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間稱為臺北天后宮的媽祖廟,是清德宗光緒14年(西元1888年)臺灣巡撫劉銘傳所建的臺北大天后宮,在日治時期明治44年(1911年)遭遇強烈颱風侵襲倒塌以致無法修復,故於大正元年(1912年)拆除改建為新公園中的水池,而媽祖神像被迎至三芝福成宮供奉。 每到農曆3月,全臺灣各地便開始沸騰起來,從北到南熱鬧滾滾的媽祖大遶境,總是吸引萬人,甚至上百萬人參與,成為享譽國際的宗教文化盛會。 本省許多著名的媽祖廟其肇建因緣大都是由唐山和尚奉請湄洲媽祖金身聖像抵臺落腳,嗣由信眾庀財鳩工耗資醵金建廟崇祀聖靈,進而成為當地大廟或媽祖信仰中心,本宮之創建機緣亦是如此。
2022年的最後一天即將結束,不少民眾與親朋好友相約看跨年煙火、喫飯聚會迎接2023。 一名網友表示,他才25歲已經對跨年無感,只想早點回家睡覺,引起不少網友共鳴,坦言到一定年紀或結婚後,對過節日開始沒有熱情,越來越無感。 臺北市長蔣萬安30日視察聯合醫院,針對近期疫情升溫,蔣萬安說下週將召開防疫應變會議商討對策,日前喊出恢復普發重陽敬老金1,500元,讓前市長柯文哲直言對他很失望,質問財源從哪裡來,對此蔣萬安只強調已經責成社會局規劃明年重新發放,期待能夠落實政見。
臺北媽祖廟: 臺北必朝聖「靈驗廟宇」清單!求姻緣、財運看過來,春節走春保你好運旺整年
另外,安奉於神房前有稱為「黑麪二媽」與「粉面三媽」的兩神像,前者負責每年遊莊,後者則在該地居民家中辦喜事、聖誕或是鄰近宮廟慶典時受邀作客。 二樓正殿主祀鎮殿媽祖、開基媽祖及釋迦牟尼佛、藥師琉璃光佛、阿彌陀佛,偏殿供奉觀音菩薩、地藏菩薩,虎爺殿供奉虎爺。 慈惠宮一樓正殿陪祀中壇元帥,殿前有千里眼、順風耳,千歲殿供奉五府千歲、五年千歲。 太歲殿有鬥姥元君、太歲星君,圓通殿主奉千手觀音菩薩及護法,虎邊供奉月下老人,龍邊供奉魁鬥星君。 慈惠宮媽祖廟位於新北市板橋區鬧區,有三層樓,與枋橋街文昌廟(今板橋區)、枋橋街接雲寺(今板橋區)、枋寮廣濟宮(今中和區)及大安寮莊大墓公(今土城區)等寺廟合稱擺接堡五大廟。 年韓國「街頭美食鬥士」白種元老師(本身是廚師及主持人)到「慈聖宮」出外景拍攝節目,帶動許多韓國人前來觀光。
- 碰巧被前來臺北開會的小基隆(三芝)仕紳黃見龍發現,便向長官申請迎回小基隆福成宮奉祀,結束了金面媽祖受困倉庫的苦難。
- 廟宇文化是臺灣人的信仰中心,那究竟哪些廟宇是網友心目中最靈驗的呢?
- 臺北天后宮原名「新興宮」,原址於現在龍山寺附近,西元1943年日本總督府為開拓道路徵收廟地,只得委屈媽祖娘娘金身與廟內法器暫時進駐龍山寺。
- 與關渡宮、淡水福佑宮並稱為淡水河口三大歷史性媽祖廟。
- (每座廟可能有不同順序,若有路線圖,可直接按照圖的順序拜就可以。*每一次記得都要向神明稟告:姓名、出生時間、地址。
在信眾將這棟建築整修之後,1948年,暫居龍山寺的媽祖娘娘正式遷入臺北天后宮現址。 1948年,信徒將暫時寄人籬下的天上聖母神像從龍山寺迎接出來,改供奉在成都路北側近西寧南路口交叉口的「弘法寺」,原先是日據時期日本人所建立的弘法寺,戰後失火燒毀後,新興宮弘法寺的正殿改建更名為「臺灣省天后宮」,不久又改稱「臺北天后宮」,真是一段曲折的歷史。 臺北媽祖廟 西元1813年清嘉慶18年本宮發生火災焚燬;西元1825年清道光5年重修,與「龍山寺」、「清水巖祖師廟」並稱「艋舺三大廟門」。
臺北媽祖廟: 臺北市/北投關渡宮:全臺知名財神洞與櫻花
南崁五福宮前殿放有道光年間所留下的香爐,傳說透過觸摸可獲得神明賜福,因而成為鎮宮之寶「天爐」,於民國 14 年換了較大的新爐後封爐,至今已近200年歷史。 座落於新港街市中心,為一座歷史悠久媽祖廟,也為嘉義縣定古蹟之一,除了珍貴交趾陶,廟裡保留歷代文物與珍貴的民間信仰文化資產,為當地居民信仰中心,香火鼎盛。 北港朝天宮終年香火鼎盛,每年最熱鬧的二次祭典分別是農曆正月15日元宵節及3月23日媽祖誕辰,每年媽祖誕辰期間,各地信徒及分靈廟宇陸續回北港進香,規模十分盛大,鑼鼓喧天,萬人空巷,為媽祖香期最高潮,整個北港小鎮都籠罩在濃鬱的宗教氣息中。 白沙屯拱天宮最知名的就是每年前往北港朝天宮的徒步進香活動,來回約四百公里,至今已經有200年的歷史。
民國60年(西元1971年)本宮董事會決議擴建後殿為二樓建築,及鐘鼓樓,主祀玉皇大帝,副祀三官大帝爐,右廡奉祀註生娘娘,左廡奉祀道祖太上老君,豁落靈官等神。 •民國40年(西元1951年)該地交由清江裏裏長陳珠忠先生,代表辦理過產權登記,以本鎮清江裏、中央裏、中正裏、靖薛裏、八仙裏、中心裏、大屯裏、光明裏等八里裏長之名義,土地過名登記並成立管理委員會,經由陽明山管理局准予登記在案。 •臺灣光復後,地主辜斌甫先生,深感聖母神威之英靈,願將其北投鎮清江裏田寮中廳一間房間及土地北投段四二二地號258餘坪,虔誠奉獻聖母建廟基地,其德可嘉,於是鎮民爰立石碑永垂留念(民國46年)。 除了上述提到的神明之外,也有許多人認為要增加工作運,可以到自家附近的土地公廟,找土地公幫忙也很有用喔。 相傳土地公愛喫甜食,因次供品可以選擇軟一點的食物,如:麻糬等。 如果仔細觀察龍山寺的建築及牆壁上的裝飾,可以發現許多奧妙之處。
臺北媽祖廟: 祖廟走透透~臺北市媽祖廟(二)南港區,信義區,松山區,文山區,北投區,萬華區
昭和二年(1927年)再度重建,當年建廟頗為用心,闢請石雕名匠張火廣、辛阿救拼對場,原是所民藝價值頗高的廟宇,可惜在民國兩度重修後古意儘失。 板橋林家在清領時其即已富甲一方,蔚為全臺首富,其中林國芳更曾於鹹豐四年(西元1854年)解囊捐付銀兩帶頭修建本宮,義風可嘉。 由於林成祖及廖富椿兩位先民是最早至板橋地區開墾的,因此後來渡臺的閩南人便立書契向林成祖租借土地,並約定每甲需繳納若干之年大租;此外亦向廖富椿承租土地建構房舍居住,並繳交年地基金。 因此林成祖便被稱為擺接堡的大業戶,而廖富椿則被稱為板橋的開基地主。 這項由私人承租的大租、番租、地基租直至日人據臺後才全面取消租權,並由官方統籌辦理承租稅制。
臺北媽祖廟: 臺中跨年湧入4萬人 搖滾天團「八三夭」開場嗨翻現場
龍山寺除了主神觀世音菩薩以外,還有其他道教以及儒教神明,是儒釋道合一的代表廟宇。 臺北媽祖廟 相傳大甲鎮瀾宮的媽祖是1730年,奉湄洲天后宮香火而來,迄今已有285年歷史! 由於媽祖娘娘守護討海人,保佑沿海地區平安,具有鎮海安瀾的功績,故取名為鎮瀾宮。 不論何時,這邊總有滿滿的信眾香客向土地公求平安求發財,這邊最特別的是可以跟土地公換發財金(錢母),把錢母帶在身邊,保佑一整年財運強強滾!
臺北媽祖廟: 臺北長春路四面佛
大天后宮除了必拜的媽祖外,後殿的「月老」也是大天后宮一大特色,許多單身男女來參拜的目的,向月老祈求的緣粉與紅線帶在身上,緣粉可招來緣分。 廟中供祀天上聖母、鎮殿媽、湄洲媽祖、觀世音菩薩等神像,廟內的樑架結構及木雕皆出自於名匠之手,如廟埕外石欄杆柱上四海龍王之石雕像,每尊姿態各異,氣勢雄健,還有以米字形做出斗拱結網構造而成的藻井,整座寺廟不論是小至窗花上的人物表情動作的刻畫,大到氣勢雄偉的盤騰龍柱,作工之精巧細緻。 鹿港天后宮,位於彰化縣鹿港鎮,又稱鹿港媽祖宮、鹿港湄洲媽,前身為鹿港天妃廟,創建於明末1591年,創建迄今已逾四百餘年,是臺灣唯一奉祀湄洲祖廟開基媽祖神尊的廟宇,現被列為國定古蹟。 總之,「大稻埕慈聖宮」廟前的小喫美食街有悠久的歷史,許多店家都在這邊賣了數十年,保有臺北的古早老味道,樸實無華,特別是可以坐在廟埕的大榕樹下喫飯,頗有懷舊風情。 廟口一向是小喫的集散地,慈聖宮媽祖廟也不列外,這裡有肉粥、黑白切、四神湯、滷肉飯、排骨湯、豬腳麵線、炒飯,還有炸到外酥內軟的紅燒肉。 臺北媽祖廟 慈聖宮媽祖廟還有一個很有趣的地方,就是大家點了餐可以到廟埕裡用餐,不過要注意的事,不同的店家有不同的座位,不能亂坐,原則上就是攤位後面直線延伸的桌椅都可以坐。
臺北媽祖廟: 日本沖繩自由行:便宜機票…
臺北市松山區民生社區本月5日清晨發生街頭問路性侵案,犯案的20歲蔡姓男子自2020年起,在北市犯下25起妨害祕密、妨害性… 陳福生表示,三峽興隆宮因廟殿年久失修,為提供信眾舒適、溫馨的參拜空間,在管理委員會長時間的努力及十方信眾的支持與鼓勵下,從建廟設計圖、動土儀式、臨時行宮工程到今日出火大典,一同護持三峽媽的建廟大業,為期2年的重建工程將耗資5億元,循傳統工法,並融入老街歷史意象,讓寺廟風華再現。 位於大稻埕的慈聖宮有臺北古早味美食聖地之稱,廟前一字排開的攤位將近20家,從炒飯、滷肉飯、排骨湯到各式熱炒都有,不少老客人一大早出現在攤位前,準備享用第一餐,就連南韓名廚白鍾元主持的超夯美食節目也曾來取景,介紹過葉家肉粥、許仔豬腳麵線及無名雞捲。 臺北媽祖廟2025 亞洲自由行專家與輕旅行合作授權,原文刊登於:走春到這裡! 安太歲小提醒:臺北龍山寺有提供線上查詢點燈進度的服務,必須先在現場排隊抽取號碼牌,可透過網站或QRcode確認進度。
臺北媽祖廟: 每年農曆三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內湖媽祖遶境祈福的大日子,媽祖遶境嘉年華,歡迎各界熱情參與!
葉家肉粥目前是第二代跟第三代一起經營,採訪當天剛好第二代老闆出去玩,由第三代老闆來開店,不過因為老老闆不在、忙不過來,那天只供應肉粥、紅燒肉及隱藏版菜「炸豆腐」。 葉家肉粥的粥跟市面的粥不太一樣,米粒不稠不黏,每顆都有點爆開樣、粒粒分明,倒是有點像是泡飯,第三代老闆說,粥是用生米直接煮成後,多了米的香氣,而且裡面還有肉羹,一碗只賣25元。 今天又來,目標很明確,要尋找大稻埕除了霞海城隍廟和法主真君廟之外,另一個信仰中心「慈聖宮」的美食,感受一下老臺北的味道。 龍山寺建於1738年,由於當時艋舺地區環境險惡,時有瘟疫。 這是來到長春路四面佛拜拜時,最常看到的幾個字,由於四面佛喜歡艷舞、喜歡鮮花,信眾還願時必定奉上大把大把的鮮花加上神威顯赫、有求必應八個大字!
臺北媽祖廟: 💡 臺中-大甲【鎮瀾宮】
相傳清乾隆年間,有一位來自唐山行腳的和尚自湄洲嶼恭請天上聖母金身聖像雲遊渡海來臺,行經臺北廳擺接堡枋橋莊時,應本地地主鄉紳信徒等七十二位先賢要求懇留媽祖聖駕,以祐地靈人傑莊閣煥彩,並隨即組織「天上聖母金浦會」及建構一間小廟題額曰:「慈惠宮」奉安天上聖母聖駕,此即本宮草創伊始。 上述的擺接十七莊中除了先民林成祖拓墾之後埔、社後兩莊之外,港仔嘴及新埔墘莊也隸屬今板橋區,至於其它十三莊則分屬臺北市萬華區及新北市中和區、永和區、土城區地區。 臺北媽祖廟 慈惠宮媽祖廟位於新北市板橋區鬧區,是舊擺接堡十七大莊的媽祖信仰中心,與枋橋街文昌廟(今板橋區)、枋橋街接雲寺(今板橋區)、枋寮廣濟宮(今中和區)及大安寮莊大墓公(今土城區)等寺廟合稱擺接堡五大廟。 因為就在板橋媽祖廟旁,本來沒有店名的魷魚羹攤久而久之就被叫做《媽祖廟邊魷魚羹》,主要就賣魷魚羹、肉羹與滷肉飯等等臺式小喫,《媽祖廟邊魷魚羹》算是板橋在老店了,是許多老闆橋人從小喫到大的街邊小喫,《媽祖廟邊魷魚羹》店面不算大,但用餐時間除了裡面常客滿外,還蠻多人會外帶。 改編自日劇「東京女子圖鑑」的都會成長愛情劇「臺北女子圖鑑」上週開播後,由於劇中許多場景、臺詞過度誇大南北差異,遭網友們砲轟劇情有點脫離現實不符合現況。 臺北媽祖廟 其實,臺灣各縣市的各個行政區都有屬於自己的特色,也難免被貼上「標籤」,引發民眾戰個不停。
臺北媽祖廟: 臺北観光サイト
長和宮內祀奉的媽祖神像為270多年前自湄洲恭請來臺的神像,相傳其頭上所鑲的頭髮有一撮為林默娘遺世的真跡,文獻會也曾經將一小部分神尊頭髮送去化驗,證實為真人的頭髮。 傳說某一年出巡前,媽祖怎麼樣都不給聖筊,大夥因此都卡在廟裡無法起駕,後來才發現是媽祖的髮髻沒有綁好,最後只好重新梳洗,媽祖才終於給了聖筊同意起駕出巡。 慈祐宮舊稱錫口媽祖廟,位於饒河夜市之旁,因此又被稱為松山媽祖,其信仰範圍涵蓋松山、信義、大安、南港、內湖的錫口十三街莊的信仰中心,在清朝時還曾分靈回福建仙遊縣。
臺北媽祖廟: 臺中/武德廣天宮:黃金發財蛋幫你去黴運
後來荷蘭人又北征逼走西班牙人,於是持續統治臺灣到十七世紀中期。 臺北媽祖廟2025 明朝末年對抗滿清政府的鄭成功退守臺灣驅走荷蘭人,從此中國大陸移民大量來臺,逐漸由南部往北部發展。 迦陵,1998,〈曾在臺灣發展的日本佛教宗派(二)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載於《妙心雜誌》第30期。
當過美食編輯,喜歡各式新奇有趣的事物與食物,認為美食與旅遊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事物,透過食物是認識一個地方最快的方式。 農曆新年期間,許多人喜歡到處走春拜拜,無論是祈求平安、健康抑或財運,民眾無不希望在新的一年有好的開始,因此每到春節期間,各地廟宇總是香火鼎盛。 不過也可從中發現,感念神明保佑,以及求財、求姻緣,是一直是讓臺灣廟宇香火鼎盛的主要原因,另外,從祭祀的主神中,也可充分了解,臺灣對於多元文化的包容與和諧。 關渡宮是大家都知道的著名媽祖廟,之所以會是求財勝地,是因為關渡宮有著特殊的「財神洞」洞的兩旁都有許多的財神,民眾可以觸摸神像的金銀財寶象徵把金銀財寶通通帶走,也可以透過參加補財改運等活動改變財運。 在廟裡可以看到許多身穿制服的房仲業者在廟裡祈求業績長紅,加上有許多神蹟故事,成為北臺灣非常有名的求財神廟!
臺北媽祖廟: 歷史沿革
四面佛的四面掌管著不同領域,不管是想要升官求財求姻緣求健康,四面佛都讓你多個願望一次滿足啦! 身為一個正港的臺灣人,相信多數人一定有到廟宇拜拜的經驗,不論是陪著親朋好友去拜拜,或是自己本身就虔誠地相信著,到廟裡拜拜已經成為臺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傳聞說,鎮瀾宮媽祖是1730年奉「湄洲天后宮」的香火而來,已經280多年了! 這間四面佛隱身在六福客棧後面,這尊四面佛是由已故創辦人「莊福」從泰國請回來的,是臺灣「第一尊」四面佛,不管在這邊求財、求感情、求健康、求平安,在這邊可都是受大家的歡迎! 根據文獻記載「天后廟……一在淡水艋舺渡頭,乾隆十一年建」、「天后宮…一在艋舺街,舊屬渡頭,乾隆十一年建…」。 可知創建年代為西元1746年清乾隆11年,原名「天后宮」或「天后廟」。
板橋慈惠宮主祀天上聖母,信徒尊稱祂為板橋媽,是當地重要的信仰中心。 板橋媽的靈驗與香火鼎盛自然是不必多言,在慈惠宮隨時都能看到川流不息的信徒參拜,祈求媽祖婆保佑他們平安健康。 慈惠宮有另一個稱號是「郭臺銘發跡廟」,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先生幼時曾居住在慈惠宮的廂房,因為郭臺銘的父親擔任警察,但當時警察宿舍尚未完工,所以郭家一家人曾在慈惠宮的廂房住了好長一段時間,據說斷斷續續加起來的時間超過十年。 郭董事長對板橋媽的虔誠無庸置疑,所以郭董事長在做許多重大決策前,都會向板橋媽稟告。 而大甲鎮瀾宮、北港朝天宮、鹿港天后宮、屏東慈鳳宮主神都是媽祖,臺灣人唐山過臺灣,過去航海技術並不發達,經過黑水溝(臺灣海峽)時常死於海難,我們祖先全靠媽祖慈悲庇佑平安過海,所以媽祖一直是各地方的中心信仰之一。 位於雲林縣北港鎮的朝天宮是臺灣本島媽祖廟中歷史最為悠久且香火最盛的廟宇,舊稱天妃廟或天后宮,為了紀念分靈自湄洲祖廟-朝天閣,才改名為朝天宮;現今為國定古蹟。
臺北媽祖廟: 旅遊 熱門新聞
自開臺天后宮創建後,天上聖母於海上庇祐行船安全,前往參拜祈福之信善人潮不斷。 在臺北廣為人知的安太歲廟宇便是龍山寺(推薦給你:臺北景點推薦),每年總是吸引眾多想要安太歲與點光明燈的人前來排隊,為了搶龍山寺的藥師燈,甚至有信眾提前1個月就開始排隊。 龍山寺主祀神祇為觀世音菩薩,有一項特色則是殿前有一對在臺灣獨一無二的銅鑄龍柱,廟宇外觀擁有彩繪、木刻、石雕及剪黏等多種精湛的工藝裝飾,相當氣派,可說是全臺灣頗具威望的廟宇。 板橋慈惠宮供奉的媽祖「板橋媽」之稱,不僅是當地人信仰中心,也是板橋四大廟之一。 臺北媽祖廟 而郭臺銘年幼時曾與家人在該廟借住長達9年,土城鴻海集團總部所供奉的媽祖也是由這裡分香,直到現在郭臺銘每年仍會到慈惠宮參拜。
例如:前殿三川殿前,有一對全臺少見的銅鑄蟠龍柱,正殿殿內的螺旋藻井不費一釘一鐵,全由斗栱相嵌築構而成,十分特別。 拜拜順序主要是面向神明由右往左、由前而後、由低樓層往高樓層拜。 (每座廟可能有不同順序,若有路線圖,可直接按照圖的順序拜就可以。*每一次記得都要向神明稟告:姓名、出生時間、地址。 大稻埕的霞海城隍廟是臺北著名的月老廟,雖然佔地不廣、但香火鼎盛,與法主真君廟、慈聖宮媽祖廟合稱「大稻埕三大廟」! 霞海城隍廟主祀城隍,也旁祀城隍夫人、月下老人、八司官、文武判官、範謝將軍(七爺八爺)、八將、馬使爺及義勇公等,其中月下老人與城隍同位主殿。 關於一座由臺灣巡撫劉銘傳等建立的官辦媽祖廟(原址現屬國立臺灣博物館及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請見臺北大天后宮。
臺北媽祖廟: 景點資訊
後來又在臺北賓館庭園中一隅,發現臺北大天后宮的石柱、石階、石鼓、石獅等建物。 文化局結合民間力量,邀請設計師將這些建物融入公園造景,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接觸古蹟。 相傳乾隆年間,有一艘大陸船至臺灣行商,便將船上之媽祖神像請到艋舺街上奉祀香火。
臺北媽祖廟: 求「平安、事業、理財」必拜
大稻埕當地人稱這條美食街叫「媽祖宮口」,有9家店名都是「阿」字輩(計12攤),展現了這裡親切的庶民氛圍(老闆綽號叫阿X)。 傳說本廟的初始是在鄭成功來臺時,就已經從湄洲奉媽祖香火前來,至西元1737年開始修建今屏東火車站前的阿猴媽祖慈鳳宮。 說慈鳳宮最開始在鄭成功來臺時,就已從湄洲奉媽祖香火前來,直到西元1737年才開始修建,就在現在的屏東火車站前面,叫做阿猴媽祖慈鳳宮。 據說如果你將錢母帶在身邊,可以注佑你整年財運強強滾!
有網友拋出「一句話惹怒新北各區」的討論話題,想聽聽眾人意見。 許仔豬腳麵線也是慈聖宮的高人氣店家,11點開始營業後就會慢慢湧現人潮,雖然攤子有4個人手在忙,但尖峯時間還是有點忙不過來。 整碗滿滿豬腳與麵線,百元有找,這個價格在臺北市不常見。 許仔豬腳麵線只賣豬腳與麵線,這裡的豬腳不屬於紅燒豬腳,而是清燉手法,嚐起來沒有豬騷味,部位以中段肉及腿庫肉為主,中段肉有Q彈的筋、滿滿膠質的皮,還有肉能喫。 臺北大天后宮存留僅有短短的二十幾年,廟體被拆除後,神像則被收存在倉庫裡。 碰巧被前來臺北開會的小基隆(三芝)仕紳黃見龍發現,便向長官申請迎回小基隆福成宮奉祀,結束了金面媽祖受困倉庫的苦難。
臺灣媽祖信仰蓬勃無庸置疑,但是大家是否對於媽祖的臉色有些好奇,為什麼有些地方相當強調自己是金面媽祖。 民間說法是隻有官方勅封的媽祖才能使用金面,而讀書人和商人祭拜的媽祖則是紅面,黑麪媽祖因為戰鬥力較高,舉凡需要打架驅魔除妖都找祂。 臺北媽祖廟2025 神話傳說,黑麪媽祖就是因為跟蛇精決鬥被毒煙噴到,臉才會變黑,不然祂以前也是擁有粉嫩蘋果臉的女神。 臺北媽祖廟2025 後來,有信徒被弘法大師託夢,弘法大師表示此廟本為其寺,日治時期結束後雖改奉媽祖,仍應該祀奉弘法大師神像,以示紀念。 臺北媽祖廟2025 後來廟方從善如流,於側殿奉祀弘法大師,因此形成中日神明共處一廟的情況。 ,內部的建築結構與設計與一般土地公廟不同,讓車城福安宮廟呈現出金碧輝煌、宏偉壯觀的建築特色。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