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臺縣市老化指數最高的嘉義,有一位專替失智症長輩看診的醫師 — 曹汶龍,是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也是失智症中心主任。 現年68歲的他,作為區域型醫院神經內科主管,並且二度達到人生退休門檻,仍持續教學、行醫、奔走社區。 有別於一般神經內科醫生,曹汶龍積極踏出診間,大力推展鄉鎮社區的失智關懷據點,同時以自身醫療團隊作為社區的強大後援,串起雲林嘉義地區「一條龍式」的失智照護網,也是臺灣少見的社政、衛政合作典範。
盧映潔表示,吳姓醫師沒有檢查病患腦部是否積水即拔除腦部引流管,導致病患腦部積水嚴重而必需再次接受引流管裝置手術,已經觸犯過失傷害罪嫌。 智能減退是帕金森氏症患者常見的病徵之一,及早診斷和及時用藥對這類患者生活品質有益,臨牀醫師及家屬可多加留意,幫助患者得到更佳的醫療照顧。 每個月十五天的值班、臨牀照顧病患,還得經常往返花蓮處理科務,日子忙碌而充實。 大林慈濟神經內科 原訂三個月支援的時間過去,幾經思索,為了協助大林慈院建構更穩定的團隊,曹汶龍毅然將花蓮慈院的主任職務交接出去,邀傅進華一起到西部打拚。
大林慈濟神經內科: 疾病百科
學歷: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經歷: 慈濟醫院內科住院醫師臺大醫院神經內科住院醫師及總醫師新北市聯合醫院三重院區神經內科主任主治: 三高、高血壓、 大林慈濟神經內科2025 … 神經科 除提供一般神經科之服務外,並有次專科之服務與分組,包括:腦血管疾病及神經復健小組、癲癇及神經感染小組、週邊神經肌肉小組、動作障礙小組、失智 … 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腦血管疾病、動作障礙疾病、神經退化性疾病、一般神經疾病 … 一般神經內科疾病、腦血管疾病及腦血管超音波、顏面神經麻痺、針灸治療. 二○○七年,臺中慈濟醫院啟業,傅進華前往擔任神經科主任,依著曹汶龍的風範帶領團隊。 雖然新的醫療院所,結合來自不同體系、不同思考模式的人才,但神經科團隊合心的家風,從啟業以來就穩定成長,六位醫師更被證嚴上人稱譽為「神經科六君子」。
這次到大林慈濟醫院就診,找出是因為罕見的免疫球蛋白G4相關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造成,陳先生終於卸下12年的身心壓力,得到良好治療。 而這也是第一個,以慈濟環保站為主體的、都會型記憶保養班,11月正式啟用,地點在臺北八德,在這裡有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的醫師和個管師,也培育了80位志工,陪伴銀髮族減緩老化。 務農的陳先生,今年34歲,從2010年起開始腫瘤長遍全身,多次開刀切除後,腫瘤又會長回來,去年底蔓延到眼部,導致視線不良無法工作,經大林慈濟醫院眼科會診風濕免疫科,確認為罕見的免疫球蛋白G4相關性疾病所造成的全身「假性腫瘤」,歷經12年終於找出病因,經藥物治療後得以痊癒。
- 「我很享受回慈濟大學教書的過程,也希望能帶給學生很好的學習經驗。」傅進華深刻了解,能接受一位好老師的影響,將是生命中多麼可貴的經驗;因而,取得慈濟大學神經醫學博士學位後,他在臨牀工作之外,仍堅持回花蓮從事教職。
- 一直以來,曹汶龍並未奢想朝著學費較重的醫學院前進,只是一心想著就讀軍校以減輕家庭負擔。
- 一邊照顧著「老小孩」,一邊是收治無數失智病人的醫師,這「跟孩子玩」的道理背後,有他長年深切的體悟,幾乎可成為照顧者的參考範本。
-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 等黃姓病患轉至林口長庚醫院後,才發現腦積水現象已經相當嚴重。
五年前,稻田裡的慈濟大林醫院因為找不到醫師,讓曹汶龍奮不顧屆臨退休年紀,再次投入最需要他的地方。 從病人、家屬到醫療團隊都暱稱他為「曹爸」,單從稱呼便能感受到這位老醫師的親切與溫暖。 1996 年,曹汶龍 49 歲時先到臺灣後山的花蓮慈濟醫院,也多次赴陸協助川震救援,5 年前稻田裡的慈濟大林醫院因為找不到醫師,讓曹汶龍奮不顧屆臨退休年紀,再次投入最需要他的地方。
大林慈濟神經內科: 神經內科介紹
嘉義縣大埔鄉座落曾文水庫旁,位處嘉義縣、臺南市、高雄市三個縣市的交界,曾是臺灣四個無醫鄉之一。 十八年前,大林慈院團隊進駐大埔醫療站,與嘉義縣大埔鄉衛生所合作,加上奇美醫院專科醫師支援,改變無醫鄉過往命運。 個案管理是失智症社區照顧模式的重要關鍵,在慈濟專款補助下,失智症中心包含包含一個院內個管師,管理五百名病人;一個社區個管師,管理十個據點班級,一班二十人,除了管理這兩百個個案,還要跟家屬、幹部、村長互動搏感情。 截至2016年2月為止,全臺已有2,522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各地安老能量已慢慢凝聚。 若鄉村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動能充足,其實交通、經費、志工人力都已有基礎,若能將據點作為社區友善失智網絡的一環將是非常理想的銜接。 然而,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缺乏專業人員,仍以健康長輩為主,多數不敢也不願承接失智、失能的長輩,此時,若長照或醫療體系能夠介入支援,其實就有機會發展成更完整的失智照顧網絡。
- 在緊鄰的空間,設有每天開放 2 小時,由志工服務的小超市,提供生活用品,增加住民的互動和便利性。
- 然而,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缺乏專業人員,仍以健康長輩為主,多數不敢也不願承接失智、失能的長輩,此時,若長照或醫療體系能夠介入支援,其實就有機會發展成更完整的失智照顧網絡。
- 其他時間則是聊天閒話家常、生活上的協助,甚至於一起到外面用餐,住民也會反應每個學生的服務態度。
- 具有多位肺癌專科醫師,胸腔診斷中心可提供快速且正確之診斷以利治療進行。
所以機構只是提供相關資料給他們參考,而且還分佈在不同樓層,讓他們可以和長者進行實際的居家生活。 在這棟 60 多年的建築內,有寬敞舒適的大廳和輕鬆的閱讀空間,住戶總共 150 名,大多數為身心功能衰弱或失能的長者。 另外有 6 位大學生,免費入住,他們每個月奉獻 30 小時當友善鄰居。 年輕人每天協助長者午、晚餐的用餐擺盤或者是每週固定一天爲住民送餐。
大林慈濟神經內科: 傅進華 / 醫師
憶起醫院啟業後不久,某次在巡病房的時候,看到一位病人睡得正香甜,在旁照顧的家屬想叫醒他,林執行長趕緊阻止,告訴家屬讓病人好好睡,等會兒再過來看就好。 神經醫學科學中心,Neuroscience Center,花蓮慈濟醫院,慈濟綜合醫院,花蓮慈濟醫學中心,慈濟,醫療,Hualien Tzu Chi … 【記者 吳瑞興/嘉義縣 報導】34歲務農的陳先生,2010年開始腫瘤遍及全身,常接受開刀移除腫瘤,這次經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會診風濕免疫科許寶寶醫… 一直以來,曹汶龍鼓勵並尊重團隊成員提出的想法,他凝聚共識,磨合彼此意見的差距;但對於該走的路,他也會找出方法堅持下去。
大林慈濟神經內科: 許明欽 醫師
治療專長:中風、眼球運動障礙、顏面神經麻痺、癲癇、痙攣、頭痛、眩暈、耳鳴、失眠、手腳顫抖、不自主運動、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減退、意識障礙 、手腳麻木、下背痛、三叉神經痛… 診療科別:不分科,家醫科,外科,兒科,婦產科,骨科,神經外科,泌尿科,耳鼻喉科, … 來到慈濟醫院門診血壓高看心臟內科已長達十年之久,往年門庭若市處方簽拿藥排了長長人 …
大林慈濟神經內科: 你好我是誰 環保站「記憶保養班」
除門診及一般病房住院服務外,本科亦肩負本院內科加護病房、亞急性及慢性呼吸衰竭照護。 大林慈濟神經內科 具有胸腔診斷中心,可執行一般氣管鏡、氣管鏡超音波、肋膜積水抽吸、肋膜切片、及各項肺功能檢查。 歷經三軍總醫院神經科主任、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曹汶龍自軍醫退伍後的轉職,總是往缺乏醫療資源的地方去。 1996年,曹汶龍49歲時先到臺灣後山的花蓮慈濟醫院,也多次赴陸協助川震救援。
大林慈濟神經內科: 疏於感染管控 患者感染病菌慘遭隔離 錯過黃金復健期
根據衛福部統計,截至2016年6月底,嘉義縣領有失智症身心障礙手冊人數為1,822人(4),內政部在同一年10月底統計該縣65歲以上人口達91,800人(5),若以14.03%盛行率來推估此地失智症人口,恐怕應該領有失智症身心障礙手冊人遠遠不只1,822人。 2015年全球失智症報告指出:「全球每3秒新增一名失智症患者」,不僅全球掀起一波波失智海嘯,臺灣各地也暗潮洶湧,其中鄉村問題又比都會區嚴重。 醫護介紹, 神經內科, 臺中慈濟醫院Taichung Tzu Chi Hospital. 大林慈濟神經內科 2017年2月27日- 神經內科, 臺中慈濟醫院以人本醫療、尊重生命為宗旨,致力達成發展願景,並與全臺慈… 一般神經學疾病、帕金森氏病及其他動作障礙疾病、老年失智症、周邊神經學疾病、重症肌無力症、肉毒桿菌注射(中風後肢體痙攣、頸部肌張力失調、肢體肌張力失調、眼瞼 … 盧映潔表示,這代表許姓醫師恐誤判黃姓研究生側肢循環良好,能供應腦部血液,所以沒有在因血栓而中風的黃金8小時內進行取血栓手術。
大林慈濟神經內科: 史先壽 醫師
停車場很大,只要不貪圖近一點的位置就很好停,只是把車停在樹蔭下的人要小心一下鳥類的攻擊,曾經停一晚就被黑冠麻鷺大了一堆大便…… 大林慈濟神經內科2025 大林慈濟神經內科 醫院地下室有很多可以覓食的店家,一樓大廳也有在賣麵包和便當,醫院前方馬路旁也有自助餐或者麵店可以做選擇。 他分析,當腦部退化到額葉,節制力會降低,也許容易疑神疑鬼,或生活習慣變得不愛乾淨,三更半夜不睡覺,若情況嚴重幹擾別人,在醫師和家屬充分溝通之下,也可透過一些藥物,來調整患者情緒。 依臨牀經驗,他擔心,長輩有時因碰撞或稍微出力,會發生硬腦膜出血,產生認知變化。
大林慈濟神經內科: 準律師打完疫苗中風右腦壞死 家屬控大林慈濟沒開刀、感控差、少給頭蓋骨涉過失傷害
然而一般人能夠掌握的醫療資訊極少,「我,找對了嗎?」這個問題,可能經常困擾著你、我。 為此,《商業週刊》團隊花了六個月,試圖畫出一份臺灣好醫師地圖。 銀享全球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銀享全球」)是一家為銀髮相關組織提供國際交流、培力與行銷服務的社會新創企業(social 大林慈濟神經內科 start-up)。 銀享全球的創立理念來自兩個概念:「活躍老化」和「在地安老」,為了落實這兩個概念以因應全球人口快速老化的趨勢,我們希望創造國際化平臺,以工具加速知識的分享,鼓勵並協助臺灣銀髮健康照護產業業者提供更好的安老養老服務。
大林慈濟神經內科: 大林慈濟醫院 網路掛號查詢與取消
外科部主任黃介琦說,大林慈院外科是一個小而美、小而精的團隊,至今還有不少外科醫師都是當初一起打拚的好夥伴,大家團隊合作、努力不懈、各司其職、經驗傳承,二十年來共完成三十多萬檯刀。 大林慈濟醫院位於雲林縣與嘉義市之間,過往從嘉義市到大林慈濟醫院看診人次,比臺南到大林鎮來看診的還要少;因為一般民眾通常會從鄉下到都市就醫,卻從沒有人從都市到鄉下來求診。 如從嘉義市到大林鎮,車程約半小時,搭火車太浪費時間,開車不方便,騎摩托車又太遠,考慮嘉義市民眾大多以騎摩托車為主,於是在嘉義市成立慈濟診所。 黃姓病患當初在大林慈濟醫院進行左右兩側頭蓋骨拆除減壓手術時,其頭蓋骨被保存在醫院的頭蓋骨銀行,在轉往林口長庚醫院後,院方原本要對其進行顱骨成型手術,但卻發現大林慈濟醫院的李姓醫療人員,原本應交付頭蓋骨2包,卻僅放置右側頭蓋骨一包於密封容器內。
大林慈濟神經內科: 【 大林慈濟醫院婦產部誠徵112年R1或PGY
因為 大林慈濟神經內科2025 Becker 的父親認為被機構照顧是悲慘的,所以他決定要改變這個負面思想。 大林慈濟神經內科 他主張機構不應該是醫療或財務導向,因為要真誠面對長者會逐漸退化,所以在居住環境中要思考的是「快樂」,而不是治癒。 荷蘭 70 年來一直在思索不同類型長者住宅,在該國的法律,機構內每個房間只能一人或一對夫妻使用,不能讓不認識的 2 人或 3 人共住。 9 月初隨著「銀享全球」到荷蘭參訪,我們來探索不一樣的照顧類型。
課堂上,曹汶龍教學生動,神來一筆的角色扮演,具體表現出病患的症狀,每每讓學生有如看見活生生的病例。 生活中,曹汶龍隨和溫暖,不時邀約實習學生喫飯泡茶,他尊重、傾聽每個年輕人的想法與建議,讓飛揚的心得到安頓與疏通。 很早以前,傅進華就從國防醫學院學長、學姊口中,聽聞「傳說中」很棒的老師曹汶龍。 大五,真正受教於曹汶龍的神經學,他深深感覺到醫學傳承的溫暖與美好。 所以社會企業家比較適合來經營這樣的空間,因為有創意、同理心和不以成本為重要導向。
大林慈濟神經內科: 門診時間表
學業優秀的他,順利考取國防醫學院;畢業後,成為班上唯一走向內科的異數。 然而,當他在三軍總醫院完成內科住院醫師訓練、打算朝向腸胃內科深入發展時,師長卻將他喚到面前,指了一條他想都沒想過的方向。 在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內科診間裏,傅進華注視著病患與家屬,語調輕柔,耐心回應病患每一句話,在完整傾聽後做出分析。 他在手邊的紙上即時記述病患透露的訊息,也透過圖示,讓病患更清楚理解他想表達的意思。
門診時間表
然而,當年的花蓮陌生遙遠,身為長子的傅進華,從小看著父母為了一家生計與子女教育而奔忙憔悴的身影,默默將照顧桃園山居父母的心願放在心中,眼看就要實現了;他遲遲不敢答應老師,事實上,他已安排著要前往北部醫院就任了。 然而當他回到臺北,必須著手將行醫二十多年,已然如至親如摯友的病患,安排給其他醫師接續照顧時,這才發現醫病之情實難割捨。 聽聞啟業十年的花蓮慈濟醫院,持續面臨醫師異動人力不足的困境,曹汶龍翌日即動身前往花蓮瞭解分明。 那時,他對慈濟認識並不深入,踏進素樸的靜思精舍面見證嚴上人,看見眼前身形消瘦、聲音輕弱的法師,卻能發出救拔蒼生,興建醫院的慈悲宏願,他觸動至深。 他既在年輕醫師前方指引,也在他們身後敦勵推進,事實上,他準備成為任何人腳下的肩膀。
也因為醫生進入,讓雲、嘉鄉村面對失智症這棘手問題有了轉變契機。 本中心醫師團隊整合耳鼻喉科、神經內科、胸腔內科、身心醫學科、家庭醫學科等專業醫師,為您提供全方位睡眠診斷及完善的後續治療服務,幫助病患改善惱人的睡眠困擾,預防睡眠障礙相關之併發症,增進健康與提升生活品質。 身為區域型醫院的神經內科主任,曹汶龍仍堅持一週 5 個上午輪流進到 10 個社區據點陪伴病患與家屬,而非僅在診間等候病人上門,有別於我們對大醫院醫師的想像。 2011年,曹汶龍正式加入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相較臺北與花蓮門診,發現病患幾乎都是老人,其中潛藏大量失智問題,而且失智不只影響個人,還會影響整個家庭,促使他決定投入社區的失智照護關懷,遂向醫院要了一位個管師暨護理師管理病人資料,一位臨牀心理師協助做失智鑑定。 2011 年,曹汶龍正式加入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相較臺北與花蓮門診,發現病患幾乎都是老人,其中潛藏大量失智問題,而且失智不只影響個人,還會影響整個家庭,促使他決定投入社區的失智照護關懷,遂向醫院要了一位個管師暨護理師管理病人資料,一位臨牀心理師協助做失智鑑定。 本院胸腔內科由醫師、專科護理師、護理師、呼吸治療師、疾病衛教師所組成之完整團隊,提供胸腔及各項重症疾病之完整醫療服務。
大林慈濟神經內科: 失智症照護資源
社區有很多樂齡活動,參加者只有健康長輩,也許還有一點輕度失智的混雜其中,但這些人很快就跟不上,慢慢的輕度失智就會退縮在家,一旦脫離社會,甚至請了外勞照顧而取代長輩所有功能,退化得更快。 又一年過去,在曹汶龍帶領下,大林慈濟醫院的樂智據點拿到評鑑特優,然而,評鑑委員卻說 3 年後經費恐怕無以為繼。 有非常多的民眾會來大林慈濟醫院看診,院方也有派遊覽車到比較偏遠的地方,去服務那些交通較為不方便的民眾。 有非常龐大數量的師兄師姐會協助民眾,打從一進醫院內,抽號碼牌掛號,到找門診批價推病牀膚慰,師兄師姐都很熱心幫忙,根本人間菩薩。
大林慈濟神經內科: 大林慈濟醫院
失智症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其中最廣為熟知的失智症成因是「阿茲海默氏症」,有一半以上的失智症患者可以歸因於阿茲海默氏症,所以一個常見的迷思是把這兩個疾病劃上等號,認為所謂的失智症就等同於阿茲海默氏症。 近年來,醫界更注意到有高達百分之二十到四十的巴金森氏症患者也會合併有智能減退的情形,國際神經學會提出了一個新的疾病名稱–「巴金森氏症失智症 」,來提醒醫師注意這個過去被低估、忽略的失智症成因。 花蓮慈濟醫院神經科制度完備且氣氛和諧的風氣傳開,吸引年輕醫師加入,人力逐漸穩定。 這時守護偏鄉的玉里及關山慈濟醫院,陸續提出了需要神經內科人力支援的請求。 一直以來,曹汶龍並未奢想朝著學費較重的醫學院前進,只是一心想著就讀軍校以減輕家庭負擔。
大林慈濟神經內科: 醫療團隊
特別是位處高齡化的雲嘉地區,內科病患複雜度往往更高一些,老人家身上可能同時有多種慢性病,也或許已看過許多醫師、領過許多藥;因此曹汶龍得花更多時間,細心探索他的病史與生活情況,病患忘記說的,他總是比病患早一步問在前頭。 許多家醫學中心相當重視此次的調查,例如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不僅為此成立專案小組,由各專科部主任與護理部主管組成評審團,互評後才得出推薦名單;部分醫院如馬偕醫院,並核對病人寫給醫師的感謝函,期望透過病人滿意度調查,以提供該院最符合病人需要的好醫師名單。 這樣慈悲為懷的胸襟與使命感,也許受 30 初頭赴英國倫敦大學進修影響,看到英國視病如親的態度,就算是當代頂尖的醫師,對病人都能保有溫暖關懷的心,同時也發現建立團隊共同合作的重要性,一個人再能幹也做不完所有事,而這樣的想法一直延續至今。 2014 年,大林慈濟醫院承接嘉義縣的「長照樂智社區服務據點」,這讓曹汶龍經營一年病友會後,有機會開始進入社區,於溪口鄉遊東村社區活動中心開放約 15 個家庭參與,每週兩個上午,中午大家一起共餐。 2014 年來至今,衛福部補助失智症資源不足的區域,設置「長照樂智社區服務據點」,截至 2016 年 3 月底止全臺已建了26個,這些據點提供健康促進、電話關懷、關懷訪視、社區宣導、家屬照顧者教育訓練及支持團體等服務,對失智症家庭而言是很重要的社會支持管道。
大林慈濟神經內科: 陳金城 醫師
而他與病患之間扎實深厚的情誼,也讓他所參與的團隊濡染了和煦的氣息。 培植專業素養之外,溫文儒雅、尊師重道,是做為鋪路人的曹汶龍,想帶給後進者的風景詩篇。 八○年代,他將正統神經醫學觀念帶回臺灣,積極培植新生代團隊,並鼓勵年輕人出國學習,開拓宏觀視野,繼而反饋成為向上提升的力量。
大林慈濟神經內科: 梁啟源 醫師
6月28日通過區域醫院評鑑,11月10日完成首例腎臟移植手術。 經與影像醫學科合作,搭配血管攝影,從血管中將阻塞的血栓取出,打通血管。 邱孟祈指出,這類病人若未及時治療,有八九成的可能會終生臥牀,甚至死亡。
大林慈濟神經內科: 爺奶增憶趣 嘉義大林慈濟「嘉憶學堂」辦桌添食力
因應雲嘉南人口老化,腦中風與失智症患者增加,目前本科已成立腦中風中心與失智症中心。 在腦中風中心方面榮獲臺灣神經學學會頒發「臺灣中風登錄頂尖治療貢獻獎;在失智症中心方面已開設失智症特別門診,希望協助早期失智症患者正確診斷治療,同時醫護人員與心理師走入社區進行衛教與篩檢,定期舉辦病友與家屬支持團體(詳情請參閱本院失智症中心網頁)。 在國內,嘉義縣的老年人口比率居全臺之冠,曹汶龍同時為嘉義縣失智共同照護中心主持人,在看門診之外,一週有超過3天走入社區,開設「記憶保養班」,也幫助更多失智患者接受正規治療。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林俊龍,是首任大林慈院院長,他指著慈院大廳的佛陀問病圖說,上人的期許在這裏,就是傳遞關懷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