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疫苗性行為8大分析2025!專家建議咁做…

但目前適應症內的接種年齡為9~26歲,全臺共八個縣市更自行撥經費補助國一女生施打HPV疫苗。 不過也有許多民眾想知道,已經超過26歲的成年女性、發生過性行為,甚至生產過後還能不能打? 子宮頸癌疫苗性行為2025 《康健》整理了七大疑問,諮詢婦產科醫師,一次幫您解答。 男性經由性行為感染HPV相當普遍,多數不會有明顯症狀或不適,而不易發現;女性一生中約有5-7成機會感染HPV。

當中約七成子宮頸癌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簡稱HPV)第16型和第18型所導致。 子宮頸癌疫苗性行為2025 病毒會潛伏在子宮頸、陰道等部位,早期帶病毒沒有明顯症狀,或能靠自身的免疫力清除。 但若藏於子宮頸的HPV引致子宮細胞變異,最終便會導致子宮頸癌。 婦女如發覺下腹或背部疼痛、大小便感到困難、尿液及糞便帶血、失禁、腳腫等症狀,應及早求醫。 臺北榮民總醫院婦癌專科醫師莊其穆表示,HPV疫苗是「預防性」疫苗,沒有「治療」效果。

子宮頸癌疫苗性行為: 民眾的遺愛被打折,一億元遺產損失6,283萬社會投資報酬價值

約80~90%的HPV感染會在一年內痊癒,有10~15%的女性持續感染超過一年,當中有1%會發病引發子宮頸癌前的病變,甚至會發展成癌症。 9-15 歲女童接種子宮頸癌疫苗後,有90%機會能夠預防感染HPV病毒。 疫苗的有效期被證實為最少 子宮頸癌疫苗性行為 5年,但學者普遍認為疫苗為終生有效。 經大規模臨牀測試和監測,並沒有發現疫苗有明顯(不正常)嚴重副作用。

不論有否接種子宮頸癌疫苗、未婚或已婚、多年沒有性行為、已停經或已做了結紮手術的婦女都應定期接受篩查。 較早開始有性行為的婦女,應諮詢醫生的意見是否需要提早接受篩查。 超過99% 的子宮頸癌發生於有性經驗的女士身上,她們都是因為性接觸而受HPV感染。 故此,應趁從未接觸HPV的時候便注射疫苗,換言之是未有性行為前接受注射。

子宮頸癌疫苗性行為: 子宮頸抹片

委員會並建議,免疫功能正常的9至14歲人士維持接種兩劑子宮頸癌疫苗,免疫功能正常的15歲或以上人士可由接種三劑改為兩劑,但免疫力弱人士仍應接種三劑疫苗。 近年來,癌症日益呈現年輕化趨勢,由於子宮頸癌的症狀不明顯且惡化速度快,許多孕媽咪或生產後才被診斷出患有子宮頸癌的案例也越來越多。 日本曾有63名年齡介乎15至22歲、在接種疫苗後身體出現疼痛或顫抖等嚴重問題的少女,入稟法院控告政府與兩家生產疫苗的藥廠忽略安全。 子宮頸癌疫苗共三劑,首劑於選定日子接種,第二劑於第一劑後一個月,第三劑於第一劑後六個月。 子宮頸癌疫苗性行為 譚醫生續指,子宮頸癌在本港約有四分一患者於第一期發現,5年存活率高達九成,康復的機率很高。

  • 2006年,預防子宮頸癌疫苗面世,為對抗這種女性「殺手」病,寫下重要一頁。
  • 這些數據都足以顯示,HPV對男性帶來的健康衝擊不亞於女性,面對HPV兩性都需要完整防護。
  • 委員會並建議,免疫功能正常的9至14歲人士維持接種兩劑子宮頸癌疫苗,免疫功能正常的15歲或以上人士可由接種三劑改為兩劑,但免疫力弱人士仍應接種三劑疫苗。
  • 從聯合勸募協會委託的「遺產捐市場調查」 2結果發現,便有26.4%受訪者願意捐出繼承遺產作公益,願捐出個人遺產者則有30.9%,但約1/4民眾會因得知要課稅而改變心意不願捐贈。
  • 醫師表示,如果可以確定小孩完全沒有性行為的期間,是可以不打的,因為目前已知子宮頸癌疫苗效力的持續年限為5到7年,至於是否可以保護終身?
  • 常見的副作用與其他疫苗相似,包括注射部位出現紅腫和疼痛、發燒、頭痛和作嘔。
  • 但若藏於子宮頸的HPV引致子宮細胞變異,最終便會導致子宮頸癌。

合併檢測已被納入香港婦產科學院2016年子宮頸癌預防及篩查指引,亦是衞生防護中心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建議的子宮頸篩查方法之一。 本地一項研究指出,合併篩查可及早檢測子宮頸細胞變異。 「我是男生,我有打HPV疫苗!」亞東醫院耳鼻喉部主任醫師廖立人,先強調自己也有接種疫苗,並指出2020年頭頸癌於臺灣十大癌症發生率,在男性是第三名,頭頸癌的危險因子除了菸、酒、檳榔,近年來發現還有HPV人類乳突瘤病毒。 他更以國外數據預測今日歐美明日臺灣,因為「病毒不會分男女」。 較常見的HPV約有100多型,與子宮頸癌有關的高危險型約有17種,HPV也可能會引起引起尖形濕疣(Genital warts,俗稱菜花)。

子宮頸癌疫苗性行為: 子宮頸癌疫苗在預防什麼?

根據癌症基金會公佈的資料顯示,9歲或以上人士已可接種HPV疫苗。 子宮頸癌是現今能預防的癌症之一,及早注射HPV疫苗及進行定期的子宮頸抹片檢查,便能大大減少患子宮頸癌的機會。 除了接種疫苗之外,其實也有其他方法可以預防子宮頸癌。 在生活行為上,減少濫交、提高自己在性行為方面的安全衛生意識,如適當地使用避孕套,都可以預防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疫苗性行為 而在健康的層面上,定期接受婦科檢查,也能及早發現癌前病變。 即使不幸發現子宮頸癌前病變,醫生也能夠以相應的方法及早治療以預防病情惡化。

  • 目前,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為合資格的適齡女小學生提供子宮頸癌疫苗接種,以預防子宮頸癌。
  • 世界衞生組織(WHO)建議,9歲至14歲未有性經驗、未曾接觸HPV病毒的時候是接種HPV疫苗最有效的黃金時期,皆因愈早接種,抗體水平愈高。
  • 接著調查進一步詢問,如果遺產捐贈給社團法人能夠免課遺產稅,是否會提高受訪者的捐贈意願?
  • 也就是說,任何一種形式的性行為(連觸摸也算)都能傳染HPV。
  • HPV是一種常見的病毒,有200多種類型,其中約40種會感染人類的肛門及生殖器官。

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可能導致子宮頸癌、頭頸癌等癌症,不論男女一生感染機率高達8成,就算只有單一性伴侶,感染機率也高達6成。 為提升民眾對於HPV衛教知識的瞭解,即日起至10月14日,只要搭乘「怪奇事物所」臺北捷運板南線聯名列車,就能體驗沉浸式診間衛教車廂。 不僅能得到最新的HPV衛教資訊,只要參加活動完成簡單2任務,不僅可以1分鐘充實HPV衛教資訊,還能得到「怪奇事物所」期間限定免費LINE貼圖,還有機會獲得限量怪奇事物所玩偶。

子宮頸癌疫苗性行為: 子宮頸抹片檢查 防子宮頸癌

第一和第二期子宮頸癌患者如果接受手術或加減電療、化療,治癒率可達八成左右。 至於第三期的子宮頸癌患者,也可以有六成的治癒機會。 一般而言,懷疑患上子宮頸癌的女士會先接受家庭醫學科或婦科醫生的臨牀檢查,如果醫生發現不正常的情況,就會作進一步的診斷。

子宮頸癌疫苗性行為: 捐贈

《康健》整理了7大疑問,諮詢婦產科醫師,一次幫您解答。 子宮頸癌疫苗性行為2025 此外,專家經分析海外研究數據和本港情況,現階段不建議把子宮頸癌疫苗納入男童的免疫接種計劃內。 家長仍可選擇為男童加強個人保護,並就接種子宮頸癌疫苗的好處和侷限徵詢家庭醫生意見。 目前,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為合資格的適齡女小學生提供子宮頸癌疫苗接種,以預防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疫苗性行為: 如何接種 HPV 疫苗?

坊間有傳接種HPV疫苗有機會出現嚴重副作用,令部分人因而卻步,其實HPV疫苗最常見的副作用主要只是打針的位置發痛及紅腫、頭痛、發燒,這些徵狀一般都會自行消退,甚少人會出現嚴重敏感。 子宮頸癌疫苗性行為2025 2006年,預防子宮頸癌疫苗面世,為對抗這種女性「殺手」病,寫下重要一頁。 十年下來,隨着某些被指為因疫苗而引起的嚴重副作用出現,令不少女性依然對這疫苗抱有懷疑。 目前仍未有足夠研究,但初步資料尚未發現疫苗對嬰兒有任何不良影響。 但仍建議在疫苗接種其間採取避孕措施,直到完成三次疫苗注射為止。 較新推出市面的子宮頸癌疫苗,證實能提供最少6.4年的保護。

子宮頸癌疫苗性行為: 健康 熱門新聞

請多加利用資源來照顧自己,好好愛自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子宮頸癌找上門。 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簡稱 HPV 疫苗,又稱子宮頸癌疫苗)是一種預防性疫苗,能預防子宮頸癌及其他因感染 HPV 而引致的癌症和疾病。 在香港,約九成的子宮頸癌是由 HPV-16, 18, 31, 33, 45, 52, 58 型病毒感染而引起。 九價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能覆蓋以上七種 HPV 基因型。 在百多種已發現的HPV中,有四十種會感染生殖器官,當中近半屬「高危型」,可引致癌症。 若持續受高危型病毒感染,生殖器官就出現癌前病變,並大大增加患子宮頸癌的風險,約較常人高出一百倍。

子宮頸癌疫苗性行為: HPV疫苗非女性專用 男性也需要!

香港較少人會在這個年紀就接種,但外國因女性初次性行為的時間普遍比香港人早,所以較常見在較早的紀接種,不過一般來說,都建議九歲後應盡早接種。 過往二價、四價疫苗較為常見,兩者都覆蓋了最常見導致子宮頸癌的16及18型HPV;與四價疫苗屬同一生產公司的九價疫苗則在近幾年開始普及,覆蓋了更多有機會導致子宮頸癌的HPV類型,可預防近九成高風險致病的感染,因此漸漸成為主流。 不過,由於二價疫苗始終較便宜,故仍有部分地方選用。 HPV即人類乳頭狀瘤病毒,超過99%的子宮頸癌都是由HPV感染引起。

子宮頸癌疫苗性行為: 遺產稅

其實HPV種類很多,感染也很普遍,即使感染了,也不一定會惡化成癌症,當然預防仍然是有建設性的。 Lee指,HPV種類超過一百種,很少女性會同時感染16及18兩個高危類型,較多隻感染其中一種,若在這情況下接種預防疫苗,對未感染的另一種則仍有抵抗作用,即依然可把這70%的致癌率降低。 當然,若兩種都已感染,預防16及18型病毒的疫苗也告無效。 防癌會推「免費HPV疫苗接種計劃」 子宮頸癌疫苗性行為2025  反應良好 社會接受意識高香港防癌會致力推廣正確的「防癌」資訊,除了成年婦女,該會更會走進校園,務求讓公眾從小就建立正確的「防癌」觀念,並付諸實行。 另外,防癌會的防癌教育電動巴士更會駛進校園,定期開展各項癌症教育計劃,包括推廣預防子宮頸癌的訊息。

子宮頸癌疫苗性行為: 子宮頸癌疫苗接種須知

賴鴻政指出,跟所有疫苗一樣,接種子宮頸癌疫苗也可能出現發燒、暈、腫、痛等副作用,如果本身有其他過敏史或是疾病,在接種前一定要先經過醫師評估。 HPV 疫苗並不單單只針對女性,男性亦可接種 HPV 疫苗,以預防由 HPV 病毒引起的疾病,例如陰莖癌、肛門癌、頭頸癌和生殖器官濕疣等。 除了保障另一半,其實HPV疫苗亦可保護男性患上由HPV引起的其他疾病,包括肛門癌。 有研究指出,九價HPV疫苗所覆蓋的九種HPV類型,已包括90%至95%引致肛門癌的HPV。

子宮頸癌疫苗性行為: 為何要在學童階段接種HPV疫苗? 接種疫苗會鼓勵學童提早開始性行為嗎?

HPV疫苗能降低六至七成的子宮頸癌風險,無法百分之百預防,因為疫苗只能預防部份的HPV病毒感染,因此,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仍然必要,建議女性從21歲開始,要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來預防子宮頸癌,同時也應執行安全性行為。 因為HPV疫苗的功效對從未感染 子宮頸癌疫苗性行為 HPV 的女性最為顯著,因此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把年齡介乎9至14歲、仍未性活躍的女童,列為HPV疫苗接種的主要目標羣組,以預防子宮頸癌。 而且研究表明,接種 HPV 疫苗不會讓孩子性活躍或提早發生性行為。 而在「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下,女童需接種共兩劑HPV疫苗,首劑會在小五接種,而第二劑會在小六接種。 理論上,女性在首次有性行為前接種過,已可提供有效保護。 請緊記,子宮頸癌疫苗並不是用作取代子宮頸細胞檢查的。

接種子宮頸癌疫苗人士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均屬輕微和短暫。 常見的副作用與其他疫苗相似,包括注射部位出現紅腫和疼痛、發燒、頭痛和作嘔。 人類乳頭瘤病毒(又稱 HPV)是一組包括 150 子宮頸癌疫苗性行為2025 多種類型的病毒,其中約 40 種會感染人類的生殖器官。 HPV 可引致子宮頸、陰道、外陰及肛門的癌前病變及癌症。 子宮頸癌疫苗性行為 所有篩查方法都有其限制,並非百分百準確,因此即使最近一次子宮頸篩查結果正常,亦應留意子宮頸癌的症狀。 HPV DNA檢測能檢測高危HPV (hr-HPV) 病毒,有助評估子宮頸癌前病變及癌症的風險。

子宮頸癌疫苗性行為: 子宮頸癌

多數人都認為只有女性才需要接種HPV疫苗,但其實我們也建議男性在未發生性行為前接種HPV疫苗,用作保護將來的伴侶。 如上文所說,女性患子宮頸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經性接觸感染HPV,如果伴侶能做足保護措施,就能減低女性將來出現子宮病變或癌症的風險。 人類乳突病毒(HPV)這是一種常見的病毒,感染肛門及生殖區的皮膚及黏膜,會引起癌症及尖形濕疣(俗稱菜花),尤其是女性子宮頸癌、子宮頸病變 的主要原因。 主要感染的原因是透過性接觸傳染,無論男女、各年齡層,都有可能感染。 子宮頸癌疫苗是防治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疫苗,女性罹患子宮頸癌的主要原因與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相關。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感染 子宮頸癌疫苗性行為2025 HPV 並無藥物可治療,因此,絕對是「預防勝於治療」。

因為疫苗面世十年,相對較新,人們對新藥物仍未建立足夠的信任,注射後出現不適時,會相對較敏感,反觀一些已有悠久歷史的疫苗,接種者會較易接受副作用出現的合理性。 Lee認同,就已知的數據看來,有關疫苗的安全性仍是應該肯定的。 另一方面,兩個品牌的疫苗亦確定部分人接種後可能會出現注射位置腫痛、發燒和頭痛等短期副作用,但程度多屬輕微。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估計,有性生活的男女一生中,感染 HPV 的機會超過一半。 大約七成的 HPV 感染病例中(包括高危型 HPV),病人都能在感染後一年內康復。 因此, HPV 只是子宮頸癌發生的一個必要因素,而並非唯一的致癌因素。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