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廟創建於清光緒10年,日治大正10年(西元1921年)遷移現址,歷經數度整修,至今仍香火鼎盛,而在陽光照耀下,廟外屋頂華麗瓷瓦閃閃發亮,與神像栩栩如生,相互輝映,而每年農曆6月15日為城隍爺的祭典日。 修建左右廊道,擴大了城隍廟的規模;清光緒十三年(1887)城內外分六段保甲警備,北段的保甲局即設在縣城隍廟。 但好景不常,日據時代縣城隍廟遭日軍進駐改為陸軍衛戍醫院宿舍,後日方欲歸還,但主事者懼日軍淫威,不敢前往,因此被臺南慈惠院接用。 民國三十七年(1948)慈惠院另立案成臺南私立救濟院,並建養護中心迄今。 縣城隍廟呢,則是在明治四十一年(1908)9月用140元購買今址上的民房改建成廟宇,民國五十七年又增建地藏王殿,奉祀地藏王菩薩、觀音菩薩、清水祖師、歷代主持先賢神位。 據史載,西元1891年,全臺官民在此舉辦護國祐民怯除災厄祈禱醮法會,晉封為新竹都城隍,為臺澎地區唯一的省級城隍廟,又因顯靈禦匪有功,光緒皇帝頒賜「金門保障」匾額,其後陸續獲歷代皇帝封贈,成為全臺官位最高的城隍爺。
桃園西廟位於桃園市桃園區中山路上,是桃園四大古廟之一,主祀觀音佛祖與城隍爺,因為地點位於桃園古城的西方,因而稱為「西廟」。 西廟的說法由來不一,但可信的是,這間廟的城隍爺就是「桃源城隍」。 (圖/WIKI圖庫, Ianbu攝)西廟並不起眼,甚至看來有些破舊。
城隍: 文化傳承
城隍爺為臺灣人最敬畏的神,主要是祈求民生安定。 城隍 「城隍」二字按字意解釋,「城」為城郭,「隍」為護城河。 城隍 因堅固的城牆為城市所必須,所以取名「城隍爺」。
從鄭成功趕走荷蘭人開始,臺灣的重心都在南部,由於漢人的移居發展,1723年先從諸羅縣分出彰化縣,再從彰化縣分出淡水廳,管理大甲溪以北的地區,1733年淡水同知徐治民於竹塹環植刺竹,並建四座木製城樓。 所以第十代淡水同知曾日瑛決定將淡水廳治設在竹塹,並建了今日的新竹城隍廟。 城隍 ※ 當天上午九點起至下午四點,城隍爺慈悲免費服務 信眾加持開運,凡來參拜者平安壽桃結緣,(共一 仟份)送完為止。 2009 全國迎城隍在鹿港 五月為服務考生,於5/17(日)、5/31(日)舉辦文魁星君開智慧活動,請考生把握機會。 二、迎城隍的遶境隊伍組成,皆為地方居民自發性籌組傳習而成,例如輦轎、藝閣、人力蜈蚣座、打花草、神將等,展現在地閩南文化之藝能特色。
城隍: 服務設施
從農曆六月初起,廟中便湧入從各地而來的大批香客,除了祭典,也會有遊行、演戲等民俗活動,因此,廟前的戲臺也會鑼鼓喧天上演酬神的戲碼,呈現一番熱鬧景象。 城隍2025 五代以降,城隍由自然神轉化為人格神,而民間宗教信仰中神明層級是對應政治的官吏制度,城隍廟即相對於人世間的衙門,城隍就是地方父母官。 城隍爺又按其管轄區域而分為京城隍(管轄京都地區)、都城隍(轄省城)、府城隍(轄府城)、縣城隍(轄縣城)和境主公(管轄無城郭之鄉、鎮)。 民間俗信城隍乃陰界的地方官,司掌都導邑吏、監察民隱之職,因此舉凡新官到任、地方上有懸疑案件或詛咒立誓,都要祈告到城隍爺;至今,民眾每為證明決心與清白,往往會到城隍斬雞頭立誓,請城隍做見證以取信大眾。 經由城隍爺的指引,全國城隍廟聯誼會對城隍信仰的提升有目共睹,如統一為各宮廟幹部製作制服,書寫全國城隍廟聯誼會(含logo)和其所屬宮廟名稱;製作城隍爺、文判、武判、七爺和八爺公仔,受到全國城隍信仰愛好者的喜愛。 另依北、中、南和東部,採母雞帶小雞方式,由歷史較悠久廟宇輔導資歷較淺者,或相互支援,務必讓城隍信仰獲得城鄉平衡。
- 城隍尊神安置在操兵場處(今西安路與北平街交叉處附近);凡是有百姓犯了死罪,則焚香祭拜,並請求隍尊神託夢指示,該罪犯是否另有冤情、罪不及死,若尊神無特別託夢指示,則翌日依律論斬。
- 都城隍廟包括新竹都城隍廟在內也僅剩五座而已。
- 本廟為辦理2009全國迎城隍在鹿港活動,謹訂於九十八年五月廿三日(農曆四月廿九日,星期六),欣逢全國城隍尊神駐駕本廟期間,特舉辦祈安植福大法會,奉道立疏宣經,祈求闔家平安、元辰光彩、財源廣進、消災植福。
- 至此,全廟可謂功德圓滿,牌樓、前殿、後閣,其雕樑劃棟、飛簷琉瓦,無不富麗精緻、美侖美奐;再加上香火鼎盛,神威顯赫,施方濟世、庇護鄉裏,埔里瀛海城隍廟,可謂根基已固、功勲浩然。
- 隨着城隍在民間百姓中的影響日益顯著,道教也將城隍神納入自己的神靈體系。
- 慷慨解囊、造福鄉裏、解人危厄,年青學富之施百川先生,在當時極受百姓所敬仰推崇;雖已仙逝,但功勳不杇。
- 但有城隍的觀念卻是從道家開始;易經有載:「城復於隍,勿用師」即為明證。
後來古代的城市亦要修築城牆,城牆之外還要有一圈護城壕。 有水的城塹稱爲“池”,無水的城塹則稱爲“隍”。 “城隍”二字,始見於《易經》泰卦的上六爻辭:“城復於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 例如,蘇州城隍爲春申君黃歇,得來緣由即爲其曾經的封地爲吳地;杭州城隍爲名相文天祥,原因是因爲其曾經擔任位屬杭州的平江府知府;種種城隍,皆是各地相關之人,多爲歷史上正直正義之人,故可以公正無私,庇護一方。 真武大帝的巔峯時期在明太宗朱棣時期,這個暫且不表。
城隍: 城隍廟美食|周家燒麻糬
經推算,新竹都城隍廟在1747年農曆2月17日開始起造,次年(1748年)農曆8月16日落成,同年11月29日城隍爺安座。 從鄭成功趕走荷蘭人開始,臺灣的重心都在南部。 北部只有竹塹堡(今新竹市)及大加納堡(今臺北市淡水河邊)有漢人聚居。
城隍: 教你在職場上 成為識破謊言高手
近一百五十年來,霞海城隍廟即成為大稻埕地區的信仰中心,也見證了大稻埕地區的發展。 城隍2025 為感念城隍老爺的庇佑,呂來興乃決定親自回故鄉,分靈霞海城隍廟老爺的金身來臺,奉祀在自己經營的錫口街店舖內「為廟以祀」,店舖的位置為現在的饒河街二二四號,也就是松山的慈祐宮的右前方。 而這種以店舖為廟奉祀霞海城隍爺的情形,一直持續到民國六十年代初期。 一八八一年(清光緒七年),於臺北城內興建臺灣省首府官祀城隍廟(當時之府直街與北門街口府治撫臺衙後,即今之延平南路與漢口街右側),奉祀清代臺灣省首府守護神「城隍尊神-敇封威靈公」,與臺北府衙並列城內北方,有幽冥共治之意。
城隍: 城隍廟重大意義
民國96年(2007)臺南南化中坑村發生了一件離奇的雙屍命案,柯姓農婦於自家果園失蹤,家屬遍尋不著人,隔天,柯姓農婦與另一名陌生男子被發現陳屍於離果園兩公里外一處魚池,且柯姓農婦頭部有明顯外傷,男子則被研判是窒息而死。 城隍爺因為是司法神,主管眾生與亡靈並獎善罰惡、生死禍福和增進幸福利益等,以及守護城池、國家的工作。 所以當民眾之間有紛爭難以排解、被人懷疑、或有意悔改的時候,在過去會在城隍廟前進行立誓的儀式,或是接受神判決。 另外,如果有重大案件一直無法破案,檢警人員也有祈求城隍爺幫助因而破案的傳聞。 其實城隍廟「官位有別」,史籍記載,古代將政績良好、去世的官員視為城隍,在陰間繼續做官、協助地方治安。
城隍: 城隍廟美食|阿富滷肉飯
隨着城隍在民間百姓中的影響日益顯著,道教也將城隍神納入自己的神靈體系。 杜光庭編纂的《道門科範大全集》中,就有在齋蘸請神儀式中開列城隍的法位的記載。 在以後的發展過程中,城隍神就逐漸成爲了道教尊奉的主要冥界神靈之一。 道教源於民間而又影響民間,甚至滲透到千家萬戶。 城隍原本是民間的神祀,佛教在中國廣泛傳播以後,接受了佛教的冥界體系,城隍神開始成爲陰間的行政長官,掌管陰間事務。 如宋代佛教的“水陸法會”就開始將城隍神列爲重要的恭請神明之一。
城隍: 新竹城隍廟美食》推薦10家經典必喫名單,不要再說新竹是美食沙漠了!
苗楊冬瓜仙草絲,曾獲選為風城美食節非喫不可的美食小喫之一。 苗楊冬瓜仙草絲使用的仙草是製作時間將近20小時,經過長時間的熬煮、濾渣、急速冷凍的製作過程,口感扎實新鮮。 淵明餅舖的水蒸蛋糕,是許多人來新竹城隍廟必買的伴手禮。 城隍2025 淵明餅舖的水蒸蛋糕有三種口味可以選擇,分別是肉燥、紅豆、芋泥。 新復珍商行創立於1997年,是新竹百年歷史老店。
城隍: 臺北霞海城隍廟
禮記禮運篇:「天子大獵八,水庸居七」,大獵乃是歲末天子祭祀萬神之禮,水庸指的是城隍,大獵乃是祭拜八位神明,其中城隍是第七位,這是中國祭祀城隍的開始。 五代唐朝愍帝始封城隍王爵,稱城隍爺;明初,中央至縣一律建壇祭祀城隍爺,各府城隍封為威靈公,州城隍封侯爵為綏靖侯,縣城隍封伯爵為顯佑伯;管縣就叫縣城隍,管府就叫府城隍,管省就叫都城隍,管全國就叫天下都城隍。 臺灣人認為,地方官是治理陽間事務,城隍爺專司陰間,也支配來世,對地方官稱陽官,對城隍爺稱陰官,前者依法律來審判案件,後者根據現世來決定來世,無論好事壞都要加以處理,吉凶禍福都是審判的結果,人民深信而敬畏。 城隍 城隍爺在各地派遺將軍巡視陽間和陰間,監察人民的行為,做壞事施以陰罰,陰罰就是使壞人罹患疾病或陷於貧困,甚至死亡;同時對於好人要獎勵,所以城隍爺乃是介於陽間和陰間的神,掌理人的善惡。
城隍: 臺北迪化街郵局
懷善堂於埔里開堂,始自於民國前十二年(光緒二十六年)十月,由本地善士赴阿罩霧大里杙迎請三恩主劍令駐駕史港裏(今之會議所),翌年五月五日,迎遷於施百川先生宅第,舉行鎮座並立堂號為懷善,朝夕誦經,施方濟世。 當時,南投地區吸食煙毒者甚眾,三軒鴉片店大賣鴉片煙以毐害人,三恩主體念上蒼有好生之德,慈悲為懷,發起勸告世人戒煙,神力宏大,不久人們便將煙毐戒絕,三軒鴉片店倒店關門,神恩浩蕩,拯救不少受苦癮君子,真可謂功德無量。 慷慨解囊、造福鄉裏、解人危厄,年青學富之施百川先生,在當時極受百姓所敬仰推崇;雖已仙逝,但功勳不杇。 在民間信仰中認為枉死者(如水鬼)必須要找人當替身,才能轉世。 傳說嘉義紅毛埤(蘭潭)有個水鬼不願意抓人當替身,因此長久痛苦沈淪,此事獲得當地的土地公同情。
懷善堂在民國前十年二月十二日,承奉恩主賜冠號為「彩鳳閣」並且編著「懷心警世金編」及「醒悟金編」二本書,行世勸人、度人危厄。 同年十月,因主指示刣牛坑永興莊有一處吉地,可供建廟之用,於是由正鸞李春生先生前往主持創設,即今日之參贊堂;另外尚不少廟堂,相繼由懷善堂分祀而成;由此可見,懷善堂在埔里地區實具有崇高與重要之宗教地位。 民國十三年歲次甲子冬,懷善堂僉議,將暫奉於該堂之瀛海城隍尊神一併奉祀,於是開始了往後懷善堂與城隍廟不可分的關係。 後來,地方治安趨於安定,百姓循規蹈矩、奉公守法,於是於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年)由理番鹽運使通判吳本傑倡議廣招先賢修建,經地方居民一致響應及熱烈贊助而修築完成,當時之廟址就在操兵場附近(地號為埔里小段26234號)。
城隍: 城隍廟興盛時期
這期間承蒙諸多先賢前輩之竭盡心力、苦心經營,纔有今日宏偉基業。 埔里瀛海城隍廟,在埔里地區風起雲湧的宗教熱潮中,必能更加發揚光大,且神恩傳續、千秋萬世。 城隍尊神安置在操兵場處(今西安路與北平街交叉處附近);凡是有百姓犯了死罪,則焚香祭拜,並請求隍尊神託夢指示,該罪犯是否另有冤情、罪不及死,若尊神無特別託夢指示,則翌日依律論斬。 當時,操兵場處設有斬首臺,犯人之斬首與否,完全取決於神明之指示,這種藉著神威來教化治理的方式,充份表露出城隍爺的官方色彩。 熱河都城隍:熱河都城隍神乃康熙皇帝十七子愛新覺羅允禮,乾隆皇帝親封其爲都城隍神,封神名號爲方隅,“方隅”意思是他管理的是大清的“疆域”,是各地城隍之主。 因此,熱河都城隍神也由此而傳爲天下第一城隍。
城隍: 新竹城隍廟常見問題
但有城隍的觀念卻是從道家開始;易經有載:「城復於隍,勿用師」即為明證。 但設置城隍並建廟祭祀卻是道教成為民間的宗教信仰以後的事。 城隍 傳說中城隍爺一直為民間所信奉的地方守護神,而臺中市合作街的城隍廟中供祀的城隍爺遍傳說是管理臺中市的地方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