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井茶堂是利用一級古蹟「天水堂」的右廂房闢成的閑靜茶坊,混合了日、洋、中風格,店家在整頓時,並未刻意裝修,使得老水井、小院落、洞窗及粉牆都流露出歲月的底蘊。 皇太后朋友介紹這家在地人才知道榕樹下小喫,雖然招牌寫著50年,但這家可是從民國50年就開始,直到民國80年由第二代接手,小喫攤都是年輕面孔,想必已經傳承到第三代,一早六點開始營業到下午兩、三點就結束。 姜阿新洋樓建於1946年,費時了三年才完工,在當時堪稱風華絕代的洋式建築,半圓拱、凸窗等古典建築技法,與裝飾紋樣來自歐洲傳統,內部大量木構多取材自營林場,烏心石、檜木、樟木、櫸木、香杉等木料交錯運用,細緻的雕刻裝飾帶有濃厚東方吉祥寓意! 2001年被指定為縣定古蹟,2018年完成修復,現在由姜阿新教育基金會統籌營運。
- ▼柿餅是客家人勤儉珍惜天然資源的表徵,將不易保存的生鮮的柿子,利用傳統工法,做成營養、健康、美味易於保存的柿餅。
- 『新竹。北埔』 笠竹園客家風味餐廳-中藥世家全程純手工製作的招牌蒜香胡椒鴨,連肉絲都充滿胡椒香氣。
- 一到園區便可以看到許多跟西瓜有關的裝置,是親子同遊的好去處。
- 哈客愛另外也有店鋪是在北埔鄉中豐路30號google map,於民國100年時,以黑馬之姿榮獲「新竹縣第一屆十大伴手禮」,如今已搖身一變成了北埔鎮上的擂茶名店。
新竹老街的客家美食種類非常多,有菜包、粄條、蘿蔔糕還有發糕,每一種都是現做現賣,熱騰騰的非常好喫,賣鹹豬肉的攤位也大排長龍,肯定是美味沒話說。 我還發現一種很特別的甜點叫做「牛汶水」,牛汶水是客家人耕田休息時準備的點心,作法是將糯米糰以滾水煮熟後,加入黑糖薑汁浸泡熬煮,再撒上花生粉、芝麻等配料,形狀就像稍微壓扁的大湯圓,口感Q彈紮實喫了會有飽足感。 因為外形圓扁,又泡在黑糖薑汁裡,很像水牛躺在泥水裡打滾的樣子,因此取名為「牛汶水」(客家話的牛玩水)。
北埔香姊麵食館的菜單提供炒類、客家、湯類、鹹水魚、主食、炒飯,還有養生湯圓,我覺得菜單中提供小份、中份、大份,三種大小的份量,不論是兩個人、小家庭、多人聚餐都很方便。 除了招牌「胡椒鴨」,客家小炒、薑絲大腸、鳳梨蝦球、鐵板牛肉等都是許多人推薦必點的菜色,不過小編要特別推薦兩道菜,一道是「紅燒豬腳」,滷得入味晶亮的豬腳一上桌,就讓人食指大動,豬腳皮燉的軟而不爛,入口滑順卻不失Q勁,鹹香回甘的調味也讓人忍不住多喫好幾塊。 薑絲大腸,客家菜的代表之一,Q彈的大腸與薑在酸嗆的醬汁下一口吃進口裡,好喫,醋酸的嗆味,很難忘記的美味。 這家「彭家粄糕」也是老街人氣米食店,有客家菜包、艾草包、芋頭糕和九層糕,不少遊客都是為了店家的自製油蔥而來,順道來瓶客家桔醬當伴手禮,五花肉沾著喫更有客家風味。 客家麻糬、手工水晶餃看起來也不錯,才進來老街不到30分鐘,手上已經好幾袋,和我一樣喜歡客家米食的朋友,來這很難空手離開。
北埔老街客家菜: 我們一起,走著、走著、走著,
新竹北埔|老街粄條 新竹北埔|老街粄條 炒粄條(NT.60)份量十足,醬色緊緊巴在粄條上,略帶鍋氣,整體偏鹹了點。 我隨便夾了幾塊雞肉來喫,每一塊都和雞腿肉一樣Q嫩耶,黃橙橙的表皮平常我根本不碰,但是這裡的QQ而且帶油水,沒有令人做噁的油脂味,這隻雞有在運動加上沒有什麼骨頭,大口配飯喫下去有夠讚!! 旅遊是一種享受當下的過程,透過鏡頭發現眼睛沒發現的美麗。 用有溫度的文字及充滿色彩的照片,描繪出屬於我的生活方式,邀你與我一起品味生活。 ,看到一堆不同種類的大嘴鳥和其實移動很快的樹懶,真的蠻可愛的;小朋友最愛的羊駝這裡也有,還可以看鸚鵡跟小動物表演,蠻建議一大早前往比較沒人,下午再到北埔老街晃晃。
這次依武媽帶著爸爸媽媽來北埔旅遊,真的是把新竹北埔老街美食一網打盡,喝擂茶、喫柿餅、品嚐道地的客家菜,也買了不少伴手禮回家。 這篇精選了七家北埔特色小喫,五家在北埔老街,另外兩家則在北埔區,從粄條、古早客家菜、特色創意料理到擂茶、甜點應有盡有,有些表面賣擂茶,實則暗藏玄機,要圈內人(?)才知道該怎麼點才道地,有些在傳統中加入巧思,讓老街的美食不再一模一樣。 北埔是新竹最晚開發的鄉鎮,所以走進北埔可以看到這裡覆蓋了濃鬱的客家色彩,更可以看到少見的聚落建築文化,在這條老街上可以看到許多形形色色的古蹟,至今還保存的非常好,也是臺灣唯一古蹟密度最高的老街。 來到北埔老街柿餅要挑、好醋要買、小喫要喫,但是欣臺灣今天還要推薦你距離北埔老街大約腳程10分鐘的地方,就位在北埔國小對面,有間名為「客家本色」的私房客家菜,道道經典,每品菜都能喫到老闆的真功夫。 大溪老街迷人之處,不僅有老阿伯現滷豆乾、賴媽媽傳統豆花、陳師兄素肉圓、金字塔三角湯圓、黃日香豆乾、江家花生糖等許多必喫的美食外,具有歷史意義的巴洛克風建築更是大溪老街的一大特色。 這次帶著爸爸媽媽來北埔旅遊,真的是把新竹北埔老街美食一網打盡,喝擂茶、喫柿餅、品嚐道地的客家菜,也買了不少伴手禮回家。
北埔老街客家菜: 北埔老街美食1|老街一口菜包
如果特別要挑幾道菜來推薦,豬腳、紅糟三層肉、客家小炒、土雞肉、菜脯蛋、薑絲炒大腸這幾樣推薦優先點。 一口菜包有三種口味,原味與艾草口味的主要差在外皮的味道,另外有紅麴外皮口味的,內餡配料稍有不同,但整體來說原味與艾草口味最經典,一顆10元出頭,一至兩口能解決的大小喫起來相當方便。 客家鹹豬肉烤的外皮是酥脆的,醃料更是入味好喫,單喫稍鹹,但配飯絕對是超棒的選擇。
♠搭乘5609、5610、5626、2627、臺灣好行獅山線到中正路上的「北埔(北埔老街)站」,步行約5分鐘即可抵達。 ▼老街一口菜包,這間生意也很好,主打一口的菜包,老闆說外皮採用糯米、蓬萊米兩種米製成的,所以喫起來比較Q,內餡主要為菜脯、蝦米、豆乾,艾草的很熱門常常被搶購一空。 ▼金豪口甲客家鹹豬肉,這間主要就是販售烤過的鹹豬肉,也有提供試喫服務,大家可以試喫後斟酌要不要購買喔。 天水堂是北埔老街上知名的國定一級古蹟,是北浦第一戶姜秀巒建於清朝時期,水井茶堂就位在 1930 年前後增建的天水堂後院裡,這棟建築至少有八十餘年歷史,在老宅裡品茗別有一番風情。 北埔沒有產衫林溪茶 , 因此建議大家不要在北埔買這樣的茶葉 , 這些都不是在地的茶葉 , 還有可能買到混了越南茶的茶葉 . 這桌小菜最推這一盤「客家悶筍」才50元,十分爽口的悶筍口感脆甜,還有悶筍特有的筍香味,好想來碗白飯喔。
北埔老街客家菜: 新竹老街|內灣老街停車場
高人氣的「北埔食堂」和「北埔粄條」想來就來的便利,我雖非客家人,就是知道這些菜色就是道道地地的客家味就是了,這二家在烹調上還是有不一樣,共同的特色好喫美味的客家味,有機會再來探索,美食永遠都不會寂寞的。 北埔的客家風情與傳統美食,讓新竹縣這個小小的山邊聚落湧入大批觀光人潮,從一級古蹟「天水堂」旁的小巷子轉進去,立刻將塵囂拋在身後,走進天水堂右外橫屋的水井茶堂,在幽靜的客家茶館看熱愛家鄉的店主,如何以北埔文史工作者的身分擁抱家鄉。 A1:老街一口菜包、春嬌粄條、三十九號北埔擂茶、北埔遊記現烤手工餅、北埔溫記黑糖發糕、哈客愛養生擂茶、隆源餅行、玉英麻糬、北埔龍記柿餅、尚豪呷客家鹹豬肉、老街粄條。 由於尺寸不大,懶喵喜歡現買現喫,覺得口感最好,還有殘留剛出爐的餘溫,久放或帶回家品嚐,外皮口感會變硬一些,多少會影響品嚐起來的口感。
北埔老街客家菜: 美食 | 旅遊 | 美妝 | 穿搭 | 食譜 | 懶人包
妮喃小語部落格的創作人生,是無心插柳的結果,學生時期專攻食品科學,讀了七年的理論基礎和實作經驗,因為愛煮、愛喫,慢慢地尋喫、寫喫,這條路也算是學以致用和自我實現吧! 熱愛美食烹飪,逛市場更勝百貨;享受行腳旅遊,看世界的慾望遠比購物血拚更強烈,常說自己不是在旅遊的路上就是正在規劃旅遊。 太魯閣族原住民人生活在臺北市,人生下半場的覺悟,放下過去,走向自然,玩起攝影記錄生活,喫喝玩樂樣樣都好,學習從文字、從拍攝圖片創作分享,對“美與善”所有事與物的感動,偶而也會進電影院陶醉在大螢幕前的視覺饗宴。 紅糟鴨,經典必喫必點,鎮店之寶之一,客家人的節儉美德創造出來的傳統佳餚,將紅麴米混合糯米、米酒發酵製成紅糟醬,再把煮熟鴨抹鹽入醬,放缸內保存。 古蹟「姜阿新洋樓」建於1946年,費時三年完工,這棟在當時堪稱風華絕代的洋式建築,為姜阿新製茶事業上招待貴賓的場所,同時作為自住宅第,與天水堂、金廣福公館和慈天宮連線,彰顯姜氏家族影響力,形成北埔特殊的人文風景。 自行開車:國道1號→湖口交流道下→中湖路→省道臺1線,照著導航google map及指標走即可到湖口老街。
北埔老街客家菜: 老頭擺客家餐廳
A5:SRC北埔印象咖啡民宿(車程約4分鐘)、綠世界生態農場(車程約7分鐘)、北埔冷泉(車程約11分鐘)。 姜阿新洋樓建於1946年,費時三年完工,這棟在當時堪稱風華絕代的洋式建築,為姜阿新製茶事業上招待貴賓的場所,同時作為自住宅第,與天水堂、金廣福公館和慈天宮連線,彰顯姜氏家族影響力,形成北埔特殊的人文風景。 熱擂茶就更特別了,在飲用之前,老闆還會細心講解要怎麼喝。
北埔老街客家菜: 北埔老街美食7|玉英麻糬
客家美食絕不能漏掉擂茶,北埔老街這邊也有不少賣擂茶的店,小編推薦的是這間三十九號北埔擂茶,可以直接點擂茶來喝,也能到店內去手工DIY。 小編自己是覺得DIY蠻有趣的啦(笑),將花生、芝麻與茶葉搗碎後,加入抹茶粉、米果以及要泡的茶,一杯擂茶就大功告成囉,沒喝過的人可別跟我說你去過北埔喔。 來新竹湖口老街遊玩,不僅可以喫美食外,更要欣賞湖口老街獨特的建築物。 房舍全部以紅磚為建材,牌樓立面屬於羅馬巴洛克建築,架構採閩南式,兩側為長條形店舖住宅。
北埔老街客家菜: 北埔印象咖啡民宿
『新竹。北埔』 笠竹園客家風味餐廳-中藥世家全程純手工製作的招牌蒜香胡椒鴨,連肉絲都充滿胡椒香氣。 推薦團購宅配蒜香胡椒鴨三喫法,隔水加熱喫原味、加料煮胡椒鴨火鍋、電鍋加熱最方便,在家即可享受這傳承古法的經典客家味。 整體來說,算是一家在新竹北埔老街內CP值很高的客家小餐館,份量非常大份,200元左右可以喫超飽,我們都很滿意,必喫的炒粄條也好喫,其他餐點雖然好像沒那麼道地,但也滿不錯。 客家粄條算是來北埔必喫的美食之一,這間老街粄條是北埔老街的排隊名電,粄條炒得相當入味好喫,也有販賣不少炒菜,價格也在合理範圍,推薦大家中午來這邊用餐。 嗨~我是依武媽,在竹科上班近十年,為二寶媽,平常生活趕趕趕+衝衝衝!! 北埔慈天宮,是位於北埔老街上的觀音寺,1985年間覈定為三級古蹟。
北埔老街客家菜: 新竹美食推薦-50年老店,產地直送純正【蜂蜜大王】(食尚玩家推薦)
鄧南光本名鄧騰輝,是日治時期的臺灣攝影先驅,當時與張才和李鳴鵰合稱「臺灣攝影三劍客」。 【新竹】 挪亞民宿(瑪雅山莊)|內灣山林祕境 馬胎古道周邊推薦住宿,羣山環繞 鳥語花香,還有在地山產野味料理以及烤蛇麵棍。 ▼北埔老街也有販賣許多的食物,所以大家不用擔心餓了肚子喔,由於今天已經先喫飽才過來,只提供資訊給大家,至於好不好喫大家可以再上網查詢資訊,這邊比較有名的應該就是粿夫人、金豪口甲客家鹹豬肉、老街一口菜包、陳媽媽黃金包。
北埔老街客家菜: 北埔一日遊#9:鄒記菜包
道光十四年(1834年)淡水同知李嗣鄴欲將政府勢力擴展至臺灣原住民所控制的大隘地區,促成時任九芎林莊總理的粵人姜秀鑾與竹塹城的閩人周邦正,合組名為「金廣福」的墾號,向新竹東南山區開墾。 據傳此廟所祀的觀音菩薩,為姜秀鑾自中國大陸奉迎,並在北埔建一小寮奉祀。 北埔老街客家菜 開墾之初,與原住民爭戰屢有傷亡,墾民隘丁都會前往禱祝,祈求平安順利。
北埔老街客家菜: 店家/景點資訊
很適合假日休閒來走走逛逛,除了品嘗客家美食以外,也能感受一下百年前曾經興盛一時的街廟地景與懷舊古風。 北埔老街的商家還不少,如果想要在這裡喫到道地美味的美食,有哪些好選擇呢? 在老街上可以看到不少許多道地的客家米食,不論是粄條、發糕、粿、菜包、蘿蔔糕、麻糬、糕餅、柿餅等,通通都有,至於大家在乎的口感其實說真的也都是大同小異。
北埔老街客家菜: 今天喫什麼? 料理與餐廳找看看
整個北埔老街以慈心宮前的馬路為主,總長大約500公尺,我仔細看了一下販售商品,真是與眾不同,甚至有些小喫是平常看不到的,真是令人驚喜。 還有些阿婆也會來擺攤,賣自己種的菜還有加工農產品,這種鄉下地方纔有的風景讓人心情愉快。 這裡介紹美食、美酒、旅遊、生活享樂,如果你與我一樣厭倦朝九晚五和一切工作瑣事,這裡將是你下班後的舒適之地。 北埔最有名的餐廳,老得夠舊、舊的夠傳統,紅磚房內傳統的木製桌椅、老舊縫紉機的擺設,用餐間像是穿越在舊時光的情境。 去年經過幾次,要排隊要等,只有一次有位置,還是門前角落的位置,也許非假日來會好一點,不過,親人說不一定的,要看運氣。
北埔老街客家菜: 臺北信義美食
挑選「哈客愛擂茶」來介紹擂茶是因為老闆娘人超好(完全私心),會分享很多故事與經驗。 的文章,想說順便分享一下週遭的美食,結果洋洋灑灑一發不可收拾,寫完發現差點比義民祭的介紹還多,為了怕模糊焦點,索性將北埔地區的小喫拿出來另外一篇。 以上這幾間美食,都是到北埔老街相當值得一喫的樸實好味道。 當然,老街的美食還有很多,一定也還有一些也滿讓人喜愛與受稱讚的遺珠,也歡迎鄉民們比較與補充。 璞鈺擂茶不僅口味多元,甜點類的擂茶麻吉也很受歡迎,也就是將Q彈不黏牙的麻糬與花生粉、擂茶粉一起混合食用,比起一班的花生麻糬又多了一份擂茶特有的香氣。 整體來說豆花的豆味是足夠的,沒有因為創意的喫法而犧牲的主角豆花的品質。
的外皮是用一半的蓬萊米加一半的糯米混在一起做成菜包的粄皮而製成,內餡則用蘿蔔絲、豬肉絲、豆乾、蝦米拌炒而成;將粄皮混入艾草汁,就是常見的草仔粿,這裡的口味我覺得比較重,但是一口一個的份量搭配冷掉更Q彈的粄皮,我覺得還算不錯。 是位於北埔老街上的觀音寺,已建立百年以上,被列為縣定古蹟,廟前商店林立,聚集小喫與各種特產伴手禮,從這起始發散出的老街文化氣息濃厚,老街內連鎖店面不多,相當有屬於自己的特色。 北埔老街客家菜 北埔老街客家菜 接近文章尾聲,前面提到蠻多銅板美食或者老饕餐廳,現在提的彭家粄糕算是北埔當地頗具特色的小點,口感特別,有點像是古早味版的千層蛋糕(笑),也是不得不喫的在地人私藏小點。
它們最為人所知的是芋仔餅與番薯餅,一顆有點像是太陽餅那樣,餅皮香酥,內餡的芋頭與番薯微甜而不膩,烤過之後風味更佳。 整體來說餅喫起來的口感是比較扎實的,沒有過重的調味,卻又能喫得出餅皮與內餡的香氣,很推薦。 北埔老街客家菜2025 雖然價位不算便宜,但客家味十足的梅乾菜超級下飯,單喫也很爽快。 北埔老街客家菜 滷味拼盤的三層肉、東坡肉與白斬雞是推薦一定要喫的,但因為白斬雞數量不多,如果有看到記得先點。
這一盤也是小份的鹹豬肉,本來預期鹹豬肉應該會是一片一片切好,鹹豬味香氣很濃的那種擺盤,但是香姊麵食館是把鹹豬肉搭配洋蔥一起快炒,雖然蠻喜歡口味非常的重鹹豬肉的醬汁,但少了鹹豬肉該有的香氣,有點小失望。 雖然北埔老街小小的,可能半小時左右就晃完了吧,但這邊販賣不少有關客家文化的食物,我覺得蠻特別的,有些食物在其他地方也不見得看的到,有機會逛街逛膩了,不妨來趟復古老街之旅吧。 ▼柿餅是客家人勤儉珍惜天然資源的表徵,將不易保存的生鮮的柿子,利用傳統工法,做成營養、健康、美味易於保存的柿餅。 來到這裡你一定要點的就是老闆的手路菜「胡椒鴨」,整隻鴨用胡椒和祕製香料下去燉煮,偎到軟爛入味,用筷子輕輕一撥立刻骨肉分離,鴨肉咬下在口中洴出胡椒香氣的肉汁,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老闆還會熱心的提醒你,一定要用滷汁拌飯,讓你一碗接一碗。
北埔老街客家菜: 北埔老街美食之旅
無障礙交通資訊大眾運輸︰搭高鐵至新竹站下或搭臺鐵至竹北站下-轉搭臺灣好行5700獅山線(部分低地板)至北埔老街站下。 姜阿新個性浪漫喜好冒險創新,洋樓的起建,乃委託不拘泥傳統的年輕建築師彭玉理規劃,所聘匠司均為在地人,洋樓因此成為北埔鄉親的共同記憶。 北埔老街客家菜 由於建築工藝特殊,且見證北埔茶業發展歷史,於2001年被指定為縣定古蹟,2018年完成修復,由姜阿新教育基金會統籌營運。
北埔老街客家菜: 電話:0922-855669
姜阿新洋樓由北埔創業家(木業、茶葉)姜阿新先生於1946年建成,費時三年完工,這棟在當時堪稱風華絕代的洋式建築,為姜阿新製茶事業上招待貴賓的場所,同時也作為自住宅第,與天水堂、金廣福公館和慈天宮連線,彰顯姜氏家族影響力,形成北埔特殊的人文風景。 ▼慈天宮是北埔地區居民重要的信仰中心,除了主祀觀音,也合祀佛道教不同神祉,在昔時眾神合祀,相當具有淡化閩粵墾民祖籍界限,消弭族羣衝突的功用;慈天宮也見證了北埔的開拓史,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 看完落羽松別急著就離開,可以再到附近的古厝走走,來到「黃阿海六塘筆柿餅」循著曬柿餅的指標按圖所驥拾階來到古厝的樓頂,好吸睛的曬柿餅景象就在眼前,大大滿足了旅人的視覺。 北埔老街客家菜 六塘落羽松於大湖村內,這裡因為有六座水塘而得名;落羽松就圍繞種植在水塘邊,從另一端便可欣賞美麗的水面倒影,漫步環塘可以感受到濃厚的冬季限定景色浪漫氣息,算是個小而美的落羽松觀賞園區。 爆香的程度其實不賴,而且五花肉片切得很薄炒起來有入味,五花肉肥的地方滿Q,可是太多五花肉我喫一片就怕了。
北埔老街客家菜: 【新竹北埔】客家本色私房料理(附菜單) 北埔人都推薦的在地客家菜 「胡椒鴨」創始店遠近馳名 樸實卻美味的客家料理
北埔溫記黑糖發糕,也是北埔老街廟口一帶相當知名的人氣店家。 北埔溫記發糕是採用祖傳配方,再加以改良,利用現代的設備,以現作、現蒸、現賣的方式,隨時增補各樣產品,一蒸好放涼後,片狀黑糖發糕立即以塑膠袋包裝,除了不會受外界飄浮的粉塵影響,品嘗的時候也不會沾手,非常方便。 北埔老街客家菜 三十九號北埔擂茶店不只是北埔擂茶的創始店,也是全臺第一家商業化的擂茶店。 北埔老街光停車場就有好幾個,收費標準不一,依武家選擇將汽車停在鄧南光影像紀念館後方的北埔鄉公有停車場,一小時20元,價錢可說相當公道。 一整個下午都穿梭在北埔老街小巷弄中,探尋著關於北埔初墾的小故事,巷弄的連結也是一段段過往風華的高潮迭起,於是我們找到了這家「山吹舍」巷弄老宅咖啡廳,打算坐下來繼續細細品味,也一邊整理如此精彩又特別的北埔旅行時光之所見所聞。
圖片取自IG:sean18067老店客家菜是位於北埔老街的道地客家菜餐廳,店門口大大的招牌相當醒目,店內桌數大約6桌,翻桌率很高所以不會等太久,店門口也有提供椅子可以等候。 姜阿新洋樓位於國定古蹟北埔金廣福公館、天水堂以及縣定古蹟北埔慈天宮古蹟的中間,這個建築物也代表北埔地區日治時期發展之特色,是在2001年指定為縣定古蹟。 姜阿新洋樓是由彭玉理所設計,採洋式風格來建築,其用材與作工均極為考究,由於其形式特殊又被稱為「北埔洋樓」。 古蹟慈天宮主要供俸觀世音菩薩,是北埔鄉最重要的廟宇,也是東南山區拓墾史的見證,同時這也是閩粵合作消弭族羣對峙的信仰中心。 【新竹】 西安街 彭成珍餅舖|傳承三代 陪伴新竹人近百年的老店 正港屬於新竹的古早味漢餅 在地最推薦手工竹塹餅、花生糖等伴手禮。 美味的胡椒鴨火鍋有著胡椒獨特的辛辣與鹹香帶著福菜甘甜滋味,加上蔬菜等火鍋料後,湯頭更好喝捏,喝完整個身體都發熱了起來,覺得有補到。
北埔老街客家菜: 伴手禮:楊記柿餅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