在智光得以顯發,慧光鑑照洞明一切幽玄,生髮無窮的妙用。
那天上午,我再次來到廬山仙人洞景區,放眼遠眺東林寺,懷想遠去的高僧。 東林寺,位於廬山西麓,因處於西林寺以東,故名東林寺。 有資料表明,晉孝武帝太元三年(378年),前秦兵圍襄陽,道安法師為免徒眾遭受戰禍,遂分遣大眾往各地佈教,慧遠大師亦率弟子數十人南下,客居於荊州上明寺。 廬山東林寺2025 之後,由於各地望風而來的高僧名士日益增多,龍泉寺已不敷使用。 太元九年(384年),桓伊任江州刺史。
廬山東林寺: 江西 | 廬山地區名勝古蹟、簡介,都在這裡,建議收藏
斯二者,是自然之玄符,會一而致用也。 廬山東林寺2025 ”遠公首先開示三昧的內涵境界,初以耳識聞信彌陀名號,次以意識專注憶念。 如是第六識脫落,則第七末那識自然不行,即是思寂。 這樣巨浪微波,鹹成止水;濃雲薄霧,盡作澄空。 內在智光得以顯發,慧光鑒照洞明一切幽玄,生髮無窮的妙用。
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 ”吾人睹見阿彌陀佛相好光明,便可領略到阿彌陀佛平等救度我等眾生之願心,引發吾人信願持名,求生安養的善根。 遠公承繼了這一思想,曾雲:“夫三業之興,以禪智為宗,禪非智無以窮其寂,智非禪無以深其照,則禪智之要,照寂之謂。
廬山東林寺: 佛法的護心者:專訪性空法師
這次爭議,在中國僧史上留下了極深遠的影響。 多次至內地各省、星馬地區做海內外弘法,法師講經系列陸續發行電子書;同時法師於新加坡宣講的《淨土資糧-信願行綱要》光碟,在 廬山東林寺 2007 年獲得大陸當局的許可,可以公開出版發行。 標誌著弘揚淨土法門的光碟正式進入中國大陸社會影音市場,全面公開地和全社會大眾結緣。 太元十五年(公元390年),他見機緣成熟,遂邀集「息心貞信之士」,其中高賢十八,既有中外高僧,又有達官貴人,還有學者隱士,創立了中國佛教第一個社團--白蓮社。 六朝松(東晉)三笑堂前有古松一棵,虯枝盤結、樹影婆娑。 傳說此松為慧遠大師親手所植,本名為“羅漢松”,因植於東晉,已有1600多年歷史,故稱“六朝松”,有人亦將它譽為“廬山第一鬆”。
廬山東林寺: 二手書博民逛書店罕見法苑談業Y201242 周叔迦 廬山東林寺
●佛馱跋陀羅尊者,又稱覺賢,北天竺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人,釋迦族,甘露飯王後裔。 以精通禪律馳名,於義熙四年(公元408年)來到長安。 廬山東林寺 覺賢三藏因被人指斥顯神通而見擯於北方,慧遠大師特遣弟子曇邕入關,替他們和解,由於覺賢不願再回北方,便投奔大師。 廬山東林寺 大師予以熱烈歡迎,邀他加入蓮社,請他翻譯佛經,並以負責的精神致書國主姚興,為覺賢解除了被擯的處分,恢復了覺賢的名譽。 後來,覺賢又被邀到建康道場寺,譯出《華嚴經》(晉譯六十卷)、《僧祗律》等佛典十三種共一百二十五卷,為大乘瑜伽學說東流開了先河。 華嚴宗風的闡播,亦造端於覺賢的南下。
廬山東林寺: 二手書博民逛書店罕見淨土決疑論講記。Y254562 印光法師。 廬山東林寺印經處
吾人受業力牽引,投生在這個蔚藍色的星球,經歷着這一期或悲或喜的人生。 夜深人靜時,不期然泛起諸種對生命的拷問:人是怎麼來的? 遠公所創的蓮社,以修唸佛三昧為主,其所依據的經典是《無量壽經》與《般舟三昧經》。 廬山東林寺 遠公以及蓮社其他同倫,修唸佛三昧,大多有定中見佛的體驗。
廬山東林寺: 廬山東林寺道風篇
他以此論文繁義隱,初學者不易研習,乃撮其精要,編為二十卷,並為之撰寫了深入淺出的序言,以便初學。 慧遠(西元334 ~416年),東晉雁門樓煩(山西崞縣)人,俗姓賈。 從小好學,十三歲隨舅舅遊學洛陽,習儒家典籍,博覽六經,尤其擅長老莊學說,頗受各方宿儒的讚譽。 二十一歲時,本計劃渡過江東,依從範宣子學習,窮究儒家的經籍,適值時局混亂,往南方的道路阻塞,不能成行。 由東林寺投資興建、高48米的東林寺阿彌陀佛大銅像——東林大佛坐落於廬山腳下,於2000年經國家宗教局批准建造,2012年底完工,是目前最高的阿彌陀佛銅像。
廬山東林寺: 廬山東林寺遠公篇
有凈土變壁畫,營造出一種置身西方佛國那歡快、欣悅的氛圍,是圍繞”接引”主題的加以詮釋與渲染。 廬山東林寺 東林寺建於東晉大元九年 (384年),為廬山上歷史悠久的寺院之一。 東林寺是佛教淨土宗(又稱蓮宗)的發源地,也被日本佛教淨土宗和淨土真宗視為祖庭。 東林寺淨土宗 東林寺是淨土宗的祖庭,是漢傳佛教第一宗。 從東晉太元年間的慧遠法師駐錫東林算起,寺廟存在的歷史已歷時近1700年,歷朝興廢,唐代最為宏大。
廬山東林寺: 廬山東林寺夜懷
道安大師的“本無論”是般若學六家之一,認爲一切諸法本性空寂,故云本無。 道安大師的修行方法是般若與禪法並重。 般若是理論,禪法是實踐,二者不可偏廢。 只有通過禪法的修持,才能真正悟證般若,臻於法性境界。
廬山東林寺: 廬山東林寺歷史沿革
按照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 6℃,大林寺的氣溫應該比同時期地面低7℃以上。 據統計,陽曆五月,九江地區的平均氣溫為19℃—26℃。 此時,大林寺的溫度應該是12℃—19℃。 義熙六年(410年),罽賓禪師佛馱跋陀羅入廬山,受慧遠之請,譯出《修行方便禪經》,慧遠作序紹介讚揚。 ※ 本服務提供之商品價格 、漲跌紀錄等資訊皆為自動化程式蒐集,可能因各種不可預期之狀況而影響正確性或完整性, 僅供使用者參考之用,本服務不負任何擔保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