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跳脫過往純粹工藝技藝的展現,以不同視角瞭解玻璃工藝如何融入當代生活風格。 「透明博物館」則以玻璃製作「過程」為策展核心,並以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間節點,打造出三大展區。 從入口廊道的「勿忘榮光」敘說臺灣過去60、70年代新竹的玻璃榮景;到「金玻光芒」展區,展出本屆金玻獎精彩得獎作品,包括各類首獎莊雅雯的「破蛹」、廖文敬的「風之聲」、楊水源的「half full half empty」等共計21件作品,充分體現玻璃工藝之美。 最後是「當代透明生活」展區,搜羅橫跨10個國家、超過40種玻璃設計品,展出國外設計師原作。 從創意、品牌、設計、製造、產業推廣等多項維度,並結合新竹市文創產業輔導成果,想像玻璃在當代生活型態中可能的樣貌。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 新竹市選定了玻璃藝術做為地方特色產業文化,成立了全臺灣獨一無二的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
第二特展室展出「動物型態」典藏作品,生動的造型、繽紛的色彩,讓可愛的氛圍充斥空間,洋溢希望。 透過藝術家們巧手的淬鍊,玻璃不只是器物,更可以是帶來溫暖的所在,帶來初始的感動。 片中紀錄了本次評審與合作廠商評選作品的過程,其中多位皆是玻璃傳統工藝老師,記述著他們對於玻璃的想像,以及對未來工藝發展的期待。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 從世界第一到消失 新竹玻璃亟待關注
喫喝玩樂的同時,現場將有李英宏、林貓王、雷擎、秋波、洪申豪等重磅音樂嘉賓,帶來「透明迪斯可」DJ Show,播放「透明系playlist」一起度過漫漫秋日。 除此之外,「透明大百科 GLASSPEDIA」現場以「光學一化學一日用一質變一形塑一建築」的光譜排列,展示玻璃透明的特性,並製作成一件件實用物品,呼應玻璃之與日常緊密連結,更是生活中的科技重要推手。。 蕭蕓嬿是USR計畫團隊的成員之一,她表示,計畫團隊也結合清大藝術設計系,將設計理念帶給老師傅,將既有的技術加上創新理念,才能為產業注入活水開創商機,看到老師傅簡陋的工作室,生活在高溫一千多度的環境中,那種辛苦讓人心疼,他們是需要被關懷與看見的一羣。 張炳鈞說,藝術家不能天馬行空、孤芳自賞,只做自己喜歡的,而是要做出別人喜歡的作品,讓它具有被珍愛收藏的價值;長年在國外為臺灣的玻璃文創產業奔波,他看到臺灣工藝師傅長期存在的問題,就是「有做法、沒有想法」,亦即不懂得創新,這也是他未來要帶領大家努力的方向。
- 日治時期的自治會館,二次大戰結束後成為接收委員會住所,後由美軍顧問團進駐,之後又為新竹憲兵隊駐所,憲兵隊時期被拘禁者所使用的器皿與歷史證物,在改建博物館時,全都轉型為玻璃作品,像是牢籠裡的坐墊、蹲式馬桶與拖鞋等,希望透過歷史情境與玻璃藝術相結合,讓參觀者能感受時空交替的意境。
- 玻璃,作為新竹市的地方特色,並經文建會於民國八十年正式覈定「玻璃」為新竹市的地方特色,並應積極籌辦設置地方特色館。
- 玻工館成立二年多來,依據規劃方向、宗旨及目標任務之提示,秉持博物館經營與管理之理念,規劃辦理展示、典藏、推廣、教育、研究等基本功能,並積極協調整合玻璃業界及拓展國際化。
- 圖片取自IG:eatwhatever_youwant_inhsinchu 位於新竹東門圓環的東門文昌雞飯,是在地飄香多年的美食名店,在Google上有2300多則評論,還能擁有4.4分的好評價,每到用餐時間,店門口總有著滿滿的排隊人潮,生意好到要發號碼牌。
- 接著來到了二樓,二樓有兩個部分,一是講玻璃的歷史另外一個部分則是介紹玻璃的運用,大家應該都有感受到這兩年環保意識抬頭,不只是臺灣,全世界對於不可回收的物質(像是保麗龍、塑膠)都開始產生排斥。
「透明市集」由永續玻璃企業「春池玻璃」發起,攜手「或者工藝櫥窗」舉行,每個週末集結工藝、設計、美食品牌加入市集行列,精選將近30家品牌參展,包含墨咖啡、新竹柿染、春室等在地品牌,一百種味道、芳華選物、自愛等臺灣人氣品牌,以及帶來微醺感受的Draft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2025 Land與臺虎精釀。 同時,現場邀請李英宏、林貓王、雷擎、秋波、洪申豪等音樂人,帶來透明迪斯可DJ Show、播放透明系歌單。 截取自新竹市文化局官網玻璃工藝博物館(簡稱玻工館)就座落在新竹市,已經有非常多年的歷史了,主旨在結合文化與觀光,協助新竹玻璃產業升級,也讓民眾能瞭解新竹玻璃產業的開發與應用。 除了前述幾位會員老師之外,還有包括:脫蠟琉璃鑄造大師李財旺老師、與目前擔任教職努力培育玻璃產業接班人的黃瓊儀與許鈞淵老師、多次獲得國內外設計金獎專長於立體產品造形設計、金工藝術創作的杜嘉琪教授、臺灣玻璃柿子大王美稱的謝秋福老師及新竹地區熱塑工藝大師李連春老師與呂淑燕老師等共計16位老師熱情參與。 第二特展室特別設置玻璃筆書寫體驗專區,民眾可以使用晶透的玻璃筆,選擇喜歡的墨色,將內心的聲音化為文字,盡情抒發,享受心靈被療癒的共鳴;現場並展出竹塹文學獎得獎現代詩作品〈玻璃年代〉,讓民眾感受玻璃、文學與書寫交融之美。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 新竹市玻璃設計藝術節——透明大百科GLASSPEDIA
春室3樓的The POOL咖啡館,採光明亮,兩側使用大面玻璃窗,天花板則以拱形窯爐為設計概念,符合玻璃的意義,循環不單是概念,還是方法,能夠轉化成各種獨一無二的空間體驗。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2025 順著階梯,與玻璃工坊互通貫穿的空間,可走到二樓,展覽空間是春玻選物,這裡玻璃商品除了造型精美,還堅持全部使用100%可循環再製作的玻璃,廢物變黃金,創造新商機,讓所有原料都能不斷被重複利用,成為IG文青打卡聚落。 圖片取自IG:eatwhatever_youwant_inhsinchu 位於新竹東門圓環的東門文昌雞飯,是在地飄香多年的美食名店,在Google上有2300多則評論,還能擁有4.4分的好評價,每到用餐時間,店門口總有著滿滿的排隊人潮,生意好到要發號碼牌。 以雞肉料理為主打,店內使用的雞肉都是採用文昌雞,除了招牌必點的文昌雞飯、文昌雞切盤,還有滷肉飯、雞絲飯、雞肉湯麵、乾麵等餐點選擇。 博物館主要是展示新竹地區的玻璃工藝品,從玻璃的組成成份、特性,一直到製作生產….等,都有一系列詳細的說明。 W春池計畫就是一個不只是注重環境永續的回收玻璃再製計畫,將臺灣大量的回收玻璃(誒對,你如果買米酒啊、紅酒白酒啊這些都是玻璃的)拿來做成各種不同的生活用品,像是杯子、吸管、玻璃啤酒杯等等,讓年輕一輩也會想要買回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 美食旅遊部落客,巨蟹座A型,今年是寫部落格第17年,採訪國內外超過5000間店家,最喜歡喫麵,著有「剎有其食!在地人的臺中隱藏版美食」一書。
- 為了讓民眾對玻璃回收再利用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於2011年由經濟部評鑑通過成為新竹市的第一家觀光工廠,也是目前為止新竹市唯一的一家觀光工廠。
- 不論親子或朋友同遊,都能輕鬆看展,同時吸收科普玻璃知識,在展館探索玻璃與生活的關係與連結時,促進互動與交流體驗,留下美好回憶。
- 此外,春池玻璃特別為本活動串聯在地店家流通限定發行的玻璃幣(每個等價臺幣100元),可依照每個攤位規則兌換使用,讓透明市集帶領大眾一同實踐永續。
就材質來說,玻璃一方面改變了監獄的功能:玻璃製作的柵欄,囚犯輕易可破,因此否定了監禁的觀念,同時玻璃的透明性也驅散了狹小牆防的室悶感。 但另一方面,西方俗話又以「身處玻璃囚房」,形容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境遇。 「自治會館」使用上的歷史演進,分別為1936年興建自治會館,隔年落成;1945年改為國民政府的接待所;1970年代由新竹憲兵隊進駐;1999年玻工館成立。 這件名為「扶持」的作品,是由鄭木連所創作,是很生活的素材,來自夏天扇子的散熱及青蛙的叫聲。 室內,馬上就可以看到幾件玻璃的展示作品,只是並沒有每一樣作品的詳細介紹,不確定是否為循環再製的玻璃作品。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 景點列表
此外,「透明市集」注入善待環境的意念,邀請參與的人隨身攜帶環保餐具、餐袋,也可於現場租用可重複使用的玻璃器皿共同響應。 此外,春池玻璃特別為活動串聯在地店家,流通限定發行的玻璃幣(每個等價臺幣100元),可依照每個攤位規則兌換使用,讓透明市集帶領大眾一同實踐永續。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2025 相較於剛剛玻工館的玻璃製品是比較屬於藝術設計的展示創作,而春室工坊的作品覺得相對貼近生活,無論是首飾/擺設/用品,都覺得與日常習習相關,相對親切。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春室工坊x麗池.親子旅遊~玻璃diy好看也好玩 – 潔絲蜜愛生活 0則留言
美食旅遊部落客,巨蟹座A型,今年是寫部落格第17年,採訪國內外超過5000間店家,最喜歡喫麵,著有「剎有其食!在地人的臺中隱藏版美食」一書。 展期每個週末(9/17~18、9/24~25)精選近40家品牌參與,以玻璃為核心,集結工藝、生活、飲食等多樣化攤商進駐。 我其實也是到了去年才知道新竹是臺灣玻璃產業很重要的地方,如果想到陶瓷會想到鶯歌,那想到玻璃以前的人就會想到新竹。 特別要走這個服務臺旁的樓梯是因為它已經有八十年的歷史啦😲😲,超級古老,是古董級的樓梯了,志工阿姨說進來這裡一定要過來走一走XD。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 門票由於老爺和婆婆在旁邊另一棟的春室工坊裡休息,故這次只有我和少爺入場,一張全票一張優待票。 我們這天因為停車關係,是從麗池那一端過來,所以是先到另一個春室工坊再回頭進來逛玻工館,結果就忘了拍外觀😅😅,上圖外觀是取自新竹市文化的官網照片。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 臺北|硫磺谷遊憩區:如仙境般的火山地熱景觀!健行親民步道,還有免費溫泉泡腳池
玻璃,作為新竹市的地方特色,並經文建會於民國八十年正式覈定「玻璃」為新竹市的地方特色,並應積極籌辦設置地方特色館。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 不僅如此,文化中心更積極塑造玻璃的形象與遠景,並為成立玻璃工藝博物館而努力。 「玻工館」成立的宗旨,主要是要協助新竹玻璃產業升級,讓民眾及業者能參與,能瞭解新竹玻璃產業的開發與應用。 館內陳設不少的玻璃作品,也有臺灣及新竹的玻璃產業的相關介紹,也有各種的玻璃展覽。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 服務設施:
玻璃工藝博物館位於新竹市東區的東大路一段上,於西元1999年12月18日正式開館。 博物館建築特色乃是採用仿歐式的庭院風格設計,並結合東方典雅樸實的裝置,使得整體看來更具有東西合併後的古典浪漫意象。 「當代透明生活」展區則蒐羅了10個國家、超過40種玻璃設計品,從創意、品牌、設計、製造、產業推廣等多項優點,期待跳脫傳統玻璃工藝的展現,融入當代生活風格,2022 新竹市玻藝節打開觀眾從各種玻璃藝術品的欣賞方式,為新竹玻璃工藝注入無限想像空間。 計畫團隊也詳細訪談玻璃從業人員,瞭解現階段他們所遭遇的困境,聆聽老師傅經驗分享,並由老師傅親自示範並指導,在實際參與玻璃製作的過程中,體驗工藝傳承之艱辛,團隊並媒合推薦老師傅到校教學,國小、國中及高中各階段都安排玻璃工藝課程,讓學生認識在地產業,進而愛上玻璃文化藝術。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 旅遊王TravelKing
民視新聞/鄭築勻、黃鈺淳臺北報導捱不住物價飛漲,就連貿協管理的展覽館都HOLD不住,20年來首度漲價! 從今年元旦起,每坪租金最多調漲15%,若以展間平均大小12坪左右計算,相當於月租漲2500元。 ●玻工館門票20元,20人以上團體票10元,新竹市民持證免費進場,65歲以上長者、持身心障礙手冊、7歲以下孩童也免費。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 臺灣新生報
聽著W春池計畫發起人吳庭安這麼說,整個感動到不行,你們有興趣可以上春池玻璃官網或是W春池計畫的社羣研究一下,對於平時在意環境、臺灣在地創生、臺灣自有品牌的人來說,春池玻璃實在是相當令人敬佩的存在。 為了讓民眾對玻璃回收再利用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於2011年由經濟部評鑑通過成為新竹市的第一家觀光工廠,也是目前為止新竹市唯一的一家觀光工廠。 新竹市立動物園旁有停車位,但數量不多,如果周邊停車格一位難求,附近的鞋全家福旁巷內進去還有一個公立停車場,一般民眾好像比較少知道,可以停在那裡再走路過去也不遠。 由深耕臺灣逾 26 年的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所主辦的新舞臺藝術節,已於日前完美落幕,作為串聯國際與本土表演團體的指標性藝術節,不僅吸引觀眾不分男女老幼迴流劇場欣賞演出,也為後疫情時代逐步復甦的表演藝術界提供了多重亮點。
第一特展室以遴選模擬自然實物的玻璃作品為展覽內容,展出植物、動物、海洋生物等有具體形象的作品,象徵玻璃精工之美。 第二特展室以「意」為題,藝術家將情感豐沛的內心想法,透過玻璃創作出充滿生命力以及奇幻氛圍的抽象意境作品。 大家平常倒垃圾時,玻璃瓶或碎玻璃都知道要資源回收,但是可能都不知道這些玻璃製品回收後怎麼被處理的。
現場也會以「光學一化學一日用一質變一形塑一建築」的光譜排列,展示玻璃是如何以「透明」看不見的「無形」力量支持生活日常,讓大家找回玻璃與生活之間的連結。 清華大學推動USR(大學實踐社會責任)計畫,關懷牛埔地區高溫產業-新竹玻璃,透過地方政府之協助,促進產業之再生,希望翻轉產業夕陽之命運,助他們一臂之力。 在新竹玻璃產業被大陸打趴,一片哀鴻遍野當中,也有例外的成功典範,他們靠的是不斷的學習精進,今年8月才接任「新竹竹塹玻璃協會」理事長的張炳鈞,與藝術家許鈞淵都是成功的例子。
環繞著這座玻璃山,則是其它在展場展出近百件玻璃製品,兩相對照,觀眾得以從被打碎的「玻璃的原貌」循序漸進地看到最終端產出的「玻璃成品」。 文化局指出,玻璃藝術家藉作品展現他們的感動及創意,經過火的焠煉,才能將精緻的作品呈現在觀眾面前。 玻璃姿態千變萬化,擬物能維妙維肖又富饒意趣;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開館時間為週二至週日早上9點至下午5點。 全票50元、優惠票30元,新竹市民、年滿65歲以上、6歲以下兒童、及身心障礙者皆免費,歡迎踴躍參觀。 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典藏品逾500件,收藏許多知名玻璃藝術家經典作品,新竹市文化局即日起至12月26日,最新推出「形與意的焠煉-典藏展」,展出逾40件玻工館珍藏的玻璃工藝品,姿態各具特色,歡迎民眾逛展,感受新竹玻璃藝術的創作能量。 玻璃工藝博物館內主要展示新竹地區玻璃相關的工藝製品,從玻璃產品的特性、成份、製作工具、製作程序,至早期的玻璃製品與現代的玻璃製品上的差異及獨特之處,在此皆一一呈現。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 景點分區導覽
LINE 購物是匯集購物情報與商品資訊的整合性平臺,商品資料更新會有時間差,請務必點擊商品至各合作網路商家,確認現售價與購物條件,一切資訊以合作廠商網頁為準。 會有專業的工作人員在旁指導,所以相當安全,燈炬製作其實也就是把玻璃攪拌頭燒製進攪拌棒裡,再依我們剛選擇的造型來塑型。 這是從剛剛玻工館走過空橋後的廊道拍攝春室工坊的一隅,可以看見全透明的玻璃櫥窗裡的梯間美術館,還頗有設計感的。 今日的遊客不多,服務人員都很熱心介紹,玻工館共有兩層樓,建議的參觀動線是從一樓這個古老樓梯上去,最後走二樓的玻璃空橋下來。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 新竹眷村博物館
圖片取自IG:fmltt0502新竹護城河親水公園是新竹市的新八景之一,親水公園中有步道和花園,讓護城河的美景一覽無遺,也是全臺僅存的護城河,相當具有歷史價值。 是一處鬧中取靜的美麗景點,更是城市叢林間的小小綠洲,想要遠離喧囂又沒辦法出遠門去鄉村之地嗎? 那麼就來新竹護城河親水公園走走逛逛,享受一大片綠意帶給你的愜意寧靜感。 圖片取自IG:albertwang163玻璃工藝博物館裡頭展場內的走廊,策展人特別以模仿玻璃窯爐的模樣呈現,搭配上地上各種關於玻璃成型加工的文字,讓整體相當的有氛圍,彷彿你可以透過穿越走廊,體驗一次玻璃的製程,十分有味道。 如果幸運的話,還可以遇到每兩年會一次的金玻獎得獎展品,能讓你大開眼界,驚呼:沒想到玻璃有這麼多種呈現樣貌。 總策畫吳孝儒指出,本次特別規劃讓展覽出入口在同一位置,呼應玻璃的循環圈,當觀展來到終點時,也是重新認識玻璃的起點,展覽以貼近日常的視角,讓人們瞭解玻璃是可循環再利用的材料,利於環境永續發展與減碳生活。
春室的玻璃工藝師多半是年輕人,培育更多臺灣玻璃工藝的下一代傳人,現場總是有滿滿大小朋友,現場觀看,好熱鬧。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2025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後來詢問了服務人員,得知這個館要另收門票,礙於時間不夠,我們便暫時放棄進入欣賞,只好等下回有機會再來嘍。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 透明迪斯可 表演名單
另外,本網站也提供周邊景點自動偵測服務,我們建議您允許本網站取得您的位置資訊,以開啟及使用此智慧化服務。 「新竹市玻璃工坊」目前是委外由「春池玻璃」經營,是三層樓的建築,結合了玻璃相關的展覽、玻璃產品體驗、選物及餐飲。 每個週末精選將近30家透明感品牌參展,如在地品牌:墨咖啡、新竹柿染、春室等;以及一百種味道、芳華選物、自愛等臺灣人氣品牌,或亞洲50佳酒吧Draft Land與臺虎精釀,都來到現場共襄盛舉。
這件作品的發想,其實是作者的工作室外的山景,經過大雨滂沱的洗滌,所見到雲霧飄渺的景象,遠近不同的山峯交疊出多層次的畫面。 玻璃製品的創意,往往超乎一般人的想像,這件就是邱文虎所作的「夕陽」。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 這件作品運用抽象的手法,呈現夕陽西下的美景與波濤洶湧的海浪,形成壯觀的景緻。 這件名為「竹塹風情杯-玫瑰花系列」,一支支綠竹莖枝的玫瑰花穿透酒杯,作者為李文福。 作者以800多度燒製垂融,如同植物生長時萌芽階段般,象徵著生命的泉源,透過光的照射而蓬勃發展的生命力。
一進來就可以看到這個裝置藝術,有看出來上面排的是什麼字嗎XD,就是新竹的竹字,乍見不太明顯,還蠻有設計感的。 3.自縱貫線省道臺一線中華路至玻璃工藝博物館(南下)過頭前溪橋,沿中華路直行→右轉民權路直行→左轉民族路直行→左轉東大陸橋直行→玻璃工藝博物館 。 2.自縱貫線省道臺一線中華路至玻璃工藝博物館(北上)自香山方向,沿中華路直行→左轉經國路直行→右轉東大路慢車道直行高架橋後即抵→玻璃工藝博物館 。 [NOWnews今日新聞]臺中市僑光科技大學為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透過課程與多家廠商及小農合作,今日舉行「112年跨域新零售培力暨創新創業競賽展」,有72隊師生分築夢組及圓夢組進行競賽,多媒體與遊戲… 《蚊子爵士夢》結合電影、偶戲、弦樂表演與 DJ 刷碟,結合眾多元素於舞臺上,一氣呵成在 75 分鐘製作一部無法喊卡且無法被複製的即時電影,邀請大家重回童年夢幻世界。
自行開車–下中山高新竹交流道後往市區方向直行,看見高架橋後,請切到外側車道,走高架橋右側平面道路(請勿開上高架橋)第二個紅綠燈左轉(公園路),繼續前行就可到達。 [NOWnews今日新聞]不少民眾都有打呼症狀,這不僅會影響自己的睡眠品質,枕邊人也多有抱怨。 近日,黃文龍牙醫師就與病患聊到另一半打呼的故事,於是藉此機會分享4招有效改善打呼的方法,且許多人不知道的是… 民視新聞/王人瑞、遊博智 新北市報導2023日立慈善盃女子高爾夫菁英賽,將在明天週五(1月6日)開打,這次有近30位日本、泰國好手前來參賽,去年冠軍蔡佩穎坦言,衛冕的難度很大,但她勇於面對挑戰,要繼續穿上冠軍藍外套,為臺灣留下金盃。
新竹在地的東光玻璃儀器企業,以生產「安定」特性的燒杯、培養皿為主,也是支持臺灣各大學化學實驗室研究工作的重要後盾。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2025 內含光實驗室合作實驗香氛,讓人能一次在透明容器與生活風格裡感到安心與療癒。 本屆的活動,集合展覽、表演、推廣於一體,企圖營造玻璃的多面性與可塑性,以藝術、生活為主,結合觀光、休閒,塑造本市的城市特色,讓民眾體驗及享受玻璃之美,親近玻璃,喜愛玻璃。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八日,玻工館在政府、民間與業界的期待下,配合第三屆竹塹國際玻璃藝術節,終於誕生了。 它象徵著新竹玻璃近百年來努力開拓,堅持不懈的階段的結束,及充滿遠景階段的開始,也是邁向國際化的第一步,新竹玻璃從此向世界宣告成為國際玻璃藝術的一員。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 新竹市立玻璃工藝博物館
1945年為國民政府委員會住所,1999年改建為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 第一特展室展出「生活飾器」典藏作品,山水、雲雨、夢境、星星、樹木、家屋等虛實構件,交互成無限可能性,生活環境所見之物,皆成為玻璃藝術家重要的創作素材。 過去展覽經常以設計師、工藝師的角度說玻璃的故事,本次希望讓玻璃(展品/藝品)說自己的故事。 展覽更以擬人化語言、更為貼近的視角,讓人瞭解玻璃是可循環再利用的材料,能夠分解與再次重組,既有利環境永續發展,更吻合當代減碳生活,特別規劃讓展覽出入口在同一位置,呼應玻璃的循環圈,使民眾在看完展覽來到終點時,也是重新認識玻璃的起點。
她將玻璃搭配不同色系的琺瑯,以玻璃窯爐高溫窯燒垂熔技法,讓玻璃順流於金屬網格,象徵著人生路途上遇到各個關卡也不要輕易放棄。 新竹蘊藏著玻璃原料——矽砂與天然氣,自日本時代技術引進後,一直是臺灣重要的玻璃產地,近年來精緻的文創與工藝也逐漸開始受到矚目,而每屆的「金玻獎」也成為一股推廣玻璃藝術的重要力量。 南投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 玩全臺灣加值服務 超便宜套裝網站製作、網路行銷通路廣告刊登、訂房系統、客房委託旅行社銷售,全面優惠中…. 玻工館成立二年多來,依據規劃方向、宗旨及目標任務之提示,秉持博物館經營與管理之理念,規劃辦理展示、典藏、推廣、教育、研究等基本功能,並積極協調整合玻璃業界及拓展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