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國華街內的金得春捲創立於西元1954年,是國華街中的老店,店內賣著春捲一口氣包進了蝦子、滷豬肉、香菜、蒜泥、蛋皮、高麗菜、花生糖粉、豆乾,比較特別的餡料莫過於皇帝豆,這是我第一次看到。 捲進豐富配料後,再將潤餅皮放置鍋上將外皮煎至酥脆,讓人喫到外酥內軟的豐富口感,也是喫過一次後就讓人會懷唸的美味。 保安路上的在地平民美食「阿娟咖哩飯鴨肉羹」,每到用餐時間總是滿滿人潮、供不應求。 咖哩飯是那種臺式風味的咖哩,馬鈴薯、紅蘿蔔、豬肉,還會有少許的青豆仁,咖哩醬料滿滿地淋在飯上,或許看來並無特別之處,但幾乎是每桌都一定會點的熱門程度。 鴨肉羹與鴨肉飯相當受歡迎,在地人也非常推薦當歸米血,湯頭美味、米血也好喫。
- 夾著芋泥的芋頭餅口感紮實,一份可以選三個,建議各選一種才能品嚐到不一樣的美味。
- 使用手工製作的旗魚魚漿為原料,先酥炸後再用炭火直烤上色,最後撒上點白胡椒,外皮酥脆焦香且口感厚實,現烤現喫不油膩,是國華街散步美食的經典代表之一。
- 好柔嫩的春捲皮,喫起來口感好好,裏頭包的高麗菜好青脆,蛋皮配上點花生粉好好喫。
- 溫暖的木質調的復古裝潢,創新的菜單與擺盤的風格,整體都充滿著文青的質感。
- 富盛號碗粿是國華街中必喫的碗粿名店,小小的店面座位數不多,卻經常座無虛席。
- 擁有七十年歷史的永樂市場必喫老字號之一「富盛號碗粿」,店裡只販售魚羹與碗粿,卻是在當地傳承了超過一甲子的好味道。
富盛號碗粿是在地人眾所皆知的老牌小喫,從早上七點開始營業,相當適合假日睡飽後當成早午餐來享用。 這個佛心價在臺北可是看不到的啊~白糖粿和蕃薯椪都很值得喫,口感扎實又嚐的到食材的原味,放涼了更別有一番風味! 文化古蹟之外,在地的美食也是幾乎讓遊客們瘋狂 ♥凡舉國華街美食、近年熱門的正興街、保安路、武廟週邊、水仙宮市場、海安路,這裡的美食不怕你喫不夠 只怕你有3個胃也喫不完! 這間小小的春捲店透過創始人認真且踏實的個性,至今仍持續流傳著古早時的美味。 相信在地人都可以感受到這間店承載著創始人「李金得」與其家人滿滿的回憶,對於食材用料的堅持,面對客人的親切與服務,留住了非常多喜愛這一味的饕客們也為喜愛春捲的客人們包出一捲最美味的春捲。
國華街: 臺南「國華街必喫10選」甜的鹹的應有盡有!早午晚餐下午茶一篇搞定
營業時間從傍晚開始到晚上11點左右,是許多人晚餐與宵夜的好選擇。 小編第一次喫是被那特別的名字還有老闆各種反諷說明吸引,很有個性的筆跡寫著簡單幾樣產品,可以直接看到老闆從壓餅機壓出新鮮餅皮,以類似乾烙的方式使得餅皮香脆,包上各種不同餡料,料好實在,餅皮好喫不油膩! 距離不遠處有一間餵公子喫餅(壓片館),是專賣甜口味的壓片,店家也會不定時推出新口味,有抹茶卡士達、芋頭、巧克力等等,小編覺得甜的滿新奇的,是包好餡料將餅壓扁後下去煎,加熱後的內餡有的會融化與餅皮合而為一,是很不一樣的甜點。 喫不夠還有伴手禮可以帶回家慢慢喫,手工焦糖烤布丁也是很多人推薦的品項。
中西區是臺南人口最密集、最熱鬧的區域,商圈旅店林立,悠久的府城歷史也造就了最多元的小喫,也是全臺廟宇密度最高的區域,眾神之都的名號便由此而來。 除了特殊新口味「黑麻麻」之外,店家還有一個「限定絕配」,就是讓各位一次品嚐三樣不同美食的「黑白配」,讓各位不只享受美味的白糖粿也品嚐了在地的番薯椪。 雖然還有一間流傳一甲子在地著名的「林家白糖粿」,不過這次因時間關係沒有造訪此店家,待再回到臺南旅遊時,會來比較看看哪一間白糖粿最符合我的口味。 國華街 國華街 無論是春捲或是潤餅,因為地區而有不同口味的產生,但不變的是小小一捲卻捲入了各式新鮮美味的配料,讓人一口就能喫到多層次的餡料美味。 也因為青菜多、又具有飽足感,成為不少現代人喜愛的傳統臺灣小喫。
國華街: 國華街人氣朝聖名店|邱家小卷米粉
逛國華街的時候小編最喜歡先買幾支炭烤甜不辣慢慢逛,黑輪甜不辣下鍋炸後再烤,魚漿加上淡淡炭香,酥酥脆脆再灑上胡椒粉,是最簡單美味的散步美食。 本網址所提供的地圖資料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府”)擁有的版權保障。 政府沒有就該等資料的準確性或完整性,或在任何特定情況下使用的合適性作出任何明示或隱含的保證,亦無須對與該等地圖資料或本網站有關的任何原故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負上責任。 國華街2025 接下來分享的金得春捲,似乎是遊客們到臺南一定要喫的,非假日都在排隊了,更何況假日,這天見到只有排一個,立馬買了兩卷微微糖的春捲滿足口腹之慾。 接下來就要去我們家文青哥很喜歡的亞德當歸鴨,孩子喜歡喫亞德當歸鴨的雞肉飯,還有米血,這個帶回家喫口感差不多,不過,可別隔餐加熱了,口感真的會不一樣。 每次到修安扁擔豆花,Vicky不會只買一兩份,每次都是買一大盒裝回家,店家會附上糖水,如此一來全家便可盡情享用,同樣地,回飯店也可以這樣和同行親朋好友分享,尤其是小孩——超愛。
- 國華街上的林家白糖粿是臺南的老字號小喫,有賣白糖粿、芋頭餅跟番薯椪,三個25,可以混搭。
- 咖哩飯是那種臺式風味的咖哩,馬鈴薯、紅蘿蔔、豬肉,還會有少許的青豆仁,咖哩醬料滿滿地淋在飯上,或許看來並無特別之處,但幾乎是每桌都一定會點的熱門程度。
- 臺南市康樂街與友愛街交叉口的南都石頭燜烤珍珠玉米,在地經營半甲子。
- 除有特別說明或依照相關法律規定外,本網站不會將您個人資料移作其他目的使用。
- 而蕃薯椪則是用地瓜壓成泥,中間包著以砂糖、花生粉做成的內餡,口味偏甜也要小心燙口。
國華街曾是以往臺南人逛街購買生活用品、流行服飾的舊商圈,有著不少老臺南人在此約會或是赴約的共同回憶。 雖然商圈轉移,但是國華街內不少老店依然堅持不走,留下來的與後來新加入的,都在媒體報導之下,國華街的人潮又回來了! 走在此可以看見不少老臺南的風景、也可以遇到很多充滿溫度的老店,不少店家存在於此將近半世紀,造就國華街美食臥虎藏龍的景象,若沒有好好做功課,真的就很容易錯過。 不過最重要的是想喫遍整條街,除非是大胃王,不然真的要來好幾回才能喫得完。 與阿松割包、金得春捲並稱「國華街美食鐵三角」的【富盛號碗粿】,無疑也是臺南必喫的標配,只靠碗粿、魚羹兩樣東西就征服臺南人味蕾七十年。 由純米漿製作的碗粿入口即化,米香濃鬱自然在嘴裡散開,混入的靈魂肉燥、豬腿肉塊、及蝦仁讓整體變得更豐富,淋在表面的醬汁、蒜泥、辣醬更是鹹中帶甜,喫過的人都將其列為心中第一名的夢幻碗粿,另外再配上鮮甜的魚羹就是完美的一餐了。
國華街: 臺南黃家碗粿(美術館)
麻糬一定要當日買當日喫,口感最好,一盒100元的麻糬總共10顆,喫起來剛剛好。 剉冰在炎熱的臺灣是不可缺的消暑聖品,回憶起小時候被大人們帶去品嚐時,開心又難忘的心情。 「八寶彬圓仔惠」已傳承了三代的美味冰品,除了配料選擇豐富,軟Q的手工湯圓、米苔目、粉角等都是美味狠角色,尤其甜芋頭與地瓜,更是內行人必選的配料! 天氣漸冷時,便會開始提供熱甜湯,冒著白煙的紅豆湯加入手工湯圓,暖身也暖了心。 您可隨時利用會員管理後臺功能,進行您個人資料的修改與維護,包括要求停止寄發電子報及活動快訊等。 就您提供的個人資料,您可聯繫我們以行使下列權利: 查詢或請求閱覽; 請求製給複製本; 請求補充或更正; 請求停止蒐集、處理或利用; 請求刪除。
國華街: 臺南相關內容
不僅外國人愛來這裡品嚐臺南美食,臺灣人假日也愛來品嚐國華街美食,總讓人喫得肚皮撐開才開心離開。 口味很主觀、也會因人而異,但不抱持著任何成見來國華街喫一回,就會找到自己在此的心之所向。 現在就是要帶大家到國華街三段這邊喫美食,這邊有一座知名的永樂市場,還有一個什麼都賣的水仙宮市場。 出發前往富川麻糬、水仙宮青草店、臺南一味品碗粿魚羹、永樂米糕、修安扁擔豆花、My老爹紅茶屋、亞德當歸鴨、金德春捲等。
國華街: 中西區 國華街美食特輯:富川麻糬
非常短一條街,沒什麼好逛的,素食更少,都是煮肉,葷腥食物販賣居多,喫素食來這裡逛也是買飲料豆花\水果之數等食物,很少可以逛,去過一次就不去了,沒什麼興趣。 原本在國華街大菜市開設多年的「Chun純薏仁。甜點」,已遷移到友愛街。 溫暖的木質調的復古裝潢,創新的菜單與擺盤的風格,整體都充滿著文青的質感。 必點的白玉紅豆薏仁,在濃鬱的薏仁上鋪著甜度適中的紅豆,白玉抹茶糰子是使用一保堂的抹茶,搭配著一起喫,能品嚐到紅豆薏仁的香甜又有抹茶增添茶香,白玉糰子喫起來美味又有飽足感。 在臺南創立近90年,傳承到第三代仍沒有走味的古早味綿密芋泥冰老店「江水號」。 店內販售著八寶冰、鳳梨冰、綠豆牛奶冰等,攤位上擺滿一盤盤的八寶冰餡料,讓人看了口水直流,尤其是那盤芋泥,更是收服了芋泥控的胃,還可以免費加手工湯圓唷!
國華街: 臺南國華街美食|炸雞洋行
國華街並不長,但裡面全是賣喫的商店,有餐廳也有攤販,臺南特色小喫和各地料理都有,如邱家小卷米粉,炸雞洋行,碳烤黑輪甜不辣,富盛號碗粿,金得春捲等。 白糖粿、蕃薯椪是南部街邊特有的庶民小喫,位在國華街「林家蕃薯椪」一賣就是半個世紀,也是老一輩會懷唸的點心。 用糯米做成的白糖粿,油炸後再裹上花生白糖粉,外酥內軟,口感與炸湯圓類似。 而蕃薯椪則是用地瓜壓成泥,中間包著以砂糖、花生粉做成的內餡,口味偏甜也要小心燙口。 夾著芋泥的芋頭餅口感紮實,一份可以選三個,建議各選一種才能品嚐到不一樣的美味。 臺南知名的「炸雞洋行」是當地人與旅人們最常光顧的店家,品嚐過瘋迷一時的胖老爹以及被披薩耽誤的拿坡里炸雞後,有機會可以嘗試臺南知名的炸雞,怎麼可以錯過呢?
國華街: 好氣!CNN指「臺灣地獄級交通」不利觀光 民眾怒了:超丟臉
不過這次就不替這三間知名的炸雞店做排名,讓我們走至位於國華街「淺草商圈」的創始店直接購入多汁可口的炸雞吧! 如果各位是在假日前往的話絕對會遇到人潮眾多的景象,不想等待的朋友們,可以想一想是否要前往其他分店購買。 說到這間臺南老店「金得春捲」創立於西元 1954 年,至今已經營業將近 70 年的時間仍屹立不搖。 剛開始營業時招牌上只寫著「春捲」二字,後來由創始人「李金得」正式命名為「金得春捲」。 臺南市康樂街與友愛街交叉口的南都石頭燜烤珍珠玉米,在地經營半甲子。
國華街: 關於 臺南國華街
國華街是臺南市區內的一條傳統市集街道,有傳統市場與許多知名小喫店,近年來國華街與週邊的正興街等街道新增許多具有特色的餐飲、文創商店,應該是臺南市區內最好逛的商圈。 國華街2025 許多知名的小喫如小捲米粉、霜淇淋假日都大排長龍,甚至中午過後就賣完。 元宵節期間位於國華街北段的普濟殿有燈節活動,傳統鼓仔燈成排掛在國華街街道上,一片燈海,非常壯觀。 包括金得春捲,富盛號碗粿,石精臼蚵仔煎,阿松割包,牛肉湯,土魠魚羹。 臺南美食最神奇的就是沒有店名的小喫往往最受歡迎,「榕樹下陽春麵」也屬於「隱藏版」的古早味麵店,雖無店名卻默默經營了50年,位於巷弄內的店旁就是百年夫妻榕樹,當地人索性稱之為「榕樹下陽春麵」。 菜單提供簡單的麵食類,滷味則相當特別是紅色的,人多時需耐心等候。
在傳統的粗米粉湯上鋪滿大塊的新鮮小卷,搭配那不知道煮入了多少隻小捲的甜美湯頭,沒有多餘的調味卻一點腥味也沒有,喝一口湯就立馬被圈粉,Q彈的小捲也可以單點小卷湯份量會更多。 好柔嫩的春捲皮,喫起來口感好好,裏頭包的高麗菜好青脆,蛋皮配上點花生粉好好喫。 國華街 話說,有回到嘉義作客方知,嘉義的鄉親們會把油麵放到餅皮裡面喫,超特別的,果然各地風土民情不太一樣。
國華街: 中西區 國華街美食特輯:永樂米糕
將帶有葉子的生玉米,放進特製的大桶並覆蓋加熱小黑石,加水後燜熟玉米,使玉米甜味鎖住數十分鐘過後玉米燜熟,美味香氣湧現。 在蜷尾家對面有間傳統冰果店【泰成水果冰】,外表不起眼,賣的冰品卻是網美等級的吸睛。 將剖半的哈密瓜挖籽後果肉連皮就當成裝冰的大碗公,接著用新鮮水果製成的各式口味冰沙一球一球塞滿疊高,也可以選擇用冰沙及新鮮草莓配上煉乳疊成的夢幻組合,真材實料的創意冰品,不但口味令人讚賞,就連手機也喫得很開心。 Udn走跳美食/涼子是也 說到臺南的豬心冬粉通常第一個會想到「阿明豬心冬粉」,不過本來生意就超好的阿明豬心冬粉,在榮獲 國華街2025 2022 臺南米其林必比登推薦美食之後更是大排長龍,沒點耐心還喫不到。 說到大人小孩都愛的炸雞,就絕對不能遺忘這間炸雞洋行,小小攤位前總是人潮滿滿,品項選擇有八兩雞(大隻)、三兩腿(小隻)、雞翅、雞塊和馬鈴薯等,炸雞外皮是屬於薄皮款,趁熱咬下去,鮮嫩多汁,絕對要小心不要被肉汁燙到了! 想要多人分食也可以選擇小雞塊,是類似鹹酥雞那種雞塊,散步的時候喫方便好入口。
國華街: 臺南國華街一日遊必喫美食推薦,精選懶人包大公開
一口吃起來先感受到碗粿的紮實口感,接著就是蝦米與香菇的味道伴隨而來,鹹鹹的美味,再搭配一碗羹湯收尾,簡單的美味一賣就是70多年。 國華街內、永樂市場中的「修安扁擔豆花」雖然開業才二十年,豆花技術卻是傳承自有五十年歷史的臺南豆花老店的靈魂。 不僅吸引多家報章雜誌、電視媒體來採訪介紹,更獲得府城十大美食的殊榮,重點是僅此一家,是旅客必喫的國華街美食之一。 臺灣各地都看得到「炸雞洋行」的分店,而其實第一家炸雞洋行創始店就位在臺南國華街的淺草商圈中,小小的攤位至今還是維持著當初的模樣賣著一隻隻香噴噴的炸雞。 必點的有三兩腿之外,香酥雞塊、馬鈴薯、雙節辣翅都是超人氣單品。 國華街 炸至外酥內嫩的雞腿,薄薄的外皮一口咬下馬上溢出滿滿湯汁,愛喫炸物的可別錯過這間創始本店。
國華街: 物件編號 139506 國華街⭕️網紅7坪透天店面~可油湯
在邱家小捲米粉斜對面有一家小攤販【阿伯炭烤黑輪甜不辣】只賣甜不辣、黑輪兩種食物,即使找不到攤子,也會令人不禁聞到陣陣飄來的碳烤香。 使用手工製作的旗魚魚漿為原料,先酥炸後再用炭火直烤上色,最後撒上點白胡椒,外皮酥脆焦香且口感厚實,現烤現喫不油膩,是國華街散步美食的經典代表之一。 國華街 國華街上的林家白糖粿是臺南的老字號小喫,有賣白糖粿、芋頭餅跟番薯椪,三個25,可以混搭。 國華街2025 白糖粿喫起來有點像炸年糕的口感,但是又更軟一些,裹上糖粉,就是一個百喫不膩的點心。 番薯椪則是包著地瓜泥內餡,同樣炸得酥脆,邊走邊喫一下就不見了。 國華街 這間在國華街路邊的小店面,也是許多在地人在喫的店,可以選擇要米粉、麵、或是綜合(米粉+麵),魯麵羹湯勾芡,湯裡菜頭、紅蘿蔔、黑木耳等配上鮮甜肉羹,加上烏醋,酸酸甜甜是絕佳的臺南好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