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有人潛入破壞舍利塔,現有一位老和尚自發到來看守。 關於天福年間,所造的且被視為是白衣觀音的聖像,在南宋初,金人南侵時,似乎已被掠奪走,後寺僧重刻聖像,藏之井中,再掘之。 釋廣賓:〈像設〉,《杭州上天竺講寺志》,卷九,頁 。 郎瑛:〈天竺觀音〉,《七修類稿》,卷四十七,頁574。 每年農曆二月十九日是觀音菩薩聖誕,於其前夕,有眾多的善男信女都會想來到上天竺,向菩薩獻燭進香,並且留在寺中,為觀音薩暖壽坐夜。
- 古佛舍利與天竺有緣,便被置於奇木觀音像的頭頂,於是“妙相莊嚴,端正持好,晝夜白光,士民崇敬”。
- 杭州佛教文化重鎮——靈隱寺今日的上天竺,全稱爲“上天竺法喜講寺”,乃是一所以研習臺宗經典爲主的佛寺。
- 駱寄平,〈杭州歷史沿革概況〉,收入《杭州地方誌資料》,頁12-13。
- 天竺峯雙峯削立,形同天門,故杭人又稱它爲天門山。
- 中天竺法淨寺,大殿內有仿莫高窟220窟壁畫上天竺原爲禪寺,直到北宋末年,有一位南屏梵臻法師,得四明法智法師之真傳,來駐天竺。
- 釋廣賓:〈像設〉,《杭州上天竺講寺志》,卷九,頁 。
春季正月至四月,杭州城民、浙江、蘇南的人民往上天竺進香者很多。 他們前往上天竺進香,多從清波門或湧金門出城,乘船經由西湖到湖西岸後,取道至大麥嶺,出九里雲松,前往上天竺講寺。 天竺寺 有的香客則自清波門經旱路,過茅家埠,到目的地。 由於香客雲集,致使在寺院內外,被商人擺設攤位,形成市集。 集上販賣各種商品,有些店家於香市的營業額,更可供其一年生活之用。
天竺寺: 中國女足5:2大勝男足,王霜帶隊擊敗中超男足冠軍武漢三鎮
後藤大用認為觀音菩薩居住的補陀洛,乃是位於南印度哥摩林(comorin)岬附近的一座靠海的小山上。 因靠近危險海路之海灣,而此海灣又是印度、獅子國和中國海上交通要道,因此觀音在興起之時,即是哥摩林地區具有海神或水神性質的守護神。 天竺寺2025 後藤大用著,黃佳馨譯,《觀世音菩薩本事》,頁 。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雲間僧海澄暨住持清蕙協力繕葺……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住持道福如淵重新前半殿。 至三十九年(1611年)住持明機復新後半殿,逾七載,緒猶未就。 機歿,繼以寺眾海堅諸香、萬靈海瑞……各醵衣資,協同首事。
在浙江省杭州西湖西面的天竺山上,坐落着著名的天竺三寺,即上天竺寺、中天竺寺和下天竺寺。 《天竺山志》記載:“東晉咸和初年,僧人慧理來到西湖的靈隱修行,一天登武林山看見了天竺山,不覺驚呼‘此乃天竺國靈鷲山之小嶺,何年飛來此地耶? ’”由此,其所見之山被命名爲“天竺山”,峯稱“飛來峯”,所建寺廟都稱爲“天竺寺”。 韜光寺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飛來峯景區法雲弄,是蜀地名僧韜光禪師所建,五代後晉天福三年吳越王重建。 1982年韜光寺被大火燒燬後,改建爲一座敞廳,名“白雲深處”。 2003年12月由杭州市園林文物局移交杭州市佛教協會管理,2006年起整治修繕。
天竺寺: 人民日報批評東北十元快餐,到底惹惱了誰?
尤其是大雄寶殿的五百羅漢山,其雕塑造型藝術融全國各地寺院五百羅漢造像風格。 寺內還有生長曆史已有五百多年的古玉蘭和方竹,其中古玉蘭只每年二月十二開花,二月二十即凋謝,開花期僅八天,故爾有緣睹其花者甚爲難得。 由於宋真宗崇佛道,繼而宋仁宗推崇佛教,因此,當時杭州官如蘇軾、蔡襄、沈文通等均與杭州佛門密切交往,也使靈竺趨於興盛。 宋仁宗天聖初年(1023年) 有銑和尚在白雲峯、獅子峯之間建觀音殿,一時香火甚盛,“眾山環拱,煙雲瓢渺,時聞鐘聲,恍然天官”。 皇佑元年(1049年),宋仁宗曾將祕典5330卷賜予看經院,作為教藏,為此專門造了藏經殿。
大殿爲風火山牆,面闊三間,進深二間;觀音閣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 天竺寺周圍山清水秀,風光旖旎,下有九龍洞、九龍潭,環境清幽,引人入勝,古今騷人墨客,吟詠不絕。 古代文人曾在琅岐島評出“琅岐十景”,其中一項爲“天竺聽泉”。
天竺寺: 上天竺法喜講寺齋堂
靈隱寺門口有直接到中天竺的公交車K837. 有一通明碑上刻有“青龍山慈雲寺五十三峯呈現境圖”,四周羣峯,萬壑爭流,摩騰、竺法蘭遙立青龍峯顛。 飄飄欲仙,慈雲寺平面圖線刻在碑的中間,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資料。 古老的慈雲寺,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歲月滄桑,清末以後逐漸走下坡路。 慈雲寺現存的碑刻,無論就其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都可以當作珍貴的旅遊資源,加以保護。 法淨寺的後山稽留峯下,是杭州最早種植西湖龍井茶的產地之一,也是西湖龍井茶原產地的一級保護區;種的是傳統的老龍井茶蓬,也就是香氣最濃的龍井茶。
天竺寺: 旅遊要聞
彷彿如人間仙境一般的場景正是出自唐朝詩人皮日休的七言絕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南天竺寺(英文:Nam 天竺寺2025 Tin Chuk Temple)位於香港新界荃灣區的芙蓉山,佔地7萬多平方英呎,成立於1935年的佛教寺廟。 寺坐西北向東南,由山門、天王殿、韋馱亭、大雄寶殿、觀音閣、仙翁殿、伽藍殿、千手觀音殿、法堂等組成,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
天竺寺: 杭州歷史文化
釋廣賓,〈清規〉,〈詩文紀述品〉,《杭州上天竺講寺志》,卷六,頁 ,頁 。 天竺觀音菩薩具有無作妙力,普救眾生於塵世,其慈悲在因緣成熟時,則會以其慈力護持受難者。 因此特性,信徒喜愛親近觀音,喜歡向上天竺觀音菩薩吐露煩惱苦難,當是可以理解。
天竺寺: 天竺寺(並引)
景泰六年夏(1455年), 浙天久不雨,禾稼將稿,四民無措。 時鎮守阮公會籓臬重臣,與兵部尚書孫公等齋戒沐浴,徒步親詣上天竺寺。 奉迎聖像至山林,建壇禱雨,即時陰雲四起,至日晡,甘雨大澍,明日如之,又明日亦如之,頓令 浙境內,禾黍芄芄,枯槁立蘇,人民莫不歌歡鼓舞。 由是阮公大感靈貺,念無以酬,即捐己資,重建行龕,並製冠服及諸供具,而莊嚴之,乃奉迭以歸。 今日者,公曰:「盍從事焉。」,即屏諸煩檅,齋心潔行三日,而走大士前,為民請命。 意勤辭懇,冥寞潛通旋軫之際,陰雲布興,甘雨加霪,槁者聿蘇,僕者旋起,遠邇交忭,二農謳於野,商賈謠於市,官府交於詞,士林生於頌。
天竺寺: 上天竺寺法喜重興
位於西湖區靈隱天竺路旁,西傍飛來峯,東臨月桂峯。 清咸豐十一年在兵火中化爲灰燼,光緒八年再次重建。 天竺三寺歷史相近,地域毗近,教觀相同,興衰與共,歷史上被譽爲“天竺佛國”。 靈隱、天竺諸峯,總稱“武林山”,據《漢書.地理志》:“錢唐有武林山,武林水所出。 ”《靈山志》稱:“宋時定地,以飛來峯之南爲天竺,以飛來峯之北爲靈隱。 ”靈竺佛教文化爲隨同杭州歷史千古流傳。
天竺寺: 天竺寺簡介
以上事跡,見丁福保,《觀世音菩薩靈感錄》(上海:醫學書局,一九二○年),頁230,頁233,頁 天竺寺 ,頁238,頁 。 明代上天竺講寺是屬於觀音信仰的香火道場,寺院主持僧侶的修行方法,是研究與觀音信仰有關的天台宗《妙法蓮華經》,並且修習淨業往生觀音所管理之西方淨土。 另外,這些主持也兼修外學,期望能達到博學的境界。
宋寧宗嘉定年間,靈隱寺被譽爲江南禪宗“五山”之一。 天竺峯雙峯削立,形同天門,故杭人又稱它爲天門山。 同高455米,有西湖第一高峯之稱,爲西湖羣山的主峯。 天竺道上有不少古樹名木,如七葉樹、楓香、紫楠、黃檀、榆樹等。
下天竺寺距離靈隱寺景區最近,約十來分鐘的步程。 天竺寺2025 是三天竺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座寺廟,也是天竺山上唯一的尼衆寺院,寺院至今已有1600多年曆史。 有時間,可以來拜一拜,翻一翻經書、佛教典故,聽聽鳥鳴和佛音,嘗一嘗寺院內5元一碗的齋飯。 人生本是一場修行,心之嚮往,勇往直前,方能心生菩提。 寺院佔地面積30餘畝,建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地藏殿、藥師殿、觀音殿、祖師殿、大小念佛堂兩處、僧舍、居士林等。 自有菜地、水井,飲食綠色環保,自來水管道已安裝,暫未建立寬帶網絡。
天竺寺: 杭州旁邊有個寶藏美食小城
內容是詩人的聯想,卻不讓人覺得有空虛之意。 巧妙的聯想反而爲“寂靜”的詩作平添了幾分“俏皮”。 不禁讓人對古人的中秋佳節浮想聯翩。 第四句,感嘆到桂花飄落是因爲傳說中的嫦娥撒下來給予衆人的吧,通過豐富的聯想,烘托出詩人是擁有包含萬事萬物的心境的。
天竺寺: 杭州“天竺三寺”之“法淨禪寺”
另一例子為明正嘉年間,滇南周延璋每晨起,必虔誦觀音經及金剛彌陀各一卷。 年八十七,以清明掃墓辭祖,自是每晨食一粥一蔬。 至終期,沐浴整冠,令弟子誦如來名號,自誦經,端坐而化;(二)癒病:《徐氏庭訓》記載,明吳郡徐明甫素供觀音,好學篤行,教子讀書。
天竺寺: 天竺三寺法淨寺
每日乘搭專線小巴前往芙蓉山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大部分人在竹林禪院前下車,朝寺門走去,但與竹林禪院隔路相望的南天竺寺卻人跡杳然。 那是因為該寺是一座以個人修行為主的佛寺,作風一向低調,故往往被人忽略,過其門而不入。 天竺寺2025 10、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夏五月大水,提臺率郡邑,同請大士入城,致禱輒應,鼓樂冠袍幡蓋送歸。 7、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夏亢陽彌時,田疇龜坼,塵沙飛揚,米價高漲,死屍遍野,錢塘令素服徒步入天竺,迎大士設壇於海會寺祈禱,越明日得微雨,又明日大雨。 5、嘉靖十八年(1539年),水旱薦災,郡守憂切民隱,精誠率僚屬,走上天竺,密禱大士,輒民鹹歌誦之。 2、景泰六年夏(1455年),兩浙天久不雨,禾稼將槁,四民無措。
據記載,天竺山曾是一座佛教文化山。 天竺寺2025 天竺爲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故鄉印度的別稱,天竺山即唐代高僧韜光在此坐禪,創建天竺寺而得名。 天竺寺 韜光本是杭州靈隱寺的高僧,人們稱他天竺禪師,韜光同當時的杭州太守著名詩人白居易交情很深。
欲研究觀音信仰在中國的傳播,此些道場當是很好的研究對象,故本文即先以明代上天竺講寺為題,探討其寺院的興起與沿革、信仰內涵、住持僧侶和相關活動等課題。 佐伯富著、陳順平譯,〈近世中國的觀音信仰〉,《圓光佛學學報》,第三期,一九九九年,頁 。 牧田諦亮,《六朝古逸觀世音應驗記 研究》(京都:平樂寺書店,一九六八年),頁51。
天竺寺: 天竺寺相關歷史
殿後兩側置有持利劍騎獅的文殊菩薩,及執蓮花騎象的普賢菩薩,分別代表智慧勇猛、德行圓滿。 該寺經歷了幾次修建,早期建築已不復存在了。 南天竺寺由茂蕊法師在1930年代初購地創建,是芙蓉山上最早建立的佛寺之一,僅次於竹林禪院。 茂蕊法師俗姓簡,1903年生於廣東開平,二十歲時依羅浮山華首臺寺首座融衍法師披剃出家,同年冬天於肇慶鼎湖山慶雲寺依佐山法師受具足戒。 曾遊歷各大叢林,如新興報恩寺、廈門南普陀寺、杭州海潮寺等聖地,至1932年南來香港,向政府申請購地,以發展弘法道場。 年),手書遺囑,先是嘗三捐缽資,為雲棲飯僧,迄此復建道場七晝夜。
天竺寺: 天竺寺相關歷史
後晉天福四年(939),僧道翊在白雲峯下結廬,爲上天竺開山祖師。 歷至康熙辛丑年(1661年)鄰近鄉里人李天祿邀請寺僧住持寺務,該寺得以興旺傳及七世住持人,不守法度、寺業典賣寺院幾乎荒蕪。 到了道光八年(1828年),林輝枝等人贖回寺業並訂立寺規,其時出資贖產置產者芳名碑誌上一一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