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我們回到文物館一樓後方;文物館一樓設有餐廳,提供部落風味餐,柴燒年糕、雞角刺、醃梅….等等,這些全都是部落土生土長的農產品,鮮美樸實的食材原味呈現,而今日午餐我們即將在這裡享用部落風味餐。 ▼館區二樓為文創教室、平埔文物典藏圖書室及休憩區;南棟為小林會館、行政區、會議室。 文物館展現小林村在地文化傳統,以「回家-小林村的故事」為主題,讓因風災重建的小林村以展覽的型態再次呈現。 儘管迄今未挖出一具屍體,但村民已不得不接受親人恐罹難的事實。 昨早甲仙鄉長劉建芳到內門順賢宮與村民商討明天替罹難者舉辦頭七法會事宜。 徐銘賢說,村民希望回到五里埔辦頭七招魂,「那裡還能看到我們的莊頭、接近親人亡魂,在甲仙辦頭七,親人哪能接收到我們的心意?」劉建芳則說,有村民認為安全較重要,決定在鄉公所辦頭七,公所將支付全部費用。
因當年88風災滅村後,考量上萬噸的土方及開挖困難等因素,小林村居民最後決定不開挖遺址,讓罹難的村民永遠葬於遺址內。 利用大武壠族文化、民族植物園來提升大眾對於小林的認知度,我們在導覽王民亮老師帶領下,就在每間家屋後方的庭院,不論是狗尾草、華薊、五節芒….等等,這裡的植物蓬勃生長,西莉亞非常認同小林人想要在永久屋社區中,種出一個全新的小林村。 日光廚房是一間109年底落成的部落廚房,營業時間為每週三-週日,主要以地方特色美食為主,譬如:薑黃雞腿飯、梅醬豬排飯、薑黃臭豆腐…等等,都是目前的招牌特色美食。 日光廚房外觀使用竹子當建材,仿造古時候的住屋,再融入大武壠族特色的魚笱,製作成廚房的照明設備,兼具族羣特色,成為社區重要的入口意象與地標。 西莉亞簡單說明甲仙區五里埔小林社區(小林一村),這裡每一間永久屋都是28坪3間房,每間配置一座車庫,而五里埔永久屋總共蓋了45棟有90戶住戶,但永久屋只有使用權也可以代代繼承下去,但並沒有所有權,我們離開了這裡之後,接著即將前往日光小林社區(小林二村)。
小林村紀念公園: 臺中經院下修明年GDP成長至2.72% 景氣內平外冷
清逸軒庭園風味餐廳距離小林村紀念公園約10.73公里。 經營特色:用原木搭建,陳列人文古物,用心打造溫馨用餐環境。 以自然農耕無汙染栽培蔬果,給消費者喫的健康安心,獨創研發抗氧化春椿料理、蔬果餐、古早味、梅子餐等。 好好 小林村紀念公園2025 good days距離小林村紀念公園約9.7公里。
追思橋上的平臺,能遠眺在500公尺之外的小林村遺址。 小林村紀念公園2025 在文物館中,也可以看得見大武壠人的遷徙、小林的山林小部落,還有早期居民以遊耕、採集與狩獵為主要生計方式、舊時照片與生活點滴,緬懷過去 小林村紀念公園 小林村紀念公園2025 重生的未來。 在小林平埔族羣文物館也有住宿房,一次可以入住30人,提供三種房型:通鋪、2人房、6人房,讓旅人們休憩與住宿。 工務局表示,小林村紀念公園於去年三月動工,總經費七千八百萬元,紀念公園從文化歷史、生態景觀、交通運輸、災難紀念及永續經營等五個方向規劃,去年七月完成祭祀廣場、停車場,全區則將於本月十五日完工。 〔記者黃佳琳/甲仙報導〕八八水災時慘遭土石崩落掩埋的甲仙小林村,災後小林人不想讓親人再受幹擾,決議原址維持現狀。
小林村紀念公園: 附近旅遊景點
12年前莫拉克風災重創小林村,造成上百名村民無家可歸,頓陷經濟困境。 而這些原鄉特色伴手禮,也是帶領村民走過風災傷痛,重振部落產業。 ▼我們走進日光小林社區,最吸引目光的就是那條筆直道路,它也是社區唯一一條大型馬路”忠義路”,而當初小林村主要道路也就是”忠義路”,這也代表著小林人緬懷著先人的特殊涵義。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高屏澎東分署透過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與培力就業計畫,支持日光小林社區發展協會的盼望與理想,幫助他們全力放手築夢踏實。 ▼日光小林取其「日光」作為精神標誌,源由來自於88風災過後,日本贈予小林部落的向日葵,期盼小林人可以像向日葵一樣堅毅,永遠迎向陽光充滿希望。 小林村紀念公園2025 ▼12年前莫拉克風災重創小林村,造成上百名村民無家可歸,頓陷經濟困境。
- 由紀念公園眺望遺址懷念斯人,不禁震懾大自然的無情威力,因而更珍惜當下並心存謙卑。
- 小林平埔族羣文物館位於甲仙原鄉小林,五里埔永久屋基地旁重建,是國內第一座以平埔歷史為主題的文物館,館內展出完整的小林公廨、傳統農耕、耕獵急漁獵等生活器具,也有在地伴手禮採購,用餐、住宿預約的服務。
- ▼小林會館提供三種房型格局:大通舖、六人房、雙人房,房間供應熱水、冷氣及基本辦公傢俱,可供遊客及研究人員休憩住宿。
- 從入口處往左走,就是小林平埔族的介紹哩,這裡展示從小林建村以來所保留下來的文物、器具,讓遊客能更佳的瞭解平埔族的文化,其中許多日據時代的文物及影像,甚至遠赴日本複製而回,非常珍貴。
- 除了細聽值勤小姐的解說之外,我們也參觀了這裡的平埔族文物,尤其對於平埔族的「公廨」及廣場上豎立的高聳入雲之竹竿,特別感到好奇,「公廨」內有中柱與太祖下凡的基座,高聳的竹竿上有召請太祖下凡所使用的「天梯」…..。
- 181棵臺灣原生種山櫻花樹苗,每個樹穴代表一個罹難者家庭,藉由櫻花染紅紀念公園的景象,為到訪者與村民帶來活力與希望。
除1至8鄰五里埔地區200餘人平安,兩座橋樑之後的9至18鄰小林地區共有100多戶人家,包括小林國小、小林衛生所、小林派出所等建築,全數遭洪水及土石流覆滅,有491人失蹤,事後被列為死亡人口(媒體稱為「滅村」)。 其中駕駛高雄客運甲仙民生線、出身小林村的司機邦榮貴原本已離開小林部落,但為了救更多居民離開小林部落避難,開車折返,26人座小巴士載了30多位小林部落的居民,途中不幸被土石流淹沒,車上人員全數罹難…..。 棵紅花風鈴木,每棵樹代表一個罹難者家庭,藉由紅花風鈴木紀念公園的景象,為到訪者與村民帶來活力與希望。 此外,公園內並種下181棵紅花風鈴木,每棵樹代表一個罹難者家庭,藉由紅花風鈴木紀念公園的景象,為到訪者與村民帶來活力與希望。
小林村紀念公園: 附近店家
過小林村後,這段道路常常會因為地震風災而損壞,若遇到只有河牀便道可通行的情況,那整個路況會相當糟糕,沙石坑洞造成車體不斷震動,塵土飛揚一定要停止呼吸,或者隨身口罩要備用。 即時中心/綜合報導主打NFT的藝博會,第二屆OneOffs已昨(9)日臺北W Hotel登場,而女星伊能靜的兒子庾恩利的項目有參展,她也特地飛到臺灣力挺。 當記者問到,是否會和庾恩利合作,伊能靜透露,兩人將會做「虛擬歌手」,把自己的聲音與他(庾恩利)的陰性靈魂一起放進去,來讓他永生,她也讚兒子本身就是「藝術作品」,其創作載體非常豐富。 早上6點多,4名男子喝酒結束後,叫了一臺Uber返家,行經中清路時遭一輛白色MAZDA3超車,沒想到趁著雙方停等紅燈時,4名男子竟衝上前,對著駕駛白車的黃姓男子…
小林村紀念公園: 嘉大農村生活營21年如1日 體驗兒時農村活動
從高雄沿著臺21線往甲仙方向前進,一日遊的話建議直接到小林村紀念公園,再沿路玩回來,有平埔族文物館、小林三個永久屋社區、甲仙商圈、永齡有機農場、花海等可以做停留。 小林村紀念公園 整趟下來可以增進對平埔族文化的認識、增廣對大自然的力量體會、喫到甲仙芋頭冰等特產,收穫頗豐喔。 在平埔族羣文物館參觀的時候,建議可以選購一些當地的農特產品,也算是對當地居民的一種支持與鼓勵喔。
小林村紀念公園: 小林村紀念公園附近景點
我們走到紀念公園盡頭,就會看到一座高達九公尺的紀念碑,這是由八八風災獻肚山的石頭所堆砌。 小林公祠主廳後方空間牆壁上,佈滿了當年八八風災遭受災難的小林村474位村民們的姓名,小林公祠現為紀念祠堂,當年小林村民皆被埋沒於約500公尺外的小林村原址,可能有些遊客會誤認為這裡是靈骨塔,但其實並不然毋須害怕,只要帶著一顆尊敬的心緬懷先人就好。 我們抵達小林紀念公園,首先來到小林公祠,一行人先向小林村逝去的村民們鞠躬致意之後,跟隨著導覽老師入內,小林公祠以地藏王菩薩為主要祭祀神明,考量小林村民宗教信仰,園區還有設置一處以天主、基督教方式呈現的苦路。 小林村紀念公園 ▼利用大武壠族文化、民族植物園來提升大眾對於小林的認知度,我們在導覽王民亮老師帶領下,就在每間家屋後方的庭院,不論是狗尾草、華薊、五節芒….等等,這裡的植物蓬勃生長,西莉亞非常認同小林人想要在永久屋社區中,種出一個全新的小林村。 ▼日光廚房是一間109年底落成的部落廚房,營業時間為每週三-週日,主要以地方特色美食為主,譬如:薑黃雞腿飯、梅醬豬排飯、薑黃臭豆腐…等等,都是目前的招牌特色美食。
小林村紀念公園: 小林村遺址變公園 難忘喪親之痛
彩虹山大佛位於六龜區新開路上,又被稱為「六龜大佛」由彩虹山宗教基金會設立,於民國89年開始興建,歷經15年,在民國104年落成並開放自由參觀。 大佛高20公尺近乎7層高,共使用167噸的銅來鑄造,主體壯觀,閉眼之法相慈愛祥和,近看莊嚴且氣勢磅 … 竹林休閒農業區位於六龜區南橫公路旁,海拔400公尺至1300公尺之間,氣候溫和,登峯可遠眺中央山脈層巒疊翠,俯瞰寶來溪潺潺清流。 尤其冬春時節,園區內梅李盛開,蔚為一片花海,置身其間,彷彿進入世外桃源。 區位:位在高雄六龜區新發裏境內,南離六龜14公里,北距寶來6公里處。
小林村紀念公園: 高雄那瑪夏旅遊規劃:
上次是到阿里山的逐鹿永久屋社區參訪,對阿里山鄒族部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瞭解,而這次參訪是來到高雄的小林平埔永久屋社區。 當年88風災原本的小林村慘遭滅村,政府單位與村民溝通後,放棄了原地重建的打算,將村民另擇地安置,又因重建單位與地點不同,所以新小林村分成小林一村到三村,這次主要參訪的是一村,也是最接近原本小林村的五里埔社區。 在小林一村這邊設有小林平埔族羣文物館、活動中心、公廨,小林國小也在此重建,是村民重要的集會中心。
小林村紀念公園: 住宿推薦
總面積約 0.7公頃 ,館內面積約 315坪 ,規劃有會議室,展覽室及資料室等,常舉辦文化藝術 … 小林部落位於楠梓仙溪中上游流域,原居民大多屬大武壠族人,部落仍保留相當原味之大武壠信仰場所「公廨」(大武壠語為 Kuba),守護神稱為番太祖(又稱太祖,早期更稱為 Kuba 祖),每年農曆九月十五日為開向,部落會於此進行「太祖夜祭」。 小林部落分為小林地區(北)及五里埔地區(南),戶政編制 1 至 8 鄰為五里埔地區,9 至 18 鄰為小林地區。 莫拉克風災前大部份人口居住於舊小林部落,居民務農為主,該處八成為日治時期由臺南南化(坪林,溪東)、玉井一帶遷至該處的大武壠族(又自稱大滿族)原住民,以及閩南人,也有少部分佈農族。 小林裏於日治時期屬於高雄州旗山郡甲仙莊東阿里關,戰後設小林村,屬高雄縣甲仙鄉。
小林村紀念公園,是為了悼念因88水災慘遭土石崩落掩埋的的462位小林村村民而建造的,位於小林村遺址南側高地,佔地約1.7公頃,八成規劃為綠地,並在公園內種下181棵樹苗,代表181戶罹難者家庭。 為了悼念逝者,高雄市政府新工處在甲仙區五里埔,也就是小林村原址南側高地興建紀念公園,於2011年3月7日動工,並於2012年1月15日完工啟用,提供里民與到訪者憑弔、紀念。 小林村紀念公園2025 2005年,桃園縣政府著手規畫「兩蔣文化園區」 小林村紀念公園2025 園區包括了許多著名的景點,如:慈湖陵寢、慈湖紀念雕塑公園、後慈湖、大溪遊客中心、 大溪陵寢、角板山行館、角板山公園、大溪中正公園、大溪公會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