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番數2025懶人包!(震驚真相)

十三麼是唯一可以搶其他玩家暗槓的牌型,不過想食十三麼難度十分高,因為很多時候會被其他玩家碰牌而令自己「絕章」而食不到糊。 平糊:只有順子,即3張順序的同門數字牌(如 一萬、二萬、三萬),沒有刻子,即3張相同的牌(如 一萬、一萬、一萬)的食糊牌型。 部分自訂規例為食詐糊的玩家不論是其他玩家「出銃」還是「自摸」詐糊,均只須向其餘三個玩家支付最少三番的金額。 超過三番的詐糊需要支付相應番數的金額,如玩家食清一色詐糊,其需要向其餘玩家支付清一色番數(7番)的金額。

  • 另外,不論是陪銃制或者全銃制,如果有玩家(例如甲)要包乙自摸,即代表稍後如果乙自摸並食出指定牌型,甲要同時為丙和丁支付全數款額。
  • 為防止「斷橋」,有些玩家選擇不會一次過開出手中的牌,而是數隻、數隻開出,這是規則容許的,不算「斷橋」。
  • 例如,自己手上已經有三萬四萬和九萬了,這個時候就要先把九萬打出去,因為三萬四萬在喫上二萬或者五萬就可以形成一個順子,而九萬雖然是麼但是卻需要再摸兩張才能組合成為順子或者刻子。
  • 食糊時,玩家應立即喊叫「食糊」、「食」或「糊」[1],或直接喊出食糊牌型的番數,然後把手牌全數翻開(現時亦有不叫喊只翻開全數手牌),證明他已湊成有效的食糊牌型。

如有犯規,例如把自摸牌插入牌中,把牌碰在一起等,眼會被視為不能食糊,玩家需要放棄食糊並打出一張牌繼續遊戲。 基本上跟一般麻雀一樣,四家把牌洗勻,並砌成牌牆。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臺灣麻雀附有牌尺,其長度恰巧就是18張牌的長度,所以砌牌時較方便。 而臺灣牌不需要把牌疊上,只需要把兩行18張牌推出即可。 該玩家由於擲出13點,自己先拿牌,而因為13為單數,該玩家眼會拿「北」,其他玩家則逆時針順序拿「南」、「東」、「西」,並以「莊家位」為東位,根據拿到的牌依次序逆時針就坐。 在麻雀中有一句老人常講的話,那就是跟住上家胡一半。

麻雀番數: 香港麻雀食糊列表

舊時的開門方法是先由莊家擲一顆骰子決定開門方位,再由開門人多擲一顆,加起來決定跳過的數目。 但現代則一般直接由莊家(東位)擲兩或三顆骰子,決定開門方位,同時決定跳過相應的棟數取牌。 數方位時,莊家應以自己作「1」,按逆時針順序數起。

首則麻雀牌具記錄在1875年出現,所描述的乃美國外交官吉羅福轉贈給博物館的藏品;首度有文獻將此遊戲名字記為「麻雀」,更遲至1894年(後詳)。 史上第一本麻雀譜《繪圖麻雀牌譜》[1]的作者沈一帆指「麻雀之始……不過三十餘年」。 該牌譜成書於1914年,亦即作者認為麻雀始於1880年前後。 麻雀番數 清末曾於南洋公學(今上海交通大學)任教的許指嚴於《十葉野聞》(1917)亦說,在北京,麻雀於光緒末葉,甲午戰爭結束(即1894年)後才逐漸流行,至1900年大盛[2],與前述的幾個年份相近。 徐珂的《清稗類鈔》(1916)[3]同樣指麻雀於光緒、宣統年間才盛行,不過他說麻雀由太平軍發明,時間比起上述首則麻雀牌具記錄早了起碼十年,但仍屬十九世紀後半。 由此種種,可推測麻雀始於晚清,是相當近代的遊戲。

麻雀番數: 麻雀的前身與沿革

槓上槓自摸顧名思義就是連續2次槓牌之後自摸食糊! 不過如果其中一次槓牌後補牌時摸到花牌要再補牌,即使同樣可以自摸食糊都只計槓上自摸(加1番)。 詐糊的定義是:打開全部十四隻牌但是食不到糊[30]。 例如,不是一副食到糊的牌型,或者食糊不夠起糊番數(通常係三番)。

  • 例如「一二蚊」上限八番(即出銃八番玩家要付256元、其餘玩家要付128元)來計,玩家乙食出甲出銃的牌,但後來發現乙的牌是詐糊,那麼乙要向甲賠償八番的款額即256元,同時要向丙和丁賠償128元。
  • 麻雀在各地的規則(尤其是番數或得分的計算方式)有很大不同,但基本目標都是通過一系列置換和取捨規則拼出某些特定組合的牌型,並阻止對手達成相同目的。
  • 當代十湖牌每位閒家獲發三十張牌,亦與湊牌看虎的十五張不同(但兩者所用牌具,均包含四副千萬紙牌)。
  • 玩家手頭上的牌型,必須滿足至少有一役的食糊牌型,並贏出該局後,才能算進所得翻數中。
  • 上述文獻中,除了《談書錄》較明確地以遊湖來統稱各種用三十色葉子玩的牌戲之外,其他均對混江與遊湖兩者的用法相當含糊,且各有出入。
  • 最早期的麻雀已經以雀鳥作「一索」圖案,不過現今各地所用圖案不盡相同,例如廣東麻雀採用的是麻雀(雀鳥)本身,而日本麻雀則多用孔雀,還有一些地區以花草替代雀鳥。

其名稱與牌張,公認源自古代「馬弔」紙牌,但論玩法,馬弔是類似現代「打天九」般以大擊小的遊戲[11],絕非像麻雀般鬥快湊成組合。 若說麻雀的玩法源自馬弔,應屬謬誤[註 1],也容易令人混淆。 麻雀番數2025 例如在香港,受到無綫電視的古裝劇集影響,「麻雀古稱馬弔」一說十分流行,以至人們誤以為古代馬弔的玩法與現代麻雀大同小異。 中國大陸亦有報章[12]把相傳[3]由宋儒楊大年所著的《馬弔經》誤為《麻將經》,以為當時已有麻雀遊戲。 唯自摸食糊的一隻牌,不可以接觸原有的手牌,須分開放。

麻雀番數: 莊家(莊)

如果甲當然有其他牌可打(例如筒子或索子非幺九牌),但甲仍然打幺九牌令丙食出全幺九,甲仍然要包輸。 香港麻雀本身可無番食糊稱為「雞糊」,以前多數打「雞四」,亦即是雞糊「零番」來做起糊,四番就封頂。 麻雀番數2025 亦可以選擇四番為滿糊,然後清一色「雙辣」,例牌「三辣」來計算。

麻雀在各地的規則(尤其是番數或得分的計算方式)有很大不同,但基本目標都是通過一系列置換和取捨規則拼出某些特定組合的牌型,並阻止對手達成相同目的。 麻雀的組合方式變化多端,除了有些運氣成份之外,亦側重技巧、在摸牌及捨牌間的策略運用。 比起啤,麻雀不但更講求記憶能力和複雜的概率計算,還要猜測其餘三家手中可能的牌型,纔有機會於牌局中勝出。

麻雀番數: 麻雀番數教學|必勝麻雀技巧詳解!對對糊/清一色/大三元番數一覽!

打了十多年麻雀,以前都是長輸將軍,聽別人講許多打麻雀技巧的理論,講求牌的機率,後來發覺這些理論都比不上運氣,輸牌總是怨這怨哪,還定下不再打麻雀的決心,過一段時間又忍不住了。 一年前,一個風水大師講一種叫“ 靈感麻雀 ”的技巧,當時過了一段好日子,後來還是輸給了運氣。 如果摸到屬於自己位置的正花(例如莊家是東風位,即1號,摸到春花牌及梅花牌就為正花),食糊時就可以加1番。

麻雀番數: 廣東麻雀籌碼計法

混江與遊湖二詞,可見於《大清律例》[38]、康熙年間王士禎所著的《分甘餘話》[35]以及乾隆年間李鬥《揚州畫舫錄》[39]與汪師韓《談書錄》[15]。 麻雀番數 清人對牌具與遊戲的分野相當籠統,用語又不統一,有時很難確定一個術語所指的是究竟一副牌具、一種牌制、一種遊戲,抑或一整個遊戲類別。 上述文獻中,除了《談書錄》較明確地以遊湖來統稱各種用三十色葉子玩的牌戲之外,其他均對混江與遊湖兩者的用法相當含糊,且各有出入。

麻雀番數: 打牌順序

馬弔遊戲盡用四十張牌,看虎與扯章則去掉十字門,只留「千萬」,共用三十隻牌。 以方法一計算的話,就只有一個雜龍與一二三萬的一般高。 港式臺灣牌,「拉」的意思與臺灣麻雀本身的「拉莊」有分別。 如果第三局亦是A出衝給B或是B自摸,就眼「新總數」再乘以1.5倍,再加上第三局的翻數,成為拉三。 如叫食糊後,於開牌的過程中,因任何原因,而出現「斷橋」的情況,則該巡不得食糊,需重新豎起本身在手中的牌,繼續牌局。

麻雀番數: 麻雀術語

如果剛纔出的牌可以和手中的另兩張牌湊出同花色的連續三個數字,可以「上」那張牌,否則應自牌牆的最前頭(開牌的地方)順時鐘摸一張牌,然後打牌。 又稱「將眼」、「對子」,日本麻雀叫「雀頭」,即兩張一樣的牌。 麻雀番數 十三張麻雀裏,標準的食糊牌型是「四組一對」,即四組面子另加一對眼。

麻雀番數: 十三番(例牌 – 上限番數)

在容許「一炮三響」的牌局當中,有其他玩家食糊的時候,即使有人翻出詐糊,也不會因而受罰。 由於「即食即包」和「包到尾」都是普遍的處理方法,但對不同玩家的影響卻有很大的差別,故此玩家應該在開始牌局之前取得共識。 隨後玩家丙亦出現幺九九張落地,假設甲手上只剩下萬子和幺九,甲若打出萬子令乙食出萬子清一色,甲要包輸,但如果甲打出幺九令丙食出全幺九,甲無須包輸,即使甲當時令丙十二張落地,甲也不用包丙十二張自摸。

麻雀番數: 規則

再加上港式臺灣麻雀為無限翻及翻種多,與傳統十三張的清章麻雀成對比,所以頗受玩家歡迎。 由於廣東和香港麻雀一般是以番數決定勝出玩家可以收取的金額,而番數越高,輸家要支付的金額是以幾何級數而非線性上升。 但現時一般不承認雞糊;打較大上限番數時,食糊最少要有三番稱為「三番起糊」。 上限番數的食糊牌型則爲「例牌」,一般會採用八番例牌、十番例牌或十三番例牌,稱為「爆棚」(相當於日本麻雀的役滿)。 從例子中可見,順子是三張順序的同門數字牌,刻子是三張相同的牌,槓子是四張相同的牌,眼爲兩張相同的牌。

麻雀番數: 十三番食法:大四喜、十三幺、十八羅漢

第三,對於食糊形式而必然存在的翻種一般都不會計算。 麻雀番數2025 例如嚦咕嚦咕,由於食糊索件為必須門前清,通常就不會加計門前清的3翻。 但如果已經一二三筒已副露成順子,則不可計算三姊妹及三暗刻。 開局補花時,若補完花,或者沒有花要補,應該向下家說「請」。

麻雀番數: 麻雀計番表|香港麻雀攻略!對對糊/出銃/自摸/每番幾多錢?

可能出現的情況包括大相公或小相公、牌序或組合出錯(例如眼一三三萬看成了一二三萬)。 以下牌型並非標準「清章」麻雀所有,但根據不同自訂規例,有部分玩家也會接受作有效牌型。 香港麻雀,傳統「三三制」計算的番數不大(小三元只計三番)、番種也少很多。 但現時從其他地區(廣東、臺灣、日本等)的麻雀引入了新番種,如坎坎糊、九子連環、十八羅漢等。

麻雀番數: 香港麻雀

麻雀由孔子發明,而三元牌的中、發、白分別代表仁愛、真誠和孝心,或忠、孝、義。 麻雀番數 此說較多見於英文文獻[76][77],惟出處不詳。 麻雀番數2025 儘管晚清確有紙牌稱十湖牌五星為「仁、義、禮、智、信」(儒家五常),但早期文字記錄中,將孔子與麻雀扯上關係的,只有L.L.

麻雀番數: 十三番(例牌)

根據玩家偏好,此後不能再食糊,直至流局或有其他人食糊為止,但也可以選擇繼續正常遊戲,視乎大家共識。 麻雀番數 與香港麻雀不同,一開始決定玩家位置時(也稱「執位」)除了東、南、西、北四隻牌外,另需要單數牌雙數牌各一隻(通常為一筒和二筒)。 首先眼該6張牌蓋下洗勻並橫放(有別於香港麻雀的豎立),四人先隨便分配座位,並由一人擲三顆骰子,擲出的點數眼決定東位。

麻雀番數: 十三麼

唯有個別玩家或採用「莊家拉」的方式,即只有該局莊家可以拉出衝者。 另外,不論是明槓、加槓或暗槓,該槓牌一律視作暗刻。 麻雀番數2025 如果暗槓的話結束時需要展示全部四隻牌給其他玩家,如果沒有展示,或槓錯牌,須向另三家付兩個底籌碼。

麻雀番數: 香港麻雀常用番種

一如香港麻雀般,擲骰者位置為1,然後逆時針數順序。 例如一人擲出9,則他自己所在的位置就是莊家東位。 麻雀番數2025 麻雀番數2025 麻雀博大精深,廣東牌多為三番起糊,番數上限為八番或十番。 以下的計番方式為廣東牌計番方式,由於各處玩法略有不同,以下番數僅供參考。

麻雀番數: 香港最大的足球投注娛樂城盤點|多種體育賽事投注,更有2022世界盃投注技巧!

加上封頂番數變得較大(八番或以上),如小三元現時便計五番了。 第一局比賽稱爲東圈東局(口語裏會省略末尾的「局」字),由東位的玩家擔任莊家。 爲清楚計,玩家會把起莊牌與顯示着「東」的圈風器放在第一局東位玩家前方。 若該局由閒家勝出,該局完結後,就會由本來坐在南位的玩家擔任莊家,稱爲「過莊」,下一局就會是東圈南局,原來南位的玩家會變成東位,原來西位的玩家會變成南位,餘類推。 過莊時,玩家會把圈風器移給下一家,把它放在該局擔任莊家的玩家前方,但不會移動起莊牌(因爲起莊的位置沒有改變)。 若沒有任何玩家得勝(即是流局),或者莊家自己勝出了,則要「連莊」(又稱「冧莊」),他會繼續擔任莊家,進行東圈東局的第二戰,各人的門風也不會變,圈風器也不用移位。

麻雀番數: 香港麻雀胡牌列表

可是這個底數其實無大意義,原因是實際決定輸贏的,是各人勝打牌局之翻數,以及總共打幾多圈。 麻雀番數2025 即使商定一底一百元,總輸贏超出此數的情況亦常見,不過這個術語仍然沿用至今。 李汝珍《鏡花緣》(1818)第七十四回[40]裏面打花湖(一種天九牌戲)與十湖(一種類似麻雀的紙牌戲)的情節,就有「湖」了某些牌以及出現「詐湖」的情節。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