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府2025介紹!(持續更新)

2015年(民國一百零四年)11月19日(農曆十月初八日),啟建「乙未科羅天大醮週歲謝恩祈安福醮」。 每年王爺聖誕日,總湧進大量香客,人數多到難以估算,使這個原本平凡的小鄉村,頓時人聲鼎沸。 池府千歲的戰鬥力高強不說,祂也專門保護討海人,也因此有了「二王好流水」的說法。 有許多從小就祭拜池府千歲的信徒外出打拼時都帶著池王的香火祈求護佑,所以池王的信徒可以說遍佈全臺。 池王的生日在農曆六月十八,在這一天各地的池王廟都會舉辦大型的熱鬧慶典,有受過池王幫助的朋友,不要忘了到廟中向池王祝壽以及感恩祂的護佑。

回顧民國九十年間本宮提出寺廟登記之情形,當時寺廟座落之基地為共有土地,以致當時無法提供完備之相關書件,未能辦理。 然本宮建物所座落之基地,土地分割後又被分配為仁德區勝利段1016地號及同段1017地號(國有土地)。 為能能合法使用國有土地(勝利段1017地號),便於民國九十五年間再向國有財產局提出申租。

池府: 彰邑 彰山宮》⛩主祀: 池府千歲

南鯤鯓代天府廟體曾被中華民國內政部覈定為國家二級古蹟,屬臺灣省政府管轄;臺灣省虛級化之後,則成為國定古蹟,屬內政部管轄。 其亦是臺南縣政府選定的「八景八勝三園」之一、臺61線、臺84線、臺17線臺南段的重要旅遊景點。 臺中均安宮流傳該廟主神池府王爺原籍南京,為人耿介,且文中舉人、武中進士。 據傳,祂生前曾奉旨至漳州府上任,途經福建同安馬巷時碰到瘟神作亂,英勇地以肉身捍衛當地百姓健康安全;由於顯靈時臉色呈現黝黑,漳州人為感念其恩澤而畫出「黑麪」神像;目前該廟神像是約六十年前信眾依其指示至某山區尋獲的木材雕刻而成,而其左臉頰的傷痕據傳是為保護當地居民與水怪打仗所致。 本寺廟於各方信徒殷切期望及受全體信徒贊助下,已得順利完成寺廟登記,且於完成寺廟登記後,將是為本宮另一新紀元之開啟,希有益於社會人心之教化。

  • 民國六十六年(西元1977年)的一場大颱風吹走了代天府的屋頂,以竹子為建材的王爺廟已無法使用,在代天府的信徒和委員們一同的努力之下,一座美輪美奐的新殿堂落成了,也就是現今「北頭仔」的新港代天府。
  • 海埔池王府坐落於麻豆區海埔里,奉祀五府千歲-池、李、吳、朱、範五王爺,主神為池王爺,池王爺金尊於明末清初之際供奉來臺,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
  • 歷史是人類對過去的事件行動所做的系統紀錄與詮釋,而池和宮屹立於西部海濱數百餘年,看盡新竹一頁歷史滄桑,它已不只是一座燒香拜拜的信仰空間而已,相反的,是一棟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歷史建築,而宮志之編纂修撰,正足以將其多面向之文化內涵加以呈現流傳。
  • 池府千歲的戰鬥力高強不說,祂也專門保護討海人,也因此有了「二王好流水」的說法。
  • 然本宮建物所座落之基地,土地分割後又被分配為仁德區勝利段1016地號及同段1017地號(國有土地)。

民國63年間,洪連順先生因感念臺南縣北門鄉蚵寮保安宮池府千歲恩澤,遂分靈北上,組王爺會輪流供奉。 民國69年,王爺會全體成員往臺南南鯤鯓代天府,請示五府千歲,得允准創建板橋北天宮。 民國74年12月間,池府王爺降駕指示,選定迴龍關公嶺一靈地興建新廟,遂於民國75年6月22日會議議決,發起購地十三甲土地興建新廟,於民國77年農曆十月一日舉行動土典禮,民國80年開工興建廟宇,為龜山北天宮。 於民國七十年七月二十三日(辛酉年六月二十二日)組成『池王宮興建委員會』後,於民國七十七年初並受池王宮信徒大德 李德祿、李竹根、李得春、李進發、李清連等之大力捐獻及割愛其所屬新田段345地號土地面積共181.3坪,以得於當年農曆三月五日動土開工,翌年四月三十日完工落成。 緣,本宮於日據時期(昭和十年,乙亥年,民國二十四年)由本莊信徒集資籌設『新田王爺壇』,址設臺南州新豐郡仁德莊新田345番地暨其土地上(即臺南縣仁德鄉新田段345、345-2地號),本宮自設立『新田王爺壇』後,先後設有『池府代天壇』、『新田池王宮籌備處』、『池王宮』,名稱歷有變化。 於民國七十年間因三曹老爺大顯神靈,於本宮現址前特搭建池府代天壇,各方信徒為籌備本宮之興建事宜,並設立起『池王宮興建委員會』以是運作。

池府: 二王好流水 池府千歲竟然不只一位?(上)

主祀池府千歲,同祀南鯤身代天府分靈的李、吳、朱、範四府千歲,並配祀三官大帝、西秦王爺、包府千歲、福德正神、中壇元帥等神明。 每年南瑤宮天上聖母媽祖進香遶境時,天上聖母開基三媽及六媽的金尊都由彰山宮池府千歲接頭香。 乾隆三十五年集資建廟於現址,定廟名「彰山宮」,並制定池府千歲聖誕日為農曆六月十八日。 每個善信有事要請教王爺,便會到顏虎家中請王爺神像到家供奉一天,晚上由王爺的輦轎班詣家造訪發輦問事,待辦完了事隔天在恭請王爺神像,至顏虎家奉還,四此請教王爺遍佈相當的廣闊,包含新港、溪口、大林、水上、竹崎、梅山等鄉鎮都有信徒來請王爺到家中問事的紀錄,新港人只要說到「北頭仔」一定會提起池府王爺。

  • 於各方信徒殷切期望及受全體信徒贊助下,讓本宮得以民國九十九年間順利完成寺廟登記。
  • 民國38年(1949)歲次乙丑再度重修,然因建築狹小簡陋,廟貌破舊不堪,信眾遂醵資新臺幣一千七百餘萬元,於民國64年(1975)進行改建,共歷時四年,於民國68年(1979)10月23日重建完成,同時舉行慶成建醮大典。
  • 民國79年(1980),本宮首次登陸謁訪祖廟,廟稱「元威殿」,位於廈門市同安區馬巷鎮馬巷街218號,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據<馬巷廳志>載:池王爺,名然,字逢春,原籍南京,為明萬曆三年之文舉人及武進士,出任漳州府道臺時,為拯救漳郡萬千生靈,自服瘟藥身亡,歿後玉帝逐次加封為「代天巡狩總制總巡王」。
  • 廟宇前殿中央是山川門,東側為龍門,西側即虎門,廟後方規劃有一處庭園,供遊客乘涼,花木扶疏,寂靜清幽。
  • 於民國七十年七月二十三日(辛酉年六月二十二日)組成『池王宮興建委員會』後,於民國七十七年初並受池王宮信徒大德 李德祿、李竹根、李得春、李進發、李清連等之大力捐獻及割愛其所屬新田段345地號土地面積共181.3坪,以得於當年農曆三月五日動土開工,翌年四月三十日完工落成。
  • 殿前廣場建構一座精美牌樓,採天然巨石雕鑿而成,為六柱五開間格局,柱簷間雕樑畫棟,基座以十二尊北方及南方風格造型石獅安鎮,體現不凡氣派,成為紅毛港區最顯著之地標。

原名池夢彪,陳留人,是唐朝的開國名將,也是常見於臺灣廟宇所供奉的「池府千歲」(池府王爺),相傳與下列將領李大亮、吳孝寬、朱叔裕、範承業為結拜兄弟。 李龍洲表示,信徒從二十多年前就開始爭取市公所「還廟於民」,但時機始終尚未成熟,所幸有市長邱建富支持「還廟於民」,讓廟方爭取成功,廟方將在本月十八日召開信徒大會,產生管理委員會後,今年底之前與市公所完成交接。 清道光八年(西元1828年)船戶王子修自行恭請家鄉池府王爺聖像隨船戶佑來臺,安全橫渡險惡的「黑水溝」(即臺灣海峽),於嘉義縣梅子坑(現今梅山鄉)開發,此尊池府王爺使安奉於家中大廳,由王氏的子孫祭拜。 池府 本廟坐東朝西,蚵寮莊中心,正中主祀五府千歲及池府千歲等金尊,法像威儀,同祀孫王爺、溫三王、黃王爺、陳王爺、四王爺、爐王爺、大聖爺等;左右兩龕奉祀觀世音菩薩及註生娘娘。 此外,另設兩偏殿,左偏殿為中軍府,供奉天兵神將;右偏殿為城隍殿,尊祀城隍爺,眾神趺坐,聖濟一堂,共祐境眾。 其後,年久失修,廟宇傾廢,乃在民國廿五(一九三六)年歲次丙子,由莊民王皁、洪轉、洪興、王趕、王共、凃見和洪天祐等七人發起莊民共同鳩資九仟元,合旅高莊民捐獻的三仟元,共計壹萬貳仟元從事重建,翌年竣工,宮構益趨堂皇,莊民益加虔誠。

池府: 大臺灣藝品批發 神明紙帽 古體神明帽 手工紙帽 王帽 池府王爺 吳府千歲 薛府王爺 千歲 各尺寸皆有 神明衣服 神明帽

今(26)日晚為鬼門關的日子,而地方神明也會在民間「夜巡」看是否有好兄弟未歸,臺灣最早的王爺廟府城普濟殿,「威靈王」池府千歲王爺為此特別警示,生肖屬兔及屬豬的民眾,在晚上9點過後盡量別在外逗留。 池府王爺的信仰在臺灣流傳的非常廣泛,但許多人不知道「池王」其實根據不同的系統,身分也未盡相同,而這也透露出臺灣民間信仰存在著「神職」系統。 之前在介紹南鯤鯓池王的時候曾經寫到,南鯤鯓池王本名池夢彪,與其他四位王爺結為異姓兄弟,除了保護討海人,祂的戰鬥力其實也不遜於吳三王。 (文/黃彥昇 民俗陣頭深度中毒者、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碩士)池府王爺的信仰在臺灣流傳的非常廣泛,但許多人不知道「池王」其實根據不同的系統,身分也未盡相同,而這也透露出臺灣民間信仰存在著「神職」系統。

池府: JS 使用變數

※ 本服務提供之商品價格 、漲跌紀錄等資訊皆為自動化程式蒐集,可能因各種不可預期之狀況而影響正確性或完整性, 僅供使用者參考之用,本服務不負任何擔保責任。 池府2025 位於新竹新豐鄉的池和宮,又稱「紅毛港池和宮」,初創於清乾隆四十二(1776)年,主祀池府王爺,因此當地信眾習慣稱之「池府王爺廟」。 池和宮的地理位置優越,當地有句俗諺「港湖大洋四水歸堂,八面翠巒環繞羅城」正是在形容池和宮的絕佳位置,「四水」指的是崁頭溪、波羅汶溪、德龜溪及茄苳溪,這四條溪正好在池和宮前匯流入海,可見此地之特殊性。

池府: 《果真興佛具》實體店面安心購買 神明帽 手工紙帽 古體王帽 適合:五府千歲 池府王爺 吳府王爺 範府王爺

(圖/翻攝自池府王爺-新豐鄉池和宮池府王爺廟粉專)池和宮池府王爺歷史悠久已逾兩百年,神威顯赫,更有多次顯靈事蹟流傳於信眾之間,尤其池和宮的地理位置優越,當地更以「港湖大洋四水歸堂,八面翠巒環繞羅城」兩句話形容池和宮的絕佳位置,「四水」指的是崁頭溪、波羅汶溪、德龜溪及茄苳溪四條溪,這四條溪正好在池和宮前匯流入海,可見此地之特殊性。 池府2025 本廟廟地原為荒野一片,在王爺神建廟時,廟地的神靈「囝仔公」就出面抗議,「囝仔公」生前為牧童,過世後葬於此地,因得風水地靈所以成仙。 他說這片荒野原為他擁有,有信物銀針(或說鐵釘)為憑,王爺們卻說「吾等早就發現此地,亦有信物銅錢一枚為據。」雙方請出當地土地神為公正第三方並掘地驗証,乃見銀針插在銅錢的方孔之中,未能辨別先後。 據稱是「囝仔公」收取當地的「好兄弟」相助,王爺們也調動天兵天將、五營神將,兩方戰得難分難捨,各有勝負。 最終由赤山龍湖巖的觀音佛祖會同天上聖母和保生大帝出面協調,提出「王爺公起大廟,囝仔公建小廟,大廟來進香,小廟必有敬。」之協議,最後為「囝仔公」建了小廟,並尊為「萬善爺」。

池府: 系統 堺南港線 南港FT→南海堺駅前

由於王爺信仰是個龐大的體系,數百年來有各類信仰不斷納入其中,像這種「一職多人擔任」的情況其實很常見,例如之前提過的萬和宮「老二媽」,就是類似的情況。 今(12)日威力彩頭獎上看4.7億元,進而使得許多民眾紛紛想前往購買,希望可以藉由試試手氣來看看自己是否能受到財神爺的眷顧。 對此,民俗專家廖大乙提及,生肖屬虎、屬蛇、屬猴、屬豬有不錯的好運,因此不妨可以前往試試手氣,同時也指出,若想中大獎,可以事先準備3件事。 許多從事海上工作的人們常會祭拜池府王爺,相傳池王爺能夠保佑漁民平安出航也可以豐收回航,於是在臺南一帶有了「二王好流水」的說法。

池府: 明華園鍾馗開廟門 土地公伯搬新家

池王爺因神蹟靈驗,信眾問事求醫、擇日算命、護航祈福等,凡有所求必得回應,因之香火日盛,香客絡繹不絕。 道光元年(1821)歲次辛巳,新莊子望族例貢生徐氏籌資二百兩首次修建,道光26年(1846)歲次丙午,復又二次修建。 本宮池和宮,俗稱池府王爺廟,廟址在新竹縣新豐鄉新豐村池府路156號。 本宮主祀池姓王爺,據傳草創於清乾隆年間,歷史迄今已逾二百年,由於神威顯赫,有求必應,故聲名遠播,香火鼎盛,成為新竹西部濱海一帶居民之信仰中心,其信眾遍及海內外。 據1960年所作的調查分析,全臺宮廟所供奉之主神共有二百四十七種之多,其中具有廿座以上的寺廟者有廿九種,超過一百座以上的有九種神明,最多的是王爺,共有七百一十七座,足見王爺信仰的普遍。 據劉枝萬教授的研究,千歲信仰的由來,可追溯到唐朝或更早秦漢年代。

池府: 降級適逢池府千歲聖誕 信眾祝壽「禮到人不到」

府城普濟殿創建於康熙二十五年(西元1668年),是臺南府城最早的王爺廟,主祀威靈王池府千歲。 傳說最初創建時稱「普濟寺」,原主祀觀音菩薩,被用來當作佛教寺廟兼會館使用。 傳聞曾有同安人借宿時將池府千歲神像因故留祀寺內,之後香火日盛,池府千歲成為寺廟主神,使「普濟寺」改稱為「普濟廟」,後明寧靖王朱術桂駕臨,感受到池王爺的靈感,特別封為「威靈王」並賜名「普濟殿」。

池府: 王爺信仰由來

自本宮到新田部落受信徒朝拜以來,地方及信徒廣受神靈護佑,各方信徒為感念神恩自動樂捐,昔時即於現在宮前搭建起『池府代天壇』,並於民國七十年七月二十三日(辛酉年六月二十二日)成立組織,後經本宮全體信徒護持及歷任爐主、主任委員、委員努力下,漸有規模。 於民國七十七年初,為興建本寺廟,信徒李德祿、李竹根、李得春、李進發、李清連等大力捐獻及割愛其所屬新田段345地號土地面積共181.3坪,由各方信徒再集資興建,當年農曆三月五日動土開工,翌年四月三十日完工落成。 池府2025 惟,是時本宮所座落之基地是為共有土地之狀態,相關書件無法即時提供完備,以致未果。 明(7)日是農曆六月十八日,為池府王爺聖誕,許多池府王爺的信眾已陸陸續續到廟裡拜拜祝壽,並祈求池王庇佑。

池府: 二王好流水 池府王爺各地展神蹟

臺灣光復以後,百業崢嶸,生活富裕,民國七十三年池王爺乩童頻頻起駕勘查廟地,降駕指示「王爺埔」地理興旺重建時機已到,須速興建,里民得聖諭,善男信女蜂擁而至,共襄盛舉。 池王爺親擇七十三年甲子農曆元月26日動土興工,七十七年戊辰三月二十四日入火安座,池府千歲上請玉皇上帝玉勅香火五份供為五府千歲鎮殿金身,本海埔原奉祀池府千歲,因王爺埔建廟關係所以奉祀五尊代天巡狩五府千歲齊全,供遠近信徒膜拜。 王爺信仰在臺灣是一個強勢信仰,每位王爺都有各自的信仰羣眾,祂們有時單獨出現,有時是集體行動,而「李、池、吳、朱、範」這五位王爺的組合最有吸引力,留下的故事也特別多,這裡就來為大家介紹祂們的背景與傳奇故事。 臺灣的五府千歲不只有「李、池、吳、朱、範」這五位,也不只有南鯤鯓代天府供奉這五位王爺,祂們的故事在臺灣廣為流傳,許多文獻中都有記載,也有很多人是聽他們的故事長大的。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李盛雯/臺北報導 Ionex 光陽電動車新年開紅盤!

加上常常顯聖救助新港的子民,這尊池府王爺就成為北頭仔這一帶聚落的守護神,每年的農曆六月十八北頭仔都會辦桌做戲來為池府王爺賀壽,池府爺聖像也會請於顏虎家前亭搭設的神壇上,接受眾善信的朝拜。 池府2025 經各方信眾殷切期望及贊助與本宮全體信徒護持及歷任爐主、主任委員、委員努力下,讓本宮得漸有規模,於完成寺廟登記後更為本宮開啟另一新紀元,於日後必將更有益於社會人心之教化。 為宣揚神恩聖蹟,敦睦信眾,促進社會祥和,適逢盛事之際特予為記,以誌永銘。 (圖/翻攝自池府王爺-新豐鄉池和宮池府王爺廟粉專)池和宮池府王爺神威顯赫,自晉江富美港隨王船一同漂至臺灣後,就在當地留下許多顯靈傳說。 據說,民國60(1971)年初,池和宮廟內牆壁上被信徒洋洋灑灑寫上叩謝詞,原來是當地有一名孝子,和母親相互依靠、感情非常深厚,不料母親往生後,民國41(1952)年,「貝絲」颱風重創臺灣,亡母的墳墓也遭受破壞,頭骨更被洪水沖走失蹤。

池府: 王爺帽 王帽 高級 手工 安金紙帽 古體紙帽 熱銷款 池府王爺 吳府千歲 王爺 神明衣服 神明帽子

後為續辦寺廟登記,爰於民國九十六年間再向前臺南縣政府提出申請發給建物使用執照,並向地政機關提出產權登記等程序。 於各方信徒殷切期望及受全體信徒贊助下,讓本宮得以民國九十九年間順利完成寺廟登記。 池府 然,寺廟登記未完成前,昔蒙本宮信徒大德李德祿、李竹根、李得春、李清連等割愛其土地,所幸渠等又能長期維護廟產於不變,讓本宮廟產得為保全,以讓日後得予備齊寺廟登記之全部書件,進而順利完成本宮寺廟登記之申請。 南鯤鯓代天府是一座位於臺灣臺南市北門區之王爺廟,因分靈眾多,又被稱為臺灣王爺總廟,主祀「代天巡狩」李、池、吳、朱、範 府千歲五府千歲。 廟址在臺南市之西北方,位居槺榔山虎峯,俗稱南鯤鯓王爺廟(簡稱南鯤鯓廟、南廟)、南鯤鯓五王宮,並與歸仁保西代天府、佳里金唐殿一同被稱為「南瀛古三大代天府」。

池府: 池府千歲捨己救人 黑麪凸眼原因大解密(下)

於土地分割後,本宮建物所座落之基地,其土地分為本鄉勝利段1016地號及同段1017地號。 池府 為能使用勝利段1017地號國有土地,本宮於民國九十五年間特向國有財產局辦理承租。 為能依法辦理寺廟登記,本宮於民國九十六年間亦已向臺南縣政府申請發給本宮建物之使用執照完成。 在各方信徒殷切期望及贊助下,及蒙本寺廟信徒李德祿、李竹根、李得春、李清連等當年割愛其土地後,渠等又能長期維護廟產於不變,使本宮之廟產得為保全下。 本宮祭祀圈為新豐鄉之新豐、埔和、坡頭三村,信徒則遍及全臺及海外,其中湖口、楊梅、新屋、中壢、平鎮尤多,宗教信仰已超越族羣之藩籬。

池府: 池府王爺

王爺(千歲)共有三百六十多位,共一百三十二姓之多,大部份多與瘟神有關,即:王爺(千歲)乃管理、傳播瘟疫的神明。 臺灣的五府千歲中,有許多種姓氏類別的組合,最普遍的一組:是指「李、池、吳、朱、範」五位千歲(隋唐英雄:李大亮、池夢彪、吳孝寬、朱叔裕、範承業等五位大唐功臣,而唯獨李王於舊唐書有其史事。李王仙遊後,太宗皇帝追贈兵部尚書、秦州都督,俗身陪葬唐昭陵)。 奉祀此組神祇,有名的廟宇相當多,如臺南市北門區南鯤鯓代天府祖廟及麻豆代天府齊名為王爺廟。

自日據時期設立『新田王爺壇』後,先後又設『池府代天壇』、『新田池王宮籌備處』、池王宮稱歷有變化。 於民國七十年間因三曹老爺大顯神靈翻碗救世,各方信徒感念神庥特於現宮廟前設池府代天壇,受四方信眾朝拜,各方信徒廣受本宮神靈護佑。 為感念神恩自動發起樂捐,並予開始集資籌建寺廟,是時並組『池王宮興建委員會』以籌備興建寺廟事宜。 池府王爺的信徒們於民國五十三年,成立「新港代天府建廟籌備委員會」,募集款項購買土地,信徒們出錢出力填土、整地,以竹子和石綿瓦簡單樸素的結構形式,建立起新港代天府,並於民國六十七年(西元1978年)登記成立「新港代天府管理委員會」,同時敬雕五王神像,供奉於宮中,新港代天府也漸具廟宇的雛型,池府王爺在新港的地位建立起來。

「朱、李、池、抄、吳」:雲林縣臺西鄉崙豐進安府,該廟為全臺抄府千歲開基祖廟。 在臺灣與閩南有許多廟面裏的千歲都只冠上姓氏,而不稱其名,稱為「某府王爺」、「某府千歲」或「某王府」,俗說共有三百六十進士而化身的王爺,共一百三十二姓。 據連雅堂在《臺灣通史-宗教志》裏的解釋,這是假託以奉祀鄭成功的,所謂「時已歸清,語多避忌,故閃爍其辭,而以王爺稱。」所謂「雍乾之際,芟夷民志,大獄頻興,火烈水深,何敢稍存故國之念?」於是老百姓就聰明地採用了這種方式追祀鄭成功。 這也未免太可惜了,《中天新聞網》為大家嚴選嘉義私藏親子樂園,去過這些地方,無論是大人小孩都能玩得不亦樂乎。 海埔池王府坐落於麻豆區海埔里,奉祀五府千歲-池、李、吳、朱、範五王爺,主神為池王爺,池王爺金尊於明末清初之際供奉來臺,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 相傳池王府與南鯤鯓代天府極有淵源,過去麻豆、南鯤鯓之間王爺往來皆以海埔為中間站,故此地有王爺埔之稱,池王府神靈顯赫,香火鼎盛。

池府: 「池府王爺王帽」商品搜尋結果共 186 筆

盛傳於清道光年間,民眾在紅毛港附近看到有船隻漂流在海上,船上載滿建材、食物及王爺神像,民眾深信這是神明旨意,遂於紅毛溪的北岸建廟。 歷史是人類對過去的事件行動所做的系統紀錄與詮釋,而池和宮屹立於西部海濱數百餘年,看盡新竹一頁歷史滄桑,它已不只是一座燒香拜拜的信仰空間而已,相反的,是一棟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歷史建築,而宮志之編纂修撰,正足以將其多面向之文化內涵加以呈現流傳。 本宮坐擁山青海藍之絕佳地理位置,殿宇堂皇巍峨,廟向坐西北朝東南,採歇山重簷二進式格局。 廟脊剪黏裝飾璀燦奪目,福祿壽三星、飛龍舞鳳、仙女神童、花鳥亭閣等繁複樣式齊集於簷頂,點綴出華麗耀眼之氣象。

池府: 保安宮

池王爺臺灣開基祖麻豆海埔池王府坐落於麻豆鎮海埔里奉祀五府千歲。 池王爺金身則是鄭成功隨艦祭天拜海神尊,其部下本莊李氏先民因屯兵屯墾,於1665年供奉至海埔,搭草寮膜拜。 在此同時,麻豆港水堀頭被陰敗,五府王爺飄流至海埔,再漂扺南鯤鯓建廟。 於是開啟每年農曆三月底南鯤鯓王回王爺埔與老池王爺會香之旅。 五位王爺可以說每一位都是文武全才,再加上各有其專長,這也不難理解為何五王信仰在臺灣如此興盛,一個能興盛超過百年的民間信仰,絕對不是偶然。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